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新型服务贸易精选(九篇)

新型服务贸易

第1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货物贸易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已逐渐成为增强中国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增加外汇、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分析我国贸易发展现状、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发展服务贸易将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一、相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

按其发生的方式,服务贸易可以分为三种: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物化服务的贸易,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而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乌拉圭回合谈判在1994年4月签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并且对服务贸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服务贸易指:①从一成员的国境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②通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实体)法人在另一成员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③由一成员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这个定义已被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权威性定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最近几年来,受到服务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远发展。在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出口的年增长率高于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数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长迅速,逆差规模明显下降。从地区看,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韩国为我国四大服务贸易伙伴。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运输和旅游占出口比例过半,新兴服务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进口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逆差3亿美元,同比增长20%;第二,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最大逆差来源是运输和保险,以2009年为例,我国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差额分别为91.5亿美元、44.4亿美元、42.5亿美元、28.5亿美元和13亿美元;第三,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分布,沿海地区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在保险、保险、信息服务和计算机、广告宣传等领域,较内陆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区。据中华船舶信息港台州船舶网,上海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根据上述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如下问题。

1.服务贸易长期出现逆差,规模不大,国际竞争力差。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在1990年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速远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速,但是无论在“质”还是“量”上,我国的服务贸易都很难与发达国家抗衡。随着21世纪以来我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亟需实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2.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而且结构也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如旅游、运输等,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比例过半。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计算机等,国际竞争力不高。从服务贸易进口的行业结构看,运输和旅游依然占总进口份额的60%以上,其各自所占份额大致相当,分别大约为3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沿着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向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与以高科技为手段和科技有关的服务业所占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3.劳动力优势下降。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均衡。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而在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高级人才相当稀缺。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自身的素质水平上。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而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战略不能满足服务业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加速开发人力资源,鼓励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否则我国将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加大投资业,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整体的服务业出口规模小,水平低。因此,必须加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其次,我国应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

2.发展新型服务业,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我国必须加强发展新型的服务产业,加快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寻求发展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2)应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不断提高技术层次和生产效率。

3.重视人力资本。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我国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不断改革创新教育体制。

4.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低下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弱,我国应该改变现在国有经济占垄断的格局,取消壁垒,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建立公平竞争的格局,有步骤地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

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第2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进出口逆差仍在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其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较上面增长12.3%,总额高达4705.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72%;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较上年增长14.7%,总额高达5396.4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88%。虽然我过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贸易的出口规模较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匹配。此外,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存在扩大的趋势,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起源发展以来从未消除,最近1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如下表一所示。观察表一可得,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前,2009年贸易总额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不错,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仍然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维持在高于12%之上。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整体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是进口多于出口,即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尤其是2008年之后,贸易逆差呈现急剧上升态势。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不匹配。

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资源、劳动密集型部门。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然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结构为主,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服务业出口占比大于1/2;但是,在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方面,即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则发展滞后。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现在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现状可能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想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转变。

3.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减弱,人才缺乏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这是过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断出现“用工荒”现象。再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我国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与印度等国相比,过去我国劳动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再者我国大多农民工学历不高,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达到信息时代对劳动者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优势已经减弱,如股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象,将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培养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并不能缓解我国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脱节。我国人才一方面供大于求,然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尤其是我国国际贸易、咨询信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这一因素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4.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

我国国内针对服务贸易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至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例如:《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对外贸易法》等(时间倒序排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法律中的个别条纹与国际上的规定不一致,可操作用相对较差。此外,对于国外对我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以及我国的贸易在国外被歧视现象方面,我国的法律中不曾涉及,因此这些法律不能起到充分保护我国企业的作用,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相当不完备,我国相关部门必要完善立法,以保证并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样,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缺陷众多,例如:责权不明、行业垄断等方面。在服务业贸易的政策和规章方面,我国中央和地方并没有形成一致、统一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调节部门。政策透明度欠缺,各个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经营秩序混乱甚至行业垄断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宏观管理政策方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立法,完善并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效率。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度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门槛降低,也加剧了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减弱了区位优势的作用,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地理边界逐渐弱化,“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一词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名词,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是指一个经济个体。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表现为不断丰富的内容和不断升级优化的结构。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被纳入到服务贸易领域,其中包括金融、技术服务、保险、咨询服务、数据处理等。新兴的现代服务也属于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这也就在结构上改变了我国的服务贸易,从此,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传统服务贸易呈下降趋势,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不断上升、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在内容上丰富的同时,结构也得到优化升级。我国的服务贸易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地区分布上;第二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行业分布上;第三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产品结构上。在地区分布上,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大国,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比较落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排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前10的国家(中国和日本除外)均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例如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居于世界第三位,紧跟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第五位,前四位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额位于世界第三位,紧跟美国和德。并且,处于中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在行业分布上,国际服务贸易分布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的大小,贸易金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和电信等方面。在产品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甚至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特征;发达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值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污染小、耗能低。

3.服务贸易的知识密集化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改变了服务贸易的特性,使得服务贸易克服了服务不可储存性、无形性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限制,使得服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例如医疗和银行系统的信息化与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等,以及大量新行业的不断涌现。充分的证明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给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贸易契机。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为贸易提供新的支持手段,从而促使资源配置达到更高效的水平。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从前文介绍可知,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较小,逆差不断增大。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利用我国的优势行业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利用GATS的相关规则对我国的劣势行业进行相应的保护。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综合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应该重点扶持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应好的特点,并且能带动大批就业人员;二是高技术创新行业;三是为农业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四是基础性行业,如公共服务、教育事业。通过扶持强势行业,保护幼稚弱势行业,不断的刺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培养我国服务贸易新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2.优化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正处于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兴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的阶段。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因此无论我国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应尽全力全词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进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倾斜优惠政策促使知识型、技术型、高附加值值的产业发展,并重点发展此类行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利用自然因素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现代服务贸易。在此过程中,技术和知识的作用不可忽略,我们也可以将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贸易上,改善一部分产业、企业或公司。

3.加快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本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乏专业的国际贸易高级人才,同时服务贸易需要高新技术支持,然而高新技术也是需要人力资本来完成的。因此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完成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加快人才的培养。

4.完善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

加快立法步伐。我国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一部与国际法规接轨同时又能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快完善服务蚂蚁管理体制,使得政策透明度提高,促进各个部门权责明晰,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得以高效管理,避免权责不明、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

四、小结

第3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技术外溢效应;贸易内生技术进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业升级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5BJY07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对省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理论框架及河南的应用”(项目编号:15A790039)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2-0012-05

一、引言

在过去的20年间,与货物贸易相比,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在2009年出现了唯一一次负增长(-9%)后迅速于2010年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更是实现了5%的净增长,而同期货物贸易出口仅增长了0.5%。这些事实说明,服务产业对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更大的弹性。长期来看,虽然服务贸易额近10年间增长了约1倍,但2015年度却较上一年度出现了小幅下跌,其原因主要是发展经济体对集装箱运输需求严重不足引致了运输服务部门10%的下滑,全球旅游收入因汇率剧烈波动而出现大幅减少,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其他商业服务收缩了5%,建筑服务部门则同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出口受袭最严重的部门,降幅高达15%。

从世界服务贸易主要出口部门的年均增长率来看,1995年至2014年期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速最快(18%),其后依次是金融服务(11%)、其他商业服务(10%)、特许权使用费(9%)、通信服务(8%)、保险服务(8%)、旅游(6%)、运输服务(6%)、个人及文化娱乐服务(5%)和建筑服务(5%)。至2015年,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形成了显著差异,发展中经济体各出口部门及占比分别是旅游(37%)、运输服务(20.2%)、其他商业服务(20%)、电信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9.1%)、金融服务(4.1%)、建筑服务(3.2%)、与货物相关的服务(3.1%)、保险与养老服务(1.7%)、知识产权使用费(1.1%)、个人及文化娱乐服务(0.7%)、其他服务(0.3%),而发达经济体各出口部门及占比分别是其他商业服务(23%)、旅游(20.7%)、运输服务(17%)、金融服务(11.2%)、电信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0.5%)、知识产权使用费(8.9%)、与货物相关的服务(3.2%)、保险与养老服务(3.1%)、建筑服务(1.6%)、个人及文化娱乐服务(0.9%)。

从服务贸易依存度来看,2010年至2014年,世界平均水平由11.6%升至13%,高收入国家由13.1%升至15%,中高等收入国家由6.9%升至8.5%,中低等收入国家由12.1%降至11.8%,低收入国家由15.6%增至16%。在2014年,前六大服务贸易国的服务贸易依存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英国(19.3%)、法国(18.7%)、德国(16.3%)、日本(7.8%)、中国(7.1%)和美国(6.8%)。至2015年,英国(19.5%)和德国(16.8%)的服务贸易依存度仍然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8%),而日本(8.2%)、中国(7.0%)和美国(6.7%)却依旧相对较低。

作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中国在2014年位列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第五名和进口第二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比约为6.2%,其中:出口占比4.5%,进口占比7.9%。然而,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脆弱与结构性失衡问题依旧突出,自1992年起中国服务贸易专业化指数呈现负向发展趋势,服务业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比较劣势阶段。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从其纵向发展历程来看,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持续增大,从2007年的10.34%升至2015年的15.4%;二是以金融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的增速分别为59.5%、24.6%、25.4%;三是服务贸易与相关产业在拉动内需和带动就业方面的关联性日益增强;四是服务贸易在国内的区域分布上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占比2015年达到15%,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区域服务贸易发展强劲。毫无疑问,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后工业化时期的外贸发展重要引擎,服务产业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动力源①。因此,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中服务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与效果以及服务贸易部门自身的效率水平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货物贸易以及服务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具体到服务贸易领域,其成果则相对有限,且基本围绕服务贸易的各类效应展开探讨。譬如:李慧中(2002)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部门生产率对比,发现其效率差异导致服务价格在发达国家相对偏高②;苗秀杰(2005)认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优势效应、经济刺激效应、资源充分利用效应及学习效应,特别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技术的引进与吸收,并从外在竞争压力和内在低成本动力两方面促进本土服务业的效率提升③;徐光耀(2008)认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如新兴的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显著④;而蒋昭乙(2008)的研究表明,出口服务贸易具有比进口服务贸易更强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二者的作用远不及货物贸易⑤;唐保c(2009)探究了不同要素密集型进口服务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作用不显著⑥;陈健和余翠萍(2014)研究了服务进口对产业就业的影响,认为其技术外溢的就业效应在产业间更为显著,且存在技能偏向性特征⑦。

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是讨论传统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以及服务贸易在知识累积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例如:以Dick & Dicke(1979)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服务贸易的交易特性使传统贸易理论仅能对货物贸易模式做出合理解释,而即便适用,也必须建立在要素不能国际流动这一假设前提上;而以Bhagwatti(1984)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传统贸易理论适用或基本适用于服务贸易;Sagari(1989)认为服务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缩小技术领先国与技术落后国之间的差距;Romer(1990)提出知识型服务部门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征,故其生产的边际成本相对较小⑧;Hindley(1994)指出知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能够相互联动和彼此促进;Wolfson(1999)认为知识型服务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Robinson,Wang和Martin(2002)利用横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对进口国服务型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提升作用,且收益巨大;Li, Greenaway和Hine(2003)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进口服务贸易有利于发达国家,却有损于发展中国家;Khoury等(2003)则认为服务贸易对一国的作用效果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特别指出新兴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⑨;Sherman Robinson等(2002)指出进口新兴服务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⑩;OECD(2006)研究了服务开放对技术转移或扩散的影响,发现市场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技术扩散与社会全体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提高,特别是明显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成本11。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学者们对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热情显然不及对货物贸易的研究,其原因主要是货物贸易规模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学者们在讨论有关服务贸易技术外溢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中使用的技术方法也远不如货物贸易领域研究复杂,大多数是相关性研究且缺乏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内生技术进步的新增长理论,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及各结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以丰富现有理论成果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三、模型的设定与数据分析

1. 理论模型

Andrew Levin & Lakshmi K. Raut(1997)在从事经济增长中的出口贸易与人力资本关系研究中提出了出口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的新增长模型,从而为定量化分析出口的技术外溢效果与出口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奠定了基础。本文则将其理论模型扩展至服务贸易领域,并分别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视角实证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

建立基本生产函数:

假设I:当技术进步由出口服务贸易引致时

假设II:当技术进步由进口服务贸易引致时

上式中,Yt、Lt、Kt、Xt、Mt、At分别为t时期社会的产出、劳动、资本存量、出口服务贸易额、进口服务贸易额与全要素生产率,α和β为待估计参数,Bt和Ct均为随机扰动因素,η和γ分别度量对应服务贸易部门的生产效率,θ和φ分别度量对应服务贸易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此外,定义δX和δM用来表示出口与进口服务贸易部门各自相对于国内非开放部门的效率差异,其中:δX=(η+θ)/(1-η-θ),δM=(γ+φ)/(1-γ-φ)。

对于假设I,将(2)代入(1)得到:

进行自然对数化处理有:

式(6)即为出口服务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型。同理,对于假设II,重复上述推导可得进口服务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型:

为研究不同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分类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以下标L、K和T区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与进口,修改式(2)和(3)如下:

经推导,可得扩展的出口服务贸易与进口服务贸易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2. 实证分析

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定义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包括旅游和建筑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服务和通信服务,将剩余的八类行业统一归入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数据分析的样本期确定为1997年至2014年,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且数据均经过了以1997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缩减。同时,产出Yt选择GDP,劳动Lt选择就业人员年底数,资本存量Kt则根据Gold Smith(1951)和张军(2003)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估算12。模型(6)、模型(7)、模型(10)和模型(11)的估计结果见表1和下表2。

由表1可见,两类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其中,出口服务贸易部门自身的生产效率水平不高(参数-12.37),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负向作用,但该部门对社会其它封闭部门产生了正向的技术外溢(参数0.52),劳动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进口服务贸易自身的生产效率水平亦较为低下(参数-18.96),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向作用,但该部门仍对社会其它封闭部门具有正的技术外部性影响(参数0.79),其影响力度高于出口服务贸易部门,劳动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资本却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计算两类模型中服务贸易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的效率差,可知开放的出口服务贸易部门与进口服务贸易部门分别较其他部门效率低92.2%和94.8%。

表2的扩展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与前述基本模型估计相近的结果,即:出口服务贸易按要素密集度区分的三类结构性部门均呈现出生产和竞争效率不高的状况(参数全部为负数),且对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而进口服务贸易中除了劳动密集型部门显著表明效率低下外,其余部T的效率参数尽管为负数但未通过检验;出口服务贸易与进口服务贸易整体上具有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没有发生改变,且出口的正技术外部性影响略大;劳动对经济作用不明显,但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出口服务贸易部门与进口服务贸易部门分别较其他社会部门效率低97.4%和96.8%。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我们发现服务贸易整体及各结构部门自身的生产效率与竞争能力较为低下,且其效率相对于社会其它封闭部门也处于劣势水平。这一结论符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出口服务贸易,其原因在于中国涉外服务型企业大多停留在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能力为主的低附加值服务领域。但是,服务贸易却通过外部性影响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技术外溢,这说明当前中国服务产业开放的红利集中体现在以服务贸易为载体的国际技术扩散这一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上,开放从长远看有利于技术进步与服务产业成长。作为中国后工业化时期主导产业的服务业,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与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中国能否在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上顺利实现跨越。对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增强中国服务产业与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优势。

1.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导向助力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创新是企业应对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约束的唯一可行选择,亦是带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而必须使创新理念内化于人们的思维、生活与生产全过程,使其在中国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成为灵魂。对此,服务产业创新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具体措施是完善人才信息库建设,提升人才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生活保障,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同高校与科研院所实施联合创新与协同发展;二是通过创新金融制度增强其对服务业的支撑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针对高成长型企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同时通过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完善融资担保制度来保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基于“互联网+”战略和大数据技术等发展机遇,精准品牌定位和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产业同现代科学技术的适应度与融合度,充分挖掘服务业的增长潜力。

2. 以遵循WTO规则为基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服务贸易必将超越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中国必须严格按照WTO的要求调整有关法律法规以实现内外制度匹配,进而为在此高附加值领域赢得先机和减少贸易摩擦做好基础性政策保障。具体措施就是在融资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重点发展具有高知识水平和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型企业,通过宣传增强消费者对旅游、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认识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扩大这些领域的本国市场份额与市场成熟度,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3. 以协同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三次产业的跨界融合

尽管从行业属性来看,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是界定清晰的,但从自然关系来看,它们是彼此互补、相互渗透的整体协同关系,如现代制造业的成功密切依赖于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因此,中国必须加强相关产业与服务业的匹配度,促进制造与服务两业协调发展,打造“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两大品牌。各级政府机构则应当依托制造业产业集聚区的既有优势,继续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各项宏观管理流程与服务工作,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此外,对于传统农业,应当通过拓展其产业链与功能等方式加速其朝着现代农业方向的改造与升级,促进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优先培育发展与现代农业需求相一致的经营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农业经营模式,通过提升包括金融、土地、人才、技术、设备、物流等在内的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4. 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政府应大力引导服务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着力支持经营理念先进、创新能力突出的服务企业不受地域、行业、产权等限制实施并购,打造具有强大跨界融合发展能力的行业巨头或联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品牌卓越、影响力强的龙头型服务企业或集团。同时,政府也应确保相应的支持性政策落地并被有效执行,如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环节,优先推荐其成为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单位或示范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给予该类企业更高的授信额度等。

5. 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宗旨构建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正如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的服务产业开放会促进技术外溢,中国应重点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问题、新趋势,并集中优势资源做好战略性部署,通过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特别是提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水平的现代生产的水平来带动中国贸易模式的转型。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标准方面秉承渐进式开放原则,持续扩大开放领域,在坚定维护中国产业安全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的力度破除一切制约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的制度障碍,实现服务要素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二是通过建立更多的服务贸易研究与培训平台,以及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结构来加速服务贸易行业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采取措施促进金融、保险、通信、运输、计算机和信息、专利许可等生产性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提升;四是鼓励服务贸易领域更多地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来激活服务企业的创新力;五是实现服务贸易与服务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基础优化服务行业的外资利用质量,吸引国际知名的外资服务机构积极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技术研发、物流服务等高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支持本土有条件的服务型企业走出国门从事高附加值的对外直接投资。

注释:

① Gary Hufbauer, Sherry Stephenson, Services Trade:Past Liberaliza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2007, 10(3), pp.605-630.

② 李慧中:《贸易与投资动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③ 苗秀杰:《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正负效应分析》,《理论前沿》2005年第11期。

④ 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⑤ 蒋昭乙:《服务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⑥ 唐保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效应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

⑦ 陈健、余翠萍:《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的就业效应及其就业增长技能偏向性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⑧ P. M. Romer, The Origin of Endogenous Growth,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 8(1), pp.42-56.

⑨ Denise Eby Konan, Keith E. Maskus,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6, pp.42-62.

⑩ Sherman Robinson, Zhi Wang, Will Martin, Captu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Services Trade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02, 14(1), pp.3-33.

11 OECD, The Linkages between Open Services Marke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 OECD Publishing, 2006.

第4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

[2]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世界经济,2007(1).

第5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今后发展的建议。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

一、有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

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

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第6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比较优势;要素禀赋

[DOI]10.13939/ki.zgsc.2016.42.173

1 出口贸易转型优化的必要性

1.1 出口贸易现状:大而不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放缓,进入稳定低速增长期。我国经济步入了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2012―2014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7.7%、7.7%和7.3%。[1]对外贸易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期。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总额由2492.03亿美元增长到22090.04亿美元,增长了7.86倍,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但是2015年同比下降2.15%。[2]尽管增速下滑,但从规模上看,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从出口质量、结构、附加值率及核心竞争力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虽然进出口规模已经雄踞世界货物贸易大国首位,但在出口贸易结构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2 要素禀赋的改变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我国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相对于其他国家丰裕,相对价格低,同样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我国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按照以往的国际贸易形势,我们确定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发展劳动密集、技术要求不高的纺织、服装等消费品和普通工业制成品产业获得了巨大成功。[3]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劳动力数量(多以青壮年为主)下降,同时土地资源也因为房地产开发、城镇边缘化郊区化等政策逐渐趋于饱和。

1.3 比较优势的变化

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发展方式中一般劳动力和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大,导致后期劳动力、资源、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不断上涨。国内生产商劳动力、物料、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但出口产品为了保证市场份额,价格持续走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出口贸易经营困难,建立在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生产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正在失去。

2 出口贸易优化重点: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是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不仅在各国产业升级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替代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而且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缓冲作用。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2.1 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服务贸易”界定为“通过过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与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其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为:过境支付(基于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服务)、跨境消费(通过服务的消费者的过境移动实现)、商业存在(涉及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问题)、自然人移动(服务的提供者的过境移动,在消费者境内提供服务)。[4]

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也可以按要素密集程度来分类。具体分为:(1)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劳务的输出、输入,如建筑工程承包等;(2)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资本的输出、输入,如金融保险等;(3)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咨询、管理等专业服务、运用产权、特许权、专利权等权益性资产提供的服务,以及以提供知识信息和其相关服务的贸易。

2.2 优化服务贸易向新兴服务贸易升级的重要性

2.2.1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持续逆差

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差额平均-1013.55亿元,占GDP比重-1.46%,2015年为-1072.93亿元,占GDP比重-1.68%。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为薄弱。这是因为长期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下。但是通过比较也可以发现,自2014年服务贸易差额的逆差形势已经有缩小的趋势。但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仍集中在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行业上。

2.2.2 国际环境: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主导的服务贸易

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实现了由原先的传统服务贸易逐步向新兴服务贸易转变,以通信、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利权使用费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类型从37.5%增长到47.8%。运输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8.6%下降到23.3%,旅游服务贸易从33.9%下降到28.9%。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是否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成为优胜者的关键之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诸多服务的不可贸易性得到突破,进而使得服务业的全球化生产性质不断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国际化程度加深的基础,从而使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状况对于改善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2.3 我国现状:过于倚重传统服务贸易而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通过计算我国2013―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额与当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直观地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传统服务贸易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代表所占比重最大,并且呈现递增趋势;其次为运输服务贸易,其所占比重表现保持稳定;但是以技术为依托的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都很低,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如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部门基本维持定水平,增长幅度并不显著。可见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与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之间的差距还很悬殊,同时也说明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的服务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大于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部门的服务产品。[5]

总体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重心依然偏向于传统服务贸易,这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从一些部门的发展动向来看似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正在极力向世界趋势靠拢,那么中国服务贸易是否有能力跟上世界的步伐最终实现由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兴行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有,那么又该如何实现结构优化。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为了探究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能否成功实现向新兴产业优化,我们采用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模型。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形式是由其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而各国比较优势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要素禀赋的变化、人力资本等而变化。因此笔者决定从理论模型入手分析要素禀赋,再根据我国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如何培育我国新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3.1.1 要素禀赋

笔者选择了李嘉图模型和H-O模型所提出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共四种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其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三项数据,比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要素禀赋,进而分析我国的比较优势。

3.1.2 服务贸易市场出口结构

结合上文要素禀赋,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现状,进而分析其服务贸易优化方向的侧重点,探讨应该如何优化贸易结构,从而发挥更好的贸易潜力。

3.2 比较优势分析

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指出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国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6]一方面,探究中国的劳动和资本存量的相对量、人力资本、外商投资的变化是否反映在进出口商品的种数和数量上。这部分意图可以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要素禀赋现状。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哪国是某一要素的相对丰裕国,该国就是密集使用这一要素产品的出口国,另一国为进口国。[7]另一方面,在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外商投资这三类要素下,对某一种要素而言,该国这种要素的丰裕程度最甚,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在该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所占比例也应最大,也就是说贸易出口结构应该以要素禀赋为出发点培育比较优势,这部分则解决了如何实现出口结构优化。

3.3 初探究:要素禀赋

3.3.1 资本/劳动

此处采用人均资产变动来反映我国的要素禀赋情况。以资本/劳动=c/l作为“要素禀赋”的衡量指标。

下图示中纵轴w/r,表示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横轴A/B则是对应的对劳动和资本的相对需求量,即这两者之间也有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出2000―2007年的资本存量(见表1)。[8]

由上表可以发现,我国的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的比率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资本要素不断增加,资本的增幅远远高于劳动,资本的稀缺性逐年减少,相对丰裕度却逐年上升。由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本质上反映的是出口商品中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这表明我国资本的积累已经可以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向资本密集型资本的转型需求。

3.3.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究与开发获得的,因此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研究与开发等基础设施的能力。与人力资本相关的比较优势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取得的。笔者选取高校毕业生总数作为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简化模型假设Y=a+bX+e,其中Y是际服务贸易出口额,而X表示高校毕业生总数。a,e分别表示其他变量,此处暂不考虑。表2为2011―2014年的数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中国ρXY=0.9560,调整后的R^2=0.967153美国ρXY=0.9889,调整后的R^2=0.967153两者都说明人力资本投入与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之间有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美国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大于中国,美国服务业人力资本密集程度高于中国。这是因为美国是人力资本富裕的国家,其服务贸易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提高迅速,但与美国仍存在巨大差距,我国的服务贸易依旧是属劳动密集型的。

3.3 再探究:行业发展

前面主要探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外商投资三个方面中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发现虽然中国在某些要素上丰裕度较高,但是要素投入程度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要素密集型产业。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行、运输这类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这类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保险养老、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行业则占比很小。所以就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而言,总体水平低下,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国主要出口服务行业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禀赋型为主,仅运输和旅游两项就达到60%,而金融、保险、商贸、电信等领域则很少。

因此经过探究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向新兴产业优化的局限和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和货物贸易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促进服务产业的增长和优化。因为总体上我国整体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仍然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因此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保险养老、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产业发展依然缓慢,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脱节现象。第二,尽管我国要素禀赋丰裕同时外商投资额也占绝对优势,但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与欧美其他国家之间仍有差距,低技术含量的服务贸易出口仍占有绝对优势,且这一变动趋势缓慢,使得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第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水平已经实现巨大飞跃,但是相对于我国物质资本积累的相对速度(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人力资本/劳动)仍然落后,[9]这也是导致最终我国会进入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区域而非人力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区域的原因之一。

4 结论和建议

4.1 总结

服务贸易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结构变动和优化是一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对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在经济和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在保持传统旅游服务贸易优势的前提下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在扩大技术贸易进出口的同时加速技术吸收转化和促进技术创新。

4.2 建议

4.2.1 继续保持传统产业优势

从要素禀赋看,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劣势在于资本和技术匮乏。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依托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服务,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同样我国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市场比较熟悉,逐步达到了国际水平。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因资本和技术的匮乏,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新兴服务业需要雄厚资本、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是中国的弱项,弱势产业若要迅速壮大,只有提高竞争能力和资本技术水平,才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具体做法比如针对旅游行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以及相关历史的宣传力度,从而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并增加其特色,进而提高国内外旅游者对精神文化的消费支出;应致力于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相关旅游产品的深加工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提高其营销策略,大力宣传其旅游产品,力图树立企业品牌及其形象,从而更好地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10]

4.2.2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我国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制定优惠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培训、培养人才;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律建设,为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扩大教育支出投入,完善教育体系,协调教育资源分配比例,扩大基础教育的覆盖面积和区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范围;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的失业救济和保险制度。

4.2.3 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转变

鉴于我国目前企业现状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少。政府要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发明的产业化;同时加大对研发的经费支持和投入,鼓励科技发明创造;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2.4 重视投资的作用,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积极作用,我国应继续积极主动吸引各国对我国进行投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进出口增长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积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从而不断改善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同时在已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基础上,我国应继续鼓励有实力的国家、民营企业大胆地“走出去”,其中尤其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而加强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联性。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拉动并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11]

参考文献:

[1]李凯杰.供给侧改革与新常态下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J].经济学家,2016(4):96-102.

[2]家统计局.2012―2014统计年鉴[DB/OL].(2016-07-30).http:///tjsj/ndsj/.

[3]申建旗.新形势下出口贸易发展方式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3-126.

[4]Juliana Peixoto Batista.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EB/OL].(2012-02-29)[2016-06-28].http:///doi/10.1002/9780470670590.wbeog232/abstract;jsessionid=AE8492DB7D047CCCCC7055F5F1DFBD9B.f04t01.

[5]查贵勇.中韩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70.

[6]Dice Lo,Thomas M H Chan.Machinery and Chinas Nexus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8,10(6):733-749.

[7]花卉.中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59.

[8]陈蔚.基于要素禀赋的H-O理论在中国的经验检验――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外贸现状[D].济南:山东大学,2009:16.

[9]吴雪.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中的人力资本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与美国的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52-53.

第7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上海自贸区

一、引言

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部问题”上,贸易的拉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很大制约。首先,国际铁矿石,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价钱迅速增加,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导致中国制造成本优势的消失,许多国际制造企业转移出中国,让我们遇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很多的限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下,并且服务贸易的逆差也越来越明显。在“外部问题”上,由于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多重原因导致我国在WTO的谈判多年以来都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而世界贸易投资却在快速发展,新的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正在进行重塑,这将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挑战。如果中国不参与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将面临着边缘化;但如果是被动的参与,又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因此,中国只有选择积极地参与新的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就是要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当中创造出开放度很大的环境,在我国服务业上先做尝试,并为未来我国全行业的开放做政策改革实验,由此形成可以复制的经验在我国整体上进行应用,这项举措的成功必将带动我国全行业的产业升级。因而,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对我国未来服务贸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服务贸易业的模型

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度是和它们的经济总量成正向关系的,而和它们的距离之间成反向的关系。这里对传统贸易引力模型求对数的话,则其能够写为:

模型当中各个变量的意义表示如下:

Serjt表示的是在第t年贸易国j和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数;Serexjt表示的是在第t年中国和贸易国j之间的服务出口额;Serimjt表示第t年中国和贸易国j之间的服务进口额。Yjt表示第t年贸易国j的人均GDP值,一般情况中,人均GDP的值越大则服务贸易流量也会增加,因此,预计其回归系数应当为正数。Comjt表示第t年贸易国j和中国的货物贸易额,一般情况下,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有推动作用,所以其回归系数应该是正数。FDIjt表示贸易伙伴国j第t年对中国的投资额,如果投资额越大,服务贸易流量越大,则其回归系数也是正数。APECj这里是一个虚拟变量,表示政策的优惠。如果贸易伙伴国j属于APEC的成员,则定义该值为1,否则为0。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是能够推动贸易交换国双方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政策优惠的虚拟变量APECj可能同服务贸易流量之间有正向的相关性。因此,这里也估计其回归系数为正。Rdisjt表示第t年贸易国j和中国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传统的服务贸易模型中,两国间的距离一般采用的是绝对距离,也就是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然而最近的服务贸易学的发展表明,绝对距离对服务贸易的作用是在持续地下降,这是由于服务产品现在不用真地进行运输,所以相对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更大。本文将用相对距离来衡量对服务贸易流量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Rdijsjt=Distancej×DPGDPjt,其中Distancej表示中国到贸易国j的绝对距离,DPGDPjt,为第t年中国和贸易国j之间的人均GDP差额。是扰动误差项,εt是指在模型中没有被包含进去的自变量。

三、结论

(一)数据和计量方法

本文采用数据的时间跨度是2005~2010年,横截面数据为20个贸易国。因为每个贸易国在服务贸易的数额上都有一些的差异,所以本文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法来做回归分析,选取三种传统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影响截距模型。

(二)模型估计

本文将对上面的式子(2)、(3)和(4)进行线性的回归,得到回归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每个式子的计算结果可知,式子(2)的结论显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货物贸易额、贸易伙伴国投资额和政策优惠都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产生促进作用,但相对而言,因为人均GDP的影响弹性系数为7.57,由此知贸易伙伴国同我国的服务贸易流量主要是由贸易伙伴国j的经济情况决定的;因为货物贸易额的影响弹性系数是0.19,所以由此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起到的促进作用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对距离的影响弹性系数是-5.35,所以相对距离确实对服务贸易产生了阻碍作用。

模型(3)的计算结果表示,人均GDP的影响弹性系数为8.85,由此知贸易伙伴国j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产生促进作用;因为货物贸易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17,货物贸易对于服务出口额的影响仍然不显著。

政策优惠和贸易伙伴国的投资额对服务贸易出口影响也为促进作用。由相对距离的影响弹性系数为负数知其阻碍了中国向贸易伙伴国j的服务出口额。

模型(4)的计算结果表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货物贸易额、贸易伙伴国投资额和政策优惠都对服务贸易的进口额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人均GDP对于服务进口额的推动作用要远远的大于货物贸易额对服务进出口额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前者对于服务进口额产生的系数为476,后者仅为033;政策优惠和贸易伙伴国的投资额对服务贸易进口额影响也为促进作用。由相对距离的影响弹性系数为负数知其阻碍了中国向贸易伙伴国j的服务进口额。

(三)政策建议

1.货物贸易的增长可以明显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自贸区采取新的措施中也包括对货物贸易的优惠,这些新措施的母的都是为了推动货物贸易的简便化,减少海关手续,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包括税收的成本。上海港区的货物进出口额相当的大,这项措施能使企业充分享受物流成本的优惠和通关效率增加的好处,带动货物贸易在周边地区的发展。

2.外国投资的增加也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自贸区采取新的措施主要表现在资本账户可兑换、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资本账户可兑换将会促进外商对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这种备案制不仅简便了投资的手续,而且这些政策也会增加外商投资。(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杨,蔡春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75-79

[2] 单文婷,杨捷.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06,(6).

第8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产业比重 国家规模差异指数 贸易成本

一、引言

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国必须要紧跟世界的步伐,通过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确定中国服务贸易产业模式下,对标准模型进行推导和扩展,寻找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Tinbergen(1962)和Poyhoten(1963)最早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Fukunari Kimura和Hyun-Hoon Lee(2004)使用OECD国家的数据,对双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标准引力方程分别估计。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和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更好地描述了引力模型。在国内,单文婷、杨捷(2006)引力模型扩展到了WTO成员为代表的基于国际贸易理员方、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华人人口比重、文化因素、FDI以及外交关系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流量的影响,指出语言和华人人口因素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有积极作用。王晔倩和林理升(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服务贸易领域,研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服务领域内的边界效应问题。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模式分析

产业间贸易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基于要素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两个基本假设;产业内贸易则以产品的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发生。为了后文的引力模型推导和扩展,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型。

G-L指数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常用指标,有Grubel和Lloyd与1975年第一次提出。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分别指i 部门在t时期的出口和进口。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当为1时,表示该部门全部贸易均属于产业内贸易;而为0时,表示该部门全部贸易均属于产业间贸易,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各国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说明彼此之间贸易竞争性越强;各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说明彼此之间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如下表1是中国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数据来源于common database。

从部门数量来看,产业内贸易平均指数大于0.5,并且有逐年增长,这表明,中国服务业大部门行业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型,并且越来越多行业的贸易模式倾向于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

三、服务贸易引力模型的推导和扩展

从上文得出中国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笔者在垄断竞争模型假设下对标准引力模型进行推导和扩展,从而分析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标准引力模型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公式形式为:,其中,K为常数,Mij为j国从i国的进口额,Yi和Yj 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规模,一般用GDP表示,Dij为i国道j国的距离。

1.经济规模

假设贸易时无摩擦的,对于服务贸易来说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即各国各有相同的价格。另外假设各国专业化生产不同种类的服务产品,并且各国具有消费者对服务产品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即任何一国的服务出口量与该国的GDP成比例。笔者引入ri和rw表示i国服务业产值在总产值所占比重和世界服务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用i,j=1,…C表示不同的国家; k=1,…N表示不同类的服务产品,即yik表示i国生产的服务产品k的产量,由于贸易时无摩擦的,服务价格在各国相同,假设是单位1,因此yik实际是i国服务产品k的产值,则每个国家的GDP表示为,全世界的GDP为。再假设国际贸易收支平衡,我们用sj 表示国家j的支出在全世界支出中的比重, 同时也表示j国GDP占世界GDP的份额,我们可以得出sj=Yj/YW, i国出口到就j国的服务产品的数量表示为:,将所有种类的服务产品k的出口量加总可得到i国向j国出口的服务产品总量为:

同样的j国出口到i国的服务产品总量为:

将与相加,即(1)+(2)可得到两国的双边服务贸易量为:

上面对引力模型进行重新推导,得出的结论与标准引力模型基本一致,即两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正相关。

2.产业结构

这里产业结构指的是一国服务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ri和rj表示i国和j国的服务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与上文一样的推导,得到两国的双边服务贸易量为:

从而一国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大,其服务贸易出口量越大;两国服务业产值比重之和越大,双边服务贸易量越大。由此可见,服务贸易与贸易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理论上的相关性。

3.国家规模差异指数

我们把两个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为区域A,则区域A的GDP可以表示为YA=Yi+Yj。区域A相对于全世界GDP的比重为sA=YA/YW,而两国GDP相对区域A的比重分别为siA=Yi/YA和sjA=Yj/YA,由此区域A内i国向j国出口的服务产品总量为:

同样区域A内j国向i国出口的服务产品总量为:

由此区域A内两国的双边服务贸易量(4)+(5)可以表示为

即为“国家规模指数”,它表明服务贸易量和贸易国的相对规模有关。可得出,贸易国规模差异越小,国家规模差异指数值越大,相应地单边服务贸易量和双边服务贸易量都越大。

4.服务贸易成本

Andersen(2003)改进了传统引力模型,加入了贸易双方的多边总体贸易成本,从而将双边贸易量作为经济规模和相对贸易成本的函数,如下式:

,表示贸易成本,和表示两国的总体价格指数,表示消费者效用方程中产品的常替代弹性,国内贸易表达式为,

可以推出:

由于推出Pi和Pj ,可以得出:

把双边贸易量进行相乘得出:。

因为双边贸易成本的对称性,双边贸易成本表达式为:,得出:。

从以上可以得出在国内贸易量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成本越大,双边贸易量越小;贸易成本越大,双边贸易量越大。

通过以上对引力模型的推导和扩展,我们可以得出经济规模、产业比重、国家规模指数、贸易成本影响双边服务贸易。

四、服务引力模型的构建

标准引力模型,服务贸易量只与经济规模、距离有关。通过上文,我们知道服务贸易量还与第三产业比重、更加规模差异指数、贸易成本等因素有关。因此,构建新的引力模型:

两边取对数

中M是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服务贸易进出口国总额,GDPi和GDPj是中国和伙伴国的国内生产值,SPij是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贸易伙伴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和,SDIij 是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规模差异指数,tij是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成本,Dij是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距离。

五、结论

在产业内贸易模式下,对标准引力模型进行推导和扩展,得出影响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因素有经济规模、产业比重、国家规模差异指数、贸易成本及距离。

参考文献:

第9篇: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促进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服务贸易贸易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4706亿美元。但是,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把服务贸易的发展放在战略性的发展地位。要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文写做的目的。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进出口逆差仍在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其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较上面增长12.3%,总额高达4705.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72%;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较上年增长14.7%,总额高达5396.4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88%。虽然我过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贸易的出口规模较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匹配。此外,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存在扩大的趋势,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起源发展以来从未消除,最近1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如下表一所示。观察表一可得,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前,2009年贸易总额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不错,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仍然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维持在高于12%之上。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整体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是进口多于出口,即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尤其是2008年之后,贸易逆差呈现急剧上升态势。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不匹配。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资源、劳动密集型部门。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然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结构为主,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服务业出口占比大于1/2;但是,在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方面,即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则发展滞后。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现在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现状可能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想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转变。3.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减弱,人才缺乏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这是过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断出现“用工荒”现象。再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我国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与印度等国相比,过去我国劳动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再者我国大多农民工学历不高,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达到信息时代对劳动者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优势已经减弱,如股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象,将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培养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并不能缓解我国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脱节。我国人才一方面供大于求,然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尤其是我国国际贸易、咨询信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这一因素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4.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我国国内针对服务贸易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至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例如:《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对外贸易法》等(时间倒序排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法律中的个别条纹与国际上的规定不一致,可操作用相对较差。此外,对于国外对我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以及我国的贸易在国外被歧视现象方面,我国的法律中不曾涉及,因此这些法律不能起到充分保护我国企业的作用,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相当不完备,我国相关部门必要完善立法,以保证并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样,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缺陷众多,例如:责权不明、行业垄断等方面。在服务业贸易的政策和规章方面,我国中央和地方并没有形成一致、统一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调节部门。政策透明度欠缺,各个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经营秩序混乱甚至行业垄断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宏观管理政策方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立法,完善并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效率。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度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门槛降低,也加剧了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减弱了区位优势的作用,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地理边界逐渐弱化,“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一词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名词,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是指一个经济个体。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表现为不断丰富的内容和不断升级优化的结构。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被纳入到服务贸易领域,其中包括金融、技术服务、保险、咨询服务、数据处理等。新兴的现代服务也属于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这也就在结构上改变了我国的服务贸易,从此,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传统服务贸易呈下降趋势,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不断上升、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在内容上丰富的同时,结构也得到优化升级。我国的服务贸易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地区分布上;第二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行业分布上;第三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产品结构上。在地区分布上,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大国,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比较落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排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前10的国家(中国和日本除外)均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例如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居于世界第三位,紧跟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第五位,前四位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额位于世界第三位,紧跟美国和德。并且,处于中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在行业分布上,国际服务贸易分布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的大小,贸易金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和电信等方面。在产品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甚至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特征;发达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值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污染小、耗能低。3.服务贸易的知识密集化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改变了服务贸易的特性,使得服务贸易克服了服务不可储存性、无形性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限制,使得服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例如医疗和银行系统的信息化与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等,以及大量新行业的不断涌现。充分的证明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给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贸易契机。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为贸易提供新的支持手段,从而促使资源配置达到更高效的水平。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前文介绍可知,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较小,逆差不断增大。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利用我国的优势行业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利用GATS的相关规则对我国的劣势行业进行相应的保护。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综合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应该重点扶持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应好的特点,并且能带动大批就业人员;二是高技术创新行业;三是为农业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四是基础性行业,如公共服务、教育事业。通过扶持强势行业,保护幼稚弱势行业,不断的刺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培养我国服务贸易新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2.优化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正处于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兴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的阶段。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因此无论我国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应尽全力全词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进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倾斜优惠政策促使知识型、技术型、高附加值值的产业发展,并重点发展此类行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利用自然因素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现代服务贸易。在此过程中,技术和知识的作用不可忽略,我们也可以将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贸易上,改善一部分产业、企业或公司。3.加快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本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乏专业的国际贸易高级人才,同时服务贸易需要高新技术支持,然而高新技术也是需要人力资本来完成的。因此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完成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加快人才的培养。4.完善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加快立法步伐。我国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一部与国际法规接轨同时又能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快完善服务蚂蚁管理体制,使得政策透明度提高,促进各个部门权责明晰,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得以高效管理,避免权责不明、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