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科学管理的特征精选(九篇)

科学管理的特征

第1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学(labor relations science),又称产业关系学(industrial relations science),是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常凯,1995),以平衡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及相关组织的利益诉求从而促进社会劳动的顺利进行为研究目的。在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随着美国学者邓洛普于1958年发表的《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一书,劳动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学已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应用型的社会科学学科。在我国,专门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劳动关系日益成为瞩目的经济、社会及至政治问题。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立亟待劳动关系的有效调整,这也赋予了劳动关系学研究以新的更高的历史使命。

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许多学者纷纷倡议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研究,认为这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增强其社会应用性。为此,首先必须明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劳动关系学的学科界定与互动关系。本文想在此议题上作些探索。

1 从历史和现实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劳动关系学研究的微观部分

bruce e. kaufman认为,劳动关系研究同时作为大学专业设置和企业从业范围始于北美20世纪20年代前后。当时虽然也有众多的学科标签,但人们后来逐渐将凡是探索有关工作、雇佣和雇主与雇员关系的理论和实务统一到劳动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s)这一学科范畴下。劳动关系研究从一开始就包含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学派,即人事管理(pm)学派和制度劳动经济学(ile)学派。虽然两者都关注雇佣和工作场所问题,都寻求劳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但区别是明显的(见表1)。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发展,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继承了人事管理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思路。而制度劳动经济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会运动的低落和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昌盛而走向衰落。

综观劳动关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个别劳动关系的层面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雇主与雇员的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学不仅从个体劳动关系,而且还从集体劳动关系及社会劳动关系的层面广泛研究工作及雇佣问题[1],人力资源管理是劳动关系学的微观研究部分。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局限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劳动关系学的研究

对劳动关系的理解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一元主义、多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fox于1966年概括了理解劳动关系的两种基本观点: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基本上属于一元主义的观点。fox(1966)将一元主义定义为:一种将组织看成是由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的团队,而这一共同的目标就是组织成功的思想。[2]一元主义的主要特征有:

①组织的全部雇员都属于一个由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的团队,全体雇员都追求这一共同的目标。

②只存在单一的权威来源,那就是管理方。

③因为所有的雇员都追求同一个目标,所以冲突是不合理的,并且肯定是由于沟通不佳或没有共享这一目标的“麻烦制造者”引起的。

④第三方的出现对劳动关系是一种侵扰,所以工会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了“管理特权”,即认为管理者有能力解决组织发展的所有问题而不需要其它力量的干涉和挑战。这种单源权威的思想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学家的批判。对组织权威的理解涉及到对组织存在本质的认知。现在一般认为,组织存在是为了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而管理者的行为只是为满足所有者的利益服务的,所以过分强调管理特权容易侵害雇员、社会等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血汗工厂、雇佣童工、用工歧视、组织不公等雇佣现象无疑是这种思想所致的恶果,管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对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学术界多倾向于采取多元主义的观点,fox(1966)对多元主义的定义是:组织像一个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小型的民主国家,政府的职责就是尽力去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其根本目标是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社会范围内的和谐的劳动关系系统,它强调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文化的和管理的手段,实现劳资双方力量的平衡和合作劳动。特别是在我国背景下,国家性质和当前的发展理念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多元主义的思路来思考所有关于工作和雇佣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要加强劳动关系学的研究,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充分体现人在生产中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可持续发展。

3 劳动关系学研究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务提供了基础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弹性。所谓战略弹性,指组织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特征能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弹性集中体现了组织的动态核心能力,是组织培育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来源。所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首先必须要善于进行环境分析,理解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力市场状况、劳动者的就业心态等等,从而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政策、实践活动作出灵活的调整。

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将劳动关系置于宏观的层面进行广泛的审视。所以劳动关系学的研究成果有益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从业者明确组织内部劳动关系所发生的宏观背景,探索出有利于组织降低用工风险、增进成员组织承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用工弹性、履行组织社会责任的途径,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度。

4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研究方向探讨

劳动关系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从来就有一种交流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两学科的发展不断地注入动力和养素。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学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而劳动关系学在我国的诞生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这种状况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限于对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引进和吸收,同时也缺乏来自我国劳动关系学研究成果的支撑和滋养,这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社会应用性和认可程度。在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为促进社会范围内劳动关系的和谐,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须跳出既有窠臼,结合我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特点,重新审视其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从企业的层面探讨如何促进劳动和谐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注重并加强对以下几方面问题的思考:

4.1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劳工标准全球化的问题,企业要想在跨国经营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必须根据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标准规范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备审查。同时,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管理,这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2 增进柔性雇佣问题。柔性雇佣建立在员工分类管理和不同雇佣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它有利于组织节约人力成本、增强用工弹性、保持和发展核心能力,也有利于员工自主管理职业生涯、平衡家庭与工作关系。在西方国家,柔性雇佣已是一种普遍的劳动现象,在我国柔性雇佣也发展迅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应注意研究如何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如何为各类员工设计并施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套餐”、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以规避法律风险、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等问题。

4.3 改进员工参与问题。改进员工参与有利于发挥员工在经营中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建设学习型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应探索有利于改进员工参与的组织变革、文化营建、制度机制问题,从而使员工的利益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变员工在劳动中的纯工具性地位。

4.4 组织文化建设问题。组织文化建设不仅是组织的一种战略安排,也是满足员工自尊、成长和归属等高级精神需求的手段。人力资源管理应承担起进行组织文化建设这一重任。所以应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设计、实施,如何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捆绑”以支持特定组织文化的实现等问题。

4.5 劳动法律的适应问题。劳动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体现政府对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利益的调整,其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巨大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减少用工的法律风险,必须要研究对劳动法律的适应问题。同时,劳动力使用者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劳动法律的制订、修订、实施等方面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4.6 管理方与工会的关系协调问题。管理方与工会在我国情境下应是一种合作管理劳动关系的关系。为充分发挥这一关系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求工会不断增强其独立性和组织性,另一方面也要求管理方与工会解决好合作的机制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来说,需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认知工会的地位、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在组织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建立健全与工会的合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4.7 劳动冲突的有效管理问题。劳动冲突在劳动关系的运行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劳动冲突处理不善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甚至使组织卷入法律的纠纷之中。人力资源管理能在组织层面上对劳动冲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疏导,进一步研究劳动冲突的预防、识别、处理机制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常凯. 劳动关系学[m].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第2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特征;基本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核心范畴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社会的发展下,现代管理理论有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基于这两点进行分析。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1)国别性色彩

西方管理理论与西方国家自身的情况有密切的关联,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管理的本质就是改革,管理理论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进行创新,就我国的情况来看,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是不现实的,需要根据我国特色的历史背景来制定新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制定需要针对当时社会发展现状,一旦与社会发展现状脱离,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早在2004年,国家就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与任务来制定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现代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调动起各类积极的因素,提升社会创造活力,推进管理体系模式的创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在十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这种现代化既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涵盖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其本质就是在我党的带领下,制定出由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共参与的管理格局,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这就给现代管理理论赋予了新的特征。

(2)实践性特征

现代管理理论是源于实践的,从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任何的社会生活本质都是具有实践性的,现代管理理论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年代中,现代管理理论具有不同的实践性特征,在理论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科学看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类矛盾,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3)创新性特征

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创新,我国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国家不同,如果一味的进行追随与模仿,无疑是难以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根据社会的发展步伐来创新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组织机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实现了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

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问题,从学科管理诉求来看,学科诉求是包括理论诉求和实践诉求两个方面,从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理论来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营造出一种舒畅、默契的关系。研究显示,和谐管理属于管理的最佳状态,也是我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诉求,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工作,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基础条件。长久以来,之所以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屡受挫折,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由于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究竟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我国国情呢,毋庸置疑的是,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控制与管理领导工作都必须要科学化,这既是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管理过程,以科学化来控制管理工作,实现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文化管理、流程管理、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理论。这不仅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过程、要求和归宿,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精髓。客观地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主线与中华民族近现代所追求的民富国强的伟大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要强调的是,不仅民富是国强之本,而且民是国的组成部分,肯定人、重视人,求发展、重民生是现代管理理论所认同的普适理念。在电子计算机普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使决策和控制更加准确,管理理论综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使组织的各项活动一体化,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21世纪的管理学应重整也必然会重整自己的理论体系,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使之在综合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演绎体系,使之科学性得到不断地升华。

三、小结

总而言之,现代管理理论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中规律、效率和理论知识的概括,这也是我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而对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特征的研究也正是为了中国式的管理实践走上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冯大力.论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分野及融合[J].社会科学研究. 2013(04)

[2] 武,吴磊.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05)

第3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科学基金的功利性与科学义化的非功利性特征、科学基金的管理性和科学文化的自主性特征、科学基金的制度性 和科学文化的自然性特征是对立的。同时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也保持合理的张力 ,统一于科学基金文化内涵之中,促使科学基金文化呈现公开透明、程序公正、自由创新、导向明确的特征。

科学基金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状态,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说:“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贯穿和影响于科学基金工作的各个环节 ,而科学基金文化的内涵又是丰富的,需要我们总结传承。”我们探究科学基金文化的 内涵,就十分有必要认识并处理好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科学基金文化与科学基金 、科学基金文化与科学文化 、科学基金文化与基金文化等的关系。无疑,处理好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关系问题 ,不仅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基金文化 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能够加强我们对科学基金文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推进科学基金的战略管理 ,推动我国科学的快速发展。 

1 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的特征性对立 

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发展 、壮大而逐渐形成的科学文化,在人类文化 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其他文化形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为资助科学发展的科学基金 ,也逐步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审批和管理制度,为科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的资金保障。同时这套科学基金制度对科学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都起到直接的作用 ,更可能对科学文化产生间接 而深远的影 响。当然,科学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科学基金 (制 )的政策导向和宏观制度。总体来看,科学文化与科学基金(制)在许多特征上 是一种既对立 又统一 的关 系。这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1.1  科学基金的功利性特征和科学文化的非功利性特征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科学基金制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制度 ,要努力提高资助效 益和管理效能。这种功利性(中性词)主要表现为 :第一 ,从科学基金的产生与 目的来看 ,20世纪 80年代是我 国走向全面改革的年代 。为推动我国科技加速发展 ,89位科学家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此议得到党中央 、国务院批准。1982年中国科学 院自然科学基金正式启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出:“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逐 步试行科 学基金 制。“设立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会 和其他科学 技术基金会”。1986年 2月 1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诞生 ,科学基金制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因此,科学基金是服务 于国家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服务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改革要求。科学基金制不仅是现代科学发展 的重要模式之一,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 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从科学基金 的效用看 ,实施科学基金 制就是要把平等竞争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引入基础研究,克服行政拨款方式的某些弊端 ,实现知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断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例如,2008年基金委的总体工作思路中就规定要探索绩效管理 和评估为重点来提高资助效益,并 以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提高管理效能。同时基金委的主要任务也是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资金支持基础研究 ,如何把 国家的有限的资金花在 刀刃上,保证资金利用的效率最大化。为此而开展的工作包括在新兴学科领域研究和国家重要科技计划实施发挥先导 和源头作用其次提升一些具有我国自身优势学科领域的整体水平 ;第三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中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贡献  。所 以,科学基金 的产生与 目的乃至包括任务和 主要工作 ,核心 目标都是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 限度的作用,以达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科学效益的最大化。毫无疑问,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负载着功利性 的色彩。但是如果过重地关注这种效用性,而忽视科学本身 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文化的建设,就有可能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 ,影响科学发展的进程 ,这时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文化的非功利性的一面。 

科学文化是 以科学为载体,蕴涵着科学的禀赋和禀性 ,体现 了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  。其中,科学精 神是科学文化的核 心价值。一般来 说 ,科学精 神表现为 “为知识而知识”或“为科 学而科 学”的理想追求 ,但这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匮乏的东西 ,也是制 约着我 国科学发展 的深层原因。而这种科学精神或理想追求 只与人的兴趣、爱好有关,与科学发展 的功利性 、功用性 目标相去甚远。当然探究 自然 、追求真理也并不纯粹是爱好兴趣使然,与那种功利效用 目标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科学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也会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 ,正是这种科学精神才是推动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也是实现科 学发展的根本 动力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发明:激动人心 的创新之路》中指出:“如果我们想发现或培养真正的科学家,最好从孩童时代起 ,就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什么叫真正的风险。那些对自然抱有深刻好奇心且不愿意其他因素打扰的人 ,必须在他被 ‘获取更好的报酬 ’只这种世俗的价值观俘虏之前,早早地树立献身科学 、不谋私利的志向”  。因而 ,科学 文化中“为科学 而科 学”的这种非功利性的科学精神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才能支配并推动科学的良性发展。

1.2  科学基金的管理性和科学文化的 自主性特征 

科学基金制从诞生之初 ,就是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对科学基金进行绩效管理 ,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益。其管理性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 :在宏观管理方面,在借鉴国际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 指标体 系,并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 ,逐步形成了科学基金立项评审与绩效评估并重的资助管理格局,积极推进科学基金卓越 管理 战略。在具体管理操作层面 ,按 照《科技进步法》提 出的新要求 ,结合《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实施 ,构建 和完善包括组织规章、程序规章、保障规章、监督规章在 内的规章体系,做到全面规范、系统有序、科学分类 、有机整合、衔接协调便于遵循。制订和完善 了评审专家聘请、信誉管理复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和程序。对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内容 ,认 真梳理和修订现行规章制度 。按照优化资助格局 、明确项 目定位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各类项 目的管理办法 。我们可 以看 出,这些管理制度既包括宏观方面 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政策也包括微观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操作规章和管理办法等等 ,目的都是加强和完善科学基金规章建设为科学家营造自由创新的制度环境 ,促进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些管理体制政策 、规章(包括变动的规范、规定 或者法规等等 )却存在着许 多问题 和缺陷。由于不是非常健全、完善 (仅仅 20多年的发展历史,许多 内容还需要继续完善),比如有些管理政策 、规定 的滞后 ;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在具体操作方面也会出现种种 问题,比如 由于管理者对某一方 向的科学发展预见不够 ,可能在执行政策上就不提供资金而过度限制其发展,而在其他方面却 给予过多的资助。所以,由于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执行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 ,那么这种管理就是一种过度或过少的限制,就会从根本上压制或抵制科学的 自由探究和发展。 

科学文 化则具 有 自由性 和 自主性 特 征  。科学文化的 自由性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的 自由、研究目的的自由、研究人员的自由等等 。这种 自由也代表着对科学人的尊重 ,对科学研究对象的尊重 ,同时这种 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受 国家地域 、管理政策、民族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限制。由于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结果较少受 到文化与境的影 响,科学强 固的内在逻辑引导科学 自主发展 ,科 学文化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比如,牛顿时代的许多文化风俗 已经过时了、消失了,可是牛顿力学依然如故,基于其上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完全丧失生命力 ,即便是颇遭诟病的机械论 和还 原论模 式也 没 有穷 尽 其积 极 意义  。把握好科 学文化 的这 种 自主性 、自由性 特征 ,还需要认识并处理好几种关系,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正确处理自由选题与发挥导 向作 用之间的关系;认识 自由探索对 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科学家 自由探索 的精神;认识科学积累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坚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而这都需要逐步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环境 ,形成尊重科学 ,更尊重科学精神的科学文化。 

1.3  科学基金的制度性和科学文化的自然性特征 

科学基金制本质是依靠同行评议来分配研究资源的一种制度,涉及对相关主体的规范和约束,当然更多地涉及到对“人”的研究。同时这一制度更侧重于对人的管理 ,对社会或人的规律的探究 ,进而明确科学基金运作过程中个体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例如,2007年 2月 14日,国务院第 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就重点规范了两类单位、五种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了科学基金管理的基本制度和程序。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建设主要涉及协调科学基金管理过程 中人与人的关系 ,使科学基金的运作更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但是在这一协调过程中,许多管理者可能会做出相当多 的主观性判断,或带有许多非理性的感情偏向,这时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以创新研究培养人才 ,发挥科学家 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 民;保护科学家“细听蝉翼寂,遥感雁 来声”的科学敏感 ,引导科学家 自由探索与创新  。同时培养管 理者的服务意识 ,与科学工作者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 ,并重视和珍惜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而相 比较而言,科学研究则更多地以探究 自然作为其使命 ,以“自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追求客观规律的理性精神也就成为科学文化的内涵之一。科学文化正是以经验实证为根基,以纯粹理性 为先导 ,理性和实证成为科学文化 的鲜明标识。同时科学生活也是理性生活的一种形式 ,是按正确的理 由而生活的生活方式。它也要求感觉经验、仔细的观察和谨慎的证实 ,通过经验地 了解 自然 。它要求理智的探求 ,用理性解释经验 ,把持续引入感觉资料 ;要求严格的逻辑 、有控制的想象 、理智的洞察 、明确的分析和广泛的综合 ,以及精神对新奇事物的感觉。我们看到,科学基金 的功利性与科学文化的非功利性特征 ,可以说是两者在 目的上的对立 ;科学基金的管理性与科学文化的自主性特征,是两者在管理方法上的对立 ;科学基金的制度性和科学文化的自然性特征 ,是两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对立。而这种种对立性关系,更加大了理解科学基金文化含义的难度,这也要求在把握科学基金文化的过程 中,一定要明确哪一种特征处于主导地位。同时这些特征不仅有对立性的一面 ,更有统一性的一方面。 

2 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保持必要的张力 

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在这三个方面特征对立的同时 ,他们又统一于科学基金文化的 内涵之中。而科学基金文化要么是更多的彰显科学基金制 的特性,要么是更多的体现为科学文化的特征,至于说哪一种特征更为突出和强势 ,则需要认清在这多种对立关系中,是科学基金 的特征强势一些,还是科学文化的特征强势一些 。一般来说,相对较理想的状态则是科学基金制与科学文化的多种对立关系能够达到一种相对平衡,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使科学文化能够引导科学基金的管理,科学基金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 

其实,就科学文化 自身的发展而言,也是在多元张力 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比如李克特指出,在科学文化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尽管彼此不同,但是它们是相容的、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 ,二者都是知识的习得和确证的途径 ;能为那些在价值和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差异的人们提供理解和达成~致的基础,逻辑合理性的“工具”和观察经验的“工具”是类似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彼此相似,都具有强烈的激进主义涵义 ,即必须遵循某些 固定 的原则。再比如,海森伯也指出,源于西方文化的科学文化把理性基础的知识与实用活动联系起来 ,使提出原理性问题的方式和我们的行动密切联系。这是文化的全部力量之所在 ,由此产生 出我们 的一切进步。正是在这多元张力 中保持平衡,才促使科学文化获得长足地发展,使科学文化逐步地成为一种强势文化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科学基金文化必须在借鉴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并协调好这多种对立的关系,促使他们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处于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以此促进 自身文化的良性发展。 

3 科学基金文化的特征表现 

在认识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的特征性对立 以及保持必要张力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基金文化也凸显出公开透 明、程序公正、自由创新、导向明确等特征其中,公开透明、程序公正是任何制度或机制所共有的特性要求;自由创新是进行科 学研究 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导向明确则是科 学基金本应承担的任务。这些特征不仅 体现 了科 学基金 的设置目标,更是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公开透明、程序公正,不仅是任何管理制度的共有特征要求 ,更是科学基金管理的本质要求。在制度建设方面,科学基金不但制定 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 、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 ,而 且也提出“尊重科学、发扬 民主 、提倡竞争 、促进合作 、激励创新 、引领未来 ”的工作 方针。这些 评审原则 和工作方针,都要求在管理和服务中强化公开 、透明的理念 ,维护科学基金 的公 正性 ,维护着被科 学家誉 为“公信力最高的平 台”的科学基金 ,并要求管理者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科学基金的荣誉。在具体操作层面 ,就公开透明而言 ,在按学部学科设立评审组的同时 ,还设立了监督委员会 、受理异议 ,行使监督。确立了“公开公平 、平等竞争、科学 民主 、激励创新”的基金运行机制 ,还建立了回避、保密 、监督 、审计等一套管理制度  。在程序公正方面 ,实行“面 向全 国、自由申请”,并制定项 目评审标准和管理 办法 以及组织对 申请项 目的评议和评审 的原则 ;明确规定 了面上项 目必须通过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 、学科评审组评审、委员会批准确定资助项目的遴选程序。

自由创新 ,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科学基金文化的核心价值 。例如 ,一位科学家 曾指 出,科学基金应该是播种机 ,她播撒的是源头创新的种子,培育的是 自主创新的希望 。而科 学基金 文化 的建设 ,就应当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激励 自主创新作为根本出发点 ,从观念引导、精神培育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条件,弘扬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 ,保护创新火花 ,扶植创新种苗 ,最大限度地激发科学家的创造潜能。比如 ,为适应充分尊重和支持优秀人才 的创新 自主权 ,培育和造就优秀创新 团队,科 学基金 委适 时推 出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和创新研究 群体基金 资助项目。另外 ,塑造宽容和谐 的竞争氛围也有利 于鼓励创新 。不仅要对原始学术思想宽容、对不 同学术 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宽容 ,而且更要对基础研究中的失败宽容。正如丁肇 中先生指 出,基础研究需要充分 的自由空间以及社会给予的宽容态度。这样在自由宽松 的环境中才能有新的发现 、新的发明。 

导向明确 ,是科学基金承担科学发展和管理战略的任务 目标。如在平衡学科发展、重点支持,引领重点科学发展方 向等方面,科学基 金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指南》就 明确 规定了学科资助范围、鼓励研 究领域和定 向课题 。同时按照国家科技发展总体部署,统筹 考虑 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 ,统筹安排学科均衡协调发 展与优先领域重点跨越 ,统筹加强项 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 ,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吸引社会 资源投入 ,统筹利用 国内和国外基础研究资源 ,使资助布局与基础研究发展需求相协调 ,资助计划与国家科技计划相协调,资助管理模式与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相协调,推动我 国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比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保证自然科学各资助领域均衡 、协调 、可持续地发展 ,并强调基础研究的发展动力是“双力驱动”,既包括科学系统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 ,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 ,近几年加大了对遗传 、育种 、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持;基金委的管理科学部积极 开展从健康角度探索农村医疗体制等问题研究 ;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等几乎所有 的学部都直接或 间接 地关注 区域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 ,在逐步形成“导向明确、公开透明、程序公正、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科学基金文化过程中,“导向明确、公开透 明、程序公 正”的科 学基金管理制度与“自主创新”的科学文化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 ,才能推进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保障科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陈佳洱.感悟科学基金文化 [j].中国科学基金2005.(6):365—366, 

[2] http:///jiaoyu/">教育出版社,2007.37-38.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我与科学基金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56.

第4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胜任特征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胜任特征这一概念被引入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者通过构建胜任特征模型来评价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胜任特征被定义为个体拥有能够出色完成工作时潜在的特征,其中包括专业技能知识、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目前,胜任特征模型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如本文研究中将班主任的胜任特征定义为“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高效的完成工作的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区别的个体潜在特征。”

1 胜任特征的概念及含义

(一)研究背景

胜任特征最早源于美国古典管理学家和发明家费雷德里克?泰勒进行的科学管理研究。其中,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通过建立管理的科学模式可依照物理学原理对其进行研究。最终,“时间―动作”这一胜任特征的研究模型便被构建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麦克里兰教授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中第一次将“胜任特征”这一概念明确提出。胜任特征被概括为“一般绩效执行者与优秀绩效执行者最为根本的区别是其特质、态度、价值观亦或者动机等”。其文章中引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说明智力测验并不适用于现代人工作能力职业发展的评价,胜任特征测试更适合评判员工的真正职场发展潜力,从而为组织和企业发掘出具有价值的人才。

(二)研究现状

胜任特征最早指从业人员具有掌握技能的能力,随着时展,心理学家将此概念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用来描述杰出工作绩效的个人潜在特征。因此,胜任特征理论模型的建立为区分优秀人才和普通人才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人才测评手段,更是影响涉及到职务分析、人员选聘、绩效管理、培训发展等各个工作环节。目前的研究已充分表明了胜任特征中员工的品质和能力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反映了个体特质与潜在动机的深层次联系,论证了胜任特征能够作为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保障。然而,目前胜任特征的研究应用依旧局限于教育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之中,研究领域狭窄。胜任特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参与方范围窄将大大影响研究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与应用。

(三)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

教师评价是检查教师履行职责,形成激励制度的一种手段。我国目前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近年来,胜任特征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的反馈效果,对评估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学校以教师资格证作为依据进行评估,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就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胜任特征的引入促进了教师动态评价机制的形成,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最终工作目标。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胜任特征

本文主要从自我约束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等多个胜任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如何进行高效班级管理的成功因素。

(一)严于律己、自我反思

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带头人,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严格约束个人行为,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言行不一的行为会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塑造产生极坏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旦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要求学生做好教室卫生的班主任,自己却随手乱扔粉笔,学生便会对其行为产生质疑。故而,班主任的工作性质要求了自身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素质、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主任工作内容复杂,尤其是对于工作经验不足年轻教师,难免有处理不当的时候。班主任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就要积极的在工作中自我反思做起。班主任通过自我反思有利于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发展,对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保持开放的态度,提升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二)善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

目前,心理辅导已成为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心理辅导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打好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心理辅导能够学会自我调整,提升抗压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班主任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力是提升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将现代心理学灵活的运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够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心理辅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避免轻易做出主观判断,采取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克服心理障碍。班主任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大大降低思想工作的阻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掌握正确的班级管理方法。

高效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之一,要求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与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达到教育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班主任的胜任特征之一。教师更好地发挥班级管理作用需要应用以下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学生之间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个人素质上都存在着个人差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做好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从而达到全班同学共同发展、全面提高的目的。

2.严宽相济原则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上的问题要严肃对待,严格按班级纪律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班主任要担当起学生人生导师的责任。平日课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做到善于倾听,少批评、多激励,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好严宽相济的原则,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民主集中原则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集体,因此要提高管理效果,要将民主集中原则落实到管理工作之中。班主任个人力量有限,学生如果过度依赖教师的管教,反而抑制了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首先,班主任要建立起班委队伍,并且在安排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辅助班委在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班主任在制定班规制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授权班委完成班规班纪的制定。通过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班委干部能顺利进入管理角色,另一方面学生也更愿意服从管理。

结束语: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繁重兼具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对班主任的胜任特征分析对评判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有重要影响。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工绩效离不开教育者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四川省绵阳富临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 全面了解绵阳富临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挂号时间分布特征,为医院儿科门诊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医院HIS系统中,提取儿科2011—2014年门诊患儿数据,统计分析门诊患儿挂号季度、月、周及日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4年,儿科门诊第四季度接诊患儿所占构成比最高(30.31%),第一季度最低(19.79%)。10、11、12月门诊患儿挂号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10.34%、10.11%、9.87%;2、1、9月居后三位。患儿挂号时间在1 d内呈现大中小三峰分布,分别为上午9~10时、下午14~15时和晚上19~20时。结论 全面收集医院HIS系统儿科门诊挂号信息,采用医院管理统计方法,分析调查门诊患儿就诊时间分布特征,可为引导患者错峰就诊、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等门诊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关键词 ] 儿科;门诊管理;挂号时间;分布特征;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17-03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Outpatients´ Registration Time in Mianyang Fulin Hospital

YANG Chunhu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ianyang Fulin Hospital, Mianyang, Sichuan Province,6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outpatients registration time in Mianyang Fulin Hospital (a first-class grade two hospital), thu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hospital pediatrics outpatient management decisions. Methods Extract data of pediatrics outpatients from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time scope from 2011 to 2014.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outpatients´ registration on a quarter by quarter, month by month, week by week and day by day basis. Results 2011—2014, the outpatient amou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account for 30.31% of the highest, while that in the first quarter account for 19.79% of the lowest. The number of outpatient amount peak in 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 and touch bottom in February, January and September. Outpatients´ registration time show three peaks in a day, the largest number of registration occur between 9am-10am, 2pm-3pm and 7pm-8pm. Conclusions Collecting the pediatrics outpatients clinical information from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ducting a full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s´ registration tim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can provide decision basis for refine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s outpatient service, such as guiding the patients visiting doctors by staggering the peak and allocating human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Pediatrics; Outpatient management; Registration time; Distributio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作者简介] 杨春华(1978-),女,本科,主治医师。

全面了解儿科门诊患儿挂号、就诊等时间分布特征,可为儿科门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于门诊精细化管理,科学配置人员,引导患者就诊等具有重要意义[1-2]。目前,儿科等门诊量较大的科室患者就诊长期存在“三长一短”难题,为此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展了预约挂号、优化流程、门诊挂号、候诊、就诊时间等相关研究[3-6],但仍缺乏专门针对儿科门诊患儿挂号时间全面的分布特征研究。绵阳市富临医院儿科现有医务人员24人,其中儿科医生10人,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人;设有新生儿室,儿童单人病房、儿童双人病房、VIP病房,拥有新生儿培养箱、蓝光治疗箱、红外线幅射台、经皮黄疸检测仪等设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新生儿疾病、小儿哮喘、顽固性腹泻病及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绵阳高新区达到领先的医疗水平。为全面了解该院儿科门诊患者挂号时间分布特征,该研究采集了医院近4年的儿科门诊患儿就诊信息,采用医院管理统计方法[7],分析门诊患儿季度、月份、1周和一日挂号时间分布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HIS系统中,检索采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就诊记录表中儿科患儿就诊数据,包含患儿性别、年龄、费别、挂号时间等信息。统计区间内,累计接诊门诊患儿171612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21.28%。全部儿科门诊患儿中,男性97410人次(占56.76%),女性74202人次(占43.24%),男女比为1.31:1;平均年龄(2.47±3.04)岁,其中<1岁占31.63%、1~2岁33.61%、3~5岁占20.62%、6~9岁占9.07%、10~14岁占5.07%。资料真实可信。

1.2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8]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时间段患儿挂号人数分布情况。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季度分布特征

2011—2014年,该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第四季度接诊患儿52020人次,所占构成比最高,为30.31%;其次为第三季度占24.96%,第二季度占24.93%,第一季度占比最低,为19.79%。不同年份间门诊患儿挂号时间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537,P<0.001),见图1。

2.2 月份分布特征

10、11、12月儿科门诊患儿挂号人数居前三位,分别为17741、17342、16937人次,分别占10.34%、10.11%、9.87%;2、1、9月居后三位,分别为9376、11248、12904人次,具体见表1。不同年份间门诊患儿挂号时间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2.591,P<0.001)。

2.3 一周分布特征

周一至周日,门诊患儿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周一最高(占17.74%),周日最低(占11.41%),具体见表2。不同年份间门诊患儿挂号时间一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95,P<0.001)。

2.4 一日分布特征

门诊患儿挂号时间在一日内呈现大中小三峰分布。上午峰值出现在9~10时,挂号人数为32498人次,占18.94%;下午峰值出现在14~15时,占7.02%;晚上峰值出现在19~20时,占1.90%,具体见图2。

3 讨论

绵阳市富临医院儿科承担了周边新生儿及儿童医疗、保健及医学科研教学任务。该文采用医院管理统计学方法[7-8],在医院HIS系统中检索采集了近4年的儿科门诊患儿就诊信息,分析了挂号时间分布特征,为儿科门诊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1 引导患儿错峰就诊,提高就诊质量

通过分析4年儿科门诊挂号时间分布发现:就诊患儿在季度、月份、周及日分布均存在高峰和低谷。为不断提高门诊就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效解决儿科门诊“三长一短”等问题,医院及门诊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挂号时间分布,引导门诊患者错峰就诊:①推行门诊医生限号,明确上午、下午接诊数标准[1];②依据患儿挂号时间分布特征,设置儿科诊室,配备医护人员;③扩大预约挂号比例,实现预约患者特定时间段就诊;④定期分析儿科门诊患儿就诊时间分布规律,扩大宣传引导家长选择合理时间就诊[2]。

3.2 科学设置儿科门诊,满足患儿就诊

该调查显示:儿科门诊第四季度患儿占比较高,分析可能为第四季度天气寒冷,儿童抵抗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等原因造成;第三季度患儿就诊比例高,可能与放暑假有关。为满足患儿就诊需求,医院门诊及儿科管理者首先应及时发现在特定时间段或周期性出现的同类型就诊患者,针对人群患病和就诊特点增开诊室,编配医护人员。

综上所述,全面收集医院HIS系统儿科门诊挂号信息,采用医院管理统计方法[7],分析调查门诊患儿就诊时间分布特征,可为引导患者错峰就诊、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等门诊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参考文献]

[1] 苑继承,高湘伟,石岳琴,等.门诊患者挂号与就诊时间调查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83-85.

[2] 施扬华,卢朝升.儿童医院门诊候诊时间的量化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9,16(1):53-55.

[3] 向勤,沈世琴,李霞,等.门诊就医流程优化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19(3):227-228.

[4] 吴秀云,单宝德,杨淑香.对两所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就诊时间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8,22(2):105-107.

[5] 孔勤, 孙宏国, 刘斌. 以预约挂号为核心门诊挂号体系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病案,2013,14(3):10-12,7.

[6] 周仲华,黄文娟, 陈仕银,等.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疗门诊患者就诊原因及诊断情况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52-2655.

[7] 熊巨全.医院管理与医学统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5-130.

第6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体育;科学训练;发展趋势

作者:杨玉荣,倪利,杨万程

1前言

韩国队在短道速滑中采用直道加速技术赢得比赛,德国男子手球队利用“太空旋转环”的作用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这些科学训练的创新案例无一不告诉人们,创新是时代的重要特征。

创新是训练前进的动力,科学训练需要创新。长期以来,我们对科学化训练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认为只要进行科学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提供的分析数据进行训练就是科学化的训练。而笔者认为,科学训练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专项训练的客观规律并由此产生决策思想、行为准则和方法学理论。科学训练的基础就是动态把握和理解项目的本质特征,并从根本上对传统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进行改造和创新。科学训练不等于科研测试,科研测试是科学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科学的思想是进行科学训练的灵魂,科学训练的思想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多层次的。

2现代体育科学训练的发展趋势

2.1项目认识立体化

不管什么项目,都有其各自的项目特征,而项目特征是运动项目区别其他运动项目性质的某一个或两个显著标志。以不同的标准确定项目的性质、特征,对同一个项目可以确定一个以上的特征。所以在研究和探索各个项目的性质、特征时,应以最能准确地表示该项目性质、特征的标准,对提高项目运动员成绩起主要影响和作用的因素为主要依据;并且熟知各项目特征的主观规定性和客观约束性,如竞赛规则的变化、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主导性、能量代谢系统的约束性、技术动作肌肉做功的形式和输出功率的效益性、集体项目的战术组合等,只有对项目的认识全面系统科学,才有利于项目的发展。

2.2科技攻关一体化

攻关项目,攻关难点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后备力量。科技为项目攻关服务,为项目提供准确、科学的量化指标,为训练管理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2.3攻关数据信息化

数据信息化,用量化指标反映客观事实。如,对孟关良与杨文军两人项目中位置谁前谁后有不同的争议,通过对两人专项肌肉做功的肌电分析,从测功仪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孟关良对全身肌肉的调动能力较强,用力特征上属于均衡型。在划桨时可以调动多群及同一功能群中的多块肌肉参与工作,而且左右侧肌肉能够协调配合。杨文军的突出特点是单块肌肉用力特征显著,拉浆主要依赖三角肌后部,躯干回旋主要依赖腹外斜肌,其他肌肉虽然亦能协调配合,但做功比率远远小于上述特征肌肉。王兵的肌肉用力特征与孟关良相近,但肌肉协调用力能力弱于孟关良。只有通过这些科学的手段发现运动员各自的特点,为项目的训练科学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和挖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2.4训练控制工程化

先进的科技手段是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的保障。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全面了解负荷的本质和规律,注重训练手段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掌握阶段训练规律,综合开发科研指标的价值,创新与设计训练过程的科研模型。但是科学训练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专利,科学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现代运动训练需要从单一指导型向多元指导型转变,教练员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决定科学训练的高度,即指标化——信息化——数字化,训练科研一体化趋势是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的根本出发点。

2.5参赛过程程序化

训练能力向竞赛能力转化的科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我为主,注重过程;程序化参赛的实践。比如,根据比赛日程的安排,给运动员制定出相应比赛过程。要求运动员按其程序完成精细的计划,要求运动员严格按照所制定的程序完成各项任务。如运动员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东西(吃什么),什么时间上厕所,什么时间做准备活动,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化。只有这样,运动员才不会出现要上场比赛了才忙着上厕所的情况,或由于准备活动过早或过迟,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2.6训练攻关国际化

只有通过思想转变和观念更新使思维方式发生变革;通过工具改革和设备改造使行为方式发生变革,通过信息源开发和信息平台构建使工作方式发生变革,才能做到科学制定计划,科学训练管理,变人力资源管理为人力资本,做到技术创新,参赛模式创新,重点队员管理创新。

第7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生管理 差异化特征 量化评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115-06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并有着向普及教育迈进的趋势。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管理困难等诸多问题。教育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求索的问题,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对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热潮。目前,有关教育改革、学生培养与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研究充分结合了我国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多角度地研究了大学生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教育理念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探讨,理论性较强,虽然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但对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团支部书记等)来说,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即不能提供一个实际的、具体的、普适的操作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规模大、人数多,一个专业年级普遍是好几个班,一个班几十个人,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一个年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管理工作极其庞大而复杂。面对庞大的学生队伍,辅导员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也是引起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对此,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于2011年启用近3年引进的青年博士教师担任班主任来协助辅导员管理学生。青年博士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知识,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让学生有更多、更方便的咨询机会。这种模式实施一年多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青年博士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不能像辅导员那样全职管理学生。要将一个班管好、带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高校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高中毕业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成绩的差异、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格特征的差异、特长爱好的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是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如何有效地引导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其特长与爱好,同时又不失协调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然而,最现实的问题是,对目前我国庞大规模的学生来说,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访谈。因此,高校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不仅要在师资人员配置上下工夫,还要在实际方法上不断创新。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差异化特征,以及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来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与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此外,该方法可大量地节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可操作性强,对国内普通高校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工作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含义

差异化是指企业在顾客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差异化的领域主要有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方面通常是围绕着产品的内容来进行的,如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交货系统及其促销活动等一系列内容。差异化的概念多用于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高校学生经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特征,同样存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方面主要有:身高、体重、相貌、年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爱好、特长、家庭经济状况等;无形的方面则主要指各种思想活动、意识形态。有形的差异化特征容易被发现,而无形的方面则难以捉摸。部分有形的方面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如相貌、家庭经济状况等,但大多数有形的方面是受其无形的方面支配控制的,是可以改变的,如学习成绩、爱好、性格特征等。处于一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从有形的方面去了解和评价一个学生,还应从无形的方面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

二、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方法

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评分指标项目,让学生进行自我打分,再对学生打分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些评分指标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特征及学生的心理状态等。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说明和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分。此外,在学生自我评分之前,必须强调此类调研的目的只是想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与学生的期末考评并不相关,也不会因填写的好坏而批评和指责学生,以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如实填写。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对其大二某班学生设定了如下量化评分方法。设定了7个学生自我评价的量化指标:A-经济状况、B-学习压力、C-生活压力、D-性格特征、E-读人文社科书、F-对本专业喜爱、G-体育锻炼。指标A到G的详细评分说明和规则如表1所示,这7个指标同时包括了高校学生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的特征:“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可以直接反映高校学生的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和“对本专业的喜爱”可以直接反映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重要因素;“性格特征”、“读人文社科书”和“体育锻炼”则是反映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

除上面7项指标外,还设定了8项反映学生基本信息的指标:H-高考外语成绩、I-上期期末外语成绩、J-上学期学分绩点、K-获奖学金、L-任职、M-农村/城市、N-籍贯、O-性别。高考外语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外语基础:若高考外语成绩大于等于120分,则外语基础好;若大于等于90分、小于120分,则外语基础一般;若小于90分,则外语基础差。通过对比“上学期期末外语成绩”与“高考外语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外语所花精力的多少和努力程度。“上学期的学分绩点”可以反映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状况:学分绩点大于3.0表明学生学习成绩好,学分绩点小于2.0表明学生学习成绩差,通常情况下有科目需要补考或重修。“获奖学金”可以反映学生在上一学期的综合表现情况,因学生学习成绩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的综合素质成绩越高,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就越大。“任职”主要包括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在学生会的各种社团组织任职。这8项指标可以直接反映高校学生有形方面的特征。这8项指标中的“外语成绩”、“学分绩点”、“奖学金”和“任职”往往被当作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工具,然而一个学生的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简单地用这几个有形的指标去评价学生的优劣虽然客观但并不科学。因此,高校工作者应努力去发现造成学生“优劣”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给予学生适时合理的引导,使上述学生自我量化评分方法可以较为方便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各种差异化特征,有利于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及产生“优劣”差异性的原因。此外,还可以较为方便地分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整体状况与特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使用这种量化评分方法主要是让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迅速直观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特征的差异化程度,而并非是给学生贴上一个数字化的标签。此外,上面设定的量化评分指标及评分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指标和不同的评分规则,如对文科类学生,可将“读人文社科书”改为“读科普读物”。

表1 某班学生自我量化评分指标说明

备注:A-经济状况、B-学习压力、C -生活压力(指独立生活能力)、D-性格特征、E-读人文社科书、F-对本专业喜爱、G-体育锻炼。

三、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例子分析

表2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大二某班学生的自我量化评分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分值差异大,分值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在某方面特征的差异性,由统计的分值就可以直接看出该班学生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表3和表4分别为统计的各指标分值范围的人数分布特征和各指标分值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布特征。由此可以看出:(1)该班37个学生中有7个学生的“经济状况”评分小于60分,占总人数的18.92%,即这7个学生家庭贫困,难以承担4年的大学费用。(2)有2个学生的“学习压力”评分大于或等于80分,占总人数的5.41%,即这2个学生学习遇到了极大的障碍,有面临降级或退学的危险。(3)该班没有学生的“生活压力”评分大于80分,说明该班学生生活自理、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强。(4)有9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评分小于60分,即这9个学生性格较内向(其中1个人性格特别内向),占总人数的24.32%。(5)有9个学生的“读人文社科书”评分小于60分,即这9个学生对人文社科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24.32%,但该班没有对人文社科书特别讨厌的学生。(6)有5个学生的“对本专业喜爱”评分小于60分,即这5个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其中1个人还特别讨厌所学的专业),占总人数的13.51%。(7)有5个学生的“体育锻炼”评分小于60分,即这5个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13.51%。

由表2统计的另外8项反映学生基本信息的指标可以看出:(1)在该班37个学生中,高考外语成绩小于90分的学生有6人,占总人数的16.22%,即这6人的英语基础很差。(2)上学期期末考试外语有3人不及格,占总人数的8.12%,需要补考。(3)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分绩点小于2.0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3.51%,即这5人上学期未认真学习。(4)共有10人获得奖学金,占总人数的27.03%。(5)共有8人担任班委或在学生会社团部门任职,占总人数的21.62%。(6)有11人来自农村,占总人数的29.73%;有15人来自四川和重庆,占总人数的40.54%,这15人可视为“本地人”,不存在生活习性不适应(水土不服)的问题。(7)有7位女同学,占总人数的18.92%。

通过对比分析这7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和8项学生基本信息指标的统计结果可知:(1)7个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中,除20号学生外(见表2),其他6个都来自农村。(2)2个学习压力极大的学生分别是23号学生和33号学生(“学习压力”评分分别为85分和80分)。其中,来自贵州偏远农村的23号学生,由于从小缺少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导致其英语基础差,而大学里面又重视英语学习,因而感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33号学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太多,因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3)9个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中,除1号、16号和36号外,其他6个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经济状况”评分均小于60分)。这9人中,仅1人担任班委,有5人不喜欢读人文社科类书(“读人文社科书”评分小于60分)。(4)9个不喜欢读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学生全是男生,其中有4个来自农村。这9个学生没有1个属于特外向型性格特征(“性格特征”评分均小于80分,其中5人“性格特征”评分小于60分)。(5)5个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全来自城市,其中有2个女生(1个女生对所学专业特别讨厌)。(6)5个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全来自城市,包括2个女生和3个男生,其中1个男生特别不喜欢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自我评分仅为10分)。(7)3个期末英语未及格的学生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和青海的农村,他们高考英语成绩均低于90分,同时这3个学生的学习压力均较大(“学习压力”自我评分分别为70分、75分和85分),即英语基础太差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8)5个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学习压力”均小于80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5个同学学分绩点低,但并未感觉到很大学习压力。(9)10位获奖学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均不大(“压力”评分均小于70分)。

笔者通过对该班同学的走访与深入了解后发现:(1)来自农村的学生,造成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贫困。经济贫困使得他们心存忧虑,担心因贫困而辍学,担心因交不清学费而拿不到毕业证,更担心父母省吃俭用地供他们上大学而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此外,他们一般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往往一个人独来独往,经常表现出很郁闷、深沉、心事重重的样子,从而造成一种内向型性格特征。其实,这类学生不愿意合群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愿意“拒人于千里之外”来孤立自己,也不是因为其他学生看不起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占其他学生的便宜(他们有“人穷志不穷”的尊严人格)。若这类学生常和其他学生在一起,他们则担负不起其他学生的花销,也不能为了“面子”而和其他学生同样的花销,因为他们深知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2) 对来自城市的学生,造成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从小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这类学生从小基本上是“关起门长大的”,他们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的父母工作太忙而没时间陪他,又是独生子女,学习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与任务。他们在中学阶段往往也是住在家里面,缺少住校的经历。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习惯集体宿舍的生活,加上性格较内向,往往容易与室友发生摩擦。(3)对不喜欢读人文社科类书的理工科学生,虽然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没有问题,但由于他们读各种社会科学的书籍较少而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跳跃发散思维弱的特征,他们往往不关心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其实,造成这类学生不喜欢读人文社科书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造成的。一方面,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父母多是务农和做小生意的,家里面没有各种书籍供他们阅读,父母更不懂得引导他们培养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中小学的教师往往也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他们读的书仅仅局限于“教材”。(4)对不喜欢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期末考试学分绩点都很低。统计的5个学生中,除7号外,其他4个都是油田子弟,高考填报自愿时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填报,因为他们的父母深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父母们希望能够“子承父业”,若报考石油工程专业,毕业时就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而找到工作,还能将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7号学生是由于在进入大学后,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失去了对石油工程的兴趣。7号不适应大学期末成绩考核排名的规则,因期末综合测评排名中“素质分”(即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占了很大的比例,即使积极努力学习还没有那些班干部排名高,于是他认为这种考核不公平,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外,现在国内的各大石油公司都是国有企业,目前的就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拼爹”现象,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家庭经济处于贫困边缘,无固定工作的父母靠打工勉强供他读大学,使他感到这个专业没有希望、前途渺茫。(5) 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从小没养成锻炼的习惯,他们认为自己身体从小都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特别的锻炼。(6) 除了对所学专业不喜爱的那部分学生外,其他学生的学分绩点低并不是因为差的基础和弱的学习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痴迷于网络游戏。

以上对表2、表3和表4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班学生在各个方面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特征。在许多方面都有部分学生表现出“非正常”的差异化特征,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重视。应研究造成不同差异化特征的原因,设法多途径地解决每个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顺利地渡过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表2 某班学生自我量化评分结果

表3 某班指标分值范围的人数分布特征

表4 某班指标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布特征

四、高校学生差异化管理方法探讨

高校肩负着为祖国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培养。高校教师应本着对每位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有原则、有方法、有耐心、有信心地积极引导,实行差异化的管理。差异化的管理即要求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深入研究他们表现出差异化特征的原因,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使学生逐渐摆脱困境。特别要注意的是,此差异化的管理方法并非是采用某些非常的手段来管理学生,而是通过与学生不断地接触和交流来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管身不管心,徒劳无功勋”,学生只有在心里面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期望,才能为之努力奋斗,学生心里面若只是茫然和糊涂,老师无论用什么样的制度和手段来管制学生,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对具有不同差异化特征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与管理方法,以前面班级的情况为例。

(一) 对家庭贫困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在确知情况属实的情况下,首先应对学生说明学校不会因学生贫困而责令退学,让学生先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学习。然后,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宣传学校的相关资助和扶持政策,为其创造和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的机会。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以赢得奖学金。相反,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一味地催促学生交学费,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甚至会造成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反感而在心里留下一辈子的阴影。要知道贫困不是错,有钱故意不交的情况极少。当然,可能贷款名额有限,贫困学生也不一定能拿到奖学金,甚至学校勤工助学的机会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寻找社会勤工助学的机会,如家教等。此外,还应该免去贫困学生的班费以降低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 对学习压力大的学生

对像23号这类外语成绩差的学生,应在班上(最好是同一个寝室)寻找一个外语成绩好的热心同学,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帮助他。另外,还可建议他参加一些外语兴趣培训班等,以培养他对外语的兴趣和爱好,假以时日,便能使他慢慢摆脱对外语的恐惧。对像33号这类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则应在转变他的思想观念和自我人生定位等方面做工作。

(三)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发现和关注内向型性格特征的学生群体,经常与他们自由地接触与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优缺点,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逐渐改变自己的性格特征。一种性格特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改变某个人的性格特征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

(四) 对不喜欢读人文社科类书的学生

现在许多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科书籍存在偏见,认为没有用,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用”往往片面地理解为直接用来做某件具体的事情。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科学家大多是喜欢读社科类书籍的,其胸襟和知识面都很宽广。西方国家将博士都统称为Ph.D.,即哲学博士(Philosophy Doctor)的简称,意思是博士都应该具有哲学视野和思想。教师应及时发现不喜欢读人文社科类书的学生,向他们讲解读人文社科书的好处,纠正他们对人文社科书片面的理解,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和风气。

(五) 对不喜欢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

针对不同的原因,需做不同的思想工作。对7号学生,他不喜欢石油工程主要是受负面因素的影响,则必须让他知道学校采取“素质分”参与评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励学生不能“读死书”,要注重培养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并积极鼓励和安排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无论是工作或继续读研深造,都要求能够把自己学会和理解的东西、发现的问题,从意识甚至潜意识的层面落实到语言上,清晰而系统地阐述出来,并积极地与他人的表达相碰撞、相整合。此外,还要让他明白“拼爹”的现象虽然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况且“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父母也不能庇佑他们一辈子,时代在快速地发展、社会在迅速地变迁,成功最终会归属有能力的人。何况现在还有许多外企和私企的工资待遇都远超国企,只要学到真本事,就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当然对其他不喜欢石油工程的学生,则需让他们知道大学毕业后可以考取自己所喜欢的大学专业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主要是一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像研究生那样深入,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能力和方法,一定不能因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而沉沦。换个角度思考,目前学到父母选择的石油工程专业,虽不是自己的喜爱,但也有好处。可以做两手准备,毕业时若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或没有考上自己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研究生,至少还可以从事与石油相关的工作。父母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也许等到大学毕业时学生的想法会与入校时的想法完全不同,到时再后悔没有认真学习岂不晚矣。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多一种选择,也就多一条出路。

(六) 对不喜欢锻炼身体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了解不喜欢锻炼身体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现在身体没什么问题是还年轻。现在若注重锻炼身体,则是为自己一辈子“赚足革命的本钱”。教师应鼓励班集体多开展体育活动,最好是让全班同学都能参加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兴趣。

(七)对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发现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让他们明迷于网络游戏的弊端,注重把握玩游戏的时间尺度,在节假日无事时可以偶尔玩一下,若不把握好玩耍的度,必然会丧志。还要让他们明白网络游戏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计算机程序,在程序设置中就是将某个“怪物”设为“不死”的状态,玩游戏者企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征服和杀死怪物”是多么的愚痴。痴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身心健康。对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必须得多方面地加以管理,一方面要经常耐心地劝说,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与检查。此外,还需要对打游戏的人员住宿进行调整。有必要开展寝室文化氛围建设,借助大多数爱好学习的学生去影响和改变个别爱打游戏的学生,坚决杜绝“游戏寝室”。

在对前面例子班的管理过程中,笔者基本按照上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进行实践。此外,还特别强调互助与友爱、大度与宽容、珍惜缘分等的重要性。经过努力,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整体上来说,教师应树立及时发现和关注每个学生差异化特征的思想观念。在培养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非正常”差异化特征的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悉心引导,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五、量化评分方法操作建议

本文提出的量化评分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可以采用不同的量化评分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如下的操作步骤:(1)预设如“经济状况”、“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学生自我量化评分指标及评分规则说明;(2)预设如“外语成绩”、“学分绩点”、“任职”等反映学生基本情况的信息指标;(3)将预设的指标制成规范的表格,让学生进行自我打分与信息填写,同时需要强调此类统计调研与学生的期末考评无关,希望学生认真思考,如实填写;(4)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与统计;(5)研究分析学生各项指标的差异化特征;(6)特别关注具有“非正常”差异化特征的学生群体,并进行深入访谈、接触与了解,核实其信息的真实性,研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化特征的主要原因;(7)探索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培养的方法,有耐心、有信心地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渐摆脱困境,健康成长。

六、结语

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仅止步于课堂教学上,还应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各种差异化特征。提出的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方法,仅供国内外同行参考,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学生群体,应灵活使用。此外,此方法也还未大量、长时间地付诸于实践,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检验,欢迎广大读者交流与批评。提出的方法和观点若能被同行采用或引起部分同学的反思,实属笔者之幸。

[注]

笔者特此感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兆中教授和院长郭建春教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武元.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08,30(5):16-20.

[2] 赵海涛.关于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授课质量的探讨[J].教育进展,2011,1(2):81-84.

[3] 马焕灵.论高校学生管理中自由与秩序的限度[J].教育研究,2011,33(3):45-48.

[4] 吕凯,林榕榕.高校学生管理引入程序公正的法律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469-472.

[5] 聂仁仕,范翔宇.高等理工科院校应注重培养外向型人才[J].教育进展,2012,2(2):24-29.

[6] 李静波,柴育玲.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5):10-11.

[7] 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2):1-6.

[8] 袁伟斌,王晓娟,张德龙.浅谈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J].科学导刊,2011,3(2):5-6.

[9] 钟燕.中国高校教育缺少什么――试议高校教育改革思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7):135-137.

[10] 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2,34(1):24-31.

[11] 蒋华.关于土木专业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49-52.

[12] 钱结海.基于改革新领域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4):26-28.

第8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对于高校的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学秘书在整个高校管理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学校管理队伍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教学秘书具有其特定的职业特征,属于沟通教学一线的教师(亦或本身就是授课教师)与高校管理各部门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是协助学校、院系的领导对于整体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的服务型人员,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新秩序的构建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功不可没。因此,作为高校的教学秘书,如果能够对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特征有深入的了解与领悟,则将大大地促进其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热情的激发。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教育教学基层管理者,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烦琐、繁重等特征

高校教学秘书每天工作所遇到的事情,一般较为琐碎,是一个“一对多”的工作模式。所谓“一对多”的工作模式是指,高校教学秘书通常要解决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活动、各学科教师、学生等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同时,作为高校教学秘书需要解决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教学安排、课程安排、各学科考试安排等等。而且,这些事件的处理一般时效性又较短。例如,大学生的四、六级报名,在较短的时间需要做正确的安排。因此,对于高校教学秘书而言具有烦琐、繁重等特征,要求高校教学秘书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心。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特征还包括具有高强度的学习性

通常人们认为高校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是对于上级的指示进行合理地处理,并且下放到基层教育教学部门,而忽略了高校教学秘书的高强度的学习性。教学秘书在教学主管部门、各学科教师、各年级学生之中,其协调、服务职能直接表现在整体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如果想真正地做好各项沟通与交流工作,则必须加强对于自己素质的提升。而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最有效而直接的措施即是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

三、高校教学秘书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计划性与逻辑性

虽然从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都需要具有科学的计划性与逻辑性。但是,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计划性与逻辑性的要求更为强烈。高校教学秘书每天的工作之一即是对于国家政策、领导的指示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同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政策与规定框架允许的条件下,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节进行构建与加工,进而促进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果教学秘书不能够具有科学的计划性与逻辑性,对于国家与学校的政策等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与安排,则教育教学活动就会深陷混乱之中。这无论是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而言都是十分有害的。

四、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具有监督与研究的特征

高校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其一方面要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来,另一方面也要对于学校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研究。其监督与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科教师对于学校教学计划的整体执行情况、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评估等等。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具有监督与研究的特征对于保证高校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文君.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之我见[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易红君.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6(6).

[3]闻庆茹.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4]蔡银宁.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作用及素质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2).

第9篇:科学管理的特征范文

[推荐]税务局副科长竞聘演讲词

首先,感谢分局领导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上岗的平台,感谢同事们,朋友们给我一个借着这个平台与大家沟通交流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

胜固可喜,宠辱不惊看花开

败亦无悔,去留无意随云卷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常言道:三十而立,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在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扪心自问,我能立什么?我深思过,迷惘过,也无奈过。古人讲:天生我材必有用。适奉这次难得的竞岗机会,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希望靠能力为自己的而立之年留下点什么……

站在大家面前有点瘦弱的我,稳重而不死板,激进而不张扬,温和而不懦弱,正直而不固执。虽然我没有辉煌的过去,但是我能把握好现在和将来。

我竞争的岗位是:三科副科长。三科工作是一项在探索中完善的工作,既没有现成的路子,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作为三科副科长,不仅需要丰富的税收专业知识,更要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我深知自己资历尚浅,能力有待在实践中提高。但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愿意响应分局号召,站出来接受分局领导及广大干部的挑选。

下面我就三科今后的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人性化管理为前提,增强科内干部凝聚力,提高科内干部业务水平,创国税干部新形象。

1、以人文关怀促进科内干部关系的进一步融洽。现在待遇变高了,工作环境变好了,我们干部缺少什么,我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青年人的烦恼,中年人的忧虑,要从他们的工作情绪中去了解情况,与他们共同分担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耐心细致的对科内同事无微不致的人文关怀,促进科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断改善。以人为本、以情组队,通过互学、互帮、互促,增进友谊,加强团结,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掌握现代技能、更新知识结构、熟悉岗位业务。随着我国税收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税收政策也将面临一系列调整变化,加上税收征管模式转变带来的新要求,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转变,未雨绸缪。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学习和培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服从分局整体工作安排,本着“分工不分家,该干则干,该担则担”的精神加强和各科所的沟通和协调,使征管流程更为通畅,征管环节更为紧扣,征管业务更为完善。

二、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征管责任区工作。

税收征管责任区是征管工作重要的载体,是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前在完善责任区管理上,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公告会制度,加强税收宣传,积极服务企业。

定期选择责任区召开公告会,公告会主要分四个主题,一是宣传解释税收政策,公布并详细解释国家最近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及征管流程的变动,以便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及早准备;二是税务稽查案件公告,公告几例近期结案的稽查案件,在公布稽查结论的同时指出纳税人因不了解、不熟悉税收政策规定造成的违规行为,以增强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三是对纳税人日常办税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友情提醒,重申纳税人在一般纳税人转认定、网上申报、抄税认证、发票领购等办税事项时的注意事项,减少差错、规避风险;四是现场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当场对纳税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在会后调查研究后予以明确。

公告会会议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方式,不但可以及时宣传税收政策,而且征、纳双方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

2、试行四项特色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对纳税人试行“预约服务、限时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四项特色服务项目。具体内容是:纳税人有紧急事宜,可以通过专线电话和税务人员进行“预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纳税人提供便利,这是预约服务;限时服务是对各项涉税事宜,只要纳税人手续齐全,严格在规定时限内为其为妥;对纳税申报、税款入库等事项,及时打电话提醒纳税人办理,避免纳税人一时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就是提醒服务;对特殊企业以及突发性困难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3、实行“管片”与“管事”相结合,“制度”与“流程”相结合。

在省局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责任区管理制度,与流程化运作下的管事模式相结合。把责任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将管片与管事紧密相连,保证信息的全面收集、及时反馈,一方面流程化运作,按需要进行调查执行,另一方面可以做到户清、事清、职责清,克服对纳税人信息不清、掌握情况不明现象。

强化工作规范,落 实管理职能和考核责任,以方便快捷服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责任区调查、核查、协查和巡查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必要整合,采用调查套表一次性采集纳税人多种资料,责任区管理人员同时按照工作流的要求及时开展调查,确保调查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做到既服从流程管理,满足流程需求,又自主管理,能动负责,强化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及时清查漏征漏管户,加强对重点纳税户的监控。

4、力求每个征管责任区工作一个标准执行不走样。

针对征管责任区工作具有杂合型的特点,必须保证每个征管责任区工作执行不走样、不走调。税收征管责任区管理是与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相适应的一种管事制度,与原来的专管员管户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此,责任区管理过程中,一是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界定责任区的工作职责,避免随意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区管理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规范责任区管理人员的行为。二是要突出责任区管理的工作重点,责任区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纳税人的监控上,特别是对C级信誉纳税人的监控,与税务稽查、纳税评估有机结合,形成严密的税收监控体系和网络。三是注重考核的操作性。对征管责任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都明确工作质量和时限要求,公开考核标准,提高征管责任区工作质量,保证责任区工作有序地推进。定期汇总征管责任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考核的客观性、规范性出发,为保证征管责任区工作一个标准执行不走样提供可能。把征管责任区工作置于全方位、多角度的检验之中,有力促进征管责任区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我对分局三科工作的一些建议,希望在与大家的沟通交流中共同为我分局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不论今后我在哪一个岗位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