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现代诗歌赏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诗歌赏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诗歌赏析

第1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一、了解诗歌的背景,找准解读的切入点

目前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现代诗歌基本上都是篇幅比较短小、通俗易懂、文词清晰的名作,但正是因为这些诗歌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有些学生只明白了它的表层含义就以为全部理解了,其实,诗歌的深层含义他们还没有弄清楚。要想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解读现代诗歌思想的关键一步。比如,在现代诗歌《有的人》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来凸显鲁迅优秀的品质,通过字面意思,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但是对诗歌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特点的把握,如果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学生就不容易把握了。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如他的生平、作品特色、以及世人对他的评价等,再加上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讲解臧克家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样,学生就对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人生的目标、社会的影响等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就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首诗歌的内涵了。

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它更能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古语云:“诗,言其志也”。“诗者,吟咏性情也”。“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常借助诗歌其深沉的思想、自然的意趣、婉约的情致、挺拔的风骨等来抒情明志、寄托相思、体现才能,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使他们把握诗歌的主旨和灵魂,才能体会到诗歌的意蕴。比如,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现代诗歌,火一样的热情流淌在诗歌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乘上理想之马,挥鞭启程的豪情壮志。作者在诗中表述了理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意义,同时号召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相信学生在理解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后,进行朗读时会被作者的情感感染,变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引导学生捕捉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第2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诗歌;现代性;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35-04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孔子认为培养人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诗歌有“兴观群怨”的教育功能,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并亲自删定《诗》作为经典教材,同时采用说教告知、答疑释惑、评人论事、雅言示读等方法来进行诗歌教学。日本当代美学家今道友信在《东方的美学》中提出:“孔子已经预感到诗的形象和象征性的语言的升腾的力量,预感到这种语言的飞翔的能力,已经感到只有使用这种语言才能使人的精神超越现象事物的限界,才能超越概念上的思考方法的平庸水准……”“诗艺术……可以突破伦理学的限界把精神引向更高的地方。”自孔子始,中国教育就重视诗歌育人层面的作用,将诗歌摆在教育体系的首位。今天的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听到古典诗歌的琅琅诵读,但对于现代诗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轻视心理。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反思,为什么代表现代语言最高形式的现代诗歌会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块撂荒的土地?

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高考指挥棒的回避,自身寓意的含混多变,都构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被日益边缘化的缘由。“五四”之后,现代诗歌开始自己的进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与古典诗歌的决裂。新诗的产生更多是作为“白话文运动”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出现,其文学史的意义远大于自身文学价值。这种与传统相断裂的发端使得新诗可谓“先天不足”。此外,诗歌产生于田间地头,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歌的发生、发展、发达都和中国农耕社会密不可分。随着封建社会走到成熟期,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崛起,消费文化悄悄蔓生,勾栏瓦肆中的小说戏剧等表演活动渐渐瓦解着诗歌一统江山的文学世界。诗歌究其本质,并不具有都市社会的血统,随着都市社会取代农耕社会,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文化价值。有人称现在是一个堆砌着“快餐文化”的“读图时代”,流行音乐、广告、影视节目,甚至是游戏日益取代诗歌曾经辉煌的地位,取得大众的青睐。这里的“大众”,包含了学生,也囊括了教师。新诗的“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状况与当下现代诗歌生态环境恶劣、传播机制的缺失互相作用。除此之外,现代诗歌的“后天发育不良”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因素――现代诗歌的理性鉴赏方法的缺失。

现代诗歌的理性鉴赏方法缺失的原因,有教材编排的问题,也有教师讲授的局限性问题。高中课本中的现代诗歌编排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德育”功能的强调超过“美育”层面的考虑,思想教育价值的提倡超过审美价值的引导。以苏教版为例,《语文》必修一课本的第一专题是“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由《沁园春・长沙》、食指《相信未来》、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等诗歌和杨子《十八岁和其他》、张洁《我的四季》、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散文组成。这样的编排有其合理之处,有着共同的情感价值指向,思路清晰,便于学生对专题主旨进行把握。但这是以牺牲对诗歌和散文两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分别进行分析为代价的。类似的还有必修三课本的第一专题“祖国土”。闻一多的《发现》、艾青《北方》、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和阿赫玛托娃的“十四行诗”《祖国土》以及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等课文编排在一起。 教师可能更多会以专题主要情感指向为重点,而忽略对具体文体进行艺术特征鉴赏这一重点。“诗言志”“诗缘情”是诗歌的两翼,如果常常重视其“言志”的功能而轻视其“缘情”的功能,诗歌教学就会失去平衡。苏教版教材考虑到此问题,以选修教材《现代诗歌选读》与必修课本互为补充,弥补了这个缺憾。此外,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诗歌没有消衰,而是以化身为流行歌曲歌词的方式更加蓬勃地流行开来。细细揣想,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它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在编选教材的时候,能否选择一些适合高中学生年龄段的孩子所喜爱的歌词进入课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这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来更好地探索现代诗歌的传承之路。

关于教师讲授的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讲授现代诗歌采用了和讲解散文没有太大区别的“五段式教学法”:1.作者介绍;2.创作背景;3.串讲诗歌;4.归纳中心思想;5.分析写作特色。诗歌的特色是“言不尽意”“言近旨远”,古典诗歌在长期的先贤解读下相对比较明晰,而现代诗歌凝练的表达、多角度的解读、诗歌的多重意蕴以及赏析标准的难以把握,都使得教师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尽意之言”倒不如“五段式教学法”保险可靠。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四平八稳,不容易出问题,但却扼杀了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甚至在教学中抹杀了现代诗歌本身的一些鉴赏系统上的独特之处。久而久之,若问起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感受,他们只会感觉茫然无措。教授现代诗歌,其一在于要紧扣“诗歌”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比如意象的分析、隐喻系统的结构,对于“诗眼”的分析,关键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中的修辞体系的解读等;其二,新诗与古代诗歌的写作有着不同的模式,无论是思维方式、感受方式,还是传达语言的方法都截然不同。因此,鉴赏现代诗歌须要引导学生与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在联系中进行区别,须要紧扣“现代”二字。上世纪30年代,施蛰存在《现代》杂志提到:“《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施蛰存关于“现代诗”的定义,成为后来的文学史研究者的共识。教师的鉴赏应该关注“现代情绪”、“现代的诗形”等现代诗歌的特质进行,在自由多变的诗形中体味作者多重的丰富变幻的情感意绪。

再次,高考指挥棒的回避也是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地位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诗歌意蕴之丰富之难以把握,导致对其理解的多重化,若将其纳入标准化考试,评分标准不易确定。鉴于此,大型考试对诗歌均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谈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多采取“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回避姿态,基础知识部分亦较少对现代诗歌阅读理解进行考查。即便出现,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给出一些对于诗歌主题和写作特色的选项,让学生辨别选择。这种题型考查的更多的是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这个考查目标有较大距离。也出现过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将现代诗歌放入仿用句式题型进行考查,或者印制一首浅显的小诗,让学生根据诗歌传达的情感来作文。虽然这样的作文题依然标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毕竟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值得提倡。高考指挥棒对现代诗歌的无奈回避,在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高中学生的眼里,便是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导致了现代诗歌在中学校园的日益衰落,并间接导致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对现代诗歌的日益漠视。

从教师的角度考量,解决之道在于三个方面:加强教师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师的角色转变:由讲授现代诗歌转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鉴赏;设计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方式。

第一,教师须要增强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国内现代诗歌的生态环境和传播机制都不甚乐观,读者的阅读兴趣不高。即便是现代诗歌的研究专家,有时也被比作“蜻蜓点水似的滑行阅读”,或者被指责“过度阐释”。作为知识的传承和传播者的高中教师,须要在责任感的鞭策下,多读诗歌以及现代诗歌理论介绍性读物和诗歌作品的赏析性读物。用“文本细读”的功夫,积累现代诗歌的语感,培养对其的鉴赏能力。只有教师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钥匙”,在心底对现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由讲授现代诗歌转向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前文已描述部分教师在讲授现代诗歌时的五段式方法,这是扼杀学生兴趣的举动。教师的角色须要从知识的讲授者向鉴赏的引导者进行转化。在讲授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时,通常会有一种混淆,认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同出一源,那么它们的讲授方式是不是可以共通?两者自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比如诗歌意象的联想对于接近诗歌情感内核的作用等。但是前文已述,中国的现代诗歌是在与古典诗歌决裂的姿态中产生,无论是语言方式、思维方式、传情的手法等方面都分属截然不同的体系,鉴赏方法也自然不可以混作一谈,由现代诗歌的多义性、对于现代情绪的自由表达等特性决定,其鉴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对于以向外国诗歌借鉴产生的本质为“现代性”的诗歌,宜采用英美的批评方式。其实也不尽然,中国传统的直觉、“兴感”、顿悟等批评方法也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且可以收获另一种视角的启发。关于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国外与国内的都可以尝试。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进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比如中国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评点法,西方的社会学、形式主义、阐释学、现象学、神话原型、接受美学、结构主义、自然科学方法、女性话语、后殖民理论,强调文本细读的“新批评”理论等。教师如果能结合这些前沿的方法,做好诗歌的普及教育工作,在“无形”的现代诗歌中找出“有形”的切入路径,深入浅出地授“渔”予人,既解决了现代诗歌“教学难”问题,也能使学生收益良多、受益深远。

鉴赏的原则须注意,诗歌既要求甚解,又要不求甚解。对于关键的字句,自然最好是字字落实,以在“珠玑”般的字句中得出蕴含的“天机”。但是更多时候,只要沉浸于诗境,能够贴切地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和感受即可。所谓用生命感悟生命,将诗歌看成一个整体系统,得出整体的情感形象,悟出诗歌真精神。此外,因为现代诗歌形式上的灵活,每一首诗的鉴赏方式都可以不同。在鉴赏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面对的是语言高度凝练、意蕴非常丰富的现代诗歌文本。能够养成较为系统的现代诗歌鉴赏方法,形成阅读兴趣就是教学目的之所在。

第三,充分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我们常把美丽的事物比作一首诗,美好的景色称作“如诗如画”,希望“诗意地栖居”。诗是美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诗美进行还原,甚至延伸,而不是用枯燥的知识对诗美进行抹煞。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做到设置美的导入情境、设置开放性的寻美课堂、设置书写美的练习。

其一,设置美的导入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和诗歌感情较为接近的音乐作为背景,以诗歌中的某一个美的基点入手,以优美抒情的开场语言来给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情绪环境,以此导入诗歌文本。

其二,开放性的寻美课堂。前面美好的音乐、富有诗意的课件画面、名家动人的诵读,教师充满诗味的引导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优美的鉴赏诗歌的环境。“开放性”,是指让学生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解决一些现代诗歌的术语名词和诗歌背景等知识。比如要介绍李金发,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什么是象征主义;涉及到普希金、惠特曼时知道什么叫浪漫主义,什么是感伤主义,什么又叫现代主义;在讲到阿赫玛托娃时,能够关注一些特殊的诗歌形式如十四行诗的美学原则是什么。开放性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导,如提出关于诗歌内容的一些既定结论,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从文本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在诗歌中找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教师故意提出诗歌内容中没有,甚至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理解,交由学生讨论,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增强根据文本进行推理的能力,提升诗歌鉴赏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诗无达诂”,对于意蕴丰富复杂的现代诗歌,应该容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其多重含义进行解读,争取能够找到最符合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关于“开放性”的寻美课堂,须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进行自主鉴赏时,须提醒他们不可以为了接近“人本”而脱离“文本”。任何时候,紧扣诗歌文本进行分析,直面文本,都是最重要的。

其三,美的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延伸阅读。课堂练习可以就课堂鉴赏的诗歌进行评点练习、仿句练习,或者与课堂所讲诗歌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的诗歌进行自主赏析。延伸阅读可以由教师推荐,或者学生自主寻找读本进行阅读。

最后,如果说,现代诗歌的教学流程可以归纳为一个常见的图示:诵读――炼字――品味――体悟,我更愿意将此图示进行倒推:诵读――体悟――品味――炼字。我愿意将对现代诗歌的审美特性进行体悟放置于对修辞、写作特色等手法的分析之前。毕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更多地应该是在精神体验、生命体验上与作者达到共通,贴近作者的“现代情绪”。至于其写作的手法、“现代的形式”都是为作者的“现代情绪”服务的。在对诗歌有了相对完整的感性体悟之后,再对其写作特色等进行理性分析,可能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神奇的手法是怎样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作者的情绪优美、准确地传递给我们的。

参考文献:

[1]陈仲义.现代诗读解策略[J].名作欣赏,2008,(02).

[2]黄荣华.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9).

[3]林海燕.论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新诗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11).

第3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一、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从现代诗歌的特点上来说,它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形式等特点,认真阅读诗歌文本,我们不难从其中发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精神境界,还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现代诗歌之美。这是因为,在对现代诗歌的文本进行细读时,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力、理解力都会得到全面的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发现和体验美来获取美的鉴赏能力,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文本细读的应用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提高现代诗歌教学的效率

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诗歌语言的仔细研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因为,对现代诗歌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文字的能力被提升的过程。如果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高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思维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和灵活度。由此看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开展现代诗歌教学,具有积累语言运用、灵活运用语言、加强语感和增强思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文本细读应用于现代诗歌的阅读中时,我们可以在诗歌中某一种或者多种意象的影响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还可以刺激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寻相似的意象,让思维尽情飞翔,这是现代诗歌文本细读的主要乐趣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文本来发现诗歌中隐藏的秘密,体验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

这是因为,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尽情放飞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到诗歌意义的解读中,加深诗歌的文本理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形成。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有助于唤醒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和求知欲,认真揣摩诗歌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

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认真掌握现代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文本的细读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实现的,这是感知诗歌语言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品鉴诗歌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读出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那充沛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身临其境地体悟到诗歌用语言构筑的奇妙意境。当然,这里的诵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在每一次的诵读中学生都会收获新的认知。在这个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初读可以校准读音,分清楚句读,再次诵读则可以带入自己的情感,进入到鉴赏阶段的诵读则需要读出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其次,抓住诗眼,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推敲。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最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句。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就需抓住诗眼,抓住诗人透露的蛛丝马迹,寻根探源,引导学生对关键处推敲品味,透过字面意思把握诗歌的深层内蕴。第三,对诗歌文本的模糊之处进行仔细研读。在诗歌语言中,语义的模糊和朦胧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文本中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可能是蕴含多重意义的意义构成体,正是这种模糊的语义赋予了诗歌无穷的魅力。对这些语言进行仔细研读就能读出诗歌的独特效果。

结束语

第4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品种,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属于优质贷款,风险较低;二是业务期限较长,银行可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且客户的忠诚度较高,有利于银行培养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三是银行可以利用个人按揭服务,争取客户使用其他产品,赚取除按揭利差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如银行透过按揭业务,可以拓展VIP客户,发放信用卡、个人贷款,可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理财业务,从而赚取非利差收益。

正是由于上述个人住房贷款特点,个人贷款业务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健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住房信贷风险逐步成为银河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正确识别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点

住房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中隐含损失的可能性。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变化、法制法规不配套、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健全、产权登记制度不规范、社会监督不力等因素外,住房信贷风险主要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折的时期,市场参与各方都在不断地调整自身经营理念和操作方式,以因应市场变化。

(二)开发商引发的风险

1.开发商或销售商恶意套现风险。在住房贷款中开发商可能因为工程建设资金的短缺而恶意套现。

2.开发商将购房款入账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楼盘烂尾,或因地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情况的影响造成不能按时交楼,由此引发购房人停还银行借款,使银行被迫陷入纠纷。

3.由于开发商所建楼房存在质量缺陷,不符合合同要求等原因,购房人以开发商违约为由要求解除购房协议不再履行按揭贷款协议。

4.开发商所开发楼盘没有取得合法使用权或伪造使用权证,无法取得房产证或开发商违法预售等原因,导致银行风险等。

(三)借款人引发的风险

1.借款人由于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贷款,被迫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商业银行利益带来损失。

2.购房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或者失踪,继承人或财产代管人不再或不愿继续履行协议引发的风险。

3.购房人存在欺诈行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如个人收入证明、营业执照等带来的风险。

4.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借款人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形成贷款风险。

(四)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引发的操作风险

银行内部控制不严格,操作风险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是贷前审查不严。经办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审查流于形式,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二是信息不畅通带来的信贷风险。即在审批发放时,对贷款相关资料了解不及时、不全面造成判断错误带来的风险。三是信贷管理规定不健全,形成信贷风险。如目前对如何避免重复担保问题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法;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违章不纠,极易形成信贷风险。四是贷后管理不到位引发风险。

(五)其他因素引发的风险

1.在按揭贷款协议履行期限内,由于国家政策、不可抗力等因素也会使银行存在风险。

2.抵押物引发的风险。抵押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抵押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或过分依赖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造成抵押品贬值或抵押无效。

二、 控制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关注市场动向,完善信贷政策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而且区域市场的差别化很大。我分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强化房地产市场监测,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变化。通过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对市场、房地产企业、居民住房需求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及时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和经营策略,把好信贷准入关,前瞻性地管理房地产贷款风险。

1.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根据政策层的要求,继续执行严格的房地产政策,尤其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核管理,尽力控制开发商通过诸多变通的融资方式使用银行贷款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开发商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使企业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房地产贷款行为,认真履行还款职责,建立良好的银企及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住房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征信系统和行之有效的个人信贷资信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目的就是要通过评级掌握借款人的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掌握借款人个人负债状况及借款人信用记录状况,从而据以判断借款人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

(二)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1.完善各项内控制度,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内部个人住房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及时纠正不合规的操作,强化内控的再检查和监督。完善审批流程,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风险。

2.加强对房开客户资金链和销售情况的监控。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状况和项目销售情况,加强对房开贷款的动态监测,特别是对即将到期的房开贷款,要制定一户一策的催收措施。对企业经营正常,因拆迁、销售延期等原因无法按时回收的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切实做好项目贷款的转贷、展期工作,避免因转贷不及时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3.加强对借款人及其相关法人的贷前调查,尽可能地做到操作风险的事前防范。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因其特殊性,不仅和个人客户有关,而且和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评估公司、房地产中介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客户相关联,因此要强化贷前调查环节。首先要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核实借款人贷款的真实性,以及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状况以及其稳定性,确保借款人借款行为的真实性并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按期归还借款本息。

第5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方法;诗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62-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学诗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感染力、凝聚力,使人有志趣、善观察、能合群、有智慧。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受到了良好的“诗教”,而的一生,正是典型的“诗意人生”。诗是真善美的统一,诗教应该是终身的。

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段现代诗歌的教学,如何进行呢?其有效方法主要有:课前导入法,让诗性诱发学趣;诵读指导法,让诗性化入涵咏;媒介渲染法,让诗性召唤诗情;诗歌仿写法,让诗性点燃童心;综合实践法,让诗性活跃生活。

一、课前导入法,让诗性诱发学趣

课堂伊始,利用一个恰当而有趣的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诗歌课堂学习,对于提高孩子们对现代诗歌的喜爱程度和课堂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从切合生活实际的事件导入、由旧知识迁移导入、相关诗句导入、对背景的介绍、音乐的渲染、创设特定情景导入等,都是诱发孩子学习诗歌兴趣的重要方法。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首诗,可创设情境:请猜个谜:“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小朋友们,你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蔚蓝的天空中有圆圆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最后把书本上的插图定格在大屏幕上。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类似这样的导学情境,能迅速将孩子们的思绪引入诗中,激发他们学习现代诗的兴趣与意愿。

二、诵读指导法,让诗性化入涵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现代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极其富有感彩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因此,诵读是感悟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

如指导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的诵读,可这样设计:老师示范读,问问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继而让孩子们自由读、同桌诵读,边读边适当讲解,让孩子们了解诗歌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然后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意境。每一次读,都是为了不同的目标和效果;每一次读,都使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越来越深。

三、媒介渲染法,让诗性召唤诗情

在小学低年段的现代诗歌教学中,成功的导入与充分的诵读仅仅是有效诗歌课堂的一部分,如若加上适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则不仅是打开孩子们视觉、听觉这两扇感知美的窗户的重要手段,还是课堂中增强孩子们对现代诗歌现实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于低年段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种重要改革和优化。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可在谈话导入之际出示紫丁香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孩子们说说对紫丁香的了解和感受。学诗前,可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理解和感悟诗歌意境、内涵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孩子们边听边跟唱,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平时走过老师的窗前或办公室,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孩子们内心最贴切、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老师的辛苦,从而树立起尊敬老师的情怀。

四、诗歌仿写法,让诗性点燃童心

孩子们仿写现代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就某一两句诗句进行仿写,可根据诗歌的形式进行一小段仿写。仿写时,应注意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尝试运用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意境感受。

在学习了《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后,有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小花猫醒了

春雷跟小花猫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花猫呀,醒了。

春雨给小花猫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花猫哟,叫了。

春风给小花猫梳头了,

梳着梳着,

小花猫呀,笑了。

春燕跟小花猫捉迷藏了,

藏着藏着,

小花猫呀,跳了。

小花猫跟孩子们玩耍了,

玩着玩着,

小朋友们长高了……

小花猫是许多孩子生活中的好朋友。这首仿写小诗把小花猫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通过诗意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孩子们在仿写中一起学习、分享思考、独自创造,既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又拓展了课堂教学,更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独有的诗性和情感体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五、综合实践法,让诗性活跃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课堂外,可以根据低年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对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养分。

一是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孩子们赏析圣野、金波、柯岩等名家童诗及自己创作的诗,使他们在品读名家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写的作品给小伙伴们带来的欢乐。二是开展阅读书报、与好书交朋友活动。小学低年段的孩子可阅读《儿童诗》、《小星星》、《小朋友》、《幼儿学报》及其他一些感兴趣的书报。三是组织诗歌朗诵会。四是举行诗歌小书、手抄报、展览比赛。课外实践活动的拓展,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孩子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能在活动中活跃孩子们的诗性,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法国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发掘出来、引导出来,这也是我们小学低年段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所在。一如雪莱所说:“诗是最快乐、最好的心灵之最好的、最快乐的时光之记录。” 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路上,让我们和孩子们都一起去追逐这最美好最快乐的、一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吧。

参考文献:

[1]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冯铁山.诗意语文学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谢荣斌.诗芽在阳光中舞蹈[M].香港:香港金陵出版社,2006.

[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李振村.想象一定要合理吗[J].小学语文教师,2011,(5).

[6]孙玉柱.让语文课诗意起来[J].小学语文教师,2011,(12).

第6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一、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

(一)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特征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整体上属于上升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并未在住房信贷上有过多侧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从1991年起,有了初步的起步,同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成立信贷部,着手处理个人信贷业务。较1997年,1999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1182亿元。步入21世纪,开启了一个新篇章。2003年个人房贷首次突破1万亿,在06年与08年又分别突破2万亿与3万亿元。至2009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3800亿元,较1997年的235.46亿元增长了约185倍。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同其它贷款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额度高。考虑政策、房产抵押等因素,对比于其它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具有更高的额度,为购买力有限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相应隐藏了部分隐患。

第二,周期长。这一特点与居民支付能力,贷款额度以及货币政策等各个因素都有关系。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年限从几年到30年不等,无固定年限,居民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第三,分散交广。住房方面,我国申请贷款居民较多,每笔申请金额与申请年限都有所不同,早就的庞大的信息基数。而个人信誉又因人而异,所以该类贷款对银行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现状评价

在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引导下,个人房贷呈蓬勃发展的姿态,二十年来,贷款余额提高了几百倍。飞速的发展下,必定会存在一些相应的隐患。房地产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因可将产权作为抵押物,相对安全且收益较高,银行对其更是青睐有加,资金变会不断的流入其中。此行业也能带动临近如钢铁、水泥、木具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住房贷款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若我们不能加以重视,必将出现重大的危机。

二、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中的相应风险

(一)银行自身存在的风险

房贷人群基数较大,对商业银行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部分银行审核要求较低,没有对申请者的经济实力仔细审查,亦没有制止部分申请人对申请资料的弄虚作假行为。为了增加业绩争取市场,些许并不具备或是还款能力较低的申请者都被大开绿灯,这对银行后期的经营埋下了风险。另一方面,银行缺乏有效的评估措施,致使评估额度与应得差异较大。

(二)借款人方面的风险

借款人没有提供真实有效申请资料,大多单位也会帮助申请人提供虚假证明,这对信贷评估有着不小的影响,若借款人自身有较大的投机行为,购房时利用信息不及时对等这些手段,会导致房产泡沫增加过快。贷款年限长,申请人自身家庭、健康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影响个人支付能力。利率的变动也会使贷款者出现违约现象。

(三)借款契约存在的风险

合同与贷款担保都会存在相应的风险,签订协议时,由于协议中并未存在应有的解释或存有漏洞而导致后期纠纷;担保面中,个人房贷是一个长期的还款方式,企业的担保并不会长期有效的保证申请人的权益。

(四)对资金流动的影响

房产的高速发展,使个人信贷急速上升。其在银行贷款项中的比例过高,则会使得一段时间内,银行资金链紧张,倘若购房人未能有效及时的对贷款项进行偿还,进一步则会使得银行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资金问题危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存在了这些隐患,必须引起我们对其的重视。

三、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

无论是什么贷款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防范和应对。对于我们所讨论的个人住房贷款也不例外,我们提出几个措施加以防范。

(一)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将个人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估集中起来,以此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档案管理系统,?y行可以比较便捷的审查借款人是否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是否存在其他债务、抵押物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这一系统可以让银行更加客观的来判断客户信用度,由此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人给予不同的贷款条件。目前来看,我国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基本开发完成。该模型是基于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综合的考察个人信用行为特征,以得到借款人在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方面的个人信用分值。据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介绍,该评分系统的分值范围在0~1000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受评者的信用风险越低;分数越低,说明受评者的信用风险越高。此系统是依托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它可以给授信决策和贷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二)健全抵押物处置制度

应积极的培育发展资产拍卖市场,可以做到有效实施抵押贷款并让它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用。此外还必须培育和发展有关的中介机构与资产拍卖市场,定制房地产拍卖规程,积极的解决好合理合法处分抵押物的问题。我们还应健全对房屋使用者的安置制度,规范市场房地产评估业务行为,从而保证对抵押物的估价是真实有效的。并且确定出准确合理的抵押率。

(三)尽量减弱个人住房贷款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转移流动性风险,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我们要逐步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建出来之后,再转售给其他的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分数流动性风险。

(四)加强立法以防范法律风险

若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导致职工下岗、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客户支付能力产生困难,以至于影响还款,法院的判决一般是对贷款人有利,银行即便是能得到对抵押物的处置权,可能会因为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导致收回的物资难以变现。因此,银行呼吁要加强对法律的完善,以及与律师进行合作来深入研究法律法规,确保业务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在法律上的有效性,切实防范风险。

第7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关键词:浅谈 现代诗歌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75-01

1 以诵读之法感受诗歌音韵节奏的美

在诗歌的教学中,诵读是基础,特别是新诗,与古诗词比较,新诗的音韵更为和缓,更为自由,节奏也不同于古诗词,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唯有反复诵读方能体会到。如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再别康桥》中,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而且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戴望舒的《雨巷》,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优美的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如指导学生朗读《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性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雨巷》时,可放江南雨巷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这些画面进行朗读。

诵读的方法不求统一,要倡导多样化,如可以集体朗诵、个别吟诵等;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根据学生诵读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理解性的诵读、有感情的诵读等;还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总之诵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诗歌的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节奏之美。

2 以创设情境解读意象之美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意象是新诗内容的载体,是新诗的灵魂,也是“诗味”最浓的闪光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要借助意象,体会蕴涵于其中的情感。在分析意象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去品味诗中的意象之美。

如教《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引导: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欣赏。为了理解诗歌,我们运用创意联想:先用全景拍夕阳西下,天边绚丽的晚霞。将镜头拉近,使人们能看到康桥的全景,然后在河畔,再将镜头定格在诗人的身上,他慢慢地走,走到康河的桥上,蓦然回首,曾经康河所有的一切……最后将诗人的视线再慢慢地移向西天的云彩,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

《致橡树》可以用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唤起学生美感,激发学生兴趣。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为一组意象,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思考作者为什么重点描绘“橡树、木棉”的形象,喻意是什么?让学生理解这些并非单纯的事物,理解这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作者要否定旧有的依附或无偿奉献的爱情观。

诗中的世界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彩,诗人通过想象创造诗的形象,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3 以多元解读之法体味情感之美

现代主义诗歌把心灵放在首位,以诗言志向诗言我、诗言诗的位移,契合真正的诗皆“出于内在的本质”,导引诗歌进入了性灵的音乐和情感的海洋境域。

对现代诗歌的情感把握可以多元解读,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个人体验得出对主旨不同的理解,只要不背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诗歌文本内容,都用不着全盘否定。在教学中教师不宜先入为主,并暗示或左右学生自己的判断,扼杀学生情感,诗歌学习注重主体感悟,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多元化处理。

《雨巷》一诗中,意象朦胧,雨意朦胧的江南小巷本属常景,但在《雨巷》中,却被戴望舒赋予朦胧化的象征内涵,诗中出现的“撑着油纸伞”的“我”和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也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这一切意象在烟波朦胧的江南,在细雨微茫的小巷,变得清晰又朦胧,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结合诗文透过“表象”来解读“深情”。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朴的生活的向往。他在个人生活上希望“面朝大海”,与俗世保持距离,然而诗人并不因为自己的生活取向而否定俗世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价值多元化的当代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质疑:“除了美好的诗情,幸福的体验,你对最后的诗节有疑问吗?”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诗人对他所向往的幸福并无把握,他把“幸福”比喻为辉煌而短暂的“闪电”;诗中两次出现“从明天起”这个短语,这似乎暗示他梦想的“幸福”生活并不现实―― 只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个“明天”是哪一天呢?这又暗示诗人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并不幸福,他还在尘世里艰难地挣扎。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他们以自己的独特体验体味了诗文的情味美。

任何诗歌都带有诗人的审美情感倾向,教师要随机启发学生,通过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根据诗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赏析诗歌有的意象,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学生从诗人再现的意象中发现美,赏析美,感知美。

第8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关键词:诗歌 语文 教学

诗歌教学既是种知识教育,也是种审美教育,史是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小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我们知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诗歌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介培养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论文现代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小随".“讲小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以笔者浅见,要解决现代诗歌教学中现存的这些问题,教师至少要注意以下二个方而:

第一,要有宽广的诗歌背景知识作为扩展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小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应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口的。扩展阅读叫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扩展讲解的内容小必而而俱到,应尽量简单准确,点到实质,但切忌语焉小详。具体内容应包括诗人简历、诗歌常识等,对于现代新诗中的术语名词,如什么叫象征主义,什么叫浪漫主义,什么叫感伤主义,什么叫现代主义;些特殊的诗歌形式如}四行的美学原则是什么。在口前学生普遍喜欢徐志摩诗歌的情况下,叫以讲讲新月诗派及其主张的格律诗的“二美”原则,并结介具体作品解释清楚这“二美”具体的内涵。讲到舒婷的《致橡树》时,也应该扩展讲讲“朦胧诗”的名称来源及其思想艺术特征。如果按照主题划分为爱情诗、乡愁诗、爱国诗,论文或者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史诗等,叫以尽量归纳、总结同类主题或同类形式的些诗歌;如果按照流派划分,叫以对各个流派的特色以及 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作出归纳分析。囚为很多诗歌需要放在具体大背景和新诗史中阐释,所以诗歌背景和简单的诗史也应有所涉猎,比如讲授韩东、于坚的诗时,应该提及第二代诗歌运动,而对于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则应该讲讲九叶诗派、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概况。

第二,要进行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解诗中所说的“诗无达话”,并小是说丧失标准任意而为,而是说对于些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诗歌叫能会有多重解释,叫以从小同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最符介原意的“叫能性”解读,这是,n::近式的解读,而小是远离或僵化的就诗论诗。笔者以为,这种开放式的叫能性解读首先应该是种深度而准确的讲解,小能只是泛泛而谈,更小能是离题的解读,而应是 种“细读”(close reading)。这就需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历史现实和文化内涵等囚索,以及字句中复杂幽微的意蕴,当然,丰富的轶闻史事也叫以从旁充实。比如闻多的《色彩》,这首诗写的虽是“色彩”,其实是在写“生命”,“色彩”的丰富多彩(红黄蓝黑等)就是“生命”的丰富多彩(爱恨生死等),关键的诗句是“生命是张没价值的自纸”,“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囚为我爱他的色彩”。就我所知,有些教师对这首诗的解释很肤浅僵化,居然让学生把各种色彩对应代表的意思背会,考试中居然会给出“红黄蓝黑’毕业论文夕各代表什么意思的考题,想到学生在“绿―发展、红―热情、黄―忠义、蓝―高洁、粉红―希望、灰自―悲哀、黑―死”之问划上对应号,我觉得这样的诗歌教学是失败的。其实,对这首诗在色彩上的隐喻运用,教师也叫以结合闻 --- 多绘的功底讲讲他诗歌中的绘美,也叫以讲讲色彩的主观险。而现在有些教师们们把些饱含情感、极为感性、意味无穷的诗歌给程序化了,把传达丰富细腻感情的灵性美简单化为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符号,恨小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做个知识的硬盘全部拷贝储存进去,而思想的深沉、语言的美感、情感的撞击、精神的愉悦等等都被稀释掉了。所以深度准确的解读应放在第位,小是浅显的阐释,毕业论文更小能是离题的阐释,或是断章取义、只顾字而意思的解释。

教师叫以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方法相结介,从各种角度比较小同诗歌作品的共性或相异的特征,从主题角度、性别角度、历史时代文化角度,以及诗歌构思的方式,提供种立体式、多角度而非单化的解读方法。比如,同样是爱国主题,讲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闻多的《一七子之歌》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应是小同的,叫以比较小同的时代背景,小同的历史环境,小同的诗美诗意,而共同的地方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又如,在讲解余光中硕士论文《乡愁》和席慕容《乡愁》时,叫以让学生比较、总结从古到今中国诗歌(文学)中的“乡愁”主题,并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普遍情感,教师叫以与古代边来诗与田园诗相比较,把现代诗人与古代诗人李自、高适、陶渊明等比较,从乡愁意识扩展到人类的归乡意识、乡土情怀和家园感。

一 个作家的其他诗歌作品既叫以作为扩展阅读,也叫以作为比较阅读,教师最好能加上诗人同时期创作的另些同主题诗歌,或者小同诗人在小同时期的同主题诗歌。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第9篇:现代诗歌赏析范文

关键词:现代诗歌;诗歌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H319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作家的梦。是否?

说文学,不敢当;说语文,尚可以。我非作家,亦非诗人,我只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愿引领你们,走入文字的梦里。因为,昨天纷纷扬扬地下了今冬第一场雪;因为,今早上班,我的办公桌上放着的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赏雪/作者断肠人(从字迹可以轻易看出此作者乃张玄志同学)

房里的人儿/冷着。

房外的雪花儿/飘着。

神说要有雪/于是雨水成了雪。

神说要有人/于是泥土成了人。

人伴着雪/雪伴着人/不知是人赏着雪/还是雪赏着人。

最后雪化了/人走了。

是啊,岂止张玄志同学一个,是你们,不知从何时开始对文字有了感觉,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是的,我曾对你们说:诗人,难成职业;诗歌,没有学校;赏诗,可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写诗,往往没有技巧可传授,全在感悟和揣摩。

你们曾遗憾地嘟哝:古诗词,只是背诵,不再写了;现代诗歌,只是赏析,不再考了。你们也曾笑着抱怨:为什么每次考卷上的作文总有“诗歌除外”的限制?

你们通过学习《纸船》喜爱上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你们在《乡愁》的叹咏中认识了乡愁诗人余光中,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让你们念念不舍……你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超乎了我的想象,在你们的请求下我们班举行了诗文朗诵会,你们争相表演,很是热闹。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激发起你们内心莫名的惆怅: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老师当然也是兴致大发,为你们朗诵了艾青的长篇叙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引得你们泪水涟涟,一首网络佚名诗歌《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更是让你们懵懂的心灵学会颤抖,“为什么啊”“为什么”的呐喊质疑让老师也无言以对。

你们可知道: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思想的精魂;诗歌,是诗人用近乎游戏的文字,做着文字的梦。我愿意带你们走入这文字的梦里!

早晨见到你――你早

中午见到你――你好

分别时见到你――你

你去吧

几许惆怅,几许豪迈,短短数行字,尽在不言中。我说,这是当年老师的同学写的惜别诗。你们说:我们也能写啊,老师!这可是我希望的呢。于是,有了你们的一首首诗歌习作:

(刘胡陈同学)早晨见到你/你在看书/晚上见到你/你在看书/多年后见到你/你在写书

(卢红同学)夜的深处/缓缓地/飘来一只蟋蟀的愁鸣/它是我童年在草丛捉到的那一只吗

(卢红瑾同学)火烧云/谁家的孩子/悄悄拿走了爸爸的打火机/不小心/把天空烧着了

(胡春蕾同学)一年前/在这里初识/我们是一张干净的手绢

一年后/在这里相知/我们是一首动听的曲子

一年后/在这里思念/我们是一颗可口的巧克力

(杨宁同学)小时候/你透过窗望向我/我正哭泣/你笑/我也笑

长大后/我透过窗想起你/你的面貌早已模糊

对你的思念如溪水般/绵延不断

(张玄志同学)早晨见到你/你在打“杀”/中午见到你/你在打“杀”/以后见到你/你在打工(注:“杀”者,网络游戏“三国杀”也。)

(李小龙同学)路边的草/我落在这土地里/顽强地钻出了土面/太阳给了我力量/大地让我扎根汲取精华/我是一株牛筋草

(周庆同学)上课时/你压抑/放学时/你奔放/上课时/你发呆/下课时/你发疯/考试时/你惨了/受批评时/你顿悟了/批评使强者更强/使弱者更弱

(彭俊杰同学)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会飞到黑暗的尽头/寻找最后的一缕阳光/假如我是一只鼹鼠/我会钻到地球的最底层/挖掘最初的一段历史/可惜/我什么都不是/只无能为力

当我在班上宣读你们的大作的时候,你们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欣喜,你们不时为同学的妙语啧啧称赞。当我大声宣布:一个诗人的班级诞生了!你们的脸颊激动得红扑扑的。

我继续读着曹译文同学的小诗: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小笨蛋

长大后/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小坏蛋

后来啊/妈妈对我说/你是个大傻蛋

而现在/妈妈对我说/你是个王八蛋

顿时,你们和老师一起,笑得、急得眼泪直流。“我可怜的孩子,咱们把‘王八蛋’改作‘宝贝蛋’,可乎?”我们还是笑作一团……此刻无需更多的评说了,尝试和成长的快乐充盈在文字的梦里。

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那种韵味,那种感觉,这已足够。更深更远的梦将有赖于你们的灵感、兴趣、悟性。

老师想告诉你们,爱上文字就是爱上高雅,爱上生活,你们的灵魂会有了寄托,有了重量。走在文字的梦里,敏感美善的渴求找到出口,浑噩无奈的时光找到归属,谦卑、脆弱、仁厚的心灵寻到慰藉。走在文字的梦里,你们会更淡定,更善良,更勇敢。

至于,梦圆何时?梦醒何日?梦碎何方?不必计较。

或伴一杯香茶,挑灯夜读,或倚坐窗前,凝视远方,或斟酌文字,挥洒心迹,老师带你们走入文字的梦里,去感受那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总结:

品读此文,心有“四动”。

动者之一,羡慕这群孩子。他们活泼,他们快乐,他们有强烈的求知的欲望,他们充满稚气和智慧,他们有一位愿意以心灵相交互的好老师。他们是幸福的学生。

动者之二,是为这位老师。他诵诗,他荐诗,他讲诗论道,他作文字,他博学而诗意,似不动声色,却为孩子们敞开了诗文的阳关大道。他于不经意中经营着他的语文王国。他是美善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