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精选(九篇)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

第1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重要性 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解决方案问题方案加以实施、评价、修改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呈现有序、最佳状态,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方案修改五个环节。其中,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学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使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受到约束,确保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把握。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教学活动中松散、本末倒置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保证了教学活动高效、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的保障。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使之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经济、高效地选择教学资源和媒介工具,合理拟订教学进度、精确时度,准确评价和分析教学结果;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设计方案、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优教学效益。

(三)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师素质的共同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研究倾向于理论完善,因此脱离了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而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教学实践,不仅将现有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教学理论得到实践检验,促进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并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

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技能。在传统师范教育中,忽视对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而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1]。教师不但要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理论,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促进了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和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高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文无定体,教无定法”。面对不同学生,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只有高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挖掘教材、依据学情,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向,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应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教材进行分析及应用,将教材内容情景化、静态知识生动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拓展,吸收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性的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教学目标的重点与明确教学目标的难点;使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供采用的方案多种多样。此时,选择采用哪种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对各种方案的效能进行全面、系统对比,选择出最佳教学方案,在选择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短期效益,还要兼顾长远效益。要考虑设计简单、方法易行、节省教学时间、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应考虑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观察自己或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或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2]。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行之有效”,要从五个方面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解决课堂出现问题是否及时,修改方案是否有效。使教学设计修改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组成,“教什么”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怎么教”是课堂教学方案的选择,“学到什么”是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即教学监控与评价。只要将这三个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课堂教学设计变得科学、合理、优化,促进教师教学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及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课前预习肤浅虚假。部分学生在做导学案时,只做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没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部分学生在课前不进行充分的预习,直接到网上或辅导书上寻找答案和解析,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习惯于抄同学的答案,从而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2. 以“导学案”代替“课本”。有些教师编制导学案时注重知识点的“导”,比较详细地编写了对知识点的分析及重难点解析,在课堂教学中就只使用导学案而少用或者基本上不用课本,学生学完新课后对课本仍然很陌生,甚至没有认真地看过课本。

3. 课堂评价不及时、不准确。当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时,一个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后,需要其他小组评价,这时要么没有评价,要么只是对字迹、个别错别字进行点评,几乎没有对答案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评价或质疑。还表现在只评他组、不评本组,只评缺点、不评优点。

4. 有的教师没有及时、认真地批改导学案的练习部分。批改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检查批改,就会导致学生松懈,产生惰性,难以提高导学案预习的效果,也不能使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教师的二次备课没有到位。对其他课题组成员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内容,有的教师不完全认同,以致弃用或临时进行大量增删。因为准备不充分,致使课堂上固守预设的导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鼓励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内容,检查完成情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使用励志话语,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课前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初中英语课堂内容的先行探究和思考上,突出其学习重点、难点,以问题为主,题目为辅,并要量力而为,量时下达。导学案应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预习。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要及时抽查,部分预习作业可以收上来批改,以督促学生认真自学。

2. 导学案和课本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厚此薄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重要平台是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其实课本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及思想内涵,导学案是无法代替课本的。

3. 教师要点拨、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课堂评价。我找了一些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视频(如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评价),让学生观看,学习他们小组之间怎样评价,怎样正确地回答问题。

4.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批改练习。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全批,在时间比较紧的时候可以部分批改。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练习答案,让学生同桌互改。对练习部分的批改,教师不仅可以进行传统意义的对错判断,还可以选择从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5. 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本班的实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导学案进行的再加工及再创造,是课题组成员个人对集体导学案的有效补充及调整。二次备课要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只能对共同的导学案调适调优,以获取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

第3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初中物理自主导学案阳光课堂一、研究背景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所谓自主导学阳光课堂,是以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出严谨、活泼、高效的幸福课堂,意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的实现。

再次,自主导学阳光课堂,需要形成操作可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案的编写模式、学案实施策略和课堂反馈效果有较高要求。

二、现状调查

1.对教师层面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初步从教师层面了解目前初中物理学习现状,发现:教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谈论法和探究法效率不高,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很少。

2.对学生层面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学生被动学习,学习主动学习知识和实验探究的机会很少,物理学习兴趣不高。

三、研究策略

以“自主导学阳光课堂”为主线,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提出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实施“半天无课日”,加强物理“自主导学阳光课堂”的教研

物理教师结合每周的“阳光课堂”实施情况做出调整,设计好每学期的个人“阳光课堂”计划和每周的进展及改进措施。每周“半天无课日”,列出个人每周的具体实施措施,由物理教研组确定好每周的研究任务和实施方式。

(二)实施“青蓝工程”,推进物理“自主导学阳光课堂”高效进行

所谓“青蓝工程”,是指学校以优秀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师徒二人齐心协力共进步,为汇报课,提高课,总结课等物理公开课做好充分准备,为打造“自主导学阳光课堂”共同进步。

(三)开展“自主导学阳光课堂”小课题研究

在学科课堂模式、教学环节操作、教学效果测评等小课题方面的研究做到责任到人,合理分工,精细化研究,深入推进“自主导学阳光课堂”的反思及改善。

(四)“请进来,走出去”,促进“自主导学阳光课堂”提升

学习优秀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听评课办法,落实关键环节和自学、互学效果,建立成熟的学科课堂路径。

(五)注重物理自主导学学案的设计和实施

1.按照“以学定教”原则,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注重学案的设计,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设定课前预习环节、自学与小组合作环节、课堂展示环节、达标检测环节等。通过展示预习提纲方式,小组谈论活动目标、讨论时间,使学生明确重难点,提高时间观念。

2.学案实施策略

(1)学案的评价通过表格统计、加分奖励、口头表扬、与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学生汇总提纲、整理学科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与展示,要求学生讲解时语言简练、卓词准确。

(2)自主导学阳光课堂模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带领一部分优秀学生先主动学习,再由此带动组内中上游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展开扩展。

(3)学案有效实施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以案导学,预习新知。“自主导学阳光课堂”的亮点之一:导学案带动预习环节。为提高学生新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确新课目标和重点,应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梯度,和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选择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标记难点,待新课上解决。教师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达到预习目的。

②自学合作,探索新知。“自主导学阳光课堂”亮点之二:导学案带动自学合作环节。第一,教师课前展示新课重难点及课堂任务,学生自学,探索新知,标记疑难点。例《物态变化》这一章,“课堂导学”可这样设定:例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提出4~5个基础小问题和1个拓展变式问题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再设定4~5的小例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问题层层深入。第二,学生自学后,由组长组织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可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分为AABBCC三等,基础知识由B等级学生主讲,A等级学生评价,C等级学生听取、补充的方式进行。知识扩展部分由A等级学生主讲,B、C等级学生听取、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长根据学生表现将表扬分记在综合素质评价表上,要求各等级学生均获取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三,教师巡视,加以指导。本环节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对进展中出现疑问的小组加以指导,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③课堂展示,获取新知。导学案带动课堂展示环节。课堂展示采取优先展示的原则,各小组分工展示各重点部分,其他小组点评和补充,从而自主获取新知。让全体学生融入课堂,形成民主、积极、严谨、活泼的阳光课堂。

④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导学案带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的归纳总结,获得书本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⑤回顾所学,反思提升。学生回顾所学,反思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导学案中,展示交流共享,为自己课堂表现做出点评,为下一步改正方向明确目标。

⑥当堂检测,巩固新知。导学案带动当堂检测提升环节。学生通过1-2分钟的当堂检测,巩固新知,查漏补缺,将易错点收集整理于错题本中。同时小组长对组员的检测结果打出表扬分,计入综合素质评价表中。

四、研究效果

1.通过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导学阳光课堂”的开展,中学物理课堂形成“不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展示,暴漏问题,问题是亮点”的学生主体学习模式,逐步形成“轻负高效”的课堂模式。

2.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全体物理教师在教学、研讨、反思中进步,更加注重了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勇于呈现、乐于反思、主动学习,呈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阳光课堂。

五、结束语

改进教学方式,形成“自主导学阳光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课堂模式,实现由重视教案到“以学定教”的既重视教案又重视学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加淦.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李来贵,杨洪艳.浅谈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的“引导论练结”教学方法[J].山东教育,2010.

第4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字摄影;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36-03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与现状

2007年,“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将这种教学方式加以推广,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渐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1年以后,翻转课堂又吸纳了“MOOCs”(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与特点,从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的日益走红,关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方式、效果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2011 年美国学者 Gerstein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他将翻转课堂划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美国学者布雷特・维廉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活动时间的增加,教师与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增强性的课堂活动,如讨论互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张金磊等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最早构建了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框架,对我国本土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和建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马秀麟等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课堂讨论对知识内化有帮助。清华大学的刘震等人还明确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的田爱丽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课堂更能实现这一点。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由于强调课上学生协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所以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可实施途径;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数字摄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以往我校的《数字摄影》课程主要采取“大班授课、小组轮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减去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时间,课内留给每个小组实践拍摄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内只能安排每个小组一次拍摄实践的机会,无法保证充足的创意构思时间,也无从验证比较各拍摄方案的优劣。学生普遍反映课内讨论交流时间不够,拍摄方案未经充分讨论酝酿,拍摄时间仓促。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过程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大大增加了课内实践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时间,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这与《数字摄影》实践性和创作性强的特点极为吻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鉴于此,本教研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探索构建了“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方案,优化《数字摄影》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以我院14级《数字摄影》课程为载体,重新规划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努力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字摄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本教研团队立足于在《数字摄影》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优化教学活动,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首先,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数字摄影》课程教学实际,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然后,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数字摄影》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关键环节教学设计。并通过听评课、学生调查问卷、学习效果跟踪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以PDCA循环管理理论为指导,依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优化完善“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数字摄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适应性。

三、探索“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创新课内外教学活动设计

本教研团队探索“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数字摄影》翻转课堂实施方案。课堂外,把微信、QQ空间、课程网站等有计划地纳入教学环节,围绕如何达到拍摄效果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拍摄方案。课堂内,以实践探究完成拍摄任务为驱动,督促引导学生消化知识深化概念。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及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和教学时间的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数字摄影》翻转课堂实施流程图如图2所示。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分析,设计符合学生整体水平和个性特点的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制作微视频等自主学习资源。

课前,以如何达到拍摄效果这个核心问题为引导。教师将教学课件、操作演示、学习任务单和目标等资料上传至课程网站和微信等课程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提出拍摄方案。并且借助课程网站和微信互动平台,及时进行网络答疑,监控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率。

课堂上,以实践探究完成拍摄任务为驱动。首先通过15分钟知识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收集问题。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对学生提出的拍摄方案组织研讨,教师做好理论知识讲解;接着,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探究完成拍摄任务,督促学生通过拍摄实践消化知识深化概念;最后,组织成果展示,师生交流创意思路、总结拍摄方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教师上传优秀学生作品和商业拍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作品有更好的展示空间,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师生还可以在微信等平台上进一步评估、讨论作品,促进讨论式教学的深入进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2+3”分层教学项目,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并不在于视频的制作,而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中,本教研团队构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2+3”分层教学法。“2”是指两条教学主线,即“讨论演示主线”和“学生操作主线”。“3”是指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即“教学性项目”、“自主设计项目”和“生产性项目”。

“讨论演示主线”是教师将知识点融合到项目中,通过一个拍摄方案的讨论交流和操作演示来讲解知识展示应用效果。“学生操作主线”是学生根据拍摄方案和操作演示完成课堂任务单中规定的项目,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掌握操作技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学生明白实际拍摄中的注意事项,更让学生通过拍摄实践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迁移运用知识。

“教学性项目”是指教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精心设计知识点明确、操作性强、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项目,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阶段教学过程。比如在进行摄影基础知识教学时,就以结合教材中的项目化拍摄案例开展教与学。“自主设计项目”是指学生自由选择主题的专题拍摄项目,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专题创作,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生产性项目”是指来自于教师承接的商业项目和学生淘宝创业项目的实际拍摄任务,该类项目的教学过程对接实际工作过程,按行业标准评判和筛选学生作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竞争力。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2+3”分层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上的实践教学法,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数字摄影》等技能型实践课程。尤其是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发展目标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立全程化的、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认为:“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但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往往采用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手段,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多。在翻转课堂中,考核学生的最佳时机是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并为之提供及时的引导。因此,建立动态化、全程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进行记载、监控和评价,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统一化评价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既重视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还兼顾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其次,课程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更注重纵向比较考察学生的努力与进步情况,注重检查学生职业技能的逐步提升、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职业作风的培养等动态情况。课程评价体系应特别注重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奖惩,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教学过程中师与生、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六、建设课程资源,支撑课堂翻转

本教研团队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裁减与其它课程重合的教学内容,比如照片后期处理技术;删掉过时的教学内容,比如暗房技术;扩充当前摄影的最新技术,增加摄影专题,比如淘宝摄影专题、写真摄影专题等。

建设《数字摄影》微视频、课件、实践项目、优秀摄影作品、课程网站等课程资源,支撑课堂翻转。首先,本教研团队集体备课,分析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创作微课视频和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我们创作1-2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呈现一个摄影作品的完整拍摄过程。我们用Premiere CS6和Camtasia Studio 8.0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操作简单且画面清晰。其次,从网上甄选高质量教学资源。网络上关于摄影课程的学习资源多如牛毛、参差不齐,需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程度进行鉴别筛选,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外,收集共享优秀学生摄影作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七、结束语

本教研团队依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课程特点,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摄影》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创建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我校14级《数字摄影》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跟踪比较,“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增进师生亲密度。

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Jackie Ger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DB/OL]. http://scoop.it/t/the-flipped- classroom.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何克杭.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6]秦炜炜.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7]陈明选,陈舒.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研究――以《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8]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第5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此可见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高效课堂。那么什么叫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课堂的定义及特点

李炳亭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涵盖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流程等。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即课堂管理。

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和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它给了我们一个对高效课堂的一个整体认识,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老师们积极的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导学案的实施的依据、原则及使用步骤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它能让学生了解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

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制定差异性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规律。在学案的编排设计上应体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要把握好学案的难度和容量,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要“低起点,小坡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案的容量上要控制题的数量并兼顾不同题型的训练,保证课堂效率。

我校的导学案是全体高中英语教师共同缔造的结果,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案、教学案(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和当堂检测)及巩固案三大部分。导学案的使用大体由以下三个步骤完成:课前由课代表发放预习案学生自行预习,查找答案,提出自己的困惑;课上完成教学案,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解答疑难点;课后通过训练巩固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应试能力。

三、导学案具体环节操作

导学案是形成课堂新模式的前提和工具,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下面我以高一必修一第一模块Reading and Vocabulary为例来展示导学案的各项环节操作:

第一部分 预习案

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探究,充分发挥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和决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案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方面完成。

1.教师准备:我精心分析了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自身教育教学风格等方面,然后设计导学案的合理化操作流程,这其中有针对不同程度同学设置的问题,学生的具体活动方式,小组的评价准则等等。

2.预习中的困惑需帮助提高的地方。

用这些题目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达,并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给出合理评价,为导入新课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预习 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达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预习案中明确本模块的学习目标,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式。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知道本模块的重点知识和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指南,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案

教学案中要科学的设置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首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把握文章的大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判断正误,匹配主题句等题型加以训练。其次,要引导学生精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任务要求找出所需答案。通过完成教学案中的课堂活动来渗透高考阅读技巧,使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有的放矢。

全班3个小组通过抽签的形式选择所答问题,自主研究与合作探究,小组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答案,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加分进级形式,参与的学生增加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学生的学习面。让学生归纳每段的大意,升华到高考阅读教学的渗透中。这些问题可采用小组抢答方式完成,当堂课的测试我以 Describe a teacher you like best in the passage 为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让小组长点评,老师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

第三部分 巩固提高

课后训练的巩固。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适时的反馈和针对性强的评价,起到重点强化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学习责任所在,掌握好现有的知识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促进。课后巩固案我通过以下两方面开展的。

巩固练习(基本词汇短语的英汉互译,共10个空)

eg: 学术的 adj.____________ 与…相似 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高考真题链接,共4道题)

eg.Swimming is my favorite sport.There is _____like swimming as a means of keeping fit. (2010 江西) A. something B.anything C.nothing D.everything

四、反思与收获

教学相涨,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我收获了领导的肯定信任,同事的同心协力,学生的参与互助等让我受益匪浅。当然,教学是需要不断探索反思的。教学反思是为了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服务,也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好设置服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思。我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自主探究和学生帮学生学生教会学生的小组学习方式,按英语成绩、实际能力的不同合理搭配,分好学习小组,提问时也按A,B,C 三个等次提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其中具体问题的设计,如何发挥A学生优势来调到C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分组方法,点评的方法和手段等都有待于我在实际教学中继续探索研究。

总之,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学生搭建更绚丽的舞台,让学生尽情表演,给学生以翅膀,让其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第6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根据总体安排,201X年组织200万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从中评选出2万堂优课。

二、活动组织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组织,中央电化教育馆具体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电教部门要做好活动的组织条件保障工作,在学校和教师创建优课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教研部门要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

三、活动范围

主要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均可参加。

四、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两个阶段。

1.网上晒课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或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的教师可直接登录报名、提交材料。通过地方平台晒课的教师可在地方平台上点击链接报名,与国家平台连通后不需再次注册。

2.优课评选

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

地方各级评选可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省级评选完成后,将所推荐的优课报送我部参加优课评选。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鼓励广泛参与,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1个优课参与推荐评选,同一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个优课。

五、内容要求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学校可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六、活动奖励

根据各地组织工作成效、教师参与规模和资源推荐质量等情况,提供一定的经费补助,并对我部评选出的优课作者给予适当奖励,用于鼓励教师可持续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七、应用推广

活动评选出的优课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可以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电教、教研等相关部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基层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和便利,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八、时间安排

活动于201X年7月启动,201X年6月完成。有关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及技术支持等安排将以活动工作手册形式另文印发各地。活动工作培训会计划于7月下旬召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第7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深度学习;优学课堂;教改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64-03

【作者简介】姜宁兵,江苏省薏韪呒吨醒В江苏如东,226406)校长,高级教师。

在当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国内各地相继在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土化“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理论,继而纷纷开展了关于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和单向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活跃的对话与丰富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然而,调查发现,教育理论中一直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深入探究精神在课堂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不少改革后的课堂只关注外在表现形式,有的是“新瓶装老酒”,有的是在先进理论指引下进行着错误操作,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学生仅仅是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而非真正理解,更别谈迁移运用。

这种基于简单认知记忆和重复浅表训练的浅层次、低效能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笔者认为,我校“优学课堂”的研究正是对当下课堂教学这一显性问题,在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浅表化学习、形式化学习和虚假学习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优学课堂”研究的现实缘起

当前不少学校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低效化”问题,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存在备课简单化、讲授碎片化、提问浅表化、讨论形式化、点评主观化、练习扁平化、思维片面化等现象,集中表现为教师讲得太多,讲得不到位。这是源于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科复杂性的本质特征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不少是在压力之下被动执行上级的课改要求而已,背离了学科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在这一意义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是给学校的办学谋求新机遇,给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助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大提升。也就是说,课堂改革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必须充分反映“深度学习”的要求。只有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学习因我们的革新而在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等方面明显增加了,那么我们的改革才是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

二、“优学课堂”内涵的概念阐释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与发展。真正的学习是以学校特定的教育情境为背景,借助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较为合适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必要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个性主动思考展示和群体互惠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其次,课堂教学更要符合深度学习理论的要求,作为时下一个热词,“深度学习”,其英文为“deeper learning”,是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学习新思想与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让他们学习后能够引用、迁移所学内容。这是一种基于项目、问题、探究,抑或是基于挑战的学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深度学习的工具是技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和应用知识,在情境中积累课程经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优学课堂”的价值支撑,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环节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理解批判地学,整合抽象地学,迁移应用地学,终身反思地学。

“优学课堂”,既要实现学生真正学习,更要体现深度学习要求。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优先学习、优化选择、优质互动、优效生成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优先学习、优质学习、优化过程、优选方式、优效结果。“优学课堂”对学生而言,倡导学习态度积极,情感意志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思维状态活跃,学习生成自然的课堂生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学与优教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作为一种教学体系,这一课堂模式的建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更精准,设计更合理,内容更科学,方法更高效。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优学课堂”研究,则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价值支撑,以高效优质教学为操作诉求,合理配置和利用优质资源,优化重要教学功能要素,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配套机制等实现最优化,实施优质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教学能效,既实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教师的理论修养、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

三、“优学课堂”启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把学习定义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笔者认为,“优学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会因师生双方对于教与学过程的高度肯定与享受而产生充实的意义感;会因知识的深入理解传递与能力的有效提升运用而产生良好的效能感;会因为彼此双方都有显性或隐性的知识或情感的汲取与升华而产生鲜明的获得感;也因为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的同时发生而自然生成较久的持续性;同时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较大的支持力。

“优学课堂”的研究主要立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眼学生素质教育与课改要求,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教育规律、更科学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立足学校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勇于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三是致力于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乐于自主学习,懂得合作学习与创新的新型学习者。四是谋求课堂效能提升与良性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形成符合低耗高效、优质优效要求的校本化课堂范式。

笔者认为,改革的难度永远在于落后的地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当前课堂改革已到攻坚克难阶段,区域间、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之间也有明显差别。农村学校的课堂一定要改,但是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校本特色、师资设备等因素,明确方向精准定位。以我校为例,就是凭借一直坚持并推进的精致课堂、真学课堂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的优势,以当下课堂改革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对我校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和环节进行优化,对制约师生双方能动性的低效课堂进行革新,推出“优学课堂”模式与机制范例,能够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学课堂”模式的操作实施

“优学课堂”的实施,需要从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不同层面进行突破,以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探索出一套科学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整合课堂关键因素。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素质教育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结合校本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针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调研,坚持五个优先原t,即问题导学优先、独立思考优先、充分展示优先、自主评价优先和精讲精练优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展开优化,如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

二是优化课堂实施路径。重点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的融合途径,将理念贯彻到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我们尝试以五步优化课改路径,即预习启航(学习目标、导学案),互学启迪(小组讨论、自主发展),教学启悟(积极评价、精准讲授),练习启能(分层训练、有序拓展),温习启智(消化前置、自主平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构建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问题设置优效、合作讨论优效、展示评价优效、课堂达成优效和持续学习优效。

三是优化课堂基本模式。根据高中阶段的不同课型进行研究,如“优学课堂”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以尊重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特点为前提,重点研究不同课型的结构组成和突出特征。

四是优化课堂配套机制。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要建立健全“优学课堂”的配套机制,如导学案的改造优化,讲义编写的优化,学生笔记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等,通过完善的配套机制来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优效。

五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在尊重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以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相融合,通过操作进行反思与总结,诊断与调适,形成简单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实施策略。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是优化课堂学习策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具体表现为情境创设、兴趣激发、习惯培养,方法指导等。要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提升。

第8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导学案使用;合作探究;激励评价

一、重视导学案设计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提倡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优秀合理的导学案能够促进合作课堂的开展。通过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去逐渐的适应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作为教师每节课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能够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融合到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形式与环节中去,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展现,将知识问题化、层次化。同时将其中的问题要尽可能的做到准确、精细,在体现出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能够概括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

二、有效使用导学案

有效使用导学案将有助于合作课堂的有效开展。使用导学案提高高中化学合作课堂效率需要注意转变观念,让学生依案自学,提高合作课堂效率。在上课前,教师要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从而能够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指导他们该如何去“读书”,并且告诉他们学案中哪些内容比较重要,要注意哪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内容:

预习目标:(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预习内容:(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哪些内容。(3)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4)观察课本第32页图3-2图片,从实验现象分析: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高中化学合作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有了优秀的导学案作为支柱,还需要注重合作课堂的实施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环节。科学安排小组合作,优化课堂合作效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课堂实施的基础。教师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下,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优化组合,合理安排组内成员的分工,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点,以相互取长补短;让各小组间力均势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互相促进。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必修1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时,因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块知识点。因此,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出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出测验题,并将全班分组,每组限出2-3道题目,要求学生们出的这些题目要考查三块知识点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对题目的评价包括科学性、难度、趣味性、知识覆盖率、新颖性等指标。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由应试者转变为出题者和应试者的双重身份。

四、建立小组合作激励性评价,建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合作高效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的合作成过进行评价。为此,需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告诉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比量化的评价更有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再接再励,燃起学生奋发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改善大气质量》时,教师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对大气的主要污染以及危害等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与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小组展开讨论: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到本地的空气质量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制作知识网络图。接着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接着让学生们整理出各自的方案。最后进行归纳评价,评价过程如下:

学生们推选出最佳的方案,并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要求不仅仅评价方案本身,还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对师对各小组合作情况、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并强调要将合作学习方法的方法和思路运用到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课后进行),先从学生们的组内分工情况出发,然后从学生各自的分工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接着对他们之间的组内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才是他们的合作结果与最终方案进行评价。并且应该将评价的重点放在组内合作的情况上。

【参考文献】

[1]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孙小媛,赵维秋.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的方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第9篇: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一、大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的建设是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施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学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1)学习小组的科学编组:科学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别平衡、班干部分布、学生性格、特长等尽可能分配均衡,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小组人数4~8人不等。教室内小组的座位摆放也要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放置。

(2)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学习小组的管理涉及到组长的产生和培训、组员的培训、组内的分工。组长可由班主任确定,也可让学生通过竞选、投票等方式产生。组长的作用相当大,涉及合作学习能否开展,那么班主任就要对组长进行有效培训。如明确组长的角色,让组长组阁,在班主任指导下,结合同学的意见,让组长组阁学、常规组长,并明确组长、学、常规组长的职责分工。同时也要对组员进行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潜能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3)学习小组的评比: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是评价学生个体,而新的方式则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小组评价不能过于随意,并且必须有记载,否则将失去公平与制约。所以除了班级值日本外,必须设置小组值日本,值日本是小组评价的载体,在设计上以量化为主,但也要注意人性化的内容,对典型的人和事要有内容的记载。由组长安排本组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组长,管理和记载本组当天所有事务;由班长安排班级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管理和记载全班各组当天所有事务。进行了评比,就必须及时反馈,也必须有落实,否则,评比与评价将会失效。比如在班级有专门的“小组评比公示栏”、“个人评价公示栏”,每周由学生处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表扬各班优秀学习小组,教务处每学期评选优秀学校小组及组长,个人的评比结果与期末评先评优挂钩。

二、突出加强《导学案》建设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导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CPU,它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水平,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草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定稿,并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②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③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课时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导学案》的使用要求是:要求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预习(独学)。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也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

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三、结论

总之,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践行生本教育理论,还是具体去操作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都需要去打破传统,去否定,去颠覆,都是一项任务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繁杂。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集团队的力量,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