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音乐范文

乡村音乐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乡村音乐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乡村音乐

第1篇:乡村音乐范文

乡村音乐是各地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彰显了地域特色,也极具包容性。乡村音乐文化具有原生态的音乐属性,散发着氤氲浓郁的乡土味与年代感,在新型乡村文化生态建构的时代浪潮中,乡村音乐文化的积极性和重要性不可替代。民族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的《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一书展现了亚洲内陆大地的“音乐游牧者”图瓦人独特的人文和音乐文化。与我国长调、马头琴、乌力格尔等蒙古族音乐表现形式一样,以图瓦音乐为中心的游牧民族音乐文化以呼麦为主要表现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声音呈现和一代代人的传承被世界熟知。该书是西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图瓦民歌的整理及呼麦相关名著翻译出版”的结项成果,书中对图瓦音乐文化的展现与探讨为我国乡村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语境下,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乡村音乐文化在深刻影响当地音乐文化元素的同时开始向外发展,与其他优秀的音乐文化元素相交融。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曾一度推动各地域间音乐的相互借鉴和交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使得文化传播途径多样化,乡村音乐也开始广为流传,在与其他地区音乐文化形式相结合的过程中乡村音乐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内涵。同时随着乡村音乐越来越多地融入大众日常娱乐,乡村音乐文化传播新形式也开始不断涌现。其次乡村音乐文化由民间传承转向专业传承。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向着提高传承保护水平纵深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和高校开始就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和专门课程,实现了乡村音乐由民间传承向民间、专业传承并行。可以说,乡村音乐文化既在不断向内延伸,同时也具备向外拓展的强大生命力。但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流动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音乐文化遭受内外的双重困扰。探索传播新路径,并寻找与乡村振兴间的深层价值耦合是乡村音乐文化传播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历经百年的乡村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与多元文化体系接轨,在深挖自身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先,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推动手段。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不断演进使得乡村音乐文化具备了多重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专业团队的参与运营,乡村音乐文化逐渐向产业化转化,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在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下,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遍地开花,并融入到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在提升乡村音乐文化价值的同时,带动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契合了产业兴旺的目标。再则,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响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的主张,实现了与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相互衔接。乡村音乐包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建构、农业生产及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是各地开展家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民间音乐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与乡村血脉相连,对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该看到,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在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文化竞争压力。提高乡村音乐文化传播从业者的市场化意识,确保乡村音乐文化人才不断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一书专业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其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更上一层楼,对我国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具有极高的思考和拓展价值。

作者:王翔宇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乡村音乐范文

乡村音乐是各地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彰显了地域特色,也极具包容性。乡村音乐文化具有原生态的音乐属性,散发着氤氲浓郁的乡土味与年代感,在新型乡村文化生态建构的时代浪潮中,乡村音乐文化的积极性和重要性不可替代。民族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的《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一书展现了亚洲内陆大地的“音乐游牧者”图瓦人独特的人文和音乐文化。与我国长调、马头琴、乌力格尔等蒙古族音乐表现形式一样,以图瓦音乐为中心的游牧民族音乐文化以呼麦为主要表现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声音呈现和一代代人的传承被世界熟知。该书是西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图瓦民歌的整理及呼麦相关名著翻译出版”的结项成果,书中对图瓦音乐文化的展现与探讨为我国乡村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语境下,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乡村音乐文化在深刻影响当地音乐文化元素的同时开始向外发展,与其他优秀的音乐文化元素相交融。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曾一度推动各地域间音乐的相互借鉴和交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使得文化传播途径多样化,乡村音乐也开始广为流传,在与其他地区音乐文化形式相结合的过程中乡村音乐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内涵。同时随着乡村音乐越来越多地融入大众日常娱乐,乡村音乐文化传播新形式也开始不断涌现。其次乡村音乐文化由民间传承转向专业传承。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向着提高传承保护水平纵深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和高校开始就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和专门课程,实现了乡村音乐由民间传承向民间、专业传承并行。可以说,乡村音乐文化既在不断向内延伸,同时也具备向外拓展的强大生命力。但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流动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音乐文化遭受内外的双重困扰。探索传播新路径,并寻找与乡村振兴间的深层价值耦合是乡村音乐文化传播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历经百年的乡村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与多元文化体系接轨,在深挖自身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先,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推动手段。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不断演进使得乡村音乐文化具备了多重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专业团队的参与运营,乡村音乐文化逐渐向产业化转化,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在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下,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遍地开花,并融入到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在提升乡村音乐文化价值的同时,带动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契合了产业兴旺的目标。再则,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响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的主张,实现了与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相互衔接。乡村音乐包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建构、农业生产及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是各地开展家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民间音乐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与乡村血脉相连,对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该看到,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在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文化竞争压力。提高乡村音乐文化传播从业者的市场化意识,确保乡村音乐文化人才不断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一书专业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其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更上一层楼,对我国乡村音乐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具有极高的思考和拓展价值。

作者:西奥多·列文(美) 单位:民族出版社

第3篇:乡村音乐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一、新时代振兴乡村音乐教育的意义

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得以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愈发不合理,缺少知识性人才,致使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落后,儿童的艺术素养难以得到发展。在逐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学校教育是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乡村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必要的美育作用,加强乡村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乡村儿童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更多音乐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促进音乐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建设,活跃乡村文化艺术生活,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

二、乡村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育经费持续增长

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不断加大,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近几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并且伴随着“美育”政策和“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学校举办艺术教育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加,艺术兴趣社团按需增设。乡村的学校里也有了众多兴趣班,例如张家口某乡镇小学开设的艺术社团在近几年增加为三种,艺术活动参加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育设备不断更新

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在教学中最显著的体现便是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政府对学校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包括学校操场、教室桌椅、图书馆书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音乐教育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在原有传统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了专门的音乐教室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合唱排练室、手风琴排练室等多种音乐教室;并且也添置了许多器乐以及现代化的音乐教育设备,例如多媒体、钢琴、手风琴、古筝等。在学校的调查中,张家口市某乡镇小学有专门的音乐教室3间,手风琴34台,钢琴2台,电子琴10架,古筝1台,并且配有多媒体教室,可以基本满足音乐课教学以及音乐活动的举办。

(三)乡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乡村音乐教育有所发展,乡村音乐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的整体水平相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极端不平衡以及经济差距较大,乡村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乡村音乐师资力量短缺

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极端不平衡,政府对于城市学校师资投入力度很大,而大部分的乡村学校师资短缺,缺少必要的教育条件。另外,高校音乐师范毕业生本身缺乏到乡村教书的意识,再加上乡村多在不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大部分教师在就业时会选择城市学校而不是乡村中小学。种种原因导致乡村教师的数量供不应求,尤其音乐教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学校或者年级只有一个音乐教师,而师资力量的短缺的现状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音乐教师的负担,音乐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乡村音乐课堂质量不高

乡村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大多数乡村中小学对于音乐课并不重视,甚至采取忽视的态度,面对师资缺乏的现象,乡村学校就只能选用非音乐专业的老师兼带音乐课,老师自身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基础薄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是对课本歌曲进行简单演唱,尽管学校提供了新的教学设备,但由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他们对于课本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也并不能够进行全面的讲解,这就导致乡村音乐课堂的质量普遍不高。课堂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现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主要分为人教版、人音版、辽海版、湘教版、冀教版等等版本。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包含了歌曲演唱、歌曲赏析、器乐演奏,教学活动等等板块。以张家口市蔚县某乡镇小学为例,在实际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单一,整体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仅仅只完成了歌曲教唱这一个环节的内容,在歌曲教唱时也是拿着课本进行演唱,偶尔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学生积极性难以激发。二是课堂缺乏创新性。在以往的教育中一直采取一体化的教育思维方式,而面对我国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已然不适用乡村的课堂,音乐课堂仍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凸显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创新观念没有得到培养。

3.乡村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乡村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一周包含两节,在考试任务不重时课程能够基本满足要求,一旦临近考试,仅有的两节音乐课会经常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即使没有被占用,也是经常以自习课的形式将时间留给学生复习考试内容。不难发现,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层面都对音乐教育采取忽视的态度,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挑选不同层面的被访者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后分别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学校教育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受教育途径,但是由于师资短缺的原因,经常出现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学校只能压缩音乐课与其他艺术课时间的措施来弥补文化课时间的短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第二,家庭教育是学生们在启蒙阶段中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途径,然而家长对音乐教育存在意识偏差,所以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上,其他的课程都可放任不管,并且由于乡村拮据的经济条件以及音乐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也并不能够支撑孩子的音乐素养培养。第三,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自身对音乐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讲授中只是刻板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对课本内容深刻钻研,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最终使得学生对于音乐也提不起兴趣,没有认真探索学习过音乐,甚至把音乐课堂和音乐教学当成一种课外活动。虽然有些学生内心对于音乐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音乐是副课的教育,内心自然而然地将音乐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对于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由此,造成了学生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失偏颇,同样也造成了当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难以发展的困境。

三、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一)提高音乐教育的经济投入

政府首先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资力度,以及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首先要成立音乐教育专项扶持基金,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和学校音乐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其次要建立健全乡村音乐教育经费众筹机制,鼓励社会、企业为乡村音乐教育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加大乡村音乐教育经济投入,促进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条件的整体提升。在音乐基本设施方面,每个乡村学校都要能保障教学所使用的乐器和专门的音乐教室够用。在保证经费足够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增加多元化的音乐设备。硬性设施的资金投入之外,教师培训、艺术活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要不断加大,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培训和举办活动时拉动企业投资,最终达到双方合作共赢。

(二)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乡村音乐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提高乡村音乐教育的质量,提高乡村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各级乡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乡村中小学校的校长和领导改变传统的观念,以培养乡村中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个根本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彻底抛弃“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保证音乐课不被其他课占用,建立音乐课多种评价机制,多举办有关音乐方面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以此对音乐教师进行奖励,在评定职称时增加音乐教师的名额,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乡村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乡村音乐教育保持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乡村音乐教育,提高乡村学生音乐素质。

(三)加强音乐师资力量的培育

1.引进专业素质高的教师

在国家设立教师特设岗位的政策下,增加音乐特岗教师招收的数量,招收教师的标准必须有所提高,聘用的教师专业技能必须过关,以减少教师上岗之后再次进行专业培训费用支出。报考音乐特岗教师的基本上都是各大高校的音乐生,并且随着国家对教师资格证的规范化要求,教师基本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观念也紧跟时代,基本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这就与当地非专业音乐教师有所不同,这部分教师入校授课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并带领着乡村当地教师观念的转变。另外,除了增加正式教师的引进数量以外,还要不断引进音乐师范生进入乡村学校进行实习,填补师资力量的空缺,扩大乡村音乐教师的队伍,同时也为师范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机会。

2.创新乡村音乐教师培养方案

对于乡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全国各高校肩负和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各级师范高校应对乡村中小学师资提供有力支持,建立起高校与乡村学校联动合作的模式,双方音乐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性与乡村地方特色的独特性可为乡村音乐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建立完善的采风培训机制,由高校教师带队学生以及乡村音乐教师到乡村进行田野调查,随后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培训,切实加强乡村音乐教师学习本地音乐资源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次,不仅可与高校进行联动,城乡中小学之间也可建立区域校际合作双赢机制,采取结对子、搞对口支援、音乐教师交流等活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及时更新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并组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国培”与“省培”项目,促进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的持续深化,增加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建立乡村音乐教室专项教研室,定期探讨交流发现问题,通过教育反思分类归纳问题类型,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教研与实践双向发展。

(四)探索乡村音乐教育新模式

1.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想要切实提高音乐课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简单的授课方法。首先,课堂教学内容要合理,教师需做好案头工作,理解教材编排的内涵,并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讲授知识;在不断信息化的今天,教师需要对教学用具非常熟悉,并且提高自身制作教学PPT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可以借助多种音乐App,例如唱吧、全民K歌等软件,在课堂教唱环节结束之后进行演唱PK、小组合唱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其次,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是首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在音乐课的讲授中教师要在歌唱实践中渗透音乐理论知识,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顽皮的杜鹃》这一课的学习中,需要我们掌握什么是唱名,就可以利用《唱名蹲》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唱名的印象,并且对每个唱名的音高重复记忆,同时也是一个参与度非常高的教学活动设计。最后,要提高教学活动在音乐课中的占比,对于乡村学校而言,教室空间有限,教室外的空间大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参与率。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课本第六单元《东郭先生与狼》一课,该课是一堂教学活动课,并且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音乐剧。那么,教师就可通过音乐剧编排使学生有角色代入感,深入体验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剧的编排需要较大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礼堂、操场等地来完成教学活动。通过这一音乐戏剧的课堂实践中的应用,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2.开发校本课程,为音乐教育注入活力

我国国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习惯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统一的课程内容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培养目标。而充分体现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资源大多分布在乡村地区,这为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将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然后开发为校本课程,一方面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本地民间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推广。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音乐教育作为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在学生的价值观上还是整体综合素质上都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兼具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期待吸引越来越多的音乐师范生都在毕业时选择成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扩大乡村音乐教师师资队伍,为祖国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丽侠.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提高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15):245.

[2]韩阳.辽西北地区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肖辉.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5):56-61.

第4篇:乡村音乐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乡村音乐教育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本研究基于此项政府工作重点,阐述了笔者由近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所思考出的理论成果,以期对乡村美育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建构地方高校与乡村教育的联动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教育公平任务的使命

《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七问》一文中指出,高校转型的成效用“五个度”来评价,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我国“十四五”时期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1.45亿人,其中乡村及乡镇学生人数为9505万人,占义务教育总人数的65%;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为321901所,其中乡村镇共280660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7.2%;到2030年,中国乡村依然会有约1700万小学在校生,400万初中在校生。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出,乡村学生是中国义务教育的主体,乡村学校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基础。虽然乡村学生在逐渐减少,但乡村学校至少在10年内还不会消失。目前,在国家、政府的体制改革、政策倾斜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下,乡村音乐教育虽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国家“十四五”任务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很远,离教育公平还很远。因此,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不仅是地方高校的时代责任,也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乡村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二、乡村音乐教育师资问题与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问题的一致性

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料和调查显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没有落实,学生缺乏对教育的职业情怀和时代的历史担当;二是理论与实践存在屏障,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能力较弱;三是创新能力较弱,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动力、能力不足。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音乐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缺乏,很多乡村音乐师资是“无”;即使“有”也“留不住”;即使“留得住”也“教不好”。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音乐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去工作,即使暂时留下,也是被动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想;二是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只掌握一种音乐技能,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多维目标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需要,理论和实践存在屏障,无法快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三是缺乏学习和教学研究动力,音乐教育教学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从2001年我国开始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音乐课程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量”的要求、“必修课”的要求和“三维课程目标”的“质”的要求,在乡村音乐教育中仍无法实现。乡村音乐教育“量”和“质”的需求只能向它的源头———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来追溯。

三、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在资源上可优势互补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果将它们各自的优势结合互补,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和乡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还能产生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具有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理念上。从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来看,它不仅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而且包括很大比重的通识教育课和实践实训课,这些课程为培养合格师资奠定了基础;其次,体现在具有充足的科研、教师和学生资源上。教师不仅具有一线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承担着关于地方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具有将国内外学科前沿与新时代结合,并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能力。乡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充足的民间艺人的人力资源上,如非遗传承人、戏曲演唱者和艺术团体等。同时,乡村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胜古迹、民俗活动等,活态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最后,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打造地方特色课程。

四、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模式

我国实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多地出现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但是,在这些支持和合作中,专业研究者和课题专家参与较多、高校师范生参与较少。另外,这些行动计划和教育改革,都是从乡村音乐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没有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反观和思考。笔者通过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得出以下联动的模式:

(一)建设完善的音乐课程规划、实施、保障、考核、辅导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首先,选择能实现每周实施教学的联动中小学。其次,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保障教育教学的连续性、衔接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机构建制、人员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有制度保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建设以“转化”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实践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的唯一路径。高校教师要以“转化”为目标,指导学生在乡村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要怎么做”,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可用的、活态的职业技能。

(三)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整理归纳问题类型,然后在实践和研究中探索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教学与科研交互的专业习惯。

(四)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可以利用乡村教育资源优势,在国家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地将有文化底蕴、艺术价值、美育功能的资源挖掘出来,建设成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满足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繁荣的需要。

(五)建设常态化的艺术活动,改善乡村音乐教育生态,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应该承担起改变乡村文化氛围、服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的责任。五、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的预期效能

(一)可实现互为源头和结果的优质人才输送

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提供优质的生源。同时,优质的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

(二)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教育联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的情怀和时代担当,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在实际行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可解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在实践中实现。乡村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地方高校将为乡村的教育环境整体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这种联动模式不仅解决了乡村音乐教师极度缺乏的紧迫问题,满足了乡村音乐教师“量”的需求,而且也保障了乡村音乐教育“质”的要求。

(五)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有利于宣传、学习、传承和发展当地的音乐文化,为当地的音乐文化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本研究提出的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来讲,是在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学生是参与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体,是系统地、深入地参与乡村音乐教育的实践者。这种联动旨在使乡村音乐教育成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沃土,使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孩子接受公平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EB/OL].(2019-01-15).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第5篇:乡村音乐范文

关键词:乡村音乐教育;现实瓶颈;对策研究

0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加。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主要的推进形式,尽管近些年音乐教育受到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将美育引进教育方针和大纲当中,促使音乐教育事业实现飞速发展。但在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发展仍然较为缓慢,普遍存在教育意识薄弱、教育内容陈旧以及设备建设不足等问题。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导致乡村地区学校难以推进音乐新课程标准,使得乡村音乐教育和国家强调的音乐教育观念脱离。对此,明确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瓶颈,探索解决对策,对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有着现实意义[1]。

1乡村音乐教育创新的意义

近几年,国家方面相继颁布了关于教育规划等诸多重要方针政策,并致力于构建能在最大限度上全面覆盖乡村的教育服务体系。然而,因为国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给部分乡村地区音乐教育程度带来反向影响。并且,由于教育资金的短缺,多数乡村地区学生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程度和水平的音乐教育,而这也在较大限度上对乡村音乐教育长效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唯有将因地制宜思想贯彻落实,针对传统乡村音乐教育实施合理、全面的改革创新,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育观念,借助创新性与先进性教育手段,提高乡村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这对乡村音乐教改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乡村音乐课堂教学展开改革创新,也可以切实帮助学生们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且有助于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市学生相同程度和水平的音乐教育,进而充分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2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

2.1音乐教育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音乐教育意识相对薄弱是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瓶颈之一。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认知偏差。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是人道教育,更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灵魂学科。并且,音乐教育具备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娱乐及审美等功能,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下陶冶情操。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学校和教师还是家长,都将音乐教育视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的普通课程,将其简单地视作并未列入考试范畴的副科,忽视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培养人和完善人这一功能。另一方面,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知。现如今,多数人针对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展开了激烈探讨,并有部分人表示教育工作只有以情感为基准发展广大学生群体理智才能获得较佳成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既要提高其知识水平与能力,也要涵盖人格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层面,音乐教育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关键性作用。但是,现如今多数教育管理者与家长对此并未达成共识,对音乐教育课程人才培育目标缺乏正确与深刻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导致乡村音乐教育难以实现良性发展[2]。

2.2音乐教育内容较为陈旧

我国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内容陈旧与空洞,是当前乡村音乐教育实现长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据研究证实,目前国内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内容以民歌演唱为主导,其中红歌与民族特色歌曲占据比例较大。因为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达到成熟状态,还处在活泼好动及对于外界事物具有较强好奇心的成长阶段。同时,对于国家历史发展历程的了解和积淀较为浅薄,难以深度理解红歌和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教师在开展系统化教学过程中,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课程知识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生成抵触心理,进而给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审美能力提高带来反向影响[3]。2.3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是限制乡村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教育设备设施作为音乐课程有效开展与进行的主要保障,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乐器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喜爱程度。然而,现阶段乡村地区音乐教育相关设备建设不足,在较大程度上给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参与音乐课的兴趣。部分学校在音乐教育设备建设层面相对匮乏,更甚至部分学校所选用的音乐课程辅导教材并未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也有部分学校并未针对音乐教育配备钢琴、架子鼓与电子琴等乐器,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利用音乐教材传播知识。另外,学校部分教辅资料亦未得以及时普及。伴随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门逐渐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其展开一系列优化和改革。在此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材资料、信息化教育设备与影像资源等并未在教育实践中进行配套应用,加之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导致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对策

3.1转变固化教育理念,正确认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固化教育理念,正确认知音乐教育陶冶、熏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的重要价值。音乐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确立音乐课程教育目标,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音乐教育。例如,借助乐器教学,培育学生音乐特长与学科核心素养;借助鉴赏教学开阔学生眼界,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验证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述举措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群体对于音乐知识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转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音乐潜质,持续提升其学习能力,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作为学生天生的个性,音乐教师应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不断探索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和喜爱音乐[4]。

3.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新与丰富音乐教育内容

在现阶段乡村教育问题层面,不仅要求教师转变固化教育理念,还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推动音乐教育长效发展,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以社会转型阶段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为基准建设教育体系。首先,借助对于乡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广泛调研,明确教育信息化目标定位。音乐教师应掌握乡村音乐教育基本状况,测试学生们音乐基础和能力,明确学生水平与层次,便于以音乐学科特征及乡村社会生活情况为着眼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音乐教育内容。其次,以乡村学生综合发展目标为依托,在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改革,以音乐信息化教育和职业能力为基准重新设计信息化音乐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信息化环境和网络教育平台作为基本媒介,选择适宜乡村音乐教育现状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表演能力。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乡村音乐教育形式,促进教育过程实质性的飞跃。乡村音乐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与微信教育模式等,在音乐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师生互相渗透与协同发展,促进乡村音乐教育实现全面转变和创新。

3.3引进先进教育设备,促进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当前,乡村音乐教育改革作为系统性工程,具有系统复杂和难度较大的特点。而若想引进先进教育设备,实现信息化音乐教育,需要软件和硬件建设工作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乡村音乐教育改革创新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应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着重完成下述任务。首先,把信息技术真正运用于乡村地区音乐教育,打破以往音乐教育模式桎梏,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积极思考与主动学习,全面落实线上资源和线下教育内容的共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专业化的多轨音频软件工具,对于选派的音乐曲目及录制的声音进行混音与剪辑处理,便于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其次,在乡村地区音乐教育中运用打谱软件工具,借助键盘演奏写谱最大化减轻教师教育压力,并实现师生双方共同识谱和读谱,切实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同步录播设备,使乡村地区学生可以学习音乐剧表演、音乐律动与舞台歌曲演唱等专业技巧,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4结束语

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正面临较大挑战和机遇,乡村地区音乐教育若想实现可持续和良性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固化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持续提升教育能力,改善音乐教育面貌。同时,学校方面亦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视角,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引进更多先进的教育设备,促进乡村音乐教育不断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辉.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5):56-62.

[2]尹云芝.乡村音乐教育信息化的现实瓶颈与纾解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1(2):156-160.

[3]王静霞.教育公平视角下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20(2):46-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