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

第1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贯穿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无论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群众、救治伤员,还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平等相待;尊重工作对象的特点,多考虑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个人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尊重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多进行感情交流和抚慰,既以理服人,更以情感人;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帮助人们排解不良心理,实现心理和谐。

坚持服务群众。抗震救灾中一系列科学高效而又公开透明的决策,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表现,也使灾区群众加深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启示我们,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一切从群众出发,诚心服务、真情奉献,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应牢固树立诚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透明、互信原则,努力做到不隐瞒、不打折扣,实实在在,以心换心。这是赢得群众的第一步,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重视研究和把握群众的需求特点,力求贴近群众生活实际,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现实困难。凡是能及时解决的就及时解决,能创造条件解决的要限时解决,一时还难以解决的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从制度到机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内容创新,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形式手段创新,借助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手段,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多用群众语言,多用生活语言,把问题讲清讲透、讲到点子上,从而打动人、说服人。

 

第2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既是高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传承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反思自己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说明,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途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评价保障体系。结合自己多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参考其他研究者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对以上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如下阐释和说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时期教育环境复杂化的需求

众所周知,随着以“数字化”为核心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即复杂化。所谓的复杂化有两层具体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所谓的复杂化是指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由传统的、以“纸质”为传播媒介的传播媒体和现代的、以“数字”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传播媒体组成。而正是由于传播领域这两大媒体的竞争,使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逐渐得到了拓展。在第二个层面上,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展,使各种信息的传播表现出“无障碍化”的特点。虽然高校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处理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能力还稍显薄弱。因此,从这两个层面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环境复杂化的必然要求。

2.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基本需求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他们的人生观已初具形态,但他们的人生观还未成熟。因而极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每一名学生的人生观既是其处理各种人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又是其提高自己明是非,辨事理能力的基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任务。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从而为学生处理各种人生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学生形成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既是高校学生日常言行的行为准则,又是其判定各种生活事实的理论根据。尤其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发扬,更是学生正确人生观指导的实践基础。因此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然要求。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的需求、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本需求,而且它还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需求。传统中华文化与时代精神有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爱国思想。无论是古代的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无论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白爱国思想的文天祥,还是以身殉职的设计师罗阳,他们的言行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国。所以,为了使高校学生能够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必然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4.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的之一就是提升一个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部分。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就是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既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那么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问题时就一定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的分析,可以从两个大的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即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于前者而言,理论层面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对于后者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既可以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确定主要的研究课题。这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层面上确定了以下重点研究课题。

1.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其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都知道,所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安排或统筹性规划。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核心内容,才能把其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性研究、处理。为此,应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高度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思考和具体的安排,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还需要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内容的方法和途径。众所周知,国家审定的思想政治教材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定教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包含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针对本校的教育实际,针对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各高校还可能通过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3.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代媒体的介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得到了拓展。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现代媒体展现给高校的学生就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教育课题了。例如,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微博、微信呈现给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系统地展现给学生等等问题,都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即这些载体能够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1]。

4.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评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既然融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在具体的考评体系中,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就需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考评工作。对学生客观的考评结果,不仅有利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核心教育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且也利于高校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效果。通过客观的考评结果反馈的教育信息,既是各教师提高自己执教能力的关键,也是各学校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

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评价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上边提到的考评有所不同。前者是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馈手段,后者是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在整体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总结,它对各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具有普遍性的指导作用。

1.评价指导思想

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时,必须注意两个现实,即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本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的需求。前者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后者是编写校本教材和确定评价重点的关键。

2.多维的评价标准

第3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活动 思想道德

1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既含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简单的你教我学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多元化的信息型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思想灌输关系。如果一味坚持用强硬、毫无美感的教育方法,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正是通过具有审美性的事物、行为及语言,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美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获得美感的同时达到教育目的。它除了强调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强调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审美性,以及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和教育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中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美的享受中,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以和谐教育运行模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具有愉悦性特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每当人们欣赏到美的景色、体会到美的形象、关注到美的事物、接受到美的信息之后,内心总会有喜悦之感,会被美的现象所打动,引发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思政教育正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的信息、使用美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心中洋溢起美的喜悦之情,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同时愉悦的心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更加和谐,使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联系更加紧密,使教育效果更佳。越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的愉悦感就越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塑造美、传递美、善用美,并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美的形式进行传达,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思想开放的新生代。

当今时代,整个社会的新生力量当属90后这一代,而社会大众给予这一代最多的代名词,就是个性、自我。这一代的人青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个性张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也正因如此,在思想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的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不应仅仅局限在正统的课堂理论教育上,更多的是要注重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塑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情境,去熏陶、引导青年人的思想意向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新的教育渠道,以全新的视角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因此,有必要为受教育者建立一个隐形的教育环境,将硬生生的政治教育以审美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思政教育便可以巧妙地回避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生动整个教育的实践过程。

其次,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对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信息的获取不在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手段。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迅捷、海量的信息。生活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方式自然会越来越开放。“你必须这样做”“你不可以这样做”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的,从 “认同”到“接纳”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者的观点,并自愿按照教育者的要求,付出努力,最终得到思想道德上的提升。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教育形式变得丰富有趣,具有审美性,也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心境下无意识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共鸣,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最后,审美活动的优势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美育的目的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感、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审美活动通常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在整个审美过程中人们受到启发与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整个教育是一件自然、和谐、水到渠成的过程。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获得双赢,政治思想得到传达的同时,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会主动地向社会主流阶级靠拢。

3 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中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社会生活中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相当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审美艺术,遵循美的原理,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进行审美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具有美感,引发受教育者的关注,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审美艺术中接受思政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让思政教育更生动,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对受教育者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身魅力来影响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第4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一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既要重视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实际困难和现实矛盾,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思想统一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是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主体上,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贴人心的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在客体上,要尊重、理解主体,把他们当成普通人而不是“超人”,要同他们讲真话、讲实话,以使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归根到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保证。尊重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解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而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尽可能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不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无疑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社会力量的整合。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就是要在坚持物质激励的前提下,以精神激励为主导,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信仰激励、理想激励、奖励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和艺术激励等具体激励方式的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性的精神支撑,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情绪,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要多对他们的事业、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对他们的成就进行表彰。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规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引导思想的功能,又有规范行为的功能。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帮助党员干部认清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权力运用的准则,以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好务。另一方面,引导和教育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各项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全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从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自觉地以开放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态度,把代表世界先进文化方向的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抓住经济建设主旋律,加入经济工作大合唱,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浑然一体,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其次,面对现代高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性和前瞻性上创新。再次,要用“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以及“八荣八耻”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的有害部分予以坚决抵制,对其有利于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加以吸收。

2、重点做好“两个紧密结合”

第5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老年活动场所;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问题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亟需优化与完善的重要问题。不同于在职人员的思政建设问题,离退休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面涌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群体特征极为明显。基于老年活动场所建设背景下离退休人员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切实体现了思政工作开展的教育性与娱乐,只有切实把握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特点才能从根本上突出思政工作实施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能够让老同志老有所乐,消除内心困惑,同时也能够老有所学,在对思政问题进行积极研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指导。

一、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离退休人员的思政工作隶属于老干部工作部门管理,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退休人员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同时对于稳固我党思政建设核心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注重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现阶段离退休人员思政建设实践的主要目标,从人员不同的身份、经历以及文化程度来对思政工作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是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同时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也能将思政工作与身心发展有效结合。

(一)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特点

关于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关注离退休人员实际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点,找到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从而提升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关于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特点,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四大方面:其一,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特征。大部分人员在经历离退休之后在心理层面都会产生莫名的失落感与孤独感,突然从岗位工作中闲下来这种心理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其二,对于政治问题强烈的敏锐感。老同志在离退休之后仍然对国家政治问题十分关注,报纸报刊的阅读以及观看新闻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其三,对于自我社会价值的体现仍然有着强烈的政治渴求。对于离退休人员而言,政治和精神方面的渴求是不可或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四,从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实现身心共同发展。老同志离退休之后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因此大部分人员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经常活动于老年活动场所当中,这对形成优良的政治品格是极为有利的。

(二)强化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依托于老年活动中心来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问题进行合理干预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政建设工作其战略意义可从如下三方面得以体现:第一,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是我党政治工作实践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离退休人员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威望都相对较高,政治意识敏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践行者,这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体现了思政工作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的体现不仅在于尊重离退休人员,而更应当从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政观念等方面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将党的大政方针切实贯彻与落实在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第三,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还与现阶段的改革实施任务存在着密切联系。离退休人员由于长期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在对待大局意识时往往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倾向,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能力都比在职人员略胜一筹,这些因素构成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改革发展有序实施的力量源泉。

二、强化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群体区分的原则是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从当前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老年活动场所的积极建设对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符合老年人基本活动需求,从心理特点与活动实施的双重角度体现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性,对于提升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效性极为有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离退休人员在个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思考,在满足他们心理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现状来看,涌现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与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没有做到结合与统一,思政建设的效果并不明显。②由于老同志在经历离退休之后仍然对原有企业饱含热情,长期的不适应也使得离退休人员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显得有所怠慢。③身体状况出现偏差是造成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于高发病期也为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问题。④由于企业深化改革的实施使得离退休人员在福利待遇方面出现落差,这也构成了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施受阻的现实原因。⑤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使得离退休人员在心态方面显得过于消极和偏激,这也是离退休人员思政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二)依托老年活动场所优化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

第一,重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从业余文化、体育锻炼、艺术展示等多方面发挥活动中心对于老年人自身价值的体现,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对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势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服务人员配备以及心理咨询辅导等方面突出对离退休人员正确的思想指导,体现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同时也推动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亲和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基本生活问题是保证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有序实施的必要现实保障,因此优化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落实必要的经济政策是提高思政建设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医疗建设方面,针对离退休人员建立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经济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给予必要的经济资助,空巢老人给予及时的生活帮扶,这是都是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在思政建设中的有效体现。

第三,突出老同志在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的优势,发挥老同志的政治带头作用,通过各项政治活动的组织增强思政建设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依托于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背景下的政治娱乐活动开展是实践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类似体育舞蹈比赛、健身秧歌操、广场集体舞等都是促进离退休人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这对体现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内涵大有裨益。

第四,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切实体现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彰显服务职能的同时也要注重集体管理在老年活动开展中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管理中的新思路,我们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把握政治动态的最新走向,完善对离退休人员的政治指导,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政信息宣传工作,合理安排老年活动规划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思想问题。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我党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角度来看,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化社会养老服务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和谐风尚的有效途径,而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实践方面却遭遇了猪肚困境。如何依托于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重新构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体系成为了当前局势下我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和助老作为一种和谐社会风尚理应在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因此积极挖掘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与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实施之间的联系成为了改进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课题之一,同时这也是提升思政工作实践效果、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严书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科学社会主义,2004,(05).

第6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且将其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坚持在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构建立体式、层次化的教育系统,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航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希望达到的一个层次,一个新的目标,它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提供了方向,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符合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基本要求作为约束大学生的基本价值准则;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践行者。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大学生。

其三,它们二者是融汇贯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系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其中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广大利益是党的执政关键,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人的思想意识,其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它们二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统一性,是融汇贯通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社会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弘扬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亦应当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与文化使命。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直接的思想与理论论证。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合法性与价值崇高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精神信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使之不仅仅成为一种理论与口号,而且真正成为指导人们现实生命与生活的信仰与准则。要从人性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性本质连接起来。从而使受教育者发于人性本质的崇尚与自觉,主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如此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切入人性意识的观念深处,使个体与社会自觉而坚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7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正能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正能量”原为物理学科专业名词,是指促使事物发展的正向力量,而今成为全体社会民众需要补给的“营养”元素,其中大学生尤为突出。众所周知,我国高校从90年代末开始扩招以来,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也从原来的“稀缺资源”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但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竞争激烈、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困扰着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以化解大学生各项负面情绪,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采用贴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大众化语言,将传播正能量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二)“中国梦”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与时俱进,内容是与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以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1]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造就一大批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校应当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梦”深深扎根大学生心中,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所说的“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时代之需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文化价值的建设还相对比较滞后。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是受社会民众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和总结而来的可供后世传承的思想精华。[2]任何社会都有符合自己时展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灵魂,是一定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体系。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和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在大学生中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价值观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以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核心工作就是价值观教育。[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转型全面展开。在此期间,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由传统不断向现代转变,由模糊而清晰,并趋于整合,演变的过程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价值观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既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又体现时代新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价值支撑和精神源泉。特别勉励大学生“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推广者和实践者。

(二)创新教育方法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来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本质上是一种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文化客体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活动。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仅部分接受”和“虚假接受”的现象。思想政治实效性低下意味着应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于“授”“受”双方都是不应有的损失。反思这一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陈旧过时,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关照的是人的思想问题,但不应是虚无的存在,应在务虚的同时更应务实,把看似晦涩枯燥的理论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和书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接受度颇高,在大学生中也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观导向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一方面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改观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引导社会思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应时而生。青年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正确引导社会思潮的流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阶级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具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前途意义的价值体系,理应成为主导思想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一)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机制目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持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发挥了科学理论灌输的渠道和功能,但效果欠佳。行为科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源自自我需要,自我需要是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机制,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学习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和理论需求的调查研究,注重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受,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其次,要抓住大学生成才的渴求与需要,教育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后,尊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为大学生自我学习教育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充足的条件。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说过:“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的,是人之成为人所需的。”[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经实践证明了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益且实用的理论体系,是社会所需和人之所需。鉴于此,建立积极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机制是目前亟须且完全可行的。

(二)建立制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科学而系统的育人工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的全员参与,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教育运行机制。[5]应以科学的分工为前提,以有条不紊的工作开展为支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果。这不仅需要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杜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作用的一蹴而就,而且需要建立学习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反馈来激励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持续进行。除此之外,建立必要的实施保障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组织保障还是在实践方面的经费等物质性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意识的引领作用固然非常重要,但若是只停留在认识层面而不予以实际性的落实,就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和理念。而这恰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缺乏的。这种缺乏导致相关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兴趣消退,淡化了高等学校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很难得到全面发挥的。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学习长效机制、学习监督机制和学习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第8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内心,尤其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具有生命力。

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群众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运用民歌民谣、街头剧等形式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如陕北民歌《骑白马》,一句“有心回家看看姑娘,呼儿嘿哟,打鬼子就顾不上”,将国家存亡与儿女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人同时体味到八路军的人格与人性。又如《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位老汉的对唱,把家仇国恨进行回放和再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全民动员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在群众发动中具体而成功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动机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把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出发点上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政治历史、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例如,一个干部像孔繁森那样对待群众和工作,是因为他有效仿榜样的动机;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在它的推动下,个体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动机还有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懂得动机产生的本质和功能运动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各种动机,从而根据正面引导的方针,采取不同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动机,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有机体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如人饿了需要吃饭,这就是由机体内部的要求引起的;父母“望子成龙”,引导孩子好好学习,积极向上,这种需要是由外部要求引起的,因此,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定义为,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臻于完善。懂得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去追求高级需要,有意识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人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是因为从实质上看,崇高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们是依靠崇高理想投身于创造历史的洪流,并推动历史前进的。崇高理想使人具有为之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并具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及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3 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引导工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成功的社会引导总是与有效的情感激发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从情感的角度唤起对象,并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沟通最容易产生影响。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引导者对自己所传播的引导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感情,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同化的反应。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其内容包括刺激情境、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等。人的情绪和情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各种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以及人体内种种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是刺激情境。但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不直接决定于客观对象,而是决定于人对环境、事件的解释或评估。对同一种对象的解释或评估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也就不一样。一个人对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就是主观体验。没有主观体验,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情绪和情感,不知道欢乐和忧愁,不能体会幸福与苦恼,不懂得爱和恨。在多种情况下,情绪和情感固然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对情绪和情感的决定作用是以需要为中介来实现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饥者得到食物会感到高兴,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会感到敬慕,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会感到幸福。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妨碍需要满足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不满和苦恼,看到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会感到气愤等。那些与人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的客观事物,对人既无益也无害,是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绪和情感。懂得这些心理学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才会对受教育者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从本质和根源上进行分析,善于疏导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在符合人们需要的客观情境中努力培育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人们时时以积极向上的情怀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4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关注人的思想

第9篇:思想政治的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内心,尤其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具有生命力。

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群众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运用民歌民谣、街头剧等形式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如陕北民歌《骑白马》,一句“有心回家看看姑娘,呼儿嘿哟,打鬼子就顾不上”,将国家存亡与儿女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人同时体味到八路军的人格与人性。又如《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位老汉的对唱,把家仇国恨进行回放和再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全民动员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在群众发动中具体而成功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动机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把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出发点上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政治历史、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例如,一个干部像孔繁森那样对待群众和工作,是因为他有效仿榜样的动机;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在它的推动下,个体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动机还有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懂得动机产生的本质和功能运动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各种动机,从而根据正面引导的方针,采取不同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动机,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有机体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如人饿了需要吃饭,这就是由机体内部的要求引起的;父母“望子成龙”,引导孩子好好学习,积极向上,这种需要是由外部要求引起的,因此,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定义为,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臻于完善。懂得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去追求高级需要,有意识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人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是因为从实质上看,崇高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们是依靠崇高理想投身于创造历史的洪流,并推动历史前进的。崇高理想使人具有为之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并具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及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3 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引导工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成功的社会引导总是与有效的情感激发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从情感的角度唤起对象,并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沟通最容易产生影响。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引导者对自己所传播的引导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感情,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同化的反应。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其内容包括刺激情境、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等。人的情绪和情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各种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以及人体内种种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是刺激情境。但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不直接决定于客观对象,而是决定于人对环境、事件的解释或评估。对同一种对象的解释或评估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也就不一样。一个人对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就是主观体验。没有主观体验,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情绪和情感,不知道欢乐和忧愁,不能体会幸福与苦恼,不懂得爱和恨。在多种情况下,情绪和情感固然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对情绪和情感的决定作用是以需要为中介来实现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饥者得到食物会感到高兴,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会感到敬慕,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会感到幸福。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妨碍需要满足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不满和苦恼,看到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会感到气愤等。那些与人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的客观事物,对人既无益也无害,是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绪和情感。懂得这些心理学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才会对受教育者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从本质和根源上进行分析,善于疏导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在符合人们需要的客观情境中努力培育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人们时时以积极向上的情怀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4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关注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