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数字化教育专业精选(九篇)

数字化教育专业

第1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中专卫校教师 继续教育

1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又称网络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1.1 数字化学习必须具备3个条件(1)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包括学校信息网络平台设施、多媒体计算机终端机、通讯工具等。(2)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包括视频和音频、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3)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不断充实自我,并通过利用共享资源,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1.2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1)主动性强:学员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2)形式多样:学习过程即是学员之间或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多样。(3)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是随时随地甚至终身的进行的。

2 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中等医学教育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1)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临床教师严重馈乏。以我校为例,常年在校生5000左右人,专业课教师总共不到80人,教师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些科目教师周学时达到30学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脱产进行继续教育。(2)专业课教师脱离临床, 知识陈旧,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知之甚少,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水平有待提高。(3)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上劲心,客观上说明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继续教育。(4)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率低、进修渠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脱产学习,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3 中专卫校教师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中专卫校教师实施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学校应该提供如下帮助:

3.1 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学校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教师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科的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

3.2加强专业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3.3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 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搭建由教育部免费开放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互联网上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及本校资深教师研究开发的精品课程组成的学习平台。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学员之间的交流的桥梁。

4 小结

(1)数字化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对于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机会脱产学习的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比较合适;(2)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要以年轻教师为培养的重点,教师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择性的进行学习;(3)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学科进行数字化学习,扩大继续教育接受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4)加强数字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使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和规范化。(5)学校要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2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近百年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昂首走来,以数码技术支持的先进的教育形式大量涌现,几乎涉及了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带来巨大的革命,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断创新和发展,认真研究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走出数字化与传统性之间的矛盾。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数以千万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与传统教育的重大差别在于教育职能的不同。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目标,师生之间是“主客”关系;而创新教育不仅仅是“传道”,也要“授业”,更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新时代,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使各种知识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互联网络中,甚至形成数据团上传到“云”上,校际间、国际间的教育资源互通交融。数字技术使得“教育云”出现,从而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对知识掌握的极不对称的状态,营造了师生之间平等的知识海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化背景下“教育云”信息的出现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被动获取为主动汲取,成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数字化再造的紧迫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数字化浪潮的到来席卷了全球教育事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界,数字化已经成为各高校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内部环境来看,高校实现数字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1数字化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工具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教育是一定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物流学科的发展趋势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物流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物流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知识覆盖广,需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视频、图片等丰富翔实的物流教学素材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形象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需通过数字化工具来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现状。由于各省财政实力差异所引致的物流管理教育投资的不均衡,以及教师素质的差异性,导致物流管理教育资源分配的时空和地域分配不均衡。通过构建统一的物流管理教学平台实施数字化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和地域限制及师资力量限制,实现物流管理资源的共建、共有与共享。

2.2数字化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途径

数字化浪潮对当前我国物流教育模式产生猛烈冲击,数字化技术已然渗透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各环节中。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指导下,各地教育机构的物流教学单位明确职权,落实责任,稳步推进数字化物流教育工程建设。数字化物流教育工程可分解为教学理念变革、信息化设施与设备、物流教学资源数据库、物流数字化教学队伍、应用系统和服务体系等基本模块,其中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物流数字化教学队伍建设是工作重点。

2.3数字化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理念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是一场划时代的教育理念革命,在教育思想和文化的塑造方面,在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变革方面,在受教育者的性格培养和生活学习方式变革等诸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在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支撑下,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个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理想正从理想变为现实,因为数字化技术改造了传统教育环境,彻底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远程教育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模糊教师与学生身份的对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虚拟的教学空间依据自己意志,围绕专业知识展开平等交流。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随时提出问题;而教师则从知识发送机的身份转变为知识导师,引领学生参与求知历程。在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指引下,大学生的独立意志和自由思想获得尊重,其逆反权威与创新意识得到鼓励。教育理念改革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案能力,适应物流行业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环境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新型物流人才。

2.4数字化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趋势

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跨国物流巨头都十分重视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新型物流产业模式,希望籍此提升企业在未来物流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教育层面,教育信息化概念始于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其核心是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导向推进教育改革。1996年日本在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中强调将培养学生在未来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方向,并据此开建互联网络“百校工程”。1998年英国政府《我们的信息时代》宣言,提出政府应改革教育,在教育中利用新技术,使得人们能够获得信息时代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扩大信息受益面,确保信息时代在有利于所有百姓等方面起主要作用。纵览全球,数字化教育已然成为新世纪教育革命的轴心,我国教育界亟需积极参与其中,并以此为契机改革我国教育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改造教学模式和教学教法,升级师资培养和学校管理模式,实现我国教育界追赶信息化浪潮的全面数字化教学变革。

3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教育的创新举措

物流管理人才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是一场涉及教学理念、目标、手段和教法的全方位教学革命。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具、手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性教育。

3.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创新

第一,提升学生教育主体地位以培养数字化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的数字化教育工作者需要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而尊重学生作为求知主体的地位。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培养的关键期,自我认同意识强,独立思考能力显现,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与反权威的思想倾向,且迫切企盼社会尊重其个体独立意志的地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将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结合,通过各式渠道掌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变迁,在尊重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展开因材施教[1]。第二,革新交互式教育模式以培养数字化物流管理人才。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数字化变革中,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对教学质量的理解方式,要认识到教学质量不单是通过管控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确保知识传递,还应当涵盖教辅部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环境的内容。传统互动教学模式一般拘泥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而数字时代的物流互动教育则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师生互动全面的拓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现教师、学生、家长、教务后勤乃至社会企业之间的多方互动。数字化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技术手段降低互动交流成本,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育各相关方的零距离的、自由开放的互动交流模式。互动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责任要求更高,教师不仅是物流专业知识的精通者,还应当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常识;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物流知识信息的发送者,而应当是物流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引领学生从物流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者。

3.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教育的工具技术创新

第一,构建数字化物流管理教学素材数据库。教学素材数据库建设工作需从软硬件支持两个方面展开。校方是硬件建设的直接责任方,负责提供必要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等硬件支持[2]。在软件建设方面,软件系统可以通过项目招标手段将其外包处理;数据库内容建设则建议以系部或教研室为物流教学素材数据库建设的组织方,将数据库建设按照物流教学环节分解为课程建设、教学参考、在线课程、实验教学、作业习题、考试测验、在线答疑等若干功能模块,落实到具体任课教师身上[3]。数据库的具体内容建设应当符合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和获取知识的特点,要注意数据信息涵盖生动翔实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依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建设物流教学素材数据库。第二,构建数字化物流管理教学信息交互平台。数字化物流管理教学信息交互平台建设应包括单向知识传递信息子系统及交互信息传递子系统两块。单向知识传递信息子系统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例如精品课程数据库、专业课程数据库、教学视频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教师个人网站等[4]。而交互信息传递子系统则是以WEB2.0时代的技术为基础的双向物流信息传递系统,例如基于Wiki技术建构的物流百科,基于即时通讯技术构建的在线教学辅导聊天室等。WEB2.0较WEB1.0而言更重视用户交互式体验,凸显网络的动态性、交互性、参与性和可控性等特征,用户从教学内容的浏览者升级为内容的浏览者和制造者,有效满足了物流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交流互动、开拓创新专业知识的诉求。

3.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

第3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4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如何在这样的现状下尽可能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现阶段要该方案的实施,还面临着二个现状。

现状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匮乏。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设有别于普通高中,其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还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地区办学特色开始各类专业,各专业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始各类专业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电子电工、机电、汽修、服装、旅游、财会、烹饪等八个大的专业,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专业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专业班级开设课程不尽相同,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设数字媒体班、平面设计班、软件开发班等多个专业班级。如此要开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现代教学资源,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按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为引领,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于2012年2月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立项课题——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时的推出,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信息化是全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各高校校园网具备一定规模,现在又新启动了第二代教育科研网工程、教育科研网格计算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等,部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已近1700门。2012年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下共计开发了86个专业的近1000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承担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整机装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DXP》等8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网络课程”“教学用PPT”“考试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教学案例”“行业标准”“实训方案”“仿真软件”“名师名课”等10大类。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已经开始建设,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覆盖所有专业、所有课程,还有很长的建设道路。

现状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匮乏。尽管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国家对于职业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职业学校硬件建设还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覆盖面不广,使得多媒体教学难以大面积实施。以笔者学校为例:虽然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学校多媒体教学实施配置有效,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要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数字校园、创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服务于教学。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数字化校园是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质量服务。

随着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专项资金的下拨到位,笔者所在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相信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丰富;随着中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将进一步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田小建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第5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数字产业;新闻传播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一、数字内容产业与媒体

所谓的数字内容产业指的是什么?英国数字内容产业业界组织Digital Content Forum(DCF)的主席Anthony Lilley认为,数字内容即是媒体的另一种面貌,强调将科技与创意的结合。他认为数字内容与传统媒体内容主要不同,着重在“互动性”应用之上[1]。另外,根据台湾地区工业策进会的数字教育研究所定义成:“将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数据加以数字化并整合运用之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将有关于数字内容产业范畴订定为下列六类,依序为:一、各类游戏软件;二、2D/3D动画影片;三、各类数字内容制作与多媒体应用软件;四、各类行动应用服务;五、各类网络多媒体应用服务:透过网络传输各类数字化的电视/电影/音乐/广播/互动节目等多媒体内容;六、数字学习、电子出版、数字典藏等[2]。数字内容的相关名称尚有许多,例如:“数字媒体”、“多媒体”、 “新媒体”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名称。

数字化产业发展完全脱离不了媒体平台,数字内容产业大声疾呼我们来开拓新的视野,在各类媒体去边界化、多元延伸下,社会未来需要更多更专精于数字产业的媒体专业人才。立足于此,笔者认为在广大的中国社会,数字内容产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核心产业之一,也将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点走向,对于中国来说,怎样整合运用本土资源,而后创造全球经济视野是现今教育发展思考最重要之处。笔者不将焦点集中在争论高校教育的基本精神在理论或实务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希望透过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启发,刺激传播教育的未来思考,制定出新的多元化传播专业人才培育方针。

数字内容产业现在已经被认定是21世纪经济发展之明星产业,究竟数字内容产业产值有多大,足以颠覆传统教育走向,且让美、加、欧、日、韩等国积极促进其发展?以台湾地区为例,台湾数字内容产业2002年的总产值为357亿人民币,2003年为418亿人民币,成长约17%,2004年更提升至511亿人民币,成长约22%。据行政单位预测,台湾数字内容产业未来几年每年应可以以高于20%的幅度成长[3];可惜的是,资本力量来自市场规模,台湾人口数目大约只有两千三百万人,这样的市场规模注定只能养出一千多万上网人口,也决定每家网络公司规模、电子商务公司规模,及数字内容厂商规模,可以创造出的数字产业市场规模有限[4],但大陆就不同,不论文化资源或是市场规模均十分雄厚,朝数字产业发展行进,未来市场的经济规模必定不容小觑,单就数字游戏市场举例来说:中国地区2005年在线游戏市场的收益大约为6亿8300万美元,研究机构In-Stat也预告了这块市场的强劲成长,其预估中国的玩家数目将在五年后翻一番之多,从2005年的2500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6000万人,这是非常惊人的成长数目[5]。且当全球中文热兴起并成为全球主流时,大陆理所当然地成为最有潜力最重要的发展地区,由此数字内容相关的人力需求培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大陆地区传播教育现况与思考

大陆高等教育发展,现出以下几个共同趋势:第一,高等教育教学制度及院校类型趋于多样化;第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模式与特色;第三,各类学校之间呈现互补关系,彼此不可替代[6],在大陆,高等教育扮演国家精英人才培育的重要教育阶段[7],据统计,2007年大陆已经有高校一千多家,其中普通本科高校就有742所之多,另外,成人高校也多达415所[8]。

在许多学者的眼中,虽说加速提升教育水平与知识环境,对于提高国内人民的知识水平、生活素质等都有相当帮助,进而还能够加速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但许多大陆学者都认为国内新闻教育网点的迅速增加,出现了过急过快倾向,教学设备跟不上,一些学科设置不合理,课程开设不齐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不能形成层次,同时规模的扩大也造成教师总量偏紧、师生比例失调等问题[9],在师资、环境、资源、规划都还未跟得上时代潮流变化速度的状态下,开花似地拓展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值得再商榷,而2007年的今天,在官方尚未公布相关统计数字前,推测大陆现在已拥有超过770个新闻传播专业点。

根据笔者针对大陆教育系所的调查,大陆地区除了既有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外,也有许多与传播相关之系所归类在各大学院校的艺术类学科中,这与台湾是很相似的,例如: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艺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与媒体相关的系所发展十分专业化,规划也较为细致。在硕士、博士的教育方面,笔者藉由教育部相关网站,可以经由点选而看到各所学校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与指导老师,这对于大陆在传播方面的研究走向就更加清楚、深入[10]。

观察后发现,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点大多仍旧维持在传统媒体研究上,历史脉络式、内容式研究较多,新理论开拓、实务性案例研究讨论偏少,而多媒体、数字内容、网络等相关研究,稍早以前较着重叙述、比较、描绘式的研究取,而现在中国网络及网民势力不容小觑,研究讨论也越来越多,由于大陆地广若要做一个真正属于大众式的调查,研究门槛较高。在系所名称中,艺术类与传播相关系所显示朝向关数字、多媒体、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游戏娱乐、以及新媒体等技术性、设计性、结构性的操作取向,客观而言,艺术类学科中的相关研究,除了设计、美术专业外,似乎更加贴近数字内容的“技术”需求,除了描绘状态外,还强调了一定的数字技术性质在其中,在此笔者强调,新闻传播学有别于艺术、设计、技术,我们所培育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技术创新”的接受学习能力外,拥有其他专业没有的“文化创意”传播精神,这将会是数字时代人力需求最重要的核心竞争条件,我们在坚定既有的人文创意精神与传播理论基础专业的前提下,还要紧盯住技术的发展、重视它的实用价值。

以数字内容产业的相关发展资源条件来说,大陆无可替代的优势就是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笔无形资产,笔者认为大陆各地的文化都是一个特色品牌,由于现阶段一些地区的科技环境铺设建构和科技使用环境尚未成熟,故首先必须重视地区性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以及品牌特色的保护规划,为今后数字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保障。从台湾、香港经验来看,科技发展努力就可达到可观的经济规模,他们的经验对于大陆地区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也让世界各国得以预见未来大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潜力。

当跳脱以往的思考框架,以数字内容产业人力需求为导向来思考传播教育问题,笔者认为把握本地化教育是现在大陆传播教育应该考虑的未来走向,追求量的增加,不如先追求质的提升,

在传统媒体争工作,不如多培育多媒体专业人才,建议首要应当在政策面上做调整,政策调整之后,再进行教育内容上的充实工作,这才是最扎实的做法。

1、积极推动地区高校资源整合与产业合作。地区高校合作方面,各地区高校与其单单把握眼前的教育市场,倒不如与地方数字内容产业一同合作并创造差异性的传播教育,携手合作、资源整合,促成本地化的传播教育走向,创造就业人才。

2、放宽传播相关科系专业自主设置条件。由于传播相关学科具备社会环境带动的特殊性,若适当放宽本科专业自主设置的条件,可让各校传播专业更加差异化,系所名称特色化,学生容易从专业名称中分辨每家学校、科系的专业方向,教育环境也可朝向高校本地化、高校精致化、各校皆名校等教育路线前进,更甚者,在中文热兴起的数字时代,改革后的大陆教育体制,亦将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来大陆高校进修学习,海外学生不会只希望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学校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国际交流与活动。

3、平衡实务、理论教师质量。在国外,传播相关科系的教师,大多具备媒体经验,媒体工作的实践性过于强烈,没有亲身经验者,很难从事教育工作,故笔者建议,加强专业杰出人士担任教师的制度建设,让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经一定的规范审查,给予在高校教学资格,或让其获得开设系列讲座资格,并制定配套措施,鼓励学校聘任具备实务经验的从业者,平衡师资在理论与实务上的质量,不迷信学历、让经验丰富的人配合从事实务方面的教育。

4、减缓新闻传播专业点的增加速度。笔者建议近些年应暂缓新闻传播专业点的增加,尚未成熟的教育单位应提升技术环境、师资水平,依照各校资源调整招生数目,而非囫囵吞枣似地收学生、搞噱头,然后造成抢老师、缺资源的窘境。

四、台湾数字化环境与传播教育

1、媒体数字平台与人力需求。

在台湾,2002年起至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数字内容产业成为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台湾数字内容产业2006年已达人民币360亿元,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于2001年的产值为1023亿人民币,保守估计至2008年时,产值将可达到2698亿人民币,这都是数字化带来的惊人经济规模[11]。

台湾地区数字化产业前景普遍看好,数字产业相关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平台的竞争依旧激烈,传统电视产业就呈现出爆炸性的状态,举例来说:2007年10月,台湾有无线广播电台178家,无线电视台5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供应者77家共155个频道,有线电视经营业者62家[12],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已经达到八成以上,再加上平面媒体以及电子报等的竞争压力,台湾的媒体市场正处于爆炸的竞争状态,在这样市场竞争压力下,数字化系统、内容多元化结合已经成为各媒体不得不为的新传播模式。

为了竞争、速度,数字化技术已经迅速占领每家电视台,台湾的电视新闻数字化方面的发展,自1993年公视筹委会引进第一套着重文稿处理的新闻自动化系统(BASYS)起,各电视台新闻部即努力追求进一步产制数字化的目标,其中,民视于2003年采用国际通用的AVID 系统,可以说是全盘移植国外经验;年代新闻台同年开始测试源自大陆地区盛行的大洋系统、衍生而成的上洋新闻自动化及数字片库系统,可谓台湾各家电视台采用数字化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而大爱电视台则以美国ENPS为骨架,配合自行研发的数字化流程,不但一举获得2005年电视金钟奖的研究发展奖项,并尝试走出属于另一种模式的自有风格[13]。

为了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人力教育训练势必愈加重要,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在商业经营管理、技术运用、创意、科技发展等种种的考虑下,不论是工作环境或是人力的需求都必须随之改变,在此环境下,没有一个产业可以离开传播媒体的平台,不止传播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怎样让它更加专业化的同时又兼备技术性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关键[14]。

2、台湾高校教育特色。

台湾教育环境除了立大外,其他自由市场竞争状态,故私校林立,2007年台湾所有高校共有163所,主要以大学、技职两个体制为主体,在两个主体中各有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教育单位在一定的规范下还是期待私校可以依自然竞争而淘汰、生存,将不被学生青睐的学校自动淘汰,如今许多学校,已在教育上积极地思考应对之道、充实教育内容并提供奖学金、实习与工作机会等,以免遭到社会淘汰。

近年来台湾各大专院校承受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已经推出“就业保证班”,并强化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辅导。台湾教育单位也在2003年六月初首度发文,要求各所大学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并研拟以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单位补助经费的评鉴标准,即便是台湾学术龙头的台湾大学,也不敢轻视这样的压力。台大为提高就业率,近两年校园征才的活动已经改成开放式,全校不分年级都可以参与,除此之外,更针对求职不易的“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三院所,举办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这样的改变大大淡化了以往主张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分割的观念[15]。

在求职不易的状况下,在台湾攻读硕士已经成为普遍趋势。由于台湾大学入学率将近100%,再加上近年来失业率骤增到近5%,想要在学历上高人一等,学生只能继续进修,研究所除了做学术研究以外,有许多学校研究所是与国际学校或产业合作,是未来找工作的垫脚石,也正因为如此,在高校林立的台湾,学校更重视自己的品牌认证、教育风格以及资源整合与产业合作,从而替代了过去追求学校排名的传统价值观。

3、传播教育的数字化延伸。

在新闻传播相关系所成长方面,自1954年第一个传播相关科系建立开始,至2000年为止,系所成长状态以1995与1997年每年新增8个系所为最多,而1991年至2000年是台湾媒体发展相当蓬勃的十年,这十年共有49个系所成立,占1954年以来系所成立总数的七成以上[16]。

在2001到2003短短的两年中,传播相关系所的成长率十分迅速,大学科系的成长率几乎达到100%之多,而研究所的成长率也将近40%,且传播相关系所的数目仍旧在持续大量扩张中[17]。而为应对未来媒体环境朝着数字化、分工化方向的发展,新设立的传播相关系所的教学内容、研究方向,以及专业名称都有所转变,逐渐分化走向多媒体与信息科技等更专业的传播与技术层面发展。

由于台湾的网络使用发展较早,网络铺设较为完备,故计算机成为当代台湾民众的基本生活智能与信息来源。据最新估算,截至2007年3月底,台湾经常上网人口为990万人,因特网联网应用普及率为43%[18],网路使用人口64%,尤其是光纤网络的铺设十分迅速,近两年已经有26万用户使用光纤网络,由此可知,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传播平台,更是台湾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因而,早在多年以前,许多与数字化相关的传播系所与科技结合成立,以往纯粹的新闻、广告、电视、公关、出版专业为主要分类,渐渐延伸出较广泛的媒体相关专业,例如:传播、多媒体、信息传

播、甚至艺术相关的视觉传播(达)、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娱乐、广播电视编导等等[19]。

由于台湾本科专业学科在名称上并无条文规范,有别于大陆高校本科专业的规则,台湾高校以“系”、“所”为专业分类,或在系下通过另外分组的方式进行选课教育,例如: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下又分“编辑采访组”、“国际传播组”[20],而各学院为了更贴切各院系的教学方向,新兴系所的名称近来也更多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科技化取向,例如:在2004年才开设的南台科技大学“多媒体与游戏发展科学系”[21]、以及环球技术学院开设的“公关事务设计系”等,就是为了满足数字时代媒体数字内容相关服务发展需求而生的,学校会依据自己既有的师资以及专业特长来考虑可以成立的系所。

根据笔者最新的调查显示,在台湾大学体系与技职体系中共144家大学院校,有66所大学院校与78所技职院校,约56所院校已经拥有传播相关科系,超过100个传播相关科系,以及将近50个传播相关研究所及2个传播相关博士班。传播相关系所分布的学院除了既有的新闻传播学院外,人文暨社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商业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民生学院、理学院等均有传播相关系所的存在,特别的是,近几年新成立的传播相关系所,在没有设立传播学院的院校中,许多已经被纳入信息学院、数字设计学院、商业管理学院中,科技意味已经相当浓厚,新闻传播学科延伸与科技发展的连结力量不可忽视。除了系所名称多样转变之外,教育内容上也有不少的转变。例如:扩大具备有业界丰富工作经验的师资,以及开展国际相关系所合作与交流,与名校成立姊妹学校等。

台湾媒体市场的乱象有目共睹,传播人的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如今显得更为重要,除了应重视新科技数字内容为传播所带来的研究新契机,更重要的是,在台湾由于媒体发达且影响力大,学者在追求学术广度与深度外,笔者认为台湾新闻传播学应在大专院校中加强各系所学生对于媒介识读能力的培养,将新闻传播学推向大众,让受众能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思考、理解、并产生平衡反馈,这样亦能强化学科在大学校园的正当性与重要性。

其次,台湾这两年的传播教育表现已经过分朝向操作技术、设计等分化发展,着重强调数字化、技术化训练,似乎忽视了有关专业核心的人文精神概念与基础知识,文字内容的深度与文化视野的教育广度相较于技术走向却比以往狭隘得多。这些数字化的新兴传播科系具备了传播学科的部份血脉,同时身上又带有新科技的基因,倘若过分偏重技术教育,只会让未来的人才培养变成四不像,讲专业缺乏核心通识知识,讲创意又因为缺乏专业内涵与人文精神而更显不足。故有学者建议,传播相关各系应考虑兼顾“人文教育”、“传播共同知识”以及“专精”,其中“人文教育”课程由大学负责开设,“传播共同知识”由传播学院负责教导,“专精”则由各系分别传授[22], 只有这样台湾数字时代的传播教育才能得以健全。

五、结论

本文属于调查性研究,由于近年来两岸交流日渐频繁,许多教育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等已产生紧密联系,而港、澳、台近些年掀起了就读大陆地区各大学、研究所的风潮。在传播领域方面两岸虽然交流频繁,但在教育信息上,相关的讨论以及概况调查在台湾并不多,就学管道与信息对流情况也不甚平衡,台湾学生只能倚赖民间团体基金会,或是与大陆访问学者共同研讨、分享,当通过网上信息搜寻来了解大陆地区的教育环境与状态时,会因为信息来源过多而产生对信息无法确实之疑义;另一方面,大陆地区传播教育点以及数字化发展日趋蓬勃,科技发展无论硬件或软件规划都快速前进,急欲进入传播科系就读的莘莘学子必须正视并了解未来大中华的传播环境,处于新闻传播学科的我们也更应该看清未来社会的实务发展方向,故本文以两岸传播教育现况调查为主轴,介绍并探讨两岸数字时代的传播教育问题。

注释及参考文献:

[ 1 ]参见Anthony Lilley:《UK Digital Content: a way forward》, 2002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研讨会讲 义:数字内容新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2002年8月28日,台湾经济管理部门工业单位编。

[ 2 ]参见《财团法人经济信息工业策进会――数字教育研究所》网站:。参见黄绍麟:《台湾数字内容产业的末班车》,《数字之墙》电子报,2005年2月27日。

第6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知识+技能;双系统;数字化课程;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要求,并提出应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迅猛增长,汽车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汽车维修人才被列为全国四大紧缺型技能人才之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教学团队针对“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全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主要内容

学院针对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依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实践,提出了“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建设新理念,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10多门专业数字化课程,入库数字化资源总量超过2GB,公开出版专业立体化教材8本,获得两项部级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立项,主编3本教材获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培养的学生质量明显提升,获得部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立项湖北省及武汉市品牌专业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联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施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1968个知识点和979个技能点,明确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和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并且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解决主要问题

(一)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随时学习,解决教育教学模式单一问题

依托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任务,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网络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服务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进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

建成共享型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秉承“人无我有、突出重点,参与分享”的原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将教学情境和工作情景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对接,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目前我们建成了部级数字化资源《汽车电气设备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二)知识+技能双系统建设,解决了工作技能掌握不够的难题

双系统是指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融通,其基本要求为素质优先、对接行业及结构合理。课题组构建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横向拓宽课程内容,纵向深化知识结构,螺旋拔高专业技能为主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改革为理实一体化,成功地导入了知识和技能双系统(见表1)。

其中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其构成见图1。

(三)利用校企双师教学团队提升实践技能

注重现场教学、训练及考核,实践技能内容主要由企业专家讲授,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通过教师企业深度顶岗和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理论和实训课同时上,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四)通过立体化教材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通过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为课程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已经建设的立体化教材有8本。

(五)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生素质共提升

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新的引入专业竞赛,把行业企业的最新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目前教学成果组的成员已经取得了全国空调大赛一等奖及二等奖、湖北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一等奖及中锐杯汽车营销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四、形成特色成果

(一)构建“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全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本专科衔接和单招等多项措施,使教师和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结合专业教育的科技活动、组织与参与部、省大赛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已参与全国空调大赛和湖北省汽车维修比赛。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实景,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内容体系。

(二)依托互联网+汽车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泛在式学习

面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带来的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需要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并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要求。现在已经获批2门部级精品课程资源、1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采用企业和多校教师讲授等形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

(三)整合资源满足学习需求打造立体化教材,提供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

针对互联网的运用,编写3本国家规划教材及1本行业教材。通过微客、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实习实训配套教材等形式来建设。根据实训内容要求,选择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有工程经验企业工程人员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导师,完善考评制度,明确激励措施。

五、结语

数字化课程是一个较新的研究内容,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多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将对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取得的经验积极推广到其他专业和兄弟院校,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鑫,李蓉.开放教育汽车专业易趣教学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16(10).

第7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新兴的数字设计艺术专业在各大职业学校争相开办,艺术教育工作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字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以及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在讲究时间和效率的现代社会里,教育应该毫无疑问地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作用显而易见。进入数字化信息社会的设计,设计对象和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与现代化科技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设计的产品也不断吸纳现代信息的元素,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产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带有了智能化的色彩。受其影响,艺术设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已融入“数字化技术”的新鲜血液,新兴的数字设计艺术专业在各大职业学校争相开办,艺术教育工作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对职业学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

尽管数字化艺术是计算机科技为核心的全方面新发展,并需要掌握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图形知识,但最终的结果是需要展示给人们的,所以创作出来的数字化艺术作品不能使技术的规则大于艺术的规则,不能以技术数字形式的外衣来修改和掩饰文化观念的浅薄表现从而削弱数字化艺术的魅力,消减作品与受众在精神与情感上互动的张力。wwW.133229.COm真正的数字艺术人才并不等同与专业的美术人才,因此在教学定位上需要考虑数字艺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学科课程的定位体现出信息技术、设计艺术、媒体传播等学科方向的特点,这主要是为整个专业奠定扎实的基础;设置一些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应该有所侧重点,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实践活动是数字艺术专业的显著特点。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在基础原理、基本理论等方面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各门课程中。适应性也是数字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它的出发点是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把握和理解,能够敏锐地发现数字艺术创作的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从而保证创作手段的先进性。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促进的方式带动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研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协作式学习。特别是对于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协作,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为就业打下专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对职业学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正确的认识

职业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实用型人才,为扩大就业面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面对新的形势,知识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原有的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数字设计技术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均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探索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在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技术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也使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的数字化技术创造出的艺术表现效果,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感性与理性将艺术设计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新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在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为艺术设计注入生机和活力,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字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其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养成。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就像笔和尺子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注重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提倡的。

三、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数字艺术人才应该对数字艺术的特征和本质应有较高程度的理解与把握,跟踪国外先进的数字技术,把握当前数字化艺术先进的创作观念,掌握数字化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汇的表现形式,更好的为工作服务。职业学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就决定了在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是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用性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数字艺术专业的教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开展设计实践。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能力,以及对等诸多相关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专业设计教学应多以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生产一线出现的问题、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教学与设计开发一体化,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设计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上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贴近经济,贴近就业岗位,贴近社会生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过程上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励思考,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和改造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现实意义,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富有生机和活力,由于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设计项目,其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并在实践中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使眼界和想象的空间更为开阔,为今后步入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基础。

四、结语

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以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认真研究设计教育如何与现代技术结合,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适时地调整与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一成.对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9(01).

[2]方兴,等.数字化设计艺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龙晓苑.数字化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教学资源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求职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影响及其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三种途径。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平衡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高校教育培养的中观层面、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微观层面。解决该问题,宏观上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来;中观上需要高校加强专业改革并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微观上需要毕业生自身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从中观层面出发,以高职教育为着眼点,从数字教学资源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

一、数字教学资源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要素

1.概念界定

数字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大纲、电子教案、讲稿)、课程教学资料(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化媒体素材、实验实训平台、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数字教学支撑环境等。

就业能力的概念与其构成要素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劳工组织、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美国劳工部获取必要技能秘书委员会SCANS、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FEE)、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以及国内许多学者均从不同角度对就业能力进行了定义。尽管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侧重点也千差万别,但其内涵大体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是以就业主体为中心进行界定,强调个体为获得并保持工作所需要的资质;二是以技能为核心进行界定,涉及个体得到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一般认为由劳动者满足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组成。

2.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要素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培养 目标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素,除了具有一般属性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显著最突出的是“职业性”和“实践性”。数字教学资源作为配套高职教学活动开展,支持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之一,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从数字教学资源视角,根据高职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评价情况的调研,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定位,我们把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素细化为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利用能力、转化能力”三方面。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当前高职教育正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资源也由“单一向多元”、“校内共有向校际共享”、“多校共享向区域共享”方向迈进。对学生而言,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有效利用优质资源的需要。近年高职教育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精品课程、示范专业、专业共享资源库,积累沉淀了大量优质资源,并以多种形式进行共享。高职学生要善子根据学习需求获取它们,为自身的职业规划、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积累学习素材。二是弥补专业不足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相继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正因为每个学校的优势和强项不尽相同,才需要学生具有优质资源的获取能力,以弥补本校专业建设的不足。三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这也需要学生利用数字资源来培养这些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高职数字教学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学生需要具备“去粗取精”的能力,选取那些适合专业发展、符合能力培养、利于技能提升的资源为我所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选取能力.信息论中的一个著名公理是“信息多了等于没有信息”,因为不经过选择的信息往往是泛化的、大而无当的。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职业规划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批判地选取资源;二是资源吸收能力。学生通过对获取和选择的资源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深度表达等过程,完成对资源的吸收。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适用、够用、管用”的原则。

(3)数字教学资源的转化能力。获取和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实现这个目的离不开数字教学资源的转化能力。一是转化为专业基本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转化;二是转化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的转化;三是转化为专业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化。

二、数字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对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可以分为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数字教学资源能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高职教育不追求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以“适用、够用”为度组织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数字教学资源中,既有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整合在一起的精品资源,又有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的拓展资源;既有提升职业能力的优质资源,也有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激励资源。这些资源能同化课堂知识、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越合理,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就越强。

数字教学资源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无论是数字资源的获取还是利用,这本身就是专业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尤其是网络课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数字化媒体素材等这类数字资源,能实现具有职业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为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在校学习、职前培训、职后提升的学习平台,能大大促进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数字教学资源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以就业为导向建成的“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以及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仿真实验系统,都已成为高职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数字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顺利就业和满意就业必需的本领,可以分为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岗位实习之前需要查找、学量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以其独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为学生指明职业方向。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那些具有激励作用的优质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并能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的培养。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数字教学资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数字教学资源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需要学生的决策能力;学习情景的创建和提炼,需要学生的组织能力;与企业专家的在线交流,需要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分工与合作,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3.对求职能力的培养

求职能力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赢得用人单位青睐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和技巧的总和,主要体现在前期准备期、求职应聘期、求职后实习期三个阶段。求职前准备期,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指导服务平台、职业生涯设计系统等数字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认知与求职目标定位能力”的培养;求职应聘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招聘信息系统、就业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优势,通过学习相关教学视频、讲座录像、报告会实况转播等资源,加强“招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抗挫能力”、“求职应聘技巧”等方面的培养;求职后实习期,学生同样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自我调适能力”、“角色认知能力”的锻炼。

4.对其他能力的培养

其他能力是指除上述能力外,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具有更高人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具有个性特点的突出素质和能力,如领导能力;具有其他专业的特长和能力,如艺术特长等。数字教学资源能加强学生多方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能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锻炼;网络协作小组的分工与合作,能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以及影视编辑与合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在教学平台中得以发挥。

三、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立足本校办学特色,突出“实用性”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围绕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具有职业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同时为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与学校发展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充分体现资源建设的需求观、系统观、开放观,重点突出资源的实用性。

2.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体现“实践性”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多方筹集。一要整合校内特色资源。通过整合校内“一课堂~二课堂”和校外“三课堂”的资源,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基础平台,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要开发以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通过数字化各种以传统方式保存的教学资源、立项挖掘前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购买具有版权的实践资源,可以有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要收集整理免费的网络资源,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服务。

3.共享区域行业资源,彰显“职业性”

第9篇: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

1.三维数字艺术能充分展现设计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意图

三维数字艺术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媒介,它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机融合,使包装设计更具有视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如,在广东“佛山祖庙”传统美食“启聪饼”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树立“启聪智慧,开笔有礼”的设计理念和创意,通过三维数字艺术呈现近似真实的效果,最终使这款“启聪饼”的包装设计得到厂家的认可,也深受参加“开笔礼仪式”的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2.三维数字艺术能让观众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

三维数字艺术能在只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电脑平面上呈现既有长度、宽度又有深度的三维数字图像,临摹和再现真实世界。设计者应用三维数字技术不但可以模拟真实的世界,还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全新的视觉效果与心理体验。三维数字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在电影、游戏等领域里也大显身手:经典游戏《使命召唤》系列使玩家有身临其境之感;三维数字电影《阿凡达》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超乎想象的虚拟世界。

3.三维数字艺术能使设计师创新设计思路、拓展创作空间

三维数字艺术为包装设计实现了更多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断丰富了社会和设计师对包装设计的现代需求,这就激发了设计师更新创作观念、挖掘创意思维的欲望,激发了设计师掌握特定软件操作技能、了解与掌握现实艺术设计风格的潜能,要求设计师以“逼近真实”的美学眼光和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艺术创作,使设计作品最终实现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良好融合,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如何推进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三维数字化教学创新

1.高校要转变固有的包装设计的教育观念

2l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是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生活丰富多彩,艺术创作纷繁复杂,设计理念创新多变。因此,高校在包装设计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入新科技和新教育理念,包装设计教育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三维数字艺术一直以来被严格地划分为信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范畴,其实,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只要是有助于设计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都应该积极地进行融合、交汇,不应该严格区分三维数字艺术与包装设计艺术。高校应转变固有的包装设计教育观念,将三维数字艺术的技术与方法融入包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高校要重视包装设计专业的三维数字化教学

高校要高度重视包装设计专业的三维数字化教学,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及时改革教学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期考核硬件设备、教学课程、软件资源,优化包装设计专业的外部实践环境,组织开展包装设计艺术大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不断更新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使包装设计专业的三维数字化教学符合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力促进包装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

3.高校教师应创新包装设计专业三维数字化教学模式

在三维数字艺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案例分析,采用以设计软件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其熟练掌握电脑绘图的步骤与方法。要实现包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软件操作技能的有机渗透,实现作品设计的主题要求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包装设计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作理念、创意的有机融合,全面推行“课堂表现+试卷+上机+创新活动”的考核模式,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4.高校学生要树立包装设计三维数字化的设计理念

新颖的三维数字艺术应用,给包装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以前的手工绘图现在被电脑、影视及互联网技术取代,三维动态设计不断发展,时代赋予设计师新的要求和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创新设计理念,贴近社会需求,利用三维数字艺术对设计作品进行多角度、多视角的创作与思考,从三维立体空间感受包装设计的真实或者近似真实的视觉效果,感受三维数字时代包装设计艺术的价值定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