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高效沟通重点精选(九篇)

高效沟通重点

第1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沟通是指人们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过程,而有效的沟通则是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达到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说表达出来的意思能够被接收者理解和执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有效的沟通更为重要。

1.沟通能够协调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无所不在,比如,在决策、制定计划、人事管理上都需要沟通为双方搭建平台。在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中讲究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当员工有了较好的点子和想法时,在向管理者汇报时需要沟通,有效的沟通是不要替领导做决定,要引导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做出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员工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不管是在表达上还是在态度都要做到恰当。而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回应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其次,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也是一样的,彼此之间是平级,在交流时说话的艺术也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出现各种矛盾无法处理,不仅影响个人感情,还会影响工作。由此可见,沟通存在于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沟通能够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2.有效的沟通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资源管理中,沟通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沟通能够明确员工的需求和工作状态,从而满足员工的需求,或对员工做出激励,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企业可以指定相应的、科学的管理策略,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沟通能够激励员工进行思考,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企业各种信息与资料的传递以及各种科学措施的制定,促进人力资源体系的合理运行。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在物质利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也越来越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自身价值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学会合理、有效的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能够给予员工更多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使员工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的更快,也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促进沟通有效性措施

1.在沟通前了解员工的需求,实现有效沟通

首先,要对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工作态度进行了解,这是首要条件,要着员工的社会性,从社会属性角度去了解被接收者是什么样的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员工时,所面对的被接收者是不同的,因此,采取的说服方式也是不同的。要想做到有效的沟通,就要实现双方需要的“交集”,这也是有效沟通的关键所在。这里的交集,是指双方之间的需要结合点。管理者要看准被接收者真正需要什么,了解之后满足其需求才是实现沟通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坚持简洁性原则

要不断获得被接收者的认同,这是沟通的目的,要通过合理的言辞打动被接收者,使其情绪受到感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认同说服者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思想意识的一部分,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企业管理中,所要传递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在进行沟通时,言语繁琐,表达不准确,那么,接收者就会对所要传递的信息失去兴趣,沟通的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要遵循简洁性原则,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而这需要管理者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树立良好沟通态度,坚持尊重性原则

另外,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良好的态度也是决定沟通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要有良好的态度,要知道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不尊重员工,将可能导致员工产生自卑心理,对于管理者产生抵触心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因此,在管理中要遵循尊重性原则,对于员工,要以诚相待。

另外,在沟通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现象,也难免会发生争执,这主要是沟通双方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要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不管是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第2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渴望成长,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既爱慕虚荣,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深入地进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他们身上内化成现实,同时解决好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缺少共同语言,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大学里通常是大班上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上完一门课程换个教室。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沟通的策略分析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要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是一个需要日省其身、不断修炼的精神升华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一使命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正己”,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应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互动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因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应以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一切理智活动与具体行为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和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地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以真诚构建沟通的情感基础。

首先,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其次,要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上往往难以找到一致性,教育者必须善于心理换位,暂时放弃自身原有的观点和想法,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真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并使他感到安全、自由,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真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

⑴直接沟通或面对面沟通

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受对方的真实情感,在沟通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便于教育者随时把握沟通的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谈话的策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掌握面对面沟通的一些技巧,比如:

①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②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③善用表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⑵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上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也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网络沟通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已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聊天工具主要有QQ聊天、网易泡泡、MSN等。在网络沟通中,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甚至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能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广受学生喜爱。因而,网上聊天也就成为另一种能代替面对面交谈的重要的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既能解决高校老师不坐班、师生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也能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提供一种比面对面交谈更有效的沟通机会。

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统信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的优点,因而也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电子邮件沟通,一方面,可避免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尴尬或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使沟通更为深入、有效。

⑶短信沟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手机的短信功能,由于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

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利用短信这一有利的沟通方式,就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想当面表达的问题交换意见,从学生那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增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⑷第三方沟通

第3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障碍;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025-02

沟通分为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其中内部沟通的目的是促进组织内各职能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增进理解和提高有效性。管理活动的实践表明,管理者约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剩下约30%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可见,提高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十分重要。管理者在与其他部门或人进行工作接触时,沟通的技能显得非常重要。

一、有效沟通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有效沟通的含义

所谓沟通,就是把信息按可以理解的方式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的过程。有效沟通,就是传递和交流可靠性、准确性高的信息或思想的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它是组织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两层意思:(1)有效沟通首先是信息的准确传递。如果信息没有准确地传递到既定对象,也就没有发生有效沟通。(2)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还要被受众充分理解。信息接收者要完整地理解收到的信息,要获取事实并分析发送者的价值观、个人态度。

(二)有效沟通的作用

美国学者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有效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技巧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有效的管理沟通,不仅能够使组织愿景达成共识,了解组织成员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与成员工作效率,促使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管理,而且能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和团队精神。第二,有效的管理沟通,能鼓励成员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高效快速达成组织目标,进而促进上司与部下、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组织内外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第三,有效的管理沟通能使得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组织成员对变化与风险有正确认知,并作出快速反应。

现代企业管理以人本管理为主流,有效沟通成为平衡和调节员工心理的有力杠杆,是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所以,高效率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沟通。

二、有效沟通的障碍分析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来源

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来源有:

1.来自发送者方面的障碍。这方面容易出现的障碍主要有:(1)沟通目的不明确。管理沟通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信息的内容、沟通拟解决的问题、应达到的效果等等,信息的发送者都应在沟通之前明确了解。(2)沟通中表达模糊。发送者表达能力不佳,词不达意、口齿不清,或者书面表达中字体模糊,都影响沟通的效果。(3)沟通中选择失误。沟通渠道的选择、发送时机和发送对象选择不当,同样影响了沟通的效率。(4)信息来源上的问题。发送者假设接受者不需要理解这些信息,对信息的过滤,从而导致接受者对信息的准确理解。

2.来自接收者方面的障碍。(1)对信息的过滤或加工。信息接受者通常按主观意愿对信息过滤和添加。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前副总裁德洛里恩曾说过,“从下级授讯者报上来的情报经过层层‘过滤’,往往使上面接触不到实际情况。下级提供材料,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们所希望的回答;或者是报喜不报忧,猜领导要什么,然后报上来。”Ⅲ组织纵向的层级越多,信息被过滤的机会也就越多。在下行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如同经历一个漏斗,层层过滤,到达最后一个信息接收者时,仅剩20%,80%的信息因为各种原因被过滤或丢失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理解漏斗。(2)接收者知觉偏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背景及其个人特点,有选择性地去接收信息,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自己利益紧密相连的事、自己必须负责的项目等等。(3)对信息来源缺乏信任。这是指接受者对发送者缺乏信任,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是对发送者的人品、经验、地位和知识等的不信任。

3.沟通双方的认知差异造成的障碍。每个人不同的背景、经历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标准、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对于外界的刺激,每个人均会运用与自己的标准和观念一致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选择、组织和翻译,这可能会导致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有差异,这些差异都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障碍形成原因分析

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中国各类组织中形成了“指令式”管理方式,只强调管理的权威性、统一性、绝对性,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功能长期被弱化甚至被忽视。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管理者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仍未能真正实现有效沟通,主要原因有:

1.管理者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化。思维是沟通的基础,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管理者缺乏客观、公正、公平之心。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管理者注重的仅仅是把信息传递出去,忽视了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这一层次,则无法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同时,面对较强等级观念的权威性管理者,下属出于自身前途的利弊考虑,发送的信息可能更倾向于附和管理者的愿望以回避风险。管理者接收了此类信息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强化了其认知模式的刚性,从而使组织中的沟通陷入恶性循环。

2.来自传统文化环境的障碍。在交流上,中国人讲究“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企业内部沟通过程中,领导对某些事情发表意见时通常是蜻蜓点水,望下属通过其超凡的领悟与会意能力,把事情做到位。而下属稍有理解的偏差,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3.沟通双方沟通缺乏真诚之心。真诚是沟通的基础,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在管理关系比较简单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彼此缺乏情感的互动效应难以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把对方看成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才能与员工进行真诚沟通。

4.沟通渠道相对闭塞和单一。自由开放的多种组织沟通渠道是保证有效沟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沟通不仅仅是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组织制度。在中国企业中,会议沟通是常用的组织沟通形式,开会是传递、发送信息的最常见的场所。具有实质内容的、安排妥当的会议是同时完成组织沟通和管理目的的有效工具。但如果召开的只是为了满足领导展示其权威的欲望,而没有实质沟通意义的会议,只会引起员工的反感,无法实现有效沟通。

(三)克服有效沟通障碍的策略

对有效沟通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就在于可以有针

对性地解决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使沟通更有效。要克服沟通障碍,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者注意转变角色。管理者作为沟通活动的主体行为者,应切实转变自己权威型的沟通角色:首先,不仅要对下级一视同仁,还应做到自己和下级之间的一视同仁,沟通各方的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真正对下级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实现由过去单向的下行沟通方式转向平等的、双向的交流方式,实现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其次,要对沟通作充分的准备。管理者在沟通之前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沟通目标并据此而制定明晰的沟通计划。再次,沟通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第二,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时机和沟通渠道。人们对信息的反应及过滤是还要受时间因素影响,因此,有效沟通要注意安排恰当的时间。管理者可以规定在某一时间接收或发送特定信息,或者是规定在繁忙工作以外的时间的接收或传达信息,以确保注意力不分散并及时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在渠道的选择上,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占据主导地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予以最恰当表现的沟通渠道,并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根据沟通对象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尽量使用表述精确、明晰的语句,避免艰涩的专业术语的运用。基于沟通的有效性,沟通过程中应鼓励采用多渠道的信息沟通,并尽量避免彼此冲突从而引起误解。

第三,沟通者应学会倾听。倾听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通过倾听可了解对方要传达的消息,同时感受到对方的感情,还可据此推断对方的性格、目的和诚恳程度。管理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而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与负责精神,提高组织内部沟通的有效性。

第四,注重信息的反馈。反馈是沟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反馈,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管理者在进行沟通后要注意接收者的理解和反应,通过询问、调查即跟踪反馈,掌握信息被接收和被理解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的政策做出修正、完善。

总之,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沟通能够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和信任,形成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战胜各种危机不断走向发展。管理者应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和提高有效沟通的效率,以便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魏 江.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康 青.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丁 超.丁征恒,有效沟通的障碍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第4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教学;沟通艺术

一、中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的是对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就其学生的构成来讲,多是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一些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当前中高职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并辅之以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课程教学内容。在中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来开展教学,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来开展专业技术教学,并且会存在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割裂开的现象。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这使得学生的感受以及显示需求未受到关注和重视,从而使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教师对沟通的重视不足。中高职教育教学中,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些学生因为进入中高职院校之后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对于学习以及生活等失去信心,这体现在其行为上便是旷课等现象多发。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并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当前中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往往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缺乏必要的沟通程序,教师对于沟通的作用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都降低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果,使得教育教学出现一些问题。

二、沟通艺术在中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沟通对于其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探讨有益的措施将沟通艺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可塑性。中高职阶段的学生其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但是学生还具有思想品质以及思维灵敏等方面的有点,教师在沟通中,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是可以塑造好的。在对学生充满信心的同时,教师能够更好的优化其沟通交流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增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较好的管理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来保证沟通的畅通。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的应用来创建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班级或者学校内部交流平台的创建,为学生意见的发表等提供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反应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沟通交流平台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发展制定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来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能够更多的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情绪和心理以及外在的表现,保证沟通的效果。

最后,沟通艺术的应用还应该掌握相应的技巧。沟通效果的实现,需求一定的技巧,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更好的实现沟通的目的。在中高职教育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来引入谈话,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谈话时,教师应该层层深入的引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谈话的主题,使其能够更愿意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从而使得沟通效果得到保证。

三、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沟通效果的实现,在中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沟通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做到平等公正的对待所有学生。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对学生的尊重作为基础,这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谈话时,以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促膝交谈,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切而实在的感觉,能够更好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教师应该更多的倾听学生的诉说,并鼓励学生多说,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接收教师的引导谈话内容,并以此来启发、鼓励学生。教师还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消除学生内心的顾忌,营造一种平等的沟通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要通过赞美等方式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中高职教育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引导和培养,以课堂上的赞美以及沟通交流中对于学生一些想法和观点的赞美等,使其看到自己的有点,从而树立起学生和生活的信心。通过对学生闪光点的关注和表扬,对其错误进行比较平价,使学生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有点,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沟通的角度讲,赞美能够起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能够更好的建设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潜能更好的被挖掘出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沟通的效果和目标。

第三,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对于中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坏习惯等给予一定的宽容,给其改正的机会,引导其回归到正规,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以及新任,但是该种宽容又是有限度的不会造成对学生坏习惯的纵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四,沟通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沟通中,应该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沟通技巧,给予学生鼓励或者提醒,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被关注且给予有效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沟通的场所,采用适宜的沟通方式。

中高职教育教学中,有效的沟通对于学生个体发展以及教学管理的完善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沟通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其技巧的应用,更好的发挥沟通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黎.浅谈高职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J].课外阅读(中旬),2010(11)

[2]阎伟.高职院校教师的沟通管理探析[J].大众文艺,2013(15)

[3]黄敦高.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网络的师生沟通渠道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

第5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沟通障碍;过程管理

一、企业内部审计中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

1.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欠缺大量的实例表明,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较好的沟通能力是促使审计成功的重要推力,审计人员只有具有了沟通愿望和沟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内部审计工作服务[1]18-19。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其工作职能应该定位在与组织内各部门打交道方面,并把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向上级报告,以完成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和优化。而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不断得到被审计单位人员的理解与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获取与审计相关的、可靠的信息,才能更为及时有效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外,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还应将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成主动者,使其行为能够因良好的沟通而使审计工作变得顺畅而高效。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能力方面缺位,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难以在审计过程中控制谈话重点和语言节奏,内部审计的沟通效果严重受限。2.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沟通不善截止到目前,现代企业虽然逐渐建立起来了与时展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运营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现代企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难以置身在内部审计建设之中。这种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决策层沟通的不善,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绩效的提升。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无论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还是国内外的政策条件,都对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主观上对企业决策层产生了偏见,使两者之间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对现代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潜在损失;(2)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足,在宣传手段选择上缺乏仔细的思考,未能充分借助新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传递;(3)一些企业部门对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宣传工作并不理会,甚至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使由此而产生的审计沟通严重不足;(4)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能否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绩效。但是,一些领导并未对其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这种工作中的忽视使得审计沟通难以真正展开。3.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不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实现“无障碍沟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然而,多数单位两部门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沟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形成,一是可能因为两部门工作汇报的对象不同,两部门均有相互监督检查的职能,如果主管领导不同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二是内部审计与财务的工作结果有时会相互对立,“本位主义”会导致负面作用与沟通障碍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组织长期形成的传统与气氛,对内部审计的沟通效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2]250-251。一方面,组织结构不合理会引起信息沟通障碍。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过多,则信息沟通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且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时效性。另一方面,组织气氛不和谐对信息的接收程度也会产生影响。如信息发送给一个相互高度依赖和开诚布公的组织,它被接收的可能性就比那些来自气氛不正、相互猜忌和提防的组织高得多。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沟通管理

1.与单位决策层及时沟通在前文的分析中指出,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使得审计沟通过程并不顺畅。而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应要求审计人员全面把握和被审计单位领导、决策层进行交流的机会,从上而下地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方法和审计步骤、审计内容进行宣传、讲解和培训,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和权威。比如,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单位领导、决策层提交相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报告,并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审计进展等进行请示与汇报,并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要随时与相关责任人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便充分了解单位领导对审计的态度和期望。2.把握不同阶段沟通的特点在内部审计不同阶段,沟通具有不同的特点,审计人员应合理把握,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与效果。准备阶段:高度重视审前调查和良好的审前沟通,开好审前会议,通过审前会可以使被审计对象详细了解本次审计的目的、性质和具体安排等,以便于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环节主要体现在审计访谈上,即审计人员就具体审计事项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查询。要充分听取意见,给予被访者表达的空间;有些事项仅需要简短的对话,有些事项需要进行有层次的、深入的访谈。特别是审前会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与被审计对象进行充分交流。报告阶段:为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就报告中的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等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认真充分的沟通。后续审计阶段:就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存在的困难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同时征求其对审计的反馈意见。3.营造和谐的审计沟通氛围,提升内部审计的沟通技巧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往往要借助“审计进点会”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传递审计信息,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在接到相关信息后做出积极的反应,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必要的支持[3]27-29。此时,被审计单位领导如果可以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会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普通工作人员会因此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审计资料能够被有效、及时地提供,审计工作也能顺利进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营造和谐的审计沟通氛围,提升内部审计的沟通技巧。比如,要尽量以开放性问题为导引,使被审计人员能够更为自如、轻松地回答相关问题和做出相关反应;在提问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拙劣的提问”,做到一次一问和一问一答。此外,还应让被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的,在倾听对方回答的同时,能够及时对其中关联的有用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以便提升审计沟通的效果。4.对审计结果进行冲突管理内部审计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化解冲突,通过冲突管理使审计沟通更加高效。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1)化解反击心理。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计人员,都要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将情绪和审计工作区分开来,禁止使用过激性的语言与肢体行动激怒对方,如果丧失了理智,将会把审计冲突引向审计失败,甚至给企业、行业与审计事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2)对已经产生的冲突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通过深入矛盾内部充分了解冲突产生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正确引导对方能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推动审计沟通向积极的方面发展;(3)在处理因内部审计而起的冲突之前,要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良好的把握,以避免将负面情绪和信息传递给被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也只有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调整了审计过程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克服恐惧心理,使被审计人员能够支持审计工作的进行。5.提升审计整改的影响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有效的内部审计沟通是建立在寻找、建立共同点的基础上的。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通过鼓励对方不断提升沟通效果,通过讲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地开展内部审计;(2)内部审计人员要本着真诚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沟通双方要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与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开展审计工作;(3)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进行的“专业会诊”,因此审计沟通的参与方都要敏感而兴奋,找准彼此之间的关注点,以便产生基于审计的沟通共鸣。

三、结语

随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内部质量,加强审计过程的沟通与管理十分重要。沟通在内部审计中作用重大,而现实审计中存在一些沟通的障碍: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障碍、企业内部固有的障碍、内审机构与企业决策层之间等方面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沟通障碍等,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与质量。在企业内部审计沟通的对策中,应充分认识良好沟通的重要性、构建内部审计与企业决策层的和谐关系、依法合规把握审计原则及客观公正以诚待人等,合理把握不同审计环节沟通中的不同特点,突破沟通障碍,提升内部审计的绩效。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环节和人员,加强审计沟通过程管理,构建内部审计沟通体系相当重要。这就必须对审计结果进行冲突管理,提升审计整改的影响力,营造和谐的审计沟通氛围,提升内部审计的沟通技巧,增强内部审计沟通的效果,不断化解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对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保证审计信息能够快捷传递与充分交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提升审计工作的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澜.浅谈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J].时代金融,2011(2):18-19.

[2]刘飞燕,史丽化.管理学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50-251.

第6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有效沟通促进 发展

前言

企业每一个职能的实现都要借助于沟通工具,沟通与企业管理相伴而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有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当于引起。 目前企业在沟通过程存在的问题:1、沟通意识淡薄。企业经营随时随地离不开沟通,沟通意识淡薄导致沟通的滞后性,从而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工作的开展情况。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员工不会在需要沟通的问题时优先选择及时的沟通,而多采取“等,靠,躲”或是“踢皮球”的态度,致使简单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成为企业运作的绊脚石,问题性质扩大化后才开始着手解决。可见,企业沟通意识的强化亦是不可忽视的。2、沟通方式单一。企业经营时时刻刻要面对不同层级或者组织间的沟通,无论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方式都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沟通方式,沟通不当不仅会阻碍信息的流通,同时使企业无法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多数中小企业的沟通方式仍然是比较单一的,无法灵活的结合不同的方式,使企业内部沟通僵硬化,过于形式化或者松散化。3、沟通制度及沟通渠道欠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意识淡薄。在企业发展中,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意识似乎缺乏热情。相当部分的员工并不乐于参与企业管理,对所在企业的发展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员工不乐于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组织方面。大多数员工并非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没有建设性意见,而是在沟通中存在种种障碍,从而持保留态度。这种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没有良好沟通渠道以及相应的沟通制度,这是直接导致员工对企业自我参与的懈怠原因。4、沟通技能的欠缺。沟通技能的欠缺,使沟通中的信息具有不完全性。沟通技能表现在倾听,语言沟通,书面沟通以及非语言沟通技能。据实际的调查发现,企业整体沟通技能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倾听能力缺乏,语言沟通多,书面沟通少。企业中多数人认为书面沟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致使很多信息无法完整保存,同时由于沟通技能及方式不得当,使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不完整,甚至掺杂了较浓主观色彩,从而使理解与再次传达落实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失真。

由此可见,建立有效沟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通过有效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职工心情愉快工作,促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首先正确认识有效沟通的内涵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以说、听、读、写等思维为载体,借助于演讲、交谈、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所要专递的信息、思想和情感;通过适时反馈,不断加深理解,在促成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促使对方最大限度地接受。因此有效沟通并不等同于简单的说与听,或者简单的信息传递,有效沟通强调信息的发送、反馈并达成共识,缺一不可。

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与沟通的发起者即信息发送者素质有极大的关系,信息发送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说、听、读、写能力,而且要有良好心态,才有可能及时、恰当地表达出来所要专递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同时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要及时捕捉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对发出的信息适时组织调整,这样发出的信息才可能有效,否则就可能出现“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信息接收者是决定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的决定者,其心理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有动机和意愿达成共识的背景下,通过积极倾听、及时反馈对接收到信息进行理解并产生情感才可能形成有效沟通,当然也要求信息接收者具备接受信息所要求的说、听、读、写能力。只有经过多次的双边互动,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都充分表达了对信息发送者发出信息的认知、态度,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做样,可以通过书面文字的方式进行传递,也可以利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传递,还可以利用非语言进行传递。其中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使信息表达的意思变得复杂,相同的语言文字会因语音语调的不同而意思不同;也可能因为不同的行为语言而传递完全相反的意思。因此实现有效沟通,不但要关注语言信息,更要关注非语言信息,还考虑到人的性格和具体的环境及背景,以便准确理解、把握信息的真实含义。

二、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管理者通过有效内部与外部沟通并最终以书面沟通形式形成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企业的结构和制度文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宣讲和悬挂张贴,甚至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与员工进行沟通,以便于把使命、期望与要求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员工,以便于正确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因此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是和组织目标、任务和要求等,密切相关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意见等内容的交流,受组织发展战略引导并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和过程。有效沟通对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企业管理职能的前提

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员工去正确完成职能,逐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必须进行有效沟通,否则就无法有效实施管理;企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是在大量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市场调研和分析讨论就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形式。至于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本身就是沟通的过程,有效沟通是科学组织、正确指挥、合理协调,有效控制的保障,是企业管理的必要内容。

(二)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等制定的过程中,安排计划、任务时,通过有效沟通,从而员工会对今后工作中的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有准确的理解。

(三)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但要获得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还有情感、归属等精神需求。企业畅通沟通渠道,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员工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把企业的发展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是形成健康企业文化的基础

有效沟通是在一定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又会促进企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企业组织成员内部及与外部有效沟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同时需要通过有效沟通为全体员工理解、认同并遵守。企业商标、标准等物质文化,同样需要通过有效沟通得到企业内外的接受和理解。

三、企业忽视有效沟通的后果

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沟通管理,大家都消极地对待沟通,忽视沟通文化的话,那么这个企业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无所谓的企业文化。这种无所谓文化主要表现在员工对什么都无所谓,有什么问题或看法,既不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也不主动去找领导沟通寻求解决方法,而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由问题存在或发展;管理者也对什么都无所谓,不仔细去观察和了解,不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出现的问题推委拖延,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无所谓文化中,员工更注重行动而不是结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务而不是发现解决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结果当然就难以预料。长此以往,员工没有进取心,工作上缺乏激情和积极性,工作效率必然无法得到提高。同时缺乏沟通还将导致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冷漠,相互协作意识淡薄,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

四、企业与员工建立有效沟通的措施和实施

企业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建立企业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建议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员工建立归属感和自豪感

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因素是人。企业中每一个员工能否步调一致积极主动地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前行,就看员工心里是否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应当通过沟通,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同时要告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应对的办法与措施、相关的管理制度等,让员工在知"家底"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进而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企业的主人,并切实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主动承担压力。

同时要通过激励、宣传等途径及时让员工知道由于自身努力给企业带来的进步,让他们感觉到领导在关注、关心着自己,企业的发展与自己密切相关,觉得企业需要自己、自己也需要企业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从而建立起以企业为荣的自豪感和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我们经常开展的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分析企业面临形势、生产经营状况、针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就是为了争取理解支持、互动和谐的目的,激发起员工爱企、效企、强企的强烈愿望,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2、日常工作任务沟通及时,思路清晰

企业阶段的发展战略、计划等制定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使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其制定中来,从而员工会对今后工作中的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有准确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有利于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意义。在安排计划、任务时,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使管理者与任务接收者对工作内容达成共识,避免对计划或任务产生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如绩效考核结果不能使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产生相对公平感,不能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就会引起员工内部不和谐,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就必须进一步进行沟通,找出问题,积极给予解决。

3、理解尊重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企业要有生机与活力,最根本的在于员工队伍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今员工对自我实现、职业尊重等精神需求日益强烈。管理者尊重员工用的是人格魅力,其实质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者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要使员工具体地感受到管理者与自己的感情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凝聚人心共同发展的目的。

尊重员工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这种尊重虽然是相互的,管理者主动尊重员工的要义就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其次要尊重员工的意见。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企业,员工参与的程度越深,其工作的积极性越高,否则,管理者和员工会因没有亲和力,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次是尊重员工的发展需要。应当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需求,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策略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最终有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4、提高民主意识,参与企业管理。

民主管理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形式,员工只有感到自己处在当家作主的地位时,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充分得到发挥。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重大问题交由员工代表大会或发动广大员工群众进行讨论,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一定要高度重视,条件成熟的就立即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对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一定要认真组织实施并给予奖励。

5、理顺思想情绪,愉快工作

常言道:气顺则劲足。员工的思想情绪因受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个性特点往往带有复杂多变的色彩。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创新思路,在自身正确理解上级领导和社会对本企业的评价所带来压力的同时,及时掌握、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始终坚持疏导为主的方针,理顺员工思想情绪,鼓舞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通过摸清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重点对象的社会交往,及时发现各种苗头,对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要从苗头中看到问题的本质,寻找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倾听不同意见,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说服人,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6、关心“热点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所谓"热点"问题,就是某一阶段或时期员工关心最多、议论较大并已引起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要坚持正面疏导、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教育、疏导、使员工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和理解过程。基层电力企业领导对已发现的问题能纠正的立即纠正,用具体行动去解决"热点"问题。要增强办事和处理问题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员工的监督,从而保证员工思想稳定、认识统一、声调一致。

凡是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首先,我们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上学、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 。其次,靠办实事感化人。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靠说服教育,讲大道理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开思想疙瘩的,应该真正把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放在第一位,要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做职工的知己、贴心人,使职工的激情进一步得到激发。

五、结束语:

有效沟通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就象一个剂,使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将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个人工作起来更加愉快、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第7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摘要:本文对首先对绩效管理中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从提高意识、精心准备、灵活操作和跟进落实四个循序渐进的方面来改进绩效沟通。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沟通 绩效改进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一、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和分析显示,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70%都出在了沟通不到位上。绩效沟通中存在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因此,存在问题的机会很多。总体说来,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不外乎是意识层存在的问题及实践层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沟通意识层存在的问题。

1、主管缺乏绩效沟通的意识。许多主管习惯了传统的报表和“纸上”考核,不清楚还要与员工面对面地进行绩效探讨,而且很多企业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要求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所以不沟通也就很自然了。主管辅导者角色的缺乏和制度缺失导致了绩效沟通在绩效循环各环节中都可能有缺失或不到位。

2、员工存在沟通恐惧。对于员工来说,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是跟他们作对,考核沟通使得员工工作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就被暴露出来,员工很容易存在不安和恐惧,或者认为绩效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下达任务、为了监督工作而已。

(二)绩效沟通实践层存在的问题。

1、沟通前无针对性草率行动。主管告诉下属“你的报告内容不够完整”“这个报表做得太糟糕”这样无针对性的沟通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员工仍然不知道应该做出怎样的改进。而且沟通草率,要么是一种形式,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要么不切正题应付了事。

2、沟通时轻过程且无技巧。主管在平时不注重沟通,缺乏对员工工作的辅导和帮助,只是在绩效反馈时把所有问题都搬到一起与员工秋后算总账。在沟通时,通常不注意沟通的技巧把握,这样很容易形成对峙和僵局,且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绩效的改进。

3、沟通后无跟进和落实。绩效沟通的目的是实现整体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员工素质的发展和提升,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局面。通过绩效反馈,能够发现和提出员工工作和企业环境方面的各种问题,但是这样问题若没有具体到切实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并且真正去跟进和落实的话,绩效考核都不能产生实际价值。

二、绩效沟通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前面我们讲到了绩效沟通意识层面及操作层面的几个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从提高意识、精心准备、灵活操控和跟进落实四个方面来寻找改进措施,

(一)提高意识是前提

1、思想先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开了绩效沟通,主管人员的任何单方面的决定都将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绩效管理。没有绩效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

2、制度保障。为了使绩效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必须把主管与员工的绩效沟通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研究和发展,通过制度的规范,让绩效管理 成为主管的习惯,员工的习惯,用对话和交流解决员工工作中的绩效问题,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二)精心准备是保证。

1、明确绩效沟通目标。沟通双方如果想要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一致的沟通目标。

2、做好沟通对象的分类。在沟通时,要区分不同级别的员工,不同的岗位甚至针对不同员工的性格特征,做好沟通对象分类的准备。

3、准备好面谈提纲。沟通的主导人员,在了解了沟通目的和内容及沟通的对象后,做好沟通的计划与提纲。

4、精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将有助于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灵活操控是关键。

1、站稳立场。主管人员在沟通中站稳立场有两点要求:保证沟通立场的正确性及坚持沟通的立场。在绩效沟通中,有些员工可能对绩效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表示怀疑,主管人员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坚定立场。

2、围绕目标沟通。在准备阶段我们就已经确立了明确的沟通目标,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沟通双方紧密围绕着目标进行沟通,不可随意更改或者漫天瞎谈,使得沟通毫无结果。

3、灵活应对突发事件。活动的进行中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绩效沟通当然也不例外。如有时候遇到了特别内向或者情绪特别激动的员工,整个沟通根本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此时,作为主管首先就是要摆正心态,冷静思考,找出应对之策,千万不能对着干、冷漠处之或者干脆吵起来,应该从对方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或者先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开来,当僵局打破后再回到本次沟通的主题。

4、注重双向沟通。绩效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为此,主管需要在肯定员工的价值和作用上,引导下属说出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表达心声。

(四)跟进落实最重要。

1、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如果说改善员工及企业的绩效是沟通的出发点,那么探讨绩效改进的方案则是沟通的落脚点。在开展绩效沟通时探讨解决方案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它可以借助企业一方的经验帮助员工谋求应对之策;其二,它也集合了员工的智慧,使探讨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2、跟进落实。一个完善的绩效沟通机制当然也离不开沟通后的跟踪与落实。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探讨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方案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资源,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得到实施。

总之,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循环的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本文抛砖引玉地阐述了比较普遍的问题,并介绍了解决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遇到以上种种问题或者他们的问题更加复杂,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考,用符合企业文化的动态调整的方法来解决绩效沟通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的表现: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

第8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高校

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共识或者感情的通畅,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有效沟通指沟通双方能相互理解和执行对方传递的信息、思想和感情。作为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则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还不能达到无话不说的效果,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他们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详尽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为学生事务管理规定的制定以及相关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参考信息,并且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向上反映给相关部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第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大学生沟通,则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归属感,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第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使大学生的安全、心理等问题防患于未然。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偏激的思想或行为。若辅导员与大学生能有效沟通,则能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现状,笔者抽样调查了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工学院等五所高校一千多名辅导员和大学生,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现状如下:

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形式单一。对于“你是否主动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有70%的辅导员表示主动,而仅有18%的大学生表示主动,表明在师生的双向沟通中,辅导员主动找学生的多,学生主动找辅导员的少;对于“你一般是以什么方式与学生(或辅导员)沟通”,选择“面对面交流”的占68%,选择“QQ或电子邮件”的占15%,选择“电话交流”的占10%,选择“其他”的占7%,表明师生的沟通途径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面谈交流方式。

2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地点和时间缺乏灵活性。在“你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的地点”这一问题上,选“办公室”的占78%,选“课堂”的占7%,选“宿舍”的占9%,选“校园其他地点”的占4%,在“校外”的占2%;在“你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的时间”这一问题上,88%的师生选择“办公时间”,12%的师生选择“非办公时间”,表明师生的沟通地点、时间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上班场所和办公时间。

3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内容少、频率低、范围窄。在“你一般与辅导员接触的原因是什么”一题中,有32%的学生选择“交有关材料”,56%的学生选择“系干或班干工作需要老师指导”,8%的学生选择“解决个人心理困惑或矛盾”,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一学期内你跟辅导员接触约有多少次”一题中,选择“0次”的占35%,选择“1次”的占33%,选择“2次”的占20%,选择“2次以上”的占12%;在“与你接触最多的是哪类学生”一题中,77%的辅导员选择“系干或班干”,选择“普通同学”仅占23%。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缺乏了解。角色是指处于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希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扮演着思想引导者、心理疏导者、学习向导者、生活辅导者、行为督导者和就业指导者的角色。然而,在调查问卷中,仅有36%的学生选择很了解或比较了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扮演的角色”,有24%的学生选择“一点都不了解”。在“在你心目中,你觉得辅导员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帮助”一题中,62%的学生选择“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而选择“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解决心理困惑”和“就业指导”共占22%。调查表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不太了解辅导员在其大学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

2 高校辅导员或大学生缺乏沟通的技能技巧。沟通不单是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换。在“你觉得与辅导员接触较少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6%的学生选择“不知用什么沟通方式”,这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技能普遍缺乏,有17%的学生选择“辅导员摆架子”和“害怕老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有的辅导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学生没有信任感,不敢或不愿与辅导员沟通。在“你是否接受过相关人际沟通课程的培训或讲座”的问题上,38%的辅导员选择“没有”。在“你是否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问题上,有36%的辅导员表示没有,这表明部分辅导员在人际沟通技能技巧方面还是较缺乏。

3 辅导员队伍配备不齐,专业素质低,奉献精神不强,日常事务繁杂。教育部2006年9月1日公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然而,在所调查的五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能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基本上都为1:300甚至更高。有35%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取得上岗资格,60%的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65%的辅导员表示有机会就转岗,不再继续做辅导员工作,辅导员80%的时间用在处理日常事务上,15%的时间用于备课、上课。在人员配备不齐、日常事务繁杂、奉献精神不够和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根本无法与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交流。

三、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宣传

鉴于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角色不明确,高校要加大对辅导员角色的宣传,可以在大一新生人学之初,通过宣传板报、小册子等形式介绍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给学生发放写有辅导员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的亲情卡片,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每学期或每学年组织优秀辅导员到院(或系部)进行先进事迹汇报,让学生知道辅导员是他们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导师。

(二)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针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渠道、形式、时间和地点的单一性,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很多高校辅导员与时俱进的一种选择。结合当代大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的特点,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个人博客、BBS论坛或飞信群等平台,扩大与学生的沟通范围,使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可以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当然,辅导员还要深入学生食堂、宿舍中去,利用面谈、班会及座谈会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关心,加强情感的沟通交流。

(三)加强师生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是语言符号的传递,还有更多非语言的因素,它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若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会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所以,要加强师生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相关课程的学校却极少,建议各高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人际沟通”一课,满足大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要求。另外,学校可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采用定期讲座、交流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来增强师生沟通的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规范辅导员选聘程序,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把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其次,学校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严格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人制。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教育,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鼓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走职业化道路。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建立畅通的辅导员业务发展路径,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培养和选拔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学科专业骨干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9篇:高效沟通重点范文

关键词:沟通人员工 管理对策 研究。

部队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日趋多元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是千差万别。要提高部队人员管理效益,管理者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部队管理者只有通过广泛的沟通对管理对象的思想、心理、情绪全面了解,对思想变化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管理教育方法,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沟通的含义。

所谓沟通,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途径。沟通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全过程,是指信息发送者将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编码后,通过信息通信渠道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信息接收者将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反馈给信息发送者的过程。沟通过程模型如下图所示,它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编码、通道、接收者、解码、反馈等七个要素。

二、沟通在基层人员管理中的重要性。wwW.133229.Com

沟通在基层人员管理叶】举足轻重,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言:“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在人员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管理内、外部环境信息的交流,全面掌握环境及人员思想动态,才能为人员管理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提高管理效益。

(一)有效沟通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益。

沟通是部队管理者进行计划、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部队管理者面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计划、决策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正确判断。而决策判断是否正确,关键在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而信息需要沟通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传递的信息全面、关键、及时,做出的决策和计划就能切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如果部队管理者与官兵沟通不够,掌握的信息不全甚至不准确,就不能保证在管理中做出正确判断,制定出正确计划,即使是制定出计划来,这种计划也是不符合实际,将影响到管理效益。

(二)有效沟通有助于化解管理矛盾。

部队官兵关系是否融洽,管理矛盾能否得到有效化解,主要由官兵之间沟通的水平、渠道和方法来决定。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官兵间相互了解。沟通不仅能传递出有关知识的信息,还能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促进官兵之间情感的交融,使心情舒畅,减少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特别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的优化更离不开沟通,没有官兵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可能在管理过程中产生误会、隔阂、矛盾和纠纷,从而影响到部队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有效沟通有助于激励官兵斗志。

沟通具有心理保健作用并且能够实现组织内部激励。部队管理者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能满足官兵了解和情感的需要,而且官兵也会因情绪得到表达而感到心情舒畅,从而增进心理健康,激发官兵的战斗力。此外,有效沟通还可以调动官兵的参与积极性,提高部队整体凝聚力。部队管理者面对性格各异的管理对象,要保证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开展,没有互相之间及时的信息沟通是不可能的。

三、实施有效沟通应重点把握的环节。

有效沟通应该是及时的、准确的、经济的和完整的。沟通的过程,不仅包括发送与接受,还包括其他为改善沟通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基层在实施人员管理中,管理者对沟通的认识不够,管理工作中沟通作用发挥的不好。要提高部队官兵沟通的有效性,必须重点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注重双向沟通。

与双向沟通相对的是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领导者向下传达命令,下属只是象征性的反馈意见,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干决策层的监督和管理,也会挫伤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及集体归属感。部分基层管理者所采用的命令式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单向沟通,管理者无法即时了解下属是否正确地理解沟通信息,下属执行命令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无法及时反馈。双方沟通就能避免这些弊端,可以通过反馈了解沟通的正确程度,改进沟通状况。所以,必须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双向沟通将更有利于促进部队的紧密协同,激励官兵参与管理的热情,给官兵提供更多的话语权。在双向沟通中,特别要注意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处于上级地位的人,要有意识的平易近人,提高对方的形象,创造一种和谐随便点的气氛,使下级大胆直言。如果上级随便干扰人、指责人、批评人、讥笑人,就会使双向沟通不能畅通。管理者要建立双向沟通,首先对下级的意见要真诚的欢迎和关切,给人以充分讲话的机会,多倾听,少评价,以利于提高人员沟通的有效性。

(二)把握沟通时机。

基层部队人员组成复杂,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学历和社会经历,这就可能使他们对相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理解。而部队管理者往往注意不到这种差别,从而形成了沟通的障碍。不同性质的沟通需要有不同的沟通环境和方式,部队管理者要依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地点及方法,以企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一切都要随着时间、条件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机械地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型。如对政策法规及上级命令、指示的传达,要选择庄重严肃的场合下进行;对人员思想情况的了解,要选择轻松的、非正式场合,且要在人员无其他公差任务的情况下进行;对人员思想转化,要在相对私密的场合,且人员思想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进行;与性格外向、开朗的人员沟通要多听少说,与性格内向、文弱的人员沟通要主动询问等。

沟通时机不当,会影响沟通效果,有时甚至会引起信息接收者的逆反心理,激发管理矛盾。

(三)学会积极倾听。

倾听是沟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管理者要在沟通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首先必须学会真心倾听。当官兵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时,管理者应当认真地倾听 同时,管理者要把自己置于下属的角色上,懂得换位思考,以便于正确理解他们的意图。再者,倾听的时候应当客观地听取下属的意见而不应中途插话或立即做出判断。当下属意见比较尖锐,影响到管理者情绪时,应该尽量保持理性和克制,如果情绪失控,则应当暂停进一步沟通,直至恢复平静。此外,在倾听他人的发言时,要注意通过非语言信号来表示你对对方的关注。比如,赞许性的点头,恰当的面部表情,积极的目光配合等;同时要避免一些影响对方发言的小动作,如不停地看手表、翻阅文件、拿着笔乱画乱写等;另外还要时刻注意与他人交谈的细节,看得懂非语言信息,尽可能了解对方使用它的用义,注意“察言观色”,听得出对方语言中隐含的意思和“弦外音”,充分利用它来提高沟通效率。

(四)完善沟通系统。

当前部队人员管理中存在的沟通问题并非全是管理者的个人问题,也有沟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过多,组织架构比较复杂,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终点,这往往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变质。因此,部队管理者在与官兵进行沟通时,应当尽量减少沟通层级。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要经常与官兵直接沟通。应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改善沟通结构,合理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制定相 参考文献:

关的工作流程和信息传递程序,以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为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另外,要加强横向和斜向的沟通。可开通单位局域网和部门信箱,通过网络将信息公开化,快速宣传政策,倾听官兵心声,解决官兵疑难,使信息传递速度最大化,矛盾解决到最小化,减少地位差别引起的信息沟通不畅。同时,管理者还要为官兵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建立官兵之间互相交流、自由表达思想和意见的通道,激发智慧,释放能量。培养集体荣誉感,鼓励官兵为部队发展进言献策,提升官兵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1】《管理沟通理论与实务》,侯志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魅力来自沟通》,许爱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浅谈基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沟通》,马忻殷国强,《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