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共享经济下的图书馆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共享经济下的图书馆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在介绍共享经济的概念及其与高校图书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三大优势,阐述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两大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共享经济;高校图书馆;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共享经济”概念随之出现,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实现了社会剩余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共享经济、高校图书馆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1.1共享经济与高校图书馆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网络化、社会化等第三方建立的不同信息技术平台,实施产品交易,实现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共享,实现合作生产和消费的一种创新型经济模式。它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分离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共享使用权,但商品的物权不会受其影响发生改变。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与日俱增,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而共享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保障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中,把“共享经济”引入所开展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能够合理利用馆内外各类资源,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教育成效。

1.2高校图书馆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教师信息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高校图书馆在精准掌握教师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在资源、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为教师信息素养提供有效帮助。(1)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作为主要的信息资源存储利用中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伴随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其资源建设重心由“纸质资源”转移到了“数字资源”,逐渐侧重购买、共建、自建综合性数据库和特色资源数据库,为开展教师素养教育奠定了扎实的资源基础,成为教师在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有力帮手,因此教师对高校图书馆的认同和依赖日益加深。(2)技术优势。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是校园网、教育网的重要成员,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教师享有优质的教育环境。如可利用文献管理系统实现不同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存储运用、创新创造,让教师能够快捷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源,可利用电子阅览室创建特征分明、功能各异的信息空间,引导教师协同合作、分享经验,进一步提升其信息素养能力,总之高校图书馆以高效的联网协作、紧密的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实现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最大效益。(3)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一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存储利用、创新创造等方面具有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教师熟悉馆藏资源分布情况、检索方法手段以及各种信息工具的使用,并且能够直接嵌入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之中,帮助教师实现相应目标。

2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变化

2.1教育范围的变化

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不但包括实际到馆的教师,还包括未到馆的教师,因为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其丰富的数字资源能够让教师通过网络形式获取,并且在获得轻松、舒适、方便的学习体验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过去相比较,教师使用高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人数和频率有所增长,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范围也相应增长,不但包括到馆教师,还包括未到馆教师。

2.2教育方式的变化

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其教育方式也有了较大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如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检索课程、专题讲座等,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在保留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外,更多地侧重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如在高校图书馆网页设置“馆藏目录”“新手上路”等有关栏目,对馆藏资源和基本使用流程进行整体、全面介绍,在网上开设相应的网络课程,或者通过网络参考咨询、网上论坛等途径进行馆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实现了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建议,能够让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具针对性。

3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3.1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开展服务

以往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完成上级交办工作、应付相关工作检查,或者教师主动寻求帮助等,这样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鉴于此,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高校图书馆要明确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身兼信息传递者角色,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需求,掌握教师的认知规律特征和信息行为习惯,把具备单向交流、被动服务特征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具有双向交流、主动服务特征的教育模式,以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图书馆还应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张贴宣传海报、印发用户指南等渠道让教师掌握馆藏资源分布、动态发展等内容,以保障他们能够随时检索、查阅相关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校内的网络中心、教务处、人事处、专业系部等协同合作,深入开展国家信息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宣传,让教师都能够清楚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正确树立信息素养理念,主动参与信息素养教育。

3.2资源优化配置,搭建共享平台

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引入“共享经济”理念,其目的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馆藏资源利用价值,因此资源优化配置、搭建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大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图书馆、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就能够在不增加经费支出、建筑面积、设备设施的基础上,把同一区域内不同机构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拓展,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区域内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其次,借鉴目前较为新颖的“必虎Wi-Fi”“ofo”等共享服务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合理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新型“共享图书馆”平台,通过“共享图书馆”APP、公众号等渠道,强化教师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其他教师相互间的交互行为,让高校图书馆与教师之间形成“建设者-使用者”的良性循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与有效利用,为教师构建一个轻松、自由、优质的教育环境。

3.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以往简单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师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完善传统文献检索培训课程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来加以辅助,要进一步扩大讲座规模、研讨范围并相应增加学科门类,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交流互补,以满足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信息需求。同时,还要有效投入建设经费,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教师自主化、泛在化学习的特征。在时间上,很多教师因为教学科研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整块时间来进行学习,再加上现在学习快餐式、碎片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育平台,让教师依据工作需要、时间安排来确定接受教育的时间,依据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来确定接受教育的渠道或平台,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在空间上,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构建创客空间,为教师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还可以嵌入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有效帮助。

3.4做好引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专业馆员是顺利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因此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势在必行。首先,可通过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不同渠道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提高进入门槛,做到按需招聘、宁缺毋滥,避免出现走后门现象,以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其次,可聘请知名学者、技术专家等担任兼职馆员,充分发挥兼职馆员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做好辅助工作;再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项目研究等各种途径为在岗馆员提供培训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馆员队伍的信息素养水平,让他们能够紧跟时展趋势,更为有效地为教师服务;最后,采取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方式,为馆员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工作激励措施,真正把馆员的心留住,以确保馆员队伍的稳定性。

4结论

总之,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是社会进步、时展的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存储运用以及创新创造等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因不同教师的认知心理存在差异性,所以对教师开展的教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具备针对性,要依据教师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研究领域等特征,确定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重点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增强教师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教师自我服务的意识,以期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32-36.

[2]张晶.共享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社会科学家,2020(1):149-153.

[3]黄秋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47.

[4]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19.

作者:黄绿汀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