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科学饮酒与酒文化精选(九篇)

科学饮酒与酒文化

第1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李飞老师:相关学者试验研究证实,葡萄酒中的成分白藜芦醇类似植物雌性激素,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积,预防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防止脑血栓的形成。每天喝40毫升的红葡萄酒,患高血脂的可能性下降4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下降50%,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引发的死亡率减小到25%。同时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会因此而减小到30%。因此葡萄酒能预防多种心脑血管性疾病。白藜芦醇的含量以红葡萄为多。所以红葡萄酒治疗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更好。

研究还发现葡萄酒中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多酚类物质,或称聚合原花青素(polymeric procyanidins)含量。原花青素(Procyanidins,简称PC)是一种在植物广泛存在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稳定构成各种膜的胶原纤维。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可预防血管栓塞,降低血管壁的透性,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动脉粥状现象。

另外,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与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共同研究结果显示,意大利萨丁岛Nuovo省与法国西南热尔省(Gers)出产的葡萄酒,保健作用最佳,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普文养生:葡萄酒能防治感冒吗?

李飞老师:人们发现:常饮葡萄酒的人很少感冒。科学家们把红、白葡萄酒和葡萄原汁加在病毒培养液中进行试验,结果是:常见的感冒病毒,在葡萄酒和原汁中都已丧失活力,其中葡萄皮浸出的原汁效果最好。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葡萄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能在病毒表体形成一层薄膜,使其难以进入人体细胞,从而达到防治感冒的效果。

饮用适量红葡萄酒。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西班牙的Takkouche等研究人员详细调查了4272例大学职员在1年中饮酒与感冒发生的关系,在排除年龄、性别和地位等因素影响外,平均每天喝葡萄酒2杯的大学职员与从不喝酒的大学职员相比,其发生感冒的危险要降低40%。在葡萄酒中,红葡萄酒预防感冒的作用更明显。

红葡萄酒富含多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多酚是较强的抗氧化剂,对人体具有多种营养保健作用,例如防止脂质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中多酚的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作用则有助于预防感冒。当然喝红葡萄酒也不可过量,每天1-2杯足矣,这样便可享受到健康和浪漫。

普文养生:葡萄酒能防治视网膜变性吗?

李飞老师: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红葡萄酒有防止黄斑(视肉膜)变性的作用。黄斑变性是由于有害氧分子游离。使肌体内黄斑受损,而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中含有能消除氧游离基的物质――白黎芦醇,能保护视觉免受伤害。

试验证实:经常饮用少量红葡萄酒的人,患黄斑变性的可能性比不饮用者低20%。

普文养生:葡萄酒能防治脑血栓吗?

李飞老师: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resveratr01),它是一种植物抗毒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存在于葡萄皮中,是一种杉新苷葡萄配糖体,在红葡萄酒中每升含1微克左右,而在白葡萄酒中只含0.2微克。实验表明:即使将红葡萄酒稀释1000倍,对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仍然有效,抑制率达42%。可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普文养生:葡萄酒能防治肾结石吗?

李飞老师: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以防止肾结石。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的医学家们最近指出:多饮用饮料可以防止肾结石的传统说法并不科学,也不全面,最重要的是要看饮用何种饮料。通过对4.5万健康人和病人的临床观察。研究人员确认,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的人,不易得肾结石。研究人员发现,适量饮用不同饮料的人,得肾结石的风险也不一样,每天饮用四分之一公升咖啡的人,得肾结石的风险要比无此习惯的人低10%;常饮红茶则要低14%;而常饮葡萄酒的人得肾结石的机会最少,得病的风险要比无此习惯的人低36%。

普文养生:葡萄酒能预防癌症吗?

第2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 长期饮酒; 危害认知; 饮酒态度; 现状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arm cognition of the long-term drinkers in Panyu District,Guangzhou 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Method:2639 long-term drinkers from Panyu District,Guangzhou City were taken out through general survey,the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Result:The majority of the long-term drinkers was male(93.63%) and their age focused on 60 years and above(46.72%).The drinking time of the long-term drinkers was focused on 20 to 29 years(35.81%) and the main kind of drinking was liquor species(38.50%) and beer(30.92%),up to 38.95% long-term drinkers drunk every day.64.72% long-term drinkers felt pleasure when drinking,only 16.71% of alcohol drinkers had the willingness to stop drinking and 15.69% of the drinkers had no plan to drink less completely.68.78% of the drinkers thought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 could cause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78.33% believed that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 could cause high uric acid and gout.Conclusion:The long-term drinkers in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was inadequate on the harm of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 and lack for the awareness related to health.Th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community shall be strengthened and necessary interventions shall be taken.

【Key words】 Long-term drinking; Harm cognition; Drinking attitude; Current sit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anyu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6

我国是酒业制造与消费大国,改革开放30余年,随着国民经济腾飞和对不健康饮酒文化的认识不足,长期过量饮酒人群正日益增长,伴随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正在日益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1]。过量饮酒又会对肝脏、胰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2-3]。其中酒精性肝病与酒精性心肌病是其中两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与患病率亦日益增长,此两种疾病早期发病隐匿,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待有不适症状之时已发展至疾病的较为严重的不可逆阶段,严重的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并造成严重经济负担[4-7]。其后果严重影响家庭生活,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健康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了解长期饮酒者的饮酒现状对于对该类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广州市番禺区长期饮酒者饮酒现状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社区14个自然村35岁及以上本地户籍人群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普查,确定长期过量饮酒人群,并以该人群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共调查长期过量饮酒者2639人。

1.2 长期过量饮酒定义 WHO标准规定酒精摄入量,女性>40 g/d,男性>80 g/d,饮酒5年以上即为长期过量饮酒。为方便在调查中统计,女性上述酒精摄入量转算为啤酒为每天约1166 mL,约为2瓶550 mL啤酒;约1瓶500 mL葡萄酒;约150 g,即

3两40度的白酒;约100 g,即2两50度的白酒。男性上述酒精摄入量为女性的2倍,即啤酒为每天约4瓶550 mL;约2瓶500 mL葡萄酒;约300 g,即6两40度的白酒;约200 g,即4两50度的白酒。

1.3 方法

1.3.1 酒精量计算 所饮酒量(mL)×酒精度数×0.8。

1.3.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采取集中调查、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长期饮酒者的基本情况、饮酒时间、饮酒量、饮酒习惯及对长期饮酒的危害的认知情况等。

1.3.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经专业培训的在职医护人员及在校医学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充分的动员和培训;调查现场设置专门的质控人员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和真实;调查对象无法直接完成现场调查的则由其家属或其他陪护人员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 16.0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长期饮酒者基本情况 长期饮酒者中,男2471人(93.63%),女168人(6.37%);60岁及以上1233人(46.72%),45~59岁795人(30.13%),35~44岁611人(23.15%);文化程度以小学(44.07%)、初中(24.52%)和高中或中专为主(21.14%);职业以工人(25.46%)和无业人员(21.64%)为主。

2.2 长期饮酒者饮酒情况 长期饮酒者饮酒时间以10~19年和20~29年为主;饮酒种类主要以白酒、啤酒为主;长期饮酒者以每天饮酒人数最多,见表1。

2.3 长期饮酒者饮酒态度情况 多数长期饮酒者表示在饮酒过程中感到愉悦;32.32%的长期饮酒者表示在家人规劝后暂可不饮,但在外吃饭则坚持继续饮酒;导致长期饮酒者继续饮酒的原因主要为“因爱好喝酒,以酒为乐,不想戒酒”和“暂无身体不适,戒不戒酒无所谓,一般继续饮酒,有身体不适则考虑戒酒”;仅28.76%的长期饮酒者表示自己有打算戒酒的意愿,多数饮酒者表示家人强烈要求其戒酒,见表2。

2.4 长期饮酒者对饮酒危害认知情况 69.74%的长期饮酒者知道长期过量饮酒会产生疾病;认为长期过量饮酒所产生的主要疾病为急性胃炎伴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认为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的慢性疾病主要为酒精性心肌病、酒精肝、酒精性肝硬化、脑血管意外(脑梗塞及脑出血)、高尿酸、痛风,见表3。

3 讨论

据地方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数量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华北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0%;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43.4%[8]。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番禺区长期饮酒者的饮酒状况不容乐观,饮酒时间超过10年的人群比例高达79.69%,每天饮酒者的比例高达38.95%。此外,长期饮酒者的饮酒种类较为集中和单一,主要以白酒(散装米酒包括沙溪米酒、红米酒、九江米酒及白兰地)和啤酒为主,另有16.82%的长期饮酒者喜好白酒和啤酒的混合饮酒方式。这可能与当地居民有早上饮早茶时大量饮酒的习惯及气候条件有关[9]。

对于继续饮酒的意愿,高达25.35%的长期饮酒者表示在家中及在外均会坚持饮酒,并且不会听从家人的劝阻,32.32%的长期饮酒者表示家人规劝后暂可不饮,在外吃饭则坚持继续饮,另有17.01%的长期饮酒者表示尽管在家中不习惯饮酒,但因工作业务关系在外常常饮酒;导致继续饮酒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个人爱好(爱好喝酒,以酒为乐,不想戒酒)及健康状况自我感觉和评估(暂无身体不适,戒不戒酒无所谓,一般继续饮酒,有身体不适则考虑戒酒)两方面,另有20.12%的长期饮酒者因外部环境(自己无所谓,为活跃气氛则有朋友或亲戚、同事一起必饮)影响而继续饮酒。同时,高达45.70%的长期饮酒者表示其家人强烈要求戒酒,另有25.54%的长期饮酒者对此表示无所谓或无计划。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该地区长期饮酒者的饮酒意愿仍然较为强烈,尽管有部分表饮酒者较为重视来自家庭的规劝,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较为忽视长期饮酒对于健康的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对酒精依赖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10]。此外,与长期饮酒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病情逐渐进展,患者常在出现较严重症状时才去就医甚至于来不及就医就突发死亡[11]。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在于早期诊断、立即戒酒,如果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仍然持续饮酒,将失去治愈机会[12]。因此强化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加强和提高长期饮酒者的社会支持度,有意识的引导该类人群逐步减少饮酒或戒酒,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酒文化”,以及国家、社会和个人对长期过量饮酒仍然缺乏足够认识,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正逐步增加,导致目前我国与长期饮酒有关的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与长期饮酒有关的慢性疾病,已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其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增长,并且早期发病隐匿,待有不适症状出现的时候往往已发展至疾病的较为严重的不可逆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番禺区长期饮酒者对于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认知不足,对于长期饮酒容易导致的慢性疾病把握不充分,提示目前对于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不到位,而有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对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对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防治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3-15]。进一步表明健康教育和宣传对改善长期过量饮酒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使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大量事实证明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过早死亡通过人类行为改变是可以预防的[16]。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疾病防控筛查体系,有重点的针对长期饮酒人群开展可持续的健康干预尤为重要[11]。

参考文献

[1]常彬霞,孙颖,滕光菊,等.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及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酒精性肝病指南的解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30-34.

[2]谢屹,王雪.长期饮酒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关系[J].华西医学,2008,23(6):1513-1514.

[3]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饮酒行为对我国9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1):9-12.

[4]刘建华,朱芬芳,阮国永.罗格列酮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0-63.

[5]赵丽琴,赵龙凤,李红.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46-48.

[6]秦沐婷,雷克成,陈飞飞.酒精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95-196.

[7]李吉荣,张拉春,高慧英,等.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5):147-149.

[8]厉有名,范建高,王炳元,等.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3):229-232.

[9]杨华杰,周志衡,王家骥.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7):896-898.

[10]马世发.对酒精依赖患者及家属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117-118.

[11]郭继鸿.全科医师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2.

[12]胡大一,黄峻,马长生,等.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67-369.

[13]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01-103.

[14]黎艳,李莉,汪晓红,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0.

[15]张萍,何芬,肖佐才.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62-64.

第3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距今1万年左右,水之外的饮料才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水的统治地位的挑战,人类也由此步入文明时代。这些人造饮料不但可以取代人类聚居地受到污染的带菌水源,而且还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其他的作用。许多饮料曾被用作货币,用于宗教仪式,作为政治象征,或者成为哲学及艺术灵感的源泉。有些饮料曾被用来炫耀权力及社会的地位,还有的则被用来控制或宽慰低层民众。饮料也被用在喜庆典礼、丧葬仪式上,交易达成或协约签订要用酒来画上句号。有些饮料被用来刺激灵感和麻醉意识,既可以用作治病救人的药引,又可以当作送人归天的毒液。

随着历史大潮的涨落,不同的饮料在不同的时期、地点及文化中此起彼伏。从石器时代的村落到古希腊的宴会厅,或启蒙时代的咖啡屋,每一种饮料在迎合了特殊的需要或恰巧赶上历史潮流时,便迅速成为大众饮品。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及可口可乐,为我们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三种含有酒精,三种含有咖啡因,而它们共有的特点是:不论在远古,还是在今天,每一种饮料都在历史关键时期成为界定时代特点的饮料。

采用农耕是把人类带上现代化征途的一个重大事件。培植谷物大约于1万年前发生在近东地区,随之而出现了最原始形式的啤酒。约5000年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及埃及地区诞生了最早的文明社会。这两个几乎是平行发展的文化,是建立在有组织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所带来的谷物剩余基础之上的。谷物的剩余不但使人无意间发现酿酒方法,也标志着田地劳动力的剩余。于是,一小部分人便从田地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逐渐形成了一批专业人员,如祭司、管理人员、书记员及工匠。由于谷物及其产品是当时唯一可以支付的报酬形式,所以,面包啤酒不但养育了早期的城市居民,而且也充作他们的工资与配给的口粮。

公元前1000年左右时,古希腊城邦内繁荣的文化孕育出依然是现代西方思想基础的哲学、政治、科学及文学。而葡萄酒就是这个地中海文明社会的血液,也是协助希腊思想远播海外的大规模海上贸易的基础。在正式的酒会论坛上,与会者一边从酒坛里分享着经过稀释的葡萄酒,一边讨论着政治、诗歌及哲学。喝葡萄酒的习惯在罗马时代继续扩散着,而其严格的社会等级结构,就反映在精细分出的饮用葡萄酒及饮酒风格的高低顺序之中。世界上两大主要宗教对饮酒有明确而相反的规定:葡萄酒是基督教圣餐的中心: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及伊斯兰的兴起,就在葡萄酒发源之地,葡萄酒却被禁止饮用。

罗马帝国灭亡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探险家们为了绕过被阿拉伯人一手控制的与东方的贸易路线,向西航行到南北美洲,向东航行到了印度和中国。欧洲国家竞相远洋,划分环球势力范围。在这个被称为“探险时代”中,出现了一批新型饮料。这些饮料采用的是蒸馏技术,一种经过阿拉伯学者改进的古代炼金工序。蒸馏酒是一种浓缩耐久的饮料,非常适宜于海上运输。属于此类的酒有白兰地、朗姆及威士忌。这类酒被用作货币来购买奴隶,在北美殖民地极受欢迎,并在政治上变得极其具有争议性,成为美国诞生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

随着人们对地理范围认识的扩大,知识领域也出现更新。西方思想家们超越了长期坚守的承袭自古希腊的信念,建立了新的科学、政治及经济理论。而统治着这个“理性”时代的饮料就是咖啡。咖啡是由中东引入欧洲的。咖啡屋与酒馆的风格大异其趣,很快成为商人、政治家及知识分子交流的中心。咖啡给人以清醒的思维,成为科学家、商人及哲学家的理想饮料。咖啡屋内的讨论带来了科学社会、新闻报纸、金融机构,并为革命思想提供了肥沃土壤,特别是在法国。

第4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日前,从绵阳丰谷酒业在成都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传出信息:丰谷酒王低醉酒度科研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现场,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丰谷酒王破译了‘低醉酒度’的密码,掌握了控制酒体中‘醉酒因子’的关键技术。随着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标准实用化,‘低醉酒度’将向传统白酒评价体系发起有力挑战。我们相信,‘低醉酒度’将逐渐成为衡量白酒品质的新标准。”

丰谷酒业高调提出“低醉酒度”概念并将项目实用化欲成为行业新标准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在本不平静的白酒界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赞叹此举将引领行业标准向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快速发展,开创白酒酿酒技术新纪元;也有人质疑,这是否又是一次概念炒作,华而不实,评论各有千秋。什么是“低醉酒度”?“低醉酒度”究竟有哪些技术突破?产品有无市场?它会对白酒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

何谓“低醉酒度”

了解“低醉酒度”,首先要知晓何为“醉酒度”。

“醉酒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四川酿酒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曾祖训提出。据其介绍,所谓醉酒度是指同一个受体,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中,相对过量地饮用同样多的酒量,而身体感受不适程度的强弱。“一般不适程度越低,则表明该酒的醉酒度越低。简单而言,‘醉酒度’就是一种白酒让饮酒者达到醉的容易程度。”

而“低醉酒度”是指酒对人的精神激活的程度,既要满足美好的精神享受,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要求饮酒的体征表现“不辣嘴,不刺喉,醉得慢,醒得快,不口干,不上头,感觉清新舒适”。同时,曾祖训特别强调“低醉酒度”与“低酒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低醉酒度’是饮酒后人们生理体征表现的考核指标,而‘低酒度’则是单纯的白酒产品特征标准之一。”

虽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消费心理渐趋于理性,更加关注“饮酒与健康”;但是在消费功能上白酒又表现出很强的精神属性,即酒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人们在工作交往、情感交流、亲情表现、休闲享受等常用的载体,在这些饮酒的场景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理性把握合理的尺度,往往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不适。马斌表示:“强调白酒中有益微量元素对健康的正面作用,还是通过添加功能成分酿制保健酒,都有舍本逐末的倾向。白酒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其主要成分乙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过量会刺激和损伤神经系统。降低乙醇对饮后体征的不利影响,才是‘健康白酒’研究方向。”

“低醉酒度”价值多少

2008年9月,丰谷酒业在坚持古法酿造基础上,与四川大学联手,开始了低醉酒度科研项目的立项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建立低醉酒度评价动物模型,利用动物模型筛选低醉酒度优质浓香型白酒,并初步探索低醉酒度优质浓香型白酒在降低急性和亚急性的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可能性。

马斌告诉记者,实验证实,在同浓度酒精不同品种白酒中影响醉酒度的因子所占比例是不同的,有的醉酒度只有同等浓度酒精的40%,有的却高达200%。科研组研究发现,导致上头、对醉酒度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如乙醛、甲醇、高级醇等。通过醉酒度评价动物模型筛选、检测,找到乙醛和甲醇是影响醉酒度的两个主要因子,并且研究出乙醛、甲醇、高级醇的生成控制方法和酸酯平衡性控制方法。同时,将这些实现“低醉酒度”的方法与丰谷酒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低醉酒度”技术已在丰谷酒王等高端产品上初步应用。

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曾祖训、高月明、高景炎等在品鉴丰谷酒王后,一致认为,丰谷“低醉酒度”酒最大的特点是饮前无色透明,多粮浓香,窖香幽雅,陈香舒适;入口时醇厚绵甜,醇和爽净,谐调自然;饮中醉得慢、醒得快;饮后不上头,不口干,尾净味长,感觉清新舒适。

据马斌介绍,“‘低醉酒度’推广一年以来,新增产值近2亿元。如果全面深入应用‘低醉酒度’项目,一年可再为丰谷酒业新增销售收入3.2亿元左右。如果在行业全面推广,可年增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这还只是一个较保守的估算。注入了低醉酒度技术的丰谷酒王是拳头产品,丰谷酒王要做白酒标杆(茅台、五粮液)的追随者,在市场布局上更趋向于全国化。2010年,公司的战略重点是打造全国性高端品牌,销售收入将突破17亿元。”

高档白酒新标准?

对丰谷酒业打造的“低醉酒度”概念及其应用,业界则出现不同声音。

中国白酒专家曾祖训、胡永松等在丰谷酒业“低醉酒度”科研项目鉴定会上,以三个“首次”肯定了其行业价值:首次在行业内建立了科学的白酒醉酒度评价动物模型;首次在行业内形成了低醉酒度优质浓香型白酒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标准;首次在白酒行业中进行系统的醉酒度研究及其应用。曾祖训更是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中国白酒行业‘低醉酒度’的新纪元,将引领行业标准向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加速发展。”

然而,与曾祖训等专家肯定态度不同的是,行业也有部分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意对丰谷酒业的“低醉酒度”概念给予正面评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专家表示:“‘低醉酒度’目前还只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还没有得到行业的公认,是否科学还有待考证。并且,影响醉酒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饮酒人的身体状况、消费量的多少、饮酒习惯、思想情绪以及现场的空气畅通、温度高低等,如果单一的进行量化研究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5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酒;药物疗效;相互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酒(其主要成分是酒精,亦叫乙醇)是一种酶诱导剂,能加速或延迟某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对肝药酶有双相作用,大剂量对药酶有抑制作用(亦即酶抑作用),可使药酶活性降低。少量乙醇对药酶起诱导作用(酶促作用),使药酶活性增强。乙醇具有抑制中枢、扩张血管等作用,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会涉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两大问题。酒在血液中浓度增加.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对心、肝、肾脏的损害也增加,甚至造成自我麻醉而引起呼吸抑制。酒能与很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毒副反应而引起药源性疾病。因此,酒类饮用不当或与某些药物并用可干扰药效和增加毒性,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本文在于提醒人们临床用药时要考虑到含乙醇类饮料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今将酒(乙醇)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举例如下。

1.酒与解热镇痛消炎药

此类药常见的有阿斯匹林、安乃近、保太松、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别嘌醇等,由于疾病需服用此类药的人再饮酒或同服,酒有酶促作用,能加快上述药物的代谢,使半衰期缩短,疗效下降,然而肝脏由于过度代谢.造成肝损害,其代谢物对肾脏排泄负担加重,也会造成肾损害。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引起表皮细胞脱落,损伤毛细血管导致出血,而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加重阿斯匹林对胃粘膜的损害,特别有溃疡病患者尤为突出.可导致大出血。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是以解热为主的药物,有抗感冒药中大都含有此药.它既能单独使用,也可配伍使用,因此在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时禁止饮酒,即使是低浓度啤酒也会引起严重肝、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2.酒与中枢神经镇静药

此类药物繁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或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及抗组胺药等.此类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其兴奋阀,使疾病不易发作。中枢神经细胞对乙醇很敏感,表现为5-羟色胺效应加强而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乙醇可增加前额叶皮层血流及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使人主观感觉体力和思维有所改善,而片面认为并无限制地大量饮酒对身体都有好处,从而忽视了酒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酒能促进中枢神经镇静药的吸收,且能抑制肝脏药酶,使此类药物代谢减缓或抑制,使血液中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透过血脑屏障的药量也增加,其作用也增强,故酒与中枢神经镇静药有协同作用。酒也能破坏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使纹状体中多巴胺-乙酰胆硷的平衡失调,若无节制饮酒,会进一步增加酒的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强度。若服用较强作用的镇静药再饮酒,会引起中枢抑制,首先是步态不稳,言无伦次,继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而产生致命危险。酒具有二重性,若长期适量饮酒,又会对肝脏微粒体酶有刺激作用,从而加速中枢神经镇静药的代谢,导致半衰期缩短,作用减弱。

3.酒与抗生素

酒能促进抗生素的吸收,特别是含有大兀键共轭效应的活基的抗生素,其作用更强,如头孢羟唑、酮康唑及异烟肼等。其作用机理是酒抑制肝脏药酶的活性,使抗生素有效血浓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对肝、肾、心、脑的毒性,甚至严重损害。故在服用抗生素时,尽量避免饮酒,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是有特异性体质的人,发生机率更大。有服用抗生素后再饮酒或饮酒后再服用抗生素,最常见出现头痛、潮红、发热、发汗、心悸心慌、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双硫仑反应。再者许多抗生素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体内乙醇的代谢物乙醛含量增加而产生一系列乙醛的毒副反应。

4.酒与心血管药物

有冠心病的人,不易饮酒。这是由于乙醇能使心率加快。使心率紊乱或心律不齐的病人症状加重。酒能促进心血管药物的吸收,同时又抑制肝脏的代谢酶,使其代谢减缓或下降。从而增加血药浓度。使其作用增加,甚至有中毒的危险。如酒能促进乙胺碘呋酮的吸收,作用增强,酒能促进地高辛的吸收和抑制肝脏对其的代谢。使地高辛血浓度增高。易致地高辛中毒。酒也能与扩张血管药生产协同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脸及全身通红,从而引起血液盗流导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低血压,昏厥等。抗高血压药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药。有服用钙拮抗剂抗高血压的人再饮酒,会增加乙醇对机体的损害,甚至出现危险,这是钙拮抗剂能抑制乙醇的肝脏代谢,使酒在血液中浓度增加。酒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加重所致。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人再饮酒,由于相互作用而极大地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内部脏器血流量减少。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甚至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症状酒文化的形成是祖先造福人类的遗产,只要合理适量饮酒,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均有好处.一旦过量对身心健康的损害就不可避免,特别是酒与药物同服或服药期间饮酒,其危害性就更大。因此,禁止酒药同服,避免服药期间饮酒.以免发生意外.影响自身的健康或使病情加重。

5.酒与消化类药物

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654-2、颠茄等及其复方制剂,若有服用此类药物的人再饮酒,会使人的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特别是驾驶员和机械操作者会导致严重后果,这是因为酒与解痉药物有相互作用的一种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H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尤其是其睡前服用疗效更佳的使用方法受广大患者欢迎。若饮酒后服用或服药后饮酒,会使饮酒者更容易酒醉或使酒醉加深,特别是饮用高浓度的酒,加重酒醉会造成呼吸中枢抑制。这是因为H 受体阻滞剂会促进胃肠道对酒的吸收所致。抗酸及胃粘膜保护药大部分含有镁、钙、铝、铋等元素,它能中和胃酸又能产生一种保护膜来保护胃肠粘膜,有服用此药的人再饮酒,会降低药物疗效,加重病症。这是因为二、三价金属离子外层还有空轨道,易与乙醇产生络合物,如一个钙离子可与6个分子乙醇络合,从而减缓乙醇的吸收,使治疗药物浓度下降,治疗效果降低,反之此类药物有轻度解酒或增加酒量之作用。消化酶与食用菌制剂能帮助消化道消化功能,使体内常居菌落平衡,乙醇能使消化酶失活。食用菌活性下降或灭活,因此有服此药的人应避免饮酒。

总之,饮酒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有必要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的探讨,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唐彩娥.中小医院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中国药物与I临床,2004,4(8):643-644.

[2]张安年著.临床常见非合理用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0-266.

[3]陈世铭著.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与处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74-704.

[4]刘锡钧著.实用药物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1.

[5]游秀芹著.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0-99.

第6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差异;中国;西方;酒文化

1.引言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之一,它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方亚洲的中国和西方欧洲的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酒这种的饮品。只是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酒,而不同的酒又渗透出不同的酒文化。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品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种种不同。

2.酒文化的起源不同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有着各种的传说,大致有以下几种: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上天造酒说。但明间更多的是是倾向于“杜康造酒说”,相传杜康是个放牧人,于放牧时不小心丢失装有小米粥的竹筒,半月后失而复得,他意外发现小米粥发酵而成为醇香扑鼻的琼浆。于是杜康停止放牧,创酒坊,酿美酒,开酒肆,名扬天下,从此,杜康也成为酒的代名词。

西方关于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古埃及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里西斯发明的,希腊则认为酒是由酒神狄奥尼索斯带到人间来的。在这些传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酒神造酒”说。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相传是众神之父宙斯与底比斯公主塞密莉所生,由女神伊诺及山林众仙女们抚养长大,流浪于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希腊,到处传授种植葡萄和酿酒技术,酒便逐渐在欧洲大陆盛行起来。

3.酒的种类不同

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白酒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中国的酒大多都是由粮食制成。

在西方,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因此西方人们用葡萄制酒,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西方的酒种主要是主要指的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香槟、白兰地等酒。

4.饮酒器具不同

中国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文明。中国酒器以外形优美,装饰华丽著称。而且中国酒器大多都是成套出现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美丽动人。另外还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等。在现代,中国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瓷器或者是西洋酒器。

西方的酒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所使用。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具。在欧洲,尤其是以美酒和浪漫著称的法国,饮用什么样品类的美酒,配用什么样相应的酒杯。一般一套完整的酒具应包括一直酒樽,一套水杯,一套香槟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酒杯。至今最受欧洲人欢迎的酒杯还是纯净剔透的水晶杯。每一只不同杯口及杯身形状,不同杯壁厚度,不同花饰及不同设计家族的水晶杯,似乎都代表一份美丽的心情。

5.饮酒礼仪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很大差异。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享受的是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首要位置。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再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品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6.饮酒习俗不同

中国人通常在节日里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庆祝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婚嫁酒俗、丧葬酒俗、生育酒俗、寿辰酒俗等等饮酒习俗。还有好多少数民族的饮酒习惯,如女真族酒宴,幺佬族重阳酒,毛南族,傈僳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酒俗。在澳大地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准喝酒。如果在冬天,则要向后延迟一小时,至于新年及节日,饮酒的时间要到11时才能开始。在加拿大,则因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如魁北克进餐时饮酒是被允许的,但在多伦多,则除却在鸡尾酒会之外,其它场合一律禁止进餐时饮酒。在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密西西比州,只准人们喝无甜味的酒。在瑞典,男子每月只准喝3公斤。保加利亚、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于选举时间,会有个短暂的酒禁,其所以有如此措施,乃为防止选民因酒醉而滋事。在法国,饮酒通常不受限制,所以在周末到深夜,你可以见到许多醉鬼,歪七倒八地躺在路边。饮酒的时间,每天长达19小时。阿拉伯国家在3000年前,就已获得酿酒之道,但是他们现在如要喝酒,除了到地下酒吧之外,别无它法可以过过酒瘾。在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时,始准一尝“杯中物”。在德国,有许多地方,只许居民喝啤酒,其它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7.小结

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各有特色。只有遵守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与西方民族交往时充分发挥酒在交往中应起的作用,以更好、更快的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

[2]吴克祥.酒文化与酒水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江丽容.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第7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这个猜想很有“养生大师范”,不过推理不靠谱只能说明其理由不充分,并不能否定它。为了解释“法国悖论”,各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总共调查过的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时间长的可达一二十年。在流行病学调查领域,这算得上数据最丰富的研究之一。

结果显示这种猜想还真不离谱。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二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较多的人群中,这二者又升高了。不仅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类似的结果。

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会受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较高,因而医疗条件等也要好一些。而是否喝酒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如蔬菜、水果、锻炼身体,等等。

一般的结论是,在剔除了科学家们能够想到的混杂因素之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减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点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比如白藜芦醇。但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

另一种著名的假说是酒精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好胆固醇”,而好胆固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一些试验证据似乎支持这种假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

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

对其他方面影响的研究汇总起来也不少。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过去30多年中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荟萃分析在科学文献数据中找到了几百项研究,其中有156项质量较高,被汇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涉及的总人数超过了11.6万人。

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通常的结果很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

但这是“适当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

如果饮酒更多的话,这些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第8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

1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务院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与《关于加强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两个文件,旅游业被多个省市区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四川,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旅游,并有致力于建设四川旅游环线的格局。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看,小众旅游兴起,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新颖化的旅游形式,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逐渐向文化型旅游转变,同时探寻文化的参与性、体验性、内涵性。从四川现有的酒文化资源来看,资源丰富且内涵深刻,包括以原料种植、酿酒技术、酒俗酒礼等为标志的特色酒文化模式;以酒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相结合形成的次区域酒文化品牌;以“酒圣节”“酒博会”“老窖封藏大典”等集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酒文化产业等。然而,各区域酒文化旅游资源尚处于散碎状态,资源开发同质化和浪费等问题严重。而今又正处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若将川酒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以区域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将实现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共同繁荣。

2川酒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的文化基础

2.1物质文化川酒物质文化是指与川酒生产与营销、消费活动相关联的物质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成分。如名酒名镇、酿酒遗址、酒文化博物馆等。(1)名酒名镇。四川地方政府和知名白酒企业积极推动构建产城结合的文化区域。以“六朵金花”为核心,将一批各具特色、凝聚白酒文化的历史名城古镇打造成承载名酒文化的白酒名城名镇。以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和泸州老窖文化为特色的泸州老窖•黄舣镇;如以典型农耕文化为特色的五粮液历史文化街区;以宫廷酒文化和盛唐建筑为特色的剑南春•剑南镇;以赤水河红军文化和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郎酒•二郎国际白酒名镇;以川西民居风格的酒馆酒亭、老街老巷为特色的水井坊•水井坊街区。此外,还有沱牌诗酒文化名镇、江口醇•小角楼•江口镇、文君庄园等。(2)酿酒遗址。四川古老酿酒遗址与出土古旧文化遗存丰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较高人文观赏价值。如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是中国建造年代最久的古窖池群;水井坊遗址的史学价值可媲美“秦始皇兵马俑”;剑南春的“天益老号”是始于南齐时期的古老的酿酒作坊;五粮液老窖池遗址是我国现存保存完好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之一,是中国历史酿酒工艺和传统的重要实物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沱牌镇的“泰安作坊”被称为“中国酒文化的活文物”。(3)酒文化博物馆。五粮液集团早在1984年建造的花园般的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成为四川的一大人文旅游胜景。成都水井坊博物馆将实际生产过程和展示陈列完美融为一体。泸州老窖博物馆陈列着出土文物展览、传统酿制技艺展示、泸州老窖现展史展览等。剑南春酒史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与剑南春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2非物质文化。川酒非物质文化体现在与川酒相关的精神、行为、人物文化等方面。如悠久的历史、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礼俗习惯等。(1)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川酒可考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在广汉三星堆古蜀都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酒器。从这些酿酒器皿所采用的高颈罐特点来看,此时蜀人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秦汉时期,蜀郡壬褒在其《僮约》中规定其家僮“欲饮美酒,才得沾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在东汉画像砖上出现的制酒图证明蒸馏酒也已问世。在西汉,已有批发酒的商铺和零售的小店,如“文君当垆”。明代,川酒仍保持名酒众多的特色,清代,川酒酿造工艺走向成熟。到近代,川酒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区。(2)独具特色的酿制技艺。川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养窖、制曲、发酵、勾调及陈酿等几大技艺系统的集合体,在这几个环节上,泸州老窖、郎酒、五粮液、剑南春等各具特点。以窖池发酵的方法追溯到何时尚无定论,具有相对较长酿造历史的窖池多为浓香型白酒的泥窖窖池。如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川酒传统制曲技艺分为大曲曲药与小曲曲药制作技艺。传统发酵主要是含淀粉原料在微生物及酶复合作用下转变为乙醇的重要工艺环节,主要分为浓香与酱香两种,而酿造过程中的勾调是一门极具个性的传统技艺。川酒传统陈酿技艺中尤以郎酒、泸州老窖的利用恒温恒湿的天然溶洞、山洞储酒较为典型。(3)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清香醇厚的川酒浸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深入到生产、习俗、礼仪等诸多领域,形成丰富多样的酒俗、酒礼、酒歌、酒词、酒诗等民俗内容。一是节日饮酒习俗。川酒是四川人品格精神、礼仪智慧的载体、巴蜀文明的符号。四川人喜欢饮酒,一年四季无时不酒,在重大节日更是必饮。如除夕夜喝“团年酒”,全家聚餐并向长辈敬“辞岁酒”。正月里喝“春酒”,合家欢庆,祈福美好生活。中秋节喝“团圆酒”或“桂花酒”。而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皆有饮酒活动。二是少数民俗饮酒习俗。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傈僳族、苗、羌、藏、彝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形式多样的酒种,其饮酒习俗也非常特别。如傈僳族人早晨起来就要从酒坛舀上一碗酒,再炸一点玉米花下酒,就算吃过早餐。彝族饮酒时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且男女老少皆能饮酒,大家依次轮流喝,称作“转转酒”。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从傈僳族的“早餐酒”到彝家的“转转酒”,从土家族的“咂酒”到羌族的“顺酒”、苗族的“拦路酒”等,展现着川酒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文化。

3以川酒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策略

3.1凝心聚力,夯实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基础。近年来,伴随国家区域合作战略的实施,区域合作态势突显。四川省各市州要紧抓历史机遇,力争形成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联盟,在区域合作潮流下共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合作中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夯实区域合作基础。一方面,树立整体发展意识。长期以来,四川省各市州发展酒文化旅游都是以开发本地区的酒文化旅游为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目标要求,指出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联系紧密的经济圈”。且抱团发展的区域合作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单打独斗的区域竞争。因此,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树立整体发展意识,立足长远发展,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另一方面,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各市州的某些酒文化资源形式相似,如酒文化博物馆等,导致同质性竞争严重,规模效益难以突显,削弱川酒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通过举办国际性川酒文化节,抱团寻找发展机遇。同时,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市州将酒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在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中互惠共赢。3.2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参差不齐,景点分布散乱,精品旅游线路尚未形成。要提高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整体竞争力,必须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从目前各市州的酒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来看,鲜有考虑区域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与整体发展。因此,以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为契机,在合作基础上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内的川酒文化旅游产业。以“六朵金花”所在城市为依托,加强重点景区规划,构建特色旅游组团,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川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为保障合作规范有序,应积极成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规划小组,出台《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规划》,从而使科学布局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据可依。3.3整合资源,打造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打造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必须充分发挥各市州酒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优势,为品牌产品统一进行形象塑造与宣传、营销推广与服务。一是产地资源整合。突破传统的白酒厂区参观的形式,通过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化相结合,整合区域诗词、书法、音乐、绘画、山水、民俗等,将“名节、名山、名水、名人、名景”作为名酒的品牌背书,向旅游者传递品牌。注重消费者感受,利用大型民族节庆活动推动品牌营销和造势。开发体验式酒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参与到制曲、烤酒等体验活动中,形成酒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以酒街、酒镇、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酒庄等酒文化旅游新载体,各企业、各酒种、各市州共同塑造川酒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而品牌授权、平台搭建、资本注入、广告植入、营销捆绑、市场对接等运作方式也将不断在区域合作中进行资源整合。二是旅游线路整合。形成酒文化博物馆、自然风光、酒文化体验园、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线路组合,提高文化整合度。以文化之旅、观光之旅、休闲社交之旅等为开发主线,形成自由的以酒文化为主,涵盖文化体验、节事活动、商务考察、养生度假等相组合的产品。同时,以酒文化之旅推动区域内交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3.4加强领导,理顺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实施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是既复杂又庞大的工程,需多部门多主体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倒逼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推动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落实。一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决策机制。针对川酒文化精品旅游区、旅游线路的开发形式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论证、备案与审批制度,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并提高开发使用的效率;二是完善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如成立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的作用,为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搭建平台。此外,理顺政企合作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合作机制的合理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川酒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有利于酒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人才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川酒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可以吸引大量资本(人才资本、资金资本和建设物资等)的集中投入,提高酒文化旅游地区资源的配置效率,调整酒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中实现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此提高四川名酒产地的城市竞争力。

作者:牟红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雪.泸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冯健,陈文.川酒传统酿造中的文化遗产因素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1).

[3]牟红.川酒文化概述[J].酒城教育.2016(4).

第9篇:科学饮酒与酒文化范文

适量饮酒对心脏病有好处吗?

英国伦敦大学通过一项健康调查得出一个有趣而惊人的结论:不喝酒者和酗酒者有一样高的死亡率,而经常适量饮酒者却能延年益寿,并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该调查始于1985年,研究对象涉及10308名在伦敦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通过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不饮酒的人在十多年里死亡的人数是那些每周摄入8~80克酒精的人的两倍。研究人员对饮酒的频率和饮酒量同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心脏病来说,完全不喝酒的人的发病风险比那些少量饮酒的人高出80%。

美国密歇根大学对2万人进行34年营养同血压关系的调查发现,酗酒者血压最高,其次是不饮酒的人,而少量饮酒者血压最低。还发现少量饮酒能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具有防止心脏病发作和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英国医学研究会,在分析了18个西方国家有关死亡的原因与饮食关系的统计图表后,发现果酒的消耗量和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国家中,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年人均饮果酒量为25加仑以上,心脏病死亡率最低,相反,美国人饮果酒较少,因此患心脏病的人很多,饮果酒更少的芬兰人的心脏病发作情况,比美国人还要严重。少量饮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适量饮酒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荷兰科学家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少量饮酒能够延长男性的平均寿命,并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威胁。研究人员说,他们对荷兰工业城市聚特芬出生于1900年至1920年间的1373名男性进行了为期40年的跟踪研究,并对他们的饮酒、饮食、抽烟习惯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癌症等进行了7次调查。研究人员发现,长期适量饮酒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不饮酒者低34%,他们的平均寿命也比后者高3.8岁,而且,从强身健体的角度说,喝红酒比喝其他酒效果更好。适量饮酒能增加人体内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并防止造成卒中或心血管疾病的血液凝结。

适量饮酒对高血压有好处吗?

最近美国就公布了一项大规模研究的成果。这个研究项目对7万余名25~42岁的美国女性进行了长达8年的观察,发现血压与饮酒之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如果将完全不饮酒或极少饮酒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定为100的话,那么每日少量饮酒(0.26~0.50杯)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只有86,表明少量饮酒可使危险性下降14%:每日饮酒在1~1.5杯者危险性又恢复为100;每日饮酒量在1.5~2杯者危险性上升为120,即危险性增加了2%。如果饮酒量继续增加,危险性还会进一步升高。这个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少量饮酒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危险。

适量饮酒对痴呆症有好处吗?

适当饮酒可降低痴呆症发病率。据新华网伦敦2002年1月28日电荷兰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每天饮1~3杯任何类型的酒精饮料可以预防早老性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荷兰埃拉斯默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395位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记录下了这些人的饮酒习惯和健康状况。在调查结束时,有197人已经出现了早老性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的症状。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几率要低42%。该项调查的研究人员的解释是: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痴呆症的发病跟血液循环系统有关,而饮酒具有活血作用。

适量饮酒对寿命有好处吗?

美国波士顿的一家老人院自从每日下午给老人供应啤酒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可以自己行动的人数从21%陡增到74%;服用强效镇静剂的人则从75%降为零。美国一大学生物统计学者为证实这一事实,以94对兄弟为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这94对兄弟中,每对都有一人适量饮酒,而另一人滴酒不沾。结果表明,适量饮酒者要比不饮酒者长寿。据《时代》杂志2010年9月1日报道,根据《酗酒:临床与实验性研究》杂志刊登的最新论文研究人员发现(考虑了几乎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身体活动、亲密好友的多寡、社会支持等等),在过去20年来,死亡率最高的还是滴酒不沾的人,第二位是酗酒者,最低的是适量饮酒者。这项长达20年的研究,抽样1824名3年内有门诊就诊纪录的55岁至66岁民众,但样本有个缺点,63%为男性。在这20年中,死亡者的比例分别为:滴酒不沾者略超过69%、酗酒者60%,以及适量饮酒者为41%。西德的一份对百岁老人的情况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人有少量饮酒的习惯。在北欧也有不少村镇的人出奇地长寿,而他们几乎各个都有每天饮用一小杯酒的饮食习惯。而来自“中国长寿之乡”彭山对百岁老人的调查也同样显示,他们中很多人也都有每天饮少量酒的习惯。有人对江苏省如皋市119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发现经常喝酒和偶尔喝酒的占66.2%,以喝本地产黄酒、自制米酒等低度酒为多,占喝酒者总数的67%,喝白酒的次之,喝其他酒的较少。

适量饮酒的标准是多少?

班固《汉书・食货志》一书早就指出:“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少量酒是朋友,多量酒是罪魁祸首。”据新华社报道,每天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的说法已为大众所接受。但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适量饮酒虽然具有保健功效,但何为“适量”,说法却不尽相同。如果量把握不好,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有害。

适量饮酒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