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精选(九篇)

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第1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 OTT模式:网络文化创新的新途径 浅析广电DVB+OTT模式下的精细化运营 网络文化发展模式的探讨 OTT模式:广电野心膨胀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校园网络文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OTT盒子的“中国梦” 来势汹汹的OTT 网络文化建设的上海模式 试析网络环境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创新途径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 OTT业务的传播学解读 电信企业应对OTT竞争的“良方” OTT企业博弈的均衡解分析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模式的创新途径问题 关于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探究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综述 论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②黄远清 《2 012年美国OTT市场浅析》,载《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2年第23期,第23页。

③徐玉 《国外移动运营商三大策略应对OTT 业务的挑战》,载《世界电信》2012年第3期,第17页。

④赵子忠 《OTT与移动互联网》,载《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第7期,第148页。

⑤杨然 《“过顶传球”带来的困惑》,载《人民邮电》2012年1月10日,第5版。

⑥王峰 《OTT业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行业监管的影响》,载《有线电视技术》2012年第11期,第119页。

第2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一)商业模式概念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39)提出,他认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 他是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角度来定义商业模式的。Timmers(1998)则是从本质上解释了商业模式的内容,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纯粹的解释如何做商业的逻辑概念。Amit和Zott(2001)更加注重商业模式能够给企业和企业相关的利益群体创造的实际价值,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整体目标是开拓商机,为交换中的各方创造价值,即为当地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产生利润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客户盈余。Thomas(2001)则更倾向于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战略层的决策,他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需要经历的流程、顾客、供应链、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 

国内也有不少的学者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罗珉、曾涛等(2005)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比较全面,即包含了战略决策层面,也包含了具体的实施层面的内容,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田志龙、盘远华等(2006)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保证企业良性运作的一种运营机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互相支持,形成良性的循环。 

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学者都认同商业模式是用来阐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收入渠道、盈利渠道和企业的管理机制(Alina Sorescu, Ruud T,2011)。本文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为:商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化整体,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特有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式(谢乃明、刘思峰,2008)。是一种能够持续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模式,介于公司战略层与实施层,它在保证企业符合长远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不断整合企业的资源,以达到为企业不断实现盈利的一种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早期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向性的研究,比如Amit和Zott(2001)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进行了调研统计,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创造来源;而有些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也大相径庭,这也决定了企业实施创新的途径有所区别,他们根据创新程度等特征把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试图探讨某一类型企业的创新途径:Osterwalder(2004和2007)通过案例研究,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存量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全新型创新三类。他认为对于能够获得新资源、核心能力或分销渠道的企业,可以采用存量型创新方式来供给与过去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在某些方面滞后的企业,可以采用增量型创新方式,在现行商业模式中增加新的要素以加强竞争优势;而对于拥有新技术并能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在新市场形成过程中进行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 

上述分类中,与流通企业契合度最高的就是存量型创新,流通企业通过采取存量型商业模式创新,期望取得的效果是获得新的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拓展新的分销渠道。而流通企业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实现:获取高速、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通过网络营销运作,宣传企业形象,为顾客提供便利的产品销售与服务,提升顾客购物的感受,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扩大销售量,获取更多利润。 

电商环境下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构建 

(一)构建模型主要影响要素 

第3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不断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管理者可以把商业模式想象成一套积木,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尝试用新的积木来扩大策略范围,用不同的搭配方式创造出新的盈利组合。

---好的商业模式

---企业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好的商业模式。那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呢?

---由于行业各异,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没有一个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能够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产生优异的财务结果。这在埃森哲咨询公司对70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所做的研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尽管埃森哲还没有发现一个始终正确的商业模式,但却发现成功的商业模式至少具有3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 。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大型连锁家用器具商场Home Depot,就是将低价格、齐全的品种以及只有在高价专业商店才能得到的专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

---其次,胜人一筹的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商业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Dell)公司是此中翘楚,而且每个商家只要它愿意,都可以模仿戴尔的做法,但能不能取得与戴尔相同的业绩,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就说明了好的商业模式是很难被人模仿的。

---最后,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脚踏实地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商业模式建立在对客户行为的准确理解和假定上。比如说,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却并不容易。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这样不切实际的“商业模式”,在.com狂热的时候,简直数不胜数。

---总之,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怎样赢得顾客、吸引投资者和创造利润。优秀的商业模式是丰富和细致的,并且它的各个部分要互相支持和促进;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

---再造的途径

---设计得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永恒。商业模式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演变而作出调整和变化。基于与公司管理层和市场分析人员的交流,埃森哲总结出以下6种再造商业模式的途径:

---第一,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商业模式。美国专营B2B业务的W.W. Grainger公司,向全球超过100万家工商企业、承包商和机构客户供货,其产品从设备、零部件到办公用具和日常劳保用品,一应俱全。该公司一直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使客户订货非常容易。这些途径包括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电话、传真、印刷目录等,现在再加上网上订货,就更强化了其以方便顾客为价值诉求的商业模式。在原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将业务引向新的地域、增加客户数量、调整价格、增加产品线和服务种类等等。这些都属于通过量的改变,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增加回报。

---第二,更新已有商业模式的独特性。这种途径注重更新的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借以抵抗价格战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商美国Teradyne公司为例,它以创新产品赢得客户,但盈利却来自源源不断的产品升级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它向客户提供的价值自然就从尖端产品转移到了值得信赖的服务上。为了给它的商业模式注入活力,Teradyne公司定期向市场推出突破性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竞争门槛。

---第三,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有些情况下,企业用现成手法向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等于在新条件下复制自己的商业模式。美国的Aurora Foods和Gap即是这样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Aurora Foods是一个打造食品行业品牌的平台。该公司旗下有9个品牌,但没有一个打Aurora牌子的。公司管理层很乐于购买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品牌,如Aunt Jemima华夫饼和Lender’s百吉饼等,然后利用公司强有力的品牌营销能力和降低成本的运营能力,给这些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Gap也是用品牌营销优势和商品管理知识,复制全新的“酷品牌”零售模式,如其旗下的BabyGap、Banana Republic、Old Navy Clothing等。

---第四,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相当多的公司是通过购买或出售业务来重新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Seagram公司便是个很有趣的例子。它本来是家生产葡萄酒和烈酒的公司,通过兼并变成了提供娱乐服务的公司。在这以后,它又被法国Vivendi Universal公司收购。后者显然是想利用自己的移动电话、付费电视和门户网站业务向消费者提供前者的内容服务。到了2001年12月,大概是新东家不胜“酒力”,事情起了变化。Vivendi Universal将Seagram的葡萄酒和烈酒业务分别卖给了另外两家公司。经过几番兼并收购,Seagram公司当初的商业模式已不复存在。

---第五,发掘现有能力,增加新的商业模式。有些公司围绕自身独特的技能、优势和能力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增长。加拿大的Bombardier公司是靠制造雪地车起家的,它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客户销售雪地车,开始涉足财务服务;进而又开展雪地车租赁业务。与此同时,制造雪地车的经验又使其能够向大规模制造业发展,包括飞机制造等。它再利用其租赁和航空业的经验,面向企业和富裕个人出售部分飞机所有权。就像是踩着石头过河,Bombardier利用它在一个商业模式中发展起来的能力、知识和关系,创造出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模式。

第4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36

1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2014年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主要指出了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向关注第三产业,经济驱动因素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长期经济发展形势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新常态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将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总量水平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源出口和低端制造业、工业的发展,粗犷的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资源的全面利用,由此也形成了大量的闲置的被忽视的资源。基于这些闲置资源的稀缺性的价值,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

2 共享经济的发展和作用途径

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个人闲置的经济资源重新投入经济活动,发挥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闲置资源的开发在不增加新的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了供给能力的增加,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共享的方式,转移闲置资源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共享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水平并降低实际产生的交易成本。而互联网渠道为共享经济带来了更宽口径的参与方式,通过创造新的消费方式,共享经济培育了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新常态下,共享经济优化了经济结构中的所有制、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实现的平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低成本的经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新常态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创新驱动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实施途径。

3 共享经济带来的产业创新模式

经济的本质是对具有稀缺性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分配。共享经济实现通过分享闲置资源的使用权,释放更强的经济活力。整体来说,共享经济主要通过开发、融合、节约和再造的方式分配闲置资源的稀缺性,为经济新常态带来了创新的产业模式。

通过分享的方式,共享经济提供了平台服务的模式。在共享平台上,闲置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实现了供需信息的共享,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发挥出共享经济的规模效益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共享经济整合了线下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互联网渠道以产业融合的方式给更多的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形式,互联网金融对线下闲散资金的整合,增强了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能力,并发挥互联网的连接功能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不仅帮助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运营方式进行转移,还为不同行业间的协调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产业机遇,是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途径。以二手交易、闲置物品出租等形式为主的共享经济模式,提高了传统行业的资源利用水平,同时也扩大了相应产业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从闲置资源的功能特点和用户需求出发,共享经济还培植了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和服务体验,为新常态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动力。

经济新常态的转型中,共享经济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绿色性实现经济结构改革的过渡和创新驱动模式的应用。共享经济对产业融合模式的探索,新兴业态的培育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共享经济最大限度挖掘了市场中新的消费需求和资源的新的利用方式,带来了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融合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78-84.

[2]益言.共享经济发展简介[J].金融会计,2015,(12):39-43.

[3]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32-36.

第5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随之而来涌现出一条庞大的网络经济模式,从此,一个新时代经济模式运营而出,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网络,在提供商业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对此,本文以“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为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作用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在电子商务中作用越来越大,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利用电子产品,实现资源配置、管理、生产等,是一种创新型的战略模式。目前,许多企业开始着手于电子商务合作模式,进而完成相关商务交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改变商务发展模式,扩大商务合作,进而保障企业长久发展。

一、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尽管互联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电子商务在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而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

1.外在因素

第一,笔者所说的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受国家、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是电子商务不能够改变的。近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令人担忧,IT行业发展,缺少综合实力,缺少健全的发展体制,加之,受传统企业发展观念影响,创新意识较低,因此,使电子商务在推广上,具有较多制约因素,造成发展效率较低。第二,受中国人民的文化、思想意识、IT行业能力、网民比重等影响,束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2.内在因素

其一,战略定位。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十二五”期间,开始盛行,相对于其它国家,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空白,并且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电子商务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方法,因此,造成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中,致使电子商务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其二,决策机制。有效的决策机制,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几年前,我国设置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分别设置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也相继颁布了相关文件、政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中仍有一些决策机制,有待调整。其三,投资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21世纪的电子商务,也发生了转变,开始面向大众、企业发展,因此,新的投资管理问题,随之出现。其四,项目管理。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实行绩效评估,但多是通过网络途径,因此,电子商务在发展上,缺少激励、竞争。其五,组织保障。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国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能力较低,在组织保障上,缺少综合型人才。总而言之,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原因,是多样化的。但在外部因素上,想要短时间内超越,具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建议,可以将管理创新作为出发点,将战略定位、决策机制、投资管理、组织保障作为发展重点,进而提升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出现,为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结构的变革。通常情况下,新型的科学交流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控制力,从客观的角度而言,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普及,实现了资源共享,让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更近一步。利用互联网络,使消费者能够更清楚企业的发展方向,原本客户只知道商品的一种获取途径,致使企业营销战略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权利平衡被取缔,随之而来的是新的获取商品途径和企业信息。

1.提升企业行政效率,降低成本

网络模式的发展方法和工作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的判断知识信息,进而提升企业行政效率。创建“虚拟机构”,利用网络的虚拟化,进行交易、办公、管理,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新型的办公模式,显得较为便捷,并且降低企业成本。同时,通过网络化模式,也能够实现企业管理、会议、文件传递等,提升办公效率,省去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2.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管理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电子数字化、信息交流化发展模式,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式变革。如今,大量的网络技术、信息科技,逐渐的涌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和内部机制发生改革,更为便捷、高效、利用互联网增加企业的交流,实现企业整合,这也是实现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其次,通过互联网,寻找较大的客户,增加销售途径,进而创建创新型管理制度。同时,进行价值链整合,推动电子式管理模式的运营,使企业内部实现根本性转变。最后,增加销售规模,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网络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开辟出一条新型机制,企业研究出一条具有特点的企业业务,进而增加经营范围。

3.致力于人力资源培养

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和金融的支持。新的技术出现,使劳动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知识工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实力,不仅需要经济的支撑,更需要员工的知识能力,但在一些企业,缺乏这样的员工,所以,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和网络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

三、结语

现代的中国,是网络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变革,使这一时代特征更加明显,同时,促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国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实力,就要从战略方面入手,跟上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融入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则是一条有效提高竞争实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翠翠,侯瑾.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4,(22).

[2]程刚.浅析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第6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能力素质模型

[中闰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59-04

[作者简介]张喜荣,李伟,韩洁平,孙鸿飞,杨英,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商管理学生踏入社会以后,从事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具体化、基层化,对人才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存在着定位模糊,针对性差;共性趋同,特色不足;知识面宽,深度不够;理论性强,实践偏弱;教学方法单一,全面能力素质培养不够等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与时俱进,进行整体性流程再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根据用人单位、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对于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层次定位不宜过高,应以能够在工业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层部门担任实际工作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而对于以能够在学术界、教育界以及政府部门、企业界担任教学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才为主的层次定位,应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育、MBA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二)培养特色定位

不同高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目标市场不同,对于行业类的高校,毕业生很大比例是在行业内就业,因此,行业定位取决于高校的不同行业特色。例如水利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主要适应水利行业,石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主要适应石油行业,财经院校或综合类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广泛地适应工业和商业领域等。

(三)专业技能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是按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核心专业课价值优势不明显。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看,有核心技能类的专业学生容易就业,目前市场对技术经济评价、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将强化学生技术经济评价和工程概预算方面的技能。在教育观念上,明晰工商管理实践性专业特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全面的管理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掌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践技能,由过去的以知识体系完整性、全面性为导向,向以社会需求、能力结构优化为导向的方向转变。

二、能力素质模型指标的建立

能力素质是个体的一种潜在特质,其与一个人在工作中或某一情境中所表现出的高绩效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能力素质模型是以提高组织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BEI),辅之以问卷调查及专家小组讨论等方法。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一般工作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体系是在以培养目标为中心,面向行业、突出专业技能和满足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起的培养框架,含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资源平台、培养途径、教学模式等5个方面。

(一)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指培养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及具体要求。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和能力素质模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应确定为面向某一行业,突出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性工商管理人才。此种人才应具有三种结构。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技术经济评价知识等。技能结构:包括专业技能(技术经济评价技能、概预算技能、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等)、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应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素养结构:包括进取心、影响力、学习意识、意志力、情绪控制力、创新精神、诚信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决策力、原则纪律、服务意识等。

(二)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培养方案应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培养方案制定是以目标定位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基础,构建的体系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知识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知识模块,经济管理知识模块,电力行业知识模块,投资决策知识;能力体系分为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职业素养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等环节进行培养。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课程设置按照知识体系的四大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体育、文化基础等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管理、经济、会计、信息、工程数学等;行业知识模块,包括生产过程、市场、会计、设备、价格、绩效、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知识模块,该模块分为投资决策和管理模块,投资决策模块主要学习概预算和技术经济评价的相关知识;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企业战略管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

(三)培养平台

通过多元立体培养平台对学生进行培养: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基础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自学、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等提供一个更大的培养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校外基地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大学生校外实习是了解社会、提升管理能力、了解行业管理、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是指培养的路子。各专业大学生的培养途径都可分为教学途径、实践途径、竞赛途径等三大类。途径都是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这一目标服务的,但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途径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实践途径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也是同~教学活动周期的两个环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竞赛途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竞赛活动应高度重视,创建多种竞赛平台,举办和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竞赛活动。

(五)培养模式

完全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已经无法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构建三层次递进的培养模式,即知识认知、能力转化和素质提升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第7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如何培养创业家的心智模式呢?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格洛斯(RitaGuntherMcGrath),与华盛顿商学院教授麦克米伦(IanMacMillan)指出,管理者首先得停止使用以往强调市场占有率、经济规模等数字为主的旧经营模式,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经理人所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可以用经验推测的世界,而是一个全然不确定的未来。

换言之,过去可以根据经验所累积的知识制定策略的方式,现在却得根据许多“假设”来做规划;过去,管理者最大的成就是达成预订的目标,现在最大的挑战却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将最多的假设转换为实用的知识。而这种“探索式的规划”,正是培养出创业心智模式,成为“常态性创业家”的必备条件。

常态性创业家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会利用不确定创造商机而非回避;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他们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至于对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则采取较正面的态度,可欣然接受失败换得的经验。

常态性创业家的五大共同特质为:

一:积极寻找新的机会。常态性创业家总是对周围的变化保持警觉,并从中寻找可用的商机。他们所发现的新商业模式,有时可能导致收入、成本,以及经营模式的大变革。网际网络成为新的商业中介途径,并创造了许多高价网络股,就是因为投资人预期这种把日常经济活动虚拟化,搬上网络世界交易的商业模式,可能带来庞大的潜在获利。

二:训练有素地追求商机。常态性创业家随时都在找寻可用的机会,然后一一记下这些尚待开发的商机,成为自己的库存方案。当然,他也会经常检视这些库存方案,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付诸实际行动

三:只选择最佳商机作为努力的目标。尽管敏锐的创业家可以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嗅出许多商机,但他们不会野心太大,把自己,甚至整个企业的人力都耗费在每个商机的追求上。真正具有创业心智模式的常态性创业家,只会锁定最有前景的机会,全力以赴。

第8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商务英语 校企合作 中外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25-02

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大半江山,为广东地区及泛珠三角区域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然而走过持续十多年的高职教育大发展时期之后,高职教育的前景可以说是令人堪忧的。这种担忧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方面,因而抓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女院)商务英语专业积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着重围绕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构建高职类现代服务业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协同增效(Synergy)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有机整体。

一、广东省高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

广东省是我国对外贸易大省,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有巨大的需求。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达到7846.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的26.4%,位居各省市第一。《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积极培育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新兴服务业。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11年6月末,广东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户数达100.92万户,比2010年末增长6.44%,这些企业发展使涉外业务的势头迅猛,需要大量的擅长英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管理人才,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此外,广州有全国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阿里巴巴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落户深圳,进一步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商机无限的国际贸易与合作平台。在广交会的辐射下,珠三角地区各种国际展会频频出现,如东莞国际电脑博览会、中山国际服装节、中山古镇国际灯博会等,这些国际会展需要大量翻译、导游、导购、贸易接洽、货运等方面的英语人才,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机会。

二、广东省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从人才管理、配置、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整体推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据统计,广东省目前只有30多所高职院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仅1万余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面对区域经济的涉外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广女院商务英语专业以此为契机,努力夯实实训基地建设基础,开发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还与广女院旅游英语、中英文秘、商务日语、旅游管理等专业实行资源共享,形成商务、旅游、文秘等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辐射并影响珠三角语言文化类专业群,以打造成本地商务人才重点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增砖添瓦。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创新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主动适应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企业和教育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大胆将国际贸易、应用英语和商务英语合并,开设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在国际贸易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并在国际商务管理方向与美国高校和企业开展课程合作开发与合作教学(co-teaching)。

(一)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BEC”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渠道,贯彻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方针,针对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努力探索“商务技能(Business Capacity)+英语才能(English Capability)+就业能力(Career Competency)”的“教、学、做”一体化的“BEC”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推行“商务技能英语化”和“英语才能商务化”教学运行机制,以工学交替、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常规操作程序为:学生从大一开始逐渐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校外实训,大二下学期安排为期一个月的广交会见习,大三安排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从而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培养“会英语、懂商务、能操作、会办事”的高素质技能型女性商务英语专门人才。

(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开设以《BPO呼叫中心服务员》为主干岗位课程的订单式培养,拟为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香港有线电视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客户服务专员1200人。“订单式”培养需与企业签订“代培”或“实习”协议,推行“工学交替”、“模块教学”、“岗位见习”等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订单式培养中的课程冠名权交与企业,课程内容开发(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5页)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校企双方互派专业人员负责。

第9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利润来源;商业模式

一、保险公司商业模式

探究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寻找保险公司的产生价值的源泉。尽管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产品的类型不同,但是他们的经营模式有着共性即通过销售保险产品给客户来获取资金,通过提供服务和运营资金来创造公司价值。中国的保险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也逐步向成熟的的方向迈进。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主流的保险公司形成了符合现代保险业发展方向的商业模式。[1]当前保险公司商业模式有以下特征:

1.重视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已成为保险公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并逐步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产品的开发种类及其范围越来越广,与市场需求联系越来越紧密纯保险产品受到极大的挑战,产品一方面重视个性化另一方面也向投资理财类复合型产品方向发展;产品开发机制为共享开发(外方通过产品开发参与利益共享)。

2.销售渠道多样化,销售方式多元化。保险公司除了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保险产品销售时,同时也通过专业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销售。尤其以银行等战略性兼业机构的出现,更深化了保险的销售渠道。经纪公司开始承担一定的角色,尤其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项目,经纪公司已成为主角。

3.中介机构全面涉足保险理赔服务业,并开始成为保险理赔服务的标准模型,已得到社会和客户的广泛认同。公估机构已成为新的重要环节。保险公司注重打造服务品牌,以提升服务层次。

4.随着产品价格不断趋于平均化,保险资金的管理已成为新的、具有极大价值的商业环节。资金运用效益已开始左右全局。保险公司的供应链不断扩展,混合型保险经济逐步出现,如保险业涉足资本市场,而其他机构涉足保险业等。混合型资金管理、资金运用模型开始出现,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使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型发生着质的变化。

二、保险公司利润路径分析

(一)保险公司利润基本理论

从理论上讲,保险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保险交易中应满足的条件是保费收入能够对保险期限内发生的保险事故,提供足够的经济补偿和给付。即:

但是,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中投资是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没有投资保险公司将失去良性运转条件。因为,保险费是风险转移的价格,由于保险市场竞争,使得市场价格往往不足以支付转移损失的成本,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实现其在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之本质功能。所以保险投资在保险经营中处于一个重要地位,事关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在成熟市场中,保险经营模式为日内瓦模型。

根据该模型,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量包括三部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和投资收入其中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是资金流入项,赔款支出是资金流出项。所以保险公司利润来自两个方面,即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

(二)保险公司利润路径分析

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反映了保险公司经营的全过程,从这一过程也透视出了整个保险公司的利润链。对利润链的分析,可以得出保险公司创造公司价值的奥秘之所在,不管是投资者和公司的经营者对此都非常关注。

客户是保险公司的价值源泉,保险公司在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产生利润,同时外部力量的变化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利润创造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产品开发、销售、客户服务环节产生的利润构成了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保险公司只有在这些环节深度挖掘,才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

在产品开发方面,保险公司在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公司建立共享开发机制。共享开发机制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开发的能力,赢得新的市场且能够降低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风险,也是保证新产品获得合理利润的重要途径。

在销售方面,在销售领域,选择适当的商进行产品批发销售是关键,而将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是核心。另外,建立自己的精英团队销售高绩效产品,是维护品牌形象、控制风险、创造高绩效的途径之一。在保险服务方面,在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层次,不仅是保险产品特性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能为今后的服务利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利润来源的重要要途径。

2.保险资金的运用获得的收益构成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利润。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运用越来越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保险资金的收益的高低直接关系保险销售链条的维系,决定了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过来又会支持保险产品的价格优惠和销售业绩。

3.产品开发容易形成保险公司的垄断利润。投资利润是保险公司的风险利润,受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利润的波动性比较大,属于风险型的利润。保险服务利润和销售产生的利润受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影响较大,同时在受到外部商业伙伴的竞争下,这两种利润容易受到挤压,最后只能获取行业的平均利润能力,难以获取超额利润。所以保险公司应该在产品开发和资金管理两个价值创造环节,加以开拓,形成自己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目前保险公司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