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科学课堂论文精选(九篇)

科学课堂论文

第1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命课堂、人本主义、互动

人的一生是从摇篮到坟墓,因此拥有生命是人的前提,发展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教学目标重要趋向。然而,由于科学理性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的语文教育观重外物而轻视生命本体,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缺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活动,成为一种知识中心主义的课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同时教育情境的创设要求生命化语文课堂传统打破语文课堂时间的封闭模式,教学活动应灵活掌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调整节奏;并且努力作到课堂内的时间与课堂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课堂外的时间在课堂内自由流淌,从而在相对的意义上延长活动时间,促进个体生命主动发展。

(三)生命课堂的对话教育构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交流活动,读者才能悟得文章的真义,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对话教育首先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让学生来探讨文章的真谛,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必要的知识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新审视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在语文教育中建构生命课堂,使学生读到过让他激动不已、欲罢不能的教材,感受过心灵与情境的自由交往与融合,走进过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过探究未知的冲动和欲望,产生过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品味过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悦心悦意,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层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

2、曹明海、宫梅娟.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第2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一)合理确定授课内容“因材施教”中的“材”不仅指学生自身的素质,还应该包括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解思路、原理等,而对于一些具体的过程则可以略过。同时,高年级学生的个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除了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程成绩提高学分成绩,增加保研成功的概率外,大部分学生(包括考研、留学及直接就业的学生)的未来发展已经不再受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因而,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应用型内容,并对考研专业课及面试中经常遇到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势必会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地进行深度备课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多为一些专业课程,不像基础课那样有非常丰富的教材、课程资源可供选择,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将知识点深谙于心;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安排好讲授结构,并做好课程内容的更新。

(三)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例如,如果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那么教师就应该坚决杜绝上课期间接打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总之,学生在看到教师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后,也会用相似的勤奋和努力来对待课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注重授业与传道、解惑相结合

韩愈的《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的职责包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传道),传授学业技能(即授业)和帮助学生解开迷惑、为学生指点迷津(即解惑)。这三个方面并列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述的课堂教学即属于其中的授业范畴。要达到良好的授业效果,就需要其他两个方面的密切配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更侧重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教师的教学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缺位等原因,部分教师不愿意将很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了。尽管如此,笔者在教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时的一个案例仍然使笔者坚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必不可少!笔者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学生,他特立独行,表情冷漠,作业应付,成绩中等偏下。但通过课堂上的几次提问后,笔者发现该生具有优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断定,该生可能在思想上出了一点问题。因而,在一次课后,笔者主动邀请该生共进午餐,并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该生在吃午餐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然而两天后,笔者收到了该生发来的一封长信。他在信中吐露:自己对社会及校园中一些不良的现象不满(如就业中存在“拼爹”现象,平常努力比不过考前突击等),并因此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于是开始应付所有的事情,包括上课、作业、考试甚至就业。笔者针对这一情况与该生进行了多次当面的交流。一方面,劝告他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过分地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另一方面,鼓励其多付诸行动,养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不放弃”的习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引导,该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大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善于利用行业专家的优势

授课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体,但并非课堂内容唯一的提供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并且参与作业的判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笔者讲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中的“姿态测量”为例:在该章节中,陀螺仪的原理及相关应用是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程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然而,由于陀螺仪在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特别是武器装备领域的特殊作用,导致能够公开参考的内容比较有限。为了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笔者邀请了研究陀螺仪的同事进行授课。该同事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在不涉及机密的前提下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陀螺仪的原理、历史和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对此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邀请该同事审阅了几份与陀螺仪相关的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加强与学生课下的沟通和交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社交网站以及以微博为代表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是新式沟通媒介的追捧者与庞大的使用群体。相比于传统的沟通方式,网络沟通媒介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海量信息资源传播迅速、沟通氛围轻松等特点。因而,如果教师在课外能够利用好这些新兴的网络沟通媒介,则可以将对课堂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讨论延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时提高沟通效率。比如,可以建立课程教学的QQ群,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群里提问;同时,QQ群也使得问题的讨论结果可以呈现在所有成员面前,从而对一些共性问题起到高效、快速解答的效果。

五、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第3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开放多样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情操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都起着其独特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西方古代教育都十分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人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谓“修身”,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良好素质,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孔子强调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除“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外还要学习御、射。[1]在西方,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也一直是教育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自由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人的个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为享用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进行理智活动。这种观念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学习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个科目,称七艺,渗透着宗教的精神。[2]文艺复兴打破宗教的束缚,解放个性,教育目标被重新定为谋求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和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的结合,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3]高校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活动广泛、形式多样,学生参与主动,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内容,为人才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兼容性特点,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变迁其内涵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最终追求的教育效果是使人类更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对第二课堂各类人文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建设来实现的,且以重“修身”、倡导 “身心自由发展”为主题。它与第一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包括人文讲座、音乐舞蹈艺术、体育竞技、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组织策划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它偏重于实际操作,相对而言,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急需大量的理工科技术人才,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学习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理工科专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前所未有地被忽视,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4]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仍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培养健全人才,不利于扩展培养人才的视野。现在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特别要纠正“重理工轻人文”的错误倾向,切实有力地强化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人会选择学习工程技术,学习“正确地做事”,却有相当部分人没有学会“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进行超越实用主义的博雅教育。1981年AT&T公司对毕业生作了一项研究,发现学习人文科学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在管理头衔上会比学习商业或工程的人提升更快。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刚毕业的人希望学到更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具有十年左右工作经历的人后悔没有学到更多商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人则后悔没有更多地学习文学、哲学和历史。[5]由此可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学生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类教育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三、第二课堂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第一,第二课堂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其教学方式单一,方法也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轻松活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二,第二课堂有利于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理工科教育而言,大学在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6]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第三,第二课堂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是他们的迫切需求。大学时期是学生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要面对各种竞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作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二课堂应主动合理占领大学生课余生活,防止大学生在安排自己业余生活上出现偏差走上歧途。将大学生组织到丰富多彩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第二课堂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理工科课堂学习严谨而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修身”和“身心自由发展”,其所倡导的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提出新观点,探索新领域,发现新事物。

此外,丰富的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理工科高校可以通过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强化文化的渗透与延伸,对习惯于理工科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言,积极开展人文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为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营造有利环境,形成重实践重创新的研究氛围。

第二课堂具有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应当充分发挥其在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提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文剑锋.儒家乐论与生命教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11.

[2]潘福妮.中西方高校人文教育的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6.

[3]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王玉娇.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第4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1.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析思考其原理(科学),探讨其应用(社会),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当前教学改革中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使学生掌握学习相关内容的方法与途径,还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对于培养应试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

2.教学方法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这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不能解决另一些问题,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因此,要建立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比如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时,可以使用引导发现法;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使用讨论法;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使用自学辅导法;在以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应该使用讲解法。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某些研究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在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组合。

3.教学手段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

课题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第5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疑方法探究思考

一、善于提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科学课教学往往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出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在设计时,很多是以提问的方式来揭示课题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疑问中看到“远处的灯光”,学习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动力。

如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首先以小魔术的形式演示“白纸显字”的小实验,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部分时,首先演示“清水变牛奶”的小实验等等,教师趁机通过设疑来揭题:“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从而使学生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学生甚至怀疑有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展开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质疑意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质疑意识对正确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兴趣

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科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必要的条件。运用引趣设疑法,教师的设疑,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兴奋点,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享受获得新知的乐趣。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时也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的学生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

如:学习《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拿出装有红水的圆底玻璃瓶放在水槽中,然后拿起热水壶向圆底玻璃瓶外倒下去,这时红水沿着玻璃管由上至下迅速往外喷射出来,学生立刻给这个“喷泉”吸引住了,个个情绪高昂,他们纷纷提出疑问:“玻璃里面的水怎么会象喷泉一样喷射出来呢?”从而激起学生想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及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产生高程度的快乐体验。

三、提出疑难,引导学生争论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采用争论设疑法,提出疑难,引起争论,往往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争论设疑,就是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争论,以激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辩论,打破课堂上的沉闷,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测量摆的快慢》时,引导学生提出摆的次数快慢是否与摆锤的轻重、摆幅的大小、摆绳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呢等问题后,学生对此争论不休,有的说无关,有的说有关,这时教师提示设疑:在对比实验中只有唯一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在这三个实验中什么样的条件不变,什么条件是改变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出来了,学生动手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交流等,终于解决了问题。

四、善于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思维

教师针对不同的课题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与科学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游戏、演示、实验等手段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以此来设疑,使学生在感性上得到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了解空气》一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首先演示了“纸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团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

五、善于对比,找出差异

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揭示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设疑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事物的个性,概括共性,发展认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开阔思路。

如:《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很多学生认为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后,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也会随水蒸发。但实验中学生发现用酒精灯给蒸发皿里的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底部留下一些白色颗粒,这和他们原先的认识产生了矛盾。有的学生认为白色颗粒就是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有的同学认为这不是食盐而是其他物质。这时教师提出“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学生通过和食盐颜色、大小、形状的比较,通过尝味道、做溶解试验,找到了说明这些白色颗粒是食盐的依据,这种实证意识正是我们科学课需要培养的。

六、贴近生活,积极拓展

主动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在科学课中,探究是活动的核心。但每一次探究的只是一个知识点,它既是上面一个知识的终点,也是下面一个知识的起点。维持科学探究动力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只需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又结合探究主题的小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使学生能始终参与到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第6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老师单向的传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当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理解能力也会呈现下滑的趋势。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课文时,由于课堂中仅仅只有老师的单一方面的传授,学生很容易在语文课堂中分心,从而学生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吸收到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精华。语文成绩的下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可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觉得语文课不重要,在课堂中看其他科目的书本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再的下滑。初中学生对于语文科目,本质上还是有许多不懂得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中好好听讲。中国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新一代的学生来传承。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就不容易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不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其他古诗词也难以理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学生觉得语文科目的学习有难度,不愿意对语文科目进行深度探索,从而在语文方面,学生不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不愿意去学习语文,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发现语文科目的美。

二、有效讨论的内涵以及办法

有效讨论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有效,有效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过一段时间关于语文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预计语文成绩的提高。讨论是指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中,有效讨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以及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什么是有效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能力情况找到有效讨论的方法,并且实施在实际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讨论,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语文课堂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有通过明确讨论问题后,学生才能根据某一个点去进行讨论,这样,通过这个点,学生获得的讨论结果也更加的有深度和精确。例如,在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到背影这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课文中需要学习的字与词,其次,再向学生提出问题。

比如,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度秒回父亲背影的这一场景,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讨论中,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语文课不再沉闷。对于作者思想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写作水的提高,这样的讨论一举两得,学生不仅会对活跃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也在讨论中无形地加强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其次,在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讨论问题,老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胆子小,不敢在课堂中发言,哪怕是大家一起讨论,他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在班级讨论中,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同的看法都应当得到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老师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看法与意见,都与常规的看法与意见不同。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往往有学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面很广,知识面也很广。他们提出的见解,往往具有发散性思维。因此,老师应该找出这些见解中合理的有效的地方。对于同学上课讨论的见解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应当,提出正确的指导。在课堂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同学,进行发言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老师应当照顾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每一个同学在课堂的讨论中都可以进行有关于自己思维的发展和开拓。这也是有效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好处。当学生在有效讨论中,当学生遇到不清楚不明确的问题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堂谈论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讨论的领导者,应当控制好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也不能够太短。最后,在这次讨论的地最终,老师应当适当的提出总结,将学生之间的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中也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也可以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补缺补短,将自己语文思维方面的疏漏弥补上,并且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第7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概述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开放式教学理论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也融合了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是和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强调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由成长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该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有了教学理念,还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理念指导作用充分发挥。部分学者在开放式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陈伯超、付瑶详细论述了“中文教师主讲+外教辅讲”的教学主体开放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教学模式;熊严柳探索了模拟案例教学法在开放式教学中的作用;张桂芬、滕兰花提出了“课堂+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等等。总体而言,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实验类、实践类课程的推广应用较多,教学模式多样,涉及教学主体、教学空间、教学手段的开放等环节,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开放研究较少。

笔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教师的课题研究引入教学,进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如查找资料、实地调研、论文撰写等实践工作,来综合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的开放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而是引入实践型科研课题,将书本理论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空间上,我们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延伸至课外,既包括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的平台,还包括景区、景点等实际调研的场所。

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式样,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构建“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确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识记即对某些知识只要求能记住或回忆得起来,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转换、解释和推断。应用指能用单一的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分析指能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成分分析、工作原理分析等。综合指能把多种知识综合起来,解决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评价指能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和某些内部或外部制定的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布卢姆的理论,课堂和课题两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两个方面。

1.在课堂环节以识记、理解为主。课堂环节为“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识记理解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识记基础上理解所学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不但知道其本质、特征,而且知道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等。

2.课题环节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识记并理解基础理论,但是这些理解停留在浅层次,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课题环节为课堂的延伸和深化,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运用课堂所学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比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总体而言,在“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堂环节,让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通过课题环节,让学生融会贯通各项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两个环节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流程设计

这种教学模式从课堂、课题两个环节,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在明确课堂教学、课题参与的目的基础上,确定教师和学生在各阶段的任务,从而设计教学方案。

1.课堂环节。教师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在这一环节,需要达到学生能识记、理解基本理论的教学目的,为参与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课题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教学,将课堂延伸至课题。

一是前期准备。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申报合适的科研课题。由于课题申报周期较长,教师需要尽早做准备。在课题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合作,或者拟定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题。同时,学生需要储备基础理论,为参与课题做好理论准备,同时组成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子课题的完成并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实际参与,学习小组成员在5人左右为佳,确定一位小组长综合管理。

二是任务的下达与接受。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并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确定任务期限和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确定,主要以调查报告、小型学术论文为主,必要时辅以调查视频和图片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并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需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题。接受任务之后,小组成员需要合理分工,每位学生必须承担具体任务。

转贴于

三是任务的完成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运用各种方式完成任务,如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分析总结等,形成调研报告或论文,并将成果制作成ppt。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组长负责组员的协调与管理。教师要定期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四是成果展示及任务评价。课题完成之后回归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研报告、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每位成员的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用ppt展示成果,并作简要阐述。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成果展示和评价进行全程录像,一方面,学生通过回看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资料积累。课后,教师评阅每一组的调研报告、论文和每位成员的成果。然后,根据小组总体完成情况以及每位组员的分任务完成情况评定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情况的一部分。

三、“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彰显专业应用性特点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停留在浅层次,即能背诵、了解内涵,但是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毕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能力也是为众多企业所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理论;通过课题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实施“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将科研课题分解,一般5名学生为一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子课题的资料收集、调研和论文撰写。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较强的个性,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苦恼与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开拓学生理论视野,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学术研究锻炼,毕业论文成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负担。通过“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学术研究,一方面,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收集、查阅,了解学术界的前沿动态,开拓理论视野;另一方面,通过撰写论文,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和课题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让教师的教学内容紧贴学科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的科研紧密联系实际,从日常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交往中获得科研灵感。

四、“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课堂和课题的关系

在“课堂+课题”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明确课堂和课题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基础,课题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没有课堂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完成课题,因此务必夯实基础。另外,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堂必须延伸到实践。

(二)课题的选择要有目的性

教师选择的科研课题需要紧扣教学大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让学生参与课题后能达到深化理论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课题是否具有前沿性,和课程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学生完成课题是否能动用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这些是教师选择课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难度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切实可行。

第8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 第二课堂 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87-02

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整个教育活动可以概括为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两部分。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等。第一课堂的教学比较规范,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进度、选定的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课程作业和考试等等。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在第一课堂时间以外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的一切学生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课外科研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课外文化、娱乐项目等,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除“第一课堂”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高等教育处于转型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调整以及社会竞争加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第二课堂活动则被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促进开展和引导好大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作用,是大学本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1 第二课堂活动现况

在国内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业余参加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校对医学生参加业余科研活动非常重视,配有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实效管理不够;有的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带教老师相对较少,甚至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有的学校对有不同科研兴趣的学生是否参加活动、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学生甚至盲目参与活动,后来又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虽然大学生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主体,但学校和带教老师有必要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在活动中带教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如何在以下几方面正确地对学生导心、导学和导向以及悉心带教是第二课堂活动能否健康开展、学生是否能达到培养科研能力、增加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2 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导向的积极作用

2.1 科研兴趣和科研启蒙导向

医科院校的学生所参加的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很大部分是属于生命科学或医学研究内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是该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触科研,尚未得到系统训练,肯定会有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惑。为发挥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培养人才和提高科研素质、增加实践技能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生命奥秘和医学研究产生兴趣。兴趣是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投入、才能持续、才能出成效。科研兴趣与带教老师的导向有关,因为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初始有可能兴趣广泛,没有明确目标,什么都想做,做什么都新鲜,也可能没有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参加过程仅仅是为了拿选修课学分,对科研不是很投入,遇到困难时甚至半路退缩、不了了之。所以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尤为重要。我在给大三学生上《局部解剖学》这们课时,在一些意欲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有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的应用解剖学科研很感兴趣,表达想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临床应用解剖科研活动,通过交流沟通,我注意予以兴趣导向,让该生从几个备选课题中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指导他持之以恒地做完课题。

2.2 相关知识储备和系统性科研训练导向

学生对有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感觉已学过的知识不够用,或者很快上手后因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不能顺利地做课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科研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好比砌墙盖房打地基一样。有了这些扎实地相关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进行课题工作。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活动时,不能系统地知晓科研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科研活动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如查阅资料和分析研究背景、选题和科研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等,使学生有充分地思想准备和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科研课题。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受到系统训练,为今后参加生命科学研究或进一步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如前述我指导的那位大学生,从查阅参考文献、研究方案设计、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做实验,一直到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等等,该生受到了科研启蒙和系统规范训练,结果所撰写出论文被专业核心期刊录用发表。该生经过类似研究生科研过程的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科研素质基础,本科应届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临床硕士研究生,并且很快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课题研究中。

2.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知识拓展能力、勇于探究和能进行创造的高质量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重点之一。高校利用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科研活动,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的教学,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青年学生意气风发,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勇于探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长发展、充满新意的活动模式并倡导具有创造精神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时,从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资料阅读、资料鉴别、归纳综述、发现和提出问题、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文字表述等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着力引导科研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培养的过程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鲜明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要为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独立提出问题、验证假设;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机会,为学生的探讨提供更为开放的学术环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集体讨论甚至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的活跃和发展。简言之,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思维大有益处。尽管如此,对学生进行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导向也不容忽视。有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时对动手实践不重视,只想查查文献写写综述尽快发表,我们对这种情况予以正确引导,介绍科研活动实践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医学有理论有实验,更需要亲自实践。只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学会实验方法和熟练掌握基本科研手段和技能,通过实验才能完成科研设计方案,才能验证研究假设,客观地得到研究结果,才能深有体会地阅读对比参考文献,理解参考文献,把握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

2.4 科研道德观导向

目前,很多医科高校在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培养和评比中,将大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和发表科研论文或者是否获得科研奖励等作为重要的参照条件。这一方面起到了鼓励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在带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好苗头:如有些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或多或少是从既得利益出发,有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是想短平快地获得科研成果,为自己争取评优评奖提供和增加条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封锁科研资料、互相争名次,有的在实验中浮躁马虎,没有仔细观察和客观地分析以及对比科研结果,草率地认为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新的发现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带教老师有责任对学生在科研道德品质方面予以正确导向。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品质,正确对待科研成果排名和利益分配,克服急功近利、目的和动机不纯、不愿科研合作、争名夺利、短期效益、科研态度不端正等苗头,培养能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提倡科研诚实,摒弃造假、剽窃、主观臆断。还要能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实验成败,科研过程要有耐心、要有敏锐地观察分析能力等。

3 结语

通过对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进行诸多方面正确导向,让学生在直接了解和经历了科研基本过程后,使他们得到类似研究生培养的初步训练,增长了第一课堂以外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科研积累。如,有的学生本科期间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上,还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就考上研究生,并且因为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积累和所打下的科研基础很快就能投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工作。在长期带教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医学科研活动后深刻体会到:指导老师应当在科研启蒙和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科研道德观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正确导向,使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受到初步正确的科研训练,增加知识、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创新性思维的启迪和培养,接受科研道德观的教育和科研条规的约束,获得增强克服困难和勇于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动力,努力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清武.寓教于乐理念下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3.

[2] 陈义厚,周思柱,冯进.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以机械吕牌专业为例[J].创新,2008(5):116-117.

[3] 马林,赵实,孙静.以“挑战杯”为龙头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J].科技资讯,2008(5):229-230.

第9篇:科学课堂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语文学科教学应该说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探究的问题。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的博大包容性,使得语文学科并不像有些学科一样,可以突击学习提升成绩。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失掉学习的信心,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一旦没有了学习语文的信心与热情,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成效便会一落千丈,陷入难以自拔的学习洼地。如何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成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实际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学习英语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在国外,在以说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为什么?因为环境氛围感染人,时刻处于一种相应学科学习的情景氛围中,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很难形成标的性内在驱动学习,让他们处于一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氛围是教学的必然选择。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营造语文课堂情境氛围,用语文课堂情境氛围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启迪学生的多维感知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然被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所摒弃,必须改变语文课堂是教师个人表演的“一言堂”结构模式,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也就是不能够让学生再在讲台下面背着手一言不发地被动接受,整节课一动不动,不发一言,俨然是课堂布景,师生互动率为零,教学知识传输效率极低,课堂教学效率也自然很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灵活化课堂组织形式,不再生硬地强调纪律,让学生动起来,眼动起来、手动起来、口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带动脑子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启迪学生的多位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三、发挥语文学科的包容性,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我们经常说语文学科是博大而包容的,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厚重感。我们在日常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包容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出论断性的意见,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思考理解体会,同时鼓励学生间的讨论探究。学生有疑问、有争论、有见解,才能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哪怕有时候他们的一些疑问、争论或者见解看起来有些幼稚可笑,也不能断然否定他们,而应该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的价值,教师的有效肯定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思考的催化剂。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教师不要断然给出唯一的答案,多听听学生的思维见解,让他们充分讨论、探究,在思想观点的交融碰撞中加深对于语文学科知识点的认识熟练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特别是对于一些语文的主观问题而言,答案永远都不止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发挥语文的学科包容性,倾听学生多样化的声音,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飞起来。

四、永远不要忽视了阅读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