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 小学语文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成为探索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从系统理论来看: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具有整体的集合体;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效率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计算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1 低年级计算机辅助识字课堂教学分析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提高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又要重视对写字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出示卡片或图片适当地讲解,让学生口头读读、说说,机械式地朗读.记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果处理得不好,整堂课就会显得呆板枯燥、单调乏味。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低年级语文尝试将计算机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利用"怎样写汉字"识字教学软件、"趣味识字"、"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光盘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足。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读音,理解巩固字意,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演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多种感官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学生乐于这种学习形式,兴趣明显比传统教学要浓厚。

其次,在解决读音的练习上,从带拼音生字到去掉拼音的生字循序渐进,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最后,计算机还可以加大练习的量,增加一些同等难度或高难度的练习。这样,做的好的、快的同学就可以多练习。由于计算机会做出评判,因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自学自练的目的。

2中年级计算机辅助句段教学案述

句段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不能把句子写具体是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文中常见的通病。而段又是从句到段,段到篇章的过渡。段的学习既是中年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又是学生开始从句到段的重要转折点。段的教学的成败,决定了学生作文起步的成败,成为学生将来写作方法、写作手段、写作手法多样化和艺术化的关键。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而且尤为重要的。

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把要学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认识规律与学习心理过程.学生通过计算机显示直接阅读,清晰明了,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的优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师生的共同分析、理解,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形成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从学生的心理来讲,动手动脑,手脑并进。不仅牢固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3 计算机辅助积累、运用教学分析

语文积累、运用教学是培养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言文字,开拓抽象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文积累运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整体的联系性。教师组织的计算机辅助积累教学,必须有纲有目、经纬分明、纵横交错,富有独特的鲜明的创造性,一定要选择好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积累运用教学,积累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开拓抽象思维、举一反三的路子。

在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别差异上,我在软件中安排了提示、答案、补充题,当同学们做完习题即可根据提示自我检查及时修正错误,习题速度不同,提示、答案出现的时间就不同。那些学习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通过补充练习得到进一步训练提高,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不仅吃了、吃好,而且吃饱。与此同时,教师有时间巡视作个别性指导及时发现特殊问题及时解决。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教学质量。

4 高年级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分析

高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我不断通过实验从以“键盘当作笔、以屏幕当作纸”的写作方式发展到网上收集作文素材,然后进行选择、编辑成为自己的文章。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把传统的作文教学和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资源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把思维训练与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进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又能流畅地表达个体思想,符合当代学生好动好思善于表达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语文教学论;实施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emphasizes theory, instruction and outer shape but underestimates practice, introspec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study motivation and enduring interest,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reflect teaching, and form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cerned in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e when choosing a case, keep the thinking deliberate and flexible, make students as the mainstay, teach in small classes in a gradual and orderly approach, and keep studying to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cas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mplement

一、 高师语文教学论实效性不高的检视与归因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教育专业重要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反观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主要仍是一种外控的理论传输模式,存在着“三重三轻”的误区,具体表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力量体现,知识只有与现实的教育情境发生关联,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远离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导致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决策力极其缺乏,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

2.重传授,轻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教学却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正如专家所说:“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1]

3.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

现有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2]。

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知识将很容易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怪圈”,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论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另一方面,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生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却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近乎“标准答案”的理论学习,并不能使他们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和教学情景,从而就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又称为范例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在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较晚。1986年,美国教育司研究协会(ARER)年会中,“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工作组提交的报告提出:“教学案例能够阐明种种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应成为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之后,教师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才进入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阶段。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之我国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即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是把它作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和点缀,案例教学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为此,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架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对隐含着教育理论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这种将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是一种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超越,有效地架设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持久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显得过于被动。由于缺乏与实践的密切融合,学生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较多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情境、细节具象逼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体验场景并将他们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样、鲜活、富有故事情节的实践描述,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感性,非常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逼真的语文教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在反复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联系特定的真实情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语文教学理论迅速地多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情景中清晰地把握关键的问题,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之优点,并能够及早发现和检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强大的持续发展的作用。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中,讨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讨论本身是一个互相启迪、互相引发的过程,对挖掘教学智力源泉大有裨益。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过程,是综合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从中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迪。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探讨、研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协作、支持的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培养反思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

1.结合实际,编选案例

编选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不是素材的任意堆砌,而应经过仔细筛选,精心编排组织。在编选案例时应注意:(1)针对性。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还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几个相关片断的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体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代表性。(3)真实性。教学案例强调真实、自然,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若隐若现;信息的提供也是含蓄的、零乱的。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正是如此,要靠教师自己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决策。(4)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尝试。

2.周密灵活,关注思路

要周密安排、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分三个环节:(1)提供、呈现案例。这一过程要做到:一是时机恰当。可在讲解语文教学知识点时呈现,也可在讲解之后呈现。二是方式多样。可印发语文教学案例材料,可教师描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模拟再现情景。(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案例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并注意控制时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案例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3)总结、评价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可以由教师对语文教学案例讨论作出精练、全面的归纳、总结、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提供的具体的、全方位的情景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的不确定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一个小组以5~7人为宜,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组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上。教师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能使学生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是随意评价学生的见解影响学生的思路。(3)全面评价。要改变仅期末书面考试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教育教学规律等。

4.小班授课,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教学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教师仅仅讲授教学论概念和原理,教学效果显然不好;二是过度使用案例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很难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的结果容易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不能起到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正确的做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的体系和思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之以相应的案例,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案例教学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它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能够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动态,并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提炼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锻炼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既生动又实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发展型、综合型课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指引学生从别人的教训、经验中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专业成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达到共同培养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2.案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作用

2.1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性的知识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案例,站在案例中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摸索、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在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中不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应对本领,真正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而且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阅历得到丰富,提升对案例的分析技巧与技能。

例如:在小学语文《理想的风筝》案例教学中,老师可以把风筝作为研究的对象,让同学参照风筝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做出心中理想的风筝。边制作边处理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践。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得到过程中就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使学生可以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学习。

2.2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问题作为向导,探究作为基础,经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提升学生观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反思中体会到一些教学真谛。学生在这一系列学习中都是以自学完成的,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

3.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论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3.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出发点与回归点是教学目标,其是进行语文教学的航标与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把教学的目标当做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其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且要能体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理念。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若没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案例教学过程随意化,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教学没有效果。

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教学的核心,老师讲授是教学的辅佐方式。但是老师作为教学的指引者、组织者,一定要有引导、判断的能力,然而引导、判断的具体依据是教学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对话、案例讨论、案例评析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合作,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对于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的对话与讨论,老师必须及时制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青海高原―株柳》时,老师首先要明确出该课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案例中的株柳,对作者的所见所想进行感知,读懂株柳精神;让学生尝试着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理清课文结构。理解青海高原这株柳所带来的启示。老师明确好这些教学目标后,按照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依据教学目标的学习中,读懂青海高原柳树身上那种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学懂本篇课文。

3.2精心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案例

选择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对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造成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案例的选择。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案例比较多,有原生态课堂教学的案例、音像案例、文字案例等;但是,想要找出与教学相适应的具体案例并不容易,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虑,让所选的案例能够真正的反应出课程内容,利于学生接受、把握。因此,在对案例进行搜集、选择时必须遵循典型性、知识性、完整性、针对性、可塑性、时代性的相关原则。只有依据这几点原则来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才能让选择出来的教学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符,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3]。

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远航的线路,从而感知此次远航路线之长,到达的国家之多,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先例。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浏览资料,拓宽视野,借助网上的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并认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3对案例进行研读与评析

对精心选出的案例进行仔细研读、评析是小学语文案例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老师应该指引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教学案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命题。在对案例进行研读时要做到:①学生应该快速进入到案例情景中,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出来的相关事实,确定案例中老师的角色地位,对案例中老师行为与对策是否合理进行思考分析。②弄清楚案例中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③区分清楚案例中即时性的问题与基本性的问题,要解决基本性的问题,就必须对案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演绎、解释、归纳、推理,从中得出概括性结论。对于即时性的问题,必须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案例中的背景、内部因素、材料等联系起来进行评判,提出经得起被反驳的对策、见解与方案。对案例进行研读、评析通常都要经历个人研读、分组探讨、全班展开交流、进行总结评述的阶段。只有经过这几个阶段,才会让案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得到体现[4]。

例如:小学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阅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了解、掌握,再以小组的形式对山谷中到底有怎样的迷进行探究讨论。在学生探究、讨论山谷中中的迷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得出与案例比较符合的答案。之后再对学生的研读、探究结果进行评析,从而到达研读、评析案例的教学目的。

3.4案例的改革与创新

对案例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是在对案例展开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异构,对案例进行补充完善必须在忠于教学案例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案例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传授、构建教学理论和培养、发展教学实践的能力的目标得到共同实现,对案例进行改革创新是学生利用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引,且形成专业的能力过程,是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最高的境界,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双语课程;国贸专业;案例教学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14-02

我国大多数的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一般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等等,通常集中在专业必修课中。在学习双语课程中,很多同学反映,这种双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密集度不够,优势体现不明显;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计划中课程纯理论讲授得太多,教学模式陈旧,同时又忽略了同学们在实际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笔者对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后,特别针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案例“教学链”的概念。所谓双语教学的案例教学链,即在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中把案例教学作为主导教学模式,从案例选择与编写、案例教学团队组建、案例课程教授方式设计、案例教学评估等层层把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模式创新,使得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授环节与学生的学习环节无缝链接,双语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体系。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是政策解释,不是将教学重点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是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这种教学模式在国贸专业的所有双语课程中如果能得以广泛且密集地应用,将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根本摆脱双语教学瓶颈。

一、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案例选择与编写

在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但教师在课堂上应能对案例进行中英文同时讲解,并以英文为主。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人物线索,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教师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选择与编写案例时还要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和篇幅长短。不同主题的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的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以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要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反思,有的则重在给学生进行一定理论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各种闪光的思想等等。对于国贸专业的教学案例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选择符合经济规律,在贸易过程中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的事件;第二,案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研究为基础;第三,案例必须倾向于对贸易过程本身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便于老师学生总结的。

由于政治环境、文化背景、法治基础、行政管理体制差异以及国外案例的制约性,所以无论是公开发表的还是现实演绎的事件,都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整理、改写。编写案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原则。编写经贸类课程案例绝不是可以像编剧本,虚构一些情节、人物和事实。案例教学是课堂的“情景模拟”,但这种“模拟”不是虚构的,而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件的“重现”,主要的故事情节、事实、数据必须真实。

2 客观性原则。经贸类课程案例应该是对贸易过程中事件事实、信息的客观描述,包括事件发展过程中人们各种各样的主观看法和评价在内。但切忌不要把编写人自己的主观看法、理解和评价演绎到案例中去。

3 具体性和复杂性原则。经贸类课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定,是某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包括准确地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等,甚至包括一些跟事件有关但跟案例主题无关的干扰信息在内,以体现案例的复杂性。

二、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教学团队组建

双语课程涉及面很宽,内容复杂,如果要实施案例教学链模式,就必须组建案例教学团队。以团队力量共同组织双语课程的主体案例教学,包括双语课程案例教学计划编制、案例教学方式方法定案以及最重要的案例研发等等工作。案例教学团队不仅仅由教授同一门双语课的老师组成,应该包含所有双语课教师,并按照课程划分小组。由所有双语课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可以共同研发多个完整的贸易事件案例同时为多门双语课程服务,首先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中的理论分析开始,并按实践贸易环节涵盖所有双语课程,比如《国际商务函电》双语课程中就可以直接选择此案例的信函作为教学内容,《国际商务谈判》则可选择此贸易过程中的谈判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本科国贸专业的所有双语课程即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学生们在学习中必将事半功倍。

三、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课程教授方式设计

1 明确双语课程案例教学计划

既然把案例教学链作为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主导教学模式。就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案例教学对象应该是所有选修双语课程的本专业的本科生。双语课程中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通过针对案例中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专业知识与英语水平。

2 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

(1)学生提前准备

基于案例教学对于国贸双语课程的难度,老师应在课程开始时,就将英文案例材料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发给学员,让学员预先阅读案例材料,进行相关翻译,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并针对思考题开展准备工作。在案例教学链中,该环节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就应将授课班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

(2)以小组集中讨论

案例教学中集体讨论是重要的内容,由教师首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重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英语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5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对其进行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这种形式的发言和讨论可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理论与案例本身的理解与认识。

(3)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老师必须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有重点案例撰写英语书面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四、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案例教学链中的教学评估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商务沟通 教学

一、导言

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起源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情感、普遍规律与个人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改进教学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被成功地运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MBA等领域的教学和培训中,其效果如同剧院的“彩排”、军事上的“演习”、医学院的“临床”一般。案例教学实际、生动,富有吸引力、仿真性和启发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案例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得到承认和推广。 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运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案例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 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一般来讲,案例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客观真实性

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 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虽然有时为了某种需要而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都是真实的,并且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由于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深刻的启发性

我们知道,在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通过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

4.突出的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 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5.学生主体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 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6.过程动态性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一直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而且还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一直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

三、有效地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

笔者在教授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过程中一直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较好。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学生面对案例无所适从,感到困惑。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十分沉默。一些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适应,认为教师没有传授知识,甚至有挫败感。笔者认真了解和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其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在设计案例教学之前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卷、面谈、学习日志等方式通过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教师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需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沟通技能,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商务知识与技能,文化背景,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教学方式。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的是,需求分析绝非一次性的行为。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等因素不时会发生改变,教师应该经常性地进行需求分析以适应这种变化。

2.选择或编写真实案例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笔者认为,在准备案例过程中,应恪守下列原则:

(1)案例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描述真实的商务情境或问题。虚构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与积极参与。

(2)无论是案例的编写或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这两方面,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精彩,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3)案例要能提供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而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案例应该充分地体现现实商务情景和问题的复杂性、模糊性.、变动性。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

(4)案例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学习需求。所选编的案例首先应该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或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且归属某一商务专题并反映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使他们无所适从。案例的语言应适合学生,长度和难度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切合。目前,可提供较好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的书籍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等。

3.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扮演核心的角色。他们明确所面临的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内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他们的建议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提供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的人,而是助学者、语言顾问,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小组讨论,并时刻不忘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并辅助课堂讨论,而非控制。其课堂干预应降到最低,使学生可以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

4.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有关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1)要向学生解释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进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而非单纯的传授语言点和商务知识。

(2)向学生说明案例分析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是批判反思取向而非结论教条取向。所有案例都不在于只形成正确的答案或者行为。相反,所有的案例都说明环境的模糊与复杂,这就是管理实践的基本特征。另外,要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可能并不充分、明确,而这正印证了商界的现实。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完善教学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情况与学期最后的成绩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可以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到20%-30%左右。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积极性。

(4)讨论期间实行分组。如果没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准备,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课前准备的监督缺失和课堂讨论的无序甚至混乱。具体做法是,将公司机构引入教学班级,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称为公司的部门,每组人数在5 至7 人,保证每组均有各种程度的学生,同时每组确定一名部门经理、一名部门副经理、一名秘书,根据需要可设其他职位若干。每组内部的讨论由经理负责,副经理协助,秘书就每个成员的准备情况、发言要点和讨论情况作简要记录。为锻炼能力,每隔几周小组角色可以调整、轮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任课教师为公司董事长,班长为总经理,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学习委员为人事部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人事总监协助董事长做好全面工作,负责全班的案例准备及各小组检查工作。董事长可以根据情况需要直接与各部门负责人联系,了解案例教学的准备情况、有无困难等。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发表本组见解。根据时间情况,各小组轮流发言,也可只让有不同观点的小组发言。

(5)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科学安排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案例教学的4 个基本过程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第一个过程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基础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第二个过程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进行,避免走过场。第三个过程通常由教师来主持,指定若干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的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第四个过程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然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总结报告,分析掌握的理论和技能。

5.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是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唯一的教学方法,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相辅相成。我们知道,跨文化商务沟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对商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得清楚、透彻、明了,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一前提下,教师才可从容地将案例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这一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获取信息资料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9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2004.10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 案例分析 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而言,高一虹(2002:28)指出,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行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着于具体目标,但在我们一般性的大学教育中,很难确定学生将来可能与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像对特定出国人员进行培训那样对学生实施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知识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主要向学生灌输有关文化知识,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用于处理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传授文化知识容易变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

另外,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在近年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众多研究中,笔者认为杨盈、庄恩平(2007)提出的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具较强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模仿、实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在谈到案例教学法时,陈建平(2004)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述特点,使案例教学能很好适用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它对培养能力的重视大过获取知识,成为语言文化知识向跨文化能力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

与传统英语教学当中提供的文化信息比较,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能同时反映出本族语的文化信息和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所产生的,而是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出如下案例:美国雇佣的一位中国员工,因母亲生病请假。他对老板讲,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将他养育大,他母亲的病如何如何厉害,希望取得得老板的信任以准他的假。然而,美国老板就会很难理解,不知他意欲何为。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high context culture)和弱交际环境(low context culture)文化的中美两国人,在交际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有天壤之别。中国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意会,而美国属弱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言传”。

2.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

在人类的交际中,除语言表达方式外还有手势、体态、衣饰等表达方法。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占70%。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如,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差异呈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学生能根据教师对背景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非言语行为的多义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敏感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和误解。另外,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中非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体态语、客体语、体距语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它们所具有的特殊交际功能,从而达到既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目的。如“OK”手势的差异,在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OK”手势表示“好的”或“赞同”的意思。但在南美洲的巴西“OK”手势却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侮辱,就像在中国“拳头紧握翘起大拇指向下”的意思一样。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树立文化平等的全球意识观念,或多或少会犯民族中心主义。教师可以拿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让学生就小说中母女双方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进行辩论,探讨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客观的态度、相互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异文化,尽量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待异国文化的调适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即案例内容要与课文主题关联、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以便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骤地进行: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是不可或缺的5个环节。教师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活动的目的性;阅读案例既能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又能训练阅读技能,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分析案例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见解,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出结论是学生进一步积累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也是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教师总结作为案例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获取

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获取途径主要有:

1.影视案例。在课堂上欣赏影视,案例的内容选择要有利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根据某一特定场景,剪切影视中符合要求的片段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激活相关本国文化的框架内对西方文化进行诠释。例如,电影《阿甘正传》一直披视为原版经典.也是语言课堂教学的极品。尽管阿甘是个弱智者,但处处彰显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美国文化认同个人的努力,“傻子”阿甘获得很多人的尊重,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等级森严社会中,很难想象让一个傻子作为集体的代表,独揽所有的荣誉,借助于这两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解释更多的文化现象差异。在这部影片里,可以说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随处可见.教师可根据需要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剪切和讨论,进而在感性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单纯获取抽象的理性知识。

2.文学作品案例。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在社交场合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者产生的心理投射。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切身体验案例。目前国内高校的涉外专业大都聘有外籍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以青岛理工大学每年一届的外语文化节为例,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文化节中,通过组织文化差异专题讨论、各种庆祝活动、赴外企实地参观等活动,将学生与外籍人士交际中遇到的冲突总结分析,进而达到消除障碍,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赛事志愿者的参与经历也可以作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

五、结语

对于大多数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经验的师生来说,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是不足以提高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达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文化差异实例分析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缺乏目的语语境的情况下,跨文化案例分析法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程研究的深入,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符合我国实际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Don Snow.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常俊跃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3]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113-115.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是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又要训练学生的商务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及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而目前的商务英语类教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偏重解释单词语法,有些偏重讲解商务专业方面的理论,学生有的感觉教材难度大,有的认为理论介绍枯燥乏味,上课效果不够好。种种现象促使我们要从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授方式教学转到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便是在新的环境下诞生的新型教学方式。 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兼顾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则是每个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学中运用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得以发展和广泛使用。一开始案例教学一直运用于部分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法律;在语言教学,如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教学和实施步骤来看,案例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占主导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案例分析与演练中来,深入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和体验案例角色。

(二)客观真实性

用于教学的案例所阐述的事件基本上都属实,编写者一般不评论和分析。教学案例通常是对确已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而非编写者的随意虚构与杜撰,因而学生会被这些案例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有较强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明确的目的性

案例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建立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较强的综合性

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同时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复杂。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大多案例往往是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中锻炼自己在真实实践情景中体验、分析、综合判断。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虽然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离不开几个基本环节。只有有效实施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通常包含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一)案例准备

教师应收集和编排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关的真实的或拟真的案例。挑选案例资料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案例时所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以应对案例中出现的分析讨论。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此环节为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可细分为如下步骤。 首先,教师将全班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案例,督促他们聆听和汲取其他新观点并使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后最好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观点并总结发言。 此环节中,教师需组织、引导与主持学生讨论,控制讨论的方向和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营造自由讨论的气氛,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另外,教师在讨论中还应注意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有依赖心理。若学生观点有不一致时,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偏差,教师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自觉修正。案例的分析、辩论时,课堂语言必须为英语,教师同时应鼓励学生珍惜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述、辩论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师点评与总结

案例总结案例分析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点评与总结。同时应着重于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的方法,以及本次讨论的不足与成功之处等。还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表现,为激励其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必要时可将课堂表现记录为平时成绩记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高表现力。

(四)提交案例报告

教师在小组、全班讨论后,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并提交案例报告,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案例报告一方面可让学生回顾和复习讨论过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撰写案例报告的格式规范、文体等要有明确的要求,并要对学生的书面总结进行批改。

四、案例教学运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不仅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还应根据本专业特色实际制定、编写恰当的教学案例。

(一)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仅是教学法中的一种,并非是商务英语教学唯一的教学方法,应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师应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商务英语特色、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商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基本理论和概念讲得清楚透彻,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则可充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商务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编排和收集合适的教学案例

教师应依据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案例。案例教学主要依靠案例材料,编写一套与教学内容和进度相适宜、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案例材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教材,各学校大多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或自编教材。因此,在目前缺乏统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依照商务英语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自行编写、设计或收集相关案例素材,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改进、完善。收集、设计教学案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从长远考虑,应鼓励建立校内教师资源共享的商务英语教学案例库。一段时间内即可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可依照其编写教学案例的电子版教材,或者出版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用书,既能方便教学研究又能服务课堂教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能适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也被证实了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同时案例教学具有能促进学生学习商务实务、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增进师生互动与团体学习的效果,发展决策能力的特点。而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案例教材、教学方法和技巧。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案例教学才能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威.哈佛商学院与案例教学法[J].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99,(1).

[2]朱立.案例教学法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2).

[3]宫辉.商务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4]吴素琼.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商务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9,(4).

[5]赵媛媛.商务英语教学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5).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理论教学

我们将C语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在教学中将“数组”前的知识归为第一部分,将“函数、指针”知识归为第二部分,将“结构体、文件”知识归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数据类型,基本运筹方法,基本语句和基本的程序结构,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中的变量要重点讲解变量的存储方式,变量的存储空间及存储范围,表达式部分应重点讲解运算符的优先级程序控制,结构重点放在同一结构的嵌套与不同结构的相互嵌套。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指针、函数,重点应放在函数的参数、函数的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指针函数、函数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模块化思想及通过指针实现多种结构类型的引用、内存的动态分配。第三部分主要讲解结构体,基本的文件操作、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第三部分重点应放在结构体和文件指针上,要详细讲解通过文件指针对文件进行访问,使学生掌握复杂结构类型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数据与文件的关系及文件数据的处理[1]。

二、案例分析

由于课时减少,我们精简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通过实例讲解、上机练习、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最基本的结构语句,提高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通过程序改错,程序补充来训练学生的程序理解和分析能力。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2],教学内容采用是以算法分析、程序设计为主, 语言知识为辅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是引入案例的主题式教学;教学内容以算法设计作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案例分析是教学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我们注重算法分析,突出算法设计,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在讲过语法规则之后,给出一些只含有课本上已学过的简单语句的简单实例,仅仅是说明其语法及功能,程序本身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及吸引性,而在案例教学中,为了程序实现更有趣,教师往往会联系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并且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2. 案例设计

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我们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C语言知识点紧密联系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

我们设计的案例满足了如下要求:一是难度适当;二是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是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算法――程序这一系列的过渡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算法分析和设计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以算法设计为主,语言知识为辅。从分析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给出设计的算法,同时还应将算法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程序的功能和结构,这样就容易将其换成程序代码。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沟通,形成良性互动。作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同一个案例,老师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思维。

3. 教学案例实例

百元纸币兑换:一张一百元的纸币换成等值的10元、5元、2元和1元一张的小钞票。每次换成50张每种至少一张,共有多少种换法?

案例分析:首先每种一张,余下100-18=82元。已经换了4张,还要46张,就是46张10元或者5元或者2元或者1元组成82元。依次设10元、5元、2元、1元的张数为x、y、z、m则:

10x+5y+2z+m=82;

x+y+z+m=46;

以上x,y,z,m的取值要求是不小于0。

因为有四种纸币,要对每一种纸币数进行遍历,就要用四重循环嵌套,算法如下:

intx,y,z,m,k=0;//k为兑换方法数量

for(x=0;x

for(y=0;y

for(z=0;x

for(m=0;m

if(10x+5y+2z+m==82&&x+y+z+

m==46)then

k=k+1

三、 项目实训

在C语言理论课结束后,我们安排三周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实训的方式,项目的工作量要适度,要有一定的难度,以该项目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尽可能涉及更多的C语言知识点,全面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以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项目标准

教师要明确项目拓展所涉及的C语言知识点和项目的基本目标。项目应能贯穿整个课程的各个环节:格式化的输入输出;各种程序控制结构;各种变量、表达式的使用;函数的调用,尤其是递归调用;指针使用;指针函数与函数指针;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保存等操作,要求实现项目要求的功能。项目难度适中,使学生不必进行复杂的项目背景分析就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扩展。同时项目的实施能够突出以算法为中心来进行程序设计。

2.项目分组与评分

项目实训要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具备初步的软件设计思想。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制定项目任务书,明确实训的目的及内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制作,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教师可拟定多个项目,并将学生分成对应的项目小组。分组采用由老师指定与自由组合等形式,指定主要是由指导教师来分配项目小组,主要是结合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上机实践的情况来确定,这些项目组的组长一般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自由组合一般由学生自行结合,指导老师把关。一个组一般3人为宜,项目选题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拟定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项目,一般指导教师拟定的选题比学生的组数多,可按照1比1.2比例进行,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题目,但必须由指导教师审核,为了保证每个组的项目实训效果,要求每个组的选题不能相同。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指导教师打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指导教师根据每个项目小组的项目结果,给各个小组进行评分,然后每个小组答辩,答辩要求学生先制作好PPT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要简明表述项目实施所用的知识点,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最后演示所完成的程序。报告完成以后,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评议,指导老师完成对项目点评。

3.项目实例

项目名称:用C语言制作班级通讯录。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记录插入、记录查询、记录删除、记录按学号进行排序、记录打印。

项目涵盖的内容:文件操作、函数或过程调用、搜索算法设计、排序算法设计、数组操作、结构类型使用、自定义数据类型、打印机操作等内容。

时间要求:三个星期内完成。

上交资料:项目设计书(含设计心得)、源代码、汇报PPT。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C语言教学计划上减少了课时量,但是我们通过对教材进行分阶段划分,使学生在阶段性的目标下学习,同时在备课环节中组织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案例;教师在理论课上,通过教学案例,对相关理论进行仔细讲解与分析。在理论结束后,安排三周时间集中进行项目实训,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三位一体C语言教学模式”的周密实施,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程序设计大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胡 枫.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278―279.

[3]黄锦祝.高职语言项目实训的设计与实施[J].电脑学习,2010 (5):

80―84.

[4]邱建林,王 波,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1(4).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传统英语教学现状

1.1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教材中大量的单词、语法、句法枯燥无味,缺乏生动的案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背诵单词和课文为主,对很多词汇和句型学生因不理解往往凭记忆背诵下来,而非真正掌握,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最终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更无从谈起。

1.2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习效果欠佳

在传统英语课堂,尤其是中学以上英语教学,很多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解释句子、讲解语法,以帮助学生翻译语句为主[1]。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非常清楚,对单词和句法理解非常透彻,但是在实际表达汇总却不知道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只知道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而不知道以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

1.3以考试为成绩评判依据,忽视应用能力评价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运用。我国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评判形式单调,对语言的应用能力缺乏有效评价等不足。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过分重视为单词、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交流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出优秀的英语卷面成绩,却不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2“案例教学”相关理论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发展其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成为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主体。

3英语教育“案例教学”实施探索

3.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由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和课堂知识相关联的案例,目前国内开设案例教学的的学科以临床医学、法学、管理学为主,而英语教学,由于其学科以讲授英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为主,在案例的设计和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案例准备是英语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合适案例的选取,对增加课堂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案例选择中要注意,情境设计要切合实际。案例中的情境设计应该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才能习惯性地运用自然的英语语句进行表达。

3.2案例演练及案例分析

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所要掌握知识点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后,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扮演案例故事的主角,而且还要承担起导演的职责,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中。比如,模拟“求职”过程的案例,老师通过精选电影中几个求职面试的片段,并担任“面试官”的角色,通过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求职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使学生熟悉案例,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冲突,第二要求学生对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总结,发表个人观点。案例分析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分组。在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更是分组讨论的鼓动着。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贯穿着案例分析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从而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真实的感悟和经历。

3.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根据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学生根据自我学习体会和小组讨论情况分析总结案例,使学生对目标案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语言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身临其境和归纳总结,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学生以后碰到同一领域的话题就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案例总结除了当堂的口头总结之外,还要把课堂讨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独立思考,把语言转化为文字,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词汇、语法、句法掌握方面的不足。

4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把握案例选取的标准

英语教学中运用案例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抽象的词汇句式、语法理论以及英语文化融入到真实、形象的场景中,达到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案例内容如果过于陈旧失去了新颖性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组织好课堂谈论环节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的课堂讨论是衡量案例教学基本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指标。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对案例导入、问题提出、方向引导全过程进行准备和策划。同时,要注意在讨论时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冷场”时,要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相应预案;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场面过于热闹时,适当的引导调和,进行降温,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学生冷静思考创造条件。此外,在遇到个别不配合的同学“闹场”,向老师的观点进行“挑衅”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时,要沉着冷静应对,一方面要以理服人,通过理智的交流辩论赢得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的威严,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4.3深入了解案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