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县旅游局

近年来,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县对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和总体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旅游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行业带动能力,在旅游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直以来,我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紧紧围绕“旅游强县”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景区带村”、“旅游带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内部成立了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纳入日常重要日程。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编制了《**县全域旅游规划》、《冶力关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全民参与办旅游的实施意见》等。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今年选派业务精通、骨干人员担任冶力关葸家庄村驻村工作队长,科级干部每人2户,一般干部每人1户帮扶未脱贫贫困户,制定了整村帮扶计划和个人帮扶计划,并经常性组织帮扶责任人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加政府引导,旅游扶贫成效显著。特别是冶力关、八角等发展旅游条件好的周边不少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通过从事开办农家乐、经营马队、售卖土特产、景区小摊小贩、跑运输、搞种植养殖,到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吃上了旅游脱贫饭、过上了好日子。

(一)加强旅游配套硬件建设,夯实旅游扶贫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县冶力关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关街休闲一条街水上餐厅、金翔欢乐谷、停车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特别是今年,结合冶力关大景区建设,冶力关大景区投资4.8亿元,重点实施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道路建设提升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培育了万亩油葵、万亩油菜花、高原梯田观赏带、万寿菊观赏基地、牡丹观赏园、草莓采摘园、乡村植物园等农业休闲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八角花谷、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品牌。新建了冶力关池沟“乡村迪士尼乐园”,八角庙花山“乡村民俗卡通体验园”等娱乐项目。实施了八角乡牙扎村临街风貌改造及河景提升建设项目、冶力关镇池沟—庙沟农家乐环境改造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冶力关镇临街建筑风貌和环境改造工程,实现了冶力关大景区的精彩绽放和华丽转身,各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的可进入性、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130万元的城关青崖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已完工,建设水冲式旅游厕所1座,生态停车场1处,维修及铺设木栈道1000米,制作景区标识标牌50多块,改善了各旅游景区外部环境,提升了景区品味,使景点游和乡村游融为一体,观赏游和体验游、农耕文化游和民俗文化游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全面推动了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位于冶海景区周边的冶力关镇池沟村为例:2011年至2015年政府累计投入3300万元,农户自筹累计投入1500万元,从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的山上整体搬迁下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二层楼房,加大了劳务技能培训,通过旅游扶贫资金有效投入,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房”五改工程,夯实了发展农家乐条件,县旅游部门联合扶贫、财政、乡镇积极扶持建档贫困户发展农家乐。2017年,池沟村就旅游部门新扶持建档立卡贫户10户从事旅游业、发展农家乐,像池沟村的王定业、羊小平,关街村的郭金平,牙扎村的陈尕林等贫困户,就是第一批旅游脱贫的受益者,是发展旅游业致富的典型的带头人,收到了甘肃卫视采访。

截止目前,冶力关大景区有宾馆饭店15家,游船、滑索滑道、滑草射箭娱乐业6家,农家乐经营户300多户,冶力关高庄村马队现有经营户33户,马匹35匹。八角庙花山村马队经营户75户,通过扶持发展马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同时,积极引导各贫困人口到旅游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景区周边摆摊出售山珍野菜土特产、小吃等,增加收入来源。

(二)依托大景区品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近年来,借助冶力关大景区建设机遇,我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八角乡中寨村、庙花山村等1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每年选择10-15个旅游基础条件好、发展旅游业条件便利的村,建成高标准的旅游专业村,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游客服务点、旅游商品店铺、旅游厕所等。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积极启动创建庙花山、古战、王旗旅游名村,在重要景点及旅游道路沿线建设了古战牛头城观景台、新城红桦山观景台、长川尕弯梁观景台、冶力关兰家山观景台、八角庙花山观景台等5个观景台,观景台周边大面积种植油菜花、油葵、观赏菊等经济作物,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向游客直观展示乡村田园风光。政府整合油菜花种植基地及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油菜花补助每亩地450元,含化肥、种子。苗木每亩地补助500元,万寿菊每亩补助1000元,大批贫困户成为直接受益者。

(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我县冶力关、新城、城关、古战、术布等乡镇,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按照科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大力打造旅游扶贫典范,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协调申请旅游产业扶贫资金将近100万元万元,重点引导扶持冶力关、八角贫困村、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新扶持发展33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协助州旅游局打造了八角庙花山村17户精品民宿。支持鼓励发展条件好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补贴27万元对冶力关镇池沟村、高庄村、关街村、葸家庄村,八角镇牙扎村等五个行政村24户贫困户集中定制采购床具、灶具、餐具、桌凳、门头店招牌等开办经营农家乐所需必需品,户均扶持物资价值2.3万元,并在卫生间改造、客房装修、院落硬化、风貌改造提升、厨房改造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每户补助资金10000元,改造贫困户35家,有力地推动了农家乐遍地开花,促进当地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的路子。

(四)注重农家乐服务典型示范,引领乡村旅游规范运营。在加强农家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规范性和标准化的宣传引导,通过培育先进典型,提升管理服务,典型示范引领,创建星级农家乐。根据基层需求,以服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制定了旅游培训计划,积极与人社、扶贫等部门对接,组织各类旅游培训。指导各旅游企业开展全员岗位培训。组织人员“牛肉拉面师”“中式烹调”、“农家乐菜品”等各类旅游培训班。完成了冶力关大景区农家乐等各类培训6期,受训人员达536人次。

第2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指,相关机构通过科学化手段,对扶贫工作开展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帮助以及管理的工作方式。这种扶贫方式针对性更强,会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以及贫困区域整体环境制定出相应的扶贫计划,与“粗纺扶贫”属于一对反义词。按照广西整体环境来看,该地区不仅少数民族众多,而且喀斯特地貌极为奇特,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以及民族风情,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旅游产业较为发达,极为适合在当地开展旅游扶贫工作。这样能够通过建立旅游经济实体的方式,将旅游产业创建成当地支柱产业,以实现地方财政与当地贫困居民的双双脱贫。

二、广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定位

精准扶贫的关键就是要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对象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能够对血旅游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定位,这样才能保证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质量。

(一)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定位

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扶贫对象摆脱困境,这也是扶贫工作的发出点。所以在准备进行扶贫工作时,首先就应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要将贫困人口定为工作的主体,要以帮助主体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主要核心。由于贫困概念较为综合,既是在经济方面的一种体现,同时进入市场能力、教育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等内容也包含在其中。在对旅游扶贫对象进行识别时,相关人员主要通过两方面完成识别工作:一方面,旅游扶贫主体必须要在贫困地区之内,是受到国家或者政府所认可的贫困县或者贫困人口;另一方面要对扶贫主体具有的旅游产业经营能力以及开发能力进行考核,要保证旅游产业能够被充分开发、合理经营,这样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持续性。

(二)对旅游产业潜在能力进行定位

在进行旅游扶贫时,重点就在“旅游”二字,相关部门需要对具有旅游开发条件以及基础的地区进行开发,并会让贫困人口参与到其中,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利,达到脱贫目标,所以旅游扶贫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就是促进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在进行该项扶贫工作中,各地必须要对本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保留与发扬,为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广西地区可以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重点内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化旅游,将农村风土人情与各村西安的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旅游者可以得到全新的旅游体验。

(三)对旅游扶贫形式进行定位

就整体扶贫工作而言,旅游扶贫工作并不会受到旅游形式的限制,但在具体旅游工作中,各地区还是要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旅游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该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贫困地区必须要对自身的旅游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并要以此为中心,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优化,打造具有本区特色的旅游产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任何形式的旅游产业,各地区都应注重对当地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应加大对生态化旅游以及绿色化旅游的推广力度。像广西地区可以利用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优势,开展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从而将地区旅游优势在扶贫工作中完全发挥出来。

三、新时期下,广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开展建议

(一)建立配套服务设施

为了保证旅游地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仅要对本地区的特色旅游内容进行宣传,同时还应对当地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优化,确保游客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更加舒服的服务,从而增加旅游者对于旅游行程的好感度。在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建设时,各地区首先应对当地的水、电以及公路等基础性设施进行优化,确保该地区能够满足当地的基本需要;其次,要对当地的通讯设施以及餐饮住宿设施等辅助设备设施进行建设,增加贫困地区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确保游客在贫困地区也能享受到良好地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大招商力度,确保各项基础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像某地区将拉动了当地企业一直对道路进行了修建,这样不仅方便了企业的产品运输,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方便了游客,整体旅游景区客流量一直在不断上升。

(二)营造地区旅游气氛

在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极丰富的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不仅涵盖了产品设计、开发,同时还包括市场宣传以及企业旅游气氛渲染等工作。必须要通过旅游宣传以及促销的方式,才能提高当地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保证景区的客流量。但因为广西贫困地区旅游市场的开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地区整体的吸客能力,当地政府可以巧妙借助周边热点景区的优势,运用带动效应将旅游产品打入市场。同时贫困地区还应主动邀请游客来此地进行旅游,利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扩大景区知名度。为了确保旅游者在景区中的体验,政府还应让贫困地区民众一起,打造出良好地旅游环境气氛,使每位民众都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对待来访游客,让游客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当地经济创收提供保障。

(三)对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能力进行强化

在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时,主要会通过让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品之中,而获得利益。但以往该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问题,而对其受益程度造成制约,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对贫困人口参与能力进行强化,从而确保他们能够真正获利。首先应给予贫困人口一定的资金以及物质支持,可以按照人口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贷款贴息支持,避免他们因资金问题而无法参与到旅游产业中的困境;其次要对多种扶贫基金支援,进行集中与整合,将社会投入资金以及涉农资金等资源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从而给与贫困人口旅游参与能力足够的支持,将资源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再次要对贫困人口借贷条件进行适当放宽,并对贷款期限进行一定性延长,要降低贷款对于贫困人口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扶贫旅游产业之中,并要对其实施税款减免政策,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其中;最后,并对贫困人口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与指导,通常该培训内容有基础性培训以及专门性培训两部分构成。基础培训主要是对贫困人口的旅游意识以及发展意识进行强化,使他们能够了解一些旅游基础性方面的知识,像生态保护、社交礼仪以及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等等,都是贫困人口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专业性培训,主要是为了帮助从业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接待水平,以及旅游行业经验而设计的。经过培训之后,贫困人口可以从事家庭旅馆以及导游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具体的培训内容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决定,像传统工艺技术以及普通话等,都可以被列入到其中。相关部门不仅要对贫困人口的旅游扶贫参与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参与机会,保证旅游扶贫工作的真正落实。要保证贫困人口能够平等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在旅游就业,还是在开发规范方面,都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并用按照贫困人口综合情况,帮助他们获得合适的旅游项目参与机会,并可以通过对经营范围进行划定以及特许经营的方式,来确保贫困人口在行业中的份额,以提高其进入市场的能力水平。

(四)强化旅游扶贫项目过程管理

通过对广西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发现,该地区的人适合开展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农家乐的旅游形式,来帮助贫困人口进行脱贫。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对扶贫项目开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不断对项目发展层次进行提升,从而将旅游项目的带动效应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例如巴马地区便利用了自身长寿乡的优势,开展了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旅游特色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带动的周边的旅游产业链,附近有很多地区都鼓励贫困户家开展家庭旅馆等服务,坡纳屯更是因为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了统一的农家旅馆,同时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部门,避免了各家旅馆因利益而出现的负面问题,总体发展情况极为理想,人均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对旅游行业标准进行优化,要按照广西特色旅游资源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保证各地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展质量。而各旅游扶贫试点地区,也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对于扶贫项目经营者进行合理管理,保证旅游秩序,从而确保旅游产品能够被市场所认可,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第3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及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区文旅局及原区文化委、区旅游局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学习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二、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一)常态化走访情况。2016年以来,每年年初即按照各级有关部门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文化和旅游部门工作职能,制定了详细的全年扶贫工作计划。原区文化委、区旅游局及区文旅局领导班子均高度重视扶贫帮扶走访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定期组织包保干部走访贫困户,落实包保责任,掌握扶贫政策,坚持一线走访,提供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宣传扶贫政策,及时了解贫困群众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合理诉求。了解掌握日常生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了“帮就业、解民忧”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及“访平安、解民忧、创和谐”大走访活动。同时,每年均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慈善募捐,资金均汇缴至区统一制定账户。

(二)文化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1、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常态化开展送戏进万村、书美影展、广场舞、趣味娱乐等文化惠民活动。坚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通过招标采购,对全区23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破损的电视机、机顶盒进行设备更新。农家书屋书籍更新补充工作已与新华书店达成协议,由新华书店完成全区农家书屋书籍配送工作。

2、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依托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举办了“区文化扶贫专题培训班”及各类讲座,聘请了戏和舞蹈专业老师为学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服务活动,积极帮助每个贫困村建立一支以上的文艺队伍。全区已成立41支广场舞蹈队、14支合唱团、2个辅导站、6个民间剧团,免费开设合唱班、班、舞蹈班、器乐班等,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演出队伍和业余文娱骨干。

(三)旅游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1、不断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程,推进A级旅游村创建活动,发展旅游新业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组织参加旅游扶贫培训工作。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已批准为2A级旅游村;镇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已通过省评审;社区、村成功创建省特色旅游名村;山庄获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称号;生态园、阳光雨露生态采摘园获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称号。助力消费扶贫方面,局机关率先垂范,并鼓励景区景点、涉旅企业积极参与,景区、两邓故居及局机关均已完成采购。民宿方面,村、社区、社区三个民宿产业扶贫项目已列入2021年扶贫项目实施计划。

2、委托师范大学环资学院编制完成了乡村,镇村、村、社区和镇社区、街道村等6个村(社区)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同时,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实施。

3、超额完成旅游带动脱贫任务。旅游带动脱贫工作2017年完成2063人,2018年完成18人,2019年完成6人,2020年完成6人,均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旅游带动脱贫任务。同时,根据市局要求,已完成通过涉旅企业流转、租赁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涉旅企业吸纳贫困户长期或季节性务工等方式巩固旅游带动脱贫人数600人。

4、推动旅游企业帮扶支持工作。一是动员旅游企业就近就与当地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旅游扶贫。已促成镇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帮扶结对村、龙云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帮扶结对乡村、龙汪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帮扶结对镇社区、印象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扶结对街道村。二是鼓励4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设立贫困户特色农产品专柜和展板。目前已在、等4A级旅游景区设立旅游扶贫农产品专柜;在南翔邦臣、君澜豪庭、天域花园酒店等星级宾馆酒店大堂设置了旅游扶贫农特产品展板。

5、制定出台旅游扶贫奖补政策。结合区政府出台全域旅游扶持政策,制定了旅游扶贫奖补政策,纳入《区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中,该政策立足我区旅游扶贫工作实际情况,鼓励贫困户创办农家乐,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租赁贫困户山场土地等方式带动脱贫。

6、积极组织参加旅游扶贫各类培训。推荐了2个省旅游扶贫村村干部参加省级旅游精准扶贫培训班,通过举办区旅游负责培训及参加省、市旅游扶贫培训等方式,完成旅游扶贫培训200余人次。结合全区实际,编制了《旅游扶贫培训资料》,宣传旅游扶贫相关业务知识,指导填写扶贫手册、档案资料收集和汇总等。

(四)积极助力消费扶贫。局机关率先垂范,积极采购已认定的扶贫产品,并鼓励景区景点、涉旅企业积极参与采购,目前景区、两邓故居及局机关均已完成采购。同时,结合25项节庆活动,推广农特产品亮相节庆活动,助力消费扶贫:结合郁金香节举办了“欢乐扶贫购”消费扶贫体验活动,大镇梨花节,镇漫步节、中国旅游日活动、白泽湖农旅文化节、“10·17”扶贫日现场活动等都设立了消费扶贫农产品专区,借节庆之契机,以贫困户农特产品为媒,旅游消费搭梁,打造“旅游+购物”扶贫产业链,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销售收入。

(五)巡视整改成果巩固情况。

1、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成立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排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抽调专人组织开展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重要问题,确保整改工作顺利推进。

2、认真开展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针对要求“两室一场”(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要全覆盖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逐条进行了整改措施的实施,在2019年3月底之前完成了三项任务的整改,并且通过了市文旅局和区扶贫办的验收。同时将整改经验整理汇编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有效整改,巡视整改是一项政治任务,务必要做到立即整改,长期坚持。科学规划了2019-2020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实施目标,2019年12月份结合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对“两室一场”管理运营进行了整改要求。截至目前,区“两室一场”覆盖率为91%。

(六)宣传报道工作情况。自2016年以来,区文化委、区旅游局及区文旅局均高度重视扶贫宣传工作,明确任务目标,制定任务分解,均很好的完成了既定任务。截至目前,本年度区文旅局已完成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0余篇。

(七)扶贫项目申报情况。根据扶贫办文件要求,已完成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调出工作。积极谋划新项目,申报2021年拟入库民宿类项目2个。

三、存在问题

虽然区文旅局多年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与产业扶贫等相比,旅游带动脱贫不明显,项目谋划不够精准等问题,下一步区文旅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付出加倍努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根据扶贫部门要求,制定、完善帮扶计划及帮扶措施,积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结合。

2、实施旅游重点村宣传推广行动。支持重点村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全市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媒体赴贫困村开展踩线采风活动。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周边城市游客为重点,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第4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任务目标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创作生产一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实现省定贫困村文化惠民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全覆盖。培育文旅融合样板村,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特产销售,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撬动乡村旅游大市场,加大促进旅游扶贫村、具备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区脱贫迁建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负责人培训力度,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二、时间安排

全面梳理文化旅游扶贫任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3月底前,对各科室、各乡镇(街区)扶贫攻坚以来工作成效进行自查评估;4月中旬配合市文旅局完成第三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全面摸清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和底数;4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市局委托第三方对扶贫脱贫攻坚成效验收的准备;5月中旬前根据自查情况和市局反馈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举一反三,建立台账,补短板、强弱项,根据自查评估情况进行整改提升;6月中旬前将问题全部整改到位;7月底前,全面做好迎接市扶贫办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加强贫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核查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活动室在硬件建设、服务内容、活动开展、开放时间等方面是否符合省、市脱贫攻坚标准与要求,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服务点,今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网络体系。继续实施儒学讲堂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推进农村书屋改革创新。

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戏曲进乡村”演出向省定贫困村倾斜,优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精品剧目、扶贫小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采取连片演出、小分队演出等多种演出形式,提升演出效果,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大餐。

三是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运用文艺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浓厚氛围。加快创作生产乡村振兴题材重点剧目,争取年内完成剧本创作。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督导更多优秀剧目早日立上舞台。继续开展非遗扶贫培训和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加强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区迁建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区脱贫迁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二)是全面完成广电精准扶贫工作

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户户通”,在原有三个发射基站的基础上,再增设两个发射基站,力争6月份动工,7月份完成站点增补工作,确保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户户通。

(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培育乡村旅游扶贫载体。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涉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的贫困户就业增收。指导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区脱贫迁建村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充实旅游元素,完善旅游功能,培育文化旅游小镇、文旅融合样板村和创建A级旅游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二是规范使用扶贫资金。进一步发挥旅游扶贫资金作用,增加贫困人口股息和分红。聘请第三方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立即督促问题整改。

三是实施旅游扶贫宣传推广工程。通过文化塑魂,旅游承载,推动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和项目,努力构建“旅游+文化+乡村”融合发展大格局。举办旅行社乡村游踩线活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微信、微博、移动手机客户端和媒体专栏等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客网、齐鲁乡村旅游网等网络平台,深化与旅游电商合作,实现旅游扶贫村产品、项目的网上推广、网上营销。

(四)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全县文旅系统委派第一书记的作用。以建强支部为目标,加强派驻村班子建设,提高政治引领和脱贫致富能力,完善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继续做好帮扶村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做好领导干部到联建村进行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帮助解决联建村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贫困户,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党支部到联建村走访慰问,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群众,开展扶贫主题党日和共建共驻活动。

四、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文化和旅游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制定并印发《2020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局市场资源推广管理科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培训等各类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在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设备购置、戏曲进乡村等必备文化阵地和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扶贫项目,推荐报送一批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拓宽旅游扶贫项目融资渠道。

第5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初家村地处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原生态风貌浓郁,历史文化典故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自古以来流传着神仙炕和饮牛湾等美丽传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但是,从前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村内干部群众的关注,初家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守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全村120户、312人中有省定贫困户19户、20人。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困难,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初家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4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经多方进行论证,大家都盯准了这一宝库,决定对初家村进行“逆城市化”改造,“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根据村庄的山区特色和独特优势,驿道镇变传统守旧意识为超前谋划,特邀中国乡建院为初家村量身定制设计规划。经过多次研讨,双方确定采用老传统、老工艺、老材料进行规划建设的方案,着力打造“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旅游名片,对村庄的环境整治、景观打造进行了超前规划和总体设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眼下的初家村,游客可以驾车环山绕行,欣赏秀美风光;多处富有胶东山区特色的山草房得到修缮,陆续对游人开放;柳树、李梅杏、金银花、迎春等各类苗木,遍栽村路两侧;停车场、公共厕所、寨门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村内观光旅游格局已具雏形。

看到村庄环境的巨大改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见到记者一个劲儿地称赞党的扶贫好政策。大家纷纷表示,旅游扶贫这条路子走对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强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设施有了、游客来了,如何经营成了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这时候大家在意见上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个人经营好、致富快;有的认为集体经营好,可以增加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福利。

针对这些问题,莱州市、驿道镇认真查找思想症结,多次召开会议与大家深入分析利弊好坏,最终统一了思想。围绕山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通过,2014年12月成立了初家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确权确地不确界”的方式,将千亩山岭薄地以每亩22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并租赁给初发地旅游公司建设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村集体将村内废弃、闲置的危旧房屋进行统一改造,租赁给投资商开发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据驻村“第一书记”宋长征介绍,包村部门筹集专项扶贫资金对濒临垮塌的危房进行重建翻新,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进行管理,仅一处院落,每天住宿费就高达600元。即使这样,在旅游旺季,还是“一房难求”。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初家村依托初发地旅游公司招商平台,成功引进莱州三和祥公司打造月季花种植栽培基地,引进一品农庄打造电商平台,为初家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5月,初家村与中国乡建院达成景区运营合作协议,由乡建院独立投资打造运营,今年10月1日景区正式开始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发展起来了,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第6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广西;DEA模型;旅游扶贫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0

1 问题提出

广西所在的滇桂黔石漠化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区涉及到贫困村的县份有105个,只有柳州的柳中区及桂林的象山、秀峰、叠彩和七星区无贫困村(《全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0)》)。扶贫开发又是制约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带动村庄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是自治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关键。以往学者们对广西旅游扶贫的研究包括旅游扶贫贡献率评价、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旅游扶贫模式、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但针对旅游扶贫效率分析的文章较少,定量分析更不为所见。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以评价广西旅游扶贫效率:广西各市旅游业是否能带动地区脱贫,多大程度促进贫困区经济增长及剖析旅游扶贫效率变化的源泉,以为各市探寻提高旅游扶贫效率的有效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方法、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2.1 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Envelopment Analysis)由Coopor、Charnes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具有简化算法、剔除主观性、避免误差的特点。DEA方法对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评价问题上有绝对优势,DEA方法具有C2R、BC2、FG和ST等代表性经典模型,本文采用的是最为成熟的C2R和BC2模型(C2R模型是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得到的;去掉C2R模型假设,引入约束条件得到BC2)。

设有n个部门或单位(DMU),每个DMU有m种输入和k种输出。xj0和yj0分别表示第j0个决策单元的旅游扶贫投入量和产出量。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ε为任意小正数),利用Charnes-Cooper变换后可化为最终的线性规划问题如(1)式。评价DMU的在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C2R模型为:

其中s+和s-为输入和输出的松弛变量,θ为目标值,λ为DMU的线性组合系数。依据DEA方法思想,DEA模型中的旅游扶贫效率参数反映旅游业对其经济拉动及产业集聚作用;技术效率代表城镇及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规模效率指数表示旅游业总体发展对当地经济推动作用。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是将各地级市作为实际DMU。因此,由各参数值可得:当θ=1时,对应的DMU为弱有效,进一步,若s+=s-=0称为DMU为有效;当θ

2.2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文章分析所运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5年)、2015年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基于文献梳理、旅游扶贫评价指标筛选及数据获取可行性,文章选定旅游扶贫投入指标为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旅游者平均消费及人均游客接待量;旅游扶贫产出指标为能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GDP。本研究中DMU个数为14。

3 研究结果

3.1 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分析

文章以广西区14个地级市2008-2015年旅游扶贫投入/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为资料,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2R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各个地级市旅游扶贫总效率逐年计算,汇总结果见表1。

从空间维度分析,2008-2015年广西平均旅游扶贫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只有三个城市达到了弱有效;各市之间扶贫效率差异较大,扶贫效率从0.5到1的波动程度。但8年来,其扶贫效率差异在缩小,标准差从2008年0.144降到2015年的0.096。这与广西近年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政策、优化各地区旅游扶贫资源配置相关。

从时间维度看,2008-2015年间,柳州、防城港、贵港及钦州、玉林、来宾(除去一年)扶贫效率为1,基本无波动,处于扶贫效率弱有效。其中河池市总体扶贫效率最低为0.69,贺州次之。因此,这两市通过缓解“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来改善扶贫效率。比如河池、贺州等市加大旅游精准扶贫帮扶力度从而实在贫困人口脱贫进度。

3.2 旅游扶贫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分析

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通过分解技术效率可分析扶贫效率的动力源泉,当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大于1时说明其是TFP增长的动力,反之其阻碍了TFP的增长。为实现此目的,依据数据包络法的BC2模型,运用DEAP2.1软件测得2015年各市旅游扶贫总效率分解情况(见表2),由表2数据分析:从纯技术效率分析得只有梧州、北海、贺州、河池及崇左市没达到有效。这五个城市资源未充分配置,未取得最大产出效果。从规模效率分析得百色、来宾及崇左市扶贫规模效率递增,柳州、钦防及贵港、玉林市规模效率不变,其余城市递减。大部分城市旅游扶贫效率都依赖于规模效应,因此旅游扶贫效率低的地区主要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带动力不足,旅游扶贫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很大提升空间。

4 结论及建议

广西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均值为0.866,2008―2015年间,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有三城市达到了弱有效;各地市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明显,旅游经济强市扶贫效率较高、旅游经济弱市扶贫效率偏低,未达到有效;从分解效率来看,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动力作用规模效应的动力作用;8个地级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的阶段,可提升对贫困地区旅游的资源投入水平以加大其扶贫开发力度来旅游扶贫效率。

旅游扶贫政策越来越受到各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重视,探讨旅游扶贫效率问题需要更深入研究。本文认为,未来研究需要从三方面出发完善旅游扶贫研究。扶贫效率指标选择,衡量旅游扶贫效果的收入指标应更选择更微观指标,如贫困家庭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或者贫困家庭收入等;研究方法上,需探讨更多的定量分析方法多角度衡量扶贫效率。

根据以上结论,可加大用于旅游扶贫的资源投入以满足旅游扶贫的资源需求即大限度的扩大扶贫规模效率以提高扶贫产出。有潜力的地级市要发挥旅游业在扶贫富民中的作用,扶持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加大资金融入,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推进旅游扶贫更深发展;充分带动贫困地区居民就地参与旅游运营服务实现脱贫。

参考文献

[1]马晓龙,保继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0,(01):88-97.

[2]梁流涛,杨建涛.中国旅游业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的时空格局――基于DEA模型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2,(08):1422-1430.

[3]邓洪波,陆林.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02):313-323.

第7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巴中市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情况

(一)巴中市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的主要成绩

1.旅游扶贫效应带动方面。巴中市按照“大景区、大市场、大旅游”的理念和“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的思路,积极争创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富民增收。

巴中市乡村旅游以业态特色化、基础配套化、环境生态化、产业集聚化为原则,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依托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设一批农家乐园、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创意文园以及传统村落和休闲、采摘、体验、垂钓、康养专业村,分批、分类推进贫困村旅游业发展,让贫困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按照旅游标准化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置入旅游元素。培育2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50个特色精品村寨,实施“八个一”工程,提升乡村旅游配套功能。

2016年巴中市同时启动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巴中空山天盆、方山乡村旅游环线、恩阳古镇、秦巴养生谷、云顶茶乡、化湖清风、三十二梁、南天门8个景区通过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估,列入全省2016年4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

2.旅游扶贫组织领导方面。巴中市对旅游扶贫工作重视,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旅游扶贫规划实施文件《巴中市“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建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有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支持。

3.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巴中市2016年拟申报2个旅游扶贫示范区、3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8个4A级景区进行评定。

4.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方面。通江县推出了系列山货、系列山酒、系列山茶以及怀玉剪纸等文化产品。

平昌县推出了杨氏风味风干鱼、何大妈豆瓣、朱氏腌制品、皇山雀舌、北山翠茗等乡村旅游产品。

南江县推出了光雾山四宝等乡村旅游产品。

恩阳区推出了系列乡村食品、生态水果(葡萄、猕猴桃)等乡村旅游产品。

巴州区有大罗黄花、清江芝麻壳等乡村旅游产品。

就了解情况来看,比较成功地方在于

(1)采用多种渠道对旅游商品品牌进行推广,如建立农村电商平台等,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做出了探索。

(2)巴中市为具有巴中地区特色商品共同创造推出了名为“巴食巴适”的品牌平台,它是巴中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共有椴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生态畜禽、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巴河水产、风味食品八类特色农产品。凡具有巴色的农产品和食品类商品都可以此品牌进行销售。“巴食巴适”品牌作为巴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承载者,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创新营销,巴中的农产品企业也因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借助品牌聚合效应,“巴食巴适”品牌已经走出巴山,亮相全国,并取得良好反馈。实施“综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逐步构建“营销企业树旗帜、领军龙头立标杆、专合组织做产品、协会抱团闯市场”的模式。但据了解,上述各区县推出的旅游商品多数尚未融入这个品牌平台,也没有注册自己的品牌。

5.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巴中市拟定 “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城市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实时传递旅游动态; 3A级以上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酒店开通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实现微营销。全市4A级以上景区成立网络营销部,开发现实旅游之前的虚拟体验。逐步推进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建设,对景区进行数字化管理和调控指挥。加快融入智慧旅游,景区WIFI全覆盖,配置微博导览、微信导览,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二是旅游管理机构加强网络营销合作。“十三五”时期,将与携程、去哪儿等全国知名线上旅游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参与四川省网络旅游服务建设。三是充分发挥自媒体在目的地营销中的作用。借助2016年底前四川省旅游自媒体营销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的机会,巴中市旅游局公众账号作为平台用户之一,要实现省、市、县(区)三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同步和交互,通过该平台进行各类营销合作。

(二)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的主要成绩

1.总体情况。专家组对全市33个拟评定的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了实地检查,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评定标准》进行现场指导。从检查情况来看,巴中各区材料准备和数据统计工作都做得比较扎实,基本做到了村村有数据、有规划,其中尤以通江县和南江县工作尤为突出。

2.巴中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的主要成绩。工作组深入各村及景区,通过资料查看、现场访谈等方式对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民宿达标户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初步总结出了巴中的旅游扶贫建设的一些经验及思路。巴中地区的旅游扶贫思路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通江县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打造、农户参与方式,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旅游发展,进而带动周边贫困村就业及脱贫致富。例如通江县方山村是以生态康养周末游为定位,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及多层次旅游产品,这种模式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周边的贫困村农民住宿及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产品收入等问题,而且在乡村旅游环线打造上十分注意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做到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例如方山旅游环线的打造,充分考虑了旅游产品差异,方山康养田园体育中心在2016年打造完成,使环线4A景区全部创建完成,形成了鹰歌葡萄庄园葡萄草莓体验采摘、东郡水乡水产养殖、方山康养田园体育以及元山花卉观赏等不同旅游产品,不仅吸引了本地区周边市县的旅游客人,南充、达州、广元、绵阳甚至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市也闻名而来。通江县在打造这些旅游产品时,十分注重实力企业作为主导参与,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企业资金投入量大,能迅速形成市场。与发动个体参与比较,企业参与还能投入资金和人力保证产品和市场的持续研究开发与创新。同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而且被企业招聘成为员工后还能得到打工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这种方式受到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的一致大力肯定。

二是南江县通过依托景区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旅游建设与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村就业及脱贫致富。比较突出的是南江依托光雾山核心景区,定位于四季度假乡村,通过移民搬迁、聚居点改造、农家乐升级、民宿客栈开发等方式,带动周围贫困村脱贫致富。

三是以平昌县为代表的以个体旅游经营带动发展模式。该县旅游起步早,较成熟,以个体旅游经营为主,企业参与开发较少,贫困地区农民通过旅游开发真正的到了实惠。但由于资金限制,现出现市场较混乱,后期经营可能后劲不足。 此类模式最大后患在于个体旅游经营的盲目性,有规模而无效益,有利可图时一拥而上,缺乏发展的规划性,产品同质、经营无序、缺乏经营道德、市场迅速饱和且涸泽而渔是最常见的现象;遇到经营瓶颈时,又一哄而散,缺乏坚持和变化。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显现。

四是以恩阳区为代表的“飞地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地区旅游扶贫刚起步,基础建设尚未跟上,加之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不便,无力无法吸引到大量的旅游人群,因此贫困村多以景区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原料供应基地方式脱贫。

(三)民宿达标户创建情况

本次工作组实地现场检查了巴中市各区县拟评定的民宿达标户,进行了现场指导。在检查中,对照四川省乡村民宿旅游质量达标标准对民宿经营场地、接待设施、主题特色、安全管理及服务水平进行了初步评定,对存在的问题与民宿负责人及所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从检查情况分析,巴中市各区县拟评定的民宿达标户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部分民宿达标户的生活污水与垃圾都能进行集中处理;客房清洁卫生,能够做到一客一换;厨房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防滑,配备的有消毒柜厨具卫生并能及时消毒;就餐环境通风良好、卫生整洁,能够提供一日三餐;卫生间配备洗脸盆及洗涤用品,地面经过防滑处理,配备的有热水设施;评定的乡村民宿都可以提供1种以上乡村旅游活动;服务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以家庭成员为主,供应的食物、特色产品遵循地产地销的原则。此类多地处交通要道、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地方,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如地处成巴高速出口的恩阳柳林钟家坝村成巴驿站、恩阳万寿村养生谷民宿、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环线沿路客栈、南江县东榆镇桥坝村旅游集散中心客栈、南江县光雾山镇普陀村民宿等为代表。 恩阳万寿村养生谷民宿

恩阳柳林钟家坝村成巴驿站 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环线沿路客栈 南江县东榆镇桥坝村旅游集散中心客栈 南江县光雾山镇普陀村民宿

此类尚有部分民宿属于撤迁在建项目,从规划、已建部分和效果图上看,这些民宿起步较好,规划比较完整,建成后应该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如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在建民宿、巴州区化湖长滩村在建民宿等。

二类是部分区县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既没有旅游资源,又无法吸引旅游客人,经济效益无法保证,因此在民宿建设上投入很少,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比较一致的倾向性意见是:在民宿建设达标上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引导,而不是搞“一刀切”,否则前期投入和继续投入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农户转向效益较好、产出较高的行业,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 关于对旅游扶贫的一些思考和意见

(一)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

1.细化示范区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项目)、保障措施。细化“四个带动”工程实施方案。

2.在创建过程中注意《旅游扶贫示范区达标标准》的硬性指标,注重基本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每季度统计相应数据,做到季度有分析、年年有报告。

3.建立详细的节庆活动实施方案与旅游商品推广计划;完善示范区内旅游购物环境。

4.制定旅游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对于每年的民宿、星级农家乐创建数量、分布、脱贫人口的数量等数据进行具体分解。

5.扩大巴中旅游的营销范围,巴中市及各区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本身具备旅游度假的条件,规划更详细、具体的巴中市及各区县旅游宣传推广方案,采用多种渠道推广旅游。如微信平台,应由专人负责微信平台的设计和更新,建立微信平台的不同模块,增加直观的宣传视频的介绍;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平面广告;加快宣传广告的更新速度。

6.在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上,工作组和巴中市旅游局一致认为通江县在规划上更为合理,措施上更加得力,效果上更加明显,真正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打造、农户参与、共同得益的初衷。他们重点打造的方山乡村旅游环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空山天盆诺水河环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南一北,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周边的贫困村农民住宿及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产品收入等问题。

(二)旅游示范村建设意见

1.注意每年收集旅游扶贫示范效应带动数据,自查是否达到所在年份制定的目标计划。

2.编制具体、实施性强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根据村落的资源特色和贫困现状,制定每年扶贫发展计划、脱贫人口进度方案。

3.加快对村内达标户的建设步伐,示范村内的民宿达标户应该占到旅游接待点中的50%以上。

4.示范村应该确立1-2个旅游商品,申请品牌,打造本地特色;旅游商品应该加快申请商标、统一渠道进行销售,全方位进行宣传推广。

5.完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未完成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需按照年度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6.旅游示范村需要建立除村委会外的管理机构,如本村的旅游协会,对本村旅游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定期进行多类型的培训、采用统一的营销平台进行宣传。 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在建民宿

(三)民宿达标户的建设意见

1.民宿达标户在建设中应该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定期做好自查工作,所在村、镇应该落实专人进行指导和检查。

2.民宿达标户风格特色不明显,达标户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自身优势对民宿进行整体打造。

3.增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拟评定的达标民宿都可以为游客提供1种以上的乡村体验活动,但大多以采摘、垂钓为主,雷同性较高。民宿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推出多样化的体验活动。

4.对于民宿中需要张贴的安全逃生标识图、应急电话、投诉电话、紧急预案的处理方法、菜单作为村或者所在乡镇可以统一制作。

5.民宿达标户所在村、乡镇、区应该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涉及服务流程规范、礼仪礼貌、新媒体营销等方面,让民宿达标户的服务人员熟悉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掌握多种营销手段。 巴州区化湖长滩村在建民宿

6.多种营销方式吸引客源。目前拟达标民宿采用的多为老客户、或客户自己介绍的形式,未主动进行宣传,民宿经营者可以采用电话联系老客户、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节庆活动时间发宣传单的方式吸引客源。

7.部分区县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既没有旅游资源,又无法吸引旅游客人,经济效益无法保证,因此在民宿建设上投入很少,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工作组和市县旅游部门比较一致的倾向性意见是:在民宿建设达标上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引导,而不是搞“一刀切”,否则前期投入和继续投入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农户转向效益较好、产出较高的行业,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四)景区的建设意见

从考察的8个2016年拟申报国家AAAA景区准备情况来看,大多数景区准备比较充分,各项条件基本达到评定要求。但是工作组也发现,个别景区存在开发资金不足,环境质量与景观质量条件比较勉强的现象,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其主题开发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优势。建议在景区建设开发上也不应该搞“一刀切”,不一定都上马A级景区评定。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造适合当地条件、又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主题公园或营地等项目。此次考察了平昌县近期拟建的佛头山―巴灵台―南天门―驷马水乡旅游环线。从考察情况看,2016年拟申报的4A景区南天门在资金、开发等方面不理想,申报条件比较勉强。但经了解,南天门在自驾营地、山地和公路自行车骑行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结合巴灵台的森林康养、驷马水乡的公路骑行、南天门的自驾营地、山地骑行,打造出差异化的旅游环线,而不是拘泥于4A评定,应该是更符合实际的做法。

第8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年全区完成减贫任务1651户5093人,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89处,动工建**1699户,完成1413户(其中货币化安置275户),完成年度计划101%。

2.“六个一批”政策全面落实。全年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73亿元,是年初计划2.37亿元的157%,与**农行签订了扶贫贷款合作协议,设立300万元风险担保金,从发展产业到易地搬迁、从就学就医到民生改善、从政策兜底到脱贫奖励等进行全方位扶持和保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全年资助贫困学生1582人次113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赠送大病补充保险,核销就医费用517.78万元,核销比例上升到65.9%。

政策“兜底”上,区政府预算专项资金48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区级“兜底”政策,对没有纳入五保低保保障范围年老体弱病残等弱势贫困人口实行每月270元“兜底”保障。**共兑付“兜底”资金153.7万元,保障“三类”贫困人口694人。

二、主要措施

1.落实党政责任制,夯实组织保障。区委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拿在手上,由区委书记刘宇飞同志任政委,兼任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层层签订军令状,形成了“区抓统筹、乡为主责、村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和“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精准到人”的协同作战体系。全区31名县级领导人人联乡包村包户,1587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4042名贫困人口,选派71支工作队入驻71个村开展“四双”帮扶工作,组织协调152家企业参与扶贫帮建。同时建立周清单、旬督办、月考核工作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干部争先评优相结合,坚持年度扶贫目标任务不达标不评优,帮扶干部脱贫任务未完成不脱钩。

2.实施安居工程,破解易迁难题。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攻坚重中之重,是贫困户直接受益最明显的扶贫项目,也是改善贫困人口安居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结合乡情村情,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积极鼓励引导货币化安置,引导农民进城镇落户、进园区打工、进景区创业挪穷窝,破解易迁难题。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区易地扶贫搬迁货币化安置实施方案》,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去库存要求,鼓励引导农户采取货币化安置,已完成货币化安置275户842人,解决了全区4841户困难户4600人在辖区企业务工就业。

3.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消费扶贫”。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城乡一体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坚持“一乡一业”、“一沟一特”、“一村一品”,做好山水融合、文旅农融合旅游消费大文章,开发乡村消费市场,搭建乡村消费平台,把农村建成市民消费的热土,让农业成为市民消费的热点,让下乡消费成为市民消费的时尚。围绕“一轴两翼”,按照“全域旅游”理念规划建设的七彩西沟、堵河画廊、黄龙旅游度假区等美丽乡村已初具规模;千亩茶叶、千亩猕猴桃、千亩樱桃等产业基地夯实了农民增收致富基础;“幸福**·从**出发”,实现了乡村文化旅游季季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活动。**年,统筹资金200万元扶持1480户农户发展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区乡村旅游业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消费扶贫”已成为**区精准扶贫的响亮品牌。

4.聚焦精准施策,推进“精神扶贫”。坚持物质帮扶和精神脱贫相结合,全面落实各类扶贫政策、制定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释放党和国家政策红利,使老百姓“望脱贫”;建设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村镇,让老百姓自愿搭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铁,使老百姓“想脱贫”;积极正面宣讲扶贫政策、村庄整体项目规划等,让老百姓真情投入农村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使老百姓“愿脱贫”。对照六个精准,聚焦精准施策,大力实施“能人治村”工程,选派第一书记驻村,配齐班子配强队伍,以“优秀人”来引领村发展,以“典型人”来带动群众致富。在村两委班子和能人大户带动下,全区先后发展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300多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3家,其中17个重点贫困村成立合作社34家,实现了全覆盖。对**-**年3139户脱贫户按每户1000元进行脱贫奖励,共计奖励313.9万元。

三、**年度工作打算

**年,以精准扶贫为统揽,围绕“生态优先、城乡互动、以旅促农”发展思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脱贫减贫步伐,聚焦农业新业态,促进文旅农融合,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主要目标是:实现贫困人口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出列、易地搬迁全完成、所有扶贫重点任务全结账任务。重点完成3880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17个重点贫困村出列,完成1670户易地搬迁,推进实施“3311”产业扶贫,培植示范村30个、示范合作社30个、产业扶贫示范户1000户以上,扶贫贴息贷款突破3000万元,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村14个、电商扶贫示范村10个,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300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为每位贫困人口购买200元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类保障“兜底”2500人以上。

第9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2015—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郴州市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精神,结合永安村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扶贫工作“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重要指示为指引,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准扶贫为重要抓手,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项资源,全面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实现2019年前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二、基本情况

永安村距莽山瑶族乡政府0.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308户,

1403人,其中瑶族人口841人,占60%。全村总面积9.78平方公里,有耕地680亩,旱土280亩,山林面积13500亩(其中公益林6300亩)。2014年,全村总产值750万元,人均纯收入2280元。主要支柱产业有水稻、茶叶种植、小水电和旅游开发等,农作物以杂交稻、玉米、红薯为主。有党员31人,定员干部4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小学1所,卫生室1所,农村书屋1家。当前,全村有贫困人口603人,其中精准识贫对象152户593人;五保对象10户10人。

三、目标任务

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村、支两委,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促进永安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3至5年内全村162户、603人实现全面脱贫。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帮扶思路。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兴产业、解难题办实事、树新风促和谐,重点抓好六到农家(水、电、路、讯、房、环境整治),实现六个落实(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供养、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市级领导联乡指导、联系单位和工作队驻村帮扶,贫困村不脱帽、工作队不撤队,贫困户不脱贫、责任单位不脱钩。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按照市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以上、驻村单位班子成员结对帮扶2户以上、其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的要求,共安排6家帮扶单位95名党员干部、莽山乡6名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全村162户贫困户,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

(二)坚持规划龙头。

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依托黄莽公路沿线规划修编,协调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着力做好永安村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突出“一村一品”特色,统筹做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村民建房安置、乡村休闲旅游、瑶族文化传承等发展规划。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强化村规民约,规范村庄发展。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计划,对识贫对象进行分类精准扶贫,多方位、交叉实施帮扶。全村贫困对象中有适合“发展生产一批”130户563人,占94.78%;“危房改造一批”99户404人,占68.01%;“社保兜底一批”40户147人,占24.75%;“医疗救助一批”35户133人,占22.39%;“发展教育一批”82户349人,占58.75%。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永安村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推进工作任务,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目标。

(三)完善基础设施。

着力加强水、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永安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条件。

1、完成3、4、6、7、8五个组的人畜引水工程,提高莽山山泉水利用效率和质量,彻底改变分散用水、人畜用水安全隐患。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田有效灌溉。实施永安村3、4、5、6组至黄家旁村交界处4.5公里水渠修复工程,实行浆砌三面光;完成5、6、7、8组500米引水坝浆砌三面光修复工程。

3、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实施村内交通畅通提质(含绿化、亮化)工程。拆除违章建筑,拓宽通村公路、新修村内公路,美化、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提升交通质量。预算投入196万元,新修莽山西岭-永安-黄家旁河道沿线公路2公里;预算投入594万元贯通永安村委会-钟家村公路(其中新建桥梁一座需300万元);预算投入710万元扩宽“栏-莽”公路永安段-莽山敬老院公路(其中危桥一座改造加固需500万元);预算投入16万元,维修3组塌方公路;预算投入67万元,连通4组至“黄-莽”接口300米公路、5组堪头庙自然村至“黄-莽”接口公路。结合乐水河南源防洪堤工程建设,沿河堤修建“黄莽”公路接口至2组、1组通村公路。

4、完善“通讯及宽带网络”设施。结合“村村通”广播电视项目、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目标,实现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到组到户。

5、抓好地质灾害点治理及人居环境管理。在3组地质灾害点新建引流渠1条,挡阻墙500米,增强群众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加强村庄环境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排污设施建设,加强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村、美丽村庄建设活动,全面推进“三清三改五化”(即: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圈,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序化)工程,建设洁净秀美乡村。

7建设好便民服务站。改造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一楼场地,在节俭、实用的基础上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活动场所多功能、规范化。

(四)强化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的产业,依托产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重点发展高山茶叶、有机蔬菜、红心猕猴桃种植,传统畜禽养殖和黑豚等特色养殖产业。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参与扶贫产业开发,与贫困群众结成利益联接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增产增收。

1、做大做强茶产业。改造低产茶园800亩,扩种新开茶园1000亩。彻底扭转零星、分散、无序、低效的茶叶种植现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依托公司带动,实现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茶叶品质,打造永安品牌。挖掘瑶族文化,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不断增强茶产业旅游、休闲、养生、观光等服务功能。

2、发展有机无公害高山绿色蔬菜。成立永安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大户承包,以点带面,发展200亩蔬菜基地,带动全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3、建设猕猴桃基地。充分利用永安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土质优势,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公司带动发展方式,在1、2、3组建设200亩猕猴桃基地。

4、抓好楠竹低改、加工项目。改造低产竹林1000亩,扩种500亩竹林,引进竹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竹产品加工步伐。

5、大力发展猪禽等传统养殖和山鸡、黑豚等特色养殖业。依托湖南莽山土里巴吉有限公司,利用永安山地资源,带动贫困户养殖莽山黑豚1000头、黑土鸡3000羽;通过以奖和信贷支持,扶持一批畜禽养殖户,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五)依托旅游发展。

永安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与4A级景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栏-莽”公路、“黄-莽”二级公路贯穿境内,是乡村旅游规划重要地段,省级特色旅游名村、部级扶贫贫困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瑶族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度假、瑶族文化和农业休闲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建设沿河生态风光带。结合河道治理,打造涵盖绿化、美化河道沿线及硬化道路、观景台设置、防洪工程、护栏建设等在内,旅游功能完备的“沿河生态风光带”,重点是乐水河东源两岸:沿原莽山食品厂至赵家自然村引水坝涉及5、6、7、8组及下游钟家等3000人2公里长河道;沿“黄-莽”公路永安段-莽山敬老院涉及1、2、3组580人1.5公里长河道。

2、新建集民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体验一体的生态旅游广场,搭建展示交易平台,推介特色农副产品,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3、挖掘旅游文化,开办瑶族文化教育传习所。拆除莽山中心幼儿园危旧楼,新建一栋占地面积800米,使用面积5000平米,集瑶鼓、瑶绣、瑶歌、瑶语、瑶舞展示、表演和传承为一体的综合培训教育基地。

4、引导村民和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民宿和乡村游。培育、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特色村寨,扶持50家上规模、有档次、具特色的农家乐及山庄,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

(六)着力提升素质。

扶贫开发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总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党员组长“三支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1.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打造“三强五好”的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行为准则,坚持按制度办事,推进村民治理制度化。按照有议事决策阵地、有便民服务站点、有学习培训平台、有综治调解中心、有文娱活动场所、有事务渠道的要求,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

2.注重激励引导,发挥主体作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始终让村、支两委班子站在前台。通过教育和引导,克服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弘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精神,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行“一事一议”、“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采取“政府补、社会筹、工作队帮”等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和发动群众在扶贫攻坚中参工参建、投工投劳,实现共建共享。

3.依托经济能人,增强群众技能。引导、动员农村能人和经济合作组织投入扶贫开发。按照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原则,通过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既学到技术,又学到管理,实现稳定持续增收。围绕扶贫产业,有针对性的组织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门专长和实用技术,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提高贫困群众生产技能,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

五、组织保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驻村帮扶工作在市委基层党建办的统筹下采取“领导联村、单位包村、队员驻村、各界参与”的方式进行,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工作队在宜章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自觉摆正位置,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大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齐心协力做好帮扶工作,在3-5年内顺利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争取将永安村打造成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示范村、省级“同心乡村”创建的样板点、黄莽公路沿线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风景带。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驻村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一是整合部门力量,加强协调配合。争取包村单位的重视,把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成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工作队当好坚强后盾。二是整合涉农资金,产生放大效应。要围绕永安村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想方设法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把各级各部门以扶贫开发为龙头的各项资金支持、补贴和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整合好、运用好,握紧拳头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帮扶。三是整合各级力量,齐心协力帮扶。充分动员和发挥市、县、乡、村、组各级组织以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配合抓好帮扶工作。特别是协调好驻村工作队与莽山林管局、乡党委、政府和村组各级的关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做好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