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资产价值提升精选(九篇)

资产价值提升

第1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品牌资产构成;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品牌心理技术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产品(products)是一种可利用的物品或服务的功能利益,品牌(brand)则是一系列包括产品或服务功能利益和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的复合体。只有当品牌获得可持续的差异优势时,才构成一个特定的价值。所谓“差异优势”,其核心要义相对于其竞争者来说,就是消费者更喜欢该品牌的理由。所谓“可持续”则意味着一种不容易被竞争者所模仿的优势特征。市场中的强势品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差异优势,才不可逆转地占有了市场中的高额利润和良好的市场运行情况,即“市场份额”。因此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企业或商家赢得未来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讲,品牌的可持续的差异优势是消费者根据自身对某一品牌的认识和偏爱程度而对该品牌的市场营销作出选择性反应的结果,即消费者赋予一个品牌超越其产品功能价值之外,在心目中的形象与体验价值。品牌的可持续的差异优势也称为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品牌资产表征的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心理价值的总和,它包括将消费者过去、现在和期望的利益三者结合在一起的价值意义。市场营销表明,一个成功的品牌除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外,还要能更多地满足他们对产品的某种心理需求的附加价值。消费者只愿为自己心仪的品牌付出更多,也只有品牌能给予消费者更高的价值。这种循环促进使得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满意与效用、更好的外观与感觉,同时消费者的体验与偏爱也使得品牌资产不断地增值。

一、基于消费者心理的品牌资产及其构成

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目前营销界对品牌资产的界定倾向于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加以阐述,因为市场由消费者构成,品牌资产实质上是一种来源或基于消费者的资产,而品牌资产增值又是由消费者品牌消费心理所驱动的。

基于消费者心理且影响较大的品牌资产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著名品牌理论专家D. A. Aaker的理论,它认为强势品牌之所以有价值资产,能为企业创造巨大利润,是因为品牌是由高度的知名度、良好的知觉质量、稳定的忠诚消费者(顾客)群和强有力的品牌联想(关联性)等核心特性所组成的结构。换言之,品牌知名度、品牌知觉质量、品牌忠诚及品牌联想(关联性)是构成强势品牌的核心要素。另一个是美国品牌理论专家M. Blackston 基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理论,它认为产品到品牌是一个成长过程,即一个强势品牌成长过程就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不断沟通与发展的过程,这一沟通与发展程度可以从品牌知晓、品牌知名、品牌美誉和品牌忠诚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得以体现。具体地说,品牌知晓与品牌知名主要解决消费者如何认知品牌的问题,品牌美誉与品牌忠诚主要解决消费者心中对该品牌的体验与偏爱的问题。尽管 Aaker的理论与Blackston的品牌关系理论观点对品牌资产的形成与增值的理解有一定差异,但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品牌资产的形成与增值是一个不断地维系企业(服务与产品)与消费者(包括各类关系利益人)关系(沟通)的过程。也就是说,品牌资产之所以有价值并能为企业创造巨大利润,是因为它具有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广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与预期一致的产品知觉质量、强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联想(关联性)以及稳定的忠诚消费者(顾客)这四个核心特性。换言之,品牌知名度、品牌知觉质量、品牌联想(关联性)以及品牌忠诚度是品牌资产价值构成的重要来源。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看,发展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度关系,就是要了解品牌如何与消费者的自我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个性(人格)等发生联系。具体说来就是要观察消费者的价值观与信仰、行为偏爱和兴趣以及他们拥有的东西的象征性意义。下面是品牌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产生深度关系(品牌资产)的模式图。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品牌能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产生深度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价值观与信仰,因为消费者的价值观与信仰反映了他的生活观念。另一个能与消费者产生深度关系的因素是他们的行为偏爱、兴趣和拥有物意义。

消费者的拥有物的象征性意义也是品牌与他们产生深度关系的反映。消费心理学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体所拥有的东西体现了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偏爱等。就像三星手机的广告所说,当消费者拿着三星手机时说“这个品牌就是我”,即当品牌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时,或者当拥有品牌使某人得到一种欲望满足感时,此时品牌就已经与消费者形成了深层次的关系。

二、根据品牌资产理论,应用心理技术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1.运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心理技术,影响或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知名度是指目标消费者对品牌名称及其所属产品类别属性的知晓程度,具体表现为目标消费者能再认和回忆起品牌各种属性的能力。品牌知名度越高,表明消费者对其越熟悉,而熟悉的品牌总是令人感到安全、可靠,使人产生好感。品牌知名度越高,消费者对其喜欢程度越高,选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品牌喜欢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品牌知名度越高,其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就越大。营销实践表明:在同类产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往往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即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所以说,强势品牌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常常是同类产品的代名词。

正因为品牌知名度如此重要,提升品牌知名度已成为品牌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随着大众媒体广告费用越来越高,市场进一步细分,仅利用大众媒体提高知名度的做法逐渐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实践证明,只有针对目标消费者,通过传媒与事件营销,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运用来开展能凸现品牌概念特性的一系列活动,才能使消费者在与品牌的互动中认识到品牌特性带给他们的意义。可以说这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心理技术。如著名的宝洁公司在营销传播过程中就打造一系列的概念,使每一个品牌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比如“海飞丝”的概念是去头屑;“潘婷”的概念是对头发的营养保健;“飘柔”的概念则是使头发光滑柔顺。通过这些心理技术加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特性的认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2. 运用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知觉质量心理技术,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品牌知觉质量是指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知觉感受,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果一个品牌商品的知觉质量不能达到消费者的感受与期待,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只有其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准的品牌,才有资格参与市场竞争。知觉质量越高,其品牌竞争力越强。消费者的知觉质量心理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观性,二是相对性,三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正是由于这三个特点,使得品牌商品的实际质量与品牌知觉质量二者有时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消费者对质量的判断或要求与品牌经营者的看法往往是有差距的。研究表明,一个品牌越是能恰当地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其知觉质量越高。

例如,惠普公司认为,电脑产品用户所花的全部费用中只有21%是花在有形产品和核心产品上,其余则花在有关服务与支持、维护、升级和培训等附加产品上。可见消费者对该品牌商品的知觉质量主要是在附加产品上。

在品牌管理中,运用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知觉质量的心理技术,关键是要分析并找到消费者对品牌知觉质量的判断标准,或消费者对品牌商品质量的需求,然后按消费者的判断标准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合适的产品价格、设计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建立真诚的服务承诺等营销手段,进一步建立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因此,商品包装、售点设计、服务水平等就应成为提升品牌知觉质量的依据,在这方面心理技术运用大有可为。

3. 维系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增强品牌体验,使品牌资产不断增值

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喜爱和信奉。在消费行为表现上,就是对该品牌产品的长时期的反复购买,即使面对竞争品牌在价格等方面的诱惑也愿意为该品牌付出高价。

如今营销财务管理上把品牌资产也视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资产实际上来源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没有消费者的忠诚,品牌资产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品牌忠诚是品牌资产增值的核心。市场营销表明,品牌忠诚者通常只占全部购买者的20%左右, 但其购买量却往往高达销售总量的80%,每减少5%的顾客流失,就能将利润提高25%~85%。品牌忠诚者可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维持一个忠诚消费者比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代价低得多。在销售渠道方面,品牌忠诚消费者可产生交易力量,同时有助于吸引新的消费者,减少竞争压力,赢得竞争时间。因为品牌忠诚者不会去寻求新品牌,也不会因新品牌的优势而转换品牌。开发品牌忠诚的心理技术就是要强化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程度,增强品牌体验。在维系好已有忠诚消费者的同时,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以不断增加忠诚消费者。

4. 利用品牌联想的心理技术,创设品牌心理优势,增强品牌偏爱

第2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 资产;价值;EVA;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实施的背景

联通中山分公司作为一通信企业管理着国有约22亿的通信资产。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认真分析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EVA。公司通过定位通信资产中的宽带接入间资产,开展财务管理整合创新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宽带资产的经营价值,符合EVA价值考核的要求,并借以贯彻内控规范,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1.1 宽带资产经营价值亟待提高

宽带业务作为通信固网专业之最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占整个固网专业资产总额的43%,同时也贡献着固网专业经营效益的27%。鉴于此,省公司在2010年年初联通全省工作会议上提出:“宽带作为公司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业务,要全面贯彻集团公司宽带提速,确保做到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为未来三年内实现在广东宽带新增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打下建设基础”。

今年以来,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宽带业务资产总额为3亿元,年折旧额为2010万元,年宽带业务收入为4300万元,年新增投资约为9000万。以下是宽带业务与移动业务主要财务由上可见,中山联通宽带业务资本支出投入较多,但创收能力不足,创造效益能力低。事实上,目前固网业务整体亏损已成为公司整体效益的短板;提升宽带资产价值已刻不容缓:这既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1.2 新型管理导向---EVA价值考核的要求

EVA即经济增加值,就是企业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EVA指标不鼓励靠扩张来体现增长的行为,而是要求通过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来增加收益。国家国资委从2010年始全面推行EVA考核,旨在引导中央企业关注风险控制,提升资产经营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止2010年4月底,中山联通宽带共有端口8.3万个,被占用端口6.5万个,宽带出账到达数为4.4万线,虚占端口2.1万个(含停机客户);虚占端口占到了端口总数的25.3%。我们注意到,在宽带资源情况不清晰、实际使用情况不明的时候盲目发展用户,容易导致以下问题:第一,所制定的投资规划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而可能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其次,所投资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闲置,从而导致资产使用率偏低;第三,宽带建设周期较长,所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偏高;第四,由于虚占端口占比大,导致每户维护成本较高,影响了当期企业损益。可见,这种状况与国资委EVA考核导向及集团公司降本增效的要求相违背,故亟需要通过开展宽带接入间资产价值提升项目来减少资产损耗,盘活虚占资产,提升投资规划的科学性。

1.3 贯彻企业内控规范、堵塞实质性漏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公司内控与风险评估中,我们发现,宽带接入间资源管理至少存在三个实质性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目标实现。

(1)接入间端口被虚占,不能及时为宽带放号提供有效接入资源,对宽带业务的后续高速发展形成制约;同时,如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再投入建设接入间,会增加投资成本、影响投资收益。

(2)号线资源管理水平低。营业厅受理宽带业务时,无法实时查询资源信息,仅能凭前台营业员个人经验及由代维单位实地核查确认,所用时间较长。中山联通宽带用户从受理到装机竣工时间周期约为2-3天,其中仅资源核查便占用了1-2天;而中山电信由于号线资源信息准确,从用户受理到安装完毕,仅需用1天时间。2010年中山联通采取跟随对手策略,也推出24小时装机制,而号线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无疑是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3)用户账号管理水平低,不能实现宽带用户账号和端口的一对一绑定。以前,分公司运维部虽曾组织开展过对端口资源的信息核查和清理,但由于技术上未能实现端口与账号一一绑定,清查后的端口资源采用人工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而有时代维人员未按照运维部分配的端口进行装移机,从而导致了资源信息的前清后乱。用户可用一个账号在多个地点上网和多用户在同一地点上网的技术漏洞,既增加了维护难度,也可能导致宽带业务收入的流失。

故此,公司有必要加强内控,尽快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综合效益。

2 项目实施的目标、措施

联通中山分公司财务部针对以上所述的公司效益短板,围绕2010年公司战略规划,力求财务管理有所突破,跳出财务“框框”创造性思考,在2010年3月,向分公司领导提出了实施宽带接入间财务管理整合创新项目的建议。

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分公司固网宽带资源利用率偏低、单位资产创收能力偏低的现状,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瓶颈,从财务视角引导业务和运维线开展端口与账号一对一绑定、关闭虚占端口的工作,从而实现公司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提高效益。我们认为,这是以财务指导业务线和建设运维线开展公司资产价值提升、将公司财务管理重心由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移到资产价值管理的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项目实施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需要前瞻性思维、较强的协调力和执行力。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并成功完成了这一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相关经验目前亦正在全省其他地市分公司推广应用。

以下我们对该项目实施的目标和措施作一概述。

2.1 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

本项目是由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核心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牵头组织,由运维、客服、信息化、宽固中心、集团客户部等部门共同实施的一项综合性大型创新项目。

通过实施此项目,有望达到提升固网资产价值,堵塞内控实质性漏洞和纠正重大内控缺陷,增强EVA创造力的目的。

2.2 项目实施的工作内容

我们设定的宽带接入间财务管理整合创新项目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工作目标与各阶段进度;

(2)计费系统与运维系统用户账号信息核对和差异处理;

(3)宽带设备QINQ技术优化;

(4)用户上网端口信息采集;

(5)用户账号端口绑定;

(6)虚占资源释放;

(7)接入间端口外线资源清理;

(8)总结与提高。

2.3 项目实施具体工作简述

(1)以财务视觉与管理方法,运用内控分析评估工具,确定创新目标与工作内容,成立宽带接入间财务管理整合创新项目工作小组协同开展工作

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财务部根据项目创新目标的总体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了工作计划;计划中每一个细目都明确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间以及应完成的工作具体事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考虑到开展一个创新型项目,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难题,为此,财务部作为项目总指挥及沟通枢纽,建立了纵向及横向沟通机制,及时将遇到的情况综合,会同工作小组研究解决;并及时汇报跟踪,每两天将项目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向分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以协调各部门整体工作进展。从而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上下左右都能及时沟通,整个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

(2)核对BSS与OSS系统账号

BSS系统CRM模块中用户账号是分公司进行客户话费账单出账的依据;OSS系统中Radius账号是为客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依据。我们对计费系统与运维系统进行了系统间账号的核对,从而核查出系统间数据差异,并通过对差异的处理来保证系统间账号信息的一致性,保证了账号与端口可以一一对应。同时,我们关闭了CRM中无Radius中无的账号,从而避免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而未进行计费情况的发生,减少了收入流失的风险。

(3)替换宽带设备,开展QinQ技术优化

我们利用分公司本年的费用预算对原宽带设备升级替换使其支持QinQ绑定技术,从技术上实现了账号与端口一对一绑定的前提。由于替换下来的设备不支持现网的要求,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我们积极寻找利旧途径,将替换下的设备部分调拨至网建部升级CPN小区,部分调拨至信息化部优化办公网络。

(4)采集用户上网端口信息

我们对所有账号上网用端口信息进行采集,定位每一个账号上网使用的端口。系统通过监控各账号的上网情况,采集了大部分账号的上网端口;又通过电话回访、上门确认的方式采集系统未能采集到的账号信息。之后通过与客户受理资料对比,确认了在多个端口上网账号的唯一合法端口信息。

(5)绑定用户账号端口

我们根据采集到的端口信息,在网管系统中将账号与端口进行一对一绑定,实现了每个账号只能通过唯一的端口上网;同时通过考核抽检机制,引导代维人员在装移机时只能使用运维部分配的端口,从而保证了端口资源的准确性。

(6)关闭虚占端口,释放资源

账号与端口一对一绑定后,我们关闭了其余未使用的端口(虚占端口),从而释放了可用资源。关闭端口后,新装及移机用户实行端口自动绑定流程,避免了前清后乱情况的发生,同时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水平。

(7)清理接入间端口外线资源和利旧

通过绑定用户与设备端口,从源头上理清了接入间端口资源占用情况。对释放出的虚占端口外线资源进行拆线,理清和释放了虚占的外线资源,有利于外线施工扩容的成本节约。我们根据机房端口利用率情况,优先对资源紧张的机房进行外线拆除,可以最短时间为业务发展提供端口资源。同时,对拆除的端口外线进行科学利旧。

(8)重塑网络投资建设规划管理流程

通过实施本次项目,分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前期网络投资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的粗放规划和立项进行了梳理,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制定控制评估方案,为未来进一步提升计划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3 项目实施效果之分析

经过各有关部门近半年来的协同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3.1 释放虚占端口,节约固网投资2000万

通过宽带接入间财务管理整合创新项目的实施,到目前为止我们共释放出虚占端口18038个,按照2009年每个端口的平均投资成本 1108元(包含线路,设备)测算,本项目为分公司节约宽带投资成本约2000万元。同时,避免网络建设部门频繁地实施端口扩容、主干扩容、配线扩容等工程,在减少重复浪费投资的同时,也将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工程量,相关工程管理的人力成本也得以节约。

3.7 改进号线资源管理系统功能

通过改进号线资源管理系统,使其能及时准确提供资源占用信息;通过BSS系统与号线资源管理系统的对接,缩短了资源查询时间,大大提高装机效率和及时率,促进一线经营部门的用户发展效率和效果。

3.8 强化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公司管理体系,探索财务工作新模式

第3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分工 产业不完全转移 价值链攀升

产业不完全转移与价值链分工

(一)产业价值链与价值链分工

价值链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项活动的集合。由原材料作为投入开始,直至产品出售给顾客为止,期间所有的增值活动都包括在价值链中。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要求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产出附加值也不同。微笑曲线将产业价值链分为三大环节,位于两端的研发和销售为高附加值环节,而中间的加工组装则属于低附加值环节。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价值链分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国际分工主要是产业间分工和水平型的产业内分工,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需求重叠理论等新贸易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分工和贸易模式。然而近些年,国际分工又出现了产品内分工,其本质是产业内价值链分工。当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得价值链分割生产成为可能时,由主导企业对价值链进行分割,只集中精力、发挥优势占有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进而获得该环节的市场份额和分工利益,然后,将其他环节进行分割出去,通过区位选择分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完成,从而形成国家间的价值链分工。

(二)价值链分工与产业的不完全转移

产业的完全转移是指国家性或地区性的产业价值链的整体转移,而非价值链某个环节或某个企业的孤立转移。产业的完全转移在产业转移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浪潮中比较突出。第一次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纺织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日本等后发国家转移,自己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次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日本等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自己集中力量发展精密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两次产业转移均是产业的完全转移。

产业的不完全转移指主导企业借助对外投资、外包等方式通过对价值链分割使得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发生地区间的转移,并非价值链的整体迁移。产业不完全转移使得很多跨国公司实现了研发、销售和生产环节在地域上的分离。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将连续的价值链条分割为诸多片段,在空间上离散于不同的国家,以实现企业总体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引发产业价值链某些环节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的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属于不完全转移。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将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此背景下,承接地承接的仅是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企业只专注做好某一环节(甚至某零部件)即可,并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三)产业不完全转移下承接地面临的产业价值链升级问题

近三十年来,我国积极承接了产业不完全转移,承揽了很多国际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融入了相关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此轮国际产业转移最大的受益国之一。然而,在产业不完全转移背景下,承接地只是承接了产业价值链中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环节,由低附加值环节向价值链两端的攀升是承接地,包括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关于承接地能否自动进行产业价值链升级,学者的观点是不同的。一种认为承接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会自动实现本土企业的价值链升级(Gereffi,1999)。另一种认为承接地通过承接产业的低端环节,很难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与本地区本土企业联系过少,缺乏联动协调发展(humphrey,2004)。这些研究提醒我们研究承接产业不完全转移中,要注意如何突破承接地对“低端环节” 的路径依赖。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中29个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国际产业不完全转移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当前的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承接国际产业不完全转移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产业不完全转移下,价值链是否升级可用承接地所处价值链位置的变化来衡量。价值链分工位置不同,产业利润附加值不同。借鉴简小彬(2013)的做法,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反映一地区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位置是否增加,以及是否因国际产业转移而提高。本文研究目的是从行业角度测度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此把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本区分为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在进行参数估计时,对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到如下模型:

LnPROFIit=C0+C1lnFDIit+C2lnDIit+ C3lnLit+ C4lnTECit+εit

价值链是否攀升,主要体现在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本文选择指标PROFI产业利润用来反映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状况;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承接国际产业不完全转移的主要形式,由此选择外资FDI表示国际产业转移。此外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还受国内资本投入DI、劳动力投入L以及技术投入TEC的影响。其中,FDI为解释变量,DI、L、TEC为控制变量。i表示行业,t表示年份;C0表示常数项;本文对所有变量均取对数,系数C1、C2、C3、C4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本文选取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万元产值利润率来代表PROFI,通过统计数据工业总利润和工业总产值计算而得;FDI采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外资数据;DI采用统计数据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资金总计减去外资得出国内投资;L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万人)表示;TEC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表示。本文采用了2007-2012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2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和分析都是通过Eviews6.0计量软件来完成的。在实证中,对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处理,以消除异方差影响。

(二)实证分析

在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时,首先检验样本数据符合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还是混合回归模型以及模型中应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检验样本数据适用于哪种面板数据模型,经常使用的检验是协方差检验和hausman检验。协方差分析用于判断系数与截距是否可变,Hausman检验用于识别面板模型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采用Eviews6.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协方差检验结果选择混合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由于混合回归模型即该模型中的截距是相同的。因此不需要再做hausman检验。

由于样本有29个横截面单元,时间段只有6期,所以在回归时采用的是横截面加权,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的拟合效果来看, 该模型较为理想。方程通过F检验,表明该模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调整后的R2为0.70463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反映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如下回归方程:

LnProFIit=-3.129241-0.152784ln FDIit

+0.334444lnDIit-0.254602lnLit+3.04LnTECit +εit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国际产业转移对产值利润率提升的弹性为-0.152784,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由于承接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制造业绝大多数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型环节,所以国际产业转移并未提升我国在产业价值链的位置,并且有强化低端趋势。

控制变量国内资本对产值利润率提升的弹性为0.334444,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国内投资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国内市场扩大和竞争激烈的趋势下,国内制造业由于接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投资购买机器,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当前国内资本反而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

其他控制变量劳动力对产值利润率提升的弹性为-0.254602,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仍与我国承接国际产业不完全转移有关,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比较廉价,大量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被转移到我国,所以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仍聚集在这些环节,并没有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反而会强化锁定这些环节,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起到了负面作用。控制变量R&D对产值利润率提升的弹性为-0.002163,显著性概率为0.8846,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R&D对产业价值链攀升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技术发展缓慢有密切关系。

结论与启示

产业不完全转移下,我国难以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自动升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承接国际产业的不完全转移,由于“按订单”被动生产,既不接触市场,也不涉及研发,对我国产业价值链的提升至今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假设我国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自动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升级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另辟新径,探寻价值链升级路径。

发挥国内市场作用,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有序攀升。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国内资本对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有显著性地促进作用,主要原因与重视国内市场有关。这也启示了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作用,促进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性能等要求也随之提高,外向型企业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建立品牌并进行维护,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待习得经验后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此外,重视国内市场将会使更多的国际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目的的转变将促使产业转移主导方重视市场需求,由此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就会随之加大。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助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技术要素对价值链攀升并没有显著性地影响,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与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密切相关。这说明仅依靠资本投入和廉价劳动力,只能实现低的附加值,并不能实质性地助推我国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和获取高附加值。而事实上,价值链高端是研发设计环节和营销销售环节,要求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助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参考文献:

第4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房地产业 房地产泡沫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汇率浮动区间,人民币开始升值。时至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升至1∶7.2598,而中国的房价也在这几年间一路飚升。针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发表自己的看法。

潘石屹认为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中国的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走一步,看一步这就是渐进性的原则,是一种渐进性的改革。央行这个做法很聪明,掌握了主动权。其重要意义在于启动了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这就像迈了一个台阶,以后汇率会一步一个台阶,进入小步上升的轨道。汇率调整,对中国高档房地产的影响是积极的。国外资本看好人民币,但如果只是将外汇简单换成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存款利息太低,加上物价因素,实际上为负利率。如果换成人民币资本,房地产就是最好的选择,国际资本获得的收益会更大。高档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的前景一定会看好。对以国内需求为主的中、低档住宅市场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本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应该从基本的经济规律开始分析。

首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商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人民币相对美元等外币升值,就意味着可以用同等的人民币兑换到更多的外币用于进口,从而导致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随之就会下跌。同时增加出口产品成本、抑制出口。

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可能发生的有利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有很强的相关性。宏观经济发展会导致投资的增加和企业的扩张,土地、厂房、办公物业的需求上升;经济良好加速商品流通,商业地产需求旺盛;居民收入提高及其支付能力提升,拉动居民商品房的投资的需求。从全球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提升。资本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会选择中国房地产作为重要的配置资产。海外游资预期人民币升值致使大量海外热钱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其中一部分将进入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房地产市场,进而加大了房地产投资需求,这部分热钱以不同的投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而带动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国内多余货币部分将进入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拉动房地产价格。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外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其中也包括一些进口的高档建材、设备。这有助于开发高档商品房企业成本下降,增大一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有助于我国商品房品质的提高。

同时要看到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如果出口下降,内需不足很容易导致经济回落,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如果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出现下滑,将影响这些企业租用写字楼、扩大投资,这对商业地产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人民币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过渡,很容易产生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房地产泡沫。韩国和日本发展的历史表明房价与币值升值有一定正向关系,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历史经验来看,最初货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外资投资需求增加,导致房价上涨,形成泡沫,在升值后期外资撤退,房价下跌,泡沫破裂。

接下来,从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

应该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是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1985年的“广场协议”令日元汇率在10年间里升值近3倍。随后,日本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从1987年~1990年,住宅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4.41%、商业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5.6%。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东京的地价等于整个美国的地价总和。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循环,并为1990年的股市大跌、企业倒闭、经济崩溃埋下了伏笔。

低利率政策诱发泡沫形成。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了降低成本,日本企业纷纷投资海外,特别是日本传统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日本出现产业空心化趋势。产业的空心化使日本国内就业增长出现困难,从而导致国内购买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空心化的速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从1986年开始,日本银行连续降息,基准利率从1986年1月的4.5%下调至1987年2月的2.5%。超低的利率使得大量的资本流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行业,房地产、股票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房价、股价上涨后抵押给银行可以得到更多的贷款进行新一轮的投机,日本经济进入一个泡沫累积的过程。房地产泡沫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制造业的成本进一步上升,银行也更加愿意贷款给获利丰厚的投机性行业而不愿贷款给生产性企业,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迫使生产性企业转移到海外。结果,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使资本流向生产性行业而是流行了房地产、股票等非生产性行业,到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为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上升为37%。

国际资本的投机加大了泡沫程度。广场协议后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楼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即使投资的资产日元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而实际上日本国内由于低利率政策刺激了股市和楼市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国际资本投资日本股市和楼市可以获得双重收益――资产价格的升值和日元的升值。在双重收益的刺激下,国际资本在广场协议后更多地进入了日本,大量从事于股市和楼市的投机。国际资本的流入又产生了三个短期效果。一是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加剧了日元升值的压力;二是国际资本投机于股市和楼市加快了股价和房价上涨;三是国际资本流入使得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这三个效果刺激了短期内日元进一步升值、泡沫进一步膨胀,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日本国民真正的生活水平要比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低很多。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土地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便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然而为时已晚,紧缩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累积的泡沫已经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分析了邻国日本日币升值对房地产业造成的经济影响后,回头再来看中国经济的现状:

第一个现象,2007年中国的制造业正经历着阵痛。最突出的是珠三角制造业,广州的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25%左右的企业开始向邻近的越南、缅甸、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以广东东莞鞋业为例,一直以来东莞鞋业占国内四分之一壁江山,据世界十分之一分额,然而一年来东莞有1000多家鞋业转移。

第二个现象,今年来物价由结构性增长逐步演变成通货膨胀。2007年7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以5%~6%的速度增长,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6.9%。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肉、油、禽蛋、粮食、水电等日常消费品的涨价使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切实提高。

从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中国目前的企业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企业相比,对升值的承受能力比较低。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企业在资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竞争能力很强,出口商品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因此即使在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的出口额继续增长,贸易顺差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快,出口将大幅下降,进口大幅增长。因此,人民币应该适度适当地升值,使中国经济能够平稳地发展。

第二点,由于中国经济不能一次性承受较大的人民币升值,政府只能采用逐步升值的办法,这会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目前,很多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但它们还比较谨慎,因为这场的政策风险很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恰当,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幅度,就会打消国际游资的疑虑,肆无忌惮地进入中国投机房地产市场。类似于日本的国际资本投机冲击扩大泡沫的过程就会出现。中国由于前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几年快速上涨。在分析日本泡沫经济时看到,一旦泡沫形成,短期内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

对照日本经济房地产泡沫,中国汇率改革要按照适当的步骤进行,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把外资引向生产性领域。现在中央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地方就到处找海外资本解决资金问题,而且把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看成国内房地产市场健康有潜力的一个标志。很多地方和企业把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的双重收益作为诱惑来鼓励国际游资投机房市,危险是非常大的,是牺牲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民经济安全为局部的、短期的利益服务。

最后,整体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产生影响。一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概括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其他则影响较小。由此看来房地产业是主要受益行业,房地产是非贸易的不动产行业,升值将全面提升国内地产资产价值,因此房地产业将明显受惠。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预期效应。在评估人民币升值影响时,应该重视人们的心理因素,人们的趋利心理和从众心理非常普遍,并随着市场的升温将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会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价格上升起到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产生资金流入效应。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因此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股市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扬。尽管我国外汇管制比较严格,但从2003年外资流入情况看这种趋势也正在形成,近2年~3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额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缺口呈上升趋势,可能就有大量的投机资金在其中,而且外商直接投资中也不排除改变投资方向,再考虑这部分资金的放大效应,对整个地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产生的财富效应。由于资金面的充裕、股市的上涨以及整体经济的景气,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并进而刺激人们形成强烈的财富效应,那么房地产将作为消费升级的主要聚焦点将得到大家的追捧,从而提升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日本在1985年~1990年间日元升值幅度最大时也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幅度最大时期。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近期影响是有利的,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如果进入一个升值周期,房地产泡沫就会出现,或从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停滞的经验来看,房地产业长此以往将产生严重的泡沫经济。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民币升值要坚持适度适当原则,应当在国家经济安全和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升值人民币;二应该注意房地产业产生泡沫经济,要严格控制房价,平稳发展房地产业,避免产生房地产泡沫。使更多真正需要“有所居”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子,我们期待房地产价格能够回归理性,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省略 房地产门户-搜房,2005.7.23

[2]第一财经日报,从日本教训看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地产泡沫出现,house.省略, 2005.6.24

[3]: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finance.省略新浪财经,2005.7.22

第5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

(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发展研究所,它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括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可以集聚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

(二)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基本来源于生产者和采购者两方面。生产者驱动由指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投资者可以是拥有技术优势、谋求市场扩张的跨国公司,也可以是力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本国政府。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市场网络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一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价值链,如汽车、飞机制造、计算机、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大多属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在这类全球价值链中,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采购者驱动着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经济体通过全球采购和贴牌加工(OEM)等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那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类、玩具、自行车、农产品、家具、食品、陶瓷等大多属于这种价值链,发展中国家企业大多参与这种类型的价值链。

(三)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高低,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为以下五种形式: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层级型,这五种治理模式中,市场和层级制分别处于价值链中行为体之间协调能力的最低端和最高端。市场型是指各个经济行为主体通过货币买卖各种商品和服务,其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层级型则是以企业制为典型,运行的核心就是管理控制。模块型、关系型和领导型都属于网络型,介于市场型和层级型两者之间,其中的模块型是系统的分解与集成,各个子系统需要有很好的创新效率,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集约交易费用;关系型模式中厂商由于社会同构性、空间临近性、家族和种族性等联系集聚在一起;领导型模式则是众多中小厂商特别是小型厂商依附于几个大型厂商,由大型厂商对他们实施很强的监督和控制力。在现实世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中,这五种模式往往是相互交错的,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转换机制。这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阐明了权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作模式。

(四)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指提高一个国家或企业转向利润更高或技术更复杂的资本和技能密集型经济利益能力的过程。humphrey&schmitz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即产业升级一般都依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的过程。具体来说,流程升级,就是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来提高竞争力,如增加库存周转效率、缩短供货时间等。产品升级,即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功能升级,即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链条升级,即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二、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化过程与特征

汽车产业投资密度大、技术含量高,属于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过程中,其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汽车产业发展早期,整个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几乎全部在企业内部完成,通过企业内分工,进行协作生产。随着竞争的加剧,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着一系列转变。

(一)并购与重组

众多之前独立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并购和重组,近年业内普遍认同的“6+3”大格局(“6”指通用、福特、戴一克、丰田、大众、雷诺一日产联盟,“3”指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也正发生变化(表1)。

(二)战略调整与转移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跨国汽车公司为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将零部件从内部剥离,将战略重心集中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整车制造等方面。与此同时,为获得更大的市场及降低成本的考虑,跨国汽车公司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转移。’依据目的国不同的产业政策,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合资或独资。

(三)零部件的相应变革

在汽车整车厂全球布局的同时,零部件厂商也进行着相应的战略调整。一方面,此前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进行兼并收购,形成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另一方面,在汽车整车厂的要求或带动下,零部件企业采取跟随战略投资。在跨国零部件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或被兼并收购,融入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或进入零部件二级市场或被边缘化,少部分能进入一级市场。汽车产业链演化过程见图1所示。

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上述演化过程中,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全球价值链在空间上出现垂直分离现象,不同价值链环节,其价值增值不同。组装位于价值链的最低端环节,然后由低到高依次出现梯度分离,梯度分离价值环节的价值量逐步增加。二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日益成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价值量明显出现向该价值环节转移和集中的趋势。三是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使得原先单一的价值链条演化成纵横交错、相互关联的由多条价值链组成的价值链网络体系。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1993年):国家批准了有限几个轿车合资企业;第二阶段(1994—2002年):国家出台首部汽车产业政策(1994年),不同所有权隶属关系的国有汽车企业和跨国汽车公司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轿车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第三阶段(2002年至

今):中国加入WTO,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自主品牌轿车加速成长。从发展模式看,我国汽车产业采取了合资模式和自主创新模式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有自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合资模式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明确规定,整车类投资项目进入中国必须采取合资模式,并且股权比例不得超过50%。在这一政策限定下,为获取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都以合资方式在中国进行了投资(见表2),实现了全球价值链上生产环节的空间垂直转移。

1驱动力。合资模式主要是生产者驱动,依靠跨国汽车公司大规模的投资,较短时期内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以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合资汽车公司建设期一般为十八个月,产能大多在20万辆以上)。但随着价值环节梯度分离,模块化全球采购,跨国汽车公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品牌、研发、渠道、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出现了生产者驱动向购买者驱动转变的趋势。

2治理结构。合资模式属于领导型治理模式。跨国汽车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在价值链的前向和后向协调中发挥主导作用;合资企业位于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在研发、品牌、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没有话语权,受到跨国汽车公司的控制。国家限定外商投资整车企业,必须采取合资模式,其用意是希望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合资合作,国内汽车企业能够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从而能够逐步自主开发和生产。但是,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其母国研发、全球采购等战略手段,使得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在空间上呈离散分布,从而造成我们的自主创新受到一定阻碍。

3产业升级。合资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中游的生产制造,其上下游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均由跨国汽车公司控制。例如在研发环节,车型的基础性研发工作由跨国汽车公司总部完成,合资企业并没有独立的研发平台。目前,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跨国汽车公司为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偏好,通过合资企业对车型进行本土适应性改进设计,主要是外观和配饰功能。由于缺少独立研发平台,使得不同技术的集成无法完成,尽管合资企业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车型,进行了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但其主体仍然是一家生产制造型工厂,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级。

在跨国汽车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在进行跟随投资。由于国家对零部件利用外资政策没有合资条款的限定,使得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能够更灵活地进行调整。目前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特征是:从参股向控股转变,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有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其中国战略的策略步骤如表3所示。

(二)自主创新模式

在中国汽车产业合资模式全面扩散之际,以奇瑞、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汽车企业在夹缝中相继面世。这批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发展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私人轿车消费的启动,政策保护下轿车工业的高额利润水平作为宏观背景。采取了模仿国外技术——改进性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创新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是合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即随着合资企业中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动到自主创新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也跟随扩散;另一方面,全球垄断供应商跟随跨国汽车公司到中国投资,降低了本土化研发的难度,自主创新企业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整车的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通过外包或成立合资公司进行,非核心零部件可以通过模块化采购来获得。自主创新的核心策略包括,一是直接控制品牌、研发、营销渠道等战略环节;二是提升在价值链条中的治理能力,培育本土化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建立和全球垄断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三是以出口、海外建厂等形式向海外市场扩张,参与国际化竞争。

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类似于构建了一条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从地理空间看,自主创新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立足国内,构建国内价值链,然后通过单个或几个国家的产品出口和海外建厂,构建跨国价值链,最后通过跨越两大洲以上的全球范围内建厂,构建全球价值链。

在动力机制上,立足自主品牌以及模块化全球采购使价值链在最初形成过程中倾向于购买者驱动,而对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海外建厂等战略,使价值链同时具备了购买者和生产者驱动兼有的特征。

在治理模式上,自主创新企业在发展初期更多地依赖价值链上前向和后向主体之间的合作。自主创新企业和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是一种合作关系,其发展得到了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所提供的关键零部件的支持;与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则更多地体现为市场型关系;自主创新企业最初车型的设计与完善,主要依靠国外汽车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使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其海外出口主要借助于国外成熟的营销网络。因此,自主创新企业所构建的价值链在治理模式上具有模块型的特征。

产业升级上,自主创新企业通过以下多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生产过程重组而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二是与国外汽车设计公司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的车型而实现产品升级;三是控制自主品牌、营销渠道、研发等战略环节而实现功能升级;四是自主创新企业最初所构建的价值链和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并不在同一层级上,而是价值量较低的低端用户价值链。凭借在私人消费市场上的成功,自主创新企业巩固了在低端用户价值链中的地位,再凭借在这条价值链上获得的知识,开始产品出口和海外建厂,在价值链上进行水平延伸和垂直拓展。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全球价值链上生产环节的空间垂直转移推动了汽车合资企业的设立和合资模式的实施,同时也为我国汽车自主创新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汽车合资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以市场换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但由于跨国公司在合资企业的主导权,使得合资企业内部技术能力呈现片断化特征,阻碍了产业升级过程,但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仍然存在。

第三,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的兴起,得益于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全球模块化采购以及国内私人汽车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企业没有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而是另外构建了一条价值量较低的低端用户全球价值链,并通过控制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来实现产业升级。

基于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演化规律,对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促进专业化分工。一方面,整车生产企业将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外包出去,专注于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的研发与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专业零部件企业按照系统化、模块化的供货方式的要求,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

第6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群 升级机理 公共政策

引言

我国现在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虽然产值占到全球较大比例,但是只是加工制造环节,上游的研发和设计,下游的营销和品牌塑造,都严重缺失,大量低端同类行业集群也造成恶性竞争。价值链低端的产业集群也削弱了抗风险的能力和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粗放型,高耗能,低附加值。一旦出口受阻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就难以为继,就纷纷向中西部地区和国外转移。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地方产业集群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走出困境,就算是能够做出调整,也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也正是因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价值链中依赖低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从事的是低附加值、高耗能的组装加工,我国制造企业只能拿到很少的贴牌加工费,而把绝大部分的利润支付给产权拥有者。相对而言,国外的产权开发者只需要产品设计、品牌营销、订单处理、批发零售等环节,不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太大破坏。而我们的制造环节是靠高资源消耗、超低劳动报酬和严重环境污染来完成的,但是这也是利用自身优势与国际对接的必经之路。

如何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规避产业集群“路径锁定”的命运,如何从价值链的最低端向高级环节攀升,在产品附加值中拿到更多利润,都需要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进行详致研究,这也恰恰符合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理论综述

现有的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球价值链的控制结构,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推动者,处于核心地位,包括拥有核心技术,直接投资,非关键环节外包,自己主导生产过程的跨国公司,还有另外一部分拥有品牌优势和强大的营销渠道,在全球再去寻找最合理的供应商。其次是研究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在全球价值链内部包含的所有企业之间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以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并按照跨国公司的控制程度分为网络型、准等级型、等级型和市场型关系。最后研究较多的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的升级问题,国内外关于全球价值链研究更多关注价值链中的发展中国家,最终是否能够通过自身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首先提到产业集群一词,对工业化国家的考察也表明产业集群是工业化中不可避免的。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而对于产业集群升级,目前国内外的学者还没有给出了一很明确的定义,只是从理论研究的内容方面论述。魏杰(2003)对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产业集群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四个最基本的特征:地理空间的聚集、内部成员的关联、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构成集群特有的根植性的社会资本,并且在全球价值链理论上,得出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附加值能力的提升才是产业集群升级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地方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扩展。

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机理研究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途径和类型

关于产业集群升级,可以从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内部途径是地方集群中的企业或个体通过自身努力和相互之间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产业集群的优势,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地方产业集群升级,不能仅仅只靠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内部资源,紧密内部合作关系,同时也要加强外部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特定的地方产业集群都会以自身特定的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中,积极地融入,一方面会有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天空,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在全球价值链理论下,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最终会表现为四种类型: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还有产业链升级。工艺流程的升级主要是提高产品价值链生产中的某些环节,无论是改进生产方案,改进生产组织方式,还是改进生产设备。都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来超越对手。产品的升级是通过自身研发或从外引进新产品,或者是对生产产品的改进和使用价值的提高。功能环节提升是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致力于发展些附加值比较高的环节,放弃那些低端环节。把附加价值比较低的环节外包出去。最后,放弃一些旧的产业,重新开辟一些新的产业链。当然这四种类型具体对于某一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时是依次完成的,同时也是全球产业转移的需要,是价值链上各个不同附加值环节在空间上的优化。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主要是从加工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两端的延伸,前端的研发设计,后端的品牌营销,都是为了占据价值链的有利位置,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获取能力。

(二)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理论模型

如表1所示,波特在1998年提出的钻石模型主要是运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为何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理论较为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另外两个集体效率模型和灵活专业化模型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动态模型是从产业高度专业化入手,力主专业化企业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大量专业化企业的聚集也造就了许多创新企业,利于技术更新,产业更新升级。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增强竞争力,实现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就要有一套合理的升级机制在支撑,自身还要具备一定的升级能力。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理论模型

我们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只不过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地方产业升级的要素修订和更新,此处也选用了四个基本要素:创新能力、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和外向关联,还有两个主体: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政策和以地方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就是自身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是在价值链中获取价值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六个要素的整体优化,是自我内生的调整和增强机制,如图1所示。

首先是外溢效应中的集群学习和集群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溢出效应和学习模仿能力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地理邻近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集群创新是地方产业集群的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协作基础上的,因为区域分布的集中或者是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的一种创新优势。地方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创新的平台,研发部门、客户、生产厂商的密切关系和知识交流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渠道。

其次是外向联系,也就是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在其中寻找最佳位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大范围内的分工,地方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球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这时候就需要积极融入,不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技术,借助外部优势,提升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争取在价值链上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当然现今的产业链分布也具有负外部性,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控制当地产业集群,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国家难以摆脱地方产业集群加工制造、低附加值的困境。

然后是社会资本,是那些显性的和隐性的,能够被地方产业集群所利用的,并且借以实现其目标的资源的总和,包括规范、制度、模式、认知、信任等,有些还是特别重要的无形资产。社会资本是同一共同体内部个人、组织与内外的长期交往、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关系,并因此而沉淀下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经济活动与整个大的社会关系是分不开的,地方产业集群也离不开特定区域内的社会资本。信任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社会资本,就把人们或者组织团结在共同目标周围,减少机会主义,降低交易成本。

最后是主导企业和公共政策。主导企业一般作为地方产业集群的垄断利益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依靠技术、市场和人才优势,充当了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在集群创新、集群学习、社会资本和外向联系中都不可或缺。作为产业升级主要的驱动者、受益者,主导企业通过示范效应、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人才效应,促进产业集群整体提升,决定着产业集群的走向。当然政府公共政策也引领着产业集群升级,是地方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也是最终受益者,一般通过制度创新来规避市场失灵和系统性风险。

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需要模型中各要素紧密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依次完成四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升级,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结论

第7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战略联盟;功能平台;价值提升

旅游价值链研究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课题,如何从理论上探讨价值升级从而达到指导实践之目的,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1][2]。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引起顾客的预期费用。”如何提高总顾客价值和降低总顾客成本达到放大顾客让渡价值的目的,柯正平(2006)做了简要的阐述。而目前国内其他学者也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旅游产业价值链升级模式:邓宁(1995)陈殿阁(2000)李娟(2008)李磊(2009)以战略联盟角度,黄祥芳(2007)以产业价值链角度,邹光勇(2007)李延松(2007)以战略平台构建角度。学者虽然对于价值链和区域旅游合作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论述,大大丰富了其研究内容。但研究角度过于分散,对价值链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动力机制、管理模式很少涉及,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旨在通过企业战略联盟,以三大主体平台来充分发挥出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政府、旅游产业战略联盟、旅游相关产业单位、旅游者的作用,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价值提升。

1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及其存在的问题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提高,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也被广泛地引用到旅游服务等行业。在波特的价值链结构模型基础上加入旅游产业元素,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Porter的价值链被认为是传统的价值链,侧重于单个企业价值优化,而在把价值链引入到旅游产业当中时,往往也是被引入到某一个公司或者某一类公司当中,李娟(2008)对在线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李磊(2009)对旅行社价值链优化。随着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研究视角也从某一个公司或某一类公司扩大到整个产业。黄祥芳(2007)从旅游社内部(企业价值链)到外部(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了四维组合路径。在图1中旅游产业价值链优化或提升往往是从企业内部出发,整个区域的价值链模型提升较少涉及,也没有从宏观角度把握价值链其内在含义。其本质是通过合作、协同、资源和信息共享来提升旅游产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增强其产业竞争力。而传统的旅游往往是把企业的具体业务以价值链的结构模式表现出来。旅游产业价值链优化不仅仅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个微观主体内部的价值提升,更侧重的是整体链条的功能提升,而如何通过合作、协同、资源和信息共享来提升旅游产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关键是找出企业,甚至是行业的共赢之处。

图1 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模型(注:参考波特价值链模型)

2基于三大平台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发挥资本运作之优势,以经济利益共享,让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微观主体特别是产业销售服务平台,更能切实地感受到价值链提升所带来的收益。而这一切是建立在一种宏观面指导正确、利益分享公平合理、信息知识充分共享、服务及时到位的基础上的。在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使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微观主体都能够受益,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模式。通过分析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功能主体,结合区域旅游经济的实际特点,在共赢、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平台的构建,以整体、系统的观点来实现区域旅游产业价值链模型的优化。邹光勇(2007),李延松(2007)均提出构建相应旅游平台来实现旅游产业价值的提升。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的内在机理、动力机制后对传统旅游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

图2 旅游产业价值链模型

在图2中旅游企业战略联盟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纵向联盟、旅游企业横向联盟和企业集团等。邓宁(1995),陈殿阁(2000),李娟(2007)均以战略联盟为基础,达到旅游企业共赢之目的。图2中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是通过企业联盟构建相应的平台来使旅游企业通过合作、协同、资源和信息共享来消除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上的重复劳作,增强信息的充分共享,从而达到价值创造的目的。本文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手段构建旅游战略决策平台、旅游资本运作平台、旅游服务及知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政府沟通桥梁之作用,使旅游相关产业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对旅游业服务,找出共赢之处。而横向旅游企业联盟、纵向旅游企业联盟和集团化企业的整合重组,应从本质入手,着重建立如股份制公司的模式,通过资本运作以及合作同盟协议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控制、整合和监督价值链上的所有行为,达到提高效果和效率,也就是通过平台功能的发挥来降低损耗和不必要的重复。同时通过聚合和包装信息,根据价值链上信息之间的依赖性,旅游产业价值链上主体之间可以携手创造新的价值,从而达到旅游产业价值提升之功能。

2.1旅游战略决策平台

其功能是旅游重大问题的决策,也包括了市场的统一开发、营销、引导和政府相关服务部门的整合。旅游战略决策平台在整个旅游产业价值提升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另外两个平台宏观面上的决策平台,其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因为政府是区域旅游产业信息的收集者和者,是旅游信息知识传递和公共事业建设方面的掌控者,所以旅游战略决策平台应由旅游局牵头,通过旅游企业战略联盟以及旅游相关产业和旅游行业协会以电子商务为媒介,共同讨论协商组建。通过消除重复劳作、企业协同、信息共享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最大地发挥出价值。当然,有些旅游产业的问题可能不是仅仅由旅游产业系统决策拍板,也需要旅游相关产业单位的协作、配合等,这就要以旅游战略决策平台为核心,再打造相应的小平台,以便使得旅游战略决策平台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2旅游资本运作平台

其功能是为旅游企业的资本流通提供便利。具体是为旅游企业的相互融资、相互持股、旅游产业链上的资本整合提供便利以及消除因利益关系不明所产生的信息知识传递流通壁垒。这样可以把企业联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信息共享来消除价值链上旅游企业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期达到价值创造的目的,更可以解决大型投资困难及盲目建设的问题,从而利用资本手段来整合资源,将各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旅游微观主体——主要就是旅游企业的资本充分整合利用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由政府做媒,牵线搭桥,从而解决资本运作方面的重大问题。如重大的节日、会展、博览会资金困难等问题,同样的是,并不是所有旅游产业知识创造都是由旅游企业完成的,其中还包括非旅游产业单位,如高校、科研院所等,因此资本运作平台也要把他们囊括在内,充分发挥资本运作的优势,这样就更能体现出旅游产业价值链上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及合作协同的优势。

2.3旅游服务及知识信息共享平台

旅游服务及知识信息共享平台基于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托于电子商务技术而构建。其功能包括旅游服务功能和知识信息共享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政策咨询、景点介绍、交通咨询、实时咨询、相关查询链接、市场监管、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言建议,投诉、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系统服务,将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旅游微观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服务平台充分串联起来,以便为旅游者(包括潜在旅游者)提供最为快捷和有效的资讯服务,部分的交易服务乃至服务反馈等;知识信息共享功能是促进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个微观主体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问题,将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旅游微观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产业战略联盟、旅游相关产业单位(航空业、铁路公路运输业、旅游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系统串联起来,以实现知识的充分共享。同样,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创新都是由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旅游企业完成的,其中会有非旅游行业单位的成果,所以在知识创造、共享方面上要体现出非旅游企业的相关利益。因此,为了保证平台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这就要加强发展资本运作平台和旅游服务及知识信息共享平台的联系。

3结论与展望

如何保障这三大主体平台切实有效地构建出来,这就要求政府一定要起到引导、协商、沟通的作用,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要有一定的人才保障。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微观主体要充分地发挥出其作用,政府一定要在战略决策平台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为区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是宏观面占主导作用的。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以及服务反馈等方面,旅游企业系统是不能够全部完成的,还需要旅游产业价值链中非旅游行业的参与,这就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沟通。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三大主体功能平台的构建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做支撑。没有法律法规做支撑,平台不可能行之有效地运转,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也不可能得到保障。而人才是旅游产业价值链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架。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瞬息万变,所以一定要开放思路,这样三大主体功能平台才能更好地为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服务。而价值链上各个微观主体的独立与相互交叉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的。因此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要细化旅游产业各个功能主体的具体作用。当然,这个主体平台的打造不只是理论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实践的问题。平台的打造不应该单纯从理论上来解决,它离不开各方的有效参与,包括政府、企业、旅游院校科研机构、旅游者等等。否则,平台功能很难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本文关于平台建设的构想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建,范辉.旅行社营销中的顾客价值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 Gordon A.wyner The Customer-value Gap Marketing Management V01.[M].10(1)P.4.2001.

[3] 柯正平.旅游企业的价值链优化研究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以江西省的旅行社为例柯正平[D].2006(5):8.

[4] 李娟.基于价值链优化的在线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研究[M].2008(5):28-35.

第8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汇率 经济发展

1. 对资产的价格影响

当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或货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在升值前如把外币换成人民币,一旦人民币升值,投资者便能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把本币兑成外币即可兑现该收益),这促使投资者追逐我国资产,最有吸引力的是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者不但获得升值收益还能获得股票房地产本身增值收益。巨额资金进入股市和房市,促使股价房价上涨进一步吸引资金,促使股价房价进一步上涨,从而出现泡沫经济。

海外投资者考虑的因素除了物业的价格、收益率以外,还要考虑汇率的因素。例如日本人若想在香港投资物业,首先把手中的日元兑换为港元,而当他出售物业后,又需将所得的资金转回为日元。因此,海外投资者还要担负汇率变动的风险。随着房地产投资行为的日益国际化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币种的兑换即汇率问题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房地产的价格也经历了一个快速上涨的过程。近几年,大量外汇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他们主要进入的是高档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外汇的投机者已经形成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热钱也大幅度向房地产市场流动。而对以国内需求为主的中、低档住宅市场来说,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引起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房地产价格的联动效应,房地产整体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在大型城市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2. 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外国商品进入该国,要收回同样的外国货币,其价格相对便宜,商品就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所以,我国货币升值后,进口将增加。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影响不一样。对于生产要素进口行业,升值将会使这些行业进口成本下降,进而改善其盈利状况。如航空业,其燃用油依靠进口,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其进口成本,对行业产生有利影响,同时国内航空公司债务多以外汇浮息贷款为主,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为航空公司带来直接会计账面的汇兑收益,外币债务还本付息时则让企业节省了人民币计价的财务成本与费用。其他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的行业也可能会从人民币升值中受惠,如造纸、钢铁、石化、电力设备等行业。

人民币升值后,一个单位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同样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我国的石油高度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的花费可以储备更多的能源,这样有利于构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除此之外,我国虽是钢材生产大国,每年却大量地从印度等国大量进口优质钢材,利率调整有利于降低进口钢材价格。对于进口替代性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对国内的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技术含量、品牌以及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必将影响其价格和市场份额,从而导致盈利状况恶化。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总的来看,由于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都出现了可替代的产品,而且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很多国外厂商开始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内,这也增加了国内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所以,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不会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的进口影响不大。企业增加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进出口顺差过大,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装备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平衡国际收支,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均衡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具有上述作用的企业进口不但不应限制,而且应给予大力支持。所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以及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 利用外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各种不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抵消的作用。

(1)人民币升值提高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原材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增加外商在我国投资办厂的成本。例如,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前,外商投资办厂所需的土地价格、工人的工资、建设厂房的材料价格、生产设备、当地采购的原材料的成本都提高了。随着外商投资成本升高,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预期收益率降低。另外,在合资企业中,人民币升值使中外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资产价格升高,外资的股权比例下降。投资成本的增加会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减少。

(2)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前,我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升高,价格的升高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一多半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利用出口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将会减少。

(3)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水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外币表示的国际原材料的价格降低。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日趋紧张,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飞速上涨,大大挤压了我国加工制造企业利润。人民币升值后,随着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降低,使资源耗费型外商投资企业的成本降低。同时,进口机械设备的价格水平的下降也会促进外商在我国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张娜冬,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经济学动态.2004.1.

第9篇: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