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

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的网络引导力不仅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而且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网络引导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是指高校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工具因势利导、因事而为、因时而化地让教育客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力不仅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而且是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必要性

引导是指引导主体因势利导、因事而为、因时而化地主动介入和干预引导对象未来走向的一种积极行动,突出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性。同时,引导并不是迎合和迁就,而是主体对引导客体的心理及其角色的理解、尊重与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1](P98)因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2](P98)。在一定的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属于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让人们认同和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保证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网络作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的思想传播载体,已经发展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3]。那么,如何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呢?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写道:“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4](P38)“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的实质就是统治阶级利用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手段来行使国家权力,获得思想和道德领域上的指导和领导。因此,要在市民社会开展教育、引导、说服,最终获得广大民众对无产阶级文化的自愿“服从”和“同意”。同时,葛兰西又认为无产阶级民众缺乏主动和自觉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必须通过“有机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民众进行教育、宣传和引导,从而赢得其他从属阶级对统治阶级的支持与认同,并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在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时,要注重引导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力建设,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引领网络,占据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高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不足的表现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三个要素,即引导的主体、引导的客体和引导的内容方法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主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主体主要指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主体的专业能力是网络引导效果的重要保障。对此,笔者对所在地区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只有23%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受过网络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在网络参与意识的调查中仅有14%的对象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由于缺乏正规的舆情应对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培训,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参与意识不高,或是想参与却又“有心无力”。进行网络引导时,引导者应该理解、尊重、爱护和贴近被引导者,通过教育双方反复的沟通与交流进行互动。但是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是以主导者自居,没能把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上,不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平心静气地开展说服和劝导。2.引导客体的参与意愿不高。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机械地记忆与复述书本上相关的理论,在情感上并不认同,也难以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背离,部分学生在把自己认同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时,仍存在很多不足。3.引导的内容相对单一、引导的方式方法有待商榷,导致引导行为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适宜的引导方法有利于主客体之间良性的关系的确立,从而提升引导的效果。不适宜的方法,往往会导致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僵化、互逆、对抗,进而弱化引导效果甚至使得引导效果完全丧失。当前,高校在网络引导方法的选择上,“堵”和“灌”的应用比较多。但对于思想活跃、独立人格不断完成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经由自身的判断来认识世界和社会,不希望人为地告诉他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由于不能对网络内容进行积极引导,只是一味“堵”和“灌”,只会招致他们的不满和厌烦,最终只能将受教育者向教育者所希望方向的反方向推动,无法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路径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网络素养,优化其教育手段。首先,加强主体的人力基础建设。教育主体应该包括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其他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应给予上述人员定期的培训,使他们熟悉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舆情应对能力,使其能在网络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长期的沟通和互动,进而引领网络的思想文化走向。其次,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引导时进行积极的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客体关系一般表现为主体处于中心和权威的地位,客体则依附于主体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网络出现以后,作为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的实时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信息检索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交互性的特点。网络传播的双渠道性质,决定了网络传播是在传播双方的互动相当频繁。这种互动不仅是在时间上的互动,而且是在空间和数量上的互动。[5](P106-107)网络传播的这些特点就改变了过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优势,在无形中消减了主体的权威性,导致在事实上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已经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已经由依附被依附、从属被从属的关系转变为平等交流、对话的关系。这就迫使主体不仅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丰富的材料和信息,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心态,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已经发生的变化,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再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网络引导的客体特点,提高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6]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客体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计划,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解决客体的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2.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强化其政治素养。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互动中实现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要从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任、政治利益等内容层面加以引导。要时刻了解受众的想法,为他们提供表达渠道。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网络体系,提供机会让大学生融入思想政治的宣传队伍。除了政治素养外,还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网络素养教育是指教育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一定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分辨是非,自觉远离不健康信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在网络社会里,人们的交往还有着明显的隐匿性,这就为责任的追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网络世界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偏激的言论,歪曲事件真相。面对这些偏激的言论和歪曲的信息,本身就缺乏分辨力大学生们的“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很容易被诱发。因此,网络引导应该从监管开始,时刻掌握舆论动向,提高引导的实效性,从队伍、制度、技术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此同时,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优化网络舆论环境。环境尽管不直接以工具和方法的形态出现,却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影响和支配着人的行为,制约和影响着主体的引导活动,成为影响引导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强引导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共同为大学生的网络引导保驾护航。此外,现实中的网上引导活动和现实网下的活动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缺乏必要的互动,难以发挥合力。因此,要加强网上网下的协同互助,在全社会领域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合力,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力。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4][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陈于华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