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社区建设研究

第1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 诚信商圈 社会关系网络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68-02

通过构建智慧城市[1-2]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3-5]的创新应用,在规划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是社区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平台,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智慧社区[6]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其建设优劣极大地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服务平台[7]的本质,是面向政府基层政务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商家的政务及生活服务一站式O2O服务平台,是电子商务向日常生活类本地化服务的延伸。智慧社区作为同时汇集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化商家的平台,是本地化口碑式社交网络的天然载体,即“诚信商圈”建设是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实现基于本地社交网络的O2O商圈诚信体系,在融合智慧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智慧社区发展过程中与诚信商圈建设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8-10]应用展开研究和技术攻关,利用智慧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建模、SNS应用、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整合跨业务大数据系统,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1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商圈诚信体系建模

在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中,主要包括:(1)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2)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3)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1.1 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

在本地社会关系网络中,以关系数据为对象,利用量化型数值来考察本地社交网络的属性和特征,对处于本地商圈中的个体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建模。模型的主要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规模模型: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社区个体用户、销售者、供应商等)的总数,其表现在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数,网络规模越大,其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数也越多,结构也越复杂。

(2)网络密度模型:网络密度反映了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客观实体之间关系的紧密度。通过带权有向网络中的弧及权值来描述,弧数越多,说明该节点关系越复杂、联系度大;权值越大说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3)中心及小团体模型:在模型中,节点的中心性及小团体反映了行动者在本地商圈中位置的重要程度。通过核心小圈的弧度(有向图中弧的数目)及权值、子群的数量、子群内部以及子群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度量其重要性。

(4)核心-边缘模型:根据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弧、权值、节点数、子群数等作为度量)将本地商圈社交关系网络的节点划分为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

1.2 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

通过为商家提供一个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挖掘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其购买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而购买意愿又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态度。基于社会互动评价模型(评论、微博、说说、交互性留言等)、购买/管理行为模型(购买、销售、库存等)、技术接受模型、消费者行为模型、顾客价值评价模型等,建立社会关系、诚信体系、精准营销等三者关系的模型。

1.3 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信用机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信用经济的制度基石。传统的信誉管理已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变化,将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信用领域,形成开放式信用机制评价及保障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主要指标模型。

(1)委托及信息传递建模:委托者通过者依照其利益完成相关行为(调研、评价等),得到由者的行动以及其他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衡量值。

(2)商务过程中重复博弈模型:重复的博弈过程中,博弈各方会考虑各自利益的均衡,选择相关的策略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重复博弈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重复博弈模型中必须考虑:博弈参与方、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利益权重、协商、决策等相关的技术指标。

(3)声誉模型:通过对本地社会关系的信息及相关数据的挖掘,建立一个基于经验和概率统计(由大数据的挖掘来获取)来度量信任关系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本地社会关系的声誉模型的信任机制模型(局部、朋友圈、小团体声誉模型);基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信任机制模型(全局声誉模型);基于服务质量的信任机制模型。

2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的实现

2.1 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

在智慧社区中应用社会关系网络,以智慧社区诚信商圈为需求,建立多维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社会复杂网络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起一套采集本地用户数据的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指的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用户属性数据为本地用户建立个人诚信体系数据库,线上指的是通过智慧社区APP以及其他的电子渠道获得本地用户的线上行为数据,将这两部分数据作为“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入口参数,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在数据采集中,主要的数据来源为:G端政府数据(基础脱敏数据)、B端商圈数据(商品、商家、服务等数据)和C端线上数据(线上交易、线上服务、线上社交等数据)。依据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过滤:以C端基础属性和社会关系影响力评估模型为基础,完成本地社会关系量化计算。通过社会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基于商圈诚信体系的三个核心模型的数据平台。

2.2 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系统实现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引擎,引擎运行平台三大部分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智慧社区中面向本地用户的各类线上的应用(如APP、PC网站等),用于对接政府数据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引擎主要包括:本地用户社会关系的分析引擎,商家诚信指标计算引擎,精准营销效果评价引擎等;引擎运行平台:需要开发一个基于多粒度应用资源分配系统,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平台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对外提供的服务是: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商家。平台的用户主要包括:城市基层政府组织、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服务于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社区民众和商家。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通过对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接入专业的服务商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并以各种物联网设备即时感知社区管理对象数据,做到社区范围内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结合政府各类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是实现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政府基层组织的可视化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1个综合门户、2大专业子平台、8个应用支撑系统、1套业务协同体系、‘6+N’类服务渠道、1个社区综合资源库”,为数据分析引擎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服务。

引擎运行平台是一个支持诚信商圈应用的多粒度并行计算的资源管理框架,利用应用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中通过技术规范建立适合多粒度应用服务运行的软件计算服务环境,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提供计算资源支撑服务。

3 结语

以目前正高速发展的智慧社区及O2O电子商务领域为背景,研究智慧社区平台诚信商圈建设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模、实现与验证,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该平台结合了智慧社区平台的本地化商圈特点,以“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为核心计算模型,将分析过程与数据采集过程并行进行以降低系统复杂性,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与安全,为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 11(17):40-60.

[2] 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0-24.

[3] Armbrust M,Fox A, Griffith R,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4] 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1-5.

[5] McAfee A,Brynjolfsson E, Davenport T H, et al.Big data: 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J].Harvard Bus Rev,2012,90(10):61-67.

[6] 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2):72-76.

[7] 宫艳雪,武智霞,郑树泉,等.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架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1):344-349.

[8] 章成志,汤丽娟.基于多语言社会化标签聚类的潜在社会关系网络发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9):67-71.

第2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 “清洁城市”的智慧 信息化技术下的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评价系统的设计研究 用智慧的理念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细胞单元” 智慧照明,光影下的智慧城市 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研究 城市的智慧化演变 智慧城市的管理之道 基于SOA的GIS让城市更具智慧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实现城市的无限“智慧” 全球智慧城市系列(五)智慧城市中的教育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城市应急中的“智慧” 浅析智慧城市的发展 2013智慧城市的背后 IBM的智慧城市之道 智慧城市的交错时空 读懂城市的智慧内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129.

[2]雷之宇,朱训宇,张麟.Java实用组件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林胜利,王坤茹.Java优化编程[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美]HERBERT S.Java编程Cookbook[M].张君施,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美]JOHN 2.0应用程序调试[M].陈缘,邹建峰,郑琼,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武俊生.双基、改性双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36(2):3539.

[7]梁爱虎.SOA思想、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薛辉,邓军,叶柏龙,等.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设计与实现[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35(6):4447.

[9]文雄军,刘树锟,廖曙光.智能公交系统电子站牌的研究与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35(5):4246.

第3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末端配送;信息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近年来成了极具热度的城市与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即依据信息时展而构建出的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处理产业发展、社会关系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智能化社区。我国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普及将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末端配送问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高效运行并且结合智慧社区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万志涛提出了智慧社区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其分析了现在末端配送模式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依托物联网建立末端配送体系的方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智慧社区的联系,并未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建立末端配送体系,并且作者并未对其方案提出评价或改进思路。在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蔡艳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并依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从智慧社区的特点出发,探究符合其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社区就是依据互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时代产物,构建出来的社区。它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势,构建出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能力,可以具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具有智能形态的社区。智能楼宇、路网监控以及智能医院等就是其应用的体现。智慧社区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现人、物的感知智慧社区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感知技术与手段,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感知互联,从而建立起智慧社区的信息源,进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与物都可以被分析与感知,最终实现人人互联,人物互联。

(二)主动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可以通过对住户的购买货品数量与规格的记录,对住户的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并且在社区网站上主动向住户推荐符合其购买习惯的商品。

(三)自动化能力智慧社区旨在降低工作人员操作难度系数,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楼宇系统、配送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设计

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系统主要由智慧社区物流分拣中心、管道系统、住户仓储柜三个部分构成。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并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就可以得到具体的社区末端配送方案。

(一)物流分拣中心物流分拣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物流总调度枢纽,起着鉴别、分类与输送的重要作用,物流分拣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动扫描货物的条码获取货物信息包括尺寸,订货人等。之后经由全自动的分拣环节,将货物分拣至不同的分拣栏中等待运输。物流分拣中心与智慧社区的人物感知的特性相契合,作为末端配送的第一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在地下进行以物流分拣系统为起点的管道铺设,管道延伸至各单元楼的地下。管道运输系统根据运筹学规划最佳路线进行铺设,其中管道的货物流动由物流分拣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系统体现了智慧社区的自动化能力。(三)住户仓储柜住户仓储柜安置在每层的电梯附近,当货物通过管道运输到达每栋单元楼的下方时,物流分拣中心会根据该货物的扫描结果为其确定所在的楼层,之后货物会在货物管道中随着电梯的上下运动而被运送到各层的住户仓储柜当中,等待住户实现足不出户的取得快递。所以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的具体流程:快递配送车辆定期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输至小区物流分拣中心,之后再由分拣中心通过自动条码扫描进行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通过管道运输系统将快递包裹进行运输,最后借助电梯被放置于住户仓储柜中。

三、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评价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SWOT分析,得到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经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智能社区末端配送方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要想成为社会主流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本方案应在成本方面加以细化,去除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地下空间使用程度不同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的布局与路径安排。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潮流,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最好地适应智慧社区。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设计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提出了未来新型社区的末端配送解决办法,同时,本文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在剖析本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机遇与挑战之后得出了初步的改进建议。之后作者的研究方向将会是方案的各环节细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符逸杰,李鑫伟,甘红日,李朝阳,蒋宗益,张晓明.公共配送点的快递社区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152-153.

[2]尹思文,保小玉,陈昊楠,于登臣,李佳,王海文.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菜鸟驿站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00-101.

[3]葛明峰.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7):50-51.

[4]寇长华,王艳.末端智能投递融入社区生态圈的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3):83-86.

第4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三个月前,她还常常为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而烦恼,由于经常忘带钥匙,她甚至每天设置一个闹铃,来提醒自己带钥匙。

更令王红兴奋的是,以前心中幻想的生活,现在就这么实现了:开门后,客厅的吊灯自己变亮,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空调也开始自动开启。按照提前做好的设置,温度高低、钢琴曲目和音量大小都不需要再一一调整。

这只是青岛智慧家居的一个缩影,智慧家居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青岛市还想打造更高层次的智慧社区。

今年10月开始,崂山区的鲁信长春花园居民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远程医疗,崂山E生活平台与好大夫在线合作,2000余位医疗专家通过音视频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签约了两家大型家政公司,居民既可以在线挑选家政服务人员,也能实现视频交流。

“这是国内首个‘足不出户、畅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区。”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副主任王敬元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无论是买菜、购物、订餐还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都可以通过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

智能化家居

以前听起来很抽象的智慧城市,如今在青岛市湛山社区80岁的王大爷的眼中,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便利。王大爷现在在家通过家庭诊疗设备就能测量血压、体温和血糖含量,并且只要打电话给二疗的专家,就能开出药,家人下班顺路取回家就行,出门难再也不是看病的障碍了。

王大爷的这项便利来自于“众e通健康家”服务,这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亮点项目之一。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将体检数据上传至“数字生活管家”平台签约医院专家处,专家根据“众e通”数据库了解居民既往病史、药物禁忌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回传用户。

除了“健康家”服务,“众e通”还为试点的家庭安装了小型POS机,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水电费和天然气费缴纳、信用卡偿还、手机卡充值等;“安全家”服务则是在家庭电脑上安装一个摄像头,与手机联网,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都可以掌握家里的状况。

随着服务的深入,“众e通”还将实现智能遥控,用户在家中可通过智能遥控器或PAD等电子产品对家中电器进行集中管控,也可通过智能开关实现一键启动和关闭。喜欢运动的市民能通过体感设备与电视连接,选择专用的体感手柄玩转球类、竞技类游戏,还可体验瑜伽、羽毛球等健身项目。

王敬元告诉记者,“众e通”项目是青岛市重点打造的“智慧社区”云计算平台。它运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政务服务、家庭医疗、智慧家居、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庭支付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继四方区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后又一个社区信息化的成功案例。

众e通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云计算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开发这一项目的青岛龙泰天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龙泰天翔)也凭借这一先机,开始了青岛市智慧社区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龙泰天翔总经理陈迎东认为,家庭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能家居环境一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住宅为平台的高效家庭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云计算应用由浅入深,企业还自主研发了面向商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三网合一设备,搭建联合政府、社区、商家、居民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服务民生上的作用。

“目前‘众e通’已覆盖全市6万以上家庭用户,成为电信运营商等寻求合作的焦点,社会效益和赢利前景广阔。企业年底有望在新三板挂牌。”陈迎东说。

不可否认,“众e通”实实在在让老百姓体会到了惠民工程,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能有如此的成绩,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信息化先行

当智慧城市之风吹过大江南北,各地纷纷上马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青岛市政府从智慧社区入手,找到了自己的建设起点。

无疑,智慧社区建设是在社区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青岛市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诚如王敬元所言,青岛市在2012年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第八名,各部门、区市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高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奠定了智慧社区建设基础。

基础优势明显,支撑起智慧社区的基础网络和基本系统的日益完善。青岛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光纤到户、宽带提速等工程,而且三大运营商还建设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微软搭建了基础云平台,都为青岛打造北方数据中心、建设智慧社区打下了基础。此外,青岛众多信息化系统已经联通各街道相关基层工作,其中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党员远程教育、食品安全等系统还延伸到重点社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采取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双平台”并存服务形式,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代表——“12349”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的代表——龙泰天翔科技通信的“e生活管家”,共同联合其他公司建立了社区服务内容联合体,不依靠政府资金投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青岛智慧社区模式,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柳絮如是说。

事实上,青岛市都市社区信息化起步是非常早的。无论是湛山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还是海伦路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亦是台东居民生活事事通一体化服务平台,都具备了很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服务。

既然起跑已经领先,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既有特色又实惠的服务呢?

为了找到破题良策,青岛市经信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们付出了不少努力。投入一个项目后,经信委人员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问题,深入社区调研,和社区管委会不断交流,以至于每天大会小会不断,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通过不断研究,一些街道和社区就找到了提供特色实惠服务的切入点。城阳街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了多渠道服务,不仅建立了方便办公和社区交流的基层组织OA系统,还建立了计生信息化系统,适时掌握人口基础、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9大类信息,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劳动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都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现在智慧城市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在成立的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中,青岛市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两位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这么重视,我们更加丝毫不敢怠慢。”王敬元说。

探索无止境

有了信息化系统的铺垫,结合物联网所涵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城市和智慧的结合显得水到渠成。

对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来说,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开展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中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市民率先享受到了各类智能化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然而,智慧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不含糊。

王敬元认为,建设智慧社区,就是围绕社区的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五大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社区内的组织、人员、事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困难群众,提高社区人群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并且将这五大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岛市的智慧社区建设还刚刚起步。“我们只有少数市场化项目,在市南、市北等便民服务体系比较发达的少数区域试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然,王敬元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下一步,青岛市经信委将以“众e通”为重点,继续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功能,打造面向4类对象的5大平台,即面向街道和社区人员、居民个人、社区物业、相关商业企业的智慧社区管理、智慧民生、智慧家庭、智慧物业、智慧商业平台。

他们首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建立智慧社区标准规范体系。据王敬元介绍,青岛市经信委将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启动青岛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建立工作,探索整合现有社区信息化资源、实现智慧社区合作建设特色模式、进行智慧社区建设产业化推广等的标准规范,争取走出青岛进行推广,固化智慧社区建设青岛模式。

当然,这只是王敬元他们着手的各项工作之一,他们还将要筹建智慧社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主要是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相关技术研发、合作交流、检测和咨询等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今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都没有成型的智慧城市模板。如何全方位建设青岛市智慧社区乃至智慧青岛才是面临的更大考验,这也是王敬元在思索的问题。

第5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 物联网技术 应用探讨

1 前言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天津市河西区政府近些年对“智慧社区”建设工程的关注度很高,首先以某某街道社区为试点展开,初期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智慧社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建设规律进行探索,逐渐形成科学合理,可供推广的建设思路,以奠下基础推动“智慧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根据以上思想,本文以建设“智慧社区”时某某街道社区出现的现实需求为例,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深入,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策略,进而为某某街道 “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指导性。

2对“智慧社区”的概念界定

纵观本世纪我国社会的发展,一体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特征尤为显著。2009年“智慧地球”的概念被IBM 公司首次提出,随之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概念纷纷出现,虽然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一样的核心思想,即在各种物理实体中集成射频传感器,之后利用射频识别器即互联网等电子设备,整合铰链业务流程及信息管理,最终从更深入的层次实现物理域与信息域的融合。“智慧社区”是受“智慧地球”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要基于互联网而建立,将社区内的车辆出入、消防报警、人员出入、视频监控等方面借助射频识别、传感网、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有机的集成,进而促使在大量信息融合处理的基础上形成新形态的社区综合管理,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的传输,对信息进行规范的编码,对行为进行准确的追踪以及从多种渠道对信息进行获取,其主要的体系特征为信息化的集中管控、网络化的设备管理、流程化的应用服务及普遍化的探测识别等等。

3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构想

某某街道社区占地6 万平方公里,现已有 8000 余户家庭入住其中,社区内已有200多个事业单位,其中包含学校、生命科学园、物业等单位。其“智慧社区”的建设有以下需求:

(1)社区占地面积大,周界较长,非法翻越社区围墙的事件时有发生;

(2)社区进出人员身份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伪装随意进出社区,造成了社区内盗窃事件频发;

(3)社区内车辆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街道办和物业公司的监控、跟踪不到位,难以对社区内车辆的进出进行有效监管。

综合考虑以上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建设的增强得到了某某街道社区街道办与物业公司的关注,决定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对社区内的视频监控、周界防护、人员与车辆管理等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进而推动社区内信息化保障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不断的论证研究之后,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总体构想最终形成,其主要内容为,某某街道“智慧社区”要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设计,协同推进”的建设思路,对信息体系进行构建,建设过程中要参照海康威视“智慧社区”技术方案,进而在充分考虑某某街道社区管理现实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某某街道社区内的车辆与人员的管理方面,及水、电、热、暖等方面的监控方面要将物联网技术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包括安装视频监控、电子围栏、访客一体机等设备,以此推动社区治安及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建设“智慧社区”时,还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紧贴需求。充分考虑各种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整合,将社区建设项目的重点找出来;

(2)超前规划。在对资金进行最优化使用安排的基础上,超前规划系统功能、体系框架、设备选型等,为了保证社区今后扩容发展的需求,将水、电、热、暖及安防等各系统接口预留出来。

(3)系统整合。一体化集成所有信息系统,使得设备状态信息与数据得以真正实现融合共享,将社区内所有的信息做到可视化展现。

4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建设策略

安全、实用、先进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在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的,要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思路做到深入的了解,对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需求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保证顶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一次完成,避免二次返工。实施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4.1 对建设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针对社区内系统安全需求、信息化存量、存储需求、用户使用需求等向社区业主及事业单位展开调查研究,对社区建设的经费进行初步的预算,对建设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4.2 对论证体系进行慎重的规划,规划以下面5个功能为主:

4.2.1 凭借射频识别卡实现车辆出入的管理

首先进出社区的事业单位与业务车辆都要安装射频识别卡,然后将射频识别器安装在社区的大门处,这样利用无线网络就可以自动化的对社区出入的车辆进行管理。

4.2.2 凭借业主识别卡实现对人员出入的管理

首先社区内的业主都要有人员识别卡,然后将多通道人行道闸安装在社区大门处,这样就可以利用无线网自动对进出人员身份进行识别,并做出是否准入的判断。

4.2.3 对供热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将能够实现无线传输功能的电动三通混水调节阀、智能化热量表等设备安装在社区内的供热节点处设备,以对社区内的供暖设备进行实施监控,实现自动化调温。

4.2.4 对供水设涫迪旨嗫

以智能水表、变频控制器、电动水阀等设备替换社区内原来的供水设备,以此实现对社区内供水设备的监控。

4.2.5 借助视频摄像机实现对社区的监控

第6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居民;移动网络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智慧城市的相关建设,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建设也在持续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更多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物美价廉的硬件产品;软件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应打造适合城市发展的智慧社区平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关于智慧社区的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1智慧社区

1.1智慧社区的概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中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新科技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智慧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服务,形成一种智能管理形式的社区。从专业角度出发,智慧社区涉及到智能家居、网络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多种领域。智慧社区是一种在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产业下的新“产品”,该“产品”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领先的RFID相关技术,以及电信业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良好等优势。

1.2智慧社区的作用

智慧社区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同时提供优化信息化资源,为各种流程、系统和产品提供城市智慧化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化建设带来了很多利益。例如,某市的妇幼保健医院的移动医疗,已经可以实现患者提前预约门诊,在手机上查阅各项检查报告等功能。将装备了移动医疗设备的体验车开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现场打印体检报告等服务,并将社区居民的体检数据保存在医院的内网中,建立社区居民个人的电子医疗档案等。再如,社区居民如果在马路上发现井盖不见了或者是树被风吹倒了等日常生活常见现象,居民都可以利用手机拍照的功能,将照片以微信(彩信)的形式发送到应急联动中心,这样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就能实时地去解决,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系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新社区。

1.3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建设并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民族文化、社区文化、周边环境设施以及住户的生活习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于社区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好地建设智慧社区的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是近几年刚发展的新项目,各城市大力扶植社区建设,也有许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都在向智慧社区方向进行大量的投资和探索。智慧社区的经济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见到经济效益,这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表现状态,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观望经济收益。因此,合作共赢是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应用共同参与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和精力去经营建设好智慧社区。如在智慧社区的移动网络建设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即定的具体目标,利用前沿的信息化技术,针对于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服务、通知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以确保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实现。

2基于移动网络智慧社区的方案

2.1设计时应规避的问题

(1)智慧社区的建设包含的系统和产品非常多,负责运行整个社区平台软件的开发商,都不能提供完整的系统和产品。(2)智慧社区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个开发商在进行开发时,由于产品和系统过多导致开发难度较大,而且各个开发商之间也无法实现互通互利,如果全都由一个企业进行开发,需要的时间和财力的投入难以想象。(3)虽然智慧社区的概念在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拥有住房的用户都已经在对应社区生活一定时间,对所处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惯。很多用户认为没有必要去接受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我已经所习惯的生活方式。(4)独立的开发一个新的APP,需要用户去学习许多新的功能,而这样的模式并不能使很多用户轻易接受。

2.2方案设计概要

2.2.1功能构架

围绕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形成解决设计方案的思路。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与社区通告。社区用户在对社区内的移动终端专用的信息移动网络,对养老,医疗等数据进行采集,该数据在系统中形成电子化采集。政府通过专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对采集的数据通过推送页面,使社区的居民对该服务进行评价,充分地表达社区居民的想法和对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建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将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通过电子化应用、电子化升级、电子化开发等方式,在社区展示牌进行展示。

2.2.2社区信息化功能

移动网络的服务端与数据业务服务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前端展现时要体现出服务对象,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等。服务的渠道可以通过社区电子屏、飞信接口、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小助手、个性业务和市民主页。用户在接受服务时,包括的内容有工作协同,无线采集、服务支撑、综合评价、公告通知。该系统的核心应用层包括社区管理工作、协同系统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社区服务支撑系统、社区综合评价系统、以及社区公告管理系统。社区的信息接口包括虚拟服务层和核心数据层,通过虚拟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从而达到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管理、资源接收等核心数据层的应用。飞信网关接口,离线交互数据交换接口,可通过社区云计算系统、系统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Web应用中间件信息支撑层来支持IT基础设施,服务器系统集中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网络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层。

2.2.3智慧社区的内容

(1)协同功能。上门巡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专用网络联系沟通。通过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在移动设备的主页面上选择社区通信化软件,进入到社区信息化的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接收信息任务,在该软件的使用上加以计费。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登录,在网络上将飞信账号,授权账号进行捆绑。通过社区信息化软件中的企业飞信界面,指定工作给工作人员完成用户的任务,并且居委会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巡查和监督,以保证通信的实时沟通。(2)本地信息采集功能。通过PC和移动设备进行现场采集,将含有文字、数字、录音、视频、照片、电话、短信等信息收集在用户的存储数据中,将采集后的数据进行保存、分类,以便日后的使用。信息采集功能需要包括前端采集功能,社区居民可以到用户所在的家中进行日常的巡视,如发现家中有老人存在的情况,要对老人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采集;信息采集功能在后端工作时,可以形成闭环,请社区居民进行评价。该功能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进行排查和处理,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后端采集管理系统,对前端系统采集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社区的管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跟踪、监控和对采集的数据处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移动公司自由的短信,网线、网站的方式填写综合的服务评价问卷。

3智慧社区设计方案的实现

社区信息的设立是为更好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融会在一体,通过服务自助化、运营自主化、决策智能化的方式,将社会通知、活动信息化、在线查看缴费情况、社会周边商家服务、物业服务统一化等归纳为服务自助化中;将远程统一服务、运营状态实时监控、广告自动播放等归纳为运营自动化中;将基于数据营销活动、精准社区业主服务、商业精准营销、智能数据分析等归纳为决策智能化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带来了科技改革,可以享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智能设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拉近业主和物业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合作为物业管理增加收入。对现有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是一个抛弃陈旧管理,打造新型的智慧社区管理的方式,业主通过新的信息化服务,可以接受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还可以重新构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物业管理,这种新形势主动创造了社区服务管理的价值,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社区管理可以通过3方面来实现:(1)可以实现手机APP智能门禁,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注册业主用户,经过物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认证并授权后,手机APP账户就具备养的智能钥匙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自己开门或者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远程开门,社区居民与访客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业主通过APP内的访客留影,可查看开门记录;(2)可以通过智慧物业进行邻里互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邻里之间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注册APP的用户可以通过物业的认证,享受到物业服务,如门卫接收快递、费用催收、维修通告等服务。社区居民也可以直接通过APP进行故障申报,社区内的用户可以在APP平台面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互动增加与邻居间沟通交流,促进和谐友好的社区关系。(3)还可以认证识别社区周围的商家。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的网页,可以了解到社区周边的商家服务信息,可以在线直接下单进行支付,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服务,对于感兴趣的商家也可以自行关注或入住该平台,实时掌握该商家的优惠促销信息。

4结语

智慧社区的设计与实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现代化生活,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新翔,王驰,朱传华,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J].电信技术,2015,(11).

[2]朱琳,刘晓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服务公众采纳实证研究———以打浦桥街道“IN标签”为例[J].电子政务,2014,(8).

[3]冯亚飞,陈连刚,刘建华,等.基于移动GIS的北京市智慧社区研究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7,(4).

[4]陈军.基于Oauth协议的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第7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务院参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表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但真正体现其内涵的,目前一个也没有看到。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强烈关注。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治疗“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一直以来,智慧城市因其所展现的美好远景而备受推崇。自2012年起,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然而,对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众多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远不够“智慧”。

成果不大

“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全世界规划数目的总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然而,纵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认为:“成果不大”。

他进一步指出,智慧城市意在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宽带化等智能化的手段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推进人类生产、生活的信息化,而目前城市中真正实现大范围智能化的仅限于电信部门。“一个领域的智慧,不能称作智慧城市。”

邬贺铨则表示,很多城市仅仅是在争“智慧城市”的帽子,而不见得有实际行动。

“什么是智慧城市?各个城市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黄顺江说,智慧城市建设仅仅刚开始,甚至没有迈出第一步。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朝炒作发展的趋势。”邬贺铨担忧地说。

盲目建设

住建部先后于今年1月和8月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此累计试点城市达到193个。与此同时,科技部又在10月份将20个城市纳入试点名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目前的试点过多过泛。”黄顺江告诉记者,当下试点的盲点过多,乱试只会导致重复建设,费人费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能有一两个成功就不错了。”

对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有着同样的认识。她认为,开展试点研究然后推广的路线是对的,但应考虑如何把工作做扎实,要有明确的指标设定。

记者在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中发现,陕西杨凌示范区、太原市、无锡市和武汉市四个地区均在其中。

黄顺江认为,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政出多门”的局面会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各个部门互相封闭,导致相互通融的程度低,这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最大制约。”

“现在还仅是公布试点,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指导政策。”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据邬贺铨介绍,我国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集中在物质层面。重物质、看投入,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智慧城市不单是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重要的是管理要跟上。”

稳步推进

尽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众多问题,但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专家们依然有着很大的期待。他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个长远目标,要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稳步前进,不宜过急。

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各部门应联合起来,做到信息共享,尽快建立智慧城市的全国标准,如智慧交通、环保等。

黄顺江则强调了预研的重要性。他认为,应有目标地选择典型试点地区,给予相关的辅助和专家配备,逐渐摸索经验进而推广。在黄顺江看来,“30个试点最好。”

也有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到每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多次向记者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第8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2015年10月24日―25日,由经济日报社指导、《经济》杂志社主办的全球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暨百城百企经济技术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论坛以“城市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为主题,采用“政府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旨在加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企业、项目与金融的结合,创新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城市”氛围,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落地和融资难困境,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一份《经济》杂志精心酝酿了3年的智慧城市答卷。

回顾

2008年IBM率先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办公厅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附文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正式开启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审批工作。同年12月,《经济》特刊《绿色中国》以“智慧城市如何‘致惠’”为题进行了封面报道,为读者提前揭开智慧城市的神秘面纱。

2013年1月29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随后,《经济》记者就相关问题对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进行了专访,并独家报道了其4月10日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制培训会。

2013年5月,《经济》杂志特别策划了“智慧城市深度观察”系列报道,并以“什么是智慧城市”、“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怎样建设智慧城市”为题,进行了《智慧城市如何打造》的封面报道。

2013年6月4日―5日,由湖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住建厅及湖南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省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力专题培训班”在长沙举行,《经济》杂志作为特邀媒体进行独家报道。

2013年7月,《经济》杂志对湖南省株洲云龙示范区进行一线调研,就其智慧城市建设和“两型”社会发展情况,对株洲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典维进行了专访。

2013年10月,《经济》杂志受邀参加在海南万宁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筹备会”,并就万宁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对万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东屿进行了采访。

2014年初,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经济》杂志社开始筹备《智慧城市》专刊的制作,经过3个月的努力,2014年4月,《智慧城市》专刊第1期顺利出版,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2014年6月16日,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创新日在四川崇州启动,作为联合实验室媒体成员,《经济》杂志全程参与报道,与崇州市时任书记赵浩宇、时任副市长刘荣华进行座谈,并对崇州市市长助理叶志俊进行了采访。

同月,2014第二届智慧城市高端沙龙在北京举办,《经济》杂志作为唯一报道媒体在会议上发言,介绍了媒体对智慧城市的关注重点和建设建议。

2014年9月3日,作为第三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暨首届智慧社区高峰论坛会刊合作媒体,《经济》杂志受邀参会并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报道。

2014年9月底,《经济》杂志联合《经济日报》内参编辑部对吉林辽源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采访,深入了解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并对辽源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金育辉进行了专访。

2014年10月,中国(上海)国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博览会举行,作为博览会官方媒体,《经济》杂志全程参与报道,并对与会城市代表进行了采访,聆听他们对智慧城市的独特见解。

2015年1月,《经济》杂志协助经济日报社内参编辑部共同完成《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多体现安全应急管理》一稿,并刊登于2015年《经济内参》,后以《用“智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为题公开发表于《经济日报》。

2015年1月31日,由《经济》杂志主办、中经互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城市智库沙龙2015宏观走势分析交流会在经济日报社召开,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杨京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鄂尔多斯数智办副主任武玉平、IBM(中国)智慧城市首席顾问文金言、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唐斯斯等参加会议并发表观点。

2015年2月初,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现场答辩会于北京召开,作为唯一受邀媒体,《经济》杂志对会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并通过采访数位申报试点城市的代表以及评审专家,为读者全景展现了答辩会现场。

2015年4月开始,《经济》记者对安徽阜阳太和县、山东威海市、山西大同市等智慧城市试点进行了密集调研采访,结合前期对吉林辽源市,安徽合肥高新区、霍山县,陕西杨凌示范区,湖南株洲云龙示范区等50多个地方的调研结果,完成稿件《进展缓慢,智慧城市哪里受阻?》,并得到新浪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腾讯网、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

第9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物联网 云计算 城市发展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掀起了建设“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革命。数字城市正是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是数字地球思想在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具体实现。

数字城市是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可视化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综合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

2008年11月,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已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并着手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在2011年提出了“建设智慧新区”的任务。

二、智慧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2.1 智慧城市的本质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集合四个方面的建设与应用。一是广泛的联接人,广泛的联接物;二是依托信息网络,全面采集、感知生产、生活、城市管理、经济社会活动等所需的各类信息;三是依托云中心,对采集、感知的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化实时分析、处理、反馈;四是依托信息网络,为人提供及时参考、决策信息,为物提供实时控制信息,使经济社会活动更为优化。

2.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全面感知。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借助于发达的智慧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

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提高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的合作能力,实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1. 横向架构

从横向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

感知层,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RFID、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泛在网技术实现信息识别、采集、监测和控制。

通信层,是智慧城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以及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网络。

数据层,是实现数据资源融合的层面,按照智慧性、广域性进行加工和关联。数据层包含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企业的数据中心以及为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活化建立的市一级的动态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

应用层,是在感知提取层、通信互联层、数据资源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

2. 纵向架构

从纵向上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智慧城市安全体系。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统一的技术和接口标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分为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和应用标准体系两个部分。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是在安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保障。

图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综上,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三、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区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设智慧新区”的任务,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务实推进政务、民生、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提升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建设以“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

3.1 智慧滨海的架构体系

智慧滨海体系概括为“4211”架构体系。四项智慧工程,即智慧政府工程、智慧城管工程、智慧经济工程和智慧民生工程;二个高地,即信息基础设施高地、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一套保障体系;一张“智慧滨海”名片。

1. 智慧政府工程

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智慧政府工程包括:建设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云中心与云计算平台、公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支撑平台等13个子项目。

2. 智慧城管工程

在城市管理领域建设一批信息系统,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行物联网应用,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新区整体发展环境。智慧城管工程包括:公安视频指挥调度与技防网、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及环境监测、安监、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等7个子项目。

3. 智慧经济工程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推进“智造云”和“超算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智慧经济工程包括: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平台、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与农业信息化、超算云等6个子项目。

4. 智慧民生工程

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事业向社区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智慧民生工程包括:街镇信息化、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文化及智能小区试点5个子项。

3.2 建设智慧滨海

滨海新区按照“三个一”进行统筹布局,即一张覆盖新区的电子政务专网,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云中心和一个基于GIS的人口、法人、地理和经济等基础信息库公共共享平台,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滨海”。2012年以来,滨海新区投入近15.5亿元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云中心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三个一”基本建成并实现试运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到2013年底,滨海新区将基本完成智慧滨海“4211”架构体系建设,为基本形成电子政务高效便民、城区管理精细智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综合水平全国领先的发展格局奠定扎实基础。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智慧滨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为:

第一,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

第二,亟待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对涉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五、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

结合滨海新区建设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加快电子政务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各相关部门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新区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结合新区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研究智慧滨海指标体系,量化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智慧滨海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5.2 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充实新区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重点行业管理部门、功能区信息化人员力量,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成立机关事业单位,统筹新区信息化技术服务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开发,引进高层次和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建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5.3 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对新区范围内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占领科技制高点,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着力夯实信息安全基础,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5.4 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将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区域重点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投资渠道。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支持、引导公共性、基础性、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投入,支持、吸引IT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推动物联网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02.http:///cn/severices/bes.iibv

2. 曼纽尔・卡斯泰尔著,崔保国译.信息化城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0

3. 高玲玲,卢杰民,胡剑瑛.智慧驱动城市变革[J].上海信息化,2009(12):33-35

4. 张公忠.智慧城市与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