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德育实效性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个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新世纪,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严重下降,这一矛盾就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一灾难不在于国力不强,外部入侵,家破人亡,而在于人类精神空虚和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英国的教育大臣贝克认为,学校不仅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质量,而且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深切地了解生活,了解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再从国内讲,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关注德育、重视学校德育改革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2.加强德育实效性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接班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主与法制的推进。提高青少年道德素养,培养青少年现代文明行为习惯,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正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3.加强德育实效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且还规定培养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世纪初叶,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给学校德育工作赋予新的使命;观念的更新,价值的碰撞,入世的境遇,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4.加强德育实效性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发展人的,做人的基本原则,那便是德。道德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人和责任感、使命感的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有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的人;有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人;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的人,这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5.加强德育实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培养目标更加明显地体现了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等。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

作者:李国俊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学区中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