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道路应急管理全文(5篇)

道路应急管理

第1篇: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勘察;动态管理;道路设计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维护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缓解交通堵塞现象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勘察设计逐渐发生转型,开始更多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只有科学地进行设计,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因此,加强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市政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勘察、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并结合市政工作现状,科学全面地阐述了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共同促进市政道路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2市政道路勘察概述

市政道路勘察,简单来说就是在准备建设市政道路之前进行的预先实地考察,在道路项目中用醒目的线条对道路工程进行确定[1]。依据道路工程现状,可以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2个阶段,如果在实际市政道路工程运行中出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还可以在后续进行相关的补充勘察。初步勘察就是在市政道路开始建设之前由专门的设计人员进行整体的设计,对其相关的设计提供专业的地质资料,详细勘察已经获得批准的设计文件中的工作要求、设计标准、技术准则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勘察工作,为制定路线、确定工程建筑物的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工程资料[2]。

3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原则

3.1保证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现实实际,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研究。道路设计基本功能就是对于存在通行障碍的区域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更好地发挥实际作用。并且还可以加强相近城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强化交通运输,从而加强不同城市之间的联系,推进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一些山区城市由于交通不便利,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于进行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但是通过道路的建设却改变了这种闭塞的尴尬格局,打破了过去零交流的发展模式,使交通更加便利,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来此城市,也更加利于城市内人们的出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使经济出现转型,并开始快速增长[3]。

3.2反映城市的景观特性

城市道路不仅是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体现,对于城市环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设计,才能使城市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依据现实实际,进行科学的城市道路建设,充分考虑大众的喜好,使城市景观为道路建设增添别样的色彩,将自然环境与人们现实需要充分结合,打造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建立规范、合理的城市道路,使市政道路建设更加绿色,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4]。

3.3城市道路与市政基础设施巧妙融合

在所有相关工作人员与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现有城市建设发展中,已经充分与时展相结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传统的城市道路还停留在固有的设计思路中,并没有将城市道路与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建立的相对比较完整,导致市政道路基础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和加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增加了财力的投入,为市政道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并且这些基础设施在不断地维修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使用年限过长的问题,其在安全、性能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这一点上,已经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迫切需要进行改变。所以在今后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市政道路基础设施与道路系统进行巧妙的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5]。

4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

4.1招标管理

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要基于动态管理模式,强化招标工作管理。招标管理的开展,需要业主委托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科学的勘察,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源参考,提升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市政单位要选择最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完善的招标管理机制,利用先进技术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强化相应管理工作的开展,全面保证管理效果,为后续市政道路的整体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实际勘察设计招标工作中,一定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整个设计过程的调控工作,保证这项工作可以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中有效运行,选择资历最深的勘察设计中标单位,使其能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4.2勘察设计管理

工程勘察设计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是具体施工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勘察设计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点管理工作:(1)现场勘察管理。现场勘察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由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控,落实具体的勘察工作。对具体的测量结果进行精细化管控,对现场勘察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最终测量结果的精确性。(2)设计管理。设计工作的开展要严格以具体的测量数据为依据,避免出现设计偏差。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设计的监控,把握好设计控制关口,提高设计要求,将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时退回让设计人员进行更改,全面保证设计成果,避免工作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频繁变更的问题。

4.3合同内容管理

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中除了招标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合同管理。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复杂,涉及范围又广,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重合同管理。只有科学规范的合同才能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有工作的依据,为工程实施提供有效保障。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合同内容进行必要的监督,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控制,对合同内容要进行明确,了解合同文件要求;分析工程建设要求以及相应的质量要求,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过程汇总的合同管控;根据合同内容进行施工材料的检查,因为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审查;基于动态管理模式的合同管理,必须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加强对工程工期和工程资金投入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整体上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4.4合同执行管理

随着市政工作的不断完善,如今已经具有了固定的发展模式,并且有着严格的合同管理,随着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不断实施,市政道路建设的合同内容也在随着生活环境的提高而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考虑市政道路建设实际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合同内容进行了相关的创新,内容涉及得也更加全面和具体,实现了动态化的合同执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履行合同要求,利于合同执行,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保证相关市政单位要协调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使市政道路工程能够发展得更加良好,使合同执行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不是空有条文,只停留在表面。

5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缓解交通压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动态管理模式在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等方面都有应用,在今后的市政道路设计管理中,一定要不断加强对其的研究,为市政道路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胜男.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杨瑞.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以及动态过程管理模式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8):165-166.

【3】路明.探究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的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8(1):94-95.

【4】李斌,张国力.探讨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77.

第2篇: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技术;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1引言

我国的铁路隧道工程一直是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我国的铁路隧道工程一直是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工程,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交通运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铁路的隧道不同于普通公路的隧道路的隧道,是专供火车行驶的通道,一般修建在山岭地区,在修建之前要进行山地的具体考察修建之前要进行山地的具体考察,如开挖隧道是否对当地土壤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山石的滑坡壤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山石的滑坡,因此,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难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难度。现阶段,我国最长的隧道有6000多米多米,坐落于成都和昆明的线路之中。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的发展,我国在铁路隧道的施工中加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铁路隧道的质量。BIM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已广泛应用到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

2什么是BIM技术

BIM技术是建设工程中的一种新型工具技术是建设工程中的一种新型工具,将建筑信息与三维模型联系到一起维模型联系到一起,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脑辅助设计。BIM技术可以完成从建设工程的初始策划阶段到整个工程结束后的维护的全程信息化处理束后的维护的全程信息化处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使施工阶段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BIM技术中产生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判断。它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对模型实现完全的复刻,使建筑在设计阶段可以实现实际化的操作筑在设计阶段可以实现实际化的操作,所以BIM技术具有严密性的特点密性的特点。

3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3.1技术方面的问题

因为隧道的特点,所以铁路隧道大多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这就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技术操作方面的困难。很容易因为疏忽导致工程的塌方,在开采洞口的过程中由于对当地环境的不了解,也会导致技术选择上的不准确,浪费人力物力。

3.2安全中的问题

由于铁路隧道大多都是半空作业由于铁路隧道大多都是半空作业,而且受当地地理条件和土壤情况的影响和土壤情况的影响,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施工作业中的安全不能被保证全不能被保证。另外,在隧道挖掘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土质或者不规范作业的影响导致洞穴塌方者不规范作业的影响导致洞穴塌方,对工作人员造成威胁。

3.3成本上的问题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意外因素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意外因素,导致相关部门在对施工的成本估算上有着很大的偏差在对施工的成本估算上有着很大的偏差,实际操作中浪费太多的资金多的资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返工或者工程无法再进行下去工程无法再进行下去,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加强成本方面的管理是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抓紧研究思考的问题成本方面的管理是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抓紧研究思考的问题。

4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33D扫描技术

①工程的前期设计方面工程的前期设计方面:在工程前期,利用BIM技术的三维模式化优点维模式化优点,通过3D扫描扫描,将施工现场的山体环境与比例关系完全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系完全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相关技术人员对计算机上的等比例三维图进行工程设计比例三维图进行工程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确定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出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实际工程操作中可能带来的风险低实际工程操作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减少资金支出,提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作效率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作效率。②隧道断面扫描隧道断面扫描:通过3D扫描扫描,可快速准确的记录隧道各断面情况可快速准确的记录隧道各断面情况,并形成数字化存档信息,大大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③点云分析点云分析:通过3D扫描技术术,记录点云数据后进行建模,并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能够直观的反应隧道超欠挖情况或者成型质量能够直观的反应隧道超欠挖情况或者成型质量,协助及时发现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现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准确的得出隧道断面的混凝土方量凝土方量,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4.2实时跟踪

由于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所以可以将此种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例如可以通过对现场实际工程数据的采集据的采集,将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BIM技术投放到三维模型中中,向工作人员全景式的展示具体操作情况,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先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操作可以先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操作,查看一下操作的结果,如果对工程存在着质量隐患工程存在着质量隐患,就要放弃这种解决办法,重新寻找措施施。这种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工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处理,减少工程的返工率少工程的返工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工程风险问题管理

BIM技术同时可以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勘测技术同时可以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勘测,通过对土质和山体的研究过对土质和山体的研究,来确定工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实时报警和分类对这些风险进行实时报警和分类,通过技术手段将BIM技术与风险来源结合到一起与风险来源结合到一起,为隧道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4.4优化工程技术

基于BIM技术的优化性能技术的优化性能,可以对工程的技术模式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处理不间断的监测和处理。事实上,影响技术的三种主要因素就是信息采集是信息采集、复杂程度和时间问题,而BIM技术可以合理的对工程中的技术进行选择性优化工程中的技术进行选择性优化,为实际的隧道工程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实有效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等。将BIM模型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处置于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处置、盾构安装、盾构掘进、地质剖切等关键技术的方案分析关键技术的方案分析,提升技术方案沟通效率。另外,BIM技术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辨别术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辨别,如果过于复杂,就要开发新型技术模式技术模式,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在时间的管理上,BIM技术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5结语

总而言之总而言之,对于铁路隧道工程的管理来说,存在着许多复杂多样的难点杂多样的难点,在引入BIM技术后技术后,可以有效的对工程进行各方面的具体管理方面的具体管理,从而在质量、安全和成本等方面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的控制,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智鹏.基于BIM的铁路建设管理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2018.

第3篇: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动态管理模式

引言

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勘察设计发生变化,更多的考量环境因素,科学设计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建设需要,切合城市市场道路建设标准。为了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力度,灵活运用勘察设计管理方法,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市政道路的勘查设计工作,形成动态管理模式,发挥科学技术应用优势,从而更好地完成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任务。在目前的勘察设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期用地问题、概算问题、设计不合理问题等,这些问题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政道路建设成果。因此,建议要借助动态管理模式,科学指导施工现场、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加强现场施工的跟踪检查,以高效勘察设计管理推动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1]。

1影响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的问题分析

本次将“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市政道路工程为案例,项目概况:①北起现况同新路,与G324、G324复线相交,下穿福厦高铁和沈海高速公路,终于民安大道,全长约7.68km,是本区域城市市政路网的重要构成部分,衔接同安区与翔安区。②设计道路级别为城市主干路,主路设计时速为80km/h,辅路设计级别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③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为:主六辅四,采用四块板形式,设计机动车道11.75m,中央分隔带4m,侧分带4.75m,辅路7m,人非共板4.5m,红线宽度60m,双向6车道。本次工程建设中展开勘查设计管理工作,具体问题如下。

1.1前期用地问题,影响项目多规平台及用地批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范围逐渐扩大,新旧更替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空间十分拥挤。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中,容易出现局部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不协调的情况。根据“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其周边为空旷土地与农田,但是农田与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部门不同,不同的部门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农田有关管理部门会思考市政道路建设是否会影响农田种植环境、土壤环境、对农田造成污染等。因此,工作人员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过程中,若缺乏对前期用地及规划的详细了解,会引起现有地块(农田)使用与市政道路建设之间的冲突,影响试市政道路工程批复。

1.2概算遗漏、不足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若前期地质勘察不够详细,所获取的勘查数据精准度不足,会影响之后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影响路基处理技术、槽坑支护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设计变更,影响市政道路建设进度与效率。在本次工程的勘查设计中,由于前期勘查工作不详细,导致之后的概算出现碎石土换填、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费用概算较低,灌注桩之处费用概算不足的情况,影响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因此,为了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建议要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工作,将精准勘察数据作为工程量概算依据,避免出现漏算、额度不足的情况[2-3]。

1.3设计不合理

在本次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展开勘察设计工作,由于设计人员缺乏对市政工程现场情况的详细了解,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施工图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符,影响之后的施工效率。面对此种情况,需要阿基强对市政道路有关数据评估,若发现数据差异,则及时获取最新数据,以此避免产生施工隐患。

2市政道路勘察设计原则

结合上述问题,可以发现,勘察设计及其管理对于市政道路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建议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勘察设计原则,为展开动态勘察设计管理奠定基础。

2.1确保片区交通舒畅

在“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工程勘察设计中,需要结合道路现实情况,对市政道路、附近农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本次工程的市政道路周边路网较为密集,且涉及到两个区域的衔接,人流密度较大,对市政道路的通行能力要求较高。设计人员要考虑市政道路所在区域目前的道路通行情况,对交通车流量、拥堵情况、车流密集时间段等进行实地勘察,将这些作为勘察设计的主要依据,从而提升市政道路工程中道路的通行情况,保证道路建设之后这一区域交通顺畅。

2.2巧妙融合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道路

根据“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工程概况,可以发现,本次工程中建设的市政道路是建立在现况道路的基础上的,这就涉及市政道路与原有城市道路、城市公共基础设置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在勘察设计中,需要实地考察现况道路的周边农田环境,考察这一区域的土壤条件、播种周期,分析道路建设时间与农田种植时间是否存在冲突等,考察区域中荒地与市政道路的可衔接性,从而展开符合整体规划与城市发展方向的市政道路勘察设计工作,实现市政道路与原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巧妙融合,有效解决之前用地规划与市政道路规划相冲突的情况。

3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探析

3.1通过设计指导提升施工人员现场管理水平

要想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建议工作人员立足于“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工程实际情况,严格检查勘察设计内容,全面了解其中的地质调查情况、勘察数据分析、勘察设计方案等,及时发现勘察设计问题,避免影响后期工程建设。之后,借助勘查设计展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指导工作,将市政道路作为监管对象,整理勘察资料,形成资料档案,将对市政道路所在区域的实地调查情况、勘察报告、勘察设计内容、现场管理情况、施工监管情况等纳入档案中,为现场管理提供保障,促使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建设隐患,及时调整勘察设计内容,避免隐患进一步扩大,维护市政道路建设效益[4-5]。

3.2科学设计完善施工方案

要想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建议要科学规划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既符合现场实地情况,又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动态管理模式展开施工方案设计;将勘察设计数据作为依据,明确本次市政工程的设计方向。之后,在施工方案设计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要加强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联系,让勘察设计人员更详细的了解不同施工工序、工艺技术对环境、地质条件的要求,从而科学展开勘察设计;这一举措能够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中的隐患问题,随时调整方案,保证方案符合施工现场条件,与工程勘察报告分析结果相契合,从而发挥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效果,为市政工程的有序建设提供保障。

3.3跟踪检查现场施工质量

在“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工程建设中借助勘察设计管理动态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形成动态化、全过程的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对市政工程建设进行跟踪管理与检查。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实时获取最新现场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形成详细的施工信息反馈文件,递交上级领导,以便上级领导针对工程建设及时做出决策。还需要组织专业的市政工程建设评估队伍,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进行专业化评估与分析,以便于做出合理处治。可以将施工合同、招标合同纳入系统中,形成不同阶段的施工质量标准,每完成一个工序,则对照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以此保证施工质量。

3.4做好重点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工程中运用动态管理模式,重点展开质量管理工作,明确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重点工序。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工程量较大、工序复杂的特点,要想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结合本此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量管理规划,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促使质量管理计划与道路工程能够紧密结合起来。由于本工程是基于现况道路基础上建设的,新旧道路的衔接为重点内容,需要优化设计新旧道路的衔接工序,把握关键技术,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现况同新路—民安大道”市政工程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本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勘察设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前期用地对用地批复的影响、工程概算问题、工程设计问题。通过本次研究之后,发现动态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勘查设计管理需要,能够为施工现场指导、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现场工序的跟踪检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等提供有力依据,成为勘查设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今后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建议要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规划情况,结合勘查设计数据,辅助展开勘查设计管理工作,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何磊.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5(07):127-129.

[2]申正磊.探讨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9(5):222.

[3]吴付标.公路市政BIM创新正当时——对话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程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2):32-35.

[4]李斌,张国力.探讨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77.

第4篇: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应急养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山区公路本身的特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更高,应急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

1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特点

受山区公路自身特征的影响,山区公路的应急养护既具有一般公路的应急养护特征,也有其特殊之处。1)突发事件发生概率高,应急养护工作量大。相对而言,山区公路的路线较为复杂,长陡下坡、不良弯坡以及大跨度桥梁、隧道等较多,技术等级整体较低,而且视距条件通常较差,行车环境更加危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加上山区气候变化大,雨、雪、雾天气多,既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突发事件,也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相关统计显示,在山区公路连续的长大下坡路段行驶的重型载货汽车发生的概率较高;驾驶人在遇到能见度突然降低的情况时,发生操作失误的概率是正常路况情况下的10倍。整体来看,山区公路上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突然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相应地,山区公路应急养护工作量也随之加大,需要对山区公路的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做好应急养护的准备工作。[1]2)山区公路所处环境复杂,应急养护管理更加困难。山区公路多是依山傍水而建,道路的一侧多临崖、临谷,路侧的安全区净宽度相对不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养护作业车辆进入更加困难,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可能无法进入,养护作业难以开展。同时,山区公路应急养护作业面临的安全问题通常也更为严峻,如夏季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突发事件下进行应急养护作业,可能发生二次灾害,增加了应急养护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2]3)山区公路突发事件危害较大,应急养护较为紧迫。据统计,70%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于山区公路,尤其是重大交通事故。而且,山区公路段发生突发事件后,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更大。以雾天为例,山区公路的一些路段易产生团雾,不仅造成事故多发,还会引起“二次事故”。因此,山区公路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通常较为严重,而且不及时处置可能会带来新的灾害,因此应急养护工作通常也就更加紧迫。4)山区公路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大,社会公众较为关注应急养护进展。山区公路是山区地方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唯一的运输通道,其通行条件情况、运行是否安全、服务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沿线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容易对区域的运输网络、社会经济、周边生态环境,以及道路使用者(驾驶人、乘客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通常更为关注应急养护的进展。相关组织应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通报信息,使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应急养护的进展,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以及谣言的产生,也有利于提高山区公路自身的利用率。

2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认识不足。虽然公路应急养护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经验缺乏,对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对山区公路发生突发事件及其带来严重危害的危机意识不够高,尤其是预防的意识不足,这不仅体现在相关组织和单位不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等工作流于形式,还体现在我国国民的危机意识上,公众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掌握不足,应急自救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对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内涵、理论和方法认识不足,重建设、轻养护(尤其是轻视应急养护)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不能将相关理论结合实践来提高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2)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完善的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体系应涵盖应急管理的机构、制度、程序等多个方面,然而能够建立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还较少,所制订的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不强、可执行性较差,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虽然一些山区公路养护企业建立了应急管理的机构,但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只是担任了“值班室”的角色,并不能对应急养护管理进行有效的综合协调。此外,一些组织的应急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职责不够清晰,应急流程不够明确,这些都制约着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3]3)山区公路应急养护资金不足。山区公路路线较为复杂多变,所处天气多变,路面等级也较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带来危害性也大,需要的应急养护资金较多,但是组织的年度预算中的应急养护资金较少,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并未预留专门的应急养护资金,而是发生突然事件后,从日常养护等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来用,这样既无法满足应急准备资金的需要,也不能保证应急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加强应急养护队伍的建设。目前,很多公路养护企业的应急专用性机械设备储备不足或者比较陈旧,或者没有专门的应急队伍,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急养护的资金。[4]4)山区公路应急养护队伍还应进一步加强。在多年的应急养护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但我国山区公路应急养护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看,一方面,我国山区公路里程越来越多,对应急养护队伍总量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一批新的人员补充;另一方面,从结构和质量来看,高水平的应急养护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作业人员远远不够,年轻的从业人员比例较低,这都制约着山区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5)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技术水平偏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的应急养护之中,但是我国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技术水平还较低。一方面,应急养护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不足,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和通信系统不够先进和完善,不能实现应急养护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公路应急养护专用性设备,如除冰雪车、液压打桩机、撒布机、路面修补车等储备不足,特别是比较先进的设备的比例较小,不利于应急养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3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机制

根据工作流程和主要内容,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监测与预警机制、启动机制和响应机制3个方面,如图1所示。山区公路突发事件未发生时,通过有效的预防与预警措施,尽量将一些可控的可消除的危险源进行处置,防范于未然。特别是针对发生概率较大、危害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到预防充分,早发现、早处置,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当发生山区公路突发事件时,应按照所制订的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预案,根据事件的情况逐级上报,开展事件现场评估和应急判断,为应急养护工作的推进提供依据。经过山区公路进行事件现场的评估、确定突发事件的等级后,养护企业要按照应急养护的预案,积极做好应急养护的指挥与管理,及时调配应急养护物资和设备,加强应急养护作业的项目管理,提高应急养护的效率,并做好经验与教训总结,为今后的应急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提升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的建议

为提升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更好地开展应急养护工作,发挥山区公路的效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增强全员意识。广泛普及应急管理常识,持续提高全员的应急安全意识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山区公路突然事件应急养护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敏锐性,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养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局意识,坚持安全高于一切、预防为主,既要确保应急养护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更要保障应急养护参与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山区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2)加强应急养护的实战演练。近来年,虽然养护企业对山区公路的应急养护演练越来越重视,综合性的应急养护演练和雨雪、火灾和地质灾害等专项演练的次数也在增加,但多是养护企业自导自演的训练或与其他相关单位协作的展示型为主的演练,重演的成分居多,难以检验应急养护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协同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也难以锻炼应急养护作业队伍的能力,应急养护演练的效果不佳。应急养护演练要能够提高相关人员落实应急措施的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了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能力和职工队伍的应急能力。为此,在加强正常的应急养护演练,保证演练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多样化的同时,要特别加强以“四不”为基本原则的应急养护实战演练,即不预先排练、不预先集结队伍、不预先告知具体时间、不预先进行集体演练,提高应急养护演练的科学性,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下锻炼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提升应急养护的组织和协作效率。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应急养护的技术支持。加强应急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应急养护管理的信息保障,对于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而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积极引入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桥隧健康监测技术、边坡灾害预警技术等相关技术和平台,统一技术架构、集成接口,科学部署应急养护管理涉及的相关数据库,如山区路面情况数据库、桥隧养护数据库等,形成面向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GIS、风险点监测系统和现场管理系统等实现有效对接,提高信息化平台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提供应急养护的技术支持。4)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应急养护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正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精细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精、准、细、严”的原则,尽量细化管理的目标、制度、流程和管理措施,精心制定应急养护计划,精心安排应急养护资源、精细管理应急养护作业,细分应急养护管理责任,实现应急养护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应急养护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每项工作落实到位,全面提高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效率。

5结语

总的来说,提升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还需要从增强全员意识,加强应急演练;加强经费、物资投入,提升应急养护的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应急养护的技术支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应急养护管理效率;以及完善评价和奖惩机制,提高应急养护管理的积极性这些方面考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从而达到畅安舒美的山区公路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德谦.高速公路养护应急管理探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8):32-34.

[2]严恒,蒋鹤,李国锋.云南省公路养护管理与应急抢险在线平台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4(1):52-56.

[3]陈平.公路常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初探[J].才智,2012(2):246.

第5篇: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应急处置

引言

四川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设,从此拉开了四川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序幕,先后建设了成渝高速、成都绕城高速、成绵高速、达渝高速、广北二专路、内自、隆纳等高速公路。当时建设、管理按照“一路一公司”模式,建设单位有四川省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成绵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四川省川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达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等,营运管理单位有由省交通厅高管局代管、成绵高速公路公司、成绵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四川省川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达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等。2006年以后,公路建设提速升级,一大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上马,广陕高速、广巴高速、广南高速、达万高速、巴达高速、巴陕高速……,而随着已建成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做为路公司主管上级单位,将原有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优化,新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组建项目公司,营运高速由“一路一公司”演变为五大片区公司,高速交警和交通执法从2001年后进入四川高速公路执法管理。2016年12月《四川高速公路管理条例》正式颁布,第一次以法规的名义明确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为“一路四方”即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高速公路属地人民政府,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本文中,针对此展开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概述。

1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

1.1人为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很大程度上在于驾驶员因素。具体的人为因素主要在于驾驶员违章驾驶、疲劳驾驶以及心理素质不足,驾驶经验不足,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因为高速公路道路况车辆相对较少,具有私密性、无干扰性等,路况相对较好,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驾驶警惕性以及注意力,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很难及时做出正确处置措施,造成交通事故发生,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

1.2路的因素

高速公路建设通常来自两个方面设计,主要是公路线性设计和道路结构设计,公路线形设计科学合理性与公路安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果直线距离太长,道路曲率半径太小,视距过小,纵向坡度太大,平垂直线不协调等等,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高速公路机道路结构主要为竖曲线、平曲线以及坡度等。高速公路直线路线末端必须设置大半径的弯道,以免因为行驶车辆速度过快导致翻车。另外,坡道设计方面需要避免连续反弯,避免增加驾驶员视觉负荷。另外,两条连续弯道之间避免设计短直线,以免驾驶员误判坡度,造成倾覆。路面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高速公路路面的材料和表面粗糙度对于汽车行驶摩擦力具有重要影响,材料越好,粗糙度越大,则汽车附着力越大,发生事故可能性就越低。

1.3环境因素

(1)雨雪影响。在雨雪天开车的司机很容易忽略高速公路周围的环境,因为在风中飞舞的雪花会挡住他们的视线。雪后晴天同样也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路面积雪、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反射作用,影响驾驶员视力,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此外,低温情况下,路面积水、积雪会形成薄冰,降低轮胎摩擦力,使得车辆刹车、转向等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交通事故。(2)浓雾影响。雾天是除雨雪天外影响驾驶员高速行驶的最大恶劣天气条件。在雾蒙蒙的天气情况下,可见度较低,会对驾驶员视线造成影响,导致驾驶员反应时间缩短,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2四川省高速公路维护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系

(1)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川北公司现有管理体制管理下,公司安全部门和路维部门在同一部门;各管理处安全日常管理职能部门在路安科,路安科在管理处领导下,负责协调管理处内外一切安全日常事务,包括协调各平行科室,监督、指导、检查各部门及站队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管理处领导搞好管理处安全生产工作;(3)路维工作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并要同时做好管理处路安科安排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监督检查部门,应更带头在管理处部门中起到安全示范带动和标杆作用;(4)各管理处路安科在管理处领导下,要协调好地方政府、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等方面的日常协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路警工作例会;(5)各管理处路安科要统筹安排管理处范围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经费使用、安全日常检查考核、安全应急演练、安全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总结、表彰等日常工作;(6)各管理处要服从和服务于公司安全稳定大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圆满完成公司年度目标生产任务。

3四川省高速公路维护管理安全工作要点

(1)认真落实公司、路安科安排的安全工作任务;(2)加强道路巡查,做好事前安全监管,将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发现桥涵下杂物及时清理避免火灾隐患、及时处理道路障碍物、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及时上报损毁标志标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及时上报道路重大安全隐患……);(3)加强事中处置。科学组织交通管制方案,科学组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现场救援,作好各种应急预案演练,防止道路二次事故发生和次生灾害发生;(4)认真进行事后总结。结合发生案例和实战实验,要多组织事故案例分析会,总结到位、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5)路维队员要加强自身安全工作。路维工作巡查、现场处置等各类环境中安全隐患较大,要特别注重安全行车、安全操作、安全指挥、安全警示。

4加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4.1建立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

结合公安110或公路监控中心,成立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项组织,负责指挥重大交通突发事件,协调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在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确保交通事故受害者得到救助。

4.2完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工作制度

4.2.1联席会议制度。应急救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通报最新情况,提出解决办法,监督指导应急救援工作。4.2.2预案编制、审核及备案制度。各有关应急救援组织应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并由上级部门进行评估。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修改意见报上级部门备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指导和实际操作。4.2.3报告与信息制度。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制度,明确上报信息的程序、渠道,信息审批流程等,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的上报。4.2.4应急救援分级响应制度。根据公路突发事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建立了与事故等级相对应的应急救援响应系统。明确参与救援活动的部门和组织机制,纵向统一领导应急救援组织,横向协调配合应急部门工作。4.2.5应急救援演练制度。各级政府和应急救援职能部门应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和当前形势的需要,探索建立综合的联合演练系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5结束语

意外事故随时都会发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预防,但是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意外事件,而是细节问题的忽略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样也会受到细节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避免悲剧重演,同时加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以此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肖光明,傅志俊.浅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及思考[J].法制博览,2015(04).

[2]徐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6(10).

[3]吴坚毅.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04).

[4]冉念.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05).

[5]罗青山.重庆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10).

[6]马兆有,俞春俊,高岩.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交通工程,2018(06).

[7]高泉峰.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平台体系构建[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03).

[8]毛宇航.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