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美术教育现状与意义

当代美术教育现状与意义

摘要:要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要有多面性和创新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快地适应当下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就当下新时代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简单剖析,借此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当代艺术;审美方式;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自出现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重新审视一下我国当代文化的背景,从“时期”的“文化一刀切”到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的涌入,导致大批的年轻人盲目追求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的同时忽视了基础教育,忽视了传统的民族美术教育,出现了审美方向的偏离,以“审丑”代替了“审美”,进入了“泛美术”的境地。美术教育纲要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了国民审美的高度。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更甚至成为现在许多学校提高升学率的“特效药”。把美术教育推向一个略显尴尬的地位。在美术启蒙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除去当下几所知名美院附中的美术教育偏开阔外,其他大多是美术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化的临摹。唯一能衡量学校教学成果的方式似乎变成了各种比赛的奖项,这偏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本来是要借助美术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建立初期的自然审美观念,舒缓平时紧张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启蒙式教育发掘学生的早期兴趣,但一旦进行程式化,势必会适得其反。高校的美术教育大都采用了标新立异的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变得呆板和木讷。同时,对传统美学缺乏重视,造成高等美术教育虽然分类、分工明确,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定位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使原本应创新的没有创新,应出奇的没有出奇。

2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美术教育首先在方式上应该改变注重技能训练、造型训练和表现技法的模式,这只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阶段和某一个方面,我们不仅仅要通过技法和美术技能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智力、审美能力和潜在创造力的发展。应以人为本,把人性本身的价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点,改变以理性为重点的技能教育,加入更多的感性的和人性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的观察、理解、判断自然和社会关系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辨别真假、美丑与善恶。比如,国外艺术教育家杰克逊在《创造性》中所说:“一谈到艺术我们总能谈到技巧,不要忘记通过艺术我们还可以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艺术是一门有预见性的语言,他把人类的美好的未来展示给我们。它把自然和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艺术是打开另一个混沌世界的钥匙。”由此可见,艺术不是功利性和技术性的,功利和技术只是它的表象和载体;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知识水平和生存技能的实用学科。因此,这就要求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技能和能力,更应该是接触世界文化、历史和人类精神文明。学生要接触大量的世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接触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掌握熟悉独特的美术符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感知这个世界。美术教育不是人类学习的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条件和某种手段,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我国美术教育的改变

面对当下美术教育的现状,必须造就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人才,造就一批真正具有“真善美”的,拥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美术工匠,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我们应不断地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要见多才能识广。我们要继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明,在创新的同时发扬民族、民间美术精神,走出教室,走进历史博物馆和美术馆,走进普通大众,亲身体会,感受传统美术文明,从中国的山水画、传统的工艺美术中感悟时间的流逝,感受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美。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借鉴现代西方艺术,走出一条具有开放性的新时代的美术融合之路。新技术、新媒体的参与能使美术教育更加适应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比如,网络课程教学、新媒体教学以及新型的光影技术参与,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使学生的外界交流更宽更广,形成了一种跨越传统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画里画外的全面的素质教育。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大量的美术史论和美术文化的学习。只有通过美术史论的学习,才能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美术文化内涵,使美术教育有纵深、有内涵、不空洞,且这种美术史论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或中等教育,要面向不同年龄段;只有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史论学习,才能使美术文化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教育中扎根发芽。只有这样,即使现代美术与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复杂化,人的心理活动多样化,个性明显化,我们也能从容地面对。这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也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且弥补了我们美术教育中的文化缺失。社会责任心和社会意识的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根本,这正是“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无论进行何种教育,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要符合社会共同利益。我们所培养的是要关心社会、呵护他人、具有健康人格的时代人才,而不是只关注自己作品的人;要培养的是关心时展、拥有大众最强音的真正艺术人,能为他人带来真善美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弥补教育在人性方面的缺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价值的多元化、方式的多重化、内容的丰富化、交融的复杂化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且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断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文明。我们应从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审美价值出发,突破框架式的模式教育,以民族传统为核心,以现代技术支持为手段来培养有修养、有内涵的人文品质,从而完成美术教育文化的创新性飞越。

参考文献

[1]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作者:王成江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