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摘要】人文素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对自我的关怀,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自尊、自我价值、命运和追求的维护和关切,对于人类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精神上的文化现象的重视。现阶段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存在着很多缺陷,存在自负心理,缺乏精神世界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式,加强和扩展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引言

高中历史在中等教育课程中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然而目前的教育课程比较严格,并且存在重视理科轻视文科、重视物质轻视精神的现象,我们要在这样的课堂上,将人文素养的教育融入其中,有一定难度,但这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

1.人文素养的含义及特点

人文素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人的精神价值的体现,它的核心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也就是为人在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它对于人生的美好境界有很高的追求,还看重人类的想象和生活的多样化。

2.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状况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和道德的发展阶段,他们会比之前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自我。随着知识的日渐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在逐步形成,但目前高中的人文素养教育普遍缺乏。由于国家教育的特点,历史教育没有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而是以单一的说教、强制的记忆、硬性的理解为教育方式,来面对升学,由此在经过几年的历史教育之后,学生逐渐形成了僵化的历史思维方式。另外,学生家长对孩子一味追求成绩,用分数对孩子进行衡量,也是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

3.高中历史培养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生活等方面的教学,可以活跃思维方式,创新意识,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3.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前提,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教师来实现,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度和教育功能的发挥程度。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材料,重新整合教材,然后才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3.2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和关心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让课堂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还是历史课堂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和寻找途径,对学生的积极探究给予鼓励,让他们勇于发言,积极讨论。

3.3挖掘历史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因为这些是重要的文化素养。例如,在教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的统一时,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由学生自由讨论港澳回归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洗雪国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通过了解国家对台湾的基本政策,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3.4走出课堂,体验历史

很多东西不能光在纸上说,否则很难让人理解和记住,我们应该走出课堂,亲身去体验历史。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如此获得的知识才能更加的丰富和深刻。

3.5尝试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推广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几节课,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习。比如,在学完必修一第三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中国明代的内阁和近代英国代议制下的责任制内阁有什么区别?“让学生阅读材料并与小组的同学合作探究,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各种有趣和独特的见解便会逐渐扩大,课堂的气氛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了,课堂的活跃能让学生打开心灵,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能够有契合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4.结束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学生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去整理教材、积极备课,尝试改变课堂的教育方式,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创造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2]杨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文摘版:16.

[3]杨守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J].东方教育,2013(4).

作者:庄佳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