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1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

一、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总是相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课堂上各抒己见。而且,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力图让各种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爱学、乐学、趣学。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还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等语文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提倡的以读代讲,就是要指导学生多读,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答疑解惑,读中品味积累。由此,我提炼出了“五读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中认字。(2)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3)深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结构。(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理解内涵。(5)熟读课文,背诵积累,内化吸收。

此外,还要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教给读书方法,如批注阅式、注释式、归纳式、探究式或联想式阅读法,力求做到不拿笔不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使人成才。”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就能够成为一个精神的富翁。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加智慧,使人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老师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让读书的光彩照亮每一个学生吧!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形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当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因此,阅读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我们要探索自主学习法。

1. 自主学习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寻求知识的动力,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学生只有始终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让其情感活动伴随阅读过程,才能有效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

2. 课外的自主学习初探。

课前,要求学生超前自学,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根据预习提示自学课文,运用工具书自查生字,新词,这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能让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养成了这种超前自学的习惯,以后的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堂的自主学习实践。

阅读要改变以往那种传统的由老师安排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的模式,理解课文要坚决改变用大量时间去分析课文内容,老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走出“串讲串问”模式。在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也要强调主观意识,还要善于激疑,巧留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外国诗两首》中的《夜》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想不到学生的花样还真多。有的选了读诗,有的选了改写诗,把诗改成了“月下静悠悠,小溪慢慢流。莺歌欢唱歇,银装素夜裹”这样,学生各得其所,积极性大有提高。在自学完了之后,探讨每一节诗意时,我没有作一一分析,而是让学生想象,描绘自己的画面。同学们的思维打开了,想到了“闺土刺猹,月下行船看社戏……”不仅丰富了想象,也对以往的课文作了巩固。这下子学生的兴趣可浓了,连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就写出了“暮降西边红”的佳句,从整体上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探索创新学习

俗话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难的就是让学生形成创造的意识,能创造,会创造。我个人认为,在前面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也是探讨阅读学习的方法。其实,从细微上讲,各种类型的文章,各个学校教学的差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千差万别,学习方式不能单一地定为某种方法,要强调新式学习法,创新学习法。这里介绍几种,仅供参考。

(1)登门槛技术法,可以培养低差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自信心。学生每天周而复始地面对每篇课文,有的可能早就头疼了,那么就让他们从小小的要求开始,如作是否喜欢阅读的问卷调查开始,学生都能简单地答出,等到将结果公布后,学生会发现喜欢阅读的肯定要多,那么既然这样,不喜欢的学生就会慢慢向喜欢的学生靠拢。再如写作文,你要他写千字文,不是把他给吓倒了吗,先要他列提纲,然后扩段,由段不就组成篇了吗?这就是登门槛技术的应用。

(2)怀疑阅读法,就是带着怀疑所读文章的完美性的观点读文章。用这种方法阅读,不仅能促使人较为全面地考虑问题、掌握知识,而且能促使人较好地发挥出内在的创造潜能。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第3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82-02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1.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极度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表现绝望的绝佳描写。

2.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如有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读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可让学生讨论去掉“似乎”一词后意思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白这只是作者的错觉,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3.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文《珍珠鸟》中,“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本身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生气勃勃。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1.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如《我的战友》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一句,这里把比喻成“千斤巨石”,突出了战友对英雄的钦佩。

2.从句式比较的角度揣摩语句的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的理解,来体会语言运用的优美。如《忆江南》中的最后一句可让学生换成陈述句表达。讨论之后,学生觉得不要说诗人自己,就连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其作用不言自明。

3.从标点比较的角度斟酌语句的核心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教师要将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让学生来解读,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更不能忽视。如《草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小学语文课时特训》上就有这么一问:句子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什么?建议学生先谈谈这里的标点有什么特殊之处。“河”的前面有破折号后面又有感叹号,作者想表达什么?学生思考后茅塞顿开,原来作者在表达他见到河之后的满心喜悦――草原的心脏就是河。

三、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

1.语段的内容对比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许多文章的前后段落存在很大的起伏穿插,这些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如《草船借箭》的首尾就存在着很好的可比性,对比可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语段的详略对比中把握文章的重点

作者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都有自己的考虑,其目的无非是突出文章的主题而又不落俗套。如《劳动的开端》,文章写了两次挑煤的经历,第一次没有成功但写了近三十个自然段,第二次成功了但只有短短一个自然段。其用意在于突出挑煤的艰辛。

第4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本文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视,探索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这也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及今后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阅读时间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的作用的认识是合理的,他们都认为阅读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以及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和教师不得不牺牲学生的阅读时间,去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

2.阅读教学的倾向功利化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重写作轻阅读,阅读教学被高考牵着走,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等。由于受到高考的导向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只强调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也只是对文章的分析和对考试题目的训练,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写作文而阅读等。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阅读的本来面目,割裂了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对当前的语文阅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3.阅读材料和内容缺乏吸引力

阅读教学理应选择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受到精品的熏陶,不但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学习到优秀作品的各项优秀的地方。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轻思想,重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轻视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轻视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训练的问题。主要目标还是指向考试对阅读方面的试题的训练。

5.学生自主阅读少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阅读的方式还很少见,很难达到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深化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有必要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阅读及阅读教学的这一本质,阅读本身并不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浪费时间,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阅读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古代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如果对阅读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适当的阅读就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远比没完没了地做大量的习题对语文的学习促进大。懂得了这一道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教师都不会牺牲阅读时间而去做大量的习题。阅读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轻视阅读的语文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2.理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表面看来,阅读与考试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似乎大量的阅读占用了有限的学习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阅读与考试之间并不矛盾。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阅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增进学生的情感;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只要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有如神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同样是说阅读对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对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然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况且,现代考试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阅读本来就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写作,更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较大比重,而写作本身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阅读对于考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有经验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绝不是天天死学的书呆子,国内对高考状元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认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这种关系,不要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番好心做了坏事。

3.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展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同的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达到一致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

4.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甚至是学生的唯一阅读来源,因此,语文阅读教材建设就显得极为关键。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需要,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走上喜爱阅读的道路上来。

总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使阅读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谈新课标下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8).

[2]王晓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浅析[J].科技资讯,2009,(10).

第5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性;人文性

阅读是学生(主体)和文本对话和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阅读、交流中不断地深入文本中,才能在字里行间去寻觅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自己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去读、去理解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一、阅读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学生不能深入阅读文本,不要说体验,甚至对基本的词语的理解也是空中楼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引导学生多读

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只注重通过探究交流活动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但忽视了理解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要让学生多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可或缺。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以“谈谈我家乡的冬天”这一话题来导入,然后以问题“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子呢”作为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被激发了,接着教师再配合幻灯片来引导学生逐层阅读,再展开讨论,效果会更佳。

2.要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学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一方面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摆脱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以分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社戏》教学中关于“月夜返航”一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从感觉方面来进行简单分析,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要求他们根据整个看戏的过程来分析“我”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文本,总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因素而做出理解,教师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而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

二、阅读要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受知识、经验、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或片面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引导方式是通过问题来进行引导,但在利用问题进行引导时,首先要考虑问题的引导性。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对《山海经》的渴慕以及得到《山海经》后的喜悦,教师就可提问:“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而不应用“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是渴慕还是求之不得,‘我’的心情是高兴还是什么?”这样选择性的问题只能让学生做出肤浅的回答,而不能带着问题去思考。

其次,在用问题进行引导时,在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进行辨析。如在《雪》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引导探究后,接着以问题“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追问,让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进行分析,然后再过渡到对北方雪的特点学习中,一个问题引申出多个问题,逐层推进,有理有据又能让学生读出味道。再如用问题“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引导后,教师可追问“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要注重突出人文性

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是让学生学语文,而很少做到“用语文”的层次,教师也只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道德修养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就是要真正树立学生本位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用于反思自己、观察社会的工具。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品格、理想的探究。如人教版教材第6册12个单元中的19篇文章都和养成良好性格、为成功人生奠基相关,教师就可围绕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就良好性格的养成,如何实现成功的人生进行辩论、交流,在各种活动中获得体验,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为充实自己人生的工具。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性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学中教师还要从低年级做起,长期坚持方可见效。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有充分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文性为阅读教学培养的核心,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体验,学生的发展也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李银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4B).

[2]李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校园:学习版,2012(4).

第6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转变 理念

语文是伴随学生语文学习始终的部分,它的学习对一个人语文程度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缺乏兴趣,尤其是语文阅读更是学生最不愿意做的题型。因而,提高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其优化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是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转变中职语文教育理念

1.1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树立全面正确的语文学科性质观。汉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包罗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种知识,通过编者的精心筛选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作为语言学习主战场的语文学科,除了工具性,其人文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性之一。语文教育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要注重情感熏陶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真正实现语文价值教育目的。人文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而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的文化基础。我们应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树立工具人文二者有机融合的科学语文性质观。

1.2 重新认识学生,树立学生主体教育观。“教”不能替代“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说教与灌输代替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学习。任何对读者的轻视,都会让阅读失去意义,学生的发展实质是学生的内在认知、情感与外在世界的整合,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是学生的内在需求。阅读教学中使文本的内蕴和学生知识情感得以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力的成长。最终达到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地。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算是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应有的话语权、质疑权、评价权等各项权利,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体性的角色参与课堂。学生不再是聆听教诲的被动、受动者,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理解、想象行事的主动、施动者,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审美创造,不惟作者原意是瞻,甚至有时采取背叛性的阅读,让学生自由地读。

2 提高教师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条件

要想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自身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没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做支撑,教学就没有灵性,课堂就会是一潭死水。优秀的语文教师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擅长收集古今中外的有关资料,在教学文本时旁征博引,驾驭课堂游刃有余。能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矛盾冲突中删繁就简,寻找理性的灵光,把一个故事读成一个字、一句话、一个道理,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领会。这样,才能坦然面对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学生,才能灵活面对五花八门的提问,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敬重和喜爱。因此,教师喜欢阅读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为了学生,为了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上阅读,从而通过阅读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根本目标。

3 注重学生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性非常强的教学,不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对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发言的权利,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阅读尽量不设置固定的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答案比较合理哪些比较牵强,从而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7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1.阅读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高中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积极主动地获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根基阶段,基本上体现了知识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大纲要求的从“能借助工具理解内容,进一步发展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转变。高中阶段的文学作品学习,其最基础的目的就是借助文章的学习来积累文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产生发展和形式特点,了解世界文学的格局和主要发展流派。通过文章的阅读来培养学生文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阅读世界文学作品,了解世界文学动态,从宏观上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积累基本的世界文学常识,为今后的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阅读是高中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媒介。

阅读是高中生获取外界信息、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重要媒介。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获得前进的力量的。

3.阅读是高中学生获得人文修养的重要手段。

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无尽神奇的美的力量,蕴含着无穷的文字之美。学习语文更应该加大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文学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制约高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不适应新课标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高中文学作品教材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真正将文学作品教学放在合理的定位上开展,对教材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不足。教师面对教材的

更新,理念的革新,他们无法准确地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和任务,找不到阅读教学的真正核心,也不能系统完整地把握教材,更不能轻松、准确地驾驭课堂,甚至无法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力较多的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较为重视,而对学生综合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较少,没有真正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为课堂的重点。

2.高中学生对阅读学习兴趣索然。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阅读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陈旧,学生对阅读兴趣索然。课堂缺失探究和互动、课堂涣散无章、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感受不到文学作品学习的乐趣,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活力。当前教学实践中这些误区归根结底是由于割裂了文学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造成的,片面强调工具性或架空人文性,而造成了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高耗低效。

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中,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将课堂全都交给学生。教师过度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片面夸大作用,变“一言堂”为放羊式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指导作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高中语文围绕高考运作,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成为应试教育的点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文学作品因为不是高考的必考点,因而得不到教学应有的重视,本应重点讲解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自读和课外阅读,教师不重视、学生没空学。课堂教学过程只重视过场而不讲究实效,没有真正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踪合素养。

三、提高高中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

1.更新师生的阅读理念,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阅读观关系到高中阅读教学的实效。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兴趣,培养教师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高中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被动学习的结果只会掌握部分字词而丢掉整片文言精华的“森林”。因此,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协调推进过程,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阅读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获得了阅读的能力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2.建立学生本位的阅读模型,提高高中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第8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师生的关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从关系,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9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本人教学经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语言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