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精选(九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

第1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takes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new concept of "excellence plan" launc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vides new thought and method for excellent digital media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关键词:卓越人才;数字媒体;实践教学

Key words: excellent talents;digital media;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58-02

0 引言

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该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左右。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艺术类院校或传媒类院校等不同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截止2013年,国内本科教育中共有89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还有14所院校开设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超过70%的院校授予工学学位。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教育始于2002年,由于短暂的发展史,在技术与艺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许多高校在人才需求规格方面了解不够,以致于培养目标不准确,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和教材严重短缺等现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人们发现很多毕业生只是学会了各种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不具备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慢,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缺乏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偏离了人才培养初衷,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

2010 年 6 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

1 卓越数字媒体人才的界定

卓越数字媒体人才是以数字媒体产业需求为依据,借鉴卓越人才培养理念而培养出的具备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平顶山学院数字媒体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数字媒体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于2010年在已有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数字艺术方向)。该方向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出发来确定专业特色定位:区别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强调工程技术特色,培养学生在计算机3D动画、特效、互动媒体设计、媒体数据组织和搜索等方面的能力;区别于数字媒体制作人才,强调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通过人文教育、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创造”而不是“制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从三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本科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 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按照理工类招生的,学生几乎没有艺术功底,基础薄弱,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前三个学期开设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专业必修课程。软件学院多媒体教研室师资方面以动画艺术专长的老师为主,这些老师在制定具体某门课程大纲时着力学生动画素养的培养。根据师资现状,将动画类课程确定为该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面向理工类招生的这些学生学习这些课程时有些吃力,对艺术基础课和动画类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也较差,误以为被当做艺术生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

而数字媒体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下设的方向,还开设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和艺术类必修课程互补性不是很强。为培养学生数字媒体技术素养,该方向开设了Flas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手机游戏开发、动态网站开发、Java程序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在学分比例和课时比例上,技术类专业选修课相对艺术类(动画课程和艺术基础课程)均不占优势。

2.2 学生工程实践环节薄弱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构建了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内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截止目前,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还没有毕业生,实践教学方面还是以课内实验和课程实训为主。软件学院多媒体方向双师型老师紧缺,由于缺乏行业从业背景经验,教师所选实验内容较少的关注行业最新从业需求,多是来源于课程教材的案例资源或网络资源,实验内容不能很好的与最新行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由于我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量核算方法缘故,实验课时系数偏低,以致于许多教师并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施实验教学,很多时候会将理论课上讲的案例搬迁到实验课上。虽然院系倡导实践教学以项目驱动法为主,由于缺乏行业背景,教师所实施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内容往往比较陈旧。

2.3 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 教师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自于工作后的科研积累、实践积累,与扎根基层的技术人员相比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得多,工程实际训练偏少,缺乏现代工程的创新设计思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软件学院多媒体教研室的老师都是这两年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一毕业就到了工作岗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是有效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硬伤。由于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2010年才开始办学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承担了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虽派有相关教师到企业考察,并没有派遣教师到企业从事锻炼。

3 卓越数字媒体本科人才培养

3.1 专业核心能力确定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之所以出现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该方向招收理工类学生,面对这些几乎没有艺术功底的学生,想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动画创意的人才着实面临许多困难。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的培养理念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了解不够。

艺术素养对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固然重要,在本科教育有限的学时要求下,建议压缩艺术基础课程(色彩、素描、三大构成等)课时总数,按照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从新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方式来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而明确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核心能力。这里,专业核心课程是那些从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而确定的课程,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关键课程。学校可借鉴卓越数字媒体人才的行业标准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3.2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从学生方面来说,按照“卓越计划”培养理念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前3学年在校内学习,最后1学年在企业学习[1]。前3年注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后1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后1年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在企业学习,保证学校和企业零距离衔接,提高了职业技能学习训练的针对性,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学生优质就业,满意就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3年的校内学习,专业教师可采用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选中的项目要尽可能的以实际工作环境要求来设计项目任务,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后1年的企业学习可采用CDIO培养模式,CDIO培养方案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以研究工程领域的实际项目为载体,引领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挖掘学生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潜质,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让青年专职教师通过下厂挂职的方式增加其行业从业经验,到企业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方法。青年专职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去企业请教经验丰富的数字媒体从业人员,从中引入思路解决教学问题,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提高工程项目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还可以聘请数字媒体产业高级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可改善学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局面,也能加强技能教学的针对性。

3.3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为解决团队合作能力差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1-7课题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班级中每8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其中有1个项目经理和7个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在老师的帮助下制订工作计划、负责项目小组的学习、培训、提高及项目间的竞争。项目团队之间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团队合作经验,凝聚团队协作力量,在彼此竞争机制推动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3.4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深化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院系政策导向等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软件学院为提高学生数字媒体方面的创新能力,构建了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第二课堂与素质拓展实训,在软件学院3+1培养模式(1-6学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7-8学期进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职业素养、选修方向拓展、IT新技术报告、校企定单培养等培养,实现“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目标)下,达到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三者的统一培养和提高,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探索途径。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培养内涵在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和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3]。作为技艺结合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一个交叉新学科,在技术与艺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卓越计划”理念的适时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卓越计划必将引领我国新一轮高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5-78.

第2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产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 影视类高校 实验教学

数字媒体产业(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多媒体,软件,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的集成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也就为不同传媒形态或业态的聚集,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在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

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丰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游戏、动画业相关衍生产品产值在5000亿美元以上。而在不远的将来,由数字媒体产业带动的信息、通信、数字家电、软件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0亿美元,比现在任何一个单一产业,乃至于能源产业的产值都要庞大。目前,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娱乐内容的生产虽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发展速度迅猛。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我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影视、游戏、出版、图书、新闻和信息技术等各类文化和技术产业。可是,相关人才匮乏,特别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更是稀有。国内有关专家预测全国对数字媒体人才需求的缺口预计同期人才缺口将达60万之多,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影视类高校应如何来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当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影视类高校面临数字媒体产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

1.数字媒体产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媒体产业作为新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涉及的领域和市场应用的范围广阔,因此,对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标准:

首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其次,应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灵活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运用艺术思维进行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网络动画、网络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网络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第三熟悉多媒体制作和网站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商业网络、网站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及特点;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充分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第四,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和交流,富于团队合作精神。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影视类高校数字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

影视类高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数字媒体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艺术设计和管理等多门学科。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用“文化为体、科技为媒”准确地反映了技术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懂艺术的人不熟悉技术,而懂得技术的人则缺少艺术素质,培养懂艺术又熟悉技术,兼通“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影视艺术类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漫游和环境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3.实验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动手能力的培养。该培养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影视基本技术、基本实验理论、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该层次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2)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层次的实验内容综合了影视各单元的实验内容,将摄、录、编等多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培养综合运用能力。(3)设计能力的培养。设计能力培养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己动手及创新能力,由此。提高综合素质。该层次的实验项日和方案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直至实现所设计实验内容的全过程。(4)研究能力的培养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科技课题的开发,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这是一个在本科教学阶段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层次。其教学内容全部来源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科技开发课题,其中包括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市(局)级科研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

二、影视类高校数字媒体实验教学的对策

1.以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对创作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实验教学。

从具有艺术与技术特点密切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提升的需要出发,影视艺术类高校应在传统的影视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视听艺术的融合,注重在影视、设计、计算机、管理等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复合。

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除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要侧重于培养数字媒体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增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如开设“游戏程序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开设多媒体应用系统与制作、游戏软件编程技术、中外优秀作品赏析等专业性强的课程,为培养一批具有较好艺术素质和过硬IT技术的数字媒体人才开发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现有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数字艺术人才系统的基础理论教育。要从艺术创意、策划、制作和技术研发、艺术与技术方向等多方面,设置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互动媒体、数字音效、数字媒体管理等研究方向和专业课程,包括造型设计基础、影视理论、动画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游戏设计、游戏编程、音视频处理、数字媒体产业市场知识等课程,专业设置可分为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主要培养数字艺术创意、导演、设计和编辑等方面素质的高级艺术人才,后者侧重培养数字艺术的技术指导、支持、开发和制作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结合社会需求使专业定位更加明确,特色更加鲜明,实验课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

注重基础,加强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侧,提倡分专业开设大实验和专业系列实验课;着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实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在拓展文化素养的同时,重视创新、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设计性实验。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注重个性化教育,积极推进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发展各自的兴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

加强通识教育。增加选修课数量,提高各专业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设置创新学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对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一定的学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设置名家讲堂。聘请教学名师或专家来开设讲座、公开课等,激励学生就专业的前沿课题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讨论。

2.充分发挥影视类高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时展要求引数字媒体技术前沿的先进实验室和实验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媒体新技术,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和迎合时展要求,影视类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其数字化设备是首选,也是主流机种。

影视类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即专业性强,实验设备更新换代较快,且必须与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同步等。作为影视类高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的进步是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技术手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影视类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特殊性,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技术手段,要求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

健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影视实验室其仪器设备配置档次普遍较高,有些甚至代表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有技术、有专长。他们既要掌握实验技术,又要懂得使用仪器设备、维护和开发的能力。管理综合类型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不但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必须有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

3.通过搭建数字媒体实验基地,为数字艺术人才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提供发展平台。

构建网络,搭建平台,积极促进数字媒体企业与高校数字媒体教育的联系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之间的交流。建立产学研集于一体的数字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既通晓数字媒体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和灵感进发、创意达现的数字媒体方面的创意人才,使高校真正成为中国专门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摇篮”。企业与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数字媒体产业专业培训网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体,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模式,为企业培训高技能的数字媒体产业技工。

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高校和各专业机构联合互动为主体,加强国际间和高校间学生交流互换、合作办学。实施数字媒体人才赴海外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培育数字媒体产业优秀人才。举办数字媒体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搭建国内外数字媒体人才交流的平台。

第3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传媒;人才培养;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7-02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层次最高的教育,是技能型、应用型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一种具有较强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中职教育主要为培养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有别于以学术型、学科型和研究型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集文理、艺术、技术综合型的专业,需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作为理论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许多院校开设了大量的软件操作课程,专业学习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忽视了在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难以深入从事数字艺术和设计本质的研究和学习;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中职数字传媒基础教育阶段以及学习之后的时间,为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更加自我的创造力,教师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此,笔者做出一些归纳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为传媒类职业教育带来可供参考的理论支持。

一、行业发展的现状

数字传媒类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发展兼具智力密集、劳动密集、科技密集以及资金密集等方式的新兴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重视知识产权,第三产业成熟的发达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动漫为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动漫产品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由于目前我国与传媒类相关的产业起步不久,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完全跟上,所以数字传媒产业出现了优秀人才不足的状况,在今后几年内,从事传媒设计、交互设计等产业中高端人才需求都将持续旺盛,其薪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笔者为此走访调研了一些传媒类一线的企业作为参考。ARMED FORCES(武装游戏美术)工作室是调研中的第一站,工作室的教师团队均具备游戏行业4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公司里担任组长以及主美等职务。成员来自维塔士(VTS)、无极黑、唯晶科技、英佩EPIC、GameStar(迪士尼全球第六家工作室)以及预言软件等著名游戏公司。

通过对AF武装游戏培训的走访,其中的冯忠亮主任就提出了自己对目前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些见解。就目前的市场需求看,精通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最受企业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数字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渐渐转向中国,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需求的企业必然会增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调研中重要的一站还有熹微文化创意,这家公司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已经在上海市多个创意产业领域崭露头角,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公司安身立命的资本是优秀的作品,而非营销。通过走访创意总监徐宸熹,本人也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但当今中职乃至高职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定位都与市场有所差距,市场上人才的定位两极分化明显,从业人员多以低端制作、熟练操作工和纯研究人员为主,而未来需求量最大的中高端层复合型人才却是较少的。

二、传媒专业实训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大量的人才需求之下,培养适应市场的优秀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就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应有“科学+技术+艺术+团队合作”的特点,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价值定位就不能等同于技工,而应提升为既有科学创造精神又有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根据走访调查各位相关从业人员得到了许多来自一线岗位的信息反馈:学校培养学生更倾向于技术培养,但在创意产业领域不适合学生后期的晋级发展;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内,美学与形式感的把握能力基础较弱;团队配合意识较弱。

其他院校教师也反映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部分学生在学习当中仍未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导致对专业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一般,影响了其在职业发展中的基础;教材适应性不强。

(一)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的实践性。

中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更多局限于教材中操作类案例,以案例制作成功与否作为评判标准,但教材相对市场一线制作案例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学生个体不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过程更多将精力放在工具与软件的使用上,难以模拟实际工作流程,教学质量也与预期差距较大。

(二)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

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以职业为导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与学的环节,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知识学习”思维当中。教学案例与实际生产脱节;教学过程“紧扣”大纲限制学习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种学习的过程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点”,却不能让学生学到行业实践中的做事思考方法;难以建立学生对于行业的基本认识。

(三)评价标准缺乏对应的专业性。

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及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快速适应,从而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学习环境。但很多课程的评价仍然只是基于所谓的知识“点”,缺乏对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最后得出的评价有些片面,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差异,也为数字传媒专业的学习实践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1.被动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的能力。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探索专业。

2.较弱的分析与再创造能力。由于原因1,造成部分学生多数情况下更愿意“有样学样”,制作一些“现成”的作业,无法创作出富有个人烙印的作品,对于学习的认知也更多停留在软件操作的阶段。

三、对中职传媒类制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内容和方式要以企业和行业需求特点作为依据,最终的毕业生若想更快适应职业需求,学校的教育方式就要及时调整。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提出教学方式变革的建议。

(一)反向定制,制定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考核标准与专业定位。

对于学生真正对接市场的职业能力培养,应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作为紧跟商业经济趋势,又与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数字传媒行业,它的教学要求考核与人才培养标准一定要由市场和行业主导。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描述更能提高教学目标实现的效率。特别是实际实训项目的案例引进,应当更具系统化,而非简单软件操作。这也是更能培养学生具有专业与职业思考方式的方法。

同时专业方向定位相当重要,应当明确以企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注重近期行业发展趋势,使得所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相应岗位群的需求。在“实用,够用”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对应的岗位能力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将学生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地集中到本专业、本方向的核心课程、核心技能的学习中去。

(二)真实实训,建设基地培养学习专业工作方法。

中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需加强教学当中的实践操作环节,这个环节更多是在校园当中开展,因此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注重专业性,以满足学生开展相应的摄影、摄像等专业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增加实验实训课时和训练强度,引进企业真实案例、真实项目作为实验实训课题,使得实践内容紧追行业最新发展和应用。

此外,稳定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为教学带来更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一过程中,“产学结合”不仅针对学习的学生,相对应的教师也可以积极投入,以学习的姿态参与其中,开展实践锻炼。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寻找双方的优势,以及多方的利益平衡点。

(三)“双师”建设,提升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教师素质。

由于数字传媒类是基于技术发展的新型专业,对于师资的培养与传统有别,一方面部分教师是从纯艺术专业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相对缺乏媒体艺术较高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院校教学设备和新软件不能更新换代,缺乏对教学执行的强有力保障。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轮训的方式将专业教师推荐到企业中去煅炼,这是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一种方式,同时紧密跟随市场变化,而且除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思维方式的学习;教师本身也应当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明确个人成长目标,全方位增强自身素质。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进行兼职授课,也是增强教学力量的重要手段。

(四)适应变化,建立多种形态的教学标准考察形式。

教育需要实践,但也需要加强考核,没有正确的考核方式,教学结果将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考察方式难以满足新兴的传媒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针对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应注重考察本专业中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思维方法以及更多体现数字传媒专业职业需求的能力,并循序渐进,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考察。

数字传媒类的艺术专业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它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走向市场,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为社会所用,努力成为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专业。

参考文献:

[1]臧旭平.重大新闻题材的传播价值规律研究[J].科技传播,2016,(11):38.

第4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3把好学生人口关,选拔符合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

在选拔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要把好学生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就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说,作为合格的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一般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与感悟能力,具备较好动手实践的能力,善于沟通和表达自我,具备较好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5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主要依托是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媒体产业是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数字媒体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势力,归属于文化产业大范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全球整体经济依然发展乏力,而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和规模则呈现高速发展势头,特别是数字动漫、数字影音、展览展示、数字出版等领域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一跃成长为“支柱产业”。

2、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一大环境下数字媒体专业先后在我国各大院校开设,有些是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有些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前者注重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和创作,以原创为核心,后者注重数字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实现,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的表现形式和新媒体的开发。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余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15万人左右[1]。

3、专业发展目标

数字媒体专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发展必然不断向前推进,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的培养的摇篮,为企业提供能适应传媒业所需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原理,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数字影视广告和数字动画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对全球媒体设计、动画、游戏制作流行趋势进行洞察和分析,有能力在全球各地的传媒和影视广告、动漫、网络行业施展研究、设计、策划、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4、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4.1 教学相对落后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教育领域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在数字影视和数字动画方面,随着三维技术和视频后期技术的发展,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大多集中在国外或国内大型企业中,在教学资源方面十分匮乏,要紧跟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并转换到教学上来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2 设备设施不足

符合数字媒体产业标准的最新设备设施不足,大部分院校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的设备和建设大型的实训场地,现有设备除满足现有的教学、培训之外,为数字媒体产业、文化创意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推广服务、数字产品制作等方面的设备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3 校企合作有待提升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建设的融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企业追逐利润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不可避免,怎么把二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把矛盾转换成契机,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和院校需要共同研讨的命题。再者企业产品单一与学校教学多样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企业业务范围比较固定,制作的产品现对单一,而数字媒体专业涉及艺术和多种技术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需要和多类企业合作弥补单一化问题,与其他专业相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建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4.4 师资团队薄弱

数字媒体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科,这导致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是其它专业转换而来,很多老师都没有接收过全面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更为薄弱。主要体现在既能运用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职业教育规律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教育专家,又能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和前沿技术的技术专家,还能结合专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实训指导老师数量偏少、层次偏低、人员不够稳定。

5、需要着力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领域

5.1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跟踪和转化

紧跟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构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市场对数字产品,技术人才需求变化,构建校企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跟踪,结合真实生产项目,剖析生产工作流程,提炼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有效的将其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同时将企业制作引进课堂项目教学法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中将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课堂教学[2],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制作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

5.2 加强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加强政府、学校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机制,围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加强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企业生产产值等目标,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企业需做大做强,需要有长远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技术方面需要不断更新,人才队伍方面需要不断壮大和提升。学校要办好专业,需要在教学资源和技术方面不断提升,培养的学生要达到高素质高技能,需要符合企业的标准。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合作力度,推进基地建设和发展,实现持续投入,持续产出,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5.3 加强资源共享,提升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的价值

面临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三高”:新技术开发成本高、新设备建设成本高,技术能手培养成本高的难题,需加强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力度,形成技术互通,设备共用,人才互聘的创新型合作机制。

学校购买大量先进的数字媒体设备设施,构建实训基地,成本过高,利用率太低,很多院校难以承受,而与企业合作在学校或企业建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有效的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同时在技术共享,人才交流方面在数字媒体专业体现的尤为重要,这为技术更新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5.4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十分丰富,理论方面主要有影视语言、色彩构成、动画原理、数字媒体概论等,实践技能方面主要有数字图形图像制作、数字动画制作、摄影摄像、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与后期特效制作等。制作的软件平台也非常多,怎么选取课程和教学软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专业方向来制定,总体上需要将工学结合体现在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上。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岗位要求融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体系,确定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按照技术复杂程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任务分析、归纳,将工作任务嵌入具体的教学课程之中,以项目、技术服务为载体,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形成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5.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文化品牌

专业要办出特色,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融入经济建设,搞活专业教学和技术研发的氛围,学校应当和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工作室,进行产学研开发,利用自身和企业的优势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保持创新精神,在数字影视、数字图书、网络出版及衍生产品、数字信息传媒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6、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除了以上提到的需要着力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领域外,还很很多方面需不断改革和完善,例如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师生的考评考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艰巨,但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我们需要扎实基础,不断进取,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围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共同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解决企业驱利、学校育人的矛盾,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增强专业特色,定能将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炅.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

第6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数字媒体 专业建设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实践体系与传统的单一专业的教学体系有所不同,教学中不但要夯实丰厚的理论基础,也要对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外不少中高职院校就开始将数字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来开设,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归咎于重视学生修养和基本功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办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等。

但就各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还相对较传统。大都采用先教授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巩固这种方式。实践方式单一,课程设计题目陈旧,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充分锻炼实践能力。有的学校偏重实践,又往往使学生陷入注重钻研实验工具,缺乏理论指导的纯工程性训练这一误区。

其次,教学体系还较单一。大多数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还都偏重于单一课题或项目,如动画、视频压缩等,没有充分利用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挥,无形中遏制了许多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提出。

再次,课程安排上,由于方向的单一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还相对独立,专业性太强,艺术欣赏方面培养力度不够,很难达到人文理工交叉、艺术技术融会的效果。

针对以上分析,在数字媒体教学方面,我们力求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教育弊端,在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兴趣特长的充分发挥,形成一个具有多元化、自主性强这一特色的教学实践体系。

日常教学实践是数字媒体教学实践的主要方面,旨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培养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在熟练掌握试验工具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各自特长进一步提高实践和科研能力,其模式的主要内容为:

(1) 专业基础实验室

建设数字媒体制作平台,强调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一般来说,课程和试验同步进行,使基础知识尽快得到巩固和深化。这是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该实验室主要承担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素描、速写、色彩等人文艺术方面的基础训练。

(2) 工程训练实验室

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面向计算机动画、游戏、特效广告、数字出版、音视频作品制作等领域,培养学生平面、 立体造型设计、 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制作、游戏创意设计和游戏开发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熟练使用 Virtools 游戏引擎, Maya, 3DS Max等软件。我们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实践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创新工作室

学生根据兴趣自发组织,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方案和工作计划,在学校提供的地点和设备条件下开展工作。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全省、企业组织的科技项目竞赛。

在日常教学实践体系的多个模式下,学生在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工程训练实验室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之后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组织兴趣小组参加竞赛,体现了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和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字媒体作为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视觉表现手段,在当今社会及未来各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一批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兼备信息化、数字化操作和艺术素养、审美情操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艺术及影视传媒教育的战略目标。我校在对数字媒体专业设置时,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现状,并取其精华,在保证核心课程及基础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将教学实践模式向多元化和自主化方面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体系下,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选择不同的实践模式,使自身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能力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软硬件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一方面,我们将在这个多元化模式基础上形成更多的特色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与优秀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和企业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提供面向企业的项目课题,使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更完善和有效。另外,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使其在思想、道德、专业、社会实践等全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8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及数字媒体艺术四个艺术类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创意能力。目前学院拥有造型工场、摄影工场、陶艺工场和琉璃工场等四大实验工场;有专用机房和现代设计中心等专用实践场所;有独立专业教室和专业画室;有输出输入中心和专业资料室等良好教学与实践设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还通过现有的教学条件,将设计专业教育辐射于校内其他专业及服务社会,成立了留学生中国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和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陶艺创作体验基地。

学院重视国际化教育,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目前已与芬兰等国家及台湾等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培养机制,输送符合条件的学生出国出境学习与交流。

多年来,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专利发明、市青年教师应用型本科能力大赛、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竞标等活动中屡屡获奖。如: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中标;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中标;世博会公众参与馆标志设计奖中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东方之星”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铜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德国红点和中国红星设计奖;全国“正泰杯”工业设计大奖赛银奖等,在产品设计行业和工业设计中多次、多项荣获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各类奖项,许多产品设计被企业采纳并投入批量生产。此外,学院师生还参与设计了许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项目,有百余项产品设计获得国家设计专利。

2017年学校招收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及数字媒体艺术四个艺术类本科专业。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数(计划数以2017年各省市普通高校招生目录为准)

招生专业

计划数(人)

学制

(年)

收费标准

(元/年)

备注

上海

外省市

视觉传达设计

32

39

10000

外省市分省计划待定

产品设计

18

环境设计

34

数字媒体艺术

12

二、报考条件

1.符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报考条件。

2.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单色能辨,符合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三、报名和考试

1.专业考试:须参加2017年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统一报名、考试。

2.文化考试:须参加2017年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四、录取原则

以学校公布的2017年秋季招生章程为准

五、毕业发证

修学期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六、贫困生资助体系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七、学校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网址及学校周边交通

1.咨询电话:021-50217411、50214975;监督电话:021-50217812

2.学校网址:zsb.sspu.edu.cn

3.学校周边交通:993、991、630、790、蔡陆线、施崂线、沪祝线、地铁12号线等。

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能力、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位图、矢量设计软件应用)、设计构成、数码摄影、编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实训环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摄影、综合运用。

就业方向:1.在集团型、中小型企业中从事市场、广告、包装、媒体的策划与设计工作。2.传媒、广告、企划、出版印刷等公司中从事策划和设计工作。3.独立或联合创业,成为自由设计师。

产品设计

培养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产品设计思维能力、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符合标准化机械生产的民用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设计表现、设计构成、模型制作、设计图学、专题设计、设计综合表达、产品设计、设计创新思维等。

主要实训环节: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产品设计、摄影、综合运用。

就业方向:1.在集团型和中小型企业新产品研发中心从事新产品开发和设计工作。2.在工业设计公司从事产品策划、开发和设计工作。3.独立或联合创业,成为自由设计师。

环境设计

培养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环境设计思维能力、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能依据自然、生态、社会、行为等科学原则,具备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史、建筑制图、建筑模型制作、室内设计、陈设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

主要实训环节:设计表现技法、室内设计、摄影、综合运用。

就业方向:1.各类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展示设计及其管理等相关工作;2.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的策划、设计工作;3.独立或联合创业,成为自由设计师。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手段,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思维能力、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使设计限度达到市场化目的的手段、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速写、形态构成、图形设计、原动画设计、设计软件、UI界面设计、网页设计制作、多媒体后期特效制作、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第9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国内高校 数字媒体艺术 发展现状 启示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它集数字影视动画、网络多媒体、电子出版、电子游戏多位于一体,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是当今最前沿的艺术类专业。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余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15万人左右。

一、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我以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几所高校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考察调研。这些高校,有的专业发展比较早,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完善;有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考察的结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其“传媒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当时专业的名称叫做“多媒体网页设计”。2004年,“新媒体”、“数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概念开始出现,“传媒学院”将专业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现在,传媒学院拥有六个系,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600余人,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字媒体艺术博士点、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摄影、广告学六个本科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目前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和“游戏艺术设计”,准备新增一个“互动装置设计”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主要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等,侧重的是界面设计,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方向侧重的是艺术性,技术的实现由专门的教师来完成;而“游戏艺术设计”方向主要学习游戏中的角色设计等。传媒学院下设的“动画”专业被教育部列为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下设“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卡通漫画艺术”、“建筑动画”四个方向。

“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学生开发的“多媒体点餐系统”具有实用价值,正在市场开发中。

学院的实验设备主要是图形工作站,“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有硬件设备“渲染农场”。“动画”专业有“三维影像捕捉仪”和“三维触摸屏”等国内较先进的设备。

学生的实习工作并不采用集中统一实习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相关公司兼职,或者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东西运用于社会实践。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艺术类招生,对学生的美术要求较高。

2.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的“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是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交互媒体”、“数字影视制作”。按理工类招生,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该院原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将停办,2008年招收了最后一批学生,2009年不再招生,以后主要集中精力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转型,由于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做后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以“技术”为核心,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艺术”、“技术”和“设计”三个类型安排课程。培养方案的一个总体思路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出作品,每学期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出一个作品,四年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作品。这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打算与该校的“美术”专业合并,那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会逐步转向以“艺术”为核心。

3.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横跨四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拓展“技术+艺术”的办学特色,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也是“数理学院”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依托学院雄厚的理科基础背景,结合学院的技术特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走的是3G技术、手机电视、微视频这个方向,这是一个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国内需求很大,而人才短缺严重。该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进行了战略合作,形成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动漫设计和制作,另一支队伍是脚本设计。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年级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学生可以到外面的公司兼职,也可以参予教师的科研课题,学院的实验设备免费提供给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手机内容提供、微视频制作、动画特效制作等,就业前景广阔。

4.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下属的“动画学院”,开设了“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本科专业。该校也是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早并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国内高校之一。

“动画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络媒体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具备良好的艺术功底,熟悉各种数字媒体设备,掌握一定的数字媒体理论和数字媒体制作技巧,具备数字媒体(包括影视作品)制作、设计能力,着力突出影视特效、流媒体和手机视频方向制作、设计能力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该专业将流媒体和手机视频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目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学院招收学生为文理兼收,参加艺术类提前考试,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实验设备主要依托动画专业和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验设备。

以下是考察的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设置情况,见表―1。

二、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但和国内发达地区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其他高校相比,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具有硬件环境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发展观念相对落伍的特点。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归属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等,并将其划入不同的学科归属,跨越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的学位有理学学士、工学学士、教育学学士、艺术学学士,等等。

2.专业名称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名称也是各不相同,从动画、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到数字媒体艺术,等等。

3.课程体系不统一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全国的各类院校纷纷开办此专业。从短期的培训班到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不一而足。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西北地区高校来看,各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并无统一的课程体系或指导思想,开设课程主要依据的不是学科的内在规律,而是现有师资力量,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势必造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系统、不完整和相关教学材料的缺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得到各个高校的青睐,和全国一样,近几年来,西北地区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根据自己的师资特点和能力来制定培养方案,可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所拥有的专业教学队伍一般是从其他各个专业嫁接和衍生出来的。例如一些计算机系、新闻系或美术及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半路改行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工作,实际上教师自身也面临着专业学习的问题。这样的教师可能对数字媒体某个方向比较熟悉,但从整体专业的把握上可能比较欠缺,或者说对数字媒体专业整体上缺乏深度的理解,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三、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数字媒体艺术是个新事物,发展历史短暂但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何发展,如何与市场接轨,各个高校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及实验设备等情况的考察,我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针对考察中了解的一些情况,我对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1.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要发挥自身的特长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东西,大家都在摸索,有的内地高校已经做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是市场经济,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要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正确的。但是,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融合到新办专业的发展上去,这样才能办出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无非是重“技术”或重“艺术”,专业方向如何偏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师资力量来决定侧重点,不能跟风或随大流。如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依托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起来的,技术力量相对强一些,如何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技术”性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来决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

从国内各个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来看,有的高校是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有的是按照“理工类”招生的。按照“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具有比较高的“艺术素养”,但这些学生理工科基础相对差一点;而按照“理工类”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其“信息素养”的学习潜能较好,但基本没有“艺术素养”。

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培养同时具有坚实信息素养和较高艺术素养的,适应当前和未来数字媒体艺术领域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的人才。显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具有“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比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比较容易的,一个进入大学时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的农村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完全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甚至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而“艺术素养”的培养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不可能用四年的大学时间,将一个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画家。“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都不容易,但“艺术素养”的培养更不容易,有时还需要个人的艺术天赋。因此,按照什么样的招生类型招生,各个高校都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的师资现状来决定,取决于专业发展方向是侧重于“技术”还是“艺术”。

四、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型的构建

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受制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观念的落后。要想实现快速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市场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也就是说,市场对什么样的数字媒体人才有需求,我们的专业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原因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调整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重新修订培养方案,而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方案不是某个学院想修订就能修订的,想什么时候修订就什么时候修订的,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又必须修订,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来进行设计。将课程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学科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先集中学习“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和“学科专业模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打下一个相对牢固的基础。三年级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分别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进行专业学习。在“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的设置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用“项目设计实践”的方式开设这些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以某一个项目的设计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结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开展项目设计并加以完成,完成的优秀的设计作业完全可以直接面对市场。我把这种课程体系命名为“U型课程模型”,见表2。

按模块设置课程的好处是,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基础模块的课程可以不动,调整“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即可,避免每次修订培养方案都是大动干戈的修改,只需进行一些微调即可。这样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1]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2]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3]上海师大数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4]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5]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中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