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城市应急管理全文(5篇)

城市应急管理

第1篇: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是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区域,兼有集聚性、流动性的特征。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应急事件呈现较强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应急体制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国家要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主要途径在于提升预先感知、高效应对、联合处置等能力,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需要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领导驾驶舱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的新方式,是利用新技术创新城市服务的新尝试,是政府和社会协同建设的示范工程,对城市发展及治理、构建共治型政府影响深远。

二、应急事件特征

纵观近年来突发的应急事件,具有以下特性。

(一)复杂性

由于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组织结构和环境趋于复杂,处理应急事故难度增大。人们对发生的事情认知不清,特别是在应急事件早期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很少,给应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

(二)紧迫性

应急事件处理需要快速响应,如果响应慢,将无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超过了最佳时间,救援将显得毫无意义。

(三)临时性

临时性是区别于平时管理的特征,同时也是应急管理与生俱来的特征,应急管理不是平时发生的事情,大多是临时突发事件。

(四)危险性

在应急管理中危险会经常发生,一方面是事件本身带来的,另一方面是突发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衍生事件而产生的危险。

三、建设思路

城市应急管理涉及公安消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领域,需要部门参与、信息连通、联动处置,因此领导驾驶舱建设遵循“数据汇集--平台互联--专题应用--分析决策”的建设思路。总体架构如图1。

(一)建立数据资源中心

基于城市运行数据共享交换中心体系,汇聚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融合互联网和第三方机构数据资源,统筹建立城市运行数据资源中心,配套城市数据治理业务建设主题库,形成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为城市数据治理提供资源服务。

(二)建立应急支撑平台

连通各业务平台,形成数据治理中心、业务支撑中心、服务共享中心、管理控制中心,实现对应用的支撑作用。实现“一次配置(接入)、持续汇聚,集约管理、高效融合,有效共享、服务应用,全程追溯、量化评估”的大数据“汇管用评”的一体化能力。

(三)强化运行监测应用

汇集经济运行、城市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情况形成城市运行监测应用,汇集经济社会发展、舆情分析、重点风险管控、重点群体管理和关怀等专题形成专题分析应用,通过部门间、平台间协同形成城市应急协同应用平台。

(四)建立领导驾驶舱系统

以信息为基础、平台为中心,建立集运行感知、信息资源统筹协调、决策指挥于一体的领导驾驶舱系统,对城市运行日常业务处理,提升处置协同能力,对公共安全、自然灾难等突发事件预警和决策,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决策服务。

四、技术要求

(一)数据汇聚与云端应用的新需求

为实现更加惠民的智慧政务,政务云作为未来“数字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满足数据汇聚及云端应用需要。云端应用包括政府管理和运行本身所要提供应用服务,以及大量的政务APP。政务云要继续优化基础支撑,保障应用整体平滑迁移至云平台,利用云化特点,实现系统资源弹性扩展,保障云平台发挥应有效益。

(二)充分发挥AI使能平台的能力

在政务云和政务数据建设比较完备情形下,人工智能为智慧政务提供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与政务大数据、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融合,充分发挥其自学习、自适应和自服务优势,使其能够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更加高效的服务。

(三)区块链与政务数据的结合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优势,这些特点保证了数据的“诚实”与“透明”,奠定了信任基础。而区块链巨大的应用场景,将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主体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在智慧城市场景下,区块链的应用电子证照系统等案例,有助于全面升级基于信任的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

(四)CIM平台建设

CIM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数字孪生城市的实现,也是城市数字孪生后续阶段的基础。在空间范围和技术基础上,CIM的建设是“大场景的GIS数据+小场景的BIM数据+物联网”的有机结合。BIM技术对城市中各个建筑可以做到构件尺度的数字孪生,从而将建筑物的信息数字化。

(五)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主要围绕“一云一网一平台”,即搭建政务云、政务服务网和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智慧城市重点平台和重点应用建设已成为新焦点。重点平台建设包括政务云、城市感知与CIM平台建设以及数据开放与应用平台。重点应用建设包括城市集成APP、城市决策研判系统以及MaaS与自动驾驶。在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将由以底层基础设施为重点,向以平台、数据和应用为重点转变。

五、建设内容

(一)城市管理体征评价体系

城市指标体系:包含经济运行、城市保障、公共服务这三个维度的城市运行的指标体系,全面呈现城市运行态势。通过城市运行体征来判断城市运行状况,对城市运行管理对象进行全面监测,挖掘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全民决策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二)资源中心

根据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社会信用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等专项资源库,构建经济运行主题库、公共服务主题库、城市保障主题库、应急保障主题库。

(三)数据治理中心

整合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数据治理系统、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挖掘工具、BI分析工具、大数据基础平台等,对数据进行清洗、比对、分析、挖掘等处理,实现数据治理。

(四)业务支撑中心

利用网络数据抓取服务、业务流程服务、GIS服务、BIM和CIM三维展现服务、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转发服务、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以及各种中间件,为业务提供支撑。

(五)服务共享中心

汇集目录管理、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对接、微服务引擎及API网关、监控分析等,形成共享服务。

(六)管理控制中心

运用项目管理、应用管理、容器管理和集中监控,构建管理控制中心。

(七)城市运行监测应用

城市运行监测系统整合经济运行、城市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例如经济运行数据包括创新指标、消费指标等。城市保障数据包括生态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出行、物流等。公共服务数据包括人口流动、医疗运行、住房保障等。

(八)城市应急协同应用

以重点监测的危险源及风险源为分析起点,以风险对应的生产经营单位为监管对象,通过日常状态下的安全生产监测工作、战时状态下的突发处置和应急救援活动来支撑工作目标的实现。

(九)专题分析应用

包括10个经济社会发展专题、重点风险源专题、舆情分析专题和重点群体管理和关怀专题。

(十)展示系统

提供多种展现形式,主要包括基于智慧大屏和手机APP展现。

六、结语

第2篇: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应急管理;研究

在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地铁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应用的交通方式,这种交通工具具有运行效率高、通行速度快的特征,并且轨道交通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少,设备设施基本都在地下,对日益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来说不失为理想的选择。而地铁交通的运行需要庞大的系统支持,这不仅包含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还要求具有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预案,在保证地铁基本运行的前提下,能够对地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风险及时地排查和解决,做好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避免地铁交通系统的事故发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高效、科学的救援行动。

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概述

轨道交通,顾名思义是指以轨道运行的交通工具,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区域来确保轨道交通工具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达到运载乘客和货物的目的。而在轨道交通运行中,为了提升轨道交通的通行质量和效率,要求交通部门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管理,完善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这也是轨道交通通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因为轨道交通设计的内容较多、体系庞大,这也导致轨道交通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为了更好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知识,并结合实际的轨道运行管理将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解决轨道交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升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1]。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2.1施工质量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因为其建设区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较于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有较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存在施工环境恶劣,工程量庞大等问题,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专业有着较高的要求,还会因为难度问题影响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加强对施工建设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轨道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在现实的轨道交通施工建设中,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施工质量意识淡薄,整体的施工流程混乱,施工前的勘探工作不充分,准备工作不足,这也极易造成严重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比如,2013年的1.28地铁施工坍塌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事故的发生原因究其根本就是地铁施工建设中的勘探和图纸出现偏差,导致地壳变薄,并且一系列的违规施工,最终造成地铁施工的事故。这种不规范的施工严重威胁地体未来的运行安全,即使交付运行也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增加了地铁运行的维护成本和周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通行。

2.2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缺乏有效监督

要想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加强对轨道交通施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轨道交通的施工严格遵守施工流程,规范使用施工技术,并且在施工前做好全面、系统的的地质勘探,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论证,制定安全、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轨道交通施工的安全。此外,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也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在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中,会有多种因素对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影响,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加强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事故。而很多监管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将监管手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条款和规定进行有效的监管,这种安全管理监管的缺失极易造成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风险,从而增加轨道交通运行事故的发生风险[2]。在轨道交通监管中,监管人员的缺失也是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监管单位为了满足监管的需求,不得不将专业技能低,缺乏经验的人员安排到监管工作中,这也极大的降低了轨道交通运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轨道交通的运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3轨道交通安全人为影响因素

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与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自动化、高效性和专属性的特征,这也使轨道交通通行效率高的重要原因。这种高效的交通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操控和调度,以此来确保轨道交通的通行质量和效率,这种专业的操作能够严格按照运行标准和流程,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风险,减少轨道交通运行事故的发生。因此,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实际的轨道交通运营中,因为专业操作人员的缺乏,很多岗位的工作人员技能不足,经验欠缺,容易出现错误操作的情况,降低了轨道交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出现严重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

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3.1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危害

在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中,对危害的识别是重要内容,这些危害包括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轨道交通运行环境的破坏等等,是轨道交通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做好监督和管理,这些危害在实际轨道运行中的影响通常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为严格按照流程;二是,轨道交通的设施设备的安装不合理,运行质量和条件较差;三是,轨道交通恶劣的运行环境,不利于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四是,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轨道交通的运行监管不够全面、系统。这就要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针对性的做好相应的防范和排查工作,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危害的识别[3]。第一,在日常的轨道交通运行中,识别正常业务中的危害;第二,加强对轨道交通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行中工作人员与乘客活动中的危险;第四,做好对危害的与方法和判断。以此来提升管理体系对危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避免各类事故和危害对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影响。

3.2建立目标和管理方案

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一定的数据和内容来体现效果,这就要求交通监管部门要制定详细、可行的管理目标,并根据相应的目标内容制定系统的管理方案,以此来确保目标的有效达成,将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地,并在具体的实施汇总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模式,提升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轨道交通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和部门较多,对于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4]。一是,目标要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排除各种风险隐患,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或不规范运营;二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分析各项风险数据;三是,在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时,要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要经过实践的论证,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执行性;四是,制定的目标也符合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历史数据,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五是,要确定目标完成的时效,不能无限制的延期推迟,并出台相应的保障方案和制度,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将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通过相应的考核来督促目标的达成,确保目标进度。

3.3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轨道交通的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管理体系要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并授予相应工作人员合适的操作和处理权限,并将这些内容通过制定和规定的方式予以规范,从而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通常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有五类。一是高权限的管理者,这类人群承担着安全管理的整体责任,并对安全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做好审查工作,敲定具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人力和物力的双重保障,提升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二是,相关部门的业务经理,这类人群要做好相关轨道交通施工、保养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三是,要提升安全训练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从而更好的服务与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四是,加强特种装备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技能,特种装备因其价值较高,具有专属性和高效率的特征,需要规范特种装备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风险;五是,轨道交通基础设备的技术人员,这类人群是维护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保证,也是工作量较大的人群,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职权分工,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3.4处理和预防安全事故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要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及预防工作,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在发生事故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避免更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处理方法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在事故发生后启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展,高效的进行各种救援活动,第一时间将伤员和病患送医,并向主管部门汇报事故现场的情况和问题,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封闭现场。在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及时进行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得出真实客观的事故报告,并在总结中纠正错误的操作行为,完善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减少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和影响。

4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问题

4.1对抗决策

在轨道交通运营中,有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应急管理系统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提升预防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事故或者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主要是在执行“对抗决策”。而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往往是将常见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问题作出相应的部署和对策,但是这种预案在实际的轨道运营中并不能做到全部适用,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有效提升预案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在2021年的郑州特大暴雨事件,这种“百年一遇”的极端暴雨天气使得郑州地铁的应急管理预案失去了作用,只能根据实际的暴雨情况来进行灾害的救援工作,地铁运行场所通讯中断,电力系统瘫痪,这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阻力,因此,通过应急预案来建立指挥中心,统一调配救援力量,汇总受灾信息,掌握被困人员情况,这种应急管理预案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得以拯救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命,将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5]。

4.2整合轨道交通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在应急管理系统中,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应急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轨道交通运营中,要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工作,能够及时的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源,保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并没有重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其轨道交通的信息无法实现与先关应急部门系统的连接,这就使得应急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启动中存在一定的实践延误,这会增加事故发生后应急系统的响应时间,延缓救援人员的行动。因此,为了提升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交通部门整合轨道交通资源,实现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共享,提高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时效性。

5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应用举措

5.1做好建设方案,加强施工建设的管理

想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并全程监控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强化施工建设的监督与管理。而我国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因为技术与施工设备的问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要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对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的勘探,掌握具体的土层信息,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同时,在施工中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轨道交通施工的质量,从而减少轨道交通在后期运营中的风险和隐患,提升运行稳定性。

5.2强化安全风险的排查与管控

在轨道交通运行中,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是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轨道交通在日常的运行中会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运行区域会有突发事件和问题的发生,形成影响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风险和隐患,所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行的管理力度,及时发现轨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予以排除和处理,定期维护和保养轨道交通的相关设备和设施,降低故障风险和发生的几率。

5.3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和目标

除了以上几种措施,要想提升轨道交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还要完善轨道交通的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以此来确保管理措施和方法的有效落实。在制定轨道交通的管理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工作量和运营情况,统筹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确保目标任务的可执行性。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相应的管理方案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在轨道交通内部部门中明确分工和任务,将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以此来保证轨道交通管理目标的达成。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越来越显著,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交通行业的创新与优化,轨道交通的通行效率降低了城市交通的压力,这需要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强化施工阶段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排查各种风险因素和安全问题,并根据轨道交通的运营实际来制定管理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为人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建.轨道交通安全视频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东南大学,2018.

[2]邓克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技术探讨[J].科技风,2020(04):83.

[3]杨洁.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5):139-140.

[4]柳雪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6):200-201.

第3篇: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1.1我国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用水用电也逐渐水涨船高,我国电力工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电网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出现新的问题,安全压力也随之增大。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休息相关,与企事业生产经营业密切相关,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在严重破坏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形象的同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可能导致交通、通信瘫痪,水、气、煤、油等供应中断,严重影响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甚至对社会安定、地方乃至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形势变换的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因外力破坏(如冰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或人为蓄意攻击造成的电网支解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类似于2008年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大面积破坏、电网支解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受到自然灾害、天气变化恶劣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个时候正是节假日特别的春运期间交通运输最频繁最繁忙的时期,因冰冻雨雪灾害的严重影响,铁路交通运输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断电,使得中国的运输的大动脉京广铁路线路出现了滞留的现象。而由于电力中断还造成了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被迫封闭,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的民航机场因积雪结冰也被迫关闭,从而阻断了成千上万旅客回家过春节的通道,雪灾天气加剧了电煤短缺,大面积区域供电中断,大量民房倒塌,部分区域供水中断。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恶劣天气变化,由此造成的电力中断、交通中断,由此对人们的生活、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辽宁抚顺供电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电力工业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全国联网格局己基本形成,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安全运行特性日渐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电力系统对自然灾害等各类灾害的变化应变处理能力就显得相关较弱,容易受到破坏。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1995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杆塔倒塌,导致全县的企业、居民住宅大面积停电15天,经济损失严重;2005年新宾县再次发生了“8.13”洪灾,全县电网停运达10天左右,给全县人民的生产及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几次突发性事件暴露出了新宾电力企业的应急机制、民众参与力度、多部门联动机制、各类应急方案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以新宾供电分公司为例进行分析,新宾供电分公司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预警机制不完善。新宾地区近几年遭遇了几例比较重大的灾害造成电网中断事件,这些灾害暴露出供电公司部门与基础设施部门、气象部门、交通部门联动的预警防灾机制不协调。部分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稳定问题仍较突出。一些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负荷运行导致灾后无法正常运行。多次灾害暴露出基础设施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动的预警防灾机制不协调。部分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稳定问题仍较突出。一些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负荷运行导致灾后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分老旧设备仍在使用,部分地区单变、单线较多,输电断面瓶颈、无功补偿不足、短路电流过大、电磁环网等安全稳定问题突出。驾驭大电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需要提高对大电网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大电网故障产生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和分析。

第三,工业、生活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用电负荷过大,问题频出。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我国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供应紧张和电网结构薄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受到煤炭供应不足,水电站遇到枯水时期,电力供给跟不上步伐,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重威胁。比如,抚顺属长白山支脉西南延续部分山区,市区坐落在浑河河谷冲积平原上,南北夹山,浑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抚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区域为10816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27万,由于受大面积的山地地形地质构造限制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经营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电网设施设备大范围损毁,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抚顺地区电网的特点是电源及负荷分布比较集中,大电源、大负荷的投切均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设备安装、启动、调试、运行、维护任务十分繁重,外力破坏、盗窃盗割电力设施问题突出,运行维护人员误操作或调度值班员处置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野蛮施工、非法侵入、恐怖袭击等外力破坏或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电网设施损毁有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

第四,驾驭大电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明显增加,需要提高对大电网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大电网故障产生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和分析。

这些情况给电网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电网安全的风险增大。同时也提醒我们应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与社会联动的应急联合演习工作应当制度化。重要用户、重要场所等应急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1.3我国电力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环境的内在因素,包括:

(1)电力系统单一和多重故障;

(2)继电保护动作不正确和保护性跳闸、切负荷措施电网稳定性遭到破坏;

(3)电网结构薄弱、线路过载;

(4)自动化监控或通讯系统故障及认为操作失误;

(5)煤炭、水能、核能等一次能源危机。

第二,环境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

(2)盗窃及电力设备的误伤事故;

(3)恐怖袭击与战争。

2.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及应用

2.1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概述

城市供电应急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相关的安全应急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此外还有《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业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电力事故防范制度体系,它们与其它各种常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为实施安全生产常态管理、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2.2城市供电应急管理体系内容

(1)城市供电应急的预警机制

电力应急管理中的预测预警系统应当包括几个必要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顺序调用,辽宁抚顺供电公司根据可能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根据每一级的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预警机制,比如针对三级(黄色)预警,应该采取的措施为:公司负责电网运行的副总工程师、应急办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公司调度中心、运行工区、各供电分公司、信通中心、办公室等有值班任务的部门负责人到岗值班,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待命。总值班室、所属各单位应继续关注预警事件的发展趋势,并将跟踪情况及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必要时,按应急领导小组批示,由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和评估,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电网的破坏可能程度,提出预防和处置的建议。调度应根据时间变化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生技部做好应急抢修队伍的组织及抢险准备,会同物资供应部门做好电力应急抢险装备(包括抢修车辆)和储备物资的准备。营销部要督促所属各供电公司通知高危及重要用户做好启动自备应急保安电源的准备。公司所属有抢修任务的各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到岗值班。应急抢险、抢修队伍在家待命,并保证能立即集结。

当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门或政府电力主管部门预警结束通知或经过预警行动后,事态发展已经得到控制且不满足预警条件时,可以结束预警(当进入应急响应时,预警自动结束。

(2)城市供电应急的运行机制

一个成功的运行机制将会有助于问题、困难的解决。对电力系统来说,如何应对突发性的灾害,一个成功的应急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力系统应急运行机制,应该从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运输、采购、反馈四个方面进行,同时需要配备支撑技术平台、相关保障机制,这些一起设备系统一起运行起来,共同构成应急物流体系。具体运行的时候,还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设备、设施机制;政府协调机制;应急预案机制;灾害信息、报告机制;应急物流预案保障机制和反馈控制机制;分门别类的不同运输通道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电力系统应急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等。这些运行机制一起运行,目的是要建立电力系统应对突发性灾害的综合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和运行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应急物流保障平台 。

(3)城市供电应急的指挥机制

辽宁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部,负责人由安监部主任担任,成员由安监部、调度中心、办公室、生技部、营销部、农电部、基建部、物流分中心、新闻中心、信通中心、发展公司等部门人员组成。这几个部门分别负责的岗位为:安监部负责牵头组建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落实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项指示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值班,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接收、分析、报送事件信息,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并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调度中心负责电网事故处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公司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新闻应急处置、媒体应对、信息、舆情引导和监测,配合政府开展社会维稳工作。生技部负责组织电网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工作,负责支援客户应急发电设备的调配工作。信通中心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营销部:负责组织客户恢复供电,提出支援客户应急发电设备的需求。基建部负责组织基建施工力量参加抢险救援、抢修恢复工作。农电部负责组织农网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工作。物流分中心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及运输工作。公司其他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相关应急工作,完成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指挥、组织实施本单位经营区域内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第一,接受抚顺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落实其布置的各项工作;第二,组织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先期处置;第三,组织领导本单位经营区域内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第四,决定启动、调整和终止本单位应急响应;第五,负责向公司报送应急信息情况。

(4)城市供电应急的保障机制

一是实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全面识别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方法,量化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作业、电网、设备运行风险及其程度,为控制风险和安全投入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二是制定措施,做好风险控制。对评估出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采用相关途径使控制措施有效“落地”。三是建立体系文件,实现管理与作业规范化。针对体系管理内容,按“写我所做”的要求,建立工作标准,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内容、方法与质量要求,解决管理工作“落地”问题。四是执行标准,确保工作有效。按建立的工作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由于标准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时间与质量要求,严格执行标准,保证各项工作管理到位。五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风险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将风险控制与工作流程固化,实现流程管事。六是建立审核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第4篇: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监控技术;城市管理;武汉火车站

武汉作为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城市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人员要将传统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以武汉火车站为例,其建立于2009年12月,站区有十余条市区公交,周边有杨春湖长途汽车站,附近有众多宾馆、门店和停车场,2014年12月开通了地铁4号线。

1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及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量巨大,以往的人工管理已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局面,因此需要借助大量先进的城市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以智能化、结构化为基础,分别采用了3D建模、数据结构化、动态人脸识别、泛卡口、物联网、云存储等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城市管理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九大子系统,即动态可视化指挥系统、立体化反恐应急系统、违停及涉恐车辆预警系统、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视频数据智能云检索系统、大数据作战平台、联动应急决策系统、反恐应急指挥中心、广场播音子系统。一个完整的城市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将以上种种技术进行组合,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以实现相互合作的目的。对城市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同时也是新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而武汉站又是武汉市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强对武汉站城市管理监控系统的建设能有效保障武汉站交通运输的长期稳定运行。

2武汉站之前的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取证困难

武汉站人流密集,相对于城市管理来说,该区域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执法人员可能面临各种突发情况,但由于此前武汉站并未大规模部署监控装置,因此当执法人员与民众发生冲突时,往往存在取证困难、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同时还会使各种冲突事件成为社会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执法机关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2.2管理手段粗放

原先武汉站城市管理工作共有227名各类执法人员,采用网格划分的方式将区域细化为11个片区和43个值守点。但由于此前并未大量设置监控,仍采用人工巡逻的方式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安全死角和盲点,并不能真正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预防作用也收效甚微。

3电子信息技术在武汉站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武汉站正式成立了反恐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主要工作是对车站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和盲点进行清除,并在许多盲点处设置监控装置,同时不断提升执法效率,改变执法态度。

3.1视频监控技术

武汉站已经开始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日常工作当中,主要目的是对区域内的城市安全隐患进行监测,以便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其中,视频监控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固定视频监控技术和移动视频监控技术。目前,武汉站主要安装的是固定视频监控类型设备。此类型设备中包含了全数字化与数字模拟技术,能充分适应武汉站的管理工作环境,能对站区进行全方位覆盖,消灭监控盲点,而且摄像机全部采用星光级设备,即使在夜晚也能清晰辨别人和车牌。

3.2网格片区精细化

武汉市洪山区指挥中心灵活运用人防、技防等多种方式对站区范围内门店经营秩序、交通营运秩序、立面整治、市政设施、环境卫生、施工渣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督察、督办和指挥调度。督察人员分为监控巡察和现场巡察两部分,内外结合,互相补充。步巡人员每天深入站区新划分的28个网格片区对整个站区进行巡查督办,监控督察人员通过监控对整个站区进行撒网式不间断巡查,扩大了空间巡查范围,提高了督察效率。

3.3电子警报技术

在危险情况下可以发出警报信号的技术被称为电子警报技术。武汉站的电子警报技术主要有两类,即固定目标报警技术与移动目标报警技术,其主要取决于预防目标的状况,工作原理是静态警报技术,目的是将电探测信号从检测器传送到值班室警报控制中心。根据提供的信息,执法人员会及时采取紧急措施。移动目标警报技术主要用于保护有价值的移动物体,移动目标警报技术结合了诸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预警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4未来城市管理远程监控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4.1城市管理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

城市管理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在目前阶段,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建筑成本和应用的影响不太令人满意。第二,数模结合阶段,将数字系统及其对应机构结合起来,但数字技术的应用尚未完全开始,还无法全面使用城市远程监控功能。第三,城市远程监控工作已步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远程监控当中能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和便捷程度。第四,城市远程监控工作已步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4.2城市管理远程监控应用领域的发展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远程监控工作的进步。就目前趋势而言,未来的城市远程管理监控工作必然是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将在城市安全、社会保障、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恐怖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3城市管理治安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发展

在城市安全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协助公安部门开展良好的治安工作,所以,公安部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科技产品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去,积极构建警防、民防、技防的三网联防系统。同时,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应急机制。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搜集到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智能化分析和筛选,将无效的信息过滤掉,提高整个信息搜集的精准度,实现城市管理和治安预警机制的功能多样化与反应快速化。安全技术防范是城市安全监控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警力、作战效力进行充分结合,以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林铿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06):273-274.

[2]殷坤.浅析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北京市为例[J].智富时代,2018,(04):71-72.

[3]童庆,杨丹,赵晓静.大数据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C]//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7年第二十一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2017.

[4]陈磊.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16):140.

[5]李娜.城市洪涝模拟技术在城市洪水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02):5-6.

第5篇:城市应急管理范文

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含义和内容

1.计算机技术的含义和内容。

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领域内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相连。尤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和通讯技术,空间技术相结合的3S技术。3S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接受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种地标电磁波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并且对各种现象进行远距离的监测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分层次的和分类别的去管理处理各种信息,还可以针对信息进行分析,组合,计算,查询,检索,修改,输出信息等,甚至可以同多计算机把所有信息显示在地图上。全球定位系统是于1994年建成,可以在海、陆、空全方位的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功能。

2.信息管理含义和内容。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动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3.相互之间联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信息管理出现的基础,更是信息管理的保障,信息收集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而信息管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应该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应用在城市管理中,使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收集信息和信息。

城市管理具有复杂性,因为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生物,法治等各个方面,而为了对城市有一个基础和全面的了解。必须收集城市的每个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自然地理方面的信息。3S技术在城市管理收集信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及时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利用遥感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实时和快速的能力。可以对交通线路,旅游景点的分布等作出信息收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绿化情况,道路情况有着直接的信息收集。利用3S几乎更是可以直接,准确,实时,快捷的收集信息。城市运行需要公众对城市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公布城市的相关信息,比如,城市规划信息,水价上涨等,也可以征集城市居民的意见,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居民对于城市规划和运行的关注度。

2.动态监测。

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口增加过快,土地紧张,生态破环严重等。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城市有一个动态的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和了解城市的变化。利用3S技术可以有效的对城市进行动态监测。比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城市地面沉降水进行监测。全球定位系统效率高,精度高,实时性强,可以用大地高的变化对沉降水进行监测。比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资源进行调查。尤其是对城市大气进行变化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的改善城市的环境。

3.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城市土地的基础信息,并依据信息作出城市规划。并且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规划的信息库,为以后的修改和调整做依据。城市规划过程中,设计城市景观、局部改造等,需要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收集城市居民的建议,做到城市规划符合民意。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收集城市的土地变化情况,依据土地变化情况对不合适的土地利用进行整改。

4.模拟分析。

在城市的变化过程中,需要对城市通过数据的分析,来进行模拟,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的依据。比如,在强力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新模式的挥动上,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城市管理公共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将城市管理的各项事务及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单元,做到无缝隙覆盖、全方位监管,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精细化、内容数字化、查处精准化。

5.建立互动体系。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需要重视环境的质量,打造健康生态的绿色城市。这些都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是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和热线等形式,搭建起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保障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二是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监督工作。开通城管微博,鼓励公民利用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对机动车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影响城市形象和社会工作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对积极参与的公民,城管部门应该给予适当奖励。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城市管理新局面。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