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旅游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旅游景观设计方案

第1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一、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合理化的图像设计表达

总所周知,旅游景区中的宣传广告与宣传册的设计离不开旅游景区内的环境图片与景区典型风光摄影图片的采集,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风光摄影图片与景区有代表性的图片可以将宣传品的直观表达展示出来。我们在很多景区,尤其在一些5A级旅游景区中,可以在不同的展示牌、门票广告、宣传手册等等中发现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直观的表达景区特色。例如云台山景区的山区风光表达、老龙头景区中出现的入海长城、黄山景区的迎客松等都是如此,在一些细节处也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于旅游宣传品设计的直观处理。一些旅游景区的宣传品还将人文景观与合理化的图案和辅助线进行版式设计,在版面中加入了符合景区特点的旅游线条和旅游图案,结合了一些文化内涵深厚的图像表达,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展示。一些景区还将所在旅游城市的典型建筑物与自然风光融入到了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中去,这些图片的处理丰富了宣传品的内容,使旅游景区的特点展示出来。此外,旅游景区的宣传品和广告应该形成一系列的宣传设计,使其有一个统一性,在图片的采集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过多的采用同一景色的图片,不过多的围绕一点进行设计处理。一些旅游景区将图片的采集围绕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融合了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旅游景区的风光美。此外,不同的媒介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也应该选取不同的图像来展示景区特色,例如宣传册与广告牌匾就可选取多样化的景色,景区内的主体景色可以被采用,增加景区的关注度。

二、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颜色的表现

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受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各个旅游景区也对于宣传品和广告有一定的颜色设计和处理。例如七彩云南旅游产品的广告,使用了蓝色的格调,将旅游感受与云南的天空色彩联系起来,整个宣传品设计增加了旅游景区的活泼感觉。此外,一些景区还将暖色调的广告宣传品进行设计处理,使景区的景色温馨典雅又不失受众的直观感受,令人很容易接受。此外,在旅游景区宣传品上还可以进行合理化的VI设计,采用不同色相、纯度、明亮度的色彩在宣传品中可以有层次的进行设计处理,结合标志与广告语进行设计,使颜色与主体结合起来,更易于被旅游者接受。宣传册与广告设计也有所不同,颜色在底色与主题色调方面应该有所区别,要过多的关注受众的阅读感受,使广告的到达率提升上去,这在设计初期就应该重视起来,使受众可以更好的阅读景区的宣传品,感受景区的独特魅力。

三、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与宣传册设计中的文字处理

不同的旅游景区的宣传品使用了不同的文字处理,目前来说,以中国书法字体行书、草书等为主要表现的字体处理在很多旅游景区的宣传品设计中出现。我们熟知的七彩云南系列、多彩贵州系列、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就是如此。将景区名称的字体处理与广告宣传结合起来,尤其在标志上进行处理,使得景区的大的字体与宣传品小字体之间的搭配合理。旅游宣传品中的内文部分也要将文字进行合理化的编排和处理,尤其但对于景区的简介要进行正规字体、字号的编排,切记出现不同字体的混排和不同字号的混排,使整体内容介绍出现混乱。此外,一些景区宣传册和广告的设计过于强调文字的阅读能力,将文字编排的紧凑而行间距过小,使游客阅读十分困难,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旅游景区目前还将多媒体宣传屏幕与传统广告牌匾和宣传册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宣传,这里出现的字体也应该与景区的整体文字相一致,不要出现不同的字体混乱穿插,令游客无所适从。

第2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一、5A级景区提升必须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

这首先取决于5A级景区提升是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5A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旅游地标与核心吸引点。其次,5A级景区创建,要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申报主体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必然涉及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消费功能、业态布局、资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再次,要遵从“旅游业是综合产业”的国家战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提出“旅游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李金早提出,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具体包括: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多规合一;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等等,而这种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虽然在界限上还有分区,但在特色文化、线路、业态、综合消费等方面已经趋于融合。

二、 5A级景区提升必须包含旅游总体规划的内容

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在5A级景区提升中都要有具体的体现,既包括近期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资源和市场分析,主题、功能、形象定位,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划定,景观、设施布局,交通游线设计、安全卫生、资源保护、实施步骤、投资分析,等等;也包括后5A时期,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做出的轮廓性规划安排。

三、5A级景区提升必须界定景区修建性详规的红线

景区修建性详规所界定的不能触及的范围,在5A级景区提升中都有涉及,这些内容不是消极地回避和保护,而是在开发中利用和保护,并且是从生态理念、绿色观念、文化层面、人本思想上进行规划和布局,完全提升了一个层次,环境保护与卫生、环境氛围提升等是5A级景区提升的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以及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同时确定通景道路、游览线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四、5A级景区提升具备景区修建性详规的实际功用

景区修建性详规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的结果,可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而5A级景区提升在所有的规划类别中无疑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景区修建性详规的必备项目,如: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等等,在5A级景区提升中无不具备,且在5A级景区提升中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是标准化的,详细量化到足以实施落地。

五、5A级景区提升方案包含诸多专项性规划

由于5A级景区创建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细则标准高、覆盖面广,且对现代旅游所崇尚的资源观赏游憩价值、主题特色、综合消费功能都有所重视,且对游客中心、厕所、停车场、信息化、景区与环境氛围等都提高了分值,故而5A级景区提升方案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一个方案中包含并衍生出众多专项规划(专章),如:特色文化与景观价值提升专项策划、游客中心(含停车场、厕所)专项规划、智慧旅游专项规划、旅游绿道专项规划、旅游营销活动专项策划景区、旅游产业与投资专项规划,等等。

第3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惯常情况下,游客在旅行途中不仅花费了交通成本,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途中经历枯燥乏味,这对整个旅行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随着游客对旅游各环节的质量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在点上进行旅游感知,而且希望整个出游过程都是一种愉悦的享受。风景道作为一种有着交通、历史、景观、保护、游憩等多重功能的景观道路,解决了人们在旅行途中的烦闷,通过观赏、游憩、体验,将传统的交通成本转换成一种途中旅行收益。

一、风景道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一)风景道的发展历程及其理念体现

风景道最早出现于欧美地区,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FrederickLawOlmsted首创了“公园道“的概念,并于1865年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以及随后的ProspectPark风景道进行了实践。以公园道和绿道为代表的绿带景观道路成了风景道早期表现形式。风景道在国外如北美、西欧等地已有逾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1930年美国修建了蓝岭风景道,首次提出了“风景道“概念。19世纪40年代欧美经济复苏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繁荣的经济为社会带来了一场汽车的繁华景象。私家车的增多促使了户外游憩增加。风景道的发展由表面的景观绿化到开始注重道路沿途的休闲功能和娱乐享受。同时也注意到历史特征和文化的体现,使其成为道路功能设计和景观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1967年美国《风景和休闲道路法案》的颁布,标志着风景道已经发展起来,并已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到了完善与成熟阶段,风景道在实证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发展更快,规划设计理念向着综合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1991年美国制定了《交通运输道路效用法案》,其下的风景道法案对风景道的级别、标准、提名工作以及提名程序、功能、本质都作了详细说明,之后许多州开始仿效制定地方法案。同年,为增强驾驶旅游的体验,又进一步制定了《国家风景道法案》,由联邦公路管理局管理,至此风景道进入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有序管理,规范化发展的时代。

(二)概念界定

在学术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风景道及相关方面的问题时,经常使用风景道、文化线路、遗产廊道、风景公路、公园道、绿道、历史路等概念,这些概念彼此之间内容交叉重合,难以归列出各自的定义。

美国交通部1991年的一份关于风景道的报告中曾指出,对风景道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各位学者因其研究角度或目的不同,关于风景道的称谓呈现多种多样。国内学者比较认同的是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景道是指“具有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而狭义的风景道则指“各种具体形式的风景道路,包括风景公路(小道)、绿道和公园道、风景路和自然风景路、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等。从美国风景道概念体系(泛美风景道、国家风景道、洲际风景道)看,风景道则一般指广义。本文倾向于认为风景道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的和增进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是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融合。

二、风景道理论研究及其规划发展的现状

(一)国外理论研究和发展概况

目前,关于风景道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发展得较成熟。国外有关风景道研究的内容包括:风景道规划设计、影响及评估、产品化与经营、旅行者行为与心理,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其中规划设计是风景道研究的密集领域。研究虽然偏重于景观规划设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平台上需要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旅游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越来越多地深入其中,研究内容向开发管理与营销、影响及评估、产品化与经营、旅行者行为与心理,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拓展。并且从各个方面入手来研究风景道,如Eby、Monlnar从社会学角度,Gunn从旅游供给角度,Little、Lindsey等从游憩、美学角度,DavidW.Eby、LisaJ.Molnar从旅游者在风景道的线路角度Kent、Elliott从生态、游憩和文化景观的连接和保护角度分别进行了调研。

欧美等国家已经涌现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风景道,例如作为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中泛美风景道成员的美国蓝岭风景道、德国的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等。德国著名的浪漫之路已享誉世界五十余年。全长约460公里,一路穿过许多风光迤逦颇具浪漫的城市。沿途富丽堂皇的皇宫、教堂、城堡,以及各式各样的传统木式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不仅如此,浪漫之路以世界文化遗产乌尔兹堡为起点,经中古城市罗滕堡、小镇丁克尔斯北尔和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奥古斯堡。游历于浪漫的古城街道,犹如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

(二)国内理论研究和规划发展概况

国内风景道理论的发展是由于实际需要,在规划实践中形成的。相关的研究常常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的风景道专题研究的形式出现。对风景道的研究目前我国仍然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景观评价上面。

2000年起余青等国内专家率先在我国进行了风景道规划设计的一系列实证研究。风景道规划也从总体规划到概念规划至修建性规划不断具体化。吴必虎、李(2001)在黑尤江省伊春市规划设计了国内第一条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运用“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的科学易行的景观评价方法对风景道景观进行了评价,为风景道规划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杨斌(2004)在重庆市广阳岛风景道路设计创意中提出了为适应功能分区,在道路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自然资源,以及道路设施要考虑观光、健身、休闲等功能,使广阳岛主干道形成一条亲近自然的风景道路。余青等(2006)从概念体系、规划设计与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国外风景道进行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来揭示风景道开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随后余青等在总结国外风景道规划设计基础上探索其在中国的发展,并以鄂尔多斯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为实例从总体理念与原则、景观及植物配置、游憩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目前国内学者进行的较为系统的风景道实证研究。魏遐等(2007)以福宁高速风景道为例,提出了基于景观评价的风景道旅游规划方法。余青、吴必虎等(2007)在借鉴国外风景道的发展和分析中国风景道发展的意义的同时,提出成立国家风景道管理机构,这有利于国内风景道的规划发展。随后,余青等(2010)以美国蓝岭风景道为例侧重从其功能、类型与特征、选址与规模、布局与间距等7种游憩服务设施类型进行了深入剖析,掌握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的原则和基本特征。

此时,我国的风景道发展开始了,风景道规划和建设纳入了旅游发展中。一系列风景道已然呈现: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风景道、福建宁德滨海风景道、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鄂尔多斯总体风景道以及内蒙古科尔沁风景道等。

三、我国风景道建设的问题探讨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风景道的规划是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和旅游发展的产物,但在国内人们对于风景道的认识不多,并且很多人仍停留在传统点上的游憩,以致景观道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空间转移的必经途径。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人民都没有引起重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收效不甚明显。

更有一些地方的风景道建设并没有遵从集交通、遗产保护、游憩、教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有的只是流于表面的建筑化、现代化设计,例如盲目的在道路两旁做房地产开发或是不合地域的商业化作业,可能流失了其原来独有的文化韵味或历史意义。不但没有保护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反而在进一步的破坏性开发。

(二)发展建议

对于风景道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以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宗旨,减少在风景道开发规划上的实践成本,确保可行性。同时需要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风景道发展相关方面的经验和理论,用批判的眼光去引入国外成功的案例,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去进行风景道规划实践和理论分析。

风景道的规划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景观建设和功能配套上,要做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底蕴发掘,同时注意其观赏、游憩等功能。并且做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使一条风景道的生命周期能够持续。再有就是当地民众的支持和认识,共同来建设和保护风景道的发展比起管理部门的监督或经营企业的维护是要容易得多。

风景道的发展还有待宣传,使原有的旅行交通变成一种旅游需求,成为连接各景区景点的线性游憩模式,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发展。同时把握好其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使风景道的发展成为实现道路建设、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第4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风景旅游建筑;耦合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业余可支配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将业余时间用在旅游活动当中。随着旅游活动日益频繁、游客日益增多,各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内的建筑设施建设也逐渐扩容,而大规模风景旅游建筑的建成对原有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甚至微气候环境等基本的场地构成要素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风景旅游建筑的好坏,如何判定其与场地的关联性强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中笔者以风景旅游建筑以及耦合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明确界定了风景旅游建筑以及耦合度的基本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完整地建立了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度评价体系,并以云南永子棋院建筑设计作为参考案例进行应用操作,为今后的风景旅游建筑设计的耦合度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1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理论

对于风景旅游建筑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与之相关的“风景建筑”、“旅游建筑”也是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13]。杜顺宝[4]认为“风景建筑”是“处于风景之中,为人们观赏美景提供场所,同时也是被观赏的对象”,甚至“那些具有观赏价值而同时附有其他功能的建筑也可纳入此类”。本文中所指的风景旅游建筑是指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即处于自然风景(尤其是风景名胜区)之中,为人们开展旅游活动提供必要场所的建筑物,而针对这一类环境特殊的建筑物,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和自然“力”,实现“减量化”设计是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界的共识,而达到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动态耦合则是实现“减量化”设计的重要标志[5]。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耦合、“减量化”设计的理论仍处于定性描述的状态,缺乏对其科学内涵的深刻挖掘与定性的科学研究,从而难以较为准确地描述与评价其耦合程度[36]。

本文中将从耦合的原始概念出发,完成从定性描述耦合机理到定量评价耦合程度的完整过程,为未来的风景旅游建筑设计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耦合原本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5]。风景旅游建筑作为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自然风景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即风景旅游建筑的设计必须从所处的场地出发,与场地中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条件以及文化特征相适应,反过来,建成后的风景旅游建筑将对场地的微气候、人文景观等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场地中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Scenic Tourist Building and Site2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型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传统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科在探讨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整合、耦合关系时,多以定性描述与案例总结为主,缺乏定量化研究[67],从而难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一个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程度,进而指导风景旅游建筑的设计实践。通过量化分析,建构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耦合度评价体系,生成多目标基础上的多方案类比与优化无疑是进行风景旅游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5],而通过AHP建立耦合指标体系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7]。

2.1指标体系的建构

风景旅游建筑的外在表征主要由视觉要素(形态)与空间感知两大部分构成,这也是影响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耦合关系的重要因素,其中的视觉要素可以抽象分解为“形体、色彩、肌理、空间”[8](图1)。同时,本文中将影响风景旅游建筑设计的场地要素分解为“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以及文化特征”[9],最后将风景旅游建筑的四大要素与场地的四大要素进行两两关联,形成互为耦合的16对影响整体耦合度的要素,并逐一对其进行语言描述(表1)。

根据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矩阵,利用表1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矩阵

应于当地的气候特征1形体不破坏原始地形地貌1利用植被削弱形体的体量感1形体特征符合当地建筑文化色彩1色彩适应于当地的气候特征1色彩与地形地貌相协调1色彩与植被的配置相协调1色彩源自于当地的惯用颜色肌理1肌理适应于当地的气候特征1肌理与地形地貌相协调1肌理与植被的配置相协调1肌理源自于当地的传统文化空间1空间形式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1空间形式满足地形地貌的特征1空间形式有利于植被的渗透1空间形式源自于当地传统建筑AHP,选择目标层―指标层级结构建立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组成,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表2)。

判断矩阵A=(bij)n×n具有以下属性:bij>0,bij=1/bji(i,j=1,2,…,n),其中bij表示元素Bi与Bj对于上一层元素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判断矩阵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比例标度来对重要性程度赋值[10]。若元素Bi与Bj的重要性之比为bij,那么元素Bj与Bi的重要性之比bji=1/bij(表3)。

采用专家评分的方式,邀请来自教育、工程以及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为准则层、目标层进行排序打分,并据此分别建立A,B1,B2,B3,B4的判断矩阵A,B1,B2,B3,B4。以判断矩阵A为例,经过专家们

Tab.3Relative Importance Calibration of Factor比例标度bij1含义11表示2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1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1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1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91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为重要2,4,6,81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的排序打分,得出的结论为:相比之下,“形体与场地耦合”显得比“色彩与场地耦合”稍微重要,比“空间与场地耦合”明显重要,而比“肌理与场地耦合”更加重要。同理得出B1,B2,B3,B4的判断矩阵,各判断矩阵的表达式分别为

2.3计算相对权重、确定评分标准

设定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ω,求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所得值经归一化后,即为B层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A层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即层次单排序[10]。

通过λmax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后,将耦合度评价中的指标因子评分设为非常符合、符合、较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5个等级,并分别赋予3,2,1,0,-1分(表4)。

2.4耦合度评价的计算方法

通过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度评价分值计算公式求得耦合综合评价分值[式(1)],利用综合评表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度评价体系权重与评分标准

式中:M为耦合综合评价分值;xi为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值;Fi为各因子的权重;C为耦合度;M0为取各因子最高得分与对应权重相乘后叠加的理想值。3耦合度评价的实例应用――云南永子棋院3.1项目概况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之美誉。永子棋院位于保山市东城新区清华海环湖景区内,西面由象山路连接老城区,东面对接东河及万亩荷塘田园风光带,北面毗邻清华海,是清华海景区南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区向田园风光带过渡的重要节点(图2)[11]。

Fig.2Location of Yongzi Igo Club永子棋院在建筑功能上分为3个大区块,即永昌阁区、棋院区和永子文化会所区。其中永昌阁区具有新区规划展示、永子历史传承和承办顶级比赛等功能;棋院区含有3座对弈堂,具有永子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示、永子展销、围棋培训和承办大型专业比赛等功能;永子文化会所区具有对外接待和餐饮功能,如图3所示。

通过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以及现场勘察,整理出永子棋院设计的详细项目背景以及现场照片,并邀请多名专家按照耦合度评价体系的赋值方式给予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值,评分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该方案中的永子棋院与场地的耦合度得分为8.216分,耦合综合评价分值为2.465,即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其中得分较高的指标为色彩以及空间,因其设计中考虑到了当地传统建筑的惯用色彩以及空间分散式布局,大大加强了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因此,作为一个风景旅游建筑,该方案中的永子棋院设计是一个处于风景之中,且能够自成风景的优秀方案。4结语

风景旅游建筑与场地的耦合度评价是进行方案设计阶段的方案对比、设计调整以及实际工程项目评估的重要手段,运用AHP进行耦合度评价体系的建构,其评价过程建立在专家学者对现有案例或设计方案的主观打分之上,外界影响的干预性较小,简单易行且清晰明确。但是AHP自身的主观性以

耦合度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马辉涛,徐宁.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建筑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23(3):4143.

MA Huitao,XU Ning.Research on Travel Construction System in Regional Travel Exploitation[J].Journal of the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2006,23(3):4143.

[2]黄绳.浅谈现代旅游建筑设计[J].中外建筑,1998(1):3536.

HUANG Sheng.Analysis on Modern Tourism Architectural Design[J].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1998(1):3536.

[3]王雪然.风景建筑刍议[J].华中建筑,2010(8):182184.

WANG Xueran.A Preliminary Stud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Scenic Spots[J].Huazhong Architecture,2010(8):182184.

[4]杜顺宝.风景中的建筑[J].城市建筑,2007(5):2022.

DU Shunbao.Architecture in the Landscape[J].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07(5):2022.

[5]成玉宁,袁洋,成实.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J].中国园林,2013(8):912.

CHENG Yuning,YUAN Yangyang,CHENG Shi.The Strategy of Minimization Design in Landscape Based on the Coupling Method[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3(8):912.

[6]华晓宁.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HUA Xiaoning.Design of the Architectures Integrated with Landscape[M].Nanjing: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2009.

[7]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ZHANG Junhua.The Diagnosis Methods and Practice in Planning and Design[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05.

[8]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CHEN Yu.Visual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scape[M].Nanjing: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2006.

[9]布朗 G Z,马克・德凯.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M].2版.常志刚,刘毅军,朱宏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BROWN G Z,DEKEY M.Solar Radiation Wind Natural Light: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ies[M].2nd ed.Translated by CHANG Zhigang,LIU Yijun,ZHU Hongtao.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08.

[10]金煜,闫红伟,屈海燕.水利风景区AHP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97499.

JIN Yu,YAN Hongwei,QU Haiyan.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HP Landscap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in Water Scenic Area[J].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1,13(4):497499.

[11]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永子文化园永子棋院建筑规划设计[R].南京:南京大学,2013.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Nanjing University.Architectural Planning & Design of Yongzi Igo Club in Yongzi Cultural Park[R].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2013.

《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征订通知

《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是中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6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栏目有论文、短文、工程实录、焦点论坛、学术讨论和动态简讯等。欢迎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研究成果的作者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

《岩土工程学报》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4版确认为核心期刊,并在建筑类核心期刊中排列首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个国内重要的数据库收录,并可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本刊网站全文检索;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岩土工程学报》读者对象为土木建筑、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矿山冶金、工程地质等领域中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第5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两江四岸 景观建设 旅游品牌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1武汉两江四岸景观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武汉两江四岸规划区范围为:长江天兴洲大桥至白沙洲大桥(约25公里)、汉江长江交汇处至古田桥(约11公里),沿线纵深原则上延伸至临江第3条主干道以内的区域,陆域面积约为98.4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为:鹦鹉洲大桥至长江二桥间的长江沿线,长度约9.2公里;龙王庙至月湖桥之间的汉江沿线,长度约4.3公里;四岸沿线纵深至临江第二条主干道,约1公里左右范围,陆域面积约为12.71平方公里。

2014年2月19日市政府时任市长唐良智、常务副市长贾耀斌、副市长刘英姿召集市直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部署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以下简称“两江四岸提升工程”)建设,标志着工程进入启动阶段。2015年“两江四岸提升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1)成立了政府、景区、市场三个层面的相关机构。成立了政府协调机构――市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贾耀斌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发改委、交委、城管委、国土规划局、水务局、旅游局等14家市直相关部门和沿江5个中心城区政府分管领导。成立了景区管理机构――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筹),刘英姿副市长兼任管委会(筹)主任,市旅游局、文新广局、水务局和市科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成员单位包括汉口江滩、新科技馆、江汉关博物馆及晴川阁等。由旅发投集团注册成立了两江四岸专门投融资运营机构――江汉朝宗集团公司,财政以资本金方式投入3亿元给旅发投集团。以上三个机构分别负责两江四岸提升工程的综合协调、景区建设管理和市场投融资运营等方面工作。

(2)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和计划。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14]165号)文件,明确了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的工作目标、区域范围、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步骤。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江办”起草了《2015年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重点工作计划表》。

(3)确定了规划体系。完成了《江城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总体策划》国际征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制《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总体规划》和《两江四岸重点旅游区控制规划》,按照“连接、缝合、整合”的原则,在两江四岸核心区重点打造“一区四片”(中心景区、江汉关片区、朝宗湾片区、武昌古城片区、粤汉铁路遗址公园片区),在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一心三岸”(朝宗之心、汉口江滩段、武昌江滩段、汉阳江滩段),计划2015年和2016年分别整合一批景观资源、改造提升一批旅游景点和景观、新建一批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将两江四岸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滨水旅游目的地”。

(4)推进了两江四岸亮化工程建设。自2014年6月1日起两江四岸核心区实现了每天晚上亮起来的首期目标,同时完成了亮化提升前期策划和总体设计,计划对两江四岸核心区沿岸5座桥梁、383栋建筑、54处码头和趸船进行亮化提升,预计总投资2.87亿元。核心区亮化将采取平时模式、节假日模式、重大节庆表演模式等3种控制方式,使两江四岸核心区形成平时美丽宁静的基础亮化、节假日缤纷欢快的主题文化亮化的不同效果。

(5)启动了江汉朝宗旅游区建设。按5A级旅游景区申报要求,组织开展《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资源价值评估报告》撰写工作。启动渡江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确定景区标识和“江汉朝宗汇江城”宣传口号。

(6)引进了长江实景演艺项目。由旅发投集团与著名导演樊跃团队――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游轮上打造一台浓缩武汉码头文化、知音文化的大型实景体验型演艺项目,预计2016年9月正式对外公演。游轮剧场初步选型为民国时期风格造型的三层游轮,可同时容纳1200名游客,概念设计基本完成,计划今年10月正式动工。

(7)开展了两江四岸码头趸船整治前期工作。对长江汉江93座码头、趸船开展摸底调查和勘测,按照“少拆少迁,依法清理,先整后建,分步实施”的原则,拟定了《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码头趸船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对78家码头趸船进行亮化美化处理,对15家码头趸船进行拆迁处理。

(8)初步打造出两江游览水陆联游旅游产品。在夜游两江线路基础上,先后开通了黄鹤楼・两江游・晴川阁联游线路、水上赏芦苇花线路、粤汉码头至中山舰线路、王家巷至石榴红村线路等4个游船旅游新产品。

2武汉两江四岸景观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思考

2.1景区内各景点婆婆众多,管理体系庞杂

第6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一、关于景观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提法始于20世纪,受益于华裔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对建筑设计的贡献,是指不经过准确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随着人们对概念设计的理解、应用和拓展,概念设计作为项目设计研究的必要手段,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许多领域,逐渐显现出它的功能作用和社会地位。景观概念设计是概念设计的拓展,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理性与创造性灵感思维上升到专业设计领域,由概念而生形成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景观设计过程,同时结合成功的景观工程案例,依据景观建设项目策划、规划成果,融合政策、法规、规范等因素,形成理性、统一的主导理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从而形成独特的、富有创新性的景观设计方法。景观概念设计需要全面、整体、统一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在于设计概念的提出、确立与运用是否准确,因为概念思想决定概念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二、景观概念设计在建设云南特色旅游小镇中的意义

1.景观概念设计促进旅游小镇景观建设良性发展对于云南省旅游小镇的景观建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地方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开发,造成建设项目相互模仿、景观效果雷同的现象。景观概念设计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强调创新,将已存在的形式符号和做法,以新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凝聚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处于时代的前沿。为了建设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者应合理利用景观概念设计提升小城镇的形象水平,促进小镇景观建设良性发展。

2.景观概念设计为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景观概念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方案的对比优选,通过对旅游资源、市场和建设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而确定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在市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是否具备可行性。景观概念设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以图解的方式贯穿设计的始终,能减少和避免旅游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用合理的投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旅游景观概念设计应成为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为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3.景观概念设计是旅游规划的必要补充传统的旅游规划偏重于经济效益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关注,而景观概念设计则力图弥补这一缺陷,更强调如何合理安排各类景观元素,使旅游景观建设在生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上达到紧密结合,在旅游经济效益产出的同时,优化环境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和谐景观环境。

三、挖掘云南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的特色

对于旅游小镇来说,特色就是吸引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各旅游小镇要根据各自优势,科学确定旅游小镇风格。③为了深入挖掘云南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历史文化特色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内容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云南青铜文化、铜鼓文化、朱提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古驿道文化、古矿冶文化等多样性文化及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古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古城风貌等在景观概念设计中都可充分被展示。在景观概念设计中,对能够展现历史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中所独有的元素形式,把这些元素化为符号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其具有更强的表达性和象征意义。这种历史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必须是形象感强烈、有文化积淀、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元素,可以是当地建筑符号语言,如当地民居、特有的建筑装饰元素与色彩、当地的手工业制品、历史典故与传说等。设计师将这些分析出来的元素加以强化处理,删除不必要的细节,保留精髓,以此突出历史文化特色。

2.自然风光特色云南自然风光独特,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喀斯特山水景观、高原湖泊、高山峡谷、冰川雪景等丰富多彩的生态和自然景观。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差异性,最重要的是要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地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④旅游区内旅游景观的数量、密度、线路上的空间布局,以及单个旅游景观的体量、层次、规格应坚持适度原则。首先考虑自然风光的维持与保护;其次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景观的时序安排,优先安排核心景观,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民族风情特色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而且同一民族由于所居住的地域环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风情多样性现象。⑤在旅游景观概念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唯我独有的资源,以增加旅游景观的精雅度及奇特度,从而使景观设计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效果。

4.时代特色建造当代的景观,就必须立足于当代,把握时代精神。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显著特征,要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景观就必须将这些显著特征融入其中。因为当代景观设计承载了文化的附加和意义的表达,它介入景观设计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生活化和时代特征。只有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突出时代特色,才能让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在创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片马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

1.项目概况片马口岸地处怒江州泸水县境内,距州府六库97公里。片马镇常住人口1800多人,流动人口3万多人,是景颇族、白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泸水县逐步形成了以片马口岸为中心、以俄嘎等通道为辐射线的立体对外开放格局。⑥片马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根据《片马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按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带、片马边境口岸旅游片区、小江跨国风情旅游片区进行旅游景观分区规划,通过旅游景观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使片马旅游区逐步形成“三江并流”旅游区中的著名品牌。

2.旅游资源分析片马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民族民俗风情独特,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同时又在“三江并流”风景区中独具边境、出境旅游、驼峰航线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无论是人迹罕至的高山冰川湖泊、冰雪皑皑的山峰、跌宕直下的林间飞瀑,还是淳朴的民风民俗,都保持未经雕琢的天然古朴,充满了自然野趣与高度纯真之美。“三江并流”的世界品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令人遐想的情调等是片马口岸独有的、潜力巨大的优势资源。

3.景观主题概念提炼高山峡谷景观及峡谷民族风情是片马的特色招牌,返璞归真的“野气”是其旅游景观的基质。全面挖掘片马历史文化,认真研究片马民族民俗与自然风光资源,丰富片马旅游区的内涵。严格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片马旅游资源,把被动保护变为突出历史遗存的保护,使片马的特色和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在充分展示地方旅游特色的前提下,巧妙利用片马地区的山水风光,充分展现边境风情的地域特色,提升片马旅游服务功能,塑造边境旅游城镇形象,将片马旅游区打造成具有游山看水、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区。

4.重点旅游景观策划

(1)姚家坪森林生态回归旅游景观项目姚家坪森林景区位于鲁掌镇西约32公里,海拔在1950~2500米之间,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鸟兽众多、景色迷人,夏秋凉爽似春,六库—片马公路横贯景区,交通方便,是科考的理想去处,也是游人生态回归的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当地应重点建设具有科普—环境教育功能的森林体验旅游景观。景区入口:修建景区标志性牌坊(图1),造型上借鉴傈僳族千脚楼的木结构样式,使之起到景区点题的作用,成为进入高黎贡山植物王国的大门。在牌坊外修建生态停车场,采用硬化停车线和绿化停车面,设回车线并分设出入口。珍稀植物观赏区:观赏区位于六片公路以北,以“秃衫王”为形象标志,包括秃杉林、红豆杉种苗繁育基地等观赏植物相对集中的珍稀树林;采用生态型材料,如防腐木建设完善步行游路系统,使之成为既适宜步行游览观光又以此锻炼身体的绿色健行步道,建成高黎贡山森林浴场或森林氧吧(图2)。休息观景点建设:选择便于观景的地方,以亭、台、廊等形式修建休息观景点。休息观景点的修建应选择木、石等生态材料,建筑风格应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熊猫观赏基地:将现有的小熊猫繁殖基地建设为小熊猫繁殖—观赏基地,美化、亮化基地环境条件(图3)。姚家坪度假山庄森林休闲木屋建设:整体改造现有森林小屋,选用全天然优质木材依山势搭建森林休闲小木屋,将其分为情侣浪漫套房和双人标间两种,屋内装饰一应俱全,为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森林度假村。游人在此可听林涛如歌,沐明月清风,步浪漫情道(图4)。

(2)古炭河森林休闲体验旅游景观项目古炭河森林景区位于经过姚家坪的跃片公路下方,与姚家坪森林相连,古炭河纵贯其间,植被优良,森林十分茂密,最低海拔约1800米。在此应重点建设时尚和充满活力的森林休闲娱乐旅游项目。在景区内的古炭河上修建具有怒江地方特色的吊桥、石桥、木桥、藤蔑桥等各种桥梁,它们既是连接古炭河两岸景区的通道,更是展示怒江地区桥梁特色的靓丽景观;设置一定数量的溜索,让游人体验溜索飞渡的惊险和刺激。

(3)片马风雪丫口寻访旅游景观项目片马风雪丫口,又称胜利丫口或福克斯丫口,海拔3153米,曾是驼峰航线的主要通道,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建旅游接待点:片马丫口在冬季会出现风雪奇观,为了满足游客观风雪奇观的需要,可在丫口附近修建旅游接待点;建筑设施就地取材,以纯天然石材为主;突出原野气息,房前屋后、房顶、篱笆上遍植各类绿色植物。

(4)小江跨国风情旅游景观项目古浪坝戏水区亲水平台建设:古浪坝小江河谷较宽阔,水位落差较小,峡谷风光不多,故以生态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应整治小江河滩,开辟一片戏水区,在适当地段设置亲水平台——戏水滩,开辟几条片岗公路至江边的道路,供旅游者开展戏水、野炊等休闲活动,让游客观赏两岸的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景观。旅游旺季时在岸上设置帐篷、充气屋、儿童充气乐园、大型遮阳伞等设施,并专门设置一个适合儿童游乐的嬉水区。茶山人村寨建设:在古浪坝现有茶山人村寨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一定的整治、修饰,增加一些必需的基础设施,形成以民族风情体验为主的接待村,以接近原汁原味的民族形式展现给游客。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针对游客尤其是频繁过往的商务人员(包括车辆驾驶员)的需要,宜在古浪坝建设一处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商务、洽谈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图5),从而使古浪坝戏水区、茶山人风情村寨、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旅游活动区域。

第7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tourism had developed rapidly. As rural tourism can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gional economic, it gets great attent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create the greatest benefi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planning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Rural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工作的紧张、繁忙和巨大的压力,使得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后身心疲惫,再加上生活交际面狭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精神情绪烦躁不安,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调节,以重新恢复身心的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以陶冶性情,放松心情为目的的新型休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各地纷纷兴起并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鉴于此,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概念、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以减少由于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基本概念

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村聚落、乡村文化、民俗风情、森林景观和农业生产形式等社会文化因素为吸引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展开的以领略乡村风光、体验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尝试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1]。

1.2 乡村旅游景观

乡村旅游景观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为载体、能够体现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具备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旅游价值,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的综合性景观[2]。

2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主要决定于乡村景观的属性、特征、规划的目标、要求、任务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意象规划、整体格局规划、乡村聚落规划和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四个方面。

2.1 意象规划

何谓乡村景观意象规划呢?它是在景观思想、景观精神和景观灵魂层面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最高境界规划,是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对乡村景观感知的心理图式进行塑造。

2.2 整体格局规划

是指在乡村景观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系统为支撑,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中心,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定乡村景观的总体特征、格局和发展方向,是对乡村景观环境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重做好斑块和廊道的规划。

2.3 乡村聚落规划

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比较小,而且相对来说较集中,习惯上把这样空间称为乡村聚落。乡村聚落规划可分为村落形态控制和村落景观规划两部分[3]。

2.4 乡村遗产保护与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景观遗产正面临着毁灭地威胁,现实需要我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醒悟感和珍惜感,不能让历史的瑰宝流失,应加强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合理规划。

3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就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将其指导性原则分为以下几种:

3.1 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原则

乡村地域广阔,大面积的景观是自然或近乎于自然景观的地域,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低,景观结构保存完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场所。美国Frederick Law Olmsted 认为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此外,了解乡村旅游的特质,才能准确的把握聚落区域在整体中定位,才能在充分发挥其潜能,精心营造出恰如其分的规划项目,延长其旅游地的周期。

3.2 尊重适用人群的审美观念、心理需求的原则

作为长期的居住者,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环境的需要是要认真考虑的。当景观环境与居民的行为心理相一致时,便会起到调剂居民的情绪,改变居民的行为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潜移默化的更新人们的观念。

3.3 凸显乡土特色的原则

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景观内在品质的体现,在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凸显景观的乡土特色的原则,一方面要在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景观资源,就地取材;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到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开发潜在的景观资源,弘扬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从而避免景观雷同现象的发生。

3.4 公众参与性原则

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游客的游憩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在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规划及后期的建设过程,都要征求居民和游客的意见,确保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有效性、合理性。

3.5 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化、农业生产及乡村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使乡村资源和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若其影响超出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善待乡村自然环境,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4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成功案例,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注意。

4.1 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尚未深人挖掘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重游率低。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落后的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4.3 管理不规范

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的过程,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的是管理因素。规划初始阶段就与管理紧密相连,建设完成之后应注重各项设施尤其是设施周围的环境整治工作。

4.4 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旅游开发后,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原来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日益暴露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迹象。因此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是以后景观建设中必须谨慎处理的。

4.5 各自规划,恶性竞争

一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后,都会引发周围各村的争相效仿,致使同一区域内多村均进行各自为政的、单独的乡村旅游规划。

5 解决方案

5.1 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使得乡村的青年产生了断档,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不到传承,再加上现代人热衷于外来的文化形式,进而丢失了文化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加大和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基因。

5.2 避免经济效益主导,过度开发

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5.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5.4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的主力军,如果对发掘和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不关心,会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景观的成败。乡村非物质文化和当地百姓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它必须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鲜活的传承下去,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得到对乡村文化保护和发扬的应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第8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二〇二〇年十月三日

目 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8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0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6

第七章 劳动安全------------------------------------17

第八章 环境保护------------------------------------18

第九章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20

第十章 效益分析------------------------------------22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24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涪陵区大顺场镇景观灯饰工程

1.1.2建设地点:涪陵区大顺镇

1.1.3项目业主: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人民政府

1.1.4建设规模及内容

(1)高速公路视线范围灯光:高层建筑(海怡天)4幢、低层建筑屋顶约30幢;

(2)二级公路视线范围灯光:桃园村委会、拖板桥下及桃园村农家乐、桃园村三岔路口、皂角湾大桥入场口3幢建筑外墙、皂角湾大桥及碾坝大桥护栏、以及公路沿线路灯灯杆装饰灯饰;

(3)凤阳大道视线范围灯光:停车楼顶层公园、卫生院、工商所、移民广场入口、二中大门、二中大门对面铁路桥下;

(4)其他节点灯光:龙门桥、古镇步行街、滨江公园景石及公厕外竹林。

1.2编制原则

1.2.1以人为本,惠及民生,以当地居民和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居民点和旅游区内灯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相关配套,增强旅游区内群众致富与发展能力,使旅游区内群众直接受益,推进安稳致富,构建和谐稳定旅游开发区。

1.2.2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优先建设满足群众和游客基本生活及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完善旅游区内配套、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水平。

1.2.3符合大顺古镇总体规划,保持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满足大顺古镇居民点发展的需要。

1.3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总体规划》;

(4)《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8)《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10)《城市照明规划规范》

(11)《绿色照明实施手册》

(1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13)《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是大顺镇旅游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改善古镇街道灯光、夜间景点灯光,能实现居民游客夜间的安全出行,增强大顺古镇区域文化特色,提高居民游客生活环境质量;完善居民点道路、建筑、节点灯光环境等,极大改善居民点的人居环境,提升移民及原居民的生活质量;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能够更好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乡镇居民点建设规范化,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节约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建设,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居民人均收入。

2.2是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推动新型旅游的需要。

学习贯彻落实精神,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注重旅游业同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形成实现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创新体系,实现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2.3是完善环境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质量的需要。

通过实施涪陵区大顺镇夜间灯光改造建设项目,改善大顺镇内灯光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将极大改善大顺镇内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2.4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包括对灯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实现库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新乡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旅游区环境改善,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或新建基础设施的效能,使居民能够更好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起点公平和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群众要求强烈,建设积极性高

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居民、游客生活环境,优化乡镇旅游环境,为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改善居民点的人居环境,提升移民及原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极大的改善历史古建筑的夜间魅力,提升旅游区域关注度和环境质量,让历史文化的到传承。且建设过程中能够吸纳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大部分村民愿意积极配合支持。

3.2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大顺镇坚持从实际出发,周密部署、扎实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景观灯饰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乡镇建设。

3.3该项目建设符合大的政策方向

一是符合中央及市、区关于乡镇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符合大顺镇旅游规划和资金投向;三是符合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大顺镇是涪陵区的“经济强镇”,“旅游名镇”,“资源大镇”自古有“君子镇”的美誉辖区内可供旅游利用和开发的历史文化景观众多。全镇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居)委,134个农业社。大顺镇场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全镇2008年共20459户,总人口51528人;企业330个;学校8所,在校学生7443人;火车站1个,码头2个,渝怀铁路、茶涪路、沿江高速路横贯全镇。

4.1.1地理位置

大顺镇位于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西郊,东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庆62公里。

4.1.2行政区划

大顺镇现辖24个村( 白玉村、长冲村、川祖庙社区、大桥社区、飞水村、凤阳社区、红旗社区、金竹社区、梨香社区、连二村、龙门桥社区、龙泉村、泡桐村、青龙村、清水塘村、双井村、四坪村、松荫村、桃园村、铜鼓村、万松村、五四村、五尧村、新桥村24个村)。

4.2建设条件

4.2.1旅游资源

大顺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殷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文化景观众多,可供旅游开发和利用的有:东方剑齿象化石遗址、凤阳新石器-殷商遗址、战国至两汉墓群、倒向屋基宋墓群、龙门大桥、安澜古桥、凤阳桥、龙济桥、锁南桥、稽麻桥、“冰雪盟心”题刻、夏氏节孝坊、千手观音、白玉碑朱书题记。民居有:雷家大院、云家湾、冉家大院、鲁家院子、陈家院子、奚家院子、何家院子、蒋家院子、蔺家院子、文庙、山王庙、报本祠、上大夫第、大屋基碉楼、状元堡、四方井、四坪寨、郑光宗革命烈士陵园、张光凭革命烈士陵园等。其中美心红酒小镇旅游线路、君子古镇旅游线路、五马寺禅宗小镇旅游线路、堡子坪生态农业小镇旅游线路共年接待人次35万人次。

4.2.2交通概况

大顺镇公路横贯全镇,辖区村落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4公里;集镇原有对外公路两条:一条是G348国道西面经青岩村与G243国道相接,可达长寿、新妙镇、太平场镇,东面经黄泥村与滨江大道相接,可达涪陵、白涛、武隆;另一条是石渝高速西面经新妙镇至重庆主城,东面经涪陵至丰都县;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构想

按照《大顺镇总体规划2008-2020》的定位以旅游为主,集商贸、加工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型小城镇。古镇景观灯饰对当地旅游发展能起积极推动作用。古镇景观灯饰照明实施重点打造古镇核心区、统筹兼顾周边、沿线旅游线路、突出特色。从古镇古桥、主要街道、广场、桥梁、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灯饰工程建设着手,通过施工工艺手法采用各种灯饰材料以点、线、片的重点灯饰工程的打造建设,实现古镇的品质亮化,进一步提升古镇影响力,展现涪陵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成果。

5.2设计原则

5.2.1充分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房屋、景观、构筑物不受破坏,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景观灯光效果。

5.2.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分批进行;充分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传统,防止违背群众意愿,并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尊重居民意愿、保护居民权益;

(2)做到安全、经济、方便使用与管理,注重实效,分类指导,不铺张浪费;

(3)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结合乡镇人口及乡镇发展的长期趋势,科学制定计划;

(4)综合考虑灯饰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定整治时序,分步实施;

(5)充分利用与乡镇整治相适应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当地原材料,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5.3方案设计

在总的指导原则下,本次灯饰规划设计提出以“一心两轴,两景三区”的构思理念;依托大顺古镇现有自然景观,结合古镇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夜景照明的表现力,通过对重点建筑、街道、桥梁、公园等进行景观照明,集中体现“临江古镇“的景观意象。古镇景观照明以龙门桥、凤阳大道等区域为重点,步行街、红酒小镇、高层住宅区、底层住宅区、入场口区域及沿线区域为辅助,形成“一心两轴,两景三区”的设计结构。

5.3.1“一心”:龙门桥区域;以龙门古桥为核心区域,重点打造龙

门桥。其夜景景观视线范围远可达长江游船,近可供古桥周边社区及居民观赏。同时将龙门桥附近的海怡天高层建筑纳入重点打造范围,该高层建筑夜景景观视线范围远可达长江游船、石渝高速公路、渝巴路等。“一心”的打造以提高亮化档次、品位重点,景观照明项目建设重点是提升古镇空间品质和远景景观效果,塑造“船在江上游,人在画中走”的夜晚照明效果

5.3.2“两轴”:凤阳大道景观中心轴线;步行街往江岸中心轴线;两条轴线贯穿整个古镇的布局,通过两条轴线把各个重要节点连接起来。通过两条轴线上的建筑及步行街两边的仿古建筑灯饰营造突出主街的繁华与人气美;楼体亮化力求做到一楼一景,各具特色。主要涉及建筑有工商所、卫生院、步行街、停车楼顶花园。

5.3.3“两景”:龙门古石桥夜景、红酒小镇夜景; 拟采用暖白、暖黄的主色调将以龙门桥为核心的古镇打造为品质高雅、静谧的古镇特色景观灯饰。与现有红酒小镇动感、华丽的灯饰风格形成对影。打造“动.静相得益彰”的总体景观灯饰氛围。

5.3.4“三区”:高层住宅区、底层建筑区、入场口区域 ;通过高、中、低、远、中、近的手法打造立体景观灯饰。呈现高品质、高规格、全新视觉体验的3D全景景观灯饰效果。

5.4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大顺镇总体规划2008-2020》

(3)《城市照明规划规范》

(4)《绿色照明实施手册》

(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6)《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5.5施工总布置

5.5.1施工布置原则

施工布置总原则:A.在保证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施工条件,少修施工便道;B.尽量少占建筑物、构筑物、景观面积;C.施工和居民休息时间分开,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D.场地划分和布置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规定;

5.5.2临时设施布置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为便于施工组织,具体布置如下:

(1)施工用材:现场合理安置,避免阻碍道路交通及居民正常生活,保障好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2)施工用电:工程施工用电直接在附近小区或杆塔上接线降压后,再架设低压线路到用电点。另备设30kw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在系统电停电时使用。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9.2.1前期工作阶段

编制项目方案设计,及可研报告编制及报批、完成立项审批等;

以上工作时间安排为2020年11月前。

9.2.2施工阶段

在完成前期工程后,进入施工阶段,完成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以上工作安排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

完成高速公路视线范围灯光、二级公路视线范围灯光、凤阳大道视线范围灯光、其他景观节点灯光工程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以上工作安排在2021年1月-2021年2月。

9.2.3竣工验收

工作安排时间为2021年2月。

9.3项目招投标

9.3.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1号)

(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第13号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613号)

(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局第30号令)

(5)《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渝办发(2010)12号

9.3.2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

涪陵区大顺古镇场镇照明.景观灯饰项目合计总投资500万元。当各分项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拗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1-3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9.3.3招标组织形式

对各项招标活动拟采用委托招标。

9.3.4招标方式

对各项采购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第十章 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和灯光整治,拓展旅游干线和景点质量,保障村民和游客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出行安全方便,同时美化乡镇,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项目主要效益就是社会效益。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景区内部古建筑、景观、广场、公共空间、居民楼和街道的灯光安装,使景区灯光覆盖率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游客观光的质量,并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景区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居民享用公共服务设施的福利,体现社会公平,使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项目实施后,涪陵区大顺镇旅游区内灯光明亮,景观灯饰品质提升旅游质量提高,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保证了经济收入的稳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项目实施后,改变镇容镇貌,美化乡镇,体现民居的地方特色。既有利于涪陵区大顺镇乡镇旅游开发,又有利于树立涪陵区大顺镇旅游景区的国际形象。

10.2环境效益

通过调整,提高景区夜间景观质量及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夜间游客居民出行安全与观光质量。

10.3经济效益

通过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改造建设项目建设,使90%以上的点内居民游客能够享受到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可方便居民游客夜间交通出行及夜景观光,同时提高夜间景观质量与知名度,吸引跟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发展地方经济,使当地收入稳定增加。拥有稳定的游客后,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的纯收入,使居民收入提高,同时方便游客到达各个景点,享受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有助于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1.1主要结论

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建设是大顺镇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涪陵区大顺镇高速公路视线范围、二级公路视线范围、凤阳大道视线范围及景区内各类节点是实施的对象,符合该项工作的要求。本项目针对涪陵区大顺高速公路视线范围、二级路视线范围、凤阳大道视线范围、景观节点的现状,按照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其完善进行了方案设计,项目技术方案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经济分析可行。

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区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和景点魅力,保障居民和游客基本生活以及出行安全方便,同时美化乡镇,造福社会,体现社会公平,使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项目实施后,旅游区内居住人口的夜间出行、观光得到保障。景区品质提高,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提升涪陵区大顺古镇知名度,扩张旅游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稳步提高。

通过设置景观灯光进行系统化管理,控制灯光亮暗,达到划分景区夜间景色主次关系。

项目实施后,改变镇容镇貌,美化乡镇,体现乡镇民居的地方特色。既有利于涪陵区大顺镇乡镇旅游开发,又有利于树立涪陵区大顺镇旅游景区的国际形象。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完善大顺镇景区灯光功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环境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旅游设施人性化。因此,该项目是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1.2问题建议

第9篇:旅游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景观 户外游憩设施 设计 依据 理念 发展路线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8-0123-02

随着社会旅游业的兴起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户外游憩需求日益强烈,因而有必要对风景名胜区游憩设施的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研究。景观游憩设施规划设计并不能一蹴而就,要明确景观游憩设施的依据、理念以及发展路线。

一 户外景观游憩设施设计的依据

游憩体验与满足是游憩者所需要的终极产品,因此游憩设施的设计能否满足游憩者需要决定了游憩者的判断水平。户外游憩设施是指风景名胜区内工人们进行户外游憩活动使用的器具、建筑物、系统等,游憩设施是尤其活动的载体。首先,景观游憩设施的设计一定要基于游憩发展的理论。根据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年龄的不同对景观游憩设施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设施满足条件是不同的,大多数儿童对游乐设施感兴趣,针对青少年就应该集中设计游乐设施;而老年人因为年龄限制容易疲劳,以及部分老年人带着儿童进入玩具游乐设施,所以针对老人应该建造休憩场所,方便老年人休息。其次,景观游憩设施的设计要遵循游憩空间布局理论,分析各个游憩活动间的关系是否关联或者互补,游憩设施的配置应该按照点状,线状还是块状。点状的游憩设施布局主要是指游憩设施十分分散,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现状的游憩设施布局主要是指按照游览小道将游憩设施连接起来,可以顺着一条道路经过所有游憩设施,块状游憩设施一般出现在大型的风景名胜区内,设计者将一部分游憩设施作为一个系列加以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游憩景观设施的布局有集散和点散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具有竞争性的游憩设施应该分散开来,避免消费者置身难以抉择的境地;互补游憩设施应该具及开放,有助于发觉景观的整体化优势。游憩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力,包括生态承受能力,水容量以及风景容量。对于环境承受力较强的区域可以集中开发游憩景观设施,环境承受能力较弱的地区应该分散开发游憩设施。最后,景观游憩设施设计要遵循景观生态学理论,户外游憩设施设计要有地域特色,既要适应地形地被等微观条件,也要适应区域社会宏观环境,游憩设施设计必须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持景观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 户外景观游憩设施设计的理念

根据不同的景观游憩设施应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例如风景观赏区的游憩设施,应该具有艺术性,与风景和景观相衬托,江苏苏州园林是著名的景观区。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着重于欣赏层面。再如奥兰多迪斯尼乐园,在乐园中设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两万里、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等。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等;小世界是专给孩子们设计、为他们所向往的娱乐天地;在“海底两万里”,人们可坐上特制的潜艇,时而来到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海床,时而又来到阴沉寂寥的寒带海床,尽情观赏五光十色的海底植物和水族,甚至还能看到满载珠宝货物的沉船和因地震陷落海底的古代城市;并可亲自到“月球”去游览一番;如果来到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那就另是一个天地了,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当年各国移民在新大陆拓荒的种种情景,和英国殖民时期美洲大陆的状况。走在迪斯尼世界中,还经常会碰到一些演员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更使人童心复萌,游兴大发。迪斯尼世界不仅是个游乐场,同时又是一个旅游中心,游客来此还可以到附近的海滩游泳、滑冰、驾帆船,到深海捕鱼,乘气球升空,或是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给迪斯尼世界更增添了几分魅力。由此可见,乐园的游憩设施大多数都与餐饮业与游乐有关,并且能够吸引儿童前去游玩,着重于吸引游客的目的。又如故宫这样的历史遗迹,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因而故宫的游憩设施必须在保护故宫景观的大提前下,体现故宫高贵冷艳富有历史感的气质,同时给游者给予一定的保持距离的警告。

三 户外景观游憩设施设计的实践

景观游憩设施设计不仅要根据已存在的理论,更要因地制宜,有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的位置、数量、方式都要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景观区的照明设施一般以泛光照明和灯具照明为主。户外照明都是用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指使用投光器映照环境的空间界面,使其亮度大于周围环境亮度的照明方式。注意造型需与户外景色的颜色相协调。景观游憩区的卫生设施包括垃圾箱、饮水器、烟灰缸、公共厕所等设施,合理安排卫生设施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整体环境视觉上美的需求,而且是人们在公共活动中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以垃圾桶为例子,垃圾桶应该建造在人口密集处和交通节点处,其机能应该简便,特别是开启盖子设计方面应该便利,易操作。垃圾桶多在室外,要做好防雨防晒的保护,社排水孔,避免制造新的污染源,并且做好垃圾分类。游憩设施设计中解说设计也至关重要。观赏的目的在于追求高品质的游憩体验。解说服务则是协助游客获取此种体验并教育游客,是他们从游憩过程中产生对环境的关心与珍惜之心。解释设计时应该选择游人容易看到且不会破坏原有的环境;公共标识牌应该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醒目、避免被遮挡或移动;既做到明确指示,又不滥设。

四 国外对景观游憩设施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从6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大量的景观游憩设施规划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经济政策法、PASOLP法和活动计划和监控系统方法,经济政策法是根据现有市场资源和设施,对游憩设施价值进行估算,举出多种可行建设方案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价值估算,选出最佳执行方案;PASOLP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查与分析,对资源、市场、体制进行调查评估,确定游憩兴趣地和潜在的旅游流;第二阶段是对旅游政策和主要旅游流进行分析,明确旅游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整体规划,第四阶段是游憩和旅游发展的影响评估。PASOLP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层次分明,综合性突出,注重市场研究和政策对旅游发展计划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可以对景观游憩的设施进行设计定位,淘汰劣势的设施设计方案。活动计划和监控系统方法,这是设施完美付诸于实践的保证,要根据游憩者随时改变的要求和心理行为改变游憩设施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法属于追踪评价方法,是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规划方法的完善和规划理论水平的提高。

五 国内对景观游憩设施规划的研究

国内对于游憩设施并无大量的研究,仅仅在游憩规划、游憩项目、游憩地等方面文献中有部分阐述。对于游憩项目的研究主要在于项目设计的方案和程序。张汛翰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由资源条件、市场分析、创新因子、校验因子等四部分组成的游憩项目设置方法。吴为廉等在《旅游康体游憩设施设计与管理》中从发展历史、功能、设备要求、布局、使用方法、细部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类型康体游憩设施规划设计的要求、标准、设计要点、注意事项等。李维冰在《旅游项目策划》中提出休闲项目应尽可能给游客提供一个开阔的空间,注意白天活动与“夜生活”的合理平衡组合;娱乐项目应保证游客安全,项目形式不断更新,有适度的难度、趣味。周蕾芝等对杭州小和山森林公园内不同下垫面性质的游憩设施点进行各项生态气候要素的实际观测分析,得出结论认生态公园内游憩设施面积不宜过大,不宜成片,设施建设所采用的建材以竹木等含水量大不易吸热的材料为宜。施丽珍以金华市郊九峰山为例子,对野营、野餐、烧烤野炊、定向越野、科技宫、游乐场、滑草场等游憩活动与设施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研究。江海燕研究认为,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各种游憩地,步道系统是其重要的交通配套设施,并结合具体案例,从景观序列组织、景观节点布局、线路选择、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总结了步道系统几种典型的规划设计模式。

六 国内景观游憩设施的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景观游憩设施的设计还是很不全面的,游憩设施大多单调乏味,只是配备了简易的设施,不仅质量不过关,连数量也不过关,一大片空地上只有零星的简易设施。大多数游憩设施并未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显示出极大的不协调感觉。例如江苏麇鹿自然保护区,观看麇鹿的设施寥寥无几,游客要排很久的队才能使用观看麇鹿望远镜。再如绵阳市人民公园,缺少大量的健身场地,导致运用人员占用别的领地,风景区原有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长势良好,但是缺乏合理地利用管理,游憩设施的利用率也普遍不高。植物配置缺乏整体的艺术和景观设计,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园内有多处成片树林采用的是较老机械种植手法,还有部分植物开始衰老。有些树丛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成了垃圾庇护地,严重影响公园景观。

游憩使用者对游憩设施的伤害也使得游憩设施状况每况愈下,2012年8月9号,湖北威宁淦河游憩带月亮湾一带座式景观灯50余个不翼而飞,这些景观灯的电缆也一并不见踪影,多个座式景观灯被损毁;滨河西街一带,几乎所有的座式景观灯电缆不见踪影,个别站式景观灯外套被损毁;滨河东街一带,6座以上站式景观灯被损毁,其中一座只剩一副铁架子。随后在市路灯管理局拿到一份2012年3月份至8月9日的城区景观照明设施损坏清单。该清单显示,短短五个月时间,市区景观照明设施共损失175W金卤灯110盏、250W金卤灯155盏、VLV22 4*35电缆3060米、护套线1560米、400W电源变压器12台、洗墙灯52米、3米灯柱4组,损失金额达287482元。有时候,景观游憩设施是很有些的设计,然而并未受到游客的爱护,导致设施状况很糟糕。

七 景观游憩设施的设计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