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共8篇)

第一篇:作文教学问题的理论辨识和实践分析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很多地方的作文教学依然犹如一辆沉重的老车,在缓慢地碾着自己的那道辙!诚然,《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均已制定了原则性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而且近年来的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也在不断优化改革,这些都对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薄弱学校尤其如此。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作进一步辨识,对作文教学实践作进一步反思。

一、作文课程的本质性———作文是什么

弄清“作文是什么”这一本源问题,是我们探讨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般地,写作被解释为“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学生作文包含于这一范畴,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性。首先,学生作文的目标主要是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其次,学生作文的体裁范围有所侧重,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及简单的应用文;再次,学生作文的过程有课时限制,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写作内容和字数。这三个特点既确定了作文教学的“写作基础训练”的特性,同时又为作文教学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常常被聚焦于应试作文,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中、高考中拿高分,作文教学的方案就是不惜一切地搞应试技法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看似紧密结合考试,学生作文的水平短期内也看似有所提高,但以发展的眼光看,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这样的作文教学已经偏离了作文课程的本质性,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点亮,文字功夫没有得到真正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得到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我们不应该把作文“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并且有理由认为,开口说生活、提笔写生活就是作文,作文的本质就是生活的表达与沟通,学生作文就是在练习这种表达与沟通。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脱离这一点必定是南辕北辙。

二、作文教材的系统性———教师依托什么教、学生依托什么学

自近代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颇有研究,也有过不少“作文教程”问世。但现实的情况是,除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文章写作与修改》等作文专门教材外,几乎没有哪一套作文教程被广泛推行。在文选形式的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的内容零散地分布在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中。这些训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缺乏对应关系,在生活认知基础、语言表达能力、文体训练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缺乏单元之间、学段之间的层级性和连续性。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在总体上一直处于有纲无本的状态。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一线老师来说,仅凭课程标准中的纲领性表述去高效地实施现有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更不必说去开发校本课程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13年5月第3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编。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将学期写作训练具体化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六个专题,循序渐进,这的确是从教材建设高度对作文教学作出的大力改进。

三、作文内容的确定性———教师教学生写什么

王荣生教授指出,“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如果连“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错漏,还一个劲地‘研究’怎么教”,那么,“即使不是缘木求鱼,也一定是‘越研究越糊涂’,越糊涂越费事”。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教材,老师不得不自行规划教学内容。对于优秀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设计或许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语文老师来说,这项工作难度极大。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薄弱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未能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作文教学事实上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状态。一个学期之中的十几次习作、一个学段之内的几年习作,其训练内容常常是教师临时拍脑袋的结果,缺乏层级性和连续性,即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性。不少学校尚未实现循环教学,语文老师无法“跟班走”,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作文教学内容的不连续性。课内作文尚且如此,课外练笔则更是随意、盲目甚至缺失。总之,作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难以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被大打折扣。因此,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内容序列,是当前许多学校亟待实施的作文教学工程。

四、作文教学的目的性———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写

从作文的社会功用看,作文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现理想的需要,是生活的表达与交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作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归根结蒂,作文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遗憾的是,在作文分值占据语文试题“半壁江山”的严峻现实面前,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被严重功利化。教师为什么而教作文?学生为什么而写作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不能获得能力发展和人格完善?我们对这些关乎“人”的因素考虑得越来越少。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短期速成”不重“习惯养成”、重“范式标准”不重“多元个性”、重“应试分数”不重“素养能力”等急功近利的倾向。试想,如果老师所教的作文、学生所写的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了也就一无所用,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古人说,“文如其人”,这体现了为文与做人的统一。倘若我们不能或不愿坚守纯正的作文目的,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最终只会“文害其人”。

五、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教师怎么教学生写

巴班斯基说过,“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如前所述,由于作文教学内容不确定性较大,作文教学目的功利性极强,由此会“选择”出什么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呢?有两种极端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不作为的作文指导。主要表现如下:备课缺少优质的作文指导教案,教学设计实际上等于空白;上课缺少指导过程和方法,老师只是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然后“看堆儿”;批改与评价缺少科学性,恰当的评价和修改建议太少;作文课时、课内作文次数、课外练笔量严重不足;学段之间、学年之间、学年之内的作文训练缺少系统性,无序低效。另一种是应试至上的作文指导。这一类老师擅长并热衷于指导学生对付考场作文,审题迅速、立意高远、取材新颖、构思精巧、表达优美等所谓“考场作文技法”、“秘诀”被广泛推行。于是乎,学生就忙着背范文、套结构、摹开头、仿结尾、搬事例、引名句……希望用这些雕虫小技同命题者和评卷者博弈。再放眼社会,“简快作文”之类的各种辅导班比比皆是,生意火爆。网络上,作文软件更是横空出世,史无前例地实现了作文自动化生产。我们不禁想问,是这些作文指导方法科学先进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已误入歧途?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杀鸡取卵、唯利是图的作文教学才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差的症结所在?要除此顽疾,切实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作文教学回归到指导学生观察感知、阅读吸收、思维建构、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训练的正道上来。

六、作文评价的科学性———采用什么评价标准和方法

由于作文是一种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以作文评价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是对作文教学价值的评判也是对作文教学方向的引领。根据作文性质,姑且将作文评价体系分为考场作文评价和习作训练评价两个子系统。考场作文评价注重测试结果,突出标准性、选拔性。2000年以后,高考作文主要依据“内容”和“表达”设定“基础等级”分,依据“特征”设定“发展等级”分,缺题目、字数不足、错别字、用错标点等相应减分,这些标准较客观地体现了作文好坏的三六九等。机器阅卷后,专家们又规定了误差在5分以内的加权平均确定得分,误差超过5分的由组长重新批阅。这些方法为准确评价、规避风险尽了最大的努力,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当然,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待改进之处,如评卷者对标准的理解程度、阅读爱好等因素直接影响分数高低,再如评卷者因怕出纰漏而打“保险分”。相比之下,我们对习作训练评价子系统研究很少。习作训练评价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过程性、针对性。由于学段层次、训练目标、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差异,习作训练评价的标准也必须是相对、具体、动态的。好习作的标准上不封顶,下有底线。这条底线应与具体教学目标相配套,与具体学生作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相互动。在教学中,我们固然应该鼓励学生极力追求文章的完美,但我们更应该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也没有认真做。相反,我们却常常粗暴地把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强加给了学生,把习作训练推向了绝路!

七、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教师有多少水平教

作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最高,优秀的语文老师是搞好作文教学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虽然很多语文教育前辈都不止一次地阐述过这一问题,虽然老师们也都知道自身的写作水平对搞好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能自觉践行的人不是很多。不少语文老师平时不爱读书,懒得动笔。久而久之,肚子里从前的那点墨水渐渐干涸了,写作素养渐渐枯竭了。阅读课上讲起名篇佳作来似乎还可以滔滔不绝,实在不行也能照本宣科,但一上作文课便不知所云,因为连自己都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了,这样还有什么底气和水平去教学生写好作文呢?所以,在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的事实面前,语文教师真的需要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读书和下水作文做起,在积累生活阅历、磨练文笔功夫的同时,不断学习研究作文教学规律,科学地指导学会生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科学有效地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者:董杰 单位:睢宁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有效作文教学特征及实施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1]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一般课程的教学比较,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怎样的作文教学才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路在何方?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只有既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又符合写作自身的规律,才能有效,才能提高质量。那么,有效作文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要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尝试归纳、总结有效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实施策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实现对有效作文课堂的追求。

一、有效作文教学基本特征

(一)情境性情境性是有效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的情境性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在需要,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吻合的典型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于文学创作的源泉,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在《明诗篇》中写道“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在《诠赋篇》中指出“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3],阐明了“情志”与“感物”之间相互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以及“情”在“物———情———辞”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经过长期的改革与研究,创造、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提出“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深化对“物”的认识的观点。该理论运用于作文教学,即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恰恰能引起语言的迅速理解和运用。”[4]可见,作文教学的情境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语言表达的特征,有利于增强作文教学的效果、效用以及效率,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

(二)自主性自主性是有效作文教学的核心。作文教学的自主性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习作内容与表达方法,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自觉行动,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任务,需要学生的自主性。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里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5]李吉林老师认为,这“两种倾向”正是激发儿童写作欲望的基本途径。[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7]因此,作文教学的自主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符合写作规律,有利于增强作文教学的效果、效益以及效率,促进儿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实践性实践性是有效作文教学的主线。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有两个含义:一是习作内容应源于生活实践,反映生活实践。二是习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走“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之路。加强作文教学实践性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于文学创作的储备,刘勰在《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8],强调了创作实践以及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9],同时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10]。作文教学的实践性符合写作规律,符合语文学习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效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境激情,激活语言

情境包含两种:一是真实的生活环境,强调从大自然、社会生活中优选出典型场景;二是虚拟的生活环境,通过多媒体、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出仿真的生活场景。情境有两个要素,即“情”和“境”。教师要创设情境,并且激发学生的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怎样充分利用情境,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结构和情绪状态,分析作文要求与学生情感、智能、经验等方面的距离,然后从自然与生活中优选出典型场景,或创设学生熟悉的仿真场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发人深省的问题、耐人寻味的故事、妙趣横生的游戏、充满挑战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再次,教师可以根据有意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开想象,积极表达,打开写作思路,进而精心选择、灵活组织写作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创设促使学生写作思维积极活动的背景音乐,或适时的情境再现,让学生快乐写作。总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活他们运用语言的经验或能力,使他们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动力。如,《父母的爱》的写作教学可以设计如下流程:(1)倾听声音(父母关心子女所说的话或忙碌时发出的声音),感受父母之爱。(2)自主捕捉,口述爱之声。(3)观看视频(父母关心子女的平凡感人的小事),感受父母之爱。(4)回忆,述说父母之爱。(5)小组讨论如何写好父母之爱。(6)播放音乐,书写父母之爱。这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情境性。这里教师先后通过音频、视频创设表现父母爱的情境,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父母日常的言行,引向生活中细小的琐事,并着力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蕴含其中的父母之爱。这样的情境容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可写。接着,教师可以不断追问,唤起学生大脑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一幕幕情境记忆。然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将这篇文章写好。最后,教师播放《懂你》旋律,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氛围中动笔写作,再现往昔生活情境。

(二)超前学习,自主参与

自主参与,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时序关系。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11]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之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甚至在教学某一单元的课文前就设置情境。如,布置学生提前思考“如果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你会怎么写”,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播下写作的种子,并告诉学生这是本单元将要写作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总结写这类文章的要领,并布置学生观察生活、拓展阅读、积累素材、查询资料、动笔写作……充分的超前学习,会使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习作教学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超前学习进行检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方式。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层次、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写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自我修改的方向和方法,并自主修改或进行二次写作。以我校陈张琦老师执教的童话作文教学为例。童话是小学生喜爱而熟悉的一种文体,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因此,陈老师从三方面设计了“导学提纲”:(1)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2)你最喜欢哪一个童话故事?为什么?(3)读读老师推荐的几篇(本)童话故事。(4)试写一篇童话。学生事先完成了“导学提纲”,先试写了一篇童话。陈老师对学生“先学”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故事情节普遍不够生动有趣”,而把故事情节写生动有趣是本单元作文的主要训练目标。掌握了这一学情之后,陈老师在指导课中先创设童话情境:小熊维尼、白雪公主、丑小鸭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在多媒体中不断呈现。接着,陈老师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几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有来自童话大师的,有来自学生优秀习作的。然后,教师出示存在典型问题的作文,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对比,并判断自己的习作是否存在同类问题。最后,教师以“什么样的童话故事才有趣”为话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总结“将童话故事写有趣”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修改设想并完成修改工作。

(三)科学引导,加强实践

写作教学的实践性一方面表现为习作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多数文学作品的内容都是生活实践的真实反映和艺术表现,学生可以从阅读文学作品中间接获得生活经验。此外,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不断收集和积累写作题材。加强习作内容的实践性,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参与实践体验,积累直接经验。二是通过阅读实践,积累间接经验。写作教学实践性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习作能力的培养要在写作实践中进行。提升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有以下五条途径:(1)在阅读实践中有机渗透,学习运用。(2)在互动习作指导实践中科学预设,有效训练。(3)在学生写作实践过程中相机点拨,随机指导。(4)在习作评赏中进一步感悟,针对性练习。(5)在课外练笔中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现在仍以陈张琦老师的童话作文教学为例。这节课的训练点是“怎样将童话故事情节写生动有趣”,重点是指导学生“构思”。教师先从阅读实践入手,要求学生事先自主阅读童话,从中感悟童话生动有趣的特点,获取间接经验。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第一次自主习作实践。指导课上,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与优秀习作比较,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将童话写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编故事———小组间交流评议———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师生合作修改指定学生作文———学生动笔自改原文或二次作文———指名上台交流展示———多元互动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了写作水平。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切实做到以情境性为基础,以自主性为核心,以实践性为主线,就能有效地提高质量,实现对有效作文课堂的追求。

作者:林碧鹤 单位:福州市国货路小学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第三篇:高中作文教学文体之争现状反思

号称“天下第一题”的高考作文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更受关注的是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反馈以及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和提醒。而有关写什么文体更容易“得高分”以及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也已成为近两年专家学者与高中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

一、“文体之争”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文体之争”对高中作文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写什么文体更好,更有利于高中作文教学,文体的选择对高中作文教学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高考阅卷现场专家的声音

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阅卷现场传出来的声音无疑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每年高考阅卷时都会有专家对当年作文阅卷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来年的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指导,其中,就包括“写什么文体为好”的主张。1.“才情派”主张写记叙文。笔者认为多年负责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骆冬青教授是倾向于“才情派”的代表。他在2014年江苏高考评卷工作进行期间,在接受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邀请介绍阅卷情况时,就建议中学作文教学应该进行变革,其中,就主张“多写记叙文”。他认为,“教师错误地认为议论文有套路,学生可以按图索骥,至少拿个保险分,其实这是走入了误区,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高,议论文相对来说,更难驾驭,这么做(高三教师大量训练议论文)反而禁锢了有才气学生的思维”。言下之意,就是主张学生少写议论文,多写记叙文。而2013年江苏省高考也传出写记叙文的考生“讨巧”的说法,一时间,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一阵恐慌,顿感手足无措。有语文教师还专门研究了江苏自主命题之后的作文试题,总结出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命制特点:具有浓郁的浪漫情调、很强的文学色彩。例如,话题作文“怀想天空”“绿色生活”等。2.“思辨派”主张写议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认为,“我们当前的(作文)命题改革正经历着从重抒情叙事向重议论复归的过程。表面上看来,我们最优秀的命题是对欧美模式的亦步亦趋,事实上并不然,因为我国的科举考试中以议论为主的传统更为深厚,除在唐代曾经断断续续有过以诗取士以外,一般的命题都是‘策论’性质的”。孙绍振教授除了认为目前高考作文改革是对传统的回归外,更认为“重议论”是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他在《理性分析:立论的基础———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这篇文章中,更是认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在功能上是选拔性的,着重理性思维的考核,是由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突破性的目标决定的。故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理性分析,抽象出自己的观念,加以全面论述”。因此,笔者认为孙绍振教授基本倾向于“思辨派”了,主张多写议论文。3.文体多样化之争。骆冬青教授进一步解释,现在中学作文训练中,通常只有两种文体,一种是议论,一种是记叙。而高考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小说、戏剧、抒情散文、杂文,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选择,而现在只有两种。而同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某资深教授却认为,考生没必要在文体上求创新,写好规规矩矩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即可,对此,笔者觉得很有道理。

(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里,强调“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笔者以为包括“没有文体限制”。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明确规定: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这样陈述高考的写作要求,据说是基于规范往年高考作文中的“四不像”作文,强化中学生文体意识,纯净中学生作文中“说不出是什么文体”的作文文体。但高考试卷中,写作有明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说明命题者之所以有“诗歌除外”这样的命题要求,肯定也有一定的考量。因此,在高考作文“写什么文体为好”的问题上,专家众说纷纭,教师无所适从,有的高三语文教师还会牢骚满腹:专家教授尚且有分歧,吾等语文教师该如何是好?其实,无论是哪一派的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不必“偏执一端,拘于一隅”而自以为是。只是“文体之争”的实质折射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透视

由“文体之争”可以折射出高中特别是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暴露出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高中教师热衷于议论文训练骆冬青教授认为,“部分中学教师大量训练学生写议论文”,这可能是事实,笔者妄测还不是“部分”,估计是“大部分”。那么,为什么那么多高中语文教师热衷于议论文训练而不注重记叙文写作训练呢?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1.新材料作文特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的“新”是区别过去“材料作文”而言的,沈中尧老师就曾质疑过这种提法有点“不伦不类”,应该叫作“新•材料作文”。而过去的“材料作文”写作,文体要求基本就是“议论文”。例如,1997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中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就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而写作要求相对宽泛的“新材料作文”多少还有“材料作文”的特征,教师习惯于训练议论文也就不奇怪了。加之很大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还是认为新材料作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2.议论文训练有“套路”。毋庸讳言,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状况确实堪忧,“虽然作文在高考中有70分,但不少学校压根没有作文教学,这不是耸人听闻”,笔者觉得这句话说明骆冬青教授还是比较熟悉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王荣生教授,“他(王荣生教授)通过一项调查发现,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如果真是这样,到了高三复习阶段,训练议论文写作就是“现实所迫”,有点“急就章”的味道了。辛苦而无奈的高三语文教师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学习并创造了很多议论文写作的套路,最经典的莫过于“三段论”“总论点+分论点+论据”了。尽管很多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不高”,但写出来的议论文毕竟还“算个东西”。3.学生积累不够才情不足。尽管中学语文教师和专家们一样,也非常迫切希望看到富有“才情”、“才思”、“激情”、“智慧”以及“个性”的文章,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笔者非常认同孙国萍老师的观点,“我们不知道制定这些阅卷标准的专家们自己的文章能否达到这样的标准(深刻有文采)……实际的情形是,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也没办法教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见孙国萍《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初步思考》)。高中三年能真正静心读几本“有分量”图书的学生估计不多,能在阅读中熏陶出“才情”“才思”的也不多。一线语文教师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班上“才华横溢”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即使“花过功夫”的、“有作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估计也“孵育”不出太多具有“作家才情”的学生。4.高考求稳心态的体现。在目前情况下,高考毕竟是学生一生的大事。“稳”字当头,这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告诫,也是对自己的告诫。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议论文只要观点符合材料,不偏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就会有“保险分”;同时,议论文文脉相对清楚,也便于阅卷教师审阅。而记叙文写作确实需要一定的“才情”“才思”,否则就会写出“低幼化”的文章,或者写得过于晦涩,主题不明,引起误判的可能。尽管现在的高考阅卷有多道评审程序,但有多少考生愿意在可能出现的“最后一评”中“脱颖而出”呢?所以,骆冬青教授所说的“要放胆,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有超水平的发挥”,估计很多考生还缺少这个胆量。(二)跟着“考试”“专家”走的作文教学“文体之争”也折射出高中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态:从高中伊始就直奔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而去,作文教学没有课程意识,不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热衷于议论文写作还算是“靠点谱”的写作活动,可能还有不少学校的作文教学往往受权威性的调研测试和专家的影响,跟着“考试”“专家”走。1.跟着考试进行作文教学。在考试中进行写作教学,随着每一次有权威的调研测试翩翩起舞。而高三阶段,一般都有几次较有权威的模拟或者调研测试,还有平时的测试,这样,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每次考试中的作文试题,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以及篇章结构等讲解就贯穿其中了。而每次大市级的调研测试中的作文试题往往被视为高考作文试题的“风向标”,一般高三语文教师要引导或者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研究透彻,希望从中得出应对高考作文的技巧或者“秘诀”。2.根据专家的讲座进行作文教学。不少教师随着专家的每一次讲座而忙得上蹿下跳。每一次有权威的专家讲座,尤其是作文方面的讲座,听众席往往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多语文教师或许没有自己的写作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对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三的作文教学很是迷茫,特别希望能在专家这里得到“真经”。

三、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文体之争”折射出的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反思,尤其要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想法和行为,并找到写作教学的出路。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写作的课程性质无论是整个高中作文教学还是高三作文教学,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写作所具备的课程性质,不能把作文教学弄成“押宝式”教学,胡想乱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不能好高骛远,华而不实。1.不必纠结于文体之争,训练计划要系统。其实,纠结于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不是说议论文写不好的学生就意味着能写好记叙文等其他文体。高考作文质量取决于考生平时的作文水平和写作基本功,而不是一味纠结的文体选择上。因此,高中阶段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开展作文教学。例如,如何训练议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如何使得学生的思想更深刻,如何使得语言更富有文采,等等,都要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做。2.不必觊觎于作文高分,要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高考阅卷中诞生的满分作文或者高分作文,不会眷顾于每一位考生,绝大多数考生获得的作文成绩注定平平。我们可以客观地正视高考作文的现状,除了一批让人赏心悦目的满分作文或者高分作文外,其实,还有一批相当数量的“惨不忍睹”的低分作文:文脉不清、表达混乱、观点低幼、感情苍白……甚至书写潦草、病句频现、错别字连篇。因此,很多考生连起码的写作要求都达不到,更遑论高考作文高分!高三阶段,不管时间多紧迫,也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写作精神和要求,踏踏实实地训练写作的基本功,包括规范学生写作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3.写作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写作说到底是思维的外现,写作训练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悟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说到底还是思维的较量。骆冬青教授认为:“优秀的议论文要有独特的观点,抽丝剥茧,才能一步步到达终点目标。因此和记叙文相比,议论文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要素才能形成议论文。”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个性,避免“大路”思维,少写或者不写“大路货”式的作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有独特的发现,培养学生敏捷的才思,有“激情和智慧”。多读书,少做题。指导学生读一些思辨性的作品,以阅读促写作,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静心地读一点书,比长期泡在“题海”里游要好。骆冬青教授认为,“不少学校高考语文复习就是不停做练习,未来单纯做练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这句话一针见血,道出了目前不少学校高三语文复习的现状,不少高三语文教师就靠一本“宝典”式的复习资料和大量试卷应付高考。其实,有效的做法还是应该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多读一点书,不断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多读一点思辨性的作品,关注社会和人生。

(二)消除拿“保险分”的懈怠心态,恰当评价激励写作信心部分教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写作,这些教师就更不会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了。1.消除拿“保险分”的懈怠心态。“文体之争”折射出“写什么文体,更能多拿分”的心理,看起来还是“积极的”,也无可厚非,但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拿“保险分”的不怎么积极的心态。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作文反正很容易拿到40多分的“保险分”,这实质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是一种懈怠心态,这也是高三语文复习中“没有作文教学”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写作上,这样的消极心态、应付心理也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实际上,学生高考作文分数目标定得低,其真实结果往往要低于目标,更为严重的是,这是对作文的一种漠视———失去了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动力。而事实上,在写作教学方面高三语文教师还是有很多事要做的。如果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写作训练工作,制定较为合理、符合学生写作实际的目标,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不断提升写作水平的。比如,要求学生作文目标能达到50分以上,或者50分到55分之间,通过正常的写作训练,还是可以实现的。2.恰当评价激励写作信心。语文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课程标准》规定: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开展有效的写作训练

“文体之争”折射出部分语文教师内心对作文教学的忧虑和恐慌,一些语文教师可能对高中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有计划地开展作文教学并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制定写作训练计划,要有通盘考虑,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和能力要心中有数,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能乱了方寸。应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与规定,扎扎实实地训练好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文体,这些都要适合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爱好以及写作兴趣等。有的学生思辨能力强,有的学生情感丰富,有的学生叙事能力很好,都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具体情况,确定写什么、怎么写,包括写什么样的文体。2.提高“最近发展区”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写作“最近发展区”,要在写作的“最近发展区”下功夫,也就是作文训练要有效。比如,有的学生擅长记叙文,情感丰富,文笔细腻,那就在记叙文上花心思:怎么才能写得更好,写作水平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还有哪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总之,“文体之争”折射出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深刻反思。只有深刻理解了隐藏在“文体之争”背后的东西,解决了“文体之争”背后所潜伏的问题,才能知道高中作文教学包括高三作文教学究竟该如何进行。

作者:杨润芝 单位:高邮市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研究

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处于深入研究中,而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就是现阶段的研究关键所在,这也是衡量语文教学工作水准的关键因素。和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以语文作文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其中蕴含着多种不利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实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终将会迎来新的挑战。所以,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作为基础,同时加以良好的引导工作,从而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彻底激发出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所在

1、灌输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在影响着当前的教育工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始终存在。相关研究显示,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如果教师不关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灌输式教学也限制了学生在自我个性方面的积极发展,学生自身拥有的天赋优势无从发挥,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也就无从谈起。

2、作文写作严重偏离客观事实

现阶段,正是我国开展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过,传统教育模式一直在发挥着不利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也不够理想。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因为必须参加考试,所以学生的作文写作出发点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不然就会与当前大好的社会形式有所背离。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异想天开、谎话连篇,整篇作文都是空话、套话,这也体现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的缺乏。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在作文教学方面,高中语文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大多只是对教学材料实施研究分析,然后再辅以格式套路的讲解,学生也只是做做简单的学习笔记,记录一下课堂内容罢了。这些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又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不过很多教师对于该项技术知之甚少,根本无法再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依旧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学方式必须灵活掌握和运用,而且一定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解析

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具备实用性,这在教学模式中可以多加培养,而且其写作能力肯定会有阶段性提升。但是这也属于模式化教学,最终对学生的创造性天赋是很不利的,因此,只能用于考试前的临阵磨枪。在实用性教学模式中,老师主要是把作文写作的关键点为学生一一讲解,学生此时的写作水平会有一个显著提升。在作文写作实用性方面,老师最好能够对学生亲临指导,同时运用逐个击破的方法,学生的听讲和学习也更为直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老师需要重点讲解作文的开篇。文章类型各异,所以通常都要采取不同的开篇方式,所以最好能规定学生书写中正,这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作文写作也是益处多多,长期的写作培养,学生的高考作文写作也能应对自如。作文的实用性还能以其他形式来对其实施分析,对于类型各异的作文,我们就要分析其亮点的不同之处。象征形式的作文,我们就要以叙事形式来对象征性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于主题的体现必须鲜明,而且要做重点提示,以此来实现作文深度的提升。因此,学生一定要准确掌握主题的象征性意义,文章有了一定深度,那么得分自然就会更高。还有,作文教学主张实用性,一定要从不同角度来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中对作文写作的实用性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研究,掌握作文的写作要点,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路径探究

1、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当前时期,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多,而且教学模式也过于单一,因此,导致学生作文写作不够积极,兴趣不强,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课程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课堂互动性提高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共同交流思想,研究探索新的写作思路,这就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首先,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形式,始终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还能使学生慢慢掌握更多的作文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语文老师还应注意,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将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联,而非急促开展教学工作,盲目教学。设定作文题目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所关联,还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此为基础,制定有序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述欲望,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高中时期,学生的升学压力非常大,而有些老师对于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学生也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在此,多数人都觉得不用将更多的课堂时间放在作文学习上,因此,就导致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兴趣较低,而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萎靡不振。所以,老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将负面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挖掘自身的写作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还可将作文课程与学生的娱乐活动紧密相联,学生能在此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并且提出自己的写作意见,这样更容易达到教学中对于作文写作的要求。语文老师还应对作文仔细阅读,并对其进行认真修改和批注,同时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有不足之处进而详加指导,最后再诚心鼓励他们,这样方能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而此时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是会如泉水上涌,写出大量更好、更精彩的作品,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就得以飞速提升。而在学校方面,还可全面开展作文写作大赛,这有助于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身处其中,可以持续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好的挖掘自身潜能。

3、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他们的阅读思路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量和阅读思路不断增加,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掌握这个教学技巧,倡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让他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有句话讲“万计读书,下笔生风”,要让学生不断拓展阅读量,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方可更好的提升他们的文学创造力。学生在阅读中,多是会学习作品中的文字表述方式,而且他们还会注重对名句的深刻理解和积累,不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所提升,而且还能将自己的写作方式融入其中,进而在文字表达方面有所提高。在教学中,老师还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作品,这样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阅读时,尽可能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从而丰富作文写作内容,增强自己作文的表现力,使作文水平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4、加强合作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开阔

近段时期,多个学科教学领域都在充分运用合作性教学法,高中语文老师也必须转换之前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合作性教学作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合作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定当考虑周全,而且要双管齐下,让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首先,在合作性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老师必须时刻注意,尽量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另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老师还应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营造一种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联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竞争机制,他们也能在其中产生情感共鸣,相信学生身处其中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其次,老师还可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还要注意他们学习成绩上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互动交流,他们相互学习、成长、提高,通过相互合作机制,不仅能学会从多角度思索作文命题,而且还能够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自主写作意识。因此,合作性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路,同时更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增强集体合作意识,这样就有效的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自身综合素质也会有质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写作始终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特别是在考试中,作文写作的分值始终都很高。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方面的创新,并且要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的正确性,真正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将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定为学生的重点培养方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总的来讲,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考试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要达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最终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作者:孟庆华 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升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生都存在写作难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生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是高中生的阅读量较少,没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持其进行文学创作。还有一方面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存在问题,高中生没有学会写作的方法。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几大特点

1.1开放性。当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写作模式也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及时收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以达到写作内容上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就是思想上的开放性,虽然高考作文的题材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却是情有独钟,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仅仅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是难以满足学生今后的求学需求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文体。

1.2实践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的,作文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同样如此,想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深入于生活之中来采集相关的素材,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和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如今很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千篇一律,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过少,这固然有课业繁重的原因,但是也有学生自身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只有通过实践来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素材,才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品质。

1.3自主性。作文最初的目的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手中所写非心中所想,这是当前学生写作的主要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过多的限制,最好让学生自由作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突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的作文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体现最真实的自己。

1.4创新性。作文的写作不需要因循守旧,教师更多的是愿意看到创新性的文章,而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像是同一个模子里脱胎出来的。同样现代社会也对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更高,写作作为一次自我创造的过程,不应该跟着别人的思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应该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各种新兴的题材或者是作文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今学生有这样的趋势:“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怕周树人是因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害怕写作文是因为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这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学生普遍的观念,就是怕写作文。一来是因为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二来学生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文应该是抒发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去故意地拼凑经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来寻找素材,这样才不会觉得写作文太难。而观念转变之后学生能够从普通的情景之中找到触动点,从而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转变为流淌于笔下的文字,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也能够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2.2建构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够单纯地从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觉得写作过程太枯燥。再者对于学生作文中有问题的地方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改进。作文评价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分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这样才会有改进的动力和空间。

2.3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当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显得废话连篇,读起来让人觉得乏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是脱离了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除了注重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片面地堆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写作的素材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应该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素材收集。因此真正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去发现素材的眼睛。在这一点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在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的接触之中获得灵感,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

3.小结

写作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做到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才能够真正写出高价值的文章,同时培养出热爱生活的态度。

作者:张薇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创新作文教学信息技术研究

一﹑当今作文教学存在亟待改革的弊端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语文推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进入了大分值时代,其教学重要性不言自明。从目前中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作文教学令人担忧。当今的作文教学仍“无本(教材)可依”,作文知识散见于课本的课文之后,虽然每本也有四个单元,但是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1]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基本的症结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行为的“消极随意”,从对症下药的角度来思考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消极随意的作文教学行为,要让作文教学有一个简单、好用、有效的凭借和抓手。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呼唤中学作文有效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呼唤采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作文课堂教学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途径,形成有效的作文校本课程,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作文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环节

(一)科学编写校本教材

为解决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整合新课标与老教材优势资源,构建适合中学生与中学一线老师的有效的作文教材,我们与文心出版社合作推出校本课程,解决作文教材问题,编辑出版了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极品作文风暴•高考作文满分秘籍与名师预测》《极品作文风暴•高中新课标作文训练一本全》。校本课程构建了三年的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高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上期重点训练强化复杂的记叙文,下期重点训练强化复杂的议论文。高二阶段为提升阶段,上期重点训练强化作文审题技巧,下期强化文体意识。高三阶段为升华阶段,上期重点训练高考应试技巧,下期进行预测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热点,积累素材。

(二)构建高效的多媒体作文课堂

经过艰苦探索,历经实践检验,我们摸索出了极品作文“一体两翼”理论:“一体”即以自编作文教材为主体,培养学生形成完备的作文同步知识体系及高考应考能力;“两翼”即结合信息技术,积累素材和阅读高质量的满分高分作文构建适合自己的作文模式。[2]我们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探索更加有效的多媒体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途径,形成作文校本课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作文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学习效率。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的尝试:在作文指导中运用课件、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展现一些与作文有关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快捷、便利、信息量大等特点,结合教材体系,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活”,使“要我写”成为“我要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真正得到提高。[3]备课时配合校本课程,精心制作相关课件,辅助作文教学。我精心设计了解密高考作文满分秘籍系列课件,分为审题篇、结构篇、语言篇、素材篇、预测篇,并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我在讲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课时,出示了内容如下的PPT课件:2009年2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对这则材料,学生一看视频,就会为蔡先生鼓掌,为这份爱国之心赤子情怀鼓掌,为这一份冷静智慧鼓掌。蔡铭超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值得我们赞扬。但是静心分析,有理有据也得守规。蔡铭超是爱国的、有理的,但他不应该拒绝付款。中国一直以诚实守信为传统美德,如此做法,有违于这一美德,有理也得守规,才能走遍天下。所以既要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也要有理而且守规。由此,我总结出审题方法:辩证分析法——要注意辩证思考、全面考虑。辩证分析法有利于构思作文。辩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PPT信息量大,兔首、鼠首的国宝图像具体可感,加上视频链接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助于对作文审题知识点的掌握。再如,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评改作文。每学期都会让学生评改作文。我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文,然后用拍照的方式显示在班班通白板屏幕上。学生课堂评改多人作文,对自己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显示在屏幕上,全班分享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三)利用QQ群,设立网上备课组,促进作文教学

我们建立了QQ群,命名为语文备课组,随时可以开展讨论,便于交流作文教学信息。有了QQ备课群,我们课题组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流探讨。课题组成员在作文教学研究上也注意分工合作。如我负责校本课程的全面工作,潘聪老师负责如何有效论证,李漾老师负责作文评改教学设计。教材的设定合不合理,课程的规划合不合乎实际,运用会不会有效果,都有待课堂的检验。坚持让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与课堂应用、改进教学计划相结合,以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团结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课题成员网络集体教研的作用。在设定好校本教材后,我们成员立足教学一线,从各自班级的实际出发,把开发的教材课程逐步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材实践的阶段,我们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上课和交互式听评课。笔者做了“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有效审题立意”“高考作文命题规律与预测”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解决了高考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难点。李漾老师做了“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示范课,化枯燥的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为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精彩纷呈。潘聪老师做了“作文素材积累指导”和“写作思维训练”示范课,创新思路,方法行之有效。笔者在“河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质课一等奖。潘聪老师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教学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上课课件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四)开设博客微博,丰富作文学习资源

博客与其他网络工具相比,具有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众多优点。将博客引入作文教学之中,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不好筛选。我通过博客,将经过过滤、筛选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将信息传递给他的伙伴。[4]我在新浪网创办了省实验中学张定勇老师的个人教学博客,把自己平时发表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和收集到的想要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学习的内容都放在了博客上,以供学生课下学习。笔者在《创新作文》《作文指导报》《中学生阅读》《高考金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几十篇,这些文章大多上传到了博客上,方便了师生交流。我还撰写了作文备考的系列资料,如作文审题、作文预测等,录制了系列微课程。这些资源均上传到博客里,供学生学习使用。博客能点亮作文教学,丰富学生作文素材。学生可以借助博客扩大阅读面。我也鼓励学生开设博客,撰写心得日志,互相学习同学的作文,取长补短,避免无话可说的弊端。博客还可以点燃学生创作激情。我平时鼓励学生多创作好的作品,在博客上择优发表公布。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有8人获得初赛大奖,6人获得复赛大奖,1人获得二等奖。课题成员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指导报》《创新作文》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还组织学生参加河南教育厅“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省文化小论文写作及郑州市“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有几十位学生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我们指导学生创办《星空》《映刻文学》写作期刊,让学生自己组稿、编辑,内部发行。很多同学的才华得以施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组织学生围绕“企业文化”的话题开展演讲活动,学生广泛收集自己所感兴趣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文字,制成课件,进行演讲,并选出优秀的演讲者将其演讲过程在录播教室进行了录像,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快乐、全面地成长。这些优秀的作文资料,我们都会择优公布在博客上,供同学们学习观摩。

(五)建立了班级公共邮箱,积累作文素材,方便学生下载资料

为了弥补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不足,我们建立了班级作文公共邮箱,方便学生、家长下载资料。例如课题组潘聪老师注重积累素材,带领学生开展“每周写一篇书评活动”,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交流,大量优秀习作已被整理成集,通过班级邮箱内部分享。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推选出佳作进行展示,师生讨论范文的得与失,最后配上评语,汇编成一本《班级作文选》,张贴观摩或者推荐给校刊发表,特别优秀的推荐给报纸杂志发表。《班级作文选》最后汇总选优,可以汇编成年级作文选,通过班级公共邮箱等方式进行分享。这对学生提高作文兴趣有很大作用,也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公共邮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之余的好帮手。“无物可写”是不少学生写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干巴无味是许多学生的作文通病,思维停留在浅层次上是不少学生面临的作文困境。关注生活、加强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不二法门。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日积月累呢?课题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三种尝试。1.每日讲人物。每日课前的人物介绍。学生制作PPT,介绍人物某一显著方面,最好有点有面,要求真实可信,最好生动有趣;介绍完毕后总结该人物可用于何种主题的作文中,并在后黑板上写一句有关该主题的名人名言。这些人物古今中外都有,是很好的写作素材。2.一月讲时事。每个月用一节课对全班同学选取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学生主持,制作精品PPT,择取关注度高的事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教会了学生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学生就可以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自己的思考。这项活动不仅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3.每周阅读课。每周一节阅读课,提供《中国青年报》《看天下》《青年文摘》等报刊,以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学、艺术、心理等多方面的班级图书供学生阅读,或者是老师把一周读书中遇到的精彩书籍篇章,制作成PPT,在阅读课上介绍、共读。作文素材需日积月累,但是只要坚持用多种有效方式进行积累,就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由量变达至质变。课题组成员认真搜集高考高分作文,供学生总结规律、学习模仿。笔者参与编写了《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2013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还组织学生编写自己的《精品作文素材》和《时评汇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这些素材均通过班级邮箱进行分享。(六)开设微信账号,便捷地做好作文指导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现在进入微信时代了。我们作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失去这片园地。笔者在利用微信进行作文指导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一是我把自己博客上的好的作文指导微课﹑文章用微信转发,方便学生学习了解最新信息,供学生和家长及时地浏览学习。二是给新闻媒体提供我的作文预测题和高考作文命题点评,这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关注,特别是今年高考前我给《河南日报》《郑州晚报》提供的“河南名师预测高考15道作文题目,曾多次命中”的微信,阅读量达七八千次,直接使考生受益。高考后我的微信“河南高考作文咋样,咱郑州名师有话说”经过郑州教育微信公众号后,点击量达到8675次。高考以后,我又受《大河报》之邀,走进“彦英夜话”栏目录制节目,和《大河报》主持人张红梅﹑河南作协副主席郑彦英一起谈论高考作文命题及规律,对学生高考作文写作也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总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笔者执教的实验班的学生在省市及全国作文大赛中,有50多人获奖,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

三、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确是解决作文教学的一剂良方,但要注意仅仅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要防止以下倾向: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课件替代教师的板书;将“人灌”变成了“机灌”,失去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课件过于花哨,成了“绣花枕头稻草芯”,分散学生注意力,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上课时,教师围着键盘、鼠标转,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点鼠标”学生“看屏幕”,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减少了教师的亲和力,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这些倾向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微信﹑邮箱﹑博客虽然便捷,但是不易保存和阅读,还需要学生阅读相应的纸质的材料,避免学得快忘得快的现象。总之,研究表明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自主编选的作文校本教材,构建高效的多媒体作文课堂,利用QQ群,设立网上备课组,开设博客微博,丰富作文学习资源,建立了班级公共邮箱,方便学生下载资料,开设微信账号,便捷地做好作文指导,这种模式能保障中学作文的有效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作者:张定勇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

作文在中学语文中占有很大分量,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积极应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

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经验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境,他们不知道在课堂上怎样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面临的一项难题。对此,我们首先要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无序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一般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读几篇优秀的学生范文,比较生硬地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并找出关键点,在讲解过程中缺乏层次性。这种陈旧无序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法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目前看,很多语文教师较多地去研究作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应试技巧,而对于怎样去构建学生的写作认知心理却研究得很少。当前,初中作文还不能脱离以中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的藩篱,通常的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成功获得高分,在很大的程度上没有触及写作的实质内涵,对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这就是将分数作为评价作文的唯一标准而带来的弊端,它实际上较为缺乏层次性或递增关系。有很多的学生在完成初中三年的写作学习过程后,发现自己写的文章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长度,但是作文的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却并不理想。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能够将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而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去思索发挥,缺少趣味性、针对性和实际性,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很少是优秀的作文。

(二)学生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

很多学生都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写作状态包括了作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状态。在对待写作时,我们通常都保持着比较严肃的态度,这就在无形中给写作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写作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平常的作文锻炼时,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写作的内容当作一件特殊的事,过分强调了内容的条条框框。例如,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从道德高点或大爱方面出发去写,我们不能否认这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爱国情怀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老是加上这样的写作内容,无疑是增加了一种限制性,学生会认为作文内容反映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心理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给学生增加包袱,使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写作能力的发挥。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通常首先是确定并布置写作的题目,然后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最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写作时间。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下,根本不可能营造出积极而有趣的写作氛围,很多学生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仍旧找不到什么可写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长此以往,每当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成了学生感受痛苦的时候,甚至他们会在心里产生厌恶感或排斥感。

(三)写作脱离阅读和生活

写作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离开现实的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没有根的树。为了应对中考,初中学生被长期地禁锢在教室和校园里,接受封闭式地书本知识学习。学生大都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悟,因此,也很难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的写作与生活越来越远。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必须得研究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获得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平台,引导学生写出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味。此外,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脱离实际或废话连篇,出现这类问题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缺乏思考,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阅读时也不能读懂生活、读出味道,在写文章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心思。

(四)作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明显增多,同时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写作任务。在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下,很多初中生往往不是去积极地准备素材,不是去努力地构思作文,而是采取消极对待的方式,为了完成任务而抄袭作文。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研究

(一)把握目标、注重序列

要想使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大局总揽,从整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整体规划好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序列。例如,教师可以从整个初中阶段规划作文练习秩序,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习’惯,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包袱和限制;初中二年级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具体写作方法进行规范教育;初中三年级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这种有梯度和层次的作文教学计划下,每一学期都能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个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写作乐趣。

(二)打开心扉、自由写作

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条件,平时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教师最好将作文课分为两种,一个是指导课,一个是讲评课。教师在指导课上主要是点拨并训练学生的作文思路,尽量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作文内容积极健康,教师就应该接受并鼓励,从而提高大家的写作乐趣。

(三)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考,多多感悟,在此基础上布置写作锻炼任务。例如,初一的教师可以布置贴近生活的题目,如初中生活的感受、寒暑假见闻等。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感悟,多思考,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作者:李凌岚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第八篇: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

在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的深入,而且可以使我们在探索中少走弯路,同时也可找到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道路和方法。本文从以下四个大方面谈一谈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学思想及我所受到的启发。

一、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前提———明确写作目的。在确定作文教学的目的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端正写作训练目的,不能仅关注于目前作文考试成绩,真正的写作训练是为了锻炼一种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能力,是一辈子都需要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写作几乎像吃饭喝水一样,是不能缺少的事项。写信、提意见、做总结、记日记、定计划……哪一项不需要动笔。”由此可见,写作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写作,所以写作是每个人非学不可的,而且是非学好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这里虽谈的是小学作文教学,但所论及的作文教学目的性的问题却是共同的,作文教学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须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写作课是要培养学生写好一般应用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练就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的基本功。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求知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主张必须使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写作是习惯上的事。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并给学生做些引导和指点,开发学生的大脑,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写作习惯,把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再予以点拨,引导学生把生活感受转化成文字写出来。学生养成习惯,自己去探索问题再自己去分析问题,再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将会是学生非常个性真切的情感文字。

二、作文教学的过程

作文教学过程,可概括为: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下水作文—师生共同评改的过程。其中,学生作文及参加作文评改,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一)命题。教师命题要排除一些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平时多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作文命题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好的完成写作。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和自身情感,自拟题目来进行作文。

(二)教师有效的作文指导。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手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由此,我认为指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充实,是作文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即吸取间接的经验。

(三)教师下水作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当堂写作。叶圣陶先生很提倡教师下水作文,他曾说过:“教师自己动手写作,最能体会写文章的甘苦。只有把自己的深刻的体会和语文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才能更加入理,指导也会更加明确。”

(四)学生自我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训练学生作、教学生修改作文,注意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自我修改的好方法。”师生完成作文后,就是进行作文的批改完善。此过程可师生互改、学生互改,亦可学生自己先多读多看几遍所写的文章,完善修改之后让老师、同学来修改。学生写作后能对自己所写的文章看几遍再修改修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习惯。

三、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写作始于真诚。叶圣陶认为“写作有真意”。教师教学生写作时,要让学生从他们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起,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程度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习作即使不加修饰,也会有一种内在的质朴美,因为学生习作出自真诚,也体现了学生为人的真诚品格,逐步从写作中培养学生真诚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

(二)积极阅读成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写作中,阅读和写作是紧紧联系的,阅读不仅是为了写,阅读的积累对写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都善于模仿,还不大善于鉴别,所以教师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好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能提升文学素养的书籍。学生素养的完成在于“行”,只有先知晓然后实践才是真理。

(三)常常练笔磨技能。写作和阅读比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练习的。有扎实的写作基础,还要经常练笔。写作技术怎样才能熟练掌握呢?叶老认为必须通过反反复复的多次练习,把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四)“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教师如何“导”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为教,不是在于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所以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还提倡不需要教的境界———教师必须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觉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习惯于自学。

四、叶圣陶作文教学观对当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启发

(一)充实阅读课,让阅读生活为习作添彩。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多指导阅读”。课堂阅读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理解文本意义,更要立足于体会实际以及掌握文本表达技巧,注重读写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课堂笔记本的方法,加强读写渗透的训练,充实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将语文教材当成例子。还可大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趣味阅读、有效阅读、读写结合入手组织学生的阅读活动,用文学作品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笔下逐渐丰富起来。

(二)丰富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在习作中。叶老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生活体验和积累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在生活的宝藏中挖一眼井,开掘出生活的源头活水,以实践为主,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体验和创造,他们获得的东西会远超出教师的预计。

(三)将作文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会改作文。在修改作文方面,叶老极力反对语文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精批细改,提倡在认真审阅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启发和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千万不要把本应由学生做的事情越俎代庖地包揽过来,弄得自己疲于奔命地搞无效劳动,学生还不知道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总之,纵观叶圣陶的写作思想,他始终强调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引导作用,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多读、多写、多改,如此一来,学生写作难、教师改作文繁琐的问题会有所改观。

作者:董青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2014 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