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高校专项规划精选(九篇)

高校专项规划

第1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实践

国务院于2015年1月23日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各级政府要制定财政中期规划,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各级政府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及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依据,政府的各类经费支出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河南省自去年实施中期财政规划以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可预见性,减少了预算的盲目性,使得预算编制以一年为期限的局限得以突破,不仅使学校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总量做到了心中有数,而且为财政资金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保证,同时使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收支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对学校财政的稳固、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由于各高校对财政政策和软件操作等方面了解、掌握不够,现针对个别情况作如下阐述。

一、专项资金项目的填报

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特定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在实际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过程中,纳入财政规划的专项资金需同时具备以下六个条件: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政策要求;与部门职能高度相关;属省级财政支出和保障范围;绩效目标明确,规划期内可实施且有具体分年度资金安排建议;具有明确项目内容和实施计划并经过评审论证。同时具备以上六个条件且已具备开工和实施条件、能达到专项资金细化要求,预算年度内可支付完毕的项目纳入当年预算。不完全符合以上六个条件要求的纳入项目备选库申报。项目备选库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高校专项预备项目的滚动发展,但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项目论证、绩效评价的不足,以及高校年初预算编制的统筹安排,个别项目已纳入校内综合财务预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时,不能完全直接从备选库中遴选项目,只能由高校针对上级部门的要求重新进行申报。

同时,由于专项项目资金的执行、审批权限一般都掌握在上级主管部门手中,高校在每次填报的三年期规划项目中,对专项项目资金的额度、申报等情况不清晰,所以在编制三年期规划项目预算时缺乏相关科学性、合理性。笔者认为此类专项项目的填报一般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填报。

二、软件的操作及数据的对接

目前使用的中期财政规划软件主要基于财政搭建的专线网络,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用较为相似,使用口令或Ukey登录电脑终端,采用在线申报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家按照统一的时间要求,经常集中填报,导致网络拥堵,数据的填写、保存速度较慢。笔者认为财政可以参考年度决算报表的编报软件模式,大家将软件下载后,离线使用,填报完毕后导入在线软件系统,审核上报。

目前,各高校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尽一致,为便于财政、主管部门及高校查询、提取各类经费数据,可考虑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系统与高校会计处理系统建立接口,既能提高财务信息共享力度,又可加强财政部门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避免经费支出的混用、乱用等现象。

三、预算编制的细化

细化预算主要是对三年期财政规划第一年的各类经费支出进行细化,细化预算不仅是高校进行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而且也是高校预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高校应按照资金来源、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等细化预算,尤其是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我认为高校在细化预算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现行的高校经费核拨机制,并按照当前部门预决算报表软件系统的特点,本着细化完善的原则,以部门的预算数据为基础,按照决算报表系统的内容和格式进一步汇总、整合、上报。这样不仅方便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同时也避免了高校“无预算”情况的发生。

四、关于高校债务的填报

近年来,国家、省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各高校的债务化解工作积极推进,缓解了高校的债务压力,降低了财务风险,促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但考虑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中应体现适度负债发展,准许高校适当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如综合教学、学生宿舍等楼宇的建设。可统筹考虑全省高校整体债务情况,能够划定一定的资产负债率,并将各高校的新增贷款额度纳入中期财政规划,一并上报。

五、其他相关内容

高校的中期财政规划主要是以录入的各类学生人数、在职人员基本信息等为基础,省级财政部门按照高校的经费预算核拨机制生成相关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日常运行经费。各高校在此基础上对年度非税收入、一般及专项项目等情况进行完善,并在第一年数据的基础上填列规划期后两年的经费数据,以反映三年期规划的全貌。

总之,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滚动编制部门财政规划是国家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不仅是国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还是国家、省预算体制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主动适应财政改革的新常态,准确把握三年滚动规划编制的内涵,编制“一个预算年加两个前瞻年”的三年滚动规划时,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用预算的思维,聚焦政策,聚焦绩效,主动谋划学校中期财政规划项目并科学论证,提高财政预算的前瞻性,增强收支安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计划与政策、预算与规划、执行与预算的有效衔接。要瞻前与顾后统筹考虑,积极转变观念,集思广益,认真组织编制好学校中期财政规划。

参考文献:

[1]朱焕然.河南:编好用好中期财政规划.中国财经报,2014(12)

第2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 财政专项经费 绩效考评 追踪问效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24—02

在近几年全国政协教育界会议上,教育资金紧张永远是热门话题,我国多数高校负债累累、资金紧张。但是从近两年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上看,很多财政专项经费额度未使用,大部分高校在国库中未使用专项经费额度几百万元,有些高校未使用专项经费额度达千万元,甚至有些高校近亿元专项经费额度未使用。高校一方面发展资金匮乏,另一方面却有着大量专项结余资金,两者矛盾突出。因此,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高校,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及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1.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争取。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专项经费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学位点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规划、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并力争获得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最大化。

2.财政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几年,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等“外延式”发展,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实现了专科院校升本、更名大学、博士点授权等“内涵式”发展。高校虽然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经费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财务部门都参与,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帐,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没有履行项目专项经费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表面上,专项经费的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经费投入的有效性负责,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经费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教育资金紧张是目前全国的热门话题,也是高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旦国家有政策后,很多高校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注重经费的争取,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加上申报时间仓促,决定了专项经申报论证流于形式,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开支是否合理作出评审,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预算执行存在偏差。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有“211”工程、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科学实验中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学位点建设等种类繁多。虽然财政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但每笔专项经费的建设目标不同,经费开支范围也不一样。因此,专项经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首先,预算执行进度过慢,大量专项经费沉淀在零余额账户,,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很多设备采购年底未能进入付款阶段,专项经费无法使用,年末结账时额度只能被收回。其次,专项经费挪用现象普遍。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目前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财务核算的电算化程度较弱,没有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额度按批复预算来控制,很多项目负责人利用管理的漏洞随意挪用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是指标使用过程,财政管理部门也只能对该专项经费可列支软件或者硬件作出监控,无法实别哪项支出属于哪项专项经费,因此很多高校将专项经费混在一起使用,串用、挪用专项经费现象严重。

3.经费使用缺少绩效考评制度。不可否认,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经费的受益者,在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除有专门的验收、审计规定的项目外,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经费作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三、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1.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由校长、财务处长、审计处长、资产管理处长及相关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门预算管理机构,作为预算的决策机构对学校的预算进行管理。这个机构要从宏观上指导、协调、监督各部门,组织申报、执行预算,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预算单位进行考核。

其次,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专项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预算执行和监督的动行机制。将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使用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任务落实到人。

第三,夯实各项基础工作。要认真做好专项项目规划、设计、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合理有效安排专项经费用款计划。

2.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经费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经费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确保专项经费安全使用,不断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电算化系统。特别是对尚未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的管理,必须能够对专项经费按项目批复预算书进行额度控制,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完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是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责任目标分解、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科学、有效、经济、便于操作”的原则,使绩效考评既能发挥鞭策的作用,又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追踪问效是绩效考评的的灵魂,最终目标是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作为使用者的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国家应强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加大对专项经费的审计范围,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行为,促使高校自觉的不断改革,正确处理好充分利用好财政专项经费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关系,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3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财政专项资金已日益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必要保证,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以及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是高校财务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财政专项资金的定义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为学校提供或者专门安排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用途的资金。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改造、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科研计划、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人才强教计划等。

财政专项资金是学校解决发展问题经费的主要来源,专项项目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申报应符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学校各部门完成教学、科研事业规划及发展目标的重要补充。它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专项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绩效考评等四个环节。

2 目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2.1 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争取

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资金拨款。近几年来,财政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投入资金结构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财政专项资金占投入资金的比重逐年上升。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并力争获得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最大化。

2.2 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的外延式发展,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资金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财务部门都参与,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账,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没有履行项目专项资金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表面上,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资金投入的有效性负责,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资金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

由于抱着“不要白不要”、“花国家的钱不心疼”的心态,许多学校注重经费的争取,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加上申报时间仓促,决定了专项申报论证流于形式,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开支是否合理做出评审,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首先,专项资金挪用现象普遍。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以及预测难以达到准确无误,造成支出违背预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财政经费到期收回,许多专项使用人将无关业务的费用在其中列支,造成虚假列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其次,预算执行进度过慢,突击花钱现象严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害怕专项资金到期收回,这就造成在经费到期前,经费使用人集中时间突击花钱,一方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科学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也不免存在违背预算安排购置不需用的设备,通过各种途径以虚假发票列支经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严重影响财经纪律。

3.3 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不可否认,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资金的受益者,在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尽管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项目范围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只占专项资金项目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即使是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工作,由于项目单位没有统一规划和明确要求,往往是“积极”应付,绩效考评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因而没有起到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的领域和方向、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目的。因此,绩效考评工作主要应该由学校自己来承担,然而学校在这一环节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资金做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4 加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4.1 健全专项预算管理机构,细化预算的编制

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就要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成立由校长、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实施、考核负责组织、领导与决策的权力。同时根据预算申报类别,按职能分工确定相应部门作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类别项目预算的申报、论证、实施及绩效考核。

首先,项目预算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项目申报单位负责根据本单位工作重点及发展规划等综合情况,组织相关业务教师进行调研、立项,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认该项目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如场地环境、人力资源配备及在本学科或科研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等。对本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按照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按轻重缓急进行建议排序,提交归口管理单位;另外,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清楚自己是立项的执行者,专项到位后负有合理使用资金、完成立项的责任。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对分管权限内的项目,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预算文本进行公开答辩,确认该项目内容是否符合学校重点发展方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绩效目标是否明确,预算是否合理等。由专家出具相关论证意见,并投票确定项目排序后,报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项批准后履行监督项目单位执行预算,阶段性和完工后绩效评定的职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归口管理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进行综合评议,审查相近学科申报重复或缺项情况、项目预算额度情况、各排序有无调整必要等,报校长办公会审核后,列入学校项目库;立项批复后对项目的实施、考核负总责。

其次,财务部门协同归口管理单位,细化预算编制。合理的预算既是项目按进度得以资金支持的保障,又是通过财务检查项目执行进度及其成本效益的有力手段。细化预算,就是要将预算支出落实到项目。根据各类项目管理办法中经费开支范围的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细化支出预算,并且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

4.2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相关制度

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做好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保证。涉及预算申报、归口管理、论证审核、项目执行、验收、绩效考评、监督等各环节,均需相关制度约束与保障,如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标准要求、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的监督机制及相关单位的职责范围等,以确保预算顺利实施,资金使用安全,效益明显。

4.3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资金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项目共享平台管理。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信息时代预算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及会计软件来完成,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阶段,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完善。此外,高校应该就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共享财务信息的平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分配以及动态情况,应该及时的让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了解到这些信息,充分的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4 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价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保证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为上级主管单位或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各类专项资金不同的要求,确定项目支出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依据系统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这些目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反映,以此评价和考核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取得的业绩或效果,达到应有的绩效。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财务管理相结合,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教育经费是高校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的申请,更要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在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刘晗.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营销,2012(7).

[3]何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2(6).

第4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关键词】 专项经费; 资金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1-0120-03

引 言

随着财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成为提高财政专项经费使用效益的关键。现阶段国内高校专项经费的统筹和支配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教育界呼吁政府“简政放权”。高校财政专项经费改革的重点在于下放政府部门的权力,政府部门的角色由原先的资金统筹者转换为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者。在赋予高校前所未有的自的情况下,高校如何承接好下放的权力,做好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资金绩效效应,确保财政专项经费的规范运行和有效使用,政府如何改革管理体制以适应专项经费的改革,成为政府部门、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概述

(一)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界定

高校专项经费是指由财政部门拨付给高等院校的、用于特定的项目建设或者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具有专款专用、归口结算的特点[ 1 ]。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的一种,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是结合省级财政整合专项资金的相关要求,以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资金为主,统筹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强师工程(本科高校部分)、广东省高校人才引进专项等省级高等教育类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建设。”

(二)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管理流程及特点

“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由省级财政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年度安排计划和具体使用计划,各高校作为实施主体制定本校的项目规划和资金实施方案,在资金分配、信息公开、经费使用和绩效自评等方面与财政部门对接。高校内的项目组可按照高校的总体规划进行项目申报,由各高校负责校内专项资金的管理,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与传统的专项资金对比,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的特点在于将资金的处置权下放到高校,赋予高校更多的自,高校对专项资金具有自主规划和分配权[ 2 ]。在魍车淖ㄏ钭式鸸芾硐拢政府部门把控高校专项资金的统筹分配,高校处于“衣食无忧”但“难以进取”的状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但全国的高等教育仍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仍处于一种“政校不分,管办不离”的状态。广东省率先提出“创新强校工程”,从高校作为独立法人的角度出发,改革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提升高等院校办学活力,这对于全国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有效的竞争性分配机制

在“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下,高校具有项目经费分配的自,但现有的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体制疏于对经费分配的管理,普遍的情况是众项目分食专项经费这一“大锅饭”,缺乏竞争性的分配机制。项目之间缺少竞争,使得项目的水平参差不齐,高质量的项目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低质量的项目却投入过多的资金。从眼前的利益来看,财政的项目供给达不到预期的整体效益,影响了高校“创新强校工程”的整体绩效;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教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动力提高科研质量,将导致高校整体学术水平下降,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缺乏完善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需要有专门的绩效评价系统进行监督和审查。没有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或者流于形式的审查无法深入到经费使用的本质,导致高校专项经费使用效益和预算的执行结果不理想。在“创新强校工程”中,以学校规划的所有项目为申报主体,而不是单个项目逐一申报。在项目申报的时候,项目负责人为了能够申报成功,往往会在申报书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难以达到这样的高效益。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会造成专项经费后续管理弱化。另外,在教育部门组织评审专家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价时,虚增效益的项目会拉低高校总体的分数,使高校按照因素法和竞争性分配法所分配到的资金减少,间接影响其他项目的有效进行。

(三)高校缺乏对专项经费的内部审计

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较多的是外部法规所要求实施的审计业务,从高校开展内部审计的业务来看,主要侧重于对经济责任的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所占比例为90.77%,其他方面的审计业务仅占很小比例[ 3 ]。“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强调高校对资金统筹分配的权力,上级政府部门赋予高校更大的资金自,而高校内部审计缺乏专项审计,监督水平跟不上管理模式的转换,使得项目负责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资金的使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频出,不利于专项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现有的管理制度不符合高校学科建设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在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中,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假设一笔专项经费申请的使用时长为三年,年初申请,资金于年底下达,在该自然年度结束之后资金按规定结转到下一年,第二年如果还未用完,则作为结余资金由财政收回,因此该专项经费的实际使用期限不满两年,大大缩短了资金的使用时长。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这样的规定使得经费的使用一味求快而不注重学科的建设成果,硬性要求资金的使用进度,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下降甚至浪费。

三、对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的建议

对于一项活动,管理者在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之中以及结束之后应实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及反馈控制[ 4 ]。高校作为承担专项经费管理的管理者,要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实施控制,将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以解决当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前馈控制中引入竞争分配机制

项目申请人向校内主管部门提交具体的项目资金规划,明确项目重点规划方向,由主管部门对所有项目进行汇总整理,将项目分解为必要性、可行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使用安排、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保障措施、预期效益等要素,结合高校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每个要素的权重,组织专家成立项目评价小组,分别对各个项目的要素进行打分,按加权总分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确定投资的项目以及分配的资金。对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类似的项目,其评审标准要更为严格,减少重复建设。所有项目申请均应按照立项、论证、遴选等流程确定,并将资金分配明细项目及金额进行公示。

(二)同期控制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高校应当扩展内部审计业务,加强对专项的审计,把专项经费的审计作为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并将审计从事后审计扩展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首先,完善审计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对校内各个建设项目设立专门的审计小组。其次,审计小组应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事前参加各项目的预算评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审计结果及时传递给项目负责人,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事后参与项目的验收,对各级管理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专项经费的执行结果进行综合审计(高校内部专项审计的具体内容如表1)。最后,审计部门将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三)反馈控制中完善专项经费绩效考评

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关注专项经费的使用绩效,绩效的考评分为三个步骤:测量实际绩效、将实际绩效与标准对比、实施管理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实施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一项专项经费批准的目的中包含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目标、高校的目标、校内各部门的目标以及教研队伍自身的目标,以这四个目标为基础向下分解为管理类指标、效率类指标和效益类指标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按照其内涵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

1.管理类指标

管理是指高校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它可以分为资金到位率、专项经费支出结构和专项经费支出比率。

(1)资金到位率。即专项考核期内实际的资金到位额占该专项预算资金总额的百分比。到位率=考核期内资金到位额/预算资金总额*100%。

(2)专项经费支出结构。即各类建设项目专项经费支出额占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为例,建设项目包括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高水平大学及特色高校建设等六大类,其中: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项目支出比率=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项目支出额/“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支出总额。

(3)专项经费支出比率。即在考核期内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额占计划支出额的百分比。支出比率=考核期内专项资金实际支出额/计划支出额*100%。

2.效率类指标

效率类指标反映资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为专项建设项目完成进度和专项经费目标实现率。

(1)专项建设项目完成进度。即在考核期内专项建O完成量占需要完成的总进度的百分比。在对其进行定量计量时有多项指标可以参考,从资金支出的角度出发有考核期资金支出占预期总资金支出的百分比、各项目资金支出占该项目预期支出的百分比,从项目取得收益的角度出发有专项经费整体收益占预期总收益的百分比、各项目收益占该项目预期收益的百分比等,具体使用哪个指标进行衡量视该项目的性质而定。

(2)专项经费目标实现率。即高校各年度所有的专项建设中按绩效目标完成专项建设的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数量的百分比。目标实现率=完成专项建设的项目数/项目总数*100%。

3.效益类指标

效益类指标衡量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对高校总体建设目标的贡献。

(1)投入与产出比。即项目的单位资金投入所得到的产出,这是项目产生的直接效益。投入与产出比=项目资金总投入/项目收益。

(2)专项建设项目产出质量。即项目建设的产出与项目立项时所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的契合程度。

(3)社会效益。即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目标及达到的程度。

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在高校对专项经费绩效考评体系的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专项经费项目要适当增减或修改指标以符合专项建设的实际需求。完成对各个绩效指标的测算之后,按照项目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与高校自身历史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与其他高校进行横向比较或者两种比较方式相结合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评价,据此对专项建设实施管理。

总 结

从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实施所存在的问题来看,高校专项经费的改革仍面临重重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宏观方面,要优化政府管理体制以符合高校学科建设的要求,高校的经费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资金管理,学科建设具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经费绩效应着眼于资金预算和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微观方面,高校自身要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模式,从前馈、同期、反馈三个阶段对项目的实施实行控制,使项目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总体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玉冰,宋金杰,刘艳玲,等.高校专项经费“双控”管理机制探讨: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2(11):84-85.

[2] 邵积荣,梁志勇,黄冬妮.对“创新强校工程”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4(10):43-44.

第5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随着高考结束,高考阅卷工作陆续启动,已有多个省份公布了查分时间,那我们知道湖南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嘛?下面是小编整理2021湖南高考成绩查询入口_2021湖南高考查分时间公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湖南高考查分时间公布将于6月25日左右公布2021年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6月26日起填报志愿。

2021高考志愿填报事项1.考生应在认真阅读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2021年在湘分专业招生计划后,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本人所报考的科类(物理类或历史类,下同)中选报学校与专业志愿。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认真阅读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规定和有关高校招生章程,详细了解报考高校的办学类型(公办、民办、独立学院等)、办学现状、办学地点、报考要求和收费标准等情况,不要填报不符合学校招生章程要求(如成绩要求、体检要求、性别要求、民族要求、外语语种要求等)的院校(专业)而影响本人录取。

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式填报志愿(含征集志愿),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在网上填报或修改志愿,逾期不能补报志愿和修改志愿,也不能放弃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绑定正确的手机号码,妥善保管好密码。考生要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因考生本人了解学校信息不准确,未按学校招生章程要求和有关规定填报,网上填报志愿密码设置不当、保管不善,不按网上填报志愿的程序和要求操作,未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保存志愿数据,请他人代填等原因,造成志愿信息错误或遗漏而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可在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21年湖南高考指南·高考志愿指导》和《2021年湖南高考指南·高校招生计划》以及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网站(hneeb.cn)、“湖南考试招生”微信公众号(ID:hunan-zhaokao)上查询填报志愿的相关信息。

2.各批次志愿填报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作为基本单位,每个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志愿下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本科提前批设“军事院校志愿”栏和“非军事院校志愿”栏,军事院校计划在“军事院校志愿”栏中填报,非军事其他院校计划在“非军事院校志愿”栏中填报。同一次填报时,军事院校和非军事院校不能兼报。“军事院校志愿”栏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非军事院校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

普通类本科批设“特殊类型志愿”栏和“普通志愿”栏,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和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在“特殊类型志愿”栏中填报。普通类非定向计划、普通类定向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民族班计划、预科班计划等其他招生在“普通志愿”栏中填报。“特殊类型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普通志愿”栏设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体育类本科批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专科提前批设“定向培养士官志愿”栏和“其他院校志愿”栏,定向培养士官计划在“定向培养士官志愿”栏中填报,其他计划在“其他院校志愿”栏中填报。同一次填报时,定向培养士官计划和其他除定向培养士官计划之外的计划不能兼报。“定向培养士官志愿”栏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其他院校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批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普通高校对口招生分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本科提前批设1个院校志愿,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各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

第一次填报的志愿投档录取没有录满的院校,在相应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通过网络和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计划缺额,并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各设置一次征集志愿,本科批(普通类和体育类)和高职专科批各设置两次征集志愿。各批次征集志愿的志愿结构和第一次填报的相同。对于其中有体检、政治考核、面试等要求的军事院校、定向培养士官、公安类、乘务类等招生计划,第一次填报志愿体检面试合格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应类别或相关院校的征集志愿。对于民航飞行学员招生,在民航招飞系统中有“有效招飞申请”的考生方可填报民航招飞院校的征集志愿。

3.考生须根据自己的报考科类选择符合选考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填报。

在同一次填报的同一批次的所有志愿中,考生只能填报同一个专业类(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的志愿,不得混报。

4.对于部分有特殊报考要求的招生,考生须取得报考资格后,方可填报相应志愿。

其中,政治考核合格且身体条件符合军校招生要求,年龄不小于17周岁且不超过20周岁(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未婚普通高中毕业生,方可填报本科提前批中的“军事院校”志愿。

政治考核合格且身体条件符合定向培养士官招生要求,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未婚普通高中毕业生方可报考专科提前批中的“定向培养士官”志愿。

参加有关民航招飞院校组织的政治考核和体检复检合格、且在民航招飞系统中确认并生成了“有效招飞申请”的考生,方可填报本科提前批中本人“有效招飞申请”范围内的民航招飞院校。

我省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按照《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1〕102号)有关规定执行,取得相关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考生方可填报。

“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取得报考资格的考生方可填报。

5.对于同时具备“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资格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填报。

6.艺术类专业的志愿设置及填报办法按《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湘教发〔2021〕1号)的规定执行。

7.志愿填报的时间安排和具体操作办法另行公布。

高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严打冒名顶替行为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冒名顶替”上大学等事件,引起舆论关注。因此,招录纪律的部署备受关注。

今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从严治理,着力促进高考招生公平公正。

严格执行招生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冒名顶替上大学。对考试招生违规违纪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全力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另外,教育部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021年的高考举报电话,教育部及各省(区、市)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地方层面,也在严抓招录纪律,严打“冒名顶替”等行为。

例如,河南表示,要严把“复查关”,将“考生身份对比”延伸至高考录取、考生入学。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答卷图像和入场照片,严查冒名顶替违法行为。

第6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7月9日18时至7月10日9时,我区普通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批进行征集志愿。届时汇总的计划缺额信息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gxeea.cn)的“通知公告”、“普通高考—通知公告、招生信息”栏中公布,考生可登录了解参加此次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进入“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填报征集志愿。

2018年,我区继续实施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其中国家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列入我区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的专项计划批录取。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报读以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招生为主的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必须经过我区国家专项计划的资格审核和公示;报读由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7所高校承担的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必须经过我区地方专项计划的资格审核和公示。考生公示名单均已在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普通高考—公示信息”中公布,其中,符合国家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共39155名,符合地方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共73744名。已经通过资格审核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征集志愿,未通过资格审核或已被录取的考生填报本次征集志愿无效。

专项计划批实行平行志愿模式,本次征集志愿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规则不变。即设置6个院校志愿,均为第一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校内专业的调剂”选项。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中,考生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所有专业调剂”或“不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填报区内院校的考生还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部分专业调剂”。

广西招生考试院预计将于7月10日下午向各有关高校投放符合条件考生的征集志愿档案。

第7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步、分期实施的原则

对投资效益影响最大的是建设规划。有些高校只重视对具体采购项目的审批,不重视全校后勤的总体布局。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在学校获得大量投资的情况下,学校的后勤建设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而不能教务处考虑一块,科研处考虑一块,各院系又考虑各院系的。在论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时,应按照实验室发展规划,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确保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应集中财力,重点投资那些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以及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中关键的实验项目,确保资金的投资效益。在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综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单位所申报的符合要求的项目迸行合理排序,分步、分期实施。

(二)加强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对普通高校来说,在各项后勤的建设中,应把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后勤放在首位;在教学后勤的建设申,应把学生收益面最大的公共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后勤放在首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中,应把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的仪器设备放在首位。教学质量是普通高校的立校之本。在项目申报中,高等学校应根据已制订的后勤建设规划,明确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积极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并注意加强办学的特色和优势。

(三)避免重复购置的原则

重复建设是高校投资效益低下的主要表现,高等学校的后勤大体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为三大类,而各类后勤在管理上又多附属于各课程教研室;从而导致了功能相同或相近后勤的重复设置和仪器设备的重复配套。每个后勤的建设都立足于小而全,不仅占据了较多的实验用房和人力资源,而且造成了同类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后勤建设管理部门应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实验教学大纲,认真仔细审查各教学单位、后勤申报的建设项目,掌握相应后勤的基本设施及设备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重复购置;如校内其它教学单位已有的项目,能够共用的,不予再建设。

(四)专家论证的原则

教学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征求各方面专家、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意见;学习其它高校的后勤建设经验,制订出合理、可行的建设方案。除了教学单位的论证外,学校应组织科技专家和采购专家进一步进行论证。在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功能指标上听取科技专家的意见;在学校总体建设协调上听取学校有关部门的意见;在采购和合同签订上听取采购专家的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以确保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论证立项

合理确立设备经费建设项已是确保资金投资效益的关键。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本学科专业、后勤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立项申请,填写《后勤建设项目申报书》。申报书应说明对该项目的详细论证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后勤现状;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预期效益分析等。教学单位应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情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原则,确定后勤建设项目。经本单位论证通过后,由学校统一组织项目论证会;论证会由分管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对各教学单位确定的项目进行再次论证;根据投人的资金额度,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以确保投资效益。

(二)购置设备

采购环节工作的好坏,对投资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有多方面的长期的影响。由于学校所需仪器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通过一种运作形式、单一渠道就可以顺利完成购置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职能部门要把好仪器设备采购关,对数量多、共用性强、资金额度大的仪器设备,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迸行采购;对那些专业性强、来源单一、数量相对较少的仪器设备可采用询价采购、谈判性采购,集体讨论,共同决策的方式采购。职能部门要注意发挥科技专家和采购专家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使用单位更多地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性能价格比最佳;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防止盲目决策;有利于完善市场采购监督体制,增加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

第8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理论应用研究――以骨干校建设为例》(编号:ky201531),主持人:徐江城。

关键词:项目管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5

项目是指一个建设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它资源的约束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立性的、一次性的工作[1]。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独特的性质、特定的委托人、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项目实施的一次性、周期的确定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七大特征[2]。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具备了项目的七大特征,同时具备其独有的特征。

2010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在2016年的国家验收中获评“优秀”[3],这得益于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具有三层含义[4]:第一,项目是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任务要满足一定的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和要求。项目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对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是综合利用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于项目活动之中以满足项目的需求。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及知识领域,包括目标的实现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如全局管理、时间、人力资源、成本、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的规范管理。

项目管理工作可分为五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尾,在某个方面行动的成败会影响到其它方面。项目管理的过程组不是分开的、一次性的活动,他们是相互重叠的活动,只不过在不同的项目阶段上发生的水平不同,同时项目过程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跨阶段的。

二、骨干校建设项目特点及难点分析

骨干校建设项目虽具有项目的特征,但其既定目标可以看作是从学校短期综合改革发展规划中重点抽取出来的一个目标集合,而又具备其独有的特点。

(一)管理过程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密不可分,使得项目的相对独立性较弱。

骨干校建设项目作为一个非典型项目,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或任务,而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集合。这个集合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点”,却没有覆盖各类活动的全部的“面”。

骨干校建设是一个参与人员众多的超大规模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项目直接包含人员达300人以上,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人员、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等。骨干校建设的项目化管理是项目式管理和职能式管理结合的产物,而项目式管理和职能式管理的责权体系是完全不同的。项目管理的责权体系主要集中在相关项目负责人,职能式管理的责权集中在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项目负责人和职能负责人不统一时,权责均衡被打破,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二)项目内部中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互有交叉重叠,同时包括并列、包含、递进等多重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骨干校建设是子项目种类繁多且关联密切,有明确目标、时间、经费限制的强约束组合项目。建设项目涵盖7个一级子项目:1个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校企共同体建设)、3个理事会制度下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服装设计专业及专业群、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和3个其他建设项目(“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及功能拓展平台建设、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建设),合计2034条建设要点。子项目之间关联紧密,例如,三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含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生创业能力建设等建设项目内容。从资金来源看,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省级财政、杭州市级财政)、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

三、学校骨干校建设项目管理对策与实践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骨干校建设中,必须围绕项目目标以及约束条件进行目标分解和项目组织内进行授权建立目标责任系统,使得项目组织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目标负责,真正做到目标、责任、权力、义务、绩效、利益的统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将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及控制和项目收尾四个部分。

(一)项目启动阶段:明确任务分工,规范建设程序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启动阶段是开始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成立项目工作小组、任命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建设团队等,建立健全管理高效、运行有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起以项目为单元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项目启动阶段,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二是开发区、校企共同体企业方、学校三方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办公室和项目工作小组,区、企、校共同组织申报,共同参与建设与实施;三是成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和协调,下达建设任务,落实建设任务书,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办;四是骨干校建O实行项目化管理,组建子项目建设小组,组长由项目涉及部门一把手担任,各项目承建部门细化任务,所有项目均责任到人,分工明细,权责清晰,同时所有责任人签订《骨干校项目建设责任书》,具体负责子项目的管理和落实工作。

对应于二级项目的执行层由二级学院、项目所在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部门内力量开展建设,如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总结特色和亮点。只能部门负责涉及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建设内容,制订项目建设标准和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出台或修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对各自项目进行统筹和审核,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实行过程控制的经费管理制,设专人管理经费,负责审核经费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二)项目计划阶段:重视专家引领,完善建设方案

科学的规划是项目成功的前提。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确定项目范围、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的常用方法,它被用来归纳和定义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工作分解结构即把一个或几个项目按既定的分解原则,把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工作并分配到每人的日常工作中,指导再也无法分解为止。工作分解结构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归纳并定义项目大全局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工作分解结构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项目的重要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建设项目工作小组根据骨干校建设方案、十二五规划,对骨干校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完善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校计划机制,学校专家委员会、三校战略联盟专家长期指导骨干校建设任务书制定工作。同时通过骨干校专题研讨会系统研讨骨干校建设的重难点工作推进计划。学校将骨干校建设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建设子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子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建设进度、预期目标、建设标准、资源配置和资金预算等。子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将本项目工作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任务,这些小任务是能够保障完成交付产品的可实施的详细任务。

组织完善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建设机制。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骨干校建设工作,并将其列为中心工作。每月通过骨干校建设工作例会,及时向上级项目负责人报告工作进度和推进情况,确保骨干校建设质量,同时部署次月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学校专家委员会、三校战略联盟专家长期指导,示范引领骨干校建设工作。通过骨干校专题研讨会系统研讨骨干校建设的重难点工作推进计划,克难攻坚,全面推进骨干校建设工作。在系统综合的组织保障下,骨干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得到了全面落实。

(三)项目执行与控制:明晰建设制度,跟进建设进度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跟踪与控制项目,监控和评估项目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行动,确保项目计划的执行,实现建设目标。

在项目执行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明晰项目建设制度,并严格执行,为骨干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高质量完成奠定基础:一方面,管理制度全面清晰。学校制定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作例会制度》等管理制度(如图1),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建立规范的月度例会制度和专题会议制度,并将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纳入学校教学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各项制度扎实落实。为确保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安排专人专职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同时,每个月由骨干高职院校创建办公室牵头,以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为主,对照项目监测点进行考核。对未能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完成项目建设的,由学院和项目建设所在部门提出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确保任务完成。

图1. 学校健全骨干校项目建设的各项监控管理制度

为做好跟踪项目建设进程程,确保建设质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做好实时监控,及时把握骨干校建设动态,通过自主研发的“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骨干校建设进度。依托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教师的技术力量,专门自主研发“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http://),用于骨干校建设佐证材料的梳理、存档、审核、自查。骨干校建设共有2034条验收点,通过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佐证材料的完成率、佐证材料审核工作的进度,同时项目负责人、验收办公室可通过平台监测项目建设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深化以查促建,提升学校内涵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全面自查、研讨会,保证骨干校建设质量。自查程序如下:项目负责人准备验收资料;项目工作小组检查各个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给出结论;项目建设佐证材料归档与清查等。骨干校建设期间,学校多次开展骨干校建设中期检查、骨干校建设专题探讨会,通过项目校内自查、校外专家检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反观内照,以查促建,并对各项目建设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确保高质量完成骨干校项目建设任务,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四、总结与思考

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是影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在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有效地保障了骨干校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骨干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中有如下启示:

一是准确的项目定义和分解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考虑项目的进展阶段、工作流程和可交付的结果对项目工作进行分解,明确每级项目的作业实践点、建设内容、责任人等关键信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为项目的最终完成奠定基础。

二是权责明确的矩阵式组织是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学校建立起以项目为单元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图2):决策层是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专家委员会、三校联盟专家长期指导;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项目建设进程,各项目负责人权责明晰,目标清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的格局。

图2. 构建了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校建设机制

三是有效的项目信息化平台是项目管理成功的技术保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覆盖项目的全部监测点来协同所有参与者的工作,有效克服了传统项目过程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效率低下、跟踪不及时等问题,成为项目的收官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张连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李营欧阳丽揭屿项目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2,100-103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5年验收结果的通知[Z].教职成函[2016]1号

第9篇:高校专项规划范文

今年本、专科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

2018年山东省共设七次填报志愿时间,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填报志愿,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均为填报志愿当天9:00-17:00。

1.6月28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提前批首次志愿,填报高水平运动员志愿、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首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志愿。

2.7月5-6日,填报自主招生批(含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含地方农村专项计划)、艺术类本科普通批(含统考批和校考批)、体育类本科、春季高考本科首次志愿。

3.7月12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填报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志愿征集志愿。

4.7月17日,填报艺术类本科统考批、体育类本科征集志愿。

5.7月26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艺术类本科校考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填报文理类专科(高职)提前批、民航飞行技术专科专业志愿。

6.7月30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艺术类本科校考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高职院校专项计划、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春季高考专科(高职)普通批首次志愿。

7.8月11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春季高考专科(高职)普通批征集志愿。

2018年高考录取批次的设置及录取时间安排?

录取工作分5个批次进行,依次为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自7月2日开始,至8月14日结束。

1.本科提前批

(1)招收飞行学员的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录取时间:7月2日—13日。

(2)部分艺术类高校及专业(含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艺术类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省属公费艺术师范生)。录取时间:7月2日—13日。

(3)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及专业。录取时间:7月2日—8日。

(4)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选报的本科高校及专业。录取时间:7月2日—8日。

(5)部分文理类高校及专业,包括军事、公安、航海类高校及专业;招收公费师范生的师范类专业(含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山东省属高校,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师范生以下简称省属公费师范生);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医学生专业(以下简称省属公费医学生);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农科生专业(以下简称省属公费农科生);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及专业;部分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其他提前批高校及专业。录取时间:7月8日—13日。

(6)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体育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省属公费体育师范生)。录取时间:7月2日-13日。

2.自主招生批

包括教育部实施的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高校专项计划)和自主招生(含高水平艺术团)的高校及专业。

(1)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时间:7月17日。

(2)自主招生(含高水平艺术团)录取时间:7月18日。

3.本科普通批

(1)未列入本科提前批的文理类本科高校及专业。录取时间:7月19日—8月2日。

(2)未列入本科提前批的艺术类本科高校及专业。

①本科统考批,录取时间:7月14日-19日;

②本科校考批,录取时间:7月20日-8月1日。

(3)体育本科专业。录取时间:7月14日—7月19日。

(4)春季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及专业。录取时间:7月19日—8月1日。

4.专科(高职)提前批

包括直招士官生招生高校及专业;飞行技术专科专业。录取时间:8月5日-6日。

5.专科(高职)普通批

包括专科(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和未列入专科(高职)提前批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专科(高职)高校及专业。

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录取时间:8月7日;其他专科(高职)高校录取时间:8月8日-14日。

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登录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信息平台(wsbm.sdzk.cn)填报,否则无效。(2)按程序上网填报,填报志愿前注意查看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信息平台的文件等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填报志愿。(3)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考生如不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视为自动放弃填报志愿。(4)填报志愿后一定要记住 “保存”和“退出”。(5)建议上网填报志愿前,拟定好志愿草表。

考生在网上修改志愿应注意什么?

考生在网上修改所填报的志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修改志愿也要按照网上填报志愿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修改的志愿无效。(2)修改志愿之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一一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3)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4) 建议考生尽早填报志愿,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一两个小时填报和修改志愿,避免因时间仓促,造成误操作。(5)修改志愿后,再次点击“查询志愿”,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

如何了解各高校的具体招生情况?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和依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印发的《填报志愿指南》简单汇总了各院校有关专业、学制、计划、年度收费标准等内容,可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参考使用;若考生想了解院校具体的办学地点、校区分布、专业性质(比如师范类、非师范类)、语种要求、身体条件要求、分数级差、各项收费等情况,请与学校联系索取招生章程或登陆学校官方网站查询。

民族预科班、边防子女预科班及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报考条件及录取?

民族预科班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招收符合我省夏季高考报名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限民族),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只招收边防军人子女。

民族预科班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在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线上、学校首次志愿投档线下80分内从高分到低分投档。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在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线上、学校首次志愿投档线下40分内从高分到低分投档。边防子女预科班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在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线上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时,如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线上生源不足可在线下适当降分,民族预科班、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降分分别不低于学校首次志愿投档线下80分、40分;边防子女预科班降分不低于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线线下80分。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招生如何报考及录取?

2018年确定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浙江大学10所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已经通过我省当年夏季高考报名并符合试点高校具体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综合评价招生。考生须按照要求分别参加我省夏季高考统一报名和试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报名。

试点高校要在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前公布本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条件,明确网上报名时间、报名办法、报考要求、录取程序、录取标准等。报考要求应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设置前置条件,要将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经历、研究型学习情况和自主选修学分学习情况等作为综合素质材料初审的重要内容和进入面试的必要条件。考生可根据本人情况和高校要求自主报考,如实提供相关报考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由高校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综合评价招生相应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考生报名时须填写承诺书,承诺对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虚假材料,自愿承担文件规定的所有责任。

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安排在本科提前批进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入围考生应在本科提前批次填报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志愿,若同时获得多所高校入围资格,只能选择一所高校填报。不填报或填报未入围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志愿,视为放弃该项招生资格,但不影响其他志愿录取。填报专业志愿须在该项招生公示的专业中选择,否则视为无效。

考生综合成绩由试点高校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含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其中,高考成绩在其中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其余两项在其中的占比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上述三项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试点高校须在招生章程中注明。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试点高校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志愿及该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试点高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试点高校根据相关招生计划及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我省首次划定的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各试点高校要将录取名单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进行公示,同时在录取高校网站进行公示,公示的考生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考生号、所在中学(或单位)、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拟录取高校及专业等。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要汇总各校录取名单,并在有关网站进行公示。

综合评价招生已录取的学生,其他院校不再录取,各试点高校要将此规定明确告知考生,并由考生签字确认知晓此规定。

山东省公费生招生的招录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山东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公费生招生:

(一)热爱所报考专业及将来从事职业,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二)通过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且夏季高考成绩不低于我省首次划定的本科普通批最低录取控制线。

(三)自愿承诺签订并履行公费生协议,公费师范生、医学生要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6年(其中公费医学生不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公费农科生要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

(四)身体健康,报考公费师范生或医学生要具备认定教师资格或医师资格的身体条件等。

山东省公费生的招生计划?

全省安排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6000人,公费医学生培养计划1030人,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300人。各学校招生计划可见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印发的《填报志愿指南》或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招生计划。

山东省公费生的培养学校?

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学院、枣庄学院、菏泽学院、济宁学院、德州学院等17所高校承担。

公费医学生培养任务由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5所高校承担。

公费农科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等3所高校承担。

山东省公费生招生志愿填报及录取?

(一)志愿填报。

符合招录条件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可在本科提前批次志愿中填报公费生志愿,根据本人意愿填报“公费师范生”或“公费医学生”或“公费农科生”院校和专业志愿,三类公费生不可兼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和若干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由“专业+定向就业市”构成。专业志愿设是否服从调剂志愿,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视为认同任何调剂专业和任何就业市方向。

如有招生计划未完成,则设一次征集志愿,征集志愿设置与第一次填报志愿相同,同时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选择服从院校调剂的考生视为认同调剂院校的任何专业和就业市方向。

填报志愿的时间及要求根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规定执行。公费师范生中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志愿填报及录取办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另行公布。

(二)录取办法。

公费生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对达到或超过首次划定的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依据其志愿,根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按高校招生计划1:1.2比例投档。招生院校应制定科学的录取办法,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和各专业分市计划择优录取。

凡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批次的投档录取。

山东省公费生招生是否要签订培养协议?

公费生入学前需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市有关部门签订公费教育协议书。《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教育厅拟定,《医学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卫生计生委拟定,《农科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由省农业厅拟定,并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公布。

录取工作完成后,由培养学校将经各定向就业市有关部门签章的《公费教育协议书》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给录取为公费生的考生,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和经考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签字的公费教育协议书,按培养学校规定时间及要求报到入学。未签订公费教育协议书的考生视为放弃2018年普通高校入学资格。

培养学校要在考生报到入学并完成学籍注册后,形成公费生录取报到情况总结材料,并分市填制《注册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简明登记表》(见附件4),连同考生及监护人签字的公费教育协议书,一并邮寄或送达各市教育局或卫生计生委或农业局(农委)。同时,培养学校要将报送各市的《注册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简明登记表》汇总后报省教育厅或省卫生计生委或省农业厅备案。

高职(高专)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报名条件?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字〔2016〕14号)要求,2018年,我省继续实施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专项计划”)。

报名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高职院校专项计划”:

1.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2.符合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且参加我省2018年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

高职(高专)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志愿填报及录取?

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示无异议的考生可以填报“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志愿。“高职院校专项计划”与高职院校其他计划志愿同期填报,但“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单设投档单位、单设志愿、单独划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生源及考生成绩分布情况,划定“高职院校专项计划”春季高考(分专业类别)和夏季高考录取控制线,录取时首先进行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录取,未被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可参加高职院校其他计划录取。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可视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今年我市本科走读生计划多少?

今年我市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面向济南所有县区招收走读生,山东财经大学260名(文科140名,理科120名);山东建筑大学200名(文科40,理科160名)。济南大学600名(文科200名,理科400名)。

招生诈骗行为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在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一些考生和家长往往轻信许诺,上当受骗。广大考生和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识别招生骗子的诈骗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