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影视产业分析精选(九篇)

影视产业分析

第1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一、引言

影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影视旅游业已经成为一项时尚、前沿的专项旅游项目。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纷纷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够加快影视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速度,还能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影视旅游的概述

所谓影视旅游在西方常常被成为电影引导旅游,它具体是指旅游的目的地曾经出现在荧屏上、电视中、影视中,促使旅游者更多的来到某地进行旅游。著名学者刘滨谊曾经明确的指出:“影视旅游的原因就是利用影视拍摄、演出、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一种过程。”对比国内外的影视旅游具体定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影视和旅游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活动,两个概念能够互为补充,完美契合,从而为影视旅游下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主要是指由于影视著作、播映和模仿相关影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例如:在影视旅游业发展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都可以作为影视旅游业活动的项目。

三、产业融合的概述

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由数字技术革命衍生的一种新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20年9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为新型产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业融合理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1994年美国学术论坛提出:“通过计算机、电信、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传播,更多的产业融合项目得到空前的发展。”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动态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是根据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这一条规律发展的。

(二)信息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无论是电信行业、电视行业、广播行业、还是出版印刷行业,都属于信息产业融合的趋势和范畴,信息产业融合将音乐、视频、文件、照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信息传递。

(三)技术产业融合是根本,技术产业的创新,是很多新型产品融入其中,通过战略调整,将新产品、新服务供应到新的市场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长期以往企业边界消失,从而实现了产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发展

从影视诞生开始,它就具备了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在影视发展的早期,这种吸引是没有意识的。例如:电影《庐山恋》对庐山的宣传,电影《西游记》对九寨沟的宣传等,这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不具有主动意识,人们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之前无意识的宣传不同的时候,如今很多旅游业的目的就是借助影视来进行宣传和发展。例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英国电影旅游业总攻略,其中详细的介绍了70部经典的英国影视作品,将影视中涉及的120个旅游胜地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介绍,很多旅游者可以沿着这些旅游路线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游览和重温影视剧中主人公所到的风景胜地,感悟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又如:此前热播的《阿凡达》掀起了全球热狂潮,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就将乾坤柱改成了阿凡达路亚山,并且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发展,从而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二)从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

旅游目的地的早期主要是借助影视作品的进行宣传,这时往往是影视作品的后期阶段,不是前期宣传。例如:《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但人们观看完影片,游览庐山也成为游客的重要活动,又如:《西游记》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九寨沟,选择九寨沟纯粹是为了电影拍摄所需要。因此影视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后期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后期宣传演变为前期宣传,在影视早期拍摄或者选景的阶段,旅游管理者就做好了营销宣传方案和计划,与影视业签订协议,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在拍摄《非常勿扰》的时候,北京旅游局早早的就与影片开发商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将长城、紫竹公园、欢乐谷等著名国家风景旅游区融入其中。

(三)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影视旅游业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影视旅游业也逐渐进行了产业融合,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影视基地应用而生。游客在参观影视基地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影片拍摄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包括服装、道具、饰品等,还能够体验各种特效技术,飞檐走壁、威亚钢丝都能够亲自体验。新型影视基地的构建,不仅能够用于拍摄的需要,同时它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场地,体现了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趋势,实现了又产业到产品、市场、企业的有机融合。例如: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自从播出后就带动了韩国泡菜这种食品的热销,不仅开拓的了食品市场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五、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影视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影视旅游地发展模式

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产业融合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影视外景地和内部发生地两方面入手,增加游客的旅游量。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很多旅游景点在拍摄之间可能是闻所未闻,但已经利用和拍摄,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完美、惊艳的亮线,就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地,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的胜地,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拍摄《罗马假日》的过程中,罗马曾不被人所熟知,但经过影片一宣传,罗马成为热门景点的旅游胜地。又如:在拍摄《古墓魅影》这一影片的时候,塔普伦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寺庙一度成为热门观光胜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此外,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同时影视作品自身的发源地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影视外景地相比,很多的人们选择去影视发源地进行旅游。例如:系列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热议,很多旅游者都直奔那火红的灯笼大院。由此可见,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将影视外景地和影视故事发源地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影视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

一部影视作品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是作品本身故事内容的传播和发展,更是一种影视文化的体现。例如:影片《少林寺》一经播出后,就在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武术的狂潮,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很多游客都让子女在中国学习武术功夫。又如:韩剧《冬日恋歌》的播放极大的丰富了韩国的服饰文化、彩妆护肤等旅游产业,很多中外游客都纷纷前往韩国购物。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学校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六、结束语

第2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影;文化产业;差异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51-01

一、中美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研究

电影诞生于1985年,在 1986年中期即传入了中国上海,我国正式开始拍摄本土电影的时间始于1905年,所以讲中国电影起步并不比欧美晚,但从那时候起一直发展到今天,为什么在自己的主场作战,面对自己的百姓,拥有共同的文化却输给了文化价值取向都不一样的美国大片?对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窥得一二。

美国是个多民族、多文化信仰的国家,社会构成存在着特殊性,因此美国文化艺术作品的涉及面很广,人们不会受某个单一的社会意识所束缚。美国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冒险精神这些无不都在美国电影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文化领域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世壮举,但后期文化发展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类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手段举不胜举。从此,华夏大地遍布儒家思想,产生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一现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思想界的发展,最后必然走向消亡。

二、好莱坞文化对中国电影所带来的外来影响

借助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好莱坞电影得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在丰富我国电影文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蚕食着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对我们国产的电影产业带来了强力的冲击。因此新时期如何守护自己的市场,抵御美国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成为当前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

客观角度而言,美国是一个信奉自由,推崇英雄主义的国家,在它的传媒电影里面也无时无刻不在推崇者它的这些思想。从《超人》系列到《钢铁侠》系列再,到《阿凡达》,好莱坞电影里塑造了无数的超级英雄偶像,带着不死光环拯救了全世界,主旋律尤为老套一致,但是国内观众却乐此不疲的为这些剧情买单。究其原因,这除了好莱坞后期精湛的电脑特效所带来的震撼之外,同中美之间文化的差异及距离不无关系,美国大片中的爱情、科幻、暴力和色情是早期国产电影罕见而不敢触及的,这些元素加在一起,激起了中国观众的新奇效应,使得好莱坞早期在国内市场上刚上映时即告轰动。反观国内市场上的国产大片,在受到好莱坞影响后,纷纷效仿好莱坞来拍摄商业大片,如《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系列影片,却得到恶评如潮的结果,而好莱坞影片口碑依然。不但在中国如此,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一样。曾经有报道,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期间,在炮火声中,一名巴格达青年竟然无视生命危险,在街头的各个音响店流窜,为的就是买到一张最新的好莱坞电影的影片。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中国电影对于国外电影艺术的借鉴与弊端分析

好莱坞的成功使得国内电影市场及观众逐步西方化,国内电影作品皆以获得西方的高等奖项为荣,缺少自我文化关注。08年好莱坞所推出的中国元素《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片,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何美国运用中国的元素会如此成功,而中国人自己却还在学习西方不求创新。客观来看,对国外电影的借鉴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定性。“山寨”作品在中国无处不在。2011年,中国上映了一部国产动画《兔侠传奇》,欣赏过的观众觉得尽管故事、配音都相当本土化,但是造型和场景的设计,却和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看起来没什么两样。2009年,好莱坞又凭借《阿凡达》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欣赏IMAX 3D电影的风潮,中国电影届也不甘落伍,掀起拍摄3D的风尚来攫取所剩不多的市场份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国产3D电影无法得到观者的认可。在今天,年轻一代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容易接受西方文化,而忽略本土传统文化,面对这一个现实,我国电影界工作者所应担负起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我国电影一味追求“国际化”,欠缺独立创新的发展意识,无法自根本完善运用自身文化的优势,着重依托影视传媒突出自我风格,就市场予以占领。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电影界亟待解决的一向现实问题即是塑造自主文化品牌,以本土文化主流思想作为指向标,实现市场份额拓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现状

三维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给影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带来了巨大变革,漂亮而精彩的画面感受。影视广告在中国的发展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但其瑕疵也为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相当的阻碍。一方面在影视广告中运用三维技术给视觉效果带了了巨大的革命;另一方面其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发展。现在,很多制作人对技术过于追求和依赖,而忽视了个人艺术的追求和发挥。技术是用于帮助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过份依赖技术。制作人应该更加重视艺术创造过程,不能在有限的技术水平中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地。

我国数字技术的应用现状

1999年,有两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电影进入大家的视线。因此,对于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来说,1999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第一部电影《横空出世》是当年北影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它是一部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故事片,是由陈国兴指导。该片中有大量特效场景,比如爆破、沙漠等,这些统统靠数字技术人工合成。大量应用的数字技术使得该片艺术感染力增强了,画面更加生动,犹如直接再现当时原子弹爆炸的令人震撼的景象。另一部影片《紧急迫降》是同年由上海制片厂制作的影片。该片有许多大家齐心协力空中抢险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场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为投拍《紧急迫降》,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年的审时度势之举,为发展数码电影的目标,累计投资达近亿元,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特效制作基地。2002年,《极地营救》诞生,此为上影再花巨资拍摄的视觉大片,该片号称当时国内电影史上运用数字特技最多的影片。全片镜头数的百分之六十均由数字特技完成,与之前的《紧急迫降》相比,数字技术运用大幅提高。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镜头高达影片的40%,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这几部影片之后,数字化时代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浪潮,如这几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鸿门宴》等国产大片,CGT镜头和数字合成技术在这些影片中被大量采用。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运用的意义

在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广泛应用的浪潮中,利用数字技术去改变某个镜头、某个场景的单一的数字化应用已经满足不了中国的影视人,中国的一些电影人开始打造全新的数字电影。北京的三联影视和某动画公司制作的《青娜》,是我国第一部数字短片,也是我国第一部全数字电影。影片展示了数字电影的魅力,主人公青娜是由数字技术制作的虚拟人物。制作者将影片作为载体,表现了当代人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一面,通过数字技术体现出一种新的艺术理念。数字技术的应用把中国的影视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胶片电影时代已悄然结束了。

第4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 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改革及中国借鉴 关于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 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分析 多媒体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分析 我国影视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风险应对研究 浅议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的构建 当下我国广告传媒的投融资环境分析 对我国演艺产业投融资现状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试分析我国铁路投融资的现状及改革政策取向 现代影视制作中影视特效的影响意义分析 DV制作与传统影视制作优势比较分析 唐德影视 精品制胜的影视制作龙头 企业投融资组合模型的优化分析 巧用“Difference matte”技术解决影视制作中的背景分析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premiere影视制作课程分析 影视制作中的VR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钻石”是怎样打磨成的影视制作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县域居民私人影视制作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经营必然性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刘冬,《20家PE高价热捧海润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僧多粥少”困局待解》[N].《第一财经日报》,2012.10.15,A13

④黄升民、赵子忠,《2002: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J].《现代传播》,2003(1)

⑤尹鸿、程文,《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2(2)

第5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影视并购 财务效应 并购整合

一、引言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传媒业,目前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行业集中程度低,迫切需要整合。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影视业也因此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但是,并购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极大,如果并购后整合不当很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并购后是否使企业达到了财务的预期是最重要的判定因素,因此可以从并购后财务效应的分析来看企业经营业绩情况的好坏,从而判断企业的并购是否成功。

二、并购公司简介

(一)华策影视公司概况

华策影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影视公司之一,其主营业务为电视剧、电影、影院、广告以及经济业务等,其中电视剧业务是其最主要的业务,贡献了91%以上的营业收入。华策影视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12亿元到2014年的50亿元,利润总额从2010的1.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亿元。以电视剧起家的的华策影视,电视剧业务从2010年只有300多集的产量,到目前已经有1 000多集的产量,市场占有率也大大提高。另外华策影视更是连续四年荣登“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百强”榜,从第一次上榜至今,华策影视的市值增长了174.66%。

(二)上海克顿传媒公司概况

克顿传媒于2003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电视媒介咨询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大数据研发的公司,拥有成熟的数据挖掘能力,2009年其正式进入影视剧的制作和发行领域,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电视剧研发和制作公司之一。2013年克顿影视被华策影视以 100%股权的形式并购,截至被并购前的2012年,克顿传媒的总资产达到64 425 060元,营业收入为58 537 340元,其收入主要来源为影视剧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8.62%,净利润为9 359 810元,年电视剧生产量达到400集左右的生产规模,两大影视公司合并后强强联手,为制作质量更好更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而共同努力。

三、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动因及过程分析

(一)并购动因分析

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规模效应。克顿传媒在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制作的电视剧质量高。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每年生产的精品影视作品会超过千集,拥有的影视剧版权数量更会达到每年上万集的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2年间华策影视与克顿传媒总的发行集数远远高于其他几家电视剧业务非常出色的公司,大大提高了华策影视在电视剧市场上的占有率。

丰富电视剧题材,实现资源共享。克顿传媒有着丰富的电视剧素材,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双方可以在电视剧资源上实现共享,进行多品牌运营,制作更多更优秀的电视剧。另外克顿传媒的很多影视剧版权面向的是年轻的观众,而华策影视则偏向于传统受众群,两者的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利用“大数据”优势创新产业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可以利用克顿的大数据优势,加快两家公司品牌、资源的融合。另外克顿传媒在成立初期从事电视方面咨询服务,帮助很多电视台进行战略定位,与电视台的合作使克顿传媒深谙影视剧的发行渠道,加上大数据可以轻松了解受众群对于电视剧的偏好与需求,可以加快华策影视“内容+渠道”的战略布局,不断完善其影视产业链结构。

(二)并购的过程分析

华策影视以向克顿传媒的四位股东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结合的方式收购克顿传媒100%的股权。其中,以现金支付交易对价的35%,金额为57 820万元,以向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交易对价的65%,最终以总价165 200万元完成了此次并购活动。另外,在并购时双方也签了业绩承诺及补偿协议,克顿传媒必须在2013年至2016年的合并报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 095.32万元、18 188.19万元、23 693.70万元及24 297.91万元。由于克顿传媒在并购前业绩状况良好,有着自己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华策影视也承诺并入克顿传媒后,在保证双方资源共享及经验共享的情况下,确保克顿传媒人员团队以及公司运营相对独立,使克顿传媒继续保持原来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

四、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案例财务效应分析

(一)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财务效应分析

资产状况分析。华策影视属于文化传媒业,收入来源主要是影视作品的收入,对固定资产的依赖性较小,因此其所占资产总额比较少,变化也不会很大,所以就不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华策影视的资产总额在2014年涨幅达到了 138.61%,主要因为克顿传媒的并入带来了大量的资产;货币资金到了2014年出现正增长,并且涨幅很大,主要是因为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盈利能力增强,且回款情况很好,货币资金充足。

企业2014年的应收账款为1 138 365 095元,与上期比起来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达到115.47%,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大小和影视公司作品发行时间有很大关系。如果期末大量发行作品则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华策并购克顿传媒后影视剧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随之增加。虽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但公司的主要客户都是信用良好的各大电视台,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较低,预计2015年公司回款情况良好。

就存货方面而言,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是影视制作企业的特征。由表(2)可知存货占资产总额的20%左右,2014年存货共计近10亿元,占资产总额19.7%,大量的存货代表着企业的潜在现金流,一旦存货出库被售出就会形成收入,从而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收益。另外自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存货周转率由2013年的1.2738上升到了2014年的1.5314,上升了20个百分点,表明华策影视的存货流动性增强。

盈利状况分析。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整合,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的财务效应也渐渐地显示出来。经分析虽然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12年到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下降了13.8%,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从2012年的15.64%下降到了2014年的12.65%。但是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会下降,主要是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净资产规模扩大所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则是因为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一系列成本的增加。该并购刚经过一年,还有许多资源要素需要整合,经过资源的整合后,会进一步降低各项成本费用,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自2014年两公司并表后,华策影视的营业收入高达19亿多元,涨幅更是达到了108.16%。另外,华策影视的净利润涨幅是2013年的一倍多,净利润达到了4亿多元,业绩情况非常好。2014年克顿传媒经过审计后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0 657.59万元和18 675.50万元,大大超过了预期,完成了业绩承诺,进一步说明克顿传媒经营状况很好,并入华策影视后,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业绩的增长,说明华策影视和克顿传媒并购整合得很好,发挥了协同效应。

现金流状况分析。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经营活动的流入和流出具有周期性,从对影视作品的投资拍摄到销售收入的实现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跨期现象很常见。二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流出和收回不具有均衡性,现金的流出贯穿了影视作品的投资至发行的全过程,而资金的收回往往只发生在某几个时点。 2012年和2013年华策影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一方面是期末发行影视作品较多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经营现金流的流出。201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一方面是因为新增克顿传媒带来大量现金流的流入,以及回款情况很好。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有所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华策影视在此期间投资规模变大,并购克顿传媒所新增的股份和贷款所导致的。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预收款项的多少直接反映其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业绩的好坏。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4年华策影视的预收款项一直以200%以上的增长率呈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预收款项更是达到了167 279 136.92元,这说明华策影视的影视作品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大额的预收款项更是为华策影视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从而间接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总体来说,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现金流状况良好,现金流的改善,使得企业将有更多资金进行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产生更大的财务效应。

股市表现。华策影视于2013年7月29日宣告并购克顿传媒,此宣告一经公布,股价应声上涨。由图中可以看出,自7月29日之后,深证成指也呈小幅上升状态,但是其涨幅远不及华策影视股价涨幅,这说明华策影视股价的大幅上涨并非股市整体作用,而是投资者对其并购克顿传媒公司有着良好的预期。

(二)专业化并购与多元化并购财务效应比较分析

华谊兄弟多元化并购财务效应分析。华谊兄弟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影视公司,以拍广告起家,而后涉足影视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近两年华谊兄弟渐渐偏离影视正轨倾向于资本运作,相继并购北京掌趣和广州银汉科技等大型游戏公司以及房地产公司。由表(4)可以看出华谊兄弟201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所增长,但是业绩增长的背后却存在极大的隐患。由表(5)可以看出华谊兄弟最重要的影视娱乐板块主营业务相比2013年下降了38.37%,而在手游为主的互联网娱乐板块收入增长率却高达3222.14%。华谊兄弟收购掌趣科技22%的股权后,每年都会看准市场时机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以此来盈利,2014年华谊兄弟共减持掌趣科技3.27%的股权,获得4.18亿元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40.45%,掌趣科技和银汉科技两家游戏公司为华谊公司带来的净利润共计占52%,占比很大。而华谊兄弟为增强电视剧业务并购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在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1.11亿元,仅占影视娱乐板块收入的6.5%,占总净利润的2.3%,对华谊兄弟的业绩贡献并不大。另外不论是影视娱乐板块还是互联网娱乐板块毛利率都有所下降,以上都说明华谊兄弟主营业务有所萎缩。

专业化并购与多元化并购风险分析。华策影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定位,倾向于走专业化并购之路。虽然华策影视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力图拓展整个影视产业链,但是,不论是将影视作品出售给各大电视台还是实现影视剧的网络播放,其目前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版权交易。另外从华策影视的营业收入构成可以看出,电视剧销售占营业收入的90%以上,过度集中的盈利模式不利于分散风险,一旦电视剧环节出现差错将严重影响华策影视的业绩。相比于华策影视,开始以影视公司著称的华谊兄弟正从努力制作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发展艺人经纪的传统影视公司走向倾向于资本运作的多元化并购道路。华谊兄弟近年来的很大一部分盈利来自游戏,而在影视娱乐业务上却有所萎缩。相比于游戏业务,华谊兄弟最擅长的还是影视娱乐方面的业务,而游戏领域就目前来说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华谊兄弟在没把优势领域做好的情况下,就向不擅长的领域扩张,很可能会在产业发展中被淘汰。

五、结论与启示

华策影视并购克顿传媒后,首先在财务上表现良好,不论是资产状况还是盈利能力都有所提升,而克顿传媒也完成了其业绩承诺;其次并购克顿传媒后华策影视的股价也呈大幅上涨态势,市场对其预期良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并购;最后通过将华策影视的专业化并购与华谊兄弟的多元化并购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多元化并购还是专业化并购都有其潜在风险:过度的集中化经营不利于分散风险,而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也可能使企业丧失主业优势。所以影视业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进行专业化并购巩固主业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此壮大主业及分散风险。

合理选择目标企业以降低并购风险。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进行并购时,合理地选择目标企业至关重要。企业会因为各种目的进行并购,所以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目标企业的各方面进行考察,尤其要考虑目标企业背后的团队、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的战略等,分析目标企业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帮助主并企业达成并购目的。正确合理地选择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并购带来的风险。

重视并购后企业之间的财务整合。企业成功地将目标企业并购后,并不意味着此次并购已经成功,并购后的整合是否成功才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财务的整合更是并购整合的重中之重。企业进行并购的最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并购的财务效应,使企业盈利,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以有必要在尊重目标公司的业务活动的基础上使双方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统一,对双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整合,保证公司的运营效率,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武器,主并企业应该充分重视目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目标企业竞争力为己所用。所以有必要对双方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经营分析的起点则要从财务经营理念开始,加快整合双方财务经营理念,调整企业战略,在双方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对各种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罗良忠.我国民营影视企业战略性并购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1):45-46.

[2] 张新民.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3] 刘伟勋.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传媒并购与发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5(4):89-96.

第6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品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50―02

文化产品贸易是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美国虽然在货物贸易方面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但在文化贸易上却呈现贸易顺差,属于文化贸易强国。借助“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亦蔚为大观。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以视听媒介文化产品出口为典型代表,其文化产品贸易无论从营业收入、覆盖地域还是从实际影响力来看,都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贸易国,但是出口的产品大多集中在工业制造品方面,文化产品出口则远远落后于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为了加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出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出口贸易额逐年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美国是我国文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2012年美国成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为分析探讨中美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状况,本文从产业内贸易角度,实证分析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结果将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文献综述

1.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研究中,Wildman、Siwek(1988)通过对国际影视文化贸易的分析,认为影视文化产品的生产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较大规模的投资会使其生产的产品具备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Frank(1992)分析了美国影视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认为外部规模经济、物质资料和人力资本都能提升美国影视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Schulze(1999)将艺术文化产品分为现场表演艺术、不可复制文化产品和可复制文化产品。他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对可复制文化产品贸易的解释性强,但并不适用于不可复制文化产品贸易。Marvasti(1994)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图书、报纸、电影、唱片领域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额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语言的相似性、人均收入、资本密集程度、人口规模是影响两国间文化贸易的因素。Marvasti、Canterberry(2005)研究了1991-1995年期间,美国与33个国家间电影文化贸易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语言、教育等因素对美国电影出口具有正面影响。Disdler(2010)实证检验了1989-2005年跨国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认为文化相近性对文化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指出文化产品贸易的增长与一国总贸易规模扩大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1.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文化产品贸易的研究最初始于对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关注。例如,赵有广(2006)指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存在严重逆差。后来,一些学者开始使用更加系统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如方慧、尚雅楠(2012)选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五大行业,通过计算TC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得出了中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结论。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出版的《创意经济报告》及随之推出的创意经济数据库为研究文化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基础,促使更多研究成果的出现。朱文静、顾江(2010)发现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很强,但体现文化产业精髓的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弱,逆差严重。白远(2010)发现中国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和消费小国,但“出口大国”是基于文化产品贸易而言的,而且指出,如果文化创意产业只被定义为服务业或知识产权业,那么中国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上的确毫无竞争力可言。方英、李怀亮和孙丽岩(2012)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贸易的规模与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运用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文化贸易逆差与竞争力落后的形成原因,学者们也进行了广泛讨论。赵有广(2006)指出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和电视节目是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造成这种逆差的主要原因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未对文化元素进行经济化传播、货物贸易没有承担宣传中国文化的责任以及政府的支持措施不具体。康小明、向勇(2005)从文化产业集群角度,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指出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文化企业战略、相关辅助产业和政府行为等。白远(2007)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行业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和融合、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条件。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见,当前的相关文献关注的是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状况、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分析文化贸易的研究尚且不多。由于在文化贸易方面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本文试图做以下三方面的论证:一是目前的文献均认为我国在文化贸易方面存在贸易逆差,本文将实证分析中美文化产品贸易是否真正存在文化贸易逆差;二是分析中美两国在核心文化产品和相关文化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三是分析判断中美两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是否呈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格局。

1.3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5年将文化贸易分为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而文化产品可分为核心文化产品及相关文化产品,其中核心文化产品包括文化遗产、印刷品、音像媒介、视觉艺术、影视媒介;相关文化产品包括音乐、影院和摄影、电视收音机、建筑和设计、广告、新型媒介,并划分出相应的协调制度编码。本文根据该定义,同时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主要分析中美9类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

2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方法

2.1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方法

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以采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这些衡量指标包括巴拉萨指标、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指标。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衡量指标是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的G-L指数,这个指数近似于衡量产业内贸易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首先从某类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该类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①中,GLit是第i类文化产品在t时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t和Mit分别代表第i类文化产品在t时期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在本文中,i取值为1-9,分别代表文化遗产、印刷品、视觉艺术、影视媒介共4类核心文化产品,以及音乐、影院和摄影、电视收音机、建筑和设计、广告共5类相关文化产品;根据公式定义,0≤GLit≤1,该指数越接近1,表示该类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其次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用各类文化产品GLit指数的加权平均求得,以表示该国文化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it为第i类文化产品在t时期的贸易权重,是各类文化产品贸易在总文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因此权重越低的产品类别,对总文化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就越小。

2.2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衡量

从产品差异角度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Greenaway等人(1994)以产品质量为根据提出了区分方法,他认为产品质量可以由产品价格来体现,具体的衡量方法如下:

3实证分析过程

3.1中美文化产品贸易规模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和欧盟,美国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为170.4亿美元,进口为8.38亿美元,由此可见在文化产品贸易上中国对美国呈现贸易顺差,不存在所谓的“文化贸易逆差”现象。中美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与两国间的对外贸易规模相差甚远,2012年中国对美出口高达4256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105.9亿美元,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率仅为4%,文化产品进口占总进口仅为0.7%,这说明两国间文化贸易规模很低。

在核心文化产品上,中国对美出口集中在印刷品上,2012年印刷品出口占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的38%,具体主要是图书、报纸和期刊。其次是视听媒介产品,2012年视听媒介产品出口占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的16%,具体主要是摄影和电影产品;进口方面,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印刷品,201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印刷品占文化产品进口的232%;其次是视听媒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视听媒介产品主要是电影和新型媒介。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相关文化产品是核心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的4倍。从具体产品来看,中国对美出口集中在电视收音机产品上,2012年电视收音机出口占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达53.9%;其次是音乐产品,2012年音乐产品出口占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的24.2%,具体主要是乐器和录音媒介。从进口上看,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影院和摄影产品,2012年影院和摄影产品进口占中国进口美国文化产品的27%,具体主要是电影摄影机、照相馆和电影院使用的产品。

综合核心文化产品贸易和相关文化产品贸易状况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美国的文化贸易以相关文化产品为主,尤其集中在电视收音机和音乐产品出口上。同时,根据本文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无论是在核心文化产品(文化遗产除外)还是相关文化产品上对美国均呈现顺差,而且顺差很大。

3.2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本文通过公式②计算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总指数发现,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不高,产业内贸易总指数最高时也仅0.082,这说明中美文化产品贸易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特征。

从9类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来看,中美两国相关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核心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这说明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集中在相关文化产品上。核心文化产品产业贸易水平较高的是文化遗产和印刷品,最高分别达到0.76和0.47;而视觉艺术和影视媒介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表现为产业间贸易特征。相关文化产品方面,中美在影院和摄影、广告两类产品上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最高分别达到0.88和0.95;而在音乐、电视收音机、建筑和艺术三类产品上产业内贸易特征不明显,呈现产业间贸易特征。

综上所述,中美文化产品贸易还处于发展阶段,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中国在相关文化产品出口上具备一定比较优势,两国间在相关文化产品上产业内贸易水平也相对更高。

3.3中美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公式③和计算公式④计算发现,中美两国在9类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上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电视收音机、音乐两类相关文化产品上垂直产业内贸易尤为突出,这说明中美两国在主要文化产品生产上提供的是质量不同、价格不同的相似文化产品;只在文化遗产这类核心文化产品上表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这说明中美两国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差异性,从而使两国文化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文化遗产方面可供选择的产品增多。由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格局主要由两国文化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此可见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格局与工业制品产业内贸易格局完全相同。

4结论和建议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文化贸易规模不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不高,但在文化遗产、印刷品、广告等文化产品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的产业内贸易形式。

4.1通过政策调整推动国有文化机构走向市场,鼓励文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2012年我国制作生产电影745部,电影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27.04亿美元,美国电影票房收入108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文化产品的产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这并没有带来一定的效益,中国文化企业还存在规模小、分散生产、企业效益差等状况,这些是阻碍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文化企业要从产量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变,鼓励文化企业注重和追求规模经济,就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推动国有大型文化机构走向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大型文化企业的领头羊作用。

4.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文化方面法律法规

由于中国与美国的制度差异会阻碍两国文化贸易规模,降低两国间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因此中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文化方面法律法规,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贸易规模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4.3文化贸易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对于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经济软实力,而后者又将对中国其他产品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不能寄希望于政府助推的一蹴而就,因为文化产品出口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接受并成瘾的民间过程,政府应致力于文化企业创新的扶持上,而不是直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Balassa,B and L Bauwens 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Muli-Coutry and M Ultindustry Framework[J].Economic Journal,1987,(97).

[2]Hu,X and Ma, Y. International Intra-Industry Trade of China[J].Welwirtschaftliches Archive,1999,(1).

[3]刘杨,曲如晓,曹燕萍.哪些因素影响了文化产品贸易?[J].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论文,2013,(3).

第7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一、公司基本概况与发展战略

当代东方公司由山西云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经过股份制改组,并独家发起募集于1996年设立。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董事会决定主营业务由建材向文化艺术策展等文化产业转型。并且扭转了公司原主业从2008年停产后一直无正常营业收入的状况,为公司推动主业转型后续业务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公司财务分析比较

(一)财务结构分析

通过翻阅财务报表,当代东方的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86.19%迅速下降至2015年的17.86%,这与其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及2011年开始实施的转型道路密切相关。2015年公司资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固定资产本年比上年增加

137.34%,主要系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相关固定资产并入所致;货币资金本年比上年增加8022.66%,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到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所致;应收账款本年比上年增加12063.13%,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_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其未收回的电影及电视剧款并入所致;预付款项本年比上年增加4160.93%,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其预付的电影及电视剧制作费并入所致;其他应收款本年比上年增加2536.88%,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其垫付的业务合作款并入所致。存货本年比上年增加3776.52%,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其电影及电视剧库存及新增库存并入所致。商誉期末比期初增加,系溢价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所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系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入所致。公司2015年新增股本18500万元,同时资本公积增加178046.21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例发生了加大的增幅,从而导致权益乘数下降。

(二)资本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当代东方2015年新涉足电影、衍生业务和广告业务,且公司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影视剧业务收入、衍生业务收入以及广告业务收入构成,其中影视剧业务收入40921万元,占营业收入83%;衍生业务收入7425万元,占营业收入15%;广告业务收入943万元,占营业收入2%。由于扩展业务的增多,收入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主要业务毛利率。2015年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导致销售净利率也大幅上涨。当代东方的净资产收益率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2015年通过非公开发行收购盟将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公司不断加强IP版权运营与外延并购能力,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的传媒、游戏公司合作,且2015年参与投拍知名度较高的影视剧及综艺节目,取得较好的成果,使公司2015年可以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也由负转正。

2、经营效率分析

公司2015年新增存货22646.99万元,主要系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其电影及电视剧库存及新增库存并入所致。同时营业收入增加47058.36万元,其变动百分比小于存货变动百分比,从而导致存辉周转率上涨。

公司2015年应收账款增加23302.69万元,营业收入增加47058.36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变动百分比大于营业收入变动百分比,从而使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

公司2015年总资产增加244472.86万元,营业收入增加47058.36万元,营业收入变动百分比高于总资产变动百分比,说明企业资产的经营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

3、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2015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比2013、2014年有了较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货币资金增加9.45%、应收账款增加7.56%,得益于公司上半年完成非公开发行所带来的益处。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下降。这些均表明企业2015年偿债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现金流量分析

公司201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动幅度大于2014年变动幅度,其主要系2015年公司业务量增加,支付的业务资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上半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收购全资子公司东阳盟将威,同时参股九次方和中广院线,从而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大于流入,较2014年发生大幅变动。2015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筹集到大量资金促进企业的其他活动。2015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2401.19万元,较2014年增幅比例大,

表明公司竞争能力提高,其所采取的转型战略成效得以体现。

第8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中国产品种类统计测度及内生增长检验

因行业而异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基于古诺模型的福利分析

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LMDI分解法

相对劳动力成本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视角

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效率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中间环节市场结构对全球产业价值链治理者决定的影响研究

工业结构变化与结构效应分析——以宁夏为例

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作用的差异分析:北京例证

中国对美日欧服务贸易总量及结构出口潜力测算——基于变截距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

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形成——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企业家精神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继任博弈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国内上市公司不相关并购绩效的分析——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

农产品区域品牌资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充要条件分析——基于预期收入成本理论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中的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刍议

内生交易费用、分工演进与中美汇率博弈——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

政府换届、经济政策与政治经济周期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以行业收入变动为视角

消费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出口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匹配性

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支撑因子分析

“老字号”餐饮企业现状分析和战略选择研究——以郑州市“老字号”为例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东亚与拉美发展模式比较

道德采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思考

工序贸易的研究路径与进展

金融发展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要素集聚与区域生产率增长比较研究

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需求视角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城镇单位行业间就业为依托

贸易发展对我国熟练及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就业与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上市家族企业薪酬机制与成本的关系——基于结构性差异视角的研究

金字塔结构下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与隧道行为

Altman’sZ-Score模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投稿须知

道德风险、沉淀成本效应与软预算约束

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消费效应分析

基于粗糙集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的理论探讨

区域集中型煤炭市场结构与政府非对称性政策研究——“电荒”的一个经济学解释及其实证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中高速公路产业投资作用的实证研究

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与集中强烈爆发的原因

东亚对外金融一体化:基于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

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的传染性比较研究

人民币内外价值波动:一个长期趋势的分析

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区域关怀

产业集群萌芽阶段的衰退风险研究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

基于双边关系的核心企业网络演化研究——以宇通客车企业网络为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农户外出务工及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

第9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第一,影视宣传产品以产品性质可以分为企业形象或具体项目的广告片和专题片。影视广告片一般用于影视媒体传播,时长一般在5~15妙,信息量有限,表现力极其精湛,单位成本制作比较高。影视专题片一般用于营销活动现场播放,时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信息量比较大,可以较完整地表现企业诉求,单位成本制作成本较低。第二,影视宣传产品以制作形式可以分为实拍影视(胶片拍摄、磁带拍摄)和动画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实拍影视人物场景真实、生动,信息可信度高,宣传效果较好,受设备繁杂且昂贵、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素材一次成型,因此造价比较高。动画制作从建模、描图到上色以及最后的连片都可以依靠电脑技术完成,制作效率高,素材补充修改容易,成本相对低廉,但是缺乏真实感是致命伤。在对JS企业三个产品销售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波士顿矩阵图(见图1)。第三,对JS波士顿矩阵图分析(见图1):房地产影视实拍产品在“现房时代到来”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市场潜在机会较大,前景看好,而作为JS企业的新产品在市场局面尚未打开之前,呈现了低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增长率的正常现象。快消品行业影视实拍产品市场历来竞争激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影视宣传片当之无愧地成为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市场影响力的抓手。对于影视实拍产品———问题类产品,JS企业从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需要出发,寄希望其将来成为明星类产品,采取扶持对策,运用“智囊团+项目组”的管理形式,引进“营销外脑”,选拔敢于冒风险、有近十年影视广告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影视实拍业务的拓展,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务优势、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和制作团队等优势资源,将为影视实拍业务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JS企业实拍影视业务的营销现状

(一)JS企业影视实拍业务市场细分,房地产市场成为其主营业务目标

JS公司与其他公司一样,为了多元化产品发展需要,实现产品优势互补,成立影视事业部后,首位的业务开拓目标就是房地产企业。影视实拍广告相对房地产企业有三大优势,其一,具有全景展示功能;其二,投资较小;其三,文化意蕴丰富。我们知道,市场细分源于市场供求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为了挖掘消费的潜在需求,必须全方位考虑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从房子不愁买主,到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使出浑身解数,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感。影视实拍中的文化底蕴恰好适应了整个市场角度的转化,即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消费者的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现状。房地产市场同其他市场目标一样,都必须逐步打造自己楼盘的文化内功,来迎合现代消费人群的心理需要。

1.地区有省内(市内、市外)省外。

2.企业规模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3.客户所在行业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教育、卫生)、房地产、食品、建材、家电、饮料、化妆品、办公用品、药品(非处方类)、鞋服、私营学校、保健食品、高科技产品、银行、汽车、礼品、通讯、卫生用品。

4.影视广告片的购买目的包括新产品上市;老产品树新形象;竞争压力大,销售情况糟;招经销商;配合活动用途;出口转内销(农产品、鞋帽居多);行业风气;其他广告效果不好,传播形式转移;巩固品牌和销售业绩。

5.影视专题片的购买包括商务谈判用途、汇报业绩用途、招投标展示、日常客户展示、店头促销、树立品牌形象、产品介绍电子画册用途、电子传单性质(多用于展会)。

6.购买周期特征:(1)新产品上市筹备期、预热期;(2)常规产品上市或旺季前两三个月;(3)广告片或专题片定期更换(年初);(4)消费者大量采购季节前两三个月(春节、国庆、五一);(5)特殊行业旺季前两三个月(如旅游、学生用品);(6)快消品产品专题片、企业品牌形象专题片(企业简介影视版)。

(二)JS企业实拍影视业务的SWOT分析

1.优势(S):(1)企业拥有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对影视各个环节上的操作和执行比较了解,有一定的团队构建能力,较强业务公关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核心人才;(2)企业规模、后期生产制作能力居同行业前列,为业务拓展提供信心支撑;(3)企业拥有的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机制。

2.劣势(W):(1)原有品牌影响力对快消品市场几乎空白,特定情况下,其影响力可能成为竞争短板,有碍业务拓展;(2)业务人力资源的匮乏,业务能力普遍不足;(3)影视广告作品质、量上短期内难以形成对业务的有力支撑;(4)构建初期,在业务流程管理上不尽合理;(5)市场开拓能力有限、业务渠道建设集中在福建地区;(6)对影视广告市场整体信息的把握不足;(7)产品没有明显差异和特点;(8)缺乏较专业的市场分析研究力量。

3.机会(O):(1)本土市场空间在逐渐扩大,需求总量上升,潜在客户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2)目前中低端市场没有强势品牌形成绝对优势;(3)竞争对手的业务规模和拓展能力有限;(4)部分准客户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有限。

4.SO策略(增长性战略):(1)寻找拓宽业务信息获取渠道方法,如企业推荐会、开发旧关系、市场调研式产品推广等;(2)加快、加强业务拓展团队的构建;(3)培育业务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潜在需求的发掘能力;(4)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的影视广告专业知识。

5.WO策略(扭转型战略):(1)努力扩大JS品牌快消品市场的知名度;(2)加快业务团队个人业务能力的培育;(3)通过外联获取样品,凸现产品差异和特点;(4)着力开展市场调研为主的营销基础工作;(5)在纷繁复杂的快消品市场中明确目标市场,确立业务拓展方向。

6.威胁(T):(1)行业进入的门槛低,新竞争者将可能增加;(2)客户对产品认知程度的提高,而对产品质量有更新更高的要求;(3)非本土高级别的影视制作团队的进入;(4)部分本土竞争对手的成长速度较快;(5)大客户对本土企业的信任程度。

7.ST策略(多种经营战略):(1)加快对快消品行业进行分类拓展;(2)拟定动漫影视市场的探索工作规划。

8.WT策略(防御型战略):尽快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明确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

(三)基于市场细分下的营销定位存在误区

一是实拍影视业务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作为营销基础,二是实拍影视业务开展缺乏清晰的营销判断,三是影视事业部初创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清晰,四是业务拓展的营销支持力不足,五是缺乏对影视项目产品、产品线的正确认识。

三、JS企业影视实拍业务的营销对策

第一,切实开展影视实拍市场的调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分析、网络调查、现场观察、客户拜访等手段,首先了解影视实拍市场的发展状况(如高速发展行业)和需求特征,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组织专门专家力量,结合影视实拍业务和JS企业自身情况,明确市场定位,在纷繁复杂的快消品市场中明确目标市场,确立业务拓展方向。

第二,加快业务拓展团队的构建。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扩充业务拓展团队人员数量,在优先考虑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及发展潜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人员招聘中要“有影视广告行业经验”的门槛。其次,加强对现有的业务拓展人员的素质(基本素质、技术素质)培训及培养,通过跟随拍摄制作过程,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影视实拍制作业务;通过以师带徒,边教边干、反复总结、持续提高的形式,充分利用早晚例会,培育业务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潜在需求的发掘能力,全面提升影视实拍市场业务能力。

第三,全面构建业务营销体系。以企业品牌推广为主线,及时印制JS企业影视实拍业务的宣传册、产品的说明书,通过外联获取高端制作人员的支持,建立优秀样品库,通过寻找拓宽业务信息获取渠道方法,如企业推荐会、开发旧关系、市场调研式产品推广等,逐步提高企业形象,为业务的营销和拓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清晰JS企业影视实拍业务的市场定位。在此前JS企业影视实拍只是通过尝试性的进入过市场,并且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只借着经验及现有尚未构建完全的业务团队拓展市场,造成了对影视市场了解不全、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但从现在市场情况分析来看,JS企业在影视实拍行业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在产品上,以中高端影视作品为主营,以高中端产品为企业营业的补充部分;价格上以中等价格为消费者直观价格的感受点;在区域上选择除发达地区外的所有我们可以辐射到的业务区域。并以“努力发掘广大中端企业客户对品牌运作和影视制作方面的需求;着力整合资源,筑就高品质服务团队和制作能力;以房地产业为依托,稳步推进到快销品市场;以中等价位,争中端客户,求规模效益,扩大品牌知名度;以重点精品,提升JS影视实拍业务形象;实现国内中端影视制作的知名品牌”为主经营思路。把“以专业化的形象,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我们的案子。(或给客户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为经营理念。力求做强做大成为中端消费者值得信赖的国内知名影视实拍制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