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和改革思路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和改革思路

一、会计证的取消和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持证者数量超过2000万人,据统计,2015年底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为1500万人左右,可见供求明显失衡,对国家资源造成了浪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会计信息化、电子发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记账会计”等岗位面临淘汰,而在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持有者中,管理会计人才只占5%,基础的财务会计人员则接管了剩余的95%。因此,只有向管理岗位转型才是会计人员最好的出路。因为会计专业有着比较良好的就业前景,学历认可度较高,会计专业始终是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根据2016年的《中国会计年鉴》统计,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对口率在75%左右,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从2008年开设会计专业到现在,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一直占据着经管系五个专业总人数的一半。尽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对专业招生有一定影响,但会计专业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会计证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证”融合教学。过去,国家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是会计人员从业的门槛,过考率也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准绳。因此,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将教学重点放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上,普遍采取“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上,重视应考题目训练,轻会计实践技能教学。会计从业资格证盛行的时期,曾带动了“考试经济”的繁荣。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不少学校聘请校外会计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这些培训主要通过刷题猜题的方式强化考试技巧,对短期的应试成绩提高效果显著,生成了一些无会计专业能力的持证者,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驰。(二)以理论型教师为主,双师型教师匮乏。把学生培养为适应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高频词。会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学以致用,“用”是最终的目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密不可分。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双师型教师人才紧缺,会计教学停留在理论和模拟实践上。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指导水平有限。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模拟仿真会计实训室,但普遍采用传统的单门课程集训形式,如在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课程结束后,集中两到三周的时间在机房或手工实训室授课。实训内容单一,主要以一套题目或者传统教材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会计从业的真实体验。(三)校企合作质量低,流于表面。校企合作的两个方向,一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实习岗位,二是将企业请进校园。企业是会计应用型人才的试炼场,但如何使会计专业学生进入这个试炼场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实习岗位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出于用人成本的考虑,不接受在校学生到企业实训,也不愿意招聘零经验的毕业生。学校与不少企业建立了合作,但是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规模,财务会计类的实习岗位“僧多粥少”,造成过半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只能转为销售或行政类岗位。学校也尝试邀请富有职场经验的财务经理等到校兼职授课或进行讲座,但这些企业界人士或缺乏教学经验无法胜任教学工作,或工作繁忙很难配合学校的教学要求,效果并不理想。

三、会计证取消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课证”融合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的转变。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成为会计人才的“标配”。要改变“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前提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从国内企业到国际企业,对金融、国际贸易等科目进行项目化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企业常用的财务处理软件和管理软件,在课程上进行精准操练。从“持证上岗”到“无证有能力也可以上岗”的突破,放宽了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非会计专业但具备一般会计技能的人才也可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者。事实上,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退出不仅没有降低会计人员的入职条件,反而提升了入职要求。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会计法》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的进一步强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会计行业的继续教育还将进一步加强,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理论和实操并重,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更新和扩展专业知识,才能做到不被社会所淘汰。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退出,“初级会计证”不仅成为会计人才市场的新门槛,也成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培养预案,在鼓励全员备考的前提下,加强必考科目“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讲授,动员专业扎实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准备;为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如强化其对办公软件、会计软件的熟悉运用能力。(二)以会计技能大赛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试炼场,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助推器。比赛的目的是展示并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各种技能的应用能力,提升社会各界对比赛的关注度,通过比赛的结果检验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会计技能大赛是对真实企业流程的仿真模拟,参与过程需要师生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行业级别以上的技能大赛,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取长补短。应以技能大赛为推手,实现以赛促学,推进会计课程改革,强调工学结合、产学融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三)加强对会计教师队伍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给会计专业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理论型会计教师将难以胜任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对会计教师的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把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传递给学生,也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要从基础财务会计的培养转变为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全面培养,现代会计从业者不应只局限于财务记录,更要参与分析经济活动、预测经济走向、进行战略决策等全方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因此,会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备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动态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会计专业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具有影响力的会计行业技能培训和会议;推动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顶岗实践,并作为考核绩效的依据。(四)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拓宽合作思路。校企合作体现了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利益诉求,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就业的机会。目前会计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企业,一是会计师事务所,二是代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人才多为中高级会计师甚至注册会计师,代账公司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工作难度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并有可能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院校与代账公司合作是对会计专业相对有利的校企合作模式,校方邀请代账公司进驻校园并提供办公场所,会计专业学生轮流到办公场所进行实操,教学督导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管理人员为辅,学生的实操内容是企业真实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会计业务操作流程。当然,在实训过程中,为了避免因为学生的操作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控制操作的准确性。

四、总结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是调整会计人才结构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对人才需求改革的信号。面对变革,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团队要迅速做出反应:改革教学思路,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会计技能大赛为推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水平;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多方面着手适应新政策的变化。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会计专业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竹寒.浅谈取消会计资格证对行业和高职教育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8,37(25).

[2]宋荣兴,刘红,周青青.“后会计证时代”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8,(10)

作者:庞雁菱 黄吉丰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