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精选(九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第1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审计;研究方法;理论;模型

0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持续丰富发展。目前学术界在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来源、热菁把由旆矫妫多采用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对审计模型的构建和理论验证等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方法多针对企业应用技术创新审计理论和模型的情况。本文拟归纳总结上述方法在技术创新审计方面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在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1.1 在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陈劲等(1997)对技术创新审计的思想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审计工具的内容准则、使用方法和应用结果进行介绍并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审计工具作相应修改等结果。得出结论:审计工具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陈劲等(1999)通过比较归纳管理审计、高标准定位、技术创新测度以及技术创新审计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其理论来源进行推理,作者认为技术创新审计包含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模型、关联问题和应用过程。

卢宁文等(2009)结合审计理论,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汇总解析创新型企业的工作目的和具备条件。并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把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纳入创新审计的具体内容之中。研究表明,审计工作可以准确反映创新绩效信息,为企业提出管理措施。

由上可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思想启发、比较分析、差异性等多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进行研究时,大多使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由研究假设和目的出发,从中推导出为审计工具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的合理原则和程序,对创新审计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1.2 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结合方面的应用

张炜(2007)归纳技术创新理论、审计理论,对创新型企业评价基准进行研究。结合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及模型,定义相关操作性概念,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构建全面创新评价标准的“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创新输出”因果关系概念模型。

廖雅等(2010)解读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假设了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完整体系。采用系统工程法构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模型。以划分各级创新利益关联方为前提,并结合技术创新管理概念相结合演绎推理,提出企业推行技术创新审计时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黄益等(2015)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结合价值链分析理论演绎推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工作,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结论为结合价值链理论可以促进审计管理理论的完善与进步。

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规范研究方面大多采用演绎推理、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普遍性原则出发与其他研究相结合将理论进行延伸,演绎推理出个别的研究结论。研究人员以各自既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基,力图推导出逻辑最优的审计模型,对于技术创新审计相关理论延伸的建立进行讨论。

2 实证研究

齐萨等人(1996)提出假设并构建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他们采用数据档案研究和实证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现有资料作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整理工作,设计审计的方式方法。结论表明该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能够真正发挥审计积极作用。

马宁等(2000)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及准则。并采用技术创新的学者理论测试(α检验)和技术主管人员工业测试(β检验)对以打分卡为形式的审计准则进行验证,对相关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框架基准合理且具有可行性。

陈劲等(2002)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主要障碍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并将符合审计条件的企业的三类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汇总均衡,求其相对比值。验证了它们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由上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方面,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变量、指标等角度对建立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进行检验,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注重对相关理论的验证,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解释和预测审计现实。

3 案例研究

李飞宇等(1999)以杭州锅炉厂为样本进行个案研究。采用齐萨等人提出的创新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锅炉厂的技术创新过程开展区域试验。研究表明检测指标体系评价能力突出,锅炉厂技术创新源等方面做的很好而消化吸收等能力不足。

陈劲等(2006)建立适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的SPRE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浙江某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评估,积累模型应用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指标还有些不足,需要改进完善此模型以及创新体系结构。

张炜等(2009)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区域范围内的三家创新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试验性应用,实证检验了全面创新审计模型和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此项创新审计工具和操作流程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和动态过程的效果。

由上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案例研究方面,大多采用将审计模型工具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其应用效果。体现了案例研究独特性、归纳性以及对客观事实全面而真实反映的特点,可增强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案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创新审计(包括所采用的技术、程序、系统、方式)本质的可能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多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方式,具体分析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在使用以上具体分析方法时较多学者使用了技术创新审计工具。但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不易操作、部分内容过于繁琐等问题。因而我国学术界、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创新相关审计工具的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对其借鉴使用时能够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劲,耿雪松,李飞宇.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9(6):42-45.

[2]卢宁文,顾晓敏,任爱莲.创新审计的基本内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5):113-115.

[3]张炜.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J].科学学研究,2007,S2:465-469.

[4]廖雅,樊一阳,陈亚锋.基于审计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5:522-526.

[5]黄益,侯建明.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框架浅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5(6):206-210.

[6]马宁.官建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准[J].(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78页)中国软科学,2000

(5):80-85.

第2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1、经济环境一:金融与商务

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靠风险投资;而考察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

金融支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否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征信、担保、贷款到风险防范和分担的"一条龙式"综合金融支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贷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应成为创业者考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的依据。 而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案例说明: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与深圳交大紧密合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节电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九大系列节电产品,基本可涵盖所有用电领域,可针对各种复杂用电单位提供整体节电改造方案。

案例分析:

深圳新生科技发展公司的节电产品在市场上很有销路,由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无法实施企业扩张计划。但深圳新生认为深圳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于其他城市是比较好的,他们坚信只要产品销路好、市场前景好,总会有风险投资为深圳新生注入活力。命运只偏爱有远大目光的人。去年底,国内一家科研投资机构看好"深圳新生"的发展前景,注资600万元人民币,双方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合作。虽然与海外风险投资商的"出手"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小儿科",但对"深圳新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据"深圳新生"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公司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

案例启示: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罗建北认为创业环境的几个方面中,获得金融支持是创业成功最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资金是创业的瓶颈。清华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建的建议是:促进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仍然是改善创业政策的重点。政府部门应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权益融资机构,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机构和工具;开发促进创业的政府项目,需要从重视高新技术创业向兼顾高新技术产业和一般产业中的创业活动转变。

对创业者而言,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支持环境就是看高建教授的建议在地方的实施情况。比如,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已经启动,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关村担保公司、首创信保公司、中投信保公司、北京市信用管理公司等9家机构正式签订了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协议;参加金融支持工程的有关银行、担保机构还与首批已入围的优质中小企业签订了担保协议和贷款协议,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获得了急需的信贷资金。

此外,在商务环境考察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等4个方面。

税费包括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由于各类行政收费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合理部分,我们以所得税为重点分析深圳、上海、北京3个城市的税收优惠力度。深圳税率为15%,且生产型企业是2免3减半(意思是前两年全部免征后,连续3年减半征收),服务型企业是1免2减半;上海税率为24%(浦东为15%),2免5减半;北京则要在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24%征收,2免3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才为15%,3免3减半。如果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深圳税率降到10%,上海和北京都是减半征收。地方政府由于参与所得税分成,占到40%的比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优惠力度。对于地方所得税部分,深圳是全部免征;上海为3%,获利后2年免征,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全免,高新技术产业5减3免;北京则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全部免征,对生产型企业经营期达到10年的,5免5减半。

2、经济环境二:市场与采购

市场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与采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与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值得创业者关注。

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案例说明:

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座落于安徽芜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楼首层,投资方为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科技创业楼是拥有一流的科研办公、培训、演示综合楼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生产场地为1000平方米。

案例分析:

东方公司是香港投资创办的企业,作为一位来芜湖的外来创业者,香港安联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龙对芜湖有比较深的感触:“与深圳以及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芜湖的创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但总的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芜湖创业中心在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均居安徽省一流水平,运行和发展态势良好。”

他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奋发图强争先进位更为可贵。芜湖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能源、交通、市尝物业等等都有待建设,其中最为欠缺的是市场与采购两方面的建设。芜湖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连采购原材料都成问题,这直接牵涉到创业者的创业成本甚至于创业的成败。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则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比如浙江义乌、永康、海宁等;如今的海宁形成了成熟的皮革市场,而皮革原产于北方。

案例启示:

从东方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个案以及总经理胡龙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知市场环境与采购环境对企业的重要。市场风云变换,特别是科技行业,市场经常要对企业提出技术更新的要求。创业初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

考察市场环境主要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市场容量、市场扩展度、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深圳市场环境的综合评价稍弱于深圳,与广州相近,但强于北京,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商品供应的充分性及购物便利性得到了创业者较好的评价。

至于采购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低,创业者基本上对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及工业配套能力基本满意,因而对采购环境所作的考虑相对较少。

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构建成采购环境,我们仅以深圳为例,从物流业、商业和制造业3个方面来分析深圳的采购环境。

深圳有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越条件,80分钟车程内有三大港口群:深圳、香港、广州;80分钟车程内可达五个机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深圳与香港通关口岸有7个,自身拥有排名世界第5位的集装箱港口,排名国内第4位的深圳机常。

依托如此优越的条件,深圳已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六大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盐田港物流园区、前海湾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及龙华物流园区。

3、人才环境:人才资源与人才服务平台

人才是创新之源,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许多企业正处在发展变革的重要关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人才的质量、人才资源的丰富性、人才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人力成本和人才结构合理性以及人才服务平台建设,这些都是创业者考量一个地方人才环境需要考虑参照的指标。

案例说明:

1993年凯迪电力的前身凯迪科技开发公司以10万元的注册资金成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入孵企业。以陈义龙为首的创业团队来自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专家、学者、老师。创业10余年来,凯迪电力的发展可谓激动人心。1999年9月23日,凯迪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2年,凯迪公司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案例分析:

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对人才的重视近乎偏执。对他来说,能否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他能否顺利创业“开百年老店”的关键。"只有拥有勇于创新的人,才有永远创新的事业。"凭着这种信念,陈义龙孜孜地寻求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创业热土、创业环境,为此,他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凯迪的人才战略也因而呈现出别样的景观。

凯迪现有员工350余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有130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50人有中级技术职称,4人享受部级政府专项特殊津贴,1人享有"中国青年技术专家"称号,有博士生及博士后5人。

在凯迪,最为显眼的是7名外国专家,他们均来自国外顶级环保公司。对他们的价值,副董事长黄汉光算了一笔账:没有他们时,凯迪一年只能展开3到4个工程,现在,凯迪可以同时实施20个工程。把人才的拥有通过工程数量的数字化换算,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到人才资源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市场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对待人才。

案例启示:

第3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制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系到为建设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首都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用创新精神开展这项立法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成立由一名市委常委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两名副主任、市政府一名副市长为副组长,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就法规起草、修改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坚持把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创新作为这项法规的主要任务,并用这个要求统领法规起草和审议的全过程。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针对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部门分割,产学研用脱节,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创新成本提高等问题,法规在建立对科技人员的权益保障和利益激励机制,建立以项目为统领,企业为主体或以企业化组织模式整合科技资源的创新机制,健全首都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搭建政府自主创新服务平台,改进政府土地、资金配置方式,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

确立示范区建设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根据近期上报国务院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表决稿)中,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四条修改为:“示范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四条。

明晰示范区产业发展格局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为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加强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南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据此,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海淀区和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空间资源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七条第二款。

市政府统筹示范区建设发展

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统筹,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条。

增加筹建登记效力内容

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条例》(草案修改稿)应增加筹建登记效力的内容,以与现有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相衔接。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在示范区申请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筹建登记,并将办理筹建登记的情况告知有关审批部门;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限为一年,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一条第二款。

要形成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

为借鉴鸟巢机制,实现需求拉动创新,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修改为:“示范区应当推进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围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项目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或者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聚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链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创新环节,形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八条。

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为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发挥其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一款,表述为:“支持战略科学家组建新型科研机构。”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使用

为提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可以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法转让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和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制度

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应根据示范区发展实际需要,建立与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和职称评价制度。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一款,表述为;“本市在示范区建立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职称评价制度,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侧重能力、业绩、潜力、贡献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的直接引进机制。”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健身,为构建高效有力的创新支持和服务平台,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五十但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健全跨层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五十三条。

第4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政府 技术采购 技术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政府的职责开始相应的发生改变,技术创新政策将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政府技术采购可以发挥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分析韩国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案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它们的适用资源,给我国的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一、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理论机制的分析

政府采购不仅包括具体的采购过程,还涉及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它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因此,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消费对象也可以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结构,政府的采购商品与服务约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在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其的技术采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65%,因此,政府的技术采购也可以发挥一个调节经济作用,完成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政府的技术采购创造一个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理论机制如下:

1.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技术创新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高,因此市场风险性高,若是企业通过和政府合作,它的技术创新就得到一个稳定性市场,保障创新产品的销售对象,可以收回创新的成本,满足盈利的需求,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技术创新的产品若是只单纯性投入市场,市场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无法把握好市场信息,会加重技术创新的风险,可能创新的产品不受市场欢迎,失误的决策可能会导致整个创新团队崩解。而通过政府的技术采购,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得到一个确定性的市场信息,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大大的降低了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2.扶持中小型企业

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是中小型机企业。尽管大企业担任了大部分渐进创新,实质上,在重大创新方面,大型企业十分依赖外部的创新团队和中小型企业。但是中小型企业要面对短缺的研发资金,不足的科技人员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技术创新的开展。而政府的技术采购可以帮助小型企业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额合同订单的拆分,帮助中小企业参与采购竞标,此外,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使小型企业获得采购合同,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活动。

二、分析韩国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案例

最早认识到政府采购可以刺激市场技术创新的国家是美国,它也是运用政府采购支持高新技术发展最成功的国家。而亚洲最早实行政府技术采购政策的国家是韩国,韩国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引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经过30年的采购政策实施,政府技术采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65%。因此,本文选择韩国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探讨的研究对象。

韩国政府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尽管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严格规范的政府采购内容,采取“限入奖出”的策略规范对外贸易,该项政策一定程度促进了技术创新发展。

韩国十分重视高新产业的发展,并相应的给予支持。该国的政府技术采购一定一定程度上鼓励和扶持了国内的高新技术发展,通过立法的强制力对高新技术实施采购制度,立法包括《科学技术促进法》等。韩国法律明确的规定,技术的采购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尽管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价格比国外高,政府仍然优先采购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确保技术创新的发展的原动力。

1996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发产品采购,分析当时韩国政府的采购资金结构,可以知道资金大部分是流向了中小型企业,极力促进了韩国小型企业的发展。2005年,韩国政府宣布会优先采购中小型开发的产品,更好地扶持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

在分析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理论机制的分析和韩国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案例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政府技术采购的意义,韩国的具体技术采购措施,因此,下文将探讨一些本国的政府技术采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有效的促进技术的创新。

有效措施的第一点:根据韩国的政府采购政策的有效推行,促进技术创新,我国也需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规范政府的技术采购行为,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制度包括规定政府技术采购要遵循的一般原则等,采购的公开性、公平性、竞争性。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是公平竞争,因此,政府的技术采购要如法进行,杜绝违法行为,不公平的技术采购会严重妨碍技术创新发展。

有效措施的第二点:仍然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案例,就是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发产品采购。我们知道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是中小型机企业,因此,我国政府的技术采购也可以应用这个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发产品采购,我国政府可以全国宣布会优先采购中小型开发的产品,并以实际的行为去实现这一措施,尽可能为小型企业的研发提供一个稳定性市场,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更好地扶持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政府技术采购是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招标采购模式、合作伙伴模式、政府引导模式,通过对韩国的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案例的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到韩国的政府技术采购模式是政府引导模式。因此,我国还可以采取剩下的两种模式,结合国情,进行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工作。

有效措施的第三点:招标采购模式的应用。根据国情,招标采购模式适用于我国文化、教育、卫生、环保、体育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政府技术采购。政府技术采购采取招标采购模式其实优点挺多的,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其的技术创新风险,政府的主管部门主动挖掘需发展的技术,组织采购管理团队进行政府技术采购,技术研发成功,可以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量,另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果十分优秀,还可以向国际推广,提升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有效措施的第四点:合作伙伴模式是政府技术采购的最后一个模式,也可以作为一个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合作伙伴模式可运用于政府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采购上。我国的大企业一般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海尔集团公司等,因此,政府的技术采购可以和这些大型企业进行一个合作的模式,将需要研发的技术与技术力量较强交付给技术资源雄厚的大型企业,采用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研发,采购政府所需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实现共赢。

另外,需要重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完善规范的政府技术采购的程序等,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不能单靠某一措施,应该综合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实施,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简单对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探讨,在分析韩国的政府技术采购成功案例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帮助我国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措施,希望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燕.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D].湖南大学:行政管理;2009年.

[2]章琦玥.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方式和管理流程研究[D].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年.

第5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5

[中图分类号]F4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55-03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大风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的风险的识别与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风险的预测并对风险较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风险。因此,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市场环境等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技术创新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尹作亮(2011)[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风险评价的42个因素指标,并阐述了风险指标的含义。黄福宁(2009)[2]在建立系列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司春林(2008)[3]对复杂产品创新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汪新凡(2007)[4]建立了一种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项目总指标的综合评价联系数主值就可以确定该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还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排序,并且可以利用五元联系数表示风险的高低程度。

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sisHierarchyProcess,AHP)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forOrderPresencebySimilarityIdealSolution,TOPSIS)对各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TOPSIS方法基本原理

2.1 TOPSIS方法基本思想

TOPSIS是一种多目标,多属性决策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5-8]。TOPSIS利用基于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各方案的正理想解方案和负理想解方案,获得某一方案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从而得出方案的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最后根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其中正理想解是最优方案,是一个方案集中并不存在的虚拟的最佳方案;负理想解是最劣方案,虚拟最差方案,每个属性都是方案中的最差的值。

2.2 TOPSIS方法计算步骤

(1)建立标准化决策矩阵。

(2)建立加权的标准化矩阵,可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Wi。

Vij=Wi×Yij(i=1,2,3,…,m;j=1,2,3,…,n)(2)

(3)利用加权的决策矩阵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V+和V-。

(4)计算各方案的正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

(5)计算相对贴近度。

根据相对贴近度Ci由小到大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得出最佳的方案。

3 案例分析

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问题,采用对企业的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选择出风险较小的项目。建立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采用TOPSIS方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1 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技术创新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创新项目的难度,导致创新有不可预期的结果或创新失败,使创新主体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从创新主体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特点,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专家讨论,得到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局部权重和全局权重,如表1所示。

3.2 TOPSIS综合评价

对各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初始值如表2所示。根据TOPSIS的工作步骤,采用MATLAB工具进行计算,得到各项目的正理想解、负理想解、欧氏距离以及最终贴近度值如表3所示。

采用AHP和TOPSIS方法对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是C4>C1>C2>C3>C5,项目4是最优结果,将结果提供给企业作为决策的依据。

4 结论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是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的影响。本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以及TOPSIS方法对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案例中验证了TOPSIS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作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78-81.

[2]黄福宁.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状态的识别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4):100-103.

[3]段秉乾,司春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002-1005.

[4]汪新凡.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97-102.

[5]吴强.AHP模型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8):112-117.

[6]王东生.基于TOPSIS法的制造企业节能方案选择[J].轻工科技,2012,5(5):141-142.

第6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国外文化企业;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8-0045-0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先发式学习、供应链网络关系对采用新技术的影响研究”(批准号:2011809614);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关系及组合变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平衡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2YJC6302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技术’融合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路径与对策研究”(批准号:12CGL010);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其生态对策研究”(批准号:2010ZDIXM004)

[作者简介]余菲菲,河海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

吴柄锐,河海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

孟庆军,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管理。(江苏南京2111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其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特征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在创意产业大国的英国,随着制造业的衰退,2005年英国政府推出了将英国打造成“世界创意中心”的宏伟计划。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大变革时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5月,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发展趋势与背景下,促进我国文化企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然而,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就文化与技术之间深度融合机制的探讨还较为少见,大多数学者还是停留在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关系的一般性的描述上,即科技创新支撑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内在需求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源泉,两者之间协同循环发展(徐俊、丁烈云,2006;常莉,2010;解学芳,2007)。相比之下,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研究就较为丰富,如2009年在《Innovation:Management,Policy&Practice》就特别开设专栏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政策议题。

自2003年以来,开放式创新就成为创新管理研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它强调要综合使用内外部知识资源,加快内部创新并拓展创新的外部应用市场。因而,开放式创新将为本文探求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路径提供理论视角,有助于摸清文化企业“文化-技术”融合的内在机制。

因此,立足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视角,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文化企业创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

二、理论视角的引入与概念内涵解析

(一)开放式创新视角的引入

自2003年Chesbrough在《斯隆管理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Chesbrough(2003)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新思考想法的产生及其市场化的基本方式——外部想法的利用。国内外学者都对开放式创新给予了界定,如Hastbacka(2004)认为开放式创新的基本范式就是企业综合利用内外部技术和创新思想进行创新的过程。又如,陈劲、陈钰芬(2006,2007)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吸纳多种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它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反馈机制,是科学、技术、学习、生产、需求等诸要素之间形成互动的过程。在对开放式创新概念的众多界定中,最被广为接受的一种是:“开放式创新是均衡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来产生新思想,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如技术合伙、战略同盟等来为创新活动服务的一种创新范式。”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在思想、方式、过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彭正龙、王海花与王晓灵(2011)从资源共享宽度、深度和强度识别了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之间的差异,指出,开放式创新在资源共享宽度上体现为全过程、多利益相关者共享资源以及多种类型创新资源共享,与封闭式创新相比,资源共享深度更深,且共享更为频繁而长期。这也意味着在开放式创新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可以更深入利用资源,可以长期且频繁地拥有资源。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中企业往往难以拥有其创新所需的全部知识性资源,组织需要将外部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无形资源转移至企业内部,并使其在相应的创新阶段发挥作用。因此,引入开放式创新的视角在于它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考量多个创新主体,并厘清多个创新主体与文化企业之间知识共创的协作关系。

(二)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最大的区别在于,开放式创新系统是一个强调向外部开放的系统,一般包括外部向内过程、内部向外过程以及耦合过程这三个过程。最初创意的产生、创意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创意新产品的商业化是文化企业创新过程重要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决定文化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是指文化企业能够联合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创独特文化创意,充分融合企业内外部文化创意资源和技术资源,借助新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拓展其外部应用市场。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主体协作、资源融合与市场拓展。首先,主体协作是指文化企业联合顾客、公众、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独特的文化创意。其次,资源融合是指将国内外、区域内外多种特色的文化资源、崭新的技术资源等与企业内部已有文化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更加新颖的文化产品,强调的是文化创意产品要广泛借助新技术与新手段,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价值。再次,市场拓展是指文化企业要积极地将其产品向其他产品市场进行拓展,包括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以及本土之外的海外市场。

三、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问题集中于去探究国外文化企业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内在过程。本文选择案例研究方法也恰恰适用于本文的研究问题。多案例研究性质是重复性的“准实验”,其研究结论更可靠,更具有普遍意义。电影业是典型的依靠并依赖于数字技术发展的文化产业,因而,本文将从电影行业中选取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在“主体协作——资源融合——市场拓展”的分析框架指导之下,归纳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

(一)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成立于1935年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擅于运用各种新技术去开发新的电影作品。自成立以来,20世纪福克斯就热衷于制作巨片,把希望寄托在超大银幕和立体电影这些新技术上。1953年,公司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长袍》。随着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3D动画技术,20世纪福克斯推出了3D代表作《阿凡达》。此外,运用数字特效技术,20世纪福克斯的代表作《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场面恢宏震撼,运用多种特效技术,使得画面动感。此外,20世纪福克斯还与著名的电影技术公司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技术资源,如杜比实验室与20世纪福克斯合作采用杜比全景声进行混音和放映。

从其成功创新经验来看,20世纪福克斯十分注重与公司外各种不同主体的合作。福克斯多次与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等合作,前者为福克斯拍出了《星球大战》这一卖座系列,而后者也交出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两部全球票房排名前两位的巨作。热衷于拍大片的福克斯要完成任务,必然要与实力强大的特效公司、制作团队合作。因此,福克斯从《星球大战》起就一直与好莱坞第一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保持紧密合作。

1985年,报业大亨默多克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收购后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利用母公司在传媒界的各种资源,更加方便地进入各国市场。随着电视、电脑等产品的出现,电影公司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此情形下,20世纪福克斯公司进一步拓展下游的产业链,开始注重发展电影产业的衍生产品,其中《星球大战》的衍生品收入超过45亿美元。

(二)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成立于1986年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至今已出品10部动画电影,成为继迪士尼之后,对动画历史影响深远的公司,是三维电脑动画领域的领头羊。

皮克斯成功的秘诀在于其非同寻常的创新过程。首先,皮克斯创建了创建了一个包括高级动画师、故事部和艺术部的创意团队持续性地为所有皮克斯的电影提供创意。皮克斯还雇佣那些有优秀表演才能的人才,使死气沉沉的角色活起来。此外,皮克斯还创办了皮克斯大学,给动画师们教授为期3个月的课程。其次,皮克斯一直在动画技术上带给人们新的惊喜,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并多次获得奥斯卡科学工程金像奖与奥斯卡技术奖。

值得一提的是,皮克斯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拥有有一个强大的发行后盾——迪士尼。皮克斯主要负责制作,而迪士尼负责营销、推广、宣传、广告和发行等环节。可见,皮克斯动画长片面向大众的整个传播过程都由迪士尼操作完成。

(三)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它的成功也依赖于不断吸收利用资源、开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华纳兄弟与各大特效公司的合作对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功不可没。2002年华纳与ESC特效公司合作的《黑客帝国2》中,首次应用了无点表情捕捉,片中电脑合成的精致皮肤表面,十分逼真。华纳对无点动作捕捉的应用和贡献不止于此,在2008年发行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中运用了联合苹果工程师开发的Mova Contour系统,该系统可以一次捕捉超过10万个多边形的动态,精度达毫米以下。

就巨幕技术、新式摄影机使用和放映平台的推广而言,华纳自2003年起就与IMAX公司开始了合作,当年上映的《黑客帝国3》就是首部在IMAX荧幕和普通影院同时上映的好莱坞影片。除了IMAX,2012年华纳也与中国自主研发的巨幕技术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发亚洲市场。

对于好的电影来说,剧本等素材是灵魂,华纳与JK罗琳和DC漫画公司的合作就为其拍电影提供了极好的故事剧本。据统计,8部电影版的《哈利波特》在全球赢得了77亿美元的票房,加上衍生产品的收入已超过了100亿美元。DC公司拥有许多如超人、蝙蝠侠等经典的漫画人物,华纳与DC的合作赢得了这些角色的电影版权与经营权,将他们搬上了大小银幕。另外,华纳擅长联合各大知名公司合作发展影视的衍生品。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玩具商丹麦的Lego、美国的Mattel与Hasbro分别以4000万-8000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获得了将《哈利波特》制作成各种玩具的权力。

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发展无疑使得电影业发展缩水,华纳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选择进行合作创新。2011年3月,华纳兄弟牵手Facebook,推出在线电影租赁服务。

四、跨案例分析及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启示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借鉴案例中创新成功的经验,本文归纳出以下三条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径。

(一)路径1:(由外向内)联合多个利益主体,共同激发新颖创意

从上述成功案例看,这些文化企业都擅于借力于组织外部的多个创意主体,从外部获取各种异质性的资源,如品牌、人才、技术等为企业独特创意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且基础较为薄弱,更需要建立多利益主体的联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行业类其他竞争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激发新颖创意的产生。例如,2012年7月中国电信动漫运营基地、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三方签订全面合作的协议。这是一次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充分将中国电信丰富的资源及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优势和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的动漫创意产业资源优势融合了起来,这将极大地促进动漫企业创意的涌现。

(二)路径2:(内外互动)将企业内部创意需求与已有资源与新技术、新理念充分融合

对文化企业来说,仅仅是从外部获取各种文化资源和新技术资源并不够,还需要充分地与已有产品及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改造或重新创新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因而,吸收并充分互动,再次创新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路径。

除广泛吸收外部各种文化资源之外,抓住每个时代背景下的技术突破,充分运用新技术,突破已有文化产品的传播媒介,也是文化内容产品创新的根本。以出版业为例,数字阅读产品向分屏、分众、分拆方向迅猛发展,阅读终端多屏化、阅读载体移动化、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数字出版已逐渐成为出版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就十分擅于把握技术革新的脉络,2011年与汉王科技签署了数字出版战略合作书,将其出版内容第一次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发行。

(三)路径3:(由内向外)将已有的文化产品向产业上下游市场拓展,向海外市场拓展

如何寻找并扩大目前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是文化创意产品商业化的重要步骤。从上述对两家动漫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对于以文化内容传播为主要特点的动漫产业和电影业而言,拓展影片和动漫作品之外的衍生品市场已成为获取较高利润的关键路径,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下载观看导致票房损失的重视应对策略。

而当本土市场饱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无疑可以增加业务收入,甚至可以带动相关文化制造企业相关产品的收入。例如,日本的富士电视台计划在2013年与东南亚五个国家联合,将他们在日本很有人气的“料理铁人”烹饪节目传到这五个国家去,这将有助于日本的影视文化向东南亚地区传播,也可为日系食品相关的企业进入东南亚地区做好铺垫。

因而,拓展文化衍生品市场,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拓展至海外市场将极大促进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

第7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有212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上市融资总额达349.96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52.2%,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65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75起,投资总额22.17亿美元。

国内IPO成全球翘楚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2010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已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步履虽然依旧蹒跚,但不乏亮点,前六个月共有332家企业上市,融资670.30亿美元,两项指标均超过去年整年数据。其中,中国企业多达212家,占比63.9%,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达349.96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52.2%,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65亿美元。

在市场的分布上,212家中国上市企业中有37家企业在海外市场挂牌融资33.96亿美元,上市数量同比增加21家,融资额同比增加40.6%;境内资本市场光彩夺目,吸引了创纪录的175家企业上市,融资额为316.00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IPO上市地点保持集中。37家中国企业集中于香港主板、新加坡主板、NASDAQ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上市,香港仍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具体来看,19家企业落户香港主板,合计融资24.09亿美元,分别占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51.4%和融资总额的71.0%。NASDAQ、纽约证券交易和新加坡主板所作为中国企业习惯的上市地点,二季度也均有中国企业IPO成功首演。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韩国创业板中国企业上市数量相对较少,融资额也相对低调。

行业分布方面,上半年上市企业与季度趋势一致,行业分布非常分散,能源及矿产、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汽车和房地产分别占据融资额前五,14家上市企业吸引到19.30亿美元投资,占据总融资额的56.8%。能源及矿产行业的3家上市企业吸引的5.21亿美元投资,占据融资总额的1513%;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汽车和房地产分别有2家、5家、1家和3家上市企业,融资额度相对平均;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贡献最多的上市企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本的关注。而汽车行业虽然仅有中升集团一家企业上市,但融资金额为3.69亿美元,占总融资比例为10.9%,表现出色。

2010年上半年共有82家有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37.49亿美元。与处于低谷的2009年同期相比,二季度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数量增加75家,融资额增加6.25倍‘即使与井喷的2009年下半年相比,也毫不逊色,上市公司增加12家融资金额也小幅增长,这些迹象表明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机构整体已经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提前走出,退出相当活跃。

82家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为其带来了12.40倍的平均投资回报,其中境内上市的企业为VC/PE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14.90倍,海外上市的企业为投资者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4.05倍。从具体的市场来看,深圳创业板平均投资回报为15,48倍,深圳中小企业板也达到14.89倍;海外市场中新加坡主板上市企业平均投资回报大幅领先为9.94倍,其余几个市场为投资机构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均低于5倍。

PE新募资金大幅增长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新募基金个数方面回升到了2007年的历史高点,共有32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环比与同比分别上涨68.4%和190.9%。新增资本量方面增长更为强势,上半年共募集190.26亿美元,环比上涨84.6%,同比上涨616.9%,并超出去年全年募资总额,这主要受益于两支大额基金――黑石V1和上海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2009年,人民币基金首次在基金数量以及金额方面超越外币基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股募集热潮也延续到了2010年。截止至7月1日,共有26支新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及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3.3%和333.3%。

201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75起,投资总额22.17亿美元。案例数量方面较上年同期的43起上涨74.4%,投资活跃度大幅回升。投资金额方面较去年同期回落62.3%,一方面由于去年上半年有较大金额PIPE(投资上市公司)案例出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仍持谨慎保守态度,单笔交易投资规模尚未恢复。

2010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资案例11起,居各行业案例数量排名首位,占所有投资案例总数的14.7%,当中所涉及二级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与医疗设备。今年互联网行业再次成为资本追逐焦点之一,共有9家企业获得2.27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位列行业排名第二与第四位,二级行业分布在电子商务B2C、网络视频及电子支付。案例数量与金额均排在第三位的为食品饮料行业,上半年共发生投资交易6起,交易金额2.67亿美元,涉及二级行业集中在食品加工及酒制造等。

上半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布于18个省市,北京地区投资案例数量及金额均领先其他地区,共有24家企业获投近5.91亿美元。该地区最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青睐的当属互联网行业,共有7家企业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达2.16亿美元,所涉及子行业集中在电子商务B2C以及网络视频。

2010年上半年共有41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投资项目退出,其中通过IPO实现退出的案例共有39笔,另外2笔为股权转让方式退出。退出企业的行业分布方面,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共涉及一级行业15个,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食品与饮料行业,合计占所有退出案例的48.8%,其他行业退出案例分布较平均。

从IPO市场的选择方面看,境外市场仍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地点的首选,其中香港主板依旧位居榜首,占所有退出案例25.6%。境内市场方面,2009年10月深圳创业板开闸,第四季度即有11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今年以来,创业板热潮有所减退,上半年共有4笔创业板退出案例,环比减少63.6%。反观深圳中小板,上半年共有7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案例,超过2006至2009年各年该板块PE退出案例数量。

今年上半年,北京吴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为2008年以来首次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上证实现IPO退出。从这两家企业退出的投资方分别为金石投资及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第8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CDIO 税务筹划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5-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在世界各类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0年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历经四年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工程教育理念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以生产流程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将现代工程教育概括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交流能力等。

一、CDIO模式与《税务筹划》

CDIO模式的主旨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工程师,因此最先在我国的实践主要集中于高校的工程类专业,但是其理念是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阶段将工程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学培养内容以有机联系的方式融入至载体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这在《税务筹划》教学中同样也是适用的。《税务筹划》虽非工程类学科,但其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入CDIO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现行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把《税务筹划》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社会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税务筹划》目前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税务筹划》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复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复合性”是指它包含多门学科知识:税法、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应用性”是指其主要是应用性学科,其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具有实践应用性。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通过税务筹划的技术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包括税务筹划基本概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这部分是税务筹划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即掌握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才能根据会计和税法政策法规和市场的变化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第二,企业主要税种的税务筹划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务筹划。涉及到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这是税务筹划课程的核心部分。第三,国际税务筹划的一般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法及案例。纵观《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倾向于税务筹划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而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涉及较少。

2.教学方法。《税务筹划》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授课教师介绍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辅之以案例来介绍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使是案例分析,也是以知识的传递和复制为主旨,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核方式。《税务筹划》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其结课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简单的评价方式,结课成绩以期末结课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并参考平时的上课表现、作业和考勤情况。一般卷面占的比重为85%(或70%),平时占的比重为15%(或30%)。这种考核方式没有考虑《税务筹划》课程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这样得到的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而且给别的同学也提供了坏的榜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税务筹划的实务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实务部分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的税务筹划,以及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根据《税务筹划》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税务筹划基本理论、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其他税的税务筹划、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税务筹划、跨国公司税务筹划。对照CDIO能力大纲,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见表1。

另外,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以上内容外,还要强调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只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贯穿于企业税务活动的始终,才能够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随时注意并防范税务筹划风险,保证设计的税务筹划方案取得最优的效果。因此,在以上六个模块的授课过程中,要穿插税务风险内容,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

2.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是CDIO 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税务筹划》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筹划的技术要点。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开发各种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CDIO教育模式采取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在税务筹划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宜采用合作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案例合作研讨,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分八个阶段,见图1。(1)布置案例。案例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案例,一般在下次案例分析课上课前,教师把案例内容和要求布置给同学。(2)学生分组。CDIO教育模式要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个小组通常由3~6个学生组成。教师布置案例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合作同伴,组建高效团队――项目小组,在团队中推选出有能力的同学管理本项目小组的学习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确定其为项目小组负责人或组长。经过讨论明确个人分工,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责任。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技术协作精神、领导能力。(3)查找资料。项目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案例,根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学会从图书馆,会计、税收、证券等相关网站上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技术知识能力、推想能力、职业技能和道德能力。(4)分组讨论、分析案例。项目负责人领导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讨论、相互协作,执行计划并管理好时间,学会利用税务筹划基本理论知识,探索学习知识,发挥团队精神,开启创造性思维,遵守职业道德。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5)形成观点,制作PPT。在掌握大量信息、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经过讨论,项目小组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分析提纲或文稿,并制作成PPT。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写作交流能力。(6)进行PPT演示,实现经验共享。项目小组指定成员进行成果汇报,走上讲台进行PPT演示。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多媒体交流能力、图表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7)由同学提问和点评到校外实务专家点评再到教师点评。同学们针对汇报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汇报同学和小组其他成员解答疑问。校外实务专家根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对汇报进行点评,并指出在实务中进行税务筹划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授课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评,引导学生互动对话,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8)项目总结反馈,形成文稿。各小组根据项目交流情况进行修改,并形成文稿。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知识发现的能力、总结能力、写作交流能力。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尝试各种角色,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特别是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有效避免有的学生懒惰、“搭便车”的现象,在整个课程的案例分析讨论中,项目小组内部成员的角色宜采用轮换制。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案例分析讨论、制作交流文档、交流汇报、同学和教师点评启发等环节进行交流,创造新灵感、产生新观点,并在项目实施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税务筹划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了口头交流能力和写作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CDIO强调是全面评价,特别是能力评价,应改革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试应以能力锻炼为主,考试为辅,因此,建议考核的重点为: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对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DIO)系统的能力。《税务筹划》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考核时采用传统考试形式,但分值只占课程的30%。而对较高的能力目标,则根据案例课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CDIO能力要求,设定考核评价大纲见表2。

四、结语

通过运用CDIO教育理念改革《税务筹划》课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应用型税务筹划人才。

[本文为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税务筹划优质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晓丽.《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王伟.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探析.梧州学院学报,2012(6)

[3] 秦建华.CDIO――基于“做中学”的教改新模式.教学研究,2011(12)

[4] 伟祖,潘璐,黄杰.CDIO教育理念在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计算机教育,2010(11)

第9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档案数据方面发生了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档案管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大多数都是纸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化为多元方式的档案,例如视频、音频等电子化的数据。这样的数据采集方式更多,数据量也更大,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企业的档案种类以及数量都有所增加,这也就加大企业对档案的管理难度。尤其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的收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来源于网络,加上现阶段网民爆发式增长,使档案信息收集不断平民化、广泛化。

(二)档案管理理论方面的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档案数据源也发生了改变,在档案的收集以及管理方面也发生了改变。这也就表示企业对档案的管理也应该创新,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案。首先,企业的档案管理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相关人员都是从所采集的数据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管理,那样容易丢失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导致一些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被忽略,从而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档案服务方面的改变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人们的购物以及医疗等方面都开始依托于网络。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而言,也应该创新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人们到档案馆查询,加大了查询的难度,获取信息较慢。而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不仅方便快捷,还提高了效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高了用户的数量,从而更好的发挥了档案资源的价值。

(四)对档案管理进行安全创新

对于档案管理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确保档案的完整,尤其是传统的档案文件,例如文字纸张以及胶卷等保存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档案资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视频、音频、电子照片等,这些都给档案管理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于信息时代关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其中包括档案时限以及档案管理方式以及技术等。从档案时限上讲,对于不同档案的管理时限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档案没有到期,但是就毁坏了。从管理模式以及技术上讲,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落后,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不能立马见效,同时不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二、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一)利用人工智能开展信息采集

对于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采集而言,其对于档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档案的价值有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更加高效的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对于档案信息采集来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这样才能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勘误并整合,把有效的数据进行整理保存。移动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人人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浏览想要的信息,因此,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设备对数据信息采集,既能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又能不断完善补充档案信息。

(二)提高技术革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应用,不仅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因为技术落后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特别是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如果因为管理疏忽而发生损坏或者遗失等情况,后果将是非常严重。所以,提高档案管理过程中技术的改革创新,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对于档案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网络安全。其次,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加强档案日常管理。

(三)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这都进一步推动了档案管理技术的革新,虽然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样的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仅要对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使用与操作,同时对于日常管理也要懂得维护。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则必须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与职业素质。此外,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其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静.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路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7):140-141.

[2]段莉莉.论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8(11):43-44.

[3]钟小梅.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6(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