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摘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尊重历史为前提,从历史的角度向学生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文章探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指出历史教师要严于律己,研读教学课本,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创新意识;综合素质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严于律己,起到示范作用

初三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转变的阶段,也是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他们接受能力较强,喜欢模仿成年人的举止,容易吸收各类知识。受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但部分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研读教学课本,发掘德育资源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教师仔细研读,充分发掘资源,整合运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历史教学中,不论是大禹治水的坚韧品质,还是岳飞忠肝义胆的爱国精神、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勇气都值得学生学习。例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主要内容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与教士、贵族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法国人民勇敢发动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思想、原则,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大革命确立的“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特权,提倡平等;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激励了学生。而拿破仑凭借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坚定的信念、超凡的个人魅力、得力的团队支持等,赢得了最初的成功,也启示学生要不断进取。但拿破仑成功后慢慢远离了他成功时的基础,并将后来的失误归于其他人,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这告诫学生个人英雄主义在生活中无法长久立足。这样,教师利用课本的知识向学生传播平等自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警示学生要和善待人,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以此来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渗透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德育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等精神。例如,在教学“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的广泛使用,通过比较典型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等,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如,在教学“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编创历史短剧,自主创作哥伦布进行远航探险时发生的各种经历以及如何成功发现新大陆。编创历史短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学会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道德品质。如哥伦布在第一站到达非洲海岸线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航行,水手们都想返航,哥伦布还是坚持继续前进,这体现了哥伦布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可贵品质。并且哥伦布在航行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磨难,还是坚持航海,这既说明了探索的深刻意义,也说明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哥伦布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身上的良好品质,并将优秀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同学学习该学生的优秀品质。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有学生遇到难题或者成绩止步不前而感到沮丧时,教师除了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外,还可以以身边的学生为榜样,用真实发生的人或事来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经过困难的洗礼才会走向成功。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让其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与大家共同进步,进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中蕴含的是先人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要严于律己,研读教学课本,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深挖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创设教学环境,努力做到在历史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将历史事迹作为引导,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达到培养优良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继辉.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4).

[2]冉永康.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

作者:魏礼智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