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媒体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数字媒体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摘要】数字媒体的数字化与传播属性决定了其在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显而易见的动态化及多元性等技术优势。而其对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产生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丰富形式与内容,也表现在有助于增强受众互动性。因此,数字媒体视角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优化不仅需要科学认知,理性选择,准确定位,也需要兼顾优秀传统设计,兼容数字媒体应用,同时增强交流互动,重视受众反馈。

【关键词】数字媒体;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数字

媒体是基于数字科技基础之上的传播行业与活动的简称,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和深度应用之后的创新业态,不仅使互联网、IT、媒介传播领域不断加快技术迭代和推陈出新,而且越来越广泛地辐射带动众多传统行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例如制造业、消费业等。而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开始愈发紧密地联系文化艺术产业,使包括城市环境景观等艺术设计行业在数字媒体视角下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多变性与创造性。

一、数字媒体在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技术优势

1.1动态性

数字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显著技术优势,最突出的当属其动态性与传统设计相对静态的本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说,数字媒体自出现伊始便凭借先声夺人的能动状态后来居上,成为超越众多传统设计手法的技术领先代表。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城市环境景观一旦确定设计方案并开始建设,除非出现重大错误或有必须修改的原因,景观将保持原有状态直至被新设计方案取代。反观数字媒体则不然。只需观察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双节的新闻报道就能发现,各地纷纷推出的城市旅游夜景中,数字媒体早已成为夜间环境景观当仁不让的主体。无论是投射在高层建筑上的“庆祝国庆”、“欢度中秋”等祝福语,还是以激光或水幕为屏幕投射的图形或视频,移动、闪动、滚动等各种动态展示成为吸引万千路人与游客的焦点。动态性不仅表示数字媒体能够借助技术力量让静止不动的景观“活”起来,也意味着数字媒体拥有更多变化性、创造性。尤其是对一个节假日众多的悠久传统文明国家来说,每逢节假日便利用数字媒体开展一场节日祝福和宣传的盛宴已成举手之劳。若适逢本地召开文体盛会或类似活动,数字媒体即可迅速化身公益广告宣传平台,使整个城市环境景观立时成为广而告之的宏大展板和投屏。可以说,正是拥有了数字媒体的动态技术优势,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突破了传统设计模式的所有束缚与阻碍,基于技术实现了广度与深度的多维突破。

1.2多元化

多元化是数字媒体技术优势中与动态性不相伯仲的又一代表。文字、照片、图形、图像、动漫、视频……一切应用于当代媒体传播的技术都可以应用于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多元化意味着多项选择。只要能够在最大限度展示城市环境景观的区域性、艺术性、创造性,所有技术手段都可以兼容并包、相辅相成。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多元化辅助支撑下,艺术设计普遍存在的“众口难调”问题将在更大程度上得以解决。多种技术的穿插与交织形成了更加立体的设计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在越来越分众化、小众化的艺术欣赏趋势下,数字媒体的多元优势更好地契合了愈发分散的受众诉求,以技术的多元化满足更多受众审美要求的个性化正在成为新技术背景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数字媒体对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促进作用

2.1丰富形式与内容

从数字媒体的技术优势分析已经可以发现,这一新兴技术正在对当代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产生丰富形式与内容的积极作用。相较于传统模式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一成不变和以不变应万变,数字媒体可以结合时间、主题、目标人群等各种要素随机应变、实时调整。加之越来越多技术表现形式的加入,数字媒体正在使平面化、线性发展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逐步提升至立体化、网络化的新模式。丰富形式与内容不仅是对城市市民、外来游客等目标受众审美需求的进一步满足,同样也是对设计师设计思路的开拓、设计理念的破旧立新。多项选择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师实现设计方案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也有助于设计师跳出传统设计框架的思维定势束缚。比如利用数字媒体填补传统设计难以顾及的盲区或空白点,或者借助数字媒体技术降低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成本投入或资源消耗等。

2.2增强受众互动性

传统模式下,城市环境景观与市民或游客之间仅仅是欣赏对象与欣赏者的简单关系。市民对身处其中的城市环境景观往往熟视无睹,游客则在完成“打卡”任务之后扬长而去,这种走马观花的欣赏状态基本无法让人产生足够深刻的印象。某种程度上,如此静态又被动的审美其实造成了艺术设计的浪费。缺乏吸引回头客的能力不仅无助于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广而告之的作用展示,也不利于区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而数字媒体则在更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仍以此次“双节”庆典为例。包括西安在内的不少文化古城纷纷在双节期间的夜游活动中增加了与游客互动的游戏设置。比如利用数字投影技术在城墙上燃放虚拟天灯。游客随意选择拍打城墙上的“福”、“禄”、“寿”三字中的任一字,每次拍打的瞬间,文字背后就会升起一枚印有相同文字的虚拟天灯缓缓升到城墙顶。这种数字投影游戏不仅实现了与游客的亲密互动,也是在以游戏方式传承古老的地方文化元素,更会因其趣味性提升游客及市民的期待值,期待下一次节日庆典到来后的新游戏和新娱乐项目。

三、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优化路径

3.1科学认知,理性选择,准确定位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促成了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也使越来越多传统行业基于技术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速度。因此,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道路上,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大势所趋。而新时期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当对这种历史潮流具有科学认知,客观看待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介入。同时,设计师需要在传统设计模式与新兴技术元素间理性选择,需秉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适时、适当加以安排、设计。既不能固守传统模式闭门造车、原地踏步,又要坚持适度、够用原则融入数字媒体技术,避免过度、堆砌、滥用。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越是前沿、先进的技术越容易出现两极分化问题,优势与劣势同样鲜明。当数字媒体进入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领域,设计师既应充分了解这一前沿技术与传播形式的显著优势,但也不可唯技术论而对传统设计全盘否定。只有对数字媒体进行准确定位,将其与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传统理念、手段有机融合,技术才能在最大限度发挥促进作用的同时成为艺术设计的最强助力,才能避免本末倒置或喧宾夺主。

3.2兼顾优秀传统设计,兼容数字媒体应用

传统设计模式中,城市环境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借此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天然气息的珍贵场所。这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绿植进行装修、装饰的主要原因。这种最大程度模仿自然环境的城市景观是打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紧张状态的“世外桃源”,也是进行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初心所在。而这些自然元素恰恰是数字技术难以企及之处。无论数字媒体营造的虚拟景观如何以假乱真,其始终只能暂时欺骗欣赏者的视觉,而自然的气息和感触却无法假冒。可见,在许多特定场景中,自然元素的应用仍然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主体。因此,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仍然需要兼顾优秀传统设计,兼容数字媒体应用。比如在一些不适宜采取常规传统设计模式的场景中,数字媒体可以成为主角。例如地下。越来越多城市开通了地铁;地下商场也成为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这些场景中缺少普通室外环境应有的光照、温湿条件,常规的绿植装饰设计缺少适应性,不妨充分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补充。地铁车站是占地面积大、人员众多之地。墙面绘画、张贴海报等常规方式虽然可以美化环境,也是多年来习以为常的环境设计手段。但缺少变化是其最大的短板。尤其是对每日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一成不变的地铁车站景观更增加了地下环境的压抑与沉闷感。而数字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种显著不足。即便是在既有景观设计基础上进行技术叠加,数字媒体也能够迅速打破沉寂不变的条块分割,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内容营造富于生机活力的地下环境氛围。

3.3增强交流互动,重视受众反馈

数字媒体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与受众的强交互性,而受众意见则是帮助数字媒体传播的重要信息来源。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亦不例外。增强交流互动,重视受众反馈是提高数字媒体在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适应性的重要举措。而互动与反馈的渠道和方式则不一而足。一方面可以利用相对被动的客观数据分析。比如统计参与互动的人数、频率。另一方面则可借助公众号、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平台主动进行调查、收集信息等。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市民或游客提供设计方案也是可以尝试的手段。或者在公开媒体上提供若干预设计文稿,由观众投票选择最受欢迎的设计等。数字媒体的动态调整及多元性特点决定了其与受众的互动与反馈既可以是景观设计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提前或事后。这不仅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应用水平的措施,也是保持数字媒体在景观设计中创意和创造性的重中之重。

四、结束语: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基于数字媒体视角产生前所未有的动态化与交互性,不仅完全超越了传统设计思想与实践的范式,而且为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注入更多现代意识和创新元素。然而在充分借助先进技术开创全新业态的同时,作为艺术设计的人文性、自然性、艺术性仍然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立足之本,不能因为技术而被全盘否定。因此,新时期基于数字媒体视角创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还是需要传承传统设计的优秀基因,再此基础上利用技术实现更加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创新与创造。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基于数字媒体视角突破传统束缚与局限的重要手段,也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技术助力艺术创作转型升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梁岩,陈兰鑫.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才智,2019(07):220.

[2]宋利荣.数字媒体艺术技术性特征研究[J].新闻战线,2018(24):125-126.

[3]梁振杰.数字媒体视角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9(12):140.

[4]马蔚然.浅谈数字媒体视角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措施[C].中国科技投资,2019(30):52.

作者:游佳丹 单位:景德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