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数学名人名言精选(九篇)

数学名人名言

第1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1、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DD高斯

2、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录自德国数学家HermannWeyl语

3、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C·G·达尔文

4、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DD康托尔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Gauss)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克莱因

6、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DDA.N.怀特海

7、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8、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9、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模式或定律。——波利亚

10、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WilliamF.Lucas)

11、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12、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L·克隆内克

13、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14、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

15、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O尔(Cantor)

16、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努瓦列斯

17、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18、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Hilbert

19、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伦琴

20、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像无穷那样深深地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它的概念能像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DD希尔伯特

21、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22、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埃博

23、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柯西

24、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25、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DD康托尔

26、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拿破仑

27、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O尔(Cantor)

28、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29、非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舒尔(I.Schur)

30、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高斯

31、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傅立叶

32、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Hilbert)

33、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34、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35、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36、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37、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38、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罗素

39、宁可少些,但要好些。——高斯

40、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DD哥德

41、现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后,有很多根本无法做实验,在家用纸笔来算,这跟数学家想样的差不了多远,所以说数学在物理上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邱成桐

42、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无名氏

43、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开普勒

44、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45、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46、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47、数统治着宇宙。DD毕达哥拉斯

48、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49、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50、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51、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52、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53、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54、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5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56、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57、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罗巴切夫斯基

58、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

59、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60、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高斯

61、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L·柯西

62、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63、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

64、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第2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

第3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基于语料库;词语搭配;高频名词;对外汉语教学

一、词语搭配研究的背景与内容

20世纪中叶以来,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不但使得语言学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而且也催生了词语搭配研究的日益精密化,这不但表现在理论的革新上,还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上。词语搭配是当今语料库语言学最为活跃的领域,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处于中心地位。那么如何界定词语搭配?被称作词语搭配行为之父的Firth把搭配定义为:“习惯一起出现的词语。”(洪荣丰,2009年)但这一定义太笼统,似乎只能靠语言学家本身的语感和直觉,缺乏真实的数据来验证其想法。Sinclair(1991)将其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文本中短距离内的共现。”这个定义比较宽泛,适用于基于大型语料库的词汇搭配研究。卫乃兴(2002)则认为:“词语搭配是在文本中为实现一定的意义从而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从一般的语言教学与研究角度看,他提出的搭配概念更具可操作性。

关于词语搭配研究,传统的方法多基于直觉,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新弗斯学派的词语学方法,米切尔等人的综合法,韩礼德和哈桑的篇章衔接概念,博林杰等人的惯例化搭配研究。这些靠语言学家个人直觉进行的词语搭配描述,其效度、深度、广度都往往有限。因此,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语料库知识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语料库来做研究。语料库研究,就其主要本质特征来说,是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研究,从而对词语搭配进行语言学描述,提高理论抽象度。这种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所采用的语料库方法是很客观的,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利用语料库来研究词语搭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北大CCL语料库,其丰富的资源给笔者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此外,其数据来自真实语言交际活动,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真实规律,使我们能对关键词的搭配情况和特点进行较为扎实的概括,不必求助于个人直觉,使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以现代汉语高频名词“家”和“人”为例来具体阐释关于词语搭配的问题。(“家”和“人”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调查(2011)》中统计出的高频词语表中的高频名词)之所以选取高频名词主要考虑到两方面:首先,名词在汉语中所占比重很大,除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名词的功能也众多,它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有时充当定语、谓语(名词谓语句),有些情况还可充当状语,可见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广泛接触的词类。其次,研究高频词比较有代表性。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或撰写论文时会经常用到这些高频词,这样如何正确使用它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母语学习者,这一研究对外国人学习本土语言也有极大帮助,外国人学习中文要接触大量词汇,首先学习的就是高频词汇,这与我们学习外语是一个道理,在背英语单词时我们总是先背高频词汇,并了解与之经常出现的搭配,有利于更快地掌握一门语言。因此,我们认为研究高频名词的搭配是很有价值的。

二、高频名词“家”与“人”的相关搭配

以“家”、“人”这两个高频名词为例,我们从北大CCL语料库中得到500条该关键词的句子,并对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条件做了细致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1、高频名词“家”的相关搭配

家作为汉语高频名词,能与其搭配的词类有很多,经统计,与其搭配的对象可以是代词、动词、数词、名词、介词、助词、区别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而且各个搭配对象出现的频数是不同的,如上表所示,代词与“家”搭配出现的频数最高,其次是动词,数词、名词与家搭配出现的频数相差无几,助词与介词则少得多,至于区别词、副词与形容词几乎不出现。由于代词出现的几率很高,笔者对其也做了细致的分类与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人称代词出现的频数最高,指示代词次之,疑问代词与其它代词出现频数较少。人称代词中最常出现的是第一人称复数“我们”,高达37次,其单数形式“我”出现12次,其它人称代词如“自己”、“咱们”、“他们”、“她”、“你们”等出现频数相当,在此不一一详述。代词与中心语搭配一般作定语,两者是修饰限制关系。再看与“家”搭配的动词。最常见的是与动词“回”搭配,比如“一年难得回家探亲几次”,这个动词共出现24次,其次是“在”,“在”这个词比较特殊,在与“家”搭配的介词中,“在”出现的频数也是最高的,达12次。介词“在”是由动词虚化而来,与“家”搭配通常在句中作状语位于动词之前。“家”有时与介词搭配作补语,(如:走到家、死在家)这类例子出现频率则较低。“家”与名词、数词搭配出现的频数相当,出现的名词多为姓氏,例如: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这类名词共出现15次,以及方位名词“里”出现18次,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与“家”搭配的数词主要是基数词“一”,出现34次,此时“家”是作为量词与之搭配,两者构成数量短语,通常修饰名词。例如:女记者请我们去村子里最好的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饭。关于“家”作为量词,这里再做一补充,“家”有时会出现重叠的情况,这时“家”是一个单音量词,重叠后单独充当主语,表示“每一”的意思。有时“家”出现在动词之后,如:找家饭馆。此时“家”前面省略了数词“一”。至于其它词与“家”搭配的几率小而且不稳定,笔者不一一赘述。以上所说的搭配是实词与实词或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即是将“家”作为一个词来分析其出现的条件。而在所选取的500条数据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是“家”作为一个语素与其它语素共同构成一个词。比如:与语素“人”构成代词“人家”,共出现55次,与语素“大”构成代词“人家”,共出现35次,与“国”构成“国家”这个名词,共出现33次,还有一些是人名或地名,像是“张家口”、“张家界”、“沙家店”等,共出现62次,还有一些词属于职业或是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人,例如: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共出现102次。有个别情况是出现在固定短语中(保家卫国、挨家挨户)此外与“家”这个语素构成的词出现频率低,故不作详述。

2、高频名词“人”的相关搭配

由上表可知,“人”作为高频名词,出现的环境也很复杂。“人”可以与名词、助词、形容词、动词、介词、代词、指量短语等搭配出现。其中数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数词“一”出现了11次,其它数词出现的几率则是不稳定的。其次是名词,出现在“人”之前的名词多为兼属专有名词与处所名词的词。例如: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浙江人、中国人。这些名词与“人”搭配,表示一个人的籍贯,出现的频数为59次。还有个别名词是时间名词(现在)。再者出现频率较高的便是动词,例如:有、找、没、当等,这些动词中数“有”出现频率最高,共10 次,值得注意的是与“有”搭配时,“人”后面往往会出现其它动词,构成一个兼语短语。如:“有人告诉我”,“有人不赞成”。此外,与关键词搭配较多的是助词“的”,“的”之前的成分作“人”的定语。数量短语与“人”搭配的几率也比较高,在关键词前出现的数量短语多为“一个”。据统计,“一个”出现的频数为17次,剩余的数量短语出现频数不等。至于介词、代词、指量短语等出现几率很小,介词与“人”搭配时多位于动词前作状语,如:“受人欺压”、“给人帮着拉车”。出现的代词有“这”、“那些”等。指量短语共出现三个,“每个”(6次)、“那个”(2次)和“这个”(4次)。出现的形容词个人觉得不代表性,不一一赘述。与之前的高频名词“家”类似,以上所说的搭配是实词与实词或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即是将“人”作为一个词来分析其出现的条件。而根据语料库所得到的数据中还有一些语素是与“人”共同构成一个词出现。其中一类是表示族类,像“满人”、“汉人”、“回族人”、“旗人”、“波斯人”等,出现的频数为37次,一类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词,“人民”出现95次,“敌人”出现63次,“爱人”出现23次,“工人”出现19次,“老人”出现16次,以及代词“别人”出现17次,“人家”出现31次。以上所列举的搭配出现频率较高,至于其它词像“举人”、“佣人”、“人员”、“人口”出现频数小,在此不再列举其频数。同“家”一样,“人”也会出现在一些固定短语中,“沁人心脾”、“人之初,性本善”,虽仅出现一次,因在所选取的数据中出现故做一说明。

三、词语搭配研究的意义

语料库所提供的详实的数据便于我们对这两个词做定量及定性的研究,从而进行扎实的概括,使得我们对两个高频名词的常见搭配有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本文最大的意义在于两方面:第一,它可以弥补基于语料库研究汉语搭配的不足,语料库虽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但未做科学的系统分析与统计,人们很难通过直观了解到这些高频名词出现的环境,通过这个研究,人们可以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可靠的数据,即与关键词搭配的各个词出现的频数,对关键词的常见搭配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并结合母语文化,更好地运用高频词。第二:由于汉语在形态上缺乏变化,词与词搭配起来没有语法形式的约束,自由灵活,使得搭配结果非常丰富,因此,无论汉语作为母语还是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中,关于词语搭配的教学都极其重要。这里着重总结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留学生,方艳(2002年)提出了这些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带着基于母语文化的感知框架去感知、接受、理解第二语言,容易发生信息模糊与错位现象,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及其意义用法的多样化,词语搭配不当会成为其汉语学习中的常见错误。通过这项研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那些结合比较紧密的词语组成板块直接交给他们,使他们在看到某个高频词时可以大致猜测该词可能搭配的对象,这有利于留学生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更快地习得这门语言并灵活运用。此外,这项研究或许能为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直观的数据,能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因而,在今后的语言学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料库,推动我国语言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进程。(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卷 第2期

[2]洪荣丰.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评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月

[3]孙丽丽.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和类联接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19卷第2期

[4]陈贺.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实证研究.考试周刊,2009年第30期(上卷)

[5]甄天元,任秋兰,尹海良.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概况.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18卷第一期

[6]高凤英.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和话语研究中的运用.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

[7]林杏光.论词语搭配及其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

[8]方艳.论词语搭配与对外汉语教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月

第4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公交站名;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89-03\[作者简介\]李瑞(1989―),女,山东泰安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于军(1988―),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与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2\]公交车站名称(以下简称“公交站名”)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言,其设定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它展示城市的文化,反映社会心理和社会生活。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公交站名开展研究,探索公交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及其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关系。

二、公交车站名称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公交站名的研究范围

青岛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程度高,人口众多,交通压力较大,公交车以其数量多、价格低、拥有专用车道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普遍交通工具。根据青岛公交查询网最新信息,青岛现有323条公交路线。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条公交路线:11路、110路、125路、381路、382路和321路,对沿线共计213个公交车站的名称进行研究。

(二)公交站名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所有公交站名均来自网络,主要是青岛公交网、青岛公交查询网等。对站名形成的历史、文化等因素,通过咨询青岛本地人和查阅相关书籍了解。

三、公交车站名称的语言特征及命名方式

(一)公交站名的语言特征

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看,公交站名具有音节数不多、以短语构成为主的特征。在语音方面,三音节、四音节的站名占大多数,如表1所示:表1不同音节数公交站名分布情况

音节数数量百分比(%)举例二3215.02台东,麦岛,张村,栈桥三8138.03十九中,市政府,海尔路,海大路四5324.88会展中心,青岛大学,五十八中,辽阳东路五209.39延安路南站,天福苑校区,青岛大剧院六2310.80海大崂山校区,枯桃花卉市场七41.88崂山区政府北门,同安路劲松五路从表中我们看出,站名从两个音节到七个音节不等。音节数不多,符合人们的记忆要求。此外三音节和四音节的站名所占百分比相加为62.91%,超出了总数量的一半;而七音节只占1.88%,六音节与七音节相加才为12.68%。从音节数考虑,站名的选取符合人们的习惯,言简意赅,易于记忆。

使用语言就是选择语言,语言选择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应意识。\[3\]通过简单的分析,在词汇方面我们发现,站名除少数是词外,基本上是由词组构成的,包括偏正短语、方位短语、同位短语等,其中偏正短语占绝大多数。华严路、徐家麦岛、青岛火车站等都是偏正短语,延安路南站、青岛大学东院等都是方位短语。上述站名充分体现了结构顺应的原则,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二)公交站名的命名方式

1.以街/路命名

研究发现,用街/路命名的公交站共有78个,占总数的36.62%。这种命名方式所占比例较大,但是相对简单,表达的信息量较少。以同一路名命名的站名可能指的并不是同一地方,会带来混乱。

2.以景点命名

用景点命名在旅游专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栈桥、鲁迅公园、海水浴场、极地海洋世界等。这类命名给前来旅游的人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3.以村庄、居住区命名

这类命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村名命名,如张村、书院村、孙家村等;第二类就是以居住区命名,如天福苑小区。青岛作为一座不断现代化的城市,新建了很多有特色的建筑群作为居住区,这些居住区也成了新的地标。这类命名包含的信息量充足、准确。

4.以学校、政府及事业单位命名

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青岛共有各类高校37所,中小学校不计其数。公交站的命名充分利用了这些学校的名称,如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青岛科技大学、青岛二中等,方便了教师和学生。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筑是城市核心的地标,这类命名提供了充分、准确的信息,如市政府、浮新医院、青岛博物馆等。

5.以商业机构命名

青岛市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商业区,商业街遍布城中。这些商业机构一般规模较大、建筑醒目。公交站名以此命名,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如利达广场、远洋广场、世贸中心等。

四、公交车站名称与社会文化心理

名字的选取总有特殊的意义。人们用名字寄托意义,或表示祝福与希望,或表达感谢与怀念。语言的选择受到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同时语言也反映社会文化与心理。通过研究青岛的公交站名,我们发现,这些站名与青岛的文化、历史、经济及人们的社会心理都密切相关。

(一)公交站名与海洋文化

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依山靠海,发展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崇尚力量、自由的特点,具有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青岛重视发展海洋文化,开展海洋研究事业,发展海洋经济。我们选取的路线中,包含远洋广场、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海洋博物馆、海川路、海游路、海江路等公交站名,这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二)公交站名与历史

青岛历史悠久,有很多著名的文化遗址。青岛公交站名部分体现了青岛的历史,如栈桥。栈桥由清政府在1891年下诏建设,在当时是一条重要的军火供给线。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栈桥也曾因此几度被侵略者占领。现在的栈桥已成为来青岛旅游的必去之处。以文化遗址作为公交站名的例子还有中山公园、浮山所、徐家麦岛等,这些公交站名都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三)公交站名与经济

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青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会展经济,发展信息服务业及各种生产业。这一点也在公交站名中有所体现,如台东,台东一路就是青岛有名的商业步行街区。此外,以会展中心、世贸中心作为公交站名也体现了青岛的经济发展。

(四)公交站名与社会心理

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喜欢在名字中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说吉利的话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1\]青岛的公交站名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如公交站名中的天福苑小区、丽达广场、同乐路等。福、达、乐,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体现了人们对幸福、顺利、快乐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除此之外,公交站名还表现出人们的爱国热情,如国信体育馆。还有一些站名,如鸿园、逍遥路、书院村等,既有韵味又不失文雅,读起来仿佛真有逍遥自在之感。总之,公交站名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公交站名的选取深受社会心理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对公交站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我们发现,公交站名大多数音节较少,多为三四个音节;命名方式多种多样,虽然存在同名指示不同地点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讲,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公交站名和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关系密切。此外,公交站名也包含了人们最朴实和最真实的生活向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公交站名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经济等。

参考文献:

\[1\]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阳小华.语言意义生活世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建平.语言与社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5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不可数名词 无界 同质性 可分割性 可复制性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77-02

1 引言

数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范畴之一,而数又跟名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名词数的区分在学好英语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学者都开始着手来研究英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国内学者薄冰,章振邦(2007)等从能否计数的特征来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这一特点也确实给学习者带来了帮助但还是有其缺陷,因为这种区分只能解决人们较熟悉的典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而不能解决很多的例外。后来国外学者Langacker(1987)从认知的视角来解读英语名词的区分,提出了“界理论”等一系列原理。再后来Taylor(2002)也认为大概可以说任何一个名词,给出一定的语境,都可以被作为可数或不可数名词使用。国内学者黑玉琴(2008)也同意Taylor的说法,认为在正常的语言交际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单词单独使用而总是将其置于一定的话语场景或语篇中来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也试着从认知的视角来解读英语不可数名词,希望给学习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2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

2.1 传统的区分

夸克(Quirk)等人(1982:174)根据零(或无)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不定量词、复数形式五项标准对名词分类。夸克等认为,可数名词的特征是可带定冠词或不定冠词,有复数形式。例如,the book,a book和books;不可数名词的特征是无冠词,也可带定冠词和不定量词,没有复数形式。例如,我们不能说a water或waters但是可以说the water和some water等。中国著名英语语法学者薄冰,章振邦等在编写语法书时也根据夸克的定义给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定义。

2.2 认知的区分

与传统观念不同,美国语言学家Langacker(1987)从认知的视角出发系统地探讨了名词数的问题。他(1987:189)认为名词这个象征结构的语义极例示的是[事物]图式;或简单地说,名词表示事物。他使用“界理论”来区分名词的数,认为可数名词是有界的,不可数名词是无界的。例如,“桌子”就是有界的,“水”就是无界的。另外,他还提出了与界理论相关的三个属性:同/异质性、可/不可分割性和可/不可复制性(1987:203)。这三个属性在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起着重要的作用。异质性指事物的内部构成是有差异的,由不同的部分构成。例如,“桌子”,其构成成分有桌面、桌腿,体现物体内部异质性特点,所以可数名词具有异质性;有的物质由相同的成分构成,例如,“水”,其内部特点是同质的。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同质性特点。不可分割性指一个事物被任意拆分后不能再被称作原来的事物,例如,若将桌腿从桌子中拆分出来被拆分出来的部分就不能被称为桌子而只能被叫做桌腿或者其他的东西,所以可数名词具有不可分割性。而可分割性则是指一个事物可被任意的拆分却仍能被叫做原来的事物,例如,一杯水不管被分成多少份都能被人们叫做水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可分割性。不可复制性指不可数名词的两个例子结合起来时,结果不是两个独立的例子而是一个单个的,扩大了的例子,例如,将一杯水倒进另一杯水中,结果不是两杯水而是一杯量增多了的水,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不可复制性。而可复制性是指可数名词的一个例子能加到另一个上,结果是两个独立的例子,例如,一张桌子加到另一张桌子上结果是两张独立存在的桌子,正是由于可数名词的可复制性才使其能在末尾加-s构成复数。

3 不可数名词的认知理据分析

英语名词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张道真(2002)名词分为两大类即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其中普通名词分为四类:物质名词,抽象名词,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其中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不能用数来计算,称为不可数名词;而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可以用数来计数,称为可数名词。此种分类对于解释典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能解决很多的例外情况,又由于不可数名词的可数性成为了学习者学习的困难,所以下面将从认知的识解来解读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和集合名词的不可数性。

3.1 物质名词

第6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一、挖掘同一语义场的相关词汇,便于读者联想记忆

受语言学语义场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语义上的相互联系;英语教学中,在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时,教师把与所学单词具有同义、反义、上下义等关系的相关词汇集中起来讲授,便于学生联想记忆,扩大词汇量。反映在词典上,编者把语义上相互关联的词通过各种方式显现出来,便于学习者查阅、掌握。

同义词一直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对语义的区别掌握好了,词能用得正确;对语体把握好了,词能用得得体;对细微差异拿捏好了,能写出用词富于变化的文章,词能用得出彩。同义词辨析不但必要,而且实用。英美人编写的词典同义词辨析占有一定的篇幅,但并没有针对异族人编写。

《多功能》的同义词辨析不取润英美人词典的余沫,在语义、语体、语域等方面有的放矢地讲出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差别,针对性强。例如,用“同义词”专栏围绕共有义“保卫”辅以例证说明了guard和另外两个动词defend、protect的区别:

guard意为警惕地守卫。defend意为使用防卫手段、武器等抵御进攻。protect指用保护用具、设施等保护。The palace is guarded by the police, protected by its walls, and defended by small firearms. 这座宫殿由警察守卫,有围墙作保护,用轻武器抵御攻击。另外,这本词典还用“注释”的方法对同义词进行区别,如great条,在例证a great city后,对great和big的差异有如下注释:在a big city之上添加了文化、历史等意味;又如在动词grip条第一义项下,对grip 和grasp比较如下:比grasp用的劲大。语言不多,但道出了本质差别。

《多功能》对处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汇覆盖得更广泛。除了同义词辨析之外,该词典还设置了词根栏,如grade条,围绕词根“grad”列出gradual(逐渐的)、graduate(毕业生)、degrade(降低身份)、upgrade(升级,提高)这几个单词;也设置了拟音词栏,如chat条,围绕共有音素“ch-”,列出chatter(喋喋不休)、cheep(吱吱[唧唧]地叫)、chirp(唧唧叫)、chuckle(吃吃地笑)等表示“唧唧喳喳,喋喋不休”等词。列出相关词汇,便于学习者联想记忆,也方便教师备课查阅。

二、名词标注分类详尽、清晰

英语学习词典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编者们从对语言教学研究中受到启发而编纂的。帕尔默1917年出版的《语言的科学研究与教学》以及1938年的《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词典的理论支撑。提供语法信息是英语学习词典的主要特点。“五大家”提供了名词、动词等的语法结构或说明。例如,《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为动词结构提供了“句型”,主编霍恩比设计了一套代码系统,把动词分成25个句型:VP6A表示“主语+及物动词+名词/代名词(如I love you.)”。这套代码系统历经60余年的发展,至第8版时,变成了简单明晰、毫无阅读困难的表述形式:love释义为“爱;热爱”时所用的动词结构表述标注为“love sb/sth”。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不仅给动词结构编代码,也给名词编代码,以作语法说明。例如,用[S]代表“特殊单数名词,能与a或an合用,但不能与one合用(Have a think about it.)”。

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五大家”的动词结构模式对英语学习助益大,但名词标注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则显得较弱。名词的数一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和英语不同,汉语名词没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谓语动词不受主语影响,一些名词在汉语中是可数的,在英语中却是不可数的,由于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行为的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所学外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母语与所学外语有差异时,则产生负迁移,差异越大,母语的负迁移带来的干扰也越大。所以,仅像“五大家”用[C] [U] [S] [P]来分别表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单数名词、复数名词,虽然节省了篇幅,但对于母语中没有这些概念的读者来说,可能花费很大气力才能明白[S] [P]等的含义,查阅词典时,极有可能由于不理解而跳过了这些代号所传达的语法信息,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标注不能有效地减少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名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功能》是日本人编写的一本英语学习词典,日语和汉语一样,名词没有单、复数形式之分,这本词典针对读者需求,力求把母语中缺失的“名词的数”这个语法现象用详尽易懂的标注方法表示出来,有利于读者掌握这个语言难点,对我们学习英语名词非常有用。

《多功能》特有的名词标注有:

1.种类C:不可数名词前若出现不定冠词或以复数形式出现时表示“种类名词”的符号。《多功能》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理解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的概念。

2.总称C:如family这样的集体名词的表示方法。

3.[用作集体名词]:这类名词作主语与跟在后面的谓语的一致关系需要学习者注意。

4.[the ~] [a ~] [an ~]:单数名词,这类名词无复数形式,出现时与前面的定冠词或不定冠词是一个整体。

5.[~s]:复数名词,这类名词总以复数形式出现。

6.数量表示法:对种类C和总称C作数的用法的说明。

7.[用作单数] [用作复数] [用作单数或复数]:对主谓一致的说明。

8.计算方法:对不可数名词数量表达方法的说明。

以上标注清晰易懂。例如对单数名词标[the ~] [a ~] [an ~],这比标注[S]更直观,读者容易理解。

可数、不可数的概念,主语与谓语动词数的一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感到困难的地方,只有名词类别标注清楚,数的具体使用方法标注明了,才是一本适合读者的好词典。《多功能》名词标注详尽、清晰,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名词学习的重点,搞清名词种类以及名词的数这个概念。

三、重视搭配,实用语块丰富

习语、短语动词的收录是英语学习词典的另一重要特点。随着二语习得语块教学理论被广泛接受,词典编纂者除了收录习语和短语动词,都另辟专栏或用例证的形式突显语块的作用。根据二语习得语块教学理论,英语中语言交际的90%是由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多词组合结构来实现的,这些多词组合结构叫语块。语块分为短语、搭配语、惯用语、语句框架等。导致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对习惯用语、常用词组和句型搭配等掌握不足,即“实用语块”匮乏,而不是词汇量不够。

《多功能》突出“实用语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用单词/词组替换、句型转换、语法点加注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如:

单词/词组替换

graduate条 She is a graduate in law [a law graduate]. 她是法学系毕业生。

guess条 “Is he coming?” “I guess so [not]. “他会来吗?”“我想会来[不会来]。”

句型转换

hand条 He handed me the key. He handed the key to me. 他把钥匙交给了我。

语法点加注

generation条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世世代代(注意没有冠词)

knife条 eat with knife and fork 用刀叉进餐(注意词语顺序)

以上形式是“五大家”所缺乏的:前两种形式对语言表达进行互换,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第三种形式用注释说明固定用法,起强调、警示的作用。例子中既有短语搭配,也有惯用语、语句框架。语块是词汇学习的最小单位,熟练掌握“预制语块”,说话人能在语言产出时大大压缩语言处理时间,从而非常有效地加强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多功能》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对语块的敏感性,以促进整体记忆,这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第7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1.类型学研究中,形名关系(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关系)一般被看成类型学意义不大的参项,因为形修名语序灵活,形名/名形与VO/OV、前置词/后置词这两个最重要的语序类型参项相关度低,没有什么语序和谐性,与同是名词修饰语的领属性定语和关系从句定语相比,也看不出优势语序的存在,但与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存在优势语序(Dryer1992)。我们在藏缅语的研究中,看到以下三个现象:1)形容词作为构词成分和作为句法成分与名词的关系不一样,也就是说,形修名复合词和形修名短语这两个层面的形名关系可能不一样。2)形修名短语中,形容词定语前置还是后置于核心名词在形式和功能两方面都有所区别。3)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现时存在制约关系。

上述现象可以引导我们作出如下两个假设,而这两个假设可能补充或修正已有关于形名关系参项共性的论述:1)构词层面的形名关系可能具有不同于句法层面的形名关系的类型学意义;2)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不一定共同处于名词的某一侧;即使是同处于一侧,由于量词的介入,Greenberg(1966)的第20条共性总结的“指示词+数词+形容词”(前置于名词或后置于名词)或“形容词+数词+指示词”(后置于名词)这两种语序的限制可能被突破,从而发现包括量词这一参项的新的蕴含共性。

2.基于上述现象和假设,本文至少可有以下两方面的研究目的及若干考察重点:

1)用藏缅语的语言事实检验已有关于形名关系参项的基本观点,以确定藏缅语形名关系与世界语言的共性。重点考察:形名/名形与VO/OV的相关性,与领属性定语、关系从句定语修饰名词的差异。

2)用藏缅语的语言事实来证实上述两种假设,从而发现形名关系参项新的蕴涵共性。重点考察:复合词与短语形名结构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形容词定语前置与后置于核心名词在形式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可能出现的语序及其等级序列,影响等级系列的条件等等。

3.样本语言的确定及语料的收集方法

1)考虑到语言的地域分布及结构特点(形态、动宾语序等),我们选取安多藏、羌、普米、景颇、独龙、纳西、凉山彝、哈尼、白、克伦等十种语言为样本语言。

2)问卷法、特定语序测试法(如指示词定语的单复数测试、数量定语“一”缺省的测试)、准语篇(自然语境会话)。

二 复合词与短语的比较

(一)复合词的形修名

十种语言中,除白语是“形+名”外,大都以“名+形”为主。如:

附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言的“形+名”复合词,似乎不难找到形容词前置的理据。如形容词往往不是原型的形容词,或不具备典型的形容词性;表度量的形容词一般不出现在前面;出现在前面的形容词,有不少是动词性较强的。

(二)短语的形修名

“名+形”为主的九种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类,“名+形”和“形+的+名”两种语序并存,可重复,可预测。如安多藏语、景颇语、纳西语、哈尼语。

附图

两种语序形式不同,功能有别,主要体现为:

1)“名+形”有双数节律要求,常体现为双音节或四音节,并容易出现语音变化,如声韵母改变、音节缩减等;而“形+的+名”一般没有节律的要求,也没有语音变化。如景颇语:

附图

2)“名+形”结合较紧,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结构特点类似复合词;而“形+的+名”结合较松,形容词定语可根据需要扩展(如加状语、补语性的程度副词、或重叠等)表达复杂的概念。如:

附图

3)“名+形”的语义焦点在核心名词上,而“形+的+名”则在形容词上。因此,语用中若需突出事物的属性,多用后者;而强调事物整体时,多用前者。如安多藏语:

附图

第二类,“名+形”为主,只有少量的“形+名”,且用法上受到多种限制。如彝语、普米语、克伦语。

1)彝语即使是复杂的定语,也用“名+形”表示。若形容词定语和数量词组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数量词组后置,若数词为“一”时,“一”要省略。如:

附图

但彝语也有少量“形+的+名”的语序,只是它不能像第一类语言那样转换为“名+形”,且多用于较新的概念中。随着人们表达概念的日益复杂,这种语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2)普米语形容词修饰名词只有“名+形”这一种语序;即使是和数量词组、并列定语同现时,也保持“名+形”的语序。因此不可能像第一类语言那样用两种语序来分别强调属性或强调整体;而且只有当形容词前出现程度副词时,才能将形容词前置。但前置还是后置,语用功能不同。具体为:“名+形”用于表达常规焦点;而“形+名”则用于表达对比焦点。如:

附图

以上语言事实引起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形修名的复合词语序在多数语言中基本一致,而且比较固定:除白语是“形+名”外,其余基本倾向于“名+形”(纳西语较特别)。即使在少量的“形+名”式中,也有不少能对其成因做出解释。因而可以认为原始藏缅语形修名的复合词只有“名+形”一种语序。至于短语,现在是两种语序并存,孰先孰后,或是两种语序都有?先有“形+名”、后有“名+形”的认识能找到以下几个理由:

1)“名+形”是无标记的,形容词紧跟名词之后;而“形+名”是有标记的,大多要加结构助词“的”。从词源上看,结构助词“的”在藏缅语里无同源关系,即使是亲缘相近的大多也无同源关系,应是后起的。既然“的”是后起的,以“的”为标记的“形+名”结构应当也是后起的。

2)如前所述,“名+形”是不能扩展的,而“形+名”是可以扩展的,即结构单一的定语后置,结构复杂的定语前置。这在藏缅语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扩展与不能扩展的相比,后者应当是更为稳固的或先出现的。两种语序似乎是为了满足人类认知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但要证实以上认识,还需要解释以下事实:为什么彝语简单的或复杂的形名短语都只用“名+形”一种语序,普米语只有当程度副词介入时才出现“形+名”语序。

2.形名短语主要用哪种语序与语言的形态是否丰富、动宾语序无关。因为:普米语在几种样本语言中,是形态较丰富的;而彝语则相对贫乏,可二者都主要用“名+形”。白语和克伦语都是动宾型语言,但选择完全相反的语序:白语只用“形+名”一种语序,而克伦语只有“名+形”一种语序。白语的语序无疑与汉语的深度影响有关,而克伦语与东南亚区域的形容词后置有关吗?Dryer(1998)认为地理分布是形名结构的语序选择的主要因素,但究竟有多大的解释力,则值得怀疑。

三 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的制约关系

Greenberg(1966)的共性20指出,“当任何一个或者所有下列成分(指别词、数词、描写性形容词)居于名词之前时,它们总是以这种语序出现。如果它们后置,语序或者依旧,或者相反”。这条共性告诉我们:第一,形容词定语虽然不是重要的类型学参项,不如领属定语、指示词定语、数词定语那样与VO/OV、前置词/后置词等参项高度相关,但和其他定语还是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仍是有用的参项。第二,当这三个定语在名词之前时,只有一种语序:“指别词+数词+形容词”;在后时,也只有两种语序:“指别词+数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数词+指别词”。相对六种逻辑上的可能而言,存在明显的优势语序:数词居中,形容词离核心名词最近,指别词最远。第三,这条共性实际上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体现了包含多个成分的语序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两大类语序:一是各个成分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二是各个成分相对于另一成分的亲疏度(相对距离或者说相对接近度)。因此,在名词前的三个定语的语序既体现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体现它们相对于中心名词的亲疏度;而后置于名词时无法同时保持名词前的这两种语序,于是只能选择保持其中之一(刘丹青 2002)。

上述的语序共性及其所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没有量词的语言总结出来的,是否适用于普遍具有量词的藏缅语呢?先看语料:

附图

从上表中不难归纳出以下基本事实:

1.安多藏语、景颇语、独龙语、白语中出现三个定语分别置于名词前后,其他语言都是后置于名词,没有三个定语都前置于名词的语言。

2.数词都必须居后,没有数词强制性 居中的语言。

3.在三个定语都后置于名词的语言中,除彝语的指示词(单数)比形容词更靠近名词外,其他语言都是形容词比指示词更靠近名词。

由此看来,藏缅语中三类定语和核心名词的语序基本不符合Greenberg指出的第20条共性。各语言都不出现该共性原则指出的两种语序中的任何一种,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数词不居中而基本居后。原因何在?我们自然会归因于个体量词这一新的参项的介入。如果将量词也纳入参项,那么量词和三项定语之间关系如何?具有哪些语序属性?

“名+形”为主的九种语言中,根据是否有个体量词,量词是强制的还是可选的,可分为以下三类:1)安多藏语、景颇语:没有个体量词;2)普米语:有少量个体量词,但大多数是可选的,独龙语个体量词稍多,但有时也可省略;3)其他五种语言都具有较丰富的个体量词,且多为强制的。尽管我们看不出这些语言间语序属性的明显区分,更难以用一条共性来概括这三类语言的语序共性,但还是可以尝试地用一组相关的共性进行如下概括:

1.当形容词、单数指示词、数词这三种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如有个体量词,那么:

1)主要和数词、指示词这两种指称性定语相关,和形容词定语关系不大。在数词、指示词中,除数词是“一”外,与数词的关系又大于与指示词的关系。因此,个体量词与三类定语关系度的等级如下:数词>指示词>形容词。

2)个体量词倾向居后,并按关系度等级与数词或指示词共同居后。即:有数词时,与数词居后;没有数词时,与指示词居后(独龙语特殊,但其量词与指示词之间需加助词,并可与助词一起省略)。

3)如个体量词是强制的,单数指示词不可前置于名词。

2.当形容词、复数指示词这两种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语序倾向为“名词+形容词+复数指示词”。

从上述初步的分析中,我们足以发现藏缅语形修名语序的复杂性。尽管跨语言的类型比较可以揭示语序一些基本的规律,但更多的问题,更深层的理据,甚至是一些特殊现象(如纳西语的形名复合词语序的自由)都还有待于更翔实的语料的收集和更全面入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戴庆厦 2001 《景颇语的形修名语序》,第34届国际汉藏语暨语言学会议论文。《民族语文》即刊。

2 刘丹青 2002 《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中央民族大学语序类型学研讨会论文,《民族语文》即刊。

3 Dryer,Matthew S.1992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s.Language.Vol.68,

Num.1:43-80.——1998 Word order in Sino-Tibetan Languages from a typ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Draft).

4 Greenberg,Joseph H.1966/1963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第8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方言,词汇,借词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两端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接内蒙古南邻吉林,全省面积四十六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边陲大省。同时,黑龙江又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杂居状况使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方言。黑龙江方言可以有两种理解,广义的看法认为应指黑龙江省内所有居民使用的方言,本文取狭义的理解,即认为黑龙江方言特指黑龙江省内汉族人所使用的方言。本文主要从黑龙江方言的词汇特点来展开讨论。

黑龙江方言词汇中借词丰富,这是黑龙江方言词汇中非常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陲,远离中原腹地,千年来这片土地一直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几百年来,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语言接触频繁,这就赋予了黑龙江方言词汇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借词。第二,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两国之间文化经济往来频繁,因此,作为两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黑龙江方言中保存着很多俄语借词。

黑龙江省在地域上远离中原腹地,长期以来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千年的岁月里,这片黑土一直抚育着满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这些狩猎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明清之后,汉族人大量由关内迁往关外,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人口的主流。汉族先进的文化、经济水平以及政府对汉语“官话”地位的确定,使得汉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战胜了各民族的语言而成为黑龙江省的通用语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语言政策更使得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校也以普通话为主要学习语言。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一方面,汉语战胜各少数民族语言成为黑龙江省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在有些民族内甚至实现了语言替换,成为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各民族联系空前加强的今天,我们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消逝,人口在减少,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响。另一方面,在各少数民族和汉语的文化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也在汉语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成为黑龙江方言词汇中独特的一部分。

黑龙江方言词汇中有大量的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满语借词尤多。满语借词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地名。黑龙江绝大多数的地名都是由满语地名音译得来的。例如巴彦,原名为“巴彦苏苏”,“苏苏”在满语中是高粱的意思,“巴彦苏苏”意为“富裕之乡”;这样的地名还有“佳木斯、伊春、嫩江、加格达奇、同江”等,这些地名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游牧民族文化色彩,不过随着满语的逐渐消失,这些地名现在已经很难探究其本义了。

除了地名,满语借词还渗入到汉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甚至成为常用词,在很多时候,人们很难分辨出普通词语和满语借词,这是两种文化深入接触的结果。黑龙江方言词汇中有一些生动的形容词也是来自满语借词。例如黑龙江人在形容人经济困难时常说“穷得叮当响”,这里面的“响”是汉语使用者说话时习惯性的加词,实际上“叮当”一词在满族中的意思就是很穷。相似的例子还有“特勒”,意为“邋遢”;“马哈”意为“糊涂”等。黑龙江方言词汇中有的事物的名称也来自于满语。例如《红楼梦》中写怡红院的丫鬟在炕上抓东西玩,这个游戏玩的玩具在黑龙江叫“嘎拉哈”,“嘎拉哈”一词也是来源于满语,最开始说的是羊腿上的关节骨,后来泛指一切动物的关节,类似的还有“沙琪玛”“胳肢窝”等。黑龙江方言词汇中也不乏来自满语的动词。例如黑龙江方言词汇中有“嘞嘞”一词,使用时多含有贬义,就是满语中“说”的音译。类似的还有“埋汰”意为“贬低、污蔑”等。除了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或多或少地在黑龙江方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些词语极大地丰富了黑龙江方言的词汇系统,成为黑龙江方言的一种独特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疆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东、北两面与俄罗斯接壤,在长期的社会接触中,两国的语言也发生了密切的接触,汉语从俄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借词。在今天的黑龙江方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痕迹。不过这种语言接触的程度并没有很深,只是停留在词汇的借用上,并未进入语言结构层面,借词在类别上也是名词占大部分。

这一时期黑龙江方言中的俄语借词主要是名词类的,名词类包括人物名称、事物名称等,如当时哈尔滨地区称官员为“戈比旦”,称猪为“丘斯卡”,称裙子为“布拉吉”,称市场为“八杂市儿”等等。最有意思的还有,在黑龙江方言中经常用“笆篱子”代指监狱、看守所,其实这个词也是来自于俄语,属于音译兼意译的翻译方法。“笆篱”的音在俄语中是监狱的意思,但这两个汉字在汉语中也可以理解为圈禁,这样看来,这一词算得上是借词与民族语的完美结合了,以致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词算是借词。俄语的借词还有很多,如骚达子意为“士兵”、老伯代意为“苦力”、玛达姆意为“夫人”、杰乌什卡意为“姑娘”、杜拉克意为“傻瓜”、谷瘪子意为“商人”等。除了名词,黑龙江方言的其他词类中也有一些俄语借词,如作副词的:涅肚意为“没有”;作动词的:拔脚母意为“走吧, 该上路了”;作问候语的:德拉斯意为“您好”;作形容词的:哈拉哨意为“你好或好”,普罗哈为“不好”等等。丰富的借词是两个不同语言的民族深入密切交往的印证。

结论

总而言之,黑龙江方言中的少数民族借词和俄语借词是其重要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着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情。但是现在,这种特点在逐渐消失,在汉语普通话日益推广的今天,方言到底要不要保留的问题也是学界几十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家乡的方言特色消失,在不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交际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呼吁保护方言特色,保护我们自己家乡的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曹莉萍.浅析满语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

[2]吴红波.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和文化.[J].语言理论研究.2006

[3]常纯民. 试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

第9篇: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社会用语店名语言文化店名属于社会用语范畴,它不仅反映了商业时代的发展变化,也折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龚千炎指出:“研究社会用语规范,不能局限于语言结构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而必须同时考虑语言结构以外的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1]我们以昆明市区三条繁华街道――文化巷、钱局街、南屏步行街的店名为例,结合语言本体和相关社会文化因素,对其进行研究,希望透过语言这面镜子,来了解昆明市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用语情况。

一、昆明市区三条繁华街道简介

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以“春城”著称。它是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巷、钱局街、南屏步行街是昆明市区有名的街道,它们不仅历史悠久,人流量大,而且商店数量及类型繁多。通过调查,三条街道中商店门类齐全,商品数量繁多,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昆明三条繁华街道商店经营种类及数量情况

街道名 商店 服装店 饮食店 饰品店 眼镜店 包包店 发廊店 纹身店 其他

文化巷 87 34 29 7 3 1 1 1 11

钱局街 87 60 1 9 0 3 1 0 13

南屏步行街 64 34 1 12 2 3 1 0 11

二、街道店名的语言特点

(一)语音特点

1. 中文店名音节特点

238家店名中,中文店名最常见的音节结构是三音节,共51个,占店名总数的21%左右;其次是四音节,共49个,占店名总数的20%左右;双音节共45个,占店名总数的19%左右。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单音节作店名的现象,如服装店名:“涵”“漆”“韩”,但此类店名不多。

2.纯英文店名单词特点

以纯英文作店名的共35家,占店名总数的15%。其中,以商标名出现的纯英语店名共14家,如“VEROMODA”“ONLY”“Levi's”等,其他的则较为随意,如“make up stone”“Fang Fang house”等。由此可见,一方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命名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3.双语店名特点

以中外文双语或“汉字+拼音”作店名的共86家,占店名总数的36%。其中,中外文双语的店名中以中英文居多,共58家,占总店名数的24%;以“汉字+拼音”作店名的共26家,占店名总数的11%。这说明了昆明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

(二)店名语法特点

1.构成方式

文献[2]及相关调查表明,昆明市区店名的构成方式可分为6类(见表2):

表2:昆明店名构成方式分类

种类 地名 商品品牌(专名) 商品种类 标记词(符) 例子

A √ √ √ √ 韩国维妮化妆品专卖店

B √ √ √ 布迪内衣店

C √ √ 红箭服饰

D √ √ 大理饵丝

E √ LI-NING

F 如花似玉

从表2可知,昆明市区店名构成方式有:A.地名+商品品牌(专名)+商品种类+标记词。如“韩国维妮化妆品专卖店”;B.商品品牌(专名)+商品种类+标记词。如“布迪内衣店”;C.商品品牌(专名)+商品种类。如“红箭服饰”;D.地名+商品种类。如“大理饵丝”;E.商品品牌 (专名)。如“LI-NING”;F.其他店名如“如花似玉”。据统计,三条街道店名的构成中,F类店名最多,占总店数的61%左右;其次是D类商品品牌,占总店数的12%左右;其他四种较少。店名构成比例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商业活动的频繁及多源化,人们对店名用语的开放程度以及个性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业活动不活跃,店名标志符单一,所有制标属鲜明,格式化,缺少个性;九十年代全民下海,标志符使用复杂,追求个性,没有明显的所有制标识;进入21世纪,店名更加多样化,没有固定的格式,最大程度地张扬个性。[3]由此可推测,E、F类店名命名方式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2.结构关系

从结构关系来看,店名包括了“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的字短语”。其中偏正短语比例最高,占中文店名总数的34%。此外,我们也看到了个别用云南方言作店名的例子。如一家服装店名为“多多呢DODO”。这里“呢”相当于普通话“的”,整体店名义为“不缺乏,充足的”。这种口语化的方言表达方式让昆明人有种亲切感。

(三)店名的词汇特点

从店名构成方式可知,昆明市区三条繁华街道的店名命名多取自店主喜好,比较随意,但都赋予了“美好”的含义,如“美儿”“欧姿”等。分析这些随意化店名也可看出一些特点:

1.谐音换字

“蒸好吃”是一家以蒸菜为主的餐厅,“蒸好吃”是“真好吃”的谐音换字。“衫国演义”是“三国演义”的谐音换字,主要经营T恤衫。两家店铺都根据自己经营的商品,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换字的修辞手法,使店名更有吸引力。

2.网络用语

“喵了个咪”是一家卖衣服的小店,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4],“喵了个咪”属于网络用语,由网友创造、传播而流行(还有一种说法是它出自日本动漫)。它类似于语气助词,表示生气而略带埋怨,富有顽皮色彩,也是带着怒意说脏话的柔和版,比较萌。如果不是网络爱好者,可能搞不清其语义。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中英文双语店名中,直译与意译都有所体现。如直译――“彩秘The color and the secret”; 意译――“漫林书苑Mandarin books”。

三、街道店名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活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是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通过调查三条繁华街道的店名,可以看出昆明市区社会文化生活有几个特点:

(一)国际化倾向

以中外文双语或“汉字+拼音”形式出现的店名共86家,占店名总数的36%。这说明昆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商家也意识到了顾客的国际化。据了解[5],2011年,云南省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突破2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昆明的学校。留学生已经成为昆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群体。昆明除了致力于建设成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城市外,经国家商务部批准,1993年起,昆明每年都举行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2010年,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2013年起,“南亚国家商品展”也正式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这些条件为昆明成为国际化都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店名的国际化顺应了这一趋势。

(二)个性化倾向

1984至2003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用语特点之一是:情感化和个性化。[6]此特点在当代也不断延续。从店名构成方式比例来看,店主在保留传统店名构成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了个性化店名,类似于网络QQ昵称,如服装店名“毛小丫”“珊瑚岛”“高点”“紫木衣屋”等等。另外,餐饮店名“印度菜菜”也凸显了个性化倾向。在告诉消费者所经营商品的同时,幼儿用语“菜菜”使语言显得活泼、可爱。“印度菜菜”的搭配区别于传统搭配“印度菜”,在体现店主个性的同时,也使语言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个性化店名也体现了现代昆明人追求个性的特点。

(三)文化含量增加

调查发现,店名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例如:“兰帕泰-泰国佛牌恭请”是一家经营泰国佛牌的商店,“佛牌”是泰国独有的一种佛教饰品,一般认为是有名佛像的小型轻便版本,用来作为一种护身符,佩戴在颈部,以保护人的安全,或者增强信念。又如餐厅名“吗哪Heavenly Manna”,“吗哪”是《圣经》故事中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40年的旷野生活中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奇食物。再如冷饮店名“提拉米苏”[7],它是“Tiramisù”的音译词,是一款意大利经典甜点。在意大利原文里,“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ù”是“往上”,合起来就是“拉我起来”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带我走”,带走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虽然此类店名不多,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在消费时追求文化品味。

(四)消费群体的倾斜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流行语的运用主要是由广告向年轻人和白领阶层、富有阶层倾斜造成的。店名也可以反映这一现象。例如,现代店名构成中标志词“行、店、中心”较少,而前卫时尚词语“屋”“吧”等逐渐成为常用词,例如“妙滋小屋”“琪雅小屋”等。中外文双语或外文直接命名的商品逐渐增加,逐渐成为人们购买商品的首选。可见,商家对消费群体有所倾斜。

在对昆明三条繁华街道的调查分析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些默默服务于生活的语言文字,折射着城市的文明,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昆明店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以及情感化、个性化、人性化倾向。

参考文献:

[1]敬雅兰.简析最近二十年社会用语的现状及其规范化[J].科教文

汇,2009,(12).

[2]邢兴.城市标记性社会用语的特点[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6,(3).

[3]石利华.店名与时代――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例[J].安徽

文学(下半月),2008,(5).

[4]百度百科.http///link?url=TJH2tG7Cm4S6R2w

N5UK1B_laTuAxit4jNTt0F_KHDD9IDlEKD64a1Te

[5]云南加大留学生招生2014来滇留学生人数到3万.中国新

闻网.http:///zong_he_3381/20130109/t20130109_891906.shtml,2013.

[6]陈晓宁.十字街头的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