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数学竞赛方案精选(九篇)

数学竞赛方案

第1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272-03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的比较研究就是在当代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频率、竞赛项次、竞赛类型、竞赛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在年度竞赛次数、项次、类型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并揭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试图为我国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泳赛制提供参考,对促进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成绩的提高、奥运争光计划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奥运会或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中国国家游泳队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及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游泳项目主管领导。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研究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体育学术期刊、杂志、有关训练理论专著、专业网站及培训、讲座、会议记录等形式,并在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系统检索、查阅、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方面的文献及资料。

1.2.2 调查法 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本研究主要运用的调查法有专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主管领导进行调查,特别对部分世界冠军的教练员进行重点访谈。

1.2.3 个案研究法 对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有关竞赛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从而揭示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特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软件在微机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次数的比较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传媒的强力介入,几乎每个体育项目的赛事都在不断地增加。每天打开电视,体育新闻新赛事报道不断,欧洲足球五大联赛、NBA、国际田联的黄金联赛、F1、网球ATP大师系列赛等赛事令人应接不暇。游泳项目也不例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只有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世界游泳锦标赛和世界杯游泳比赛。国际游联于1999年将世界游泳锦标赛(长池)由原来的四年一届缩短为两年一届,增加了大赛的次数。另外每年增加了若干次世界杯国际短池游泳系列赛,为世界各国的优秀游泳运动员提供了大量表现成绩的机会;据统计,进入21世纪后已有77%的游泳项目世界纪录被刷新。由此可见,国际竞技游泳竞赛次数的增

多不仅是国际现行游泳赛制发生变革的重要特征,而且对世界游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能够准确地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在年度竞赛次数方面的差距,我们选取了10名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对其近年来的竞赛次数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平均在5次左右,年度参赛项次平均为32.8项;其中年度最高参赛项次为36项/年;最低为29项/年。

那么再通过世界优秀运动员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2004-2005年度竞赛情况了解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度参赛次数的情况。

个案分析1: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2004-2005年度竞赛情况 2004-2005年度菲尔普斯共参加游泳竞赛18次,其中国际比赛3次,国内比赛共计15次,其中5次为国内重要比赛,其余10次均为一般性和非重要的国内游泳竞赛。

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2004-2005年度共参赛18次,而近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年度参赛为5次,18:5这一比例清楚地说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在年度参赛次数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巨大差距,几乎仅为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的1/4。

2.2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项次的比较 在竞技游泳运动训练过程中,保证必要数量的竞赛,是运动员充分表现其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那么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应在多少项次呢?或者说游泳运动员年度需要参加多少项次的竞赛呢?

随着各种游泳竞赛快速发展和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与项次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70年代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项次在30-50项次/年;80年代达到了40-60项次/年;而90年代为60-90项次/年。然而在对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项次资料的收集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项次远远要高于统计的结果。

个案分析2:1980年第22届奥运会200蝶泳金牌获得者、前苏联运动员费先科在1977-1982年期间年度平均参赛112项次,400混合泳金牌获得者、前苏联运动员西多连科在1977-1982年期间年度平均参赛107项次。

个案分析3:前民主德国在80年代竞技游泳辉煌时期,对于优秀运动员年度竞赛情况的记录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项次均在100项次以上。然而进入21世纪后,国际游联为了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从而使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更加精彩,将赛制进行修改,在预赛与决赛间增加半决赛,使得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参赛项次增多,从而更加呈现出轮次多、项次多的特征。

专家观点1:前中国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是在竞赛中成长的”

据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年度比赛在150项次,著名运动员波波夫在破纪录年共参加比赛110项次/年,而克林姆在破纪录年参加比赛118项次/年,平均都在100项次以上。

然而正是国内外在年度竞赛安排及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的差距,造成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年度参赛项次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项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项次平均为32.8项,其中年度参赛的最高项次为36项次/年;而最低仅有29项次/年。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度参赛项次均在120-150项次的数字相比相差甚远,几乎不足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项次的1/4。

3.3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类型的比较

3.3.1 国内外年度竞赛类型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国内竞技游泳竞赛安排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竞技游泳竞赛安排不仅在竞赛次数上明显少于美国,而且与之在竞赛类型中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以全国性的重要赛事进行分析,多数国家的全国性游泳竞赛类型均是一样的。我国游泳项目中年度重要的三大赛事:上半年的冠军赛和下半年的锦标赛,以及年底的全国短池锦标赛;美国也是一样,他们国内主要赛事有:上半年3-4月份的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下半年8月左右的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以及12月底的全美公开赛。荷兰也是分别在每年的4月和11月举办全国性的高水平游泳比赛。

如果说我国在全国性游泳重要赛事方面与美国等游泳强国没有本质区别,那么导致我国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与国外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呢?研究美国国内年度竞技游泳竞赛计划表,不仅可以看到美国国内游泳竞赛的频度和密度,也可以了解到美国国内游泳竞赛类型。通过对国内一般性和非重要性游泳竞赛类型的对比我们找到了答案。与美国系列赛、大奖赛、对抗赛等区域性和国内一般性比赛形式的多种多样相比,国内一般性游泳竞赛的类型较为单一,仅有每年在冠军赛和锦标赛前的区域性达标赛而已。

3.3.2 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类型的对比研究 分析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类型会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类型大多数是国际及国内的重要比赛。以2000年罗雪娟、齐晖等我国优秀运动员为例,全年共计参与竞赛6次,其中1次是国际重要赛事,1次为洲际重要赛事,其余4次均为国内重要比赛,国际重要赛事和国内重要比赛分别占比赛总数的33%和67%。

不同国家年度竞赛类型安排的不同决定了国内外运动员年度竞赛类型上的差异。从菲尔普斯2004-2005年度竞赛情况(个案分析1)中可以看到:2004-2005年度菲尔普斯共参加国内外游泳竞赛18次,其中国际重要比赛3次,占全部比赛总数的17%;国内比赛共计15次,占到全部比赛总数的83%。国内比赛中5次为重要比赛,其余10次均为一般性和非重要的游泳竞赛,这类竞赛占到国内比赛总数的67%。

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竞赛类型的分析看出,我国游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年度竞赛类型方面存在差异。国内比赛多、国际比赛少;国内一般性和非重要性比赛多、而大赛少是国外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类型的主要特征。与国外运动员年度参赛类型相比,我国游泳运动员的参赛类型显得较为单一,年度参与的竞赛均为国际及国内大赛,缺乏参加国内一般性和非重要比赛的经历则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类型的重要特征。

3.4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竞赛能力的比较研究 国际游联从2000年起,为了增加游泳比赛的激烈程度,将游泳比赛中的预决赛中间增加半决赛,不仅使得运动员在参赛轮次和项次的数量方面增加,而且也对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持续比赛能力已成为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突出特点和必备素质。

个案分析4:菲尔普斯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菲尔普斯在8天比赛中,共参加5个个人项目和3个接力项目的比赛,共出场17次;平均2.4项/天;最终获得6枚金牌,2枚铜牌。

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菲尔普斯在8天比赛中,共参加5个个人项目和2个接力项目的比赛,共出场16次;平均2.3项/天;最终获得7枚金牌,并打破5项目世界纪录。

我们就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问题对专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专家认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总体竞赛能力较弱,并缺乏连续比赛能力。

个案分析5:我国运动员在2004年奥运会中的表现

在男子项目中,我国运动员有12人参加了14个项目的比赛,共出场19次,平均1.5次/人。在女子项目中,14名女运动员共出场36次,平均2.5次/人。

个案分析6: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因体力耗尽,几乎昏倒

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共参加了1项个人项目和1项接力比赛,共出场4次。在取得了100米蛙泳金牌后,因身体出现不适而主动放弃200米蛙泳的比赛,此后她在雅典奥运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竭尽全力,赛后因体力耗尽,几乎昏倒。

个案分析7:2003年世锦赛,周雅菲兼项而导致精疲力竭

喜欢和了解游泳项目的人可能还清晰地记得在200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周雅菲休克在女子4×100 m混合泳接力赛场的悲壮一幕,其原因是周雅菲兼了5个项目,导致精疲力竭。

事实上,周雅菲的晕倒和罗雪娟的身体极度透支,折射出了中国游泳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中国选手缺乏高水平连续比赛的能力,很难适应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大赛激烈竞争中的强度和比赛节奏。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悍的比赛能力,在国际大赛中有如此的表现,与他们常年重视竞赛、建立合理竞赛制度以及“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训练理念是分不开的。

3 结 论

1) 通过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次数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年度参赛次数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比为5:18,几乎不足世界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的1/3。

2) 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年度参赛项次方面明显不足,平均年度参赛项次仅为32.8项,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度参赛120-150项次/年相比,几乎不足1/4。

3) 在竞赛类型方面,分析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竞赛类型发现:在全年比赛中国际性质的比赛占17%,国内比赛占全部比赛总数的83%,其中国内一般性和国内非重要比赛占国内比赛总数的67%。与之相比,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在竞赛类型方面较为单一,年度参与竞赛均为国际和国内重要比赛,国内一般性和非重要性比赛几乎是空白。

4) 通过对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个案分析及专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总体竞赛能力较弱,缺乏高水平连续比赛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新胜,袁守龙.九运会周期射击赛制改革的特征及社会学效应[J].安徽体技,2001(2):19-24.

[2] 马铁.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3):17-21.

[3] 马铁.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2):9-13.

[4] 米靖,李青,张传义. 中美大学生篮球联赛赛制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报,2003(5):80-82.

[5] 詹建国,刘新民,李益群,等.201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科技,2001(10):4-9.

[6] 于海燕.我国竞速项目优秀选手重大比赛年全年比赛的安排特点[J].理论与科研,1995(4):68-71.

第2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第3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就业竞争力

一学科竞赛的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由于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配时方案设计、交通仿真、交通仿真实践四门课均安排在第5学期开课,所以本次比赛安排在上半年进行,参赛对象为大三学生,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参赛。学期初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并由工作小组公布比赛方案,动员学生组队参赛,学生自由组队,每队不超过5人;学期中,各参赛队伍确定参赛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参赛作品;学期末进行比赛答辩,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及交管部门技术人员从方案的规范性、创新性以及现场表现三个角度进行评分表现优秀者可当场获得企业带薪实习机会,经过论证的优秀方案可在所研究路段实际执行。

(二)组织安排

竞赛相关组织工作均由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着“学生自治”的原则,竞赛工作小组由学生自愿者组成。竞赛工作小组负责竞赛方案的撰写、竞赛宣传、报名登记、参赛题目初登记及变更登记、竞赛答辩组织、赛后总结等工作。必要时,由专业教研室老师负责协助竞赛工作小组完成相关工作。

(三)竞赛内容安排

以珠海市港湾大道—金凤路交叉口至港湾大道—唐淇路交叉口约5公里长路段为研究对象,该路段包含5个交叉口,其中2个十字型交叉口,2个T型交叉口,1个不规则交叉口,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以及4个公交站点,道路沿线以企业园区为主,部分园区停车需求巨大。该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较大,个别交叉口行人过街需求较强。珠海市交警支队负责提供该路段一天24小时连续交通量以及各交叉口全天信号配时方案,所有数据随竞赛方案一起公布。各参赛队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以及自行组织的现场调研,自拟优化方案,并运用仿真手段进行评价分析。

(四)竞赛结果

此次比赛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为参赛主体,共计14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2支队伍为跨专业组队,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参赛比例高达93%。14支队伍的参赛题目涵盖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连续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过饱和状态下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计、流量波动性对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影响分析、停车场组织优化、公交站点位置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分析、园区无障碍交通系统设计等话题。充分运用了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动态交通仿真技术、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交通工程设计等专业相关技术。经过企业资深工程师及交管部门技术人员点评指导,2支队伍的参赛作品撰写成论文投稿,1支队伍的参赛方案被交管部门直接采纳,一批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企业带薪实习机会。学生普遍反馈此次比赛提升了专业学习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学科竞赛对提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引入学科竞赛,将相关课程的教学串联起来,学习与竞赛融为一体、教学与竞赛指导融为一体,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1)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通过素质拓展学分、企业带薪实习机会、比赛奖金等内容吸引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将枯燥的知识与身边实际案例相结合,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带着问题听课,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由于比赛内容与课程的联系较紧,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积极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对课堂关注度大幅度提升,课后主动联系任课教师答疑解惑,学习效率明显提升。(3)课后学习时间得到保证,对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为了突出方案的创新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对相对成旧的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弥补了知识短板,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4)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科竞赛的参赛门槛,改变了竞赛只有优等生才能参与的局面。参赛队伍只有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成员特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学生的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5)多方参与,教学相长,提升了专业知名度。比赛得到珠海市交警支队、相关企业大力支持,企业除了提供高额的比赛奖金、带薪实习岗位之外,还结合自身业务经验对参赛方案进行专业点评,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名度均得到巨大提升。

第4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目的以“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技能大提高”为宗旨,本着“崇尚技能、提升水平、注重质量、突出奉献、推动发展”的工作原则,组织全市各行业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参加全区职业技能决赛选拔优秀人才。

二、竞赛安排

按照自治区组委会文件规定,2012年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包括:

(一)全市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电焊工、砌筑工、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

竞赛标准: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主办单位:市建设局。

协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二)全市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汽车修理工、汽车维修漆工。

竞赛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协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三)全市清真烹饪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

竞赛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办单位:市商务局。

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四)全市数控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竞赛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办单位:市总工会。

协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五)全市煤化工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仪表维修工、化工分析工。

竞赛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办单位:市国资委。

协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六)全市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工种:电焊工。

竞赛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七)全区地方特色性专项职业能力竞赛。

竞赛项目:回族刺绣、阿语商贸服务。

主办单位:市妇联、市民委。

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印发实施方案,明确竞赛活动的指导思想、参赛对象、竞赛方式、竞赛工种、竞赛标准及自治区的表彰奖励办法等。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竞赛活动细化方案。

(二)组织竞赛。

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2012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并将预赛选拔的参加全区竞赛选手名单报市组委会办公室。在工作学习满一年的劳动者(含院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个别参赛选手较少、地区分布不均的竞赛工种(项目),竞赛选拔时可不受赛区限制,选手总数达到50人即可进行竞赛。参加每个竞赛工种决赛的选手不超过6人。

(三)表彰奖励。

按照自治区宁政办发【2012】48号执行。同时,市上还进行奖励,获得竞赛组第一名的奖励3000元,获得竞赛组第二名的奖励2000元,获得竞赛组第三名的奖励1000元。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和监督,成立2012年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委会。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谢金海兼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王万年、职业能力建设主管王颐,财政局社保处副主管马玉佳,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丁勇,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处杨泽庭。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各部门做好职业技能预赛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各主办单位从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库、高级考评员中抽调优秀人才组建预赛裁判组,全面负责各项赛务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预赛规则、评分标准及相关预赛技术性文件;负责预赛场地、器械、设备的检验、确认及分配;负责预赛各阶段的裁判工作等,保障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制定细化方案。各主办单位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完成所承担预赛项目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认真选拔参赛选手。各主办单位要根据每项预赛活动的整体按排,认真组织,专人负责,统筹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确保各项职业技能预赛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全区竞赛前各主办单位要将6名参赛选手集中2天的时间强化培训。

(三)切实保障预赛经费。市财政部门要根据各主办单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预赛的情况,会同组委会办公室,向市政府申请预赛经费。

第5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电气;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杭阿芳(1980-),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刘旭明(1975-),男,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59-02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问题。[1-6]金陵科技学院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基本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本专业的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路上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高质量的教学技术和方法。近几年,教师遵循本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竞赛式教学方法,把竞赛制度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每学年都举办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单片机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等竞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教学示例

“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竞赛”与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挂钩,学生在学习完电路、模电、数电的基础上,需要进行2学分的“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学习。学生完成了竞赛也就拿到了2学分。下面以“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竞赛”为例,展示竞赛式教学方法。

1.竞赛规模和周期

竞赛为本学院举办的校内竞赛。每年举办一届,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度。

2.参赛对象和分组方法

针对的对象是电气专业的大二全体学生。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人,可自由组队,每组选一名组长。

3.竞赛题目和题目内容要求

自选设计题目。要求选手将电工、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上述知识自行选择题目并拟定设计方案,设计一个弱电控制强电的电路。所拟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温控电扇的设计、定时调光灯、水银开关无线报警系统等。

4.竞赛流程和时间

自竞赛动员大会结束后,选手首先进行选题和方案拟定,方案必须由指导教师通过后才可进行后续的工作,不合适的选题和方案由指导教师提出整改思路。选题和方案确定后选手根据拟定的方案设计电路图,并可用相关的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从而从理论上保证电路的正确性。之后选手进行电路搭建和系统调试,并于竞赛结束前完成技术文档的撰写和答辩PPT的准备。整个竞赛历时两个月。

5.竞赛作品

竞赛作品由技术文档、答辩PPT、调试好的实物三部分组成。

6.评分标准

评委需要考核选手的电工基本知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知识、项目设计与运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文档撰写能力等。因此设计评阅指标是必要的。评委根据各项评阅指标进行打分。评阅指标主要包含技术文档撰写能力(25分),PPT现场答辩水平(20分),实物运行状况(25分),作品实用和创新水平(20分),操作安全和作品难易(10分)等,然后得出总分。

7.奖励办法

竞赛根据总分的高低共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例控制在参赛人数的10%),得奖选手不仅可获得证书,还可获得奖品或奖金。评奖结果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师生的查询、监督。

二、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可以对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竞赛式教学的效果。表1是学生对竞赛式教学的评价,表2是教师对竞赛式教学的评价。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竞赛式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亦得到了提高。通过竞赛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设立的奖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院领导的肯定。

三、教学思考

1.竞赛式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各单位的支持与重视

竞赛式教学法提出后,各单位积极给予支持。其一,班主任、竞赛组委会给予了宣传,向学生们宣传竞赛的宗旨和目的。其二,学院给予了经费支持。针对每个组都给了一定的预定经费。其三,实训中心提供了竞赛场地。其四,组织者给予了充分的时间。2个学分的“电工电子综合设计”实践项目按照以往的传统做法,教师给固定的题目,整周实训2周。而如果将它改成竞赛形式,则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进行资料查找、方案设定、电路设计、电路制作等。因此,本竞赛给予了学生2个月的时间,并合理设置了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的时间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竞赛。

2.竞赛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竞赛设立了奖项,学生获奖后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获得的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竞赛时要求竞赛的题目具有实用性。完成整个竞赛既要有理论上的设计也要有实际的制作。因此,需要学生有必备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竞赛的题目学生自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高难度一些的题目,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低难度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因为理论过于深奥或是操作过于复杂而中途放弃。难度合适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不断地去寻找解决途径。而且在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部分知识有所欠缺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上图书馆查找资料,和同组组员探讨或是咨询指导老师得到解决,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激发。由此可见,竞赛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上“老师讲一讲,学生听一听,再跟着老师做一做”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不看书、不记笔记、不动脑”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竞赛时要求3-4个人自行组合成一组进行比赛,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偷懒,每个学生可以自行分工。竞赛中需要进行电路设计、硬件制作、技术文档编写、PPT制作与答辩等。学生在全盘了解了自己题目的情况下,有的可以去进行电路仿真,有的可以写技术文档,有的可以去准备PPT等。个人分到的工作只有完成了才不会影响全组的进度。这样每个人都参与了竞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学习、体会、分享来领悟团队精神,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

另外,竞赛中学生不能确定自己设计或改进的电路正确与否时,可以先用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知识点在大量增加,而教学时数在不断压缩,导致课时资源紧张,因而教师在授课中怎么用最少的学时传授尽量多的知识是一大难题。课堂上讲授不了的知识学生要在课下自行学习,而仿真软件的进一步学习也是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通过竞赛,让学生利用EWB、PSPICE等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不仅可以验证电路的正确性,还能通过自学增进仿真知识,灌输了电脑辅助设计电路的理念。

所以,学生通过竞赛,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应用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更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3.竞赛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往往认为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另外,在理论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原理、重推导,轻应用,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够。这些观念和方式在某些方面落后于时展的潮流。时代的发展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应具备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通过竞赛式教学,教师投入到竞赛的辅导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学上的不足点,从而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在理论教学中重视应用能够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识到这些,教师才能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调整思路,不仅加强实践教学,而且加强应用性理论教学,改进不合理的问题设计,删减过多过碎的原理和推导,合理化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难易度,引进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竞赛的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就导致题目多样化,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很多,范围较广,内容千差万别,综合性强。而很多时候每个教师常常固定讲授某几门课程,教师对自己所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熟悉,也关心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新技术、新发展,但其他非讲授课程的内容则掌握得不是很熟,这样自身的知识体系就不完善,缺乏较好的综合能力。为了能指导学生,教师必然要不断学习,吸取不熟悉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查漏补缺,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竞赛中的分工合作方式完成竞赛,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精神,同样对教师也是亦然。大量的学生进行竞赛,也就需要多名教师进行竞赛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不仅自己进步,同时也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在无形中形成。

4.竞赛式教学法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竞赛,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可以自主编写一些校内使用教材,剔除教材中过深、过抽象、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实用性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竞赛,寻找传统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重新分配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合理增加实践学时,减少理论学时。

通过竞赛,发现实训基地建设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发展实验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进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通过竞赛,寻找传统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不足,进行合理设置,少设置“验证”和“操作”类实验,多设置“设计”和“综合”类实验。

四、结束语

通过竞赛式教学法,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和创造精神,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教师摈弃了陈旧教学模式,完善了知识体系,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改善了课程体系,使教学与时代的需求更合拍。总之,应用竞赛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2010,(3):71-72.

[2]吕念玲,苏图,殷瑞祥.独立开展实验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0-22.

[3]王鹏.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积极意识[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1).

[4]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竞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第6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数学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式,数学建模是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我国从1992年开始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学生接触现实问题的一个平台,这对学生把所学的数学、计算机和其他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经实践证明的必要且可行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高等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和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李大潜院士表示“我们要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主干课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揭示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恢复并畅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血肉联系,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的高等数学课程只重视理论,忽视应用的教学内容安排,它在整个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增长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水平,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且据竞赛组委会介绍,目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数学专业的学生仅占10%,参赛的非专业学生占了多数,所以通常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培训。那么,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建模,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竞赛培训才能使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促进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一些列教学活动在以下两方面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公共课程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开展合适的教学培训活动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方法就是改革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摒弃仅通过短期培训追求某次竞赛成绩的功利心理,制定长期的竞赛培训计划,使围绕竞赛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实现良性循环,这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策略和模式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经过长期实践验证了这些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兴趣,同时对于提高竞赛成绩也是有效的。尤其是近几年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增长迅速,参赛学生几乎遍及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差异性增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试题类型都更趋向于专业性强、交叉性强、复杂性强的新特点。为解决数学建模竞赛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这种新方法充分考虑到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融人数学建模思想这个策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竞赛,再配合后期的竞赛培训活动从而达到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通过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问题的研究中去,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体系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三步走”的竞赛培训策略,在培训过程中抓住一条“时间线”,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建模知识和方法的讲授和训练,从大一开始对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按部就班的培训,从而使数学建模竞赛真正的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本文介绍的竞赛培训新模式的具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润物细无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和教学学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数学建模思想融人到高数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解决高等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无处不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无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

具体的做法是在高等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在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引入和应用中融入建模思想。首先,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需要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融人数学建模思想就是要讲清楚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数学思维过程,例如定积分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了解到问题的本质,培养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同样,定理的讲解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诸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等内容中都非常适合融人数学建模思想。把这些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作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一部分,制定周密的培训方案,写出具体的培训计划,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编写高等数学应用问题案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可使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架起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

第二步:“更上一层楼”――根据一条“时间线”安排数学建模竞赛辅导。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我们按竞赛的时间分别组织三次培训,每年4月针对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组织大二学生参加东北赛培训,每年暑假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全国赛培训,每年1月组织针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美国赛培训。采用这种阶段性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的时间,在每个培训阶段都制定不同的培训目的,设计不同的培训计划,选择逐渐深入的培训内容,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用自编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阶段性递进的培训模式。首先,在最开始的在东北赛培训阶段主要讲授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建模基本方法,Matlnb软件的基本命令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等,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各种建模方法不要求学生熟

练掌握它的过程和具体的求解方法,而是要了解这些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常用于哪些现有的模型中?这种方法对所求问题有哪些要求?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都有哪些?到真正用的时候可以在查阅资料现学现用,这一阶段培训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对数学建模的思维和过程的了解和熟悉。在全国赛培训阶段主要补充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继续介绍Lingo/Lindo软件、SASS软件等数学软件的使用,并进行模拟训练强化数学建模竞赛氛围和过程。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规划、多元统计、插值拟合、微分方程、图论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同时了解如排队论、系统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上机实验的动手能力。针对美国赛培训主要强化学生的科技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对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了解所学学科的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意识。

第三步:“反馈再提高”――赛后研讨,修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方案。注重赛后总结,是逐步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每次竞赛结束以后,首先由指导教师针对赛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然后由各队根据所做结果查找论文工作中的不足,并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使讨论班上不同的思想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交融,所有小组都能够通过讨论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通过开会总结本年度的竞赛工作,参加竞赛学生交流竞赛经验、心得体会、开大会表彰、奖励获奖学生等系列活动,及时发现竞赛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逐步提高竞赛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结合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过程和参加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方法,改进培训方案中的不足,增删培训内容,修正培训计划,完善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总之,通过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新的数学建模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融数学建模理论学习、计算机软件学习和竞赛过程于一体,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实施,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平台,并且能够在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课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振文,赵广宇,王崇阳.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J].才智,2011(32):232.

[2]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数学,2006(1):4-8.

第7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沙盘模拟 ERP 多方博弈 训练强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96-02

ERP沙盘模拟训练实际情况

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借助ERP沙盘模拟,可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强化学员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员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ERP沙盘的教学法,有竞争对抗式和商业合作式等多种方法。

竞争对抗式教学法,即按既定的规则,参与训练或竞赛的队伍组成虚拟企业,多方竞赛,多方对抗,通过争夺市场订单,令竞赛对手队伍资金链断裂或资不抵债而破产,最后以权益或得分的高低决定名次排列。这种方法令参赛选手体会到市场竞争的残酷。

商业合作式教学法,则是由虚拟企业之间从最初相互对抗,浪费市场需要资源,逐渐趋向合作,从而使各虚拟企业均匀地配置资源,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共同发展创造多赢格局,虽然也有竞赛和对抗,但更多的商业联盟之间的对抗和联盟内部的合作,使虚拟企业共同应对变幻的市场与外部的威胁,充分创造价值。

一般而言,对抗式教学法更接近现实企业状况,体验者能感受到经营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更具趣味性和刺激性,教学效果更好,而普遍被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所选择。本文也将对抗与竞争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某些规律。

ERP沙盘模拟课程进入经管类院校后,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综合实训的主要课程,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多届全国ERP沙盘大赛。

经过多年的观察、组织实施与总结,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竞赛)队伍训练水平的高低,多方博弈条件变化的程度,可以将训练难易等级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层次:熟悉企业流程,学会如何操作。市场订单较多,甚至远远超过虚拟企业所有产能之和,虚拟企业较易生存,竞争程度不高。

2.中级层次:有一定程度竞争,出现所谓“黑单”,模拟企业有破产可能,运用搏奕论能取得较好成绩。

3.高级层次:市场变化起伏大,订单数量难以把握,市场竞争激烈,模拟企业生存难度较大,训练(竞赛)过程中,大面积的模拟企业破产,只有搏奕论运用娴熟、市场竞争策略运用得当的模拟企业方可取得好成绩。

一、训练强度理论的提出

在多年的教学实训和ERP沙盘竞赛强化训练的组织过程中,笔者通过对ERP沙盘多方博弈的核心研究、博弈论在沙盘对抗中的运用及效果的观察,发现了训练(比赛)中竞争激烈程度和参训(参赛)队伍生产能力、市场容量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提出了ERP沙盘训练强度理论。

ERP沙盘训练强度,就是指ERP沙盘训练学员(参赛种子选手)在进行训练(竞赛)时,所感受到的竞争对抗压力。对抗压力的形成来源,就在一年一度的市场订单的争夺。强度大小可以用训练强度系数表示:

市场容量=Σ(所有已开市场某种产品订单数量)。

全部产能,是指通过间谍收集到的所有的虚拟企业的生产线产能之和。

系数越大,说明竞争压力越大;系数越小,说明竞争压力越小。通过多次测算,强度系数一般在1左右,小于1,说明供小于求,虚拟企业竞争压力小易于生存;大于1,说明供过于求,难以生存。

全部产能越大,则全部虚拟企业生产能力总和越大,我方队伍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大。之所以不再考虑每一个产品的拥挤度,是因为现在柔性线被广泛使用、沙盘水平越来越高,柔性线无转产周期可随时转产任何一种产品,因而只需要考虑产能总和。

以2013年5月某次ERP沙盘网赛的市场预测资料(共16竞赛队)为例:

第2年系数为0.74

分子:第二年初间谍报告所有队伍的产能总和为197;分母:(59+41+30+35+25+28+19+15+8+6) =266。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租赁生产线使竞赛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第二年年初时间谍情报并不一定可靠,必须高度注意“裸开”的高水平队伍。所谓裸开,就是第一年只研发,不建厂房,不建生产线,让对手弄不清自己究竟做什么产品,有多少生产能力,同时因为资金没有被生产线和厂房占用,所以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在广告费上去打压对手,使对手拿不到订单,第二年就早早破产。而第二年年初,裸开的虚拟企业通过租借,瞬间部署好大量的厂房和生产线,立即进入“产销两旺”的最佳状态。这种队伍才是最可怕的对手。

通过间谍获得的产能情报,运用公式计算出第3、4、5、6年的系数分别为0.72、0.81、1.09、0.71。

第3年的系数更小,还有竞单补充,说明市场需求非常乐观,而所有参赛队伍虚拟企业的全部产能还没有充分扩张;第4年市场需求量继续增长,但未破产的竞争对手的产能通过第三年的努力得到扩张,所以强度系数略有上升。第5年订单市场有所减少,同时因为第四年绝大多数的虚拟企业都大大扩张了产能,所以强度系数上长升超过1,这必将导致部分参赛队伍无法消化产能,可以预见第五年必然有队伍出现大量无法卖出的库存产品,同时可能有队伍会因为资金无法返回,资金链断裂现时破产。第6年又回到高市场需求状态,同时还有竞单补充,这是因为有几个破产的虚拟企业离开了网络赛场,致使竞赛强度骤降。这说明,这次竞赛的市场需求很大,通俗地说,就是市场很大,竞争压力很小,比较容易生存,很适合初学者组团参赛。

二、训练强度理论的意义

ERP沙盘训练强度理论,既可以作为教师控制沙盘实训进程和虚拟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依据,也是虚拟企业判断市场走向,进行整体战略部署的依据。

教师角度 作为训练组织者,可以通过控制每年放出订单的数量来人为控制订单争夺的激烈程度,或者通过设置一些无法完成的“黑单”来迷惑参训队伍。例如P4产品,研发周期为6季,也就是说,第二年第三季才可以生产,第四季交货。则第二年的P4产品的交货期只能为4。如果有交货期为2或者3的P4订单,就是无法完成的“黑单”。

对于刚刚接触ERP沙盘的新手,训练目的是使其熟悉经营规则。为了提高其兴趣,教师可以控制订单,使强度系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使参训队伍生存的机率大大提高。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选手,为了达到提高博弈论运用水平的目的,可以适当提高强度系数,使参训队伍生存压力有所增加,必须使用博弈论分析对手心理,利用间谍资料规划自己的战略部署。

而对于水平很高的参赛队伍,则可以设置剧烈动荡的市场订单,设置高于1的强度系数,甚至可以模拟出世界经济高涨、经济危机以及复苏的这一过程的市场需求,训练参赛队伍面对世界经济大潮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训(赛)队伍(即虚拟企业)的角度 尽管给出了市场预测数据,虚拟企业还必须认真筹划广告费投放规模和投放的市场,争取优先选单,避开无效的黑单。

不论面对何种市场状况,首先要读懂市场,如:哪些产品毛利高?市场需求量变化规律如何?何时增加厂房和生产线(扩大产能)?何时转产?如何转产?我如何打压对手?我如何避开对手的打压?如果形势不利,或整体市场急剧缩小(虚拟世界的经济危机),我如何收缩战线以自保?

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市场走向的把握,依赖于对强度系数的测算程度。不论市场是否乐观,都必须有几套预案,在预案中,有对订单变化和自己拿单状况的对策。

三、训练强度的控制

如何控制训练强度?以《商战》软件为例,我们可以在组织训练之前,制订规则方案和订单方案,也可以直接用历年国赛的规则与订单方案,或者在国赛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具体方法是直接运行《规则生成系统》和《订单生成系统》,规则方案可少量修改,如多一种产品P5,或修改租赁生产线的租金和退租费用;订单方案必须逐年生成,既可以在某些年度增加竞单,以消化多余的产能,也可以在某年度突然急剧缩小市场,考验各个队伍的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

四、结论(理论的验证)

在几年以前,训练强度理论还未整理出来,仅仅觉得公式中的因素之间存在关系,因而有意识地尝试控制订单和修改规则,由易入难地训练参训选手,短短8天时间,笔者所训练的队伍,即在省级沙盘中拿到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训练过程中,笔者要求参训队员运用上述公式,每一个经营年度之初,先判断训练(竞赛)强度,根据训练(竞争)强度系数,把握市场动向,再依据市场预测数据提前制订几套短期战略,结合竞争对手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术。

次年新带的一支参赛队伍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训练,拿到省一等奖,代表省队参加国赛并拿到三等奖。

实践证明,运用围绕订单(竞单)的争夺而提出的ERP沙盘训练强度系数理论,可以短期快速地训练出高水平的沙盘选手,在教学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出ERP沙盘的魅力,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晓岚 ERP沙盘模拟实用教程(实物+电子) [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7.

第8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科专业;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47-02

一、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与特点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特定现实问题,根据其内在规律,运用适当数学工具,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换言之,数学建模联系起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就是要教授学生如何搭建“桥梁”。作为工科院校,数学教师经常听到工科专业的同学抱怨数学课程难学,数学知识用处不大,进而致使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然而,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工科专业学生看到数学是如何走向应用的,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可以激发工科专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工科专业,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于工科数学建模课程而言,其教育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数学理论课程有着显著区别与不同,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第一,数学建模课程涉及数学知识广泛,包括了初等问题、优化与规划、微分方程、离散以及随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都有一个较高的要求。第二,由于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样,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不像其他数学课程一样教授给学生一些固定的方法和定律,更多的是通过“欣赏”别人如何搭建“桥梁”,从而不断培养自己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因此,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多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展开。第三,工科专业数学建模课程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不够等问题。

针对工科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上述特点,本文在专业特色与教学案例的融合、实验教学方法,以及依托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能够较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工科数学建模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强化教学案例的专业特色,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数学建模的案例设置往往强调基础性,而缺乏工程性和实用性。因而,对于工科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强化教学案例的专业特色性,增强教学案例的工程性。此外,教学中还应努力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避免对模型的直接讲解,而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建模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笔者将油气开发中的经典问题引入数学建模的课堂,结合油气多孔介质渗流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微元分析法和经典达西定律,讨论微元中油气质量的守恒和流动速度,从而建立描述“油气渗流过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并讨论相应的求解方法。

通过选取这样一些贴近学生专业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看到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专业问题,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通过分组大作业和讨论课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关注数学实验训练与数学软件使用,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作为工科数学建模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对模型快速有效的求解,并通过图形和列表的方式将结果直观展现给学生,能够强化学生对模型规律和基本数学原理的理解。因此,数学实验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相关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各高校的重视。

如前文所述,数学建模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模型多样,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还要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求解各种模型的能力。针对模型求解中常见的数学规划、概率统计、微分方程及数值计算等问题,若过多强调其算法原理与编程技巧,工科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就会稍显不足,从而感到枯燥和力不从心。因此,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更加实用且有效的方式是通过Matlab、Mathematica、Lingo和Spss等数学软件来完成。例如,对于数学规划模型,借助Lindo与Lingo只需要进行简单编程就可以实现方便而快捷的求解,而不需要对规划问题的数学原理做过多讨论。再如,对于微分方程模型,可以利用Matlab的PDE工具箱,进行可视化交互式求解,方便易用。因此,对于数学建模实验环节,要强化经典数学软件的训练,教师作为引导,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求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和强化学生对经典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

四、紧密结合数学建模竞赛,真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紧密结合各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注重课堂教学的拓展性,针对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必备知识,如数据搜集、文献检索、论文的撰写与排版以及制表与绘图工具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此外,借助分组大作业和课堂答辩的方式,实现数学建模竞赛的模拟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建模竞赛的形式和乐趣。

通过不断推进建模竞赛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和乐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在建模竞赛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建模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结论

本文针对工科数学建模课程的规律和特点,在专业特色与教学案例的融合、实验教学方法,以及依托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1)强化教学案例的专业特色,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2)重视数学实验教学环节与软件实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3)紧密结合数学建模竞赛,注重课程教学拓展性,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⒖嘉南祝

[1]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薇.浅谈数学实验课程的作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35).

[3]原璐.对工科数学教学手段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

[4]杨蕾,陈华.工科专业数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1,(5).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YANG Lei1,LIN Hong2,CHEN Hua1,SANG Zhao-yang1

(1. College of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2. College of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第9篇:数学竞赛方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 社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下,高职院校要实施教育改革,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堂外以竞赛社团的形式组织训练,可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有效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能力强、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胜任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标准化,学生缺乏会计职业判断与应变能力

会计信息化教学相关课程有《财务会计》等先修课程、《会计电算化实务》与《ERP软件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为线索进行组织,采取项目设计、模拟案例操作等形式,突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实践大多按照实践教材模拟训练,实训内容是事先设定的,操作步骤也相对固定,学生按图索骥地完成操作没有问题,但一旦之前的条件数据没有按既定的情况操作,初始设置的选项参数的选择有遗漏,则对以后的数据产生怎样的影响无从判断。譬如在应收系统中参数坏账处理方式没有设置为“应收余额百分比法”,那么在后面的选项中就不能进行坏账准备的设置;总账系统中的期初数据应该与各子系统的期初数据对账平衡,如总账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与应收系统中相应的期初业务数据对账平衡,如果不平衡,学生往往缺乏思考与分析,不知如何查找问题的原因,缺乏信息化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

(二)模拟的会计岗位角色分配需要完善

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有模拟的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角色,但这些岗位相对于现行企业中的岗位角色过于简易,缺乏针对现实企业岗位进行系统化训练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普遍缺乏与他人进行协同分工、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意识。

(三)课堂教学缺乏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教学训练

由于课程设置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堂教学缺乏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教学。而当今ERP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是一体化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财务模块的内容,而且要具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熟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及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技能内容。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实训的内容以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财务内容为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偏重于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缺乏财务供应链业务一体化的训练,因此需要会计信息化课堂外以竞赛社团的形式组织训练,深化教学改革。

二、协同创建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是会计教学课堂外的学习探讨的专业技能型社团组织形式。深化教学改革,以竞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社团组织可以提升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加强ERP环境下系统训练的熟练程度和自主性,将竞赛指导纳入常态化,避免赛前的突击集训,提升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要以竞赛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因此作为专业技能型社团,其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有效地确立竞赛指导内容与逐步扩展学生的受益面。

三、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内容

(一)确立会计信息化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

制定会计信息化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社团活动更好的开展,也有利于社团更好的进行管理,确保社团在管理过程中规范,能够科学执行。第一,建立社团的招新制度,建立社团成员的录用与辞退制度,以规范社团管理。第二,建立社团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每月工作计划;采取导师项目制与社团成员自主管理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管理模式,培养社团成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二)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活动项目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活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依据会计信息化竞赛内容的要求,将赛前训练纳入常态化社团工作。目前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有5月份的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与11月的全国“用友杯”会计信息化大赛,应将组织备赛纳入社团的常态化活动,避免赛前的紧张突击集训。二是承办专业讲座,聘请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实施专家进行信息化案例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前沿,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理解。三是创建网上论坛,以论坛为平台,历年竞赛资料、企业信息化案例、网上答疑互动等。

(三)社团指导教师按照项目负责制聘任

社团指导教师包括社团负责人、竞赛项目的指导教师、论坛管理员等,社团指导教师应按照项目负责制聘任。

(四)会计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运作

会计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运作包括项目指导教师的聘任,竞赛指导内容的确立与社团成员工作岗位体系的组建。这是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关键内容。

1.按要求确立竞赛项目指导内容。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ERP系统训练的指导内容,应在财务模块基础上拓展到供应链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以及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供应链模块和财务分析等模块,岗位上从财务岗位拓展到采购、销售、仓管部门等岗位,加强企业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分成三大项目:项目一是信息系统初始化,包括操作员分工与权限、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供应商分类及档案、客户分类及档案、仓库档案、收发类别、存货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等;要求严格按照团队分工,在财务模块与供应链各模块下同步进行系统初始化。项目二是信息系统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按照经济业务,遵循岗位职责,完成财务模块与供应链模块下经济业务处理。首先完成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供应链业务,系统将生成的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同时完成应收应付业务、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最终进行总账业务处理。项目三是会计报表编制与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根据总账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每个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岗位分工进行操作。

2.按团队组建分岗工作体系,轮岗实践扩展学生受益面。社团成员从三、二、一年级中按照1:2:1左右比例录取,使社团形成老中青的梯队结构,有利于传帮带的格局形成,使竞赛社团形成良性循环。再将社团成员按会计职能岗位进行组团,每个团队由5位学生组成,分别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在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前提下,一个学生可兼多个岗位并按期进行轮岗,仿真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实训中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熟悉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进行轮岗,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从而掌握并具备从事全面岗位工作的能力,具体组织方式如表1所示。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既能对每个信息化岗位的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还能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对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有完整的认识与实践。

(五)调查竞赛社团学生的就业去向

连续几年跟踪调查竞赛社团学生的就业去向,考察竞赛社团的活动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否起到作用,有助于下一届社团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四、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保障条件

(一)社团实践场所所具备的硬件与软件设施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实践场所所需的硬件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或 ERP实训室,提供会计软件操作实训的功能设施、提供基于ERP平台软硬件平台与技术支撑功能。软件设施:北京中教畅想ITMC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和用友ERP-u8系统平台,中教畅想ITMC系统按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分工及内控的要求,分成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主管会计四个主要角色,组成一个团队,共同配合完成原始凭证的取得、识别和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成本计算、科目汇总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报税、财务分析等内容。用友ERP-u8系统平台包括财务与供应链等系统模块,社团成员按照分角色轮岗模式协作完成业务训练。

(二)具备双师素质的社团导师

指导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带队参赛经验与企业ERP实施的工作经验。企业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参加省内的“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能力。

(三)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社团的各项活动

竞赛社团各项活动的组织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目前社团经费有两种来源:一是从院系的专业建设经费里支出,如聘请行业专家的讲课费支出;二是院学生处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学院支持竞赛获奖的学生与指导教师获得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与教师参加比赛。社团发展得到学院与学生的认可,可申请院级或更高级别的重点社团,得到更多资助,形成良性发展的运作模式。

五、结束语

创建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是一种有益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尝试。深化教学改革,以竞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社团组织可以提升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加强ERP环境下系统的熟练程度和实战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X

参考文献:

1.余平.高职院校专业化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2).

2.王新玲.新编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建新,宋郁,周宏.新编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