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高中大学,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一直向学生灌输着思想教育、行为教育、道德教育……然而,当今社会尚未全面形成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在家庭中尤其是教育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受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影响,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

一、德育教育目标存在误区

德育教育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决定德育的效果如何。当前在对青少年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往往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水平相脱离,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和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一些德育教育环节仅限于形式,使得德育目标“高、大、空、远”。

(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许多教育工作者希望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一下子提高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致使他们难以区分道德要求和理想化的道德要求,忽视了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现实性。

(二)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简单化。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没有明确的目标,对道德事件的判断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辨别,没有明确的目标,过多服从政治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二、学校教学中德育教育边缘化

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但由于教育理念的扭曲、教育目标的误区、教育内容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学校教学实施过程中德育教育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发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重智轻德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应试教育本应由素质教育取而代之,但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仍然是唯分数至上的。有人说现在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办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导致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评三好学生只注重学习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重视文化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德育教育往往使学生成为“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德育在教育中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中分科现象严重,缺少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因而是零散的,那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存性知识和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知识基本上被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德育教学内容与社会相脱节,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模式,不仅学习低效甚至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德育评价机制偏颇,学校德育评价是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有着目标过高,过于抽象,评价标准缺乏稳定性,重定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等问题。

三、家庭教育中淡化德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相互更替和变化的阶段,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许多因素,以致许多家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轻视德育教育、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频频出现,使得许多人不得不被动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们变得消极,甚至走向极端。

(一)德育教育观念缺失。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下,在我们拼命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高尚德性的追求,大多家庭都是重智力教育、重物质满足、轻社会实践,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教育方式简单。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在现实社会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与教育;一些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理念,往往只注意满足其物质需求,而忽视对其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或者只注重智力投资,轻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使得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由于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使得子女怕累、怕苦、自私、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惯越来越突出,对子女的教育过分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着良好的人格培养和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不良环境弱化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青少年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但是,随着我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社会环境的阴暗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加之部分学生缺乏思想鉴别力和批判力,极易受到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得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当前的德育教育十分不利。

(一)新兴媒体的负面影响削弱德育教育。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新闻媒体极度渲染的凶杀、色情、迷信、暴力等不良文化带来的冲击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二)社会不良文化氛围制约德育教育。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西方的价值观必然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国内封建残余的腐朽没落思想又沉渣泛起,这使得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些不良文化带来的冲击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三)不良社会道德观念冲击德育教育。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流,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腐朽的思想和观念,例如他们极力宣扬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五、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我国在青少年德育教育方法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方法,但总的来看,难免由于受传统的道德教育影响,在方法上仍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

(一)注重单向灌输。在教育观念上,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限制,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基本上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在日常教育中,许多教育者往往强调道德知识的单向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被动的服从和依赖于人为建立起来的教师权威,无视学生对尊重的关心和需要。

(二)注重表面形式。德育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平时围绕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但为了装潢门面,在工作计划中也排上了一些道德教育活动,或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而搞突击活动,办展览,做表面文章,使人看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对德育课程的设置大多数情况下是脱离智育、体育、美育等各学科教学的,道德教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罗列了方方面面,但不分主次,不得要领,不考虑其实际的可能性,既缺少具体措施,又无评估检测。

(三)注重外加的机械训练。为了适应应试教育“鲤鱼跳龙门,一试定终生”的潜在规则,许多教育者们要求学生通过示范和模仿,以呆板、枯燥的规范做反复、简单的练习、背诵,机械地学习教材内容,不学习其精神实质,不研究其内在规律性,而只着重具体做法,生搬硬套,使得整个德育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许多学生陷入了一个“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一个怪圈。学校把德育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致使许多学生根本没有领悟到老师所讲的内容,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

结语

综观我国青少年教育现状,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我们应该正视到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因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净化德育教育环境,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成为众多教育学者研究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杨业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7).

作者:晋婷婷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