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全文(5篇)

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

第1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关键词:时事政治;热点导入;时政述评;专题研讨

一、热点导入,问题激情引趣

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类信息传播迅速,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也非常多,有很多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熟知的一些热点问题为出发点,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就抛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能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笔者在上《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时,恰逢宁化县“两会”召开。因此,笔者在课前预习时就要求学生,关注“两会”,查看《政府工作报告》,收集有关县财政的信息。大部分学生都很关心县财政收入与支出状况,甚至不少学生的家长或亲戚、邻居就是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参与“两会”的,对此很熟悉也非常感兴趣,课前都做了积极准备。在上课时笔者就以某一组学生收集的主题为“宁化县财政收入与支出”导入新课,并设置如下问题进行探究:(1)什么是财政?(2)什么是财政收入?我县2017年财政收入有多少?(3)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你认为如何增加我县今后的财政收入?(4)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分类,我县财政2017年各类支出分别是多少?(5)财政的作用并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举例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对本县为什么财政收入不高、怎样提高财政收入等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情趣与好奇心得到激发。教师因势利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认知达成度也很高。运用时事政治,精心巧妙地设计好教学导入,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先入为主感受课程魅力,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时事政治要精选时效性强、关注度高、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正面报道,淡化敏感争议主题,避免采用负面新闻。要通过时事政治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结论;问题设计应当紧密围绕主题,密切结合时政材料,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思维价值,能展现自己教学个性。

二、多方发掘,培育学科素养

从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考中的具体反映就是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时政材料型试题,即通过时政材料给学生呈现新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大家所强调的“活”的东西更多了。如2018年全国卷政治试题,都是以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为背景,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强烈的时代感、生活性和实践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和备考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政热点,而且要熟悉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更好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针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掘时事政治的内涵,而不是教师准备好了“喂”给学生,要使学生逐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鼓励学生从这几方面努力:首先,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多读一些时政类报刊,如《时事》《半月谈》《参考消息》等;其次,多了解时政信息,可以利用一些零星时间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再次,组织“时政述评”,由学生选择当天或最近的热点时政,在上课前做出简要讲述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点评。这些不仅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与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专题研讨,挖掘理念内涵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时政信息有零散性、杂乱性、感知性等特点。这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途径方法帮其系统化、理论化,开展时政热点专题研讨就是很好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结合相关时政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就收集整理到的相关时政材料,挖掘蕴含其中的所学课本知识,进一步尝试发现问题设置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所在学校高三政治教师在进行“城镇化”专题复习时,通过学生合作探讨,收集了许多相关时政材料,略举典型:(1)201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2)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3](3)2018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报告》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报告》指出,实施重点城市群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绝大多数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围绕这些时政材料,进一步挖掘出许多蕴含其中的课本知识,如:(1)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经济知识上,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从政治知识上,主要体现了国家和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等;从哲学知识上,主要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2)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主要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主要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4)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侧改革,因为生产决定消费、分配、交换等环节,体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四、例题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在前面的基础上,师生合作还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时政例题:材料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城市工作。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材料二:城镇化是由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即人口从城镇往农村回流的现象。要让精英人才利用已掌握的科学技术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创业过程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能够充分享受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总之,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既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样才能“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3)“新城镇化”政府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4)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对于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作用。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步骤大体如此:围绕一定主题,进行时政综述(主要是简单概括时政热点)——考点链接(重在对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切入点、结合点进行分析)——设计试题(编制模拟题进行训练,以强化时政热点和重要考点)。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专题复习,它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不仅切实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澄清了在形势和政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促进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178.

[2]徐敏.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9).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J].半月谈,2017(24).

第2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管理;常见问题;机制;改进

1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园林管理相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在大多数园林的管理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的规则,无法使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政府管理机构对公共管理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没有强化公共管理,导致园林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合作,不能做到协调统一,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对整个的园林管理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1.2管理意识淡薄

园林管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上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得到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园林管理的意识淡薄,不明白园林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园林管理得不到重视,甚至认为不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园林管理不再是保护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娱乐场所,它也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实际功效。

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科学

只有进行大量的科研分析,才可以进行园林规划建设。不进行科研分析,就不能使园林设计满足于城市的规划中,不能使园林在城市中体现最大化的价值。设计园林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整个城市提供服务,真正地发挥园林中绿地效果,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建设城市园林,就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都有帮助。由于城市人口的日剧增多,用地紧张,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加上城市绿地规划不科学、得不到实施,没有被充分运用。

1.4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绿化行业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许多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不能协调统一地为园林建设服务。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想把精力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园林建设就发展不全,也有许多园林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懂行业的发展前景,这都需要加强。

2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的管理水平

2.1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只有不断创新,园林管理才会符合时代的发展,才会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地对园林管理进行创新,才可以提出更加适合于现代园林在城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断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园林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的管理会逐步提高。

2.2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园林的建设不单单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要为整个城市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我们园林工作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公众共同参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我们共同为城市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城市将会更加美好。在园林建设上,要多宣传,多做活动来提高民众的园林绿化意识,让园林建设和保护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成为城市的特色。也要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保证园林事业的进行。

2.3规范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提升园林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规范城市绿化。而城市绿化则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依据来发展,使园林绿化融入到城市中去,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化就是保证其生态化和可持续化,任何城市的绿化都要有其基本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城市绿地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其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市民的共同参与,还要把城市绿化向乡镇延伸,在绿化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规划管理要面向社会,保证其公正性,提高民众的参与,真正实现规范城市绿化管理。

2.4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城市园林中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想要发展城市园林就需要我们对政府职责进行创新,在体制和本质上进行创新,把园林管理当成一个行业管理,让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

3结语

城市园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健全,标志着我国在城市绿化方面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也可以看出我国对环境的重视性。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中,我们要遵守管理规范,做好公民应做的义务。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为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峰.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

第3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1.1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园林管理相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在大多数园林的管理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的规则,无法使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政府管理机构对公共管理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没有强化公共管理,导致园林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合作,不能做到协调统一,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对整个的园林管理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1.2管理意识淡薄

园林管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上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得到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园林管理的意识淡薄,不明白园林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园林管理得不到重视,甚至认为不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园林管理不再是保护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娱乐场所,它也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实际功效。

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科学

只有进行大量的科研分析,才可以进行园林规划建设。不进行科研分析,就不能使园林设计满足于城市的规划中,不能使园林在城市中体现最大化的价值。设计园林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整个城市提供服务,真正地发挥园林中绿地效果,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建设城市园林,就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都有帮助。由于城市人口的日剧增多,用地紧张,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加上城市绿地规划不科学、得不到实施,没有被充分运用。

1.4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绿化行业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许多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不能协调统一地为园林建设服务。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想把精力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园林建设就发展不全,也有许多园林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懂行业的发展前景,这都需要加强。

2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的管理水平

2.1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只有不断创新,园林管理才会符合时代的发展,才会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地对园林管理进行创新,才可以提出更加适合于现代园林在城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断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园林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的管理会逐步提高。

2.2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园林的建设不单单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要为整个城市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我们园林工作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公众共同参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我们共同为城市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城市将会更加美好。在园林建设上,要多宣传,多做活动来提高民众的园林绿化意识,让园林建设和保护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成为城市的特色。也要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保证园林事业的进行。

2.3规范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提升园林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规范城市绿化。而城市绿化则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依据来发展,使园林绿化融入到城市中去,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化就是保证其生态化和可持续化,任何城市的绿化都要有其基本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城市绿地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其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市民的共同参与,还要把城市绿化向乡镇延伸,在绿化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规划管理要面向社会,保证其公正性,提高民众的参与,真正实现规范城市绿化管理。

2.4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城市园林中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想要发展城市园林就需要我们对政府职责进行创新,在体制和本质上进行创新,把园林管理当成一个行业管理,让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

3结语

第4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

1前言

园林工程中通常使用的改造手段包括依托原有自然资源筑山、通过资源整合实施叠石以及理水,此外还会进行设计规划,种植各种适合当地环境的花草树木,努力营造和布置集自然美与人造美于一身的环境。这一工程从最初的宏观设计起,直至最终的完工,整个施工阶段都必须十分注意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

2目前园林绿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飞速发展,其中很多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实际园林土建施工过程中,往往还是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缺乏科学的施工方案

当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土建施工企业中,很少有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也导致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土建工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园林绿化土建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缺乏科学的技术管理,不严格遵循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而且也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施工质量很难达到要求。

2.2施工流程安排不合理

在园林绿化土建工程中,如果能够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制定好的施工流程,将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对园林绿化土建工程中栽培植物的成活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由于一些施工管理者没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土建施工经验,在园林绿化土建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管理模糊不清,导致整个园林绿化土建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1]。

2.3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

园林绿化土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园林绿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对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解决,使工程的总体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园林绿化土建施工技术要点

3.1把好材料关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是指各种活体植物,包括树木和花草等。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交互种植、彼此搭配,不仅能够增加植物移植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出“大自然”的感觉,充分发挥生态动能作用,利用季节的变化进行环境净化。但是众所周知,各个地区的地质环境各异,而不同的花草植物对于土质、水分以及其他养分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因此,要想保证活体植物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施工,就必须把好材料关。在材料引进时,必须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充分了解各种植物花草的自身特性。各种植物花草的自身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喜阴还是喜阳、耐高温还是耐低温、适合干燥环境还是湿润的环境、需要哪些土壤成分、生长周期是多长、对阳光的需求如何等[2]。由于每一个物种对于环境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因此要充分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需求特性,通过分析其差异,选择最适合当地园林工程种植的植物花草种类。其次,针对不同植物设定固定的引进标准,选择生命力相对顽强、生长速度快的苗木进行种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主要由其引进的材料所决定,因此,选择成活率较高的苗木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

3.2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在园林工程中,其建设施工的前提是尊重大自然、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因此其绿化施工过程也应当遵循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首先,要避免因为一味追求美观而忽视植物对于环境的需求,或者避免为了追求统一性而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和随意搭配。众所周知,植物对于土壤中各种养料的需求不同,只有将其合理搭配,并且保证生物多样性,植物才能够如同在真正的大自然中一般健康生长。其次,要注意植物种植与环境变化的协调性。植物都有着自身的生长周期,其与环境变化相辅相成,在人力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不能逆其生长周期而为之,而应该高度注意二者的协调。比如,在春季万物生长的时节进行植物移植,在春秋时节进行植物修剪等。第三,作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其在绿化设计过程当中也要充分考虑美观性。因此,设计者应该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自然美,以提高景观设计的美观程度。比如,设计人员可以结合树木生长的季节以及各种树木的高度来体现景观的层次感,也可以利用花草的颜色来搭配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3]。

3.3绿化施工的统筹兼顾

园林绿化施工从表面上看貌似很简单,只需要将各种原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改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具有很大的难度。正如前文所述,既要尊重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和植物自身生长的特性,又要体现人力设计的美感,因此园林景观的绿化施工过程可以算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首先,要统筹各种活体植物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植物之间的协调。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各植物搭配能否提高整体设计的美观程度。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资源利用率,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关键的要点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努力提升整体的设计施工质量。

4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对园林绿化土建施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技术管理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园林绿化土建施工是一项涉及地质、气候、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复杂项目,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提高园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那那,李辉.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7(22):196.

[2]张月.园林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271.

第5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范文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原则

引言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议题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议题中积极思考、探究,并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愉快地交流思想、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议题设计讲究生活性原则

教师设计议题,要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议题要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这些事例包括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的家长里短,也包括学生在学校集体学习生活中经历的酸甜苦辣,还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时政案例。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乡土气息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材和生活的交融中获得成长[1]。笔者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时候,以学生熟悉的学校食堂为素材,设计系列问题:①每天中午七年级的同学为什么会比其他年段早10分钟下课?(注:我们学校就餐人数较多与食堂容量相对有限的现状。)引导学生感悟“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学校有三家食堂,你们更喜欢去哪家用餐,为什么?③假如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同学只能去一楼食堂用餐,八年级和高二年级同学只能去二楼食堂用餐,九年级和高三年级只能去三楼用餐,你们会喜欢吗?(注:三个食堂的位置不同、容量不同,供应不同,同学的需求不同,自然引导同学去不同的食堂,而且为了避免拥挤,学校也会做好人员分流引导工作,确保用餐的良好秩序。)以此议题让学生思考“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假如你是食堂经理,谈谈你如何让同学们都喜欢到你的餐厅用餐?”学生天天到食堂用餐,对每个食堂经营的菜品了如指掌,哪家餐厅的口味被学生嫌弃、哪家餐厅被学生喜爱,他们最有发言权。话题一抛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仿佛他们都是经营能手,都想展示自己的经营智慧。于是,笔者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推出“市场调节的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议题,如关于不同食堂老板的经营之道(遵法还是违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市场调节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议题设计讲究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让教师设计的议题能真正教育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这就对议题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一是议题的设计要有思辨性。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比较随意,设计的问题没有难度,往往是“是不是”“对不对”“可不可以”等学生不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样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反思传统课堂的设问,我们现在提倡开展议题式教学。在设计议题时,教师必须设计带有思辨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二是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教学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设计几个问题,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必须考虑教学议题之间的关联性,使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既具有逻辑性,又能体现层次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不断延展思维轨迹,感悟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素养[3]。笔者在进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时,以“家乡的变化发展”为中心议题,设计若干关联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

【探究一】:漫步于城市的街道、公园,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城市亮了,夜色美了,道路宽了,绿意浓了。陈先生退休后,为保持健康,与朋友每天都坚持散步。吃过晚饭,他换上一双舒适的运动鞋,来到绶溪公园,绕着栈道漫步。绶溪公园环境美、空气好,这里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以前绶溪一带是很偏远的地方,没人来。现在就是一个大公园,景色美如画!”他乐呵呵地说道。思考1:你是否也有感觉到我们家乡的变化?说一说你眼中家乡的变化。这个议题设计不问家乡有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大不大,而是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也“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的联想,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真感受家乡的变化,由衷表达自己眼中的家乡在不断变化。这样的效果更具有画面感,在引导学生感知学科知识“哲学上讲的运动”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惊叹家乡的变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接着,笔者通过设计情境和“思辨性”设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陈先生感叹着莆田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他同行的张先生虔诚地说:“感谢妈祖,是她的保佑,才让莆田美丽起来,让莆田人民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而陈先生不认同,他说:“妈祖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对莆田人民的意义固然重大,其实真正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党的正确领导,顺应发展规律,带领聪明智慧的家乡人民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美丽家乡。”思考2:请结合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知识,简要评析一下两位先生的观点。

【探究三】:陈先生说:“莆田的发展变化大且快,让他十分惊叹。回忆过去的城市面貌,现今的一切让他不敢想象。”其实,这也是很多常年在外打拼的莆田人的共同心声。当他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无不由衷感叹:家乡变化真大了,变得我们都不认得,甚至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家乡一点儿都没有变化,依然还是一个小城市。思考3:莆田“真的变得让大家都不认得吗”?还是“一点儿都没有变化”?请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一下。上述情景设计和问题设置都是围绕“家乡的变化”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中心议题展开,问题的针对性强,有层次感,同时不乏思辨性,既能够带动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结合现实,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议题设计讲究思想性原则

所谓的思想性原则,即要求议题设计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4]。高中生的思想认识尚未成熟,容易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中产生思想困惑、迷茫,这迫切需要加以培养和引导,否则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乃至错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借助思想政治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是政治学科的特色,也是政治学科光荣的使命。前文所述,不论是议题设计的生活性原则还是科学性原则,都要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例如,笔者在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议题进行设计时,从学生所熟悉的食堂着眼,通过探究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同经营者的经营方法,有的经营者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提供质量可靠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获得广阔的市场,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有的经营者坑蒙拐骗、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最终这些违法的经营者难逃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时,设计问题:陈先生感叹着莆田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他同行的张先生虔诚地说:“感谢妈祖,是她的保佑,才让莆田美丽起来,让莆田人民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而陈先生认为:“妈祖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对莆田人民的意义固然重大,其实真正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党的正确领导,顺应发展规律,带领聪明智慧的家乡人民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美丽家乡。”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观点,然后深入分析家乡的巨大变化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对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同时,议题本身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语总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议题式教学为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开展议题式教学,教师应当遵循生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思想性原则,以便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学更加和谐,让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鲍宇超.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8,7(08):1268-1271.

[2]郑二龙.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7):6-7.

[3]许丽.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9):23-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