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科学发展研究全文(5篇)

科学发展研究

第1篇: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理论。通过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中的一般规律性的认知,因此科技方法论研究是科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方法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意愿也越来越迫切。《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探析》一书应运而生,并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基础,探讨当今时代如何运用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做好科技哲学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

本书以“总—分—总”的框架结构论述,共分为十六章。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科技哲学研究总的态度和目标、要求及能力等;第四章到第十章分别从个人、集体、创新思维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各个方面;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延伸探讨了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应用的相关问题;最后一章单独分析了科技哲学研究的关键因素及制约因素。全书理论阐述全面深刻,逻辑结构清晰完整,是一本集理论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技哲学类用书。本书紧密结合了我国的现有实际,首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将科学发展观的四部分内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全书。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依赖于正确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哲学研究的系统复杂性特征正不断向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并且进一步要求我们不断进行科学哲学的反思与探索。为此,全书在强调哲学对科学技术三个方面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其中包括:做好科技哲学研究工作的三对核心要素——目的和要求、内容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学习和致用、检查总结和提高。本书也探讨了科技哲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创新原理及创新技法,还讨论了科技哲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智能化方法,列举有关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应用的若干实例。同时,本书试图就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对科技哲学研究的相关制约因素进行探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指向和重点。

《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探析》内容丰富全面,重视个体能力的培养和对科技哲学研究的作用,打破之前学科僵化的所属系统的界线,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科技哲学方法论研究的应用和趋向,这为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有助于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书还通过具体实例,提出用好科学方法论的规则创造更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能的建议。

作者:陆蓓钰 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2篇: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动商;脑科学;测量;分类

动商,即运动商数,是反映个体综合运动能力的新兴概念,动商指数代表了个体在与同龄人相比时的运动潜能所处的水平[1]。目前的动商研究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测量工具的开发与完善两大主题。大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两个多世纪以来,从错误的颅相学开始到与人工智能接轨,构成了脑科学发展的历史,脑科学由少数人的猜测与爱好逐渐成为人类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和环境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运动领域,脑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二者相比,广义的动商包含了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即使无法媲美人脑的复杂度,也相去不远。本文通过对脑科学发展史中一些特殊现象和发现的反思,试图对动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动商的独立性与多层次性

“动商”的概念在最初提出之时参考借鉴了“智商”和“情商”,一般认为动商与智商、情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但是国外一些学者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少年和儿童的智力、情绪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性,仅发现了微弱的相关性或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不存在相关性[3]。在脑科学对视觉的研究中,存在“会做不会认”的实例,即有的人无法通过视觉判断物体的存在,但是却能够准确地使用肢体进行操作,例如无法判断信箱开口的横竖方向,但却每次都能准确完成信件的投寄。这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着“是什么”通路与“怎么办”通路,在“怎么办”通路完好的情况下,即使“是什么”通路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人的肢体做出正确的动作[4]。而这种“怎么办”通路,应当在动商的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也是使得动商独立于智商与情商之外的脑科学依据。此外,祝大鹏在探讨动商与智商、情商的关系时认为,王宗平等学者早期提出的“动商的发展先于智商和情商”的观点是一种常识性错误[5],依据是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先发育形成的系统,而胚胎在18~20周才开始出现胎动。但是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完整的“怎么办”通路是相对独立的,它的建立同样是包含在神经系统之内,因此祝大鹏采用的依据同样是不充分的,当然这并不影响其“动商、智商、情商的先后顺序问题并无太大意义”的判断。除了“是什么”与“怎么办”通路的不同,更精细的实验和脑科学研究还发现:人通过视觉收集信息并不是瞬间同时完成的,大脑对于物体的形状、颜色、条纹、方向、移动等信息的判断是有层次性的。这提示我们:动商的开发可能也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动商的判定依据是肢体动作行为的执行情况,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完成接球的动作,可能并不是他无法准确地操控自己的肌肉群,而是他对速度、距离的判断不够精准,为此所采取的后续训练方法也将是不同的。

二、大脑意识的研究与动商的定义

自2012年动商的研究逐渐增多以后,学者们就展开了关于动商概念和定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动商发展的起步阶段,亟需澄清的就是动商的内涵,一个学术概念如果没有学术思想根基,缺乏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法,这个概念既不完善也不能持久。他们提出了在动商的研究必须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动商?为什么要研究动商?怎样研究动商?这些都是体育界、教育界及学术界十分关心但至今仍没有很好地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探清这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那么动商将昙花一现,重演“商”之“殇”[6]。但是动商的研究之难有两个难以挣脱的限制:一是智商、情商两个相似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限制,二是动商试图对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行为进行客观量化,并不是纯粹客观的物体。而在脑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研究是意识的研究,因为意识是主观的体验,只有主体才能充分感知且不能与他人分享。这样的研究对象的内涵问题,非对该领域融会贯通的大师不能解决。被誉为与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巨人齐名的克里克在开辟通向“世界之结”的意识难题的道路时,认为“关于什么是意识,每个人都有一个粗略的想法。因此,最好先不要给它下精确的定义,因为过早下定义是危险的[7]”、“在前DNA时代,生物学家从来不会坐在一起说‘在研究生命以前,先清楚地给生命一个定义’,我们只是一往无前地去寻找生命究竟是生命。毫无疑问,对我们所讲的东西有一个粗略的概念总是好的,不过关于术语定义之类的问题最好还是留给那些专门搞这种事的哲学家去干。事实上,清楚的定义常常来自经验研究,我们现在不再去争辩病毒究竟是不是活的这样一类问题。”同样的,动商研究者都对动商有个大概的想法,但是由于包含了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有与“动”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囊括在内,因此明确动商的内涵并不应当成为现阶段动商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甚至过早地对动商下定义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有可能对动商研究产生限制甚至误导研究的走向或者在未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三、动商测量注意事项的脑科学提示

同样的简单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是否能相同程度完成?对常人来说,一定会有强颜欢笑和喜不自禁的体验。当摄影师要求人们面对微笑时,照片上只能看到“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而遇到熟人同样是礼节性的微笑却显得非常自然[8]。脑科学研究表明,自然发笑是由基底神经节、高级大脑皮层以及丘脑引发的。当人们看到熟人时,视觉信息最后到达脑中主观情绪的中枢,再中转到基底神经节,由它发出命令协调一系列的面部肌肉活动,不需要大脑去思考,就能够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灿烂一笑。而当被他人要求笑的时候,这个命令首先到达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然后中转到脑前部的运动中枢,由此下达一系列随意运动的命令,而由于微笑要牵涉到很多面部肌肉的协调活动,要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使得照片上看起来不那么自然。毫无疑问,在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不同阶段问题,这提示我们在动商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在相对自然情境或者自主情境下作出的运动反应与被动情境或者在命令情境下作出的运动反应,其背后存在的脑科学机制可能不尽相同。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动商测量人员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的情境必须进行严格的说明,以排除不同大脑响应机制的影响。至于选择哪种情境作为标准化动商的尺度,则取决于动商评价背后所采用的价值观。早在20世纪70年代,脑科学研究就发现一些高级皮层区域的细胞要受到较为复杂的刺激才能有显著的响应,例如大脑中有一个能够对脸部做出选择性响应的区域[9]。最近,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恒河猕猴新发现了两个与脸部识别有关的区域,能将视觉感知与不同种类的记忆相结合[10]。他们将猴子的面孔分为三类:长期熟悉的面孔———来自与实验猕猴一起生活多年的猴子;视觉上熟悉的面孔———实验猕猴已观看数百次这些脸的照片;完全陌生的面孔。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量猕猴对这三类猴子脸部的照片做出反应时大脑的活性,结果显示:长期熟悉的面孔使大脑表现出更多的活动,并且促进了分别位于与陈述性记忆和与社会知识相关的区域的激活,这两个区域是此前未知的脸部识别选择性区域,而视觉上熟悉的面孔使某些区域活动减少;此外,当猕猴看到长期熟悉面孔的模糊图像时,之前已知的面部处理区域的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稳步增加,而新发现的两个区域的活动先是很少,但会突然出现激增,这让研究人员联想到当我们识别出一个熟悉的脸时的“顿悟”感[11]。实际上在体育运动中,类似这种“顿悟”感的现象非常多,包括所谓的“手感”“球感”“气感”等,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肢体动作形态与平常相差无几,但是人对身体或者器械的感知是不同的。同样的标准投篮姿势,有的人对于进球与否在出手的那一瞬间就能做出精准的判断,而有的人则对此毫无感觉。同一个人进行武术训练,有时会感觉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有时则觉得天人合一,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这种区别的背后可能是不同脑区的不同响应程度的反映,又比如同样是初次学习网球,练习过乒乓球和没有练习过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时他们需要的动商可能也是不同层次的。因此如果在动商测量中加入部分脑科学的标准,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的动商标准。并且,如果动商测量使用的动作涉及到陈述性记忆和社会知识相关的脑部区域,则有可能意味着少年动商、青年动商、中年动商和老年动商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而并非目前学者所认为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动商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动商各构成成分的表现水平而非动商结构本身,即不同分类动商的区别有可能存在质变,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难以用非脑科学的方法判断罢了。

四、脑科学大背景下,动商研究的分类和样本问题的启示

目前对动商的主流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狭义动商和广义动商。(2)按照个体完成运动技能所参与的肌肉群类型的不同,将动商分为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总运动商[12],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运动技能的划分。(3)李井海[13]根据动商的呈现状态可以将其分为显性动商(运动素质)和隐性动商(潜在的运动素质);根据动商的发展序列可将其分为少年动商、青年动商、中年动商和老年动商。这些分类方式的提出的侧重点不同,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同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什么是动商“这一问题的限制。如果在脑科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则可能为动商的分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例如,基于大脑的可塑性,Chaddock等通过磁共振技术扫描55名10岁儿童脑部结构后总结发现:大脑的背纹状体作为儿童认知控制的主要神经中枢之一,易受体育运动影响发生结构变化[14]。陈爱国等人发现,短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通过增加儿童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局部一致性,改善脑的可塑性和提高执行功能[15]。基于这样的实验事实,可以将动商分为先天性动商和获得性动商,先天性动商研究的是几乎没有接受过学习训练的幼儿的运动能力,获得性动商则包括了通过运动训练而具备的品质以及由此迁移产生的能力等。这种分类方式既可以为动商研究提供新思路,又可以适当解决动商应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相对于受先天因素和较难改变的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商和情商,动商的可塑性更强,改变也更容易。在任何实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样本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神经脉冲产生和传播机制的发现就离不开所选择的乌贼神经。在智商的研究中,人们非常关注动物是否具有心智的问题,并常常认为某种动物具备与几岁大的人类儿童相仿的智商。那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动商有相对于智商和情商的独立性,是否有可能在不讨论心智的前提下,对动物进行动商研究呢?动物是否存在动商以及人类的动商发展水平是否可以和动物相比拟呢?这可能需要在目前动商研究的思维框架中另辟蹊径。

五、总结

“智商”的概念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接受,得益于一战中为选拔士兵而进行的大规模智商测试。“情商”的概念则作为过于简单的智商标准的补充,弥补了智商在事实和伦理层面的缺陷。“动商”的概念虽然得益于前二者,但动商所涵盖的范围和研究的方法则要比智商和情商复杂的多,应用情境也更广,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动商的研究发展可以参考脑科学的发展脉络,在实践层面大胆探索,开发更多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同时不一定急于给出动商内涵的标准定义,不局限于“商”的表现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维度动商的研究,而不是仅仅综合出一个数值。尤其建议将脑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动商的研究当中,为动商的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AllredPA.Aninvestigationofthepredictivepossibil-itiesofthemotorquotientinrelationtospecificmotorachievementofjuniorhighschoolboys[D].The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1949:45-46.

[2]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4):13-16.

[3]ChristopherB,GrahamM,BridgetP,etal.Exercise-inducedoxidativestressandhypoxicexerciserecov-ery[J].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2014(4):725-733.

[4]顾凡及.脑科学的故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45.

[5]祝大鹏,陈蔚.动商:概念界定、类型划分与测量工具的再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1):13-17.

[6]李化侠,宋乃庆,辛涛.从智商、情商到动商———刍议动商的内涵、价值及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7):4-10.

[7]克里克.惊人的假说[M].汪云九,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4.

[8]巴尔斯.认知、脑与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67.

[9]GrossCG,Rocha-MirandaCE,BenderDB.Visu-alpropertiesofneuronsininferotemporalcortexofthemacaque[J].JournalofNeurophysiology,1972(35):96-111.

[10]LandiSM,FreiwaldWA.Twoareasforfamiliarfacerecognitionintheprimatebrain.[J].Science,2017(357):591.

[11]王丽娜.拨云见日:脑科学研究新进展[J].科技导报,2017(17):7.

[12]李红亮,印艳.动商———人类潜能的认知学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6.

[13]李井海.动商理念: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0-25.

[14]ChaddockL,EricksonKI,PrakashRS,etal.Basalgangliavolumeisassociatedwithaerobicfitnessinpre-adolescentchildren[J].DevelopmentalNeuro-science,2010(32):249-256.

第3篇: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都逐渐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管理领域也不例外。档案在社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行。同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档案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成效并不理想,加上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档案管理从业者更加注重信息化发展。基于此,在档案管理中必须紧随时展的步伐,将先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之中,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已开始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力求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成效。通过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较好地提高档案信息的收集速度,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而实现信息化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有效处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和传送档案信息,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来高效且迅速传送档案文件。同时,在档案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升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查阅速度,实现档案管理的存档和分类,最终有效提升档案的利用率。

2.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加以有效运用,有利于更加有序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借助网络共享相关数据库,达到档案目录共享的目的,也有利于相关人员随时随地调阅档案卷宗。同时,通过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检索功能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档案信息的查询速度,仅需输入关键词就能够迅速检索到相关信息,这就大大提升了档案信息的查阅速度和数据库信息的提取速度,以此来更加高效且科学地存储和运用档案信息。除此之外,通过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档案管理中能够大大提高档案信息的传输速度,对信息传送流程进行简化,实现档案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最终有效解决以往档案管理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3.满足档案管理的多元化需求在我国以往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管理方式单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不足等问题,并且这一管理方式也无法满足当前社会迅速发展下不断丰富的档案管理需求,也很难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档案管理从业者需要积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发展,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档案管理多元化的需求,也就是立足于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促使档案信息收集、处理及存储更具高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及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二、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阻碍了其创新性不管是处于何时何地,档案管理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是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作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领域已不再使用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广泛使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给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然而我国档案管理体系依然具有诸多问题,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尽管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发展阶段,然而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从而可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以往的档案管理与管理创新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应该应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有效解决。

2.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对各领域的档案资料均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范,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遗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2)领导者忽视档案管理工作,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制度无法落到实处;(3)档案信息化的保护不到位,相关人员未对档案资料的存储和保管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档案信息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

3.档案信息化管理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法治化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档案使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因为受到管理方式和体系的影响,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以政府部门为例,其当前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体系,这项工作的开展依然处于分散状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所需执行的政策、法规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矛盾和冲突;(2)在信息时代环境下,我国档案管理处于动态变化中,这就要求其具备更强的时效性。

4.电子政务对我国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正是我国电子档案建设的重要阶段,这项工作的特点是较高的复杂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尽管相关人员已充分认识到办公自动化等的关键性,然而并不只是局限于此,具体表现为:我国电子档案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并且履行着政府职能;电子档案立足于计算机网络,它是我国档案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可以说,要想有效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首先要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目前亟需解决的内容在于:(1)安全系统,需要增加一定的功能,最为关键的是信任模块和可授权;(2)构建自动备份系统,通过对电子档案中全部的档案信息进行备份,从而确保在遇到网络或是数据库故障时,信息也不会丢失。

三、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具体对策

1.构建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相关人员在海量的档案资料信息数据中简便、快速地查询和获取自己想要的档案,必须积极构建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将所有的纸质档案转变和录入成数字化档案;(2)依据科学的规范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处理经数字化与信息化处理的档案信息、资料,构建起数字化档案的基本目录数据库,使得档案信息能够一清二楚,确保使用者可以明确查找方向,从而更加简便和迅速地查找所需资料,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办公系统使用过程中对内存的需求;(3)结合数字化档案的实际内容来进行科学分类,可划分成多个不同的专题,然后构建起档案信息数据库,确保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有效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档案共享和互通,使得档案资料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例如,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构建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借助相关电子设备来完整地扫描纸质档案,并且将全部档案文件录入到数据库之中,然后结合档案的类型、时间及任务来对全部档案文件进行合理划分,使用者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内容,从而不断完善我国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2.建立并优化档案管理机制为了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且优化档案管理机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无论是何种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都是其重要的支撑条件,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清晰地划分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领导者应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以此来确保相关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最终有效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2)完善档案管理系统。需确保档案管理方面具备足够的资金投入,并结合自身具体的情况和工作需求,对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实施,配备适合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设备,如专门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录像机、打印机等,还需配备符合档案防虫、防潮、防尘、防火、防盗、防污染等规范化库房;同时,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智能分类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及档案管理软件等建设,尽可能符合档案管理收集、识别、分别、存储及检索等功能需求,从而有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及网络化建设。(3)运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形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服务应紧跟时展的趋势,积极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引入到档案管理服务之中,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资源,让档案信息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第一,借助微缩技术服务。由于档案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十分珍贵和重要的档案资料,工作人员必须非常谨慎地保管这类资料,不仅要避免其受到损坏,还要避免其被盗或是丢失,这就需要借助微缩技术来缩减资料,从而更加妥善地保管;第二,借助信息技术。由于档案管理中往往涵盖着极多的资料信息,并且非常繁杂,故而必须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从而更加高效、科学地处理档案信息。(4)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护。由于电子档案很难从表面辨别出文件有没有被篡改,所以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在具体工作中不会随意修改相关资料,确保电子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并且在档案资料收集时应把文件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他人在阅读时修改档案资料;同时,由于电子档案保管是以硬盘为介质,极易受到温湿度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则会导致其完全无法识别,故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为其提供合适的物理环境,还应定期对硬盘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加以有效处理,从而更加妥善地保管电子档案。

3.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了能够有效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培训。积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调整其服务态度,提高其应变能力,使之树立主动的服务意识,还需让其更加充分地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较高的时事热点信息搜索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2)加大人才的选拔力度。通过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从而筛选出满足档案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和技术能力要求的专业性人才,然后进一步强化这类人才的培训,从而显著提升其岗位的适应能力。

4.不断改革档案部门的职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档案部门的职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档案部门中的很多环节,如机构设置的调整、新功能定位的更新等。同时,在档案部门创新改革中需要对人员调整问题进行恰当处理,创造出功能更为健全的工作平台,以便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四、结语

第4篇: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使矿工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重视,从而对自身职业的性质产生新的认识,从主观上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愿意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使矿建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矿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长期以来,矿建企业继承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以物为本”的观念,忽视员工的需要,不利于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不能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体系,这在无形中又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切实将安全文化建设归入企业管理和建设的日程中,排除安全隐患

从近些年来的矿难事故中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到位、操作失误造成的,必须针对隐患做出有实效的行动:不断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安全生产的习惯。健全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从体制上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整体的规划,并确立检查考核的办法。通过建立奖赏机制来激励员工安全生产、积极工作。

(2)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第5篇:科学发展研究范文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恩格斯在1894年的《致朱•卡内帕》信中,把这一论断看作是他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这个公民找到的“所期望的题词”,除了这个判断,恩格斯认为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列宁也特别强调了这一共产主义理论的伟大目标,认为社会的愿望和任务是“保证每个人获得不受阻碍的发展,以使别的任何人都不能统治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发展而不断地努力奋斗着。在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结论里就指出,“我们组织工会,在资本家的工厂里把工人组织起来,在解放区搞减租减息,建立人民的武装和政权,这就使人民有了个性、自由和人格”;“我们要向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自觉懂得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人格,没有自由,要为他们的自由而奋斗……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制度前提。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战争废墟的一张白纸上起步的,后来的改革开放也是在全国基本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人口多、底子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起步的,所以,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毕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实现,不能空喊口号。所以,“一定要使人民得到实惠,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从切实经验中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值得爱”。进而,改革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就成为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发展伦理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发展的目标在2005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再次得到重申和强调。之后,党延续了这一思路,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扩展到包括社会文明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又把党的“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扩展到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这都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设必要历史前提。

2发展的基本路径:小步快走

就发展的基本路径来讲,沿袭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模式,这种模式有它历史合理性的一面。它可以迅速地荡涤旧世界的污泥浊水,完成除旧布新的历史任务,激发人的革命激情。但是,在党的主要历史任务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再沿用这种群众运动式的发展方式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相对来讲,理性、稳步前进的发展战略更加适合于中国这个超大经济社会共同体的复杂性结构。基于这样的历史辩证、理性思考,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和经济发展稳步“上台阶”思想。就前者来讲,这种战略是一种基于符合中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的、渐进稳妥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设定,较之“大同社会”的目标更为现实,更能在经验意义上为人们所感受到,也更具有政策设计上的可操作性,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当前的思想觉悟水平和认识水平,从而极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就后者而言,这种思路在话语上的提出始于1991年8月20日他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1992年春的南巡谈话中,这一思想再次被他重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种台阶思想不仅仅囿于经济建设,在干部选拔问题上,他的基本思路也是否定突击、越级提拔方式,“坚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认为这样“有利于干部扎扎实实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也有利于党组织对干部德才水平的考察了解”。这种“上台阶”思路的着眼点是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即稳定结合起来,在稳定中发展,以发展进一步促进稳定,有“小步快走”的形象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邓小平理论在历史的否定之否定基础上摈弃了激进主义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中较为理性、稳妥的系统发展战略。

3发展动力的基本要素:革命精神、生产力、科技、知识分子、市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