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高校思政教学全文(5篇)

高校思政教学

第1篇: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思政教育外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丰富内涵的集合体,在思想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值矛盾,会出现缺乏信仰、迷失价值观甚至个别会丧失道德良知,因此,根据国家的教育指导方针,以及面对全球化经济、多元化文化和信息化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带来的强烈冲击,高校思政教育有其坚定的必要性,是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涵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基本上都是填鸭式、说教式、照本宣科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思政教育理论课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存在脱节现象;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脱节,过多地依靠理论灌输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政工作队伍基本脱节;思政教育工作脱离大学生实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讲话诠释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涵义: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专业课或各课程教师都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各课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要有结合课程知识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

3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3.1英语教学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园地

大学英语课程有持续时间长、所占课时比例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优势,学生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大一大二这两学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其习惯培养、角色转换、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且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符合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思政教育可谓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用当代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既具有国际视角,又坚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优秀人才。

3.2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现

大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着丰富的学科内容设计,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材料思想多元,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包含着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的影响,也有传播传统优秀中国文化的素材,可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其中涉及到很多育人内容及题材,教师可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学所用英文原版素材承载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师生能用更为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中西文化异同,引导学生做出合理判断,认清西方媒体报道虚假、西方国家霸权主义的政治目的。所以英语教师更有条件教育学生认清西方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当中,增加内心认同。昆明医科大学的英语教学在思政教育方面更是走在了前列。近年来该校外语部教师根据思政教育指导方针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要求编写了一系列相关教材,如《医学人文双语导读》、《医学人文影视英语视听说教程》、《医学文化选读》、《医学发展与人文关怀》等,这些都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教材,例如《医学新闻英语》就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立足世情国情和舆情的实际,回应社会关切,以医学与人文学的交叉为切入点,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用药安全、心理健康、医学局限、医学伦理道德争议等方面,教学素材以英语主流媒体上的文字新闻和短视频新闻为主,辅助时事新闻作为拓展。外语部还根据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的思想制作了一门《中国文化英语微课》,结合中国故事实现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新构想,强调融通中外是关键,塑造自己的文明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该课程对于大力宣传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学习对中国文化规范的英语表达,具备推介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3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应当透过语言的表象剖析其所传达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更加深刻客观地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推动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不仅根据思政教育方针编写了一系列相关教材,而且不断探索构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除了通识英语课程之外,专门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开设多门学术英语选修课,内容涉及人文、法律、医学等领域,把课程教学的目的定位为语言技能培养、国际视野培养和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例证丰富,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跨文化特色明显,能够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开设的课程有医学新闻英语、医学人文影视、医学法律和伦理英语、医学发展与人文关怀、医学文化等等,外语部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学团队,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把文化理念融入课堂之中,不断增强课程的人文素质内涵,促使课堂由“教学”向“育人”提升。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课上常用专题讨论法,把班级成员分为若干讨论小组,针对相关专题以讨论话题为主进行授课。例如,在讲授《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的《Collegeisn’tjustspecialanymore》一文时,教师先针对文章中讨论的上世纪60年代大学生和现在21世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生特点对比给不同小组布置任务,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拿到的任务课后查资料准备,如上世界60年代欧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特点,为做中外文化对比,有的小组需查阅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学生的状况,还有的小组需对如今的大学生特点及校园生活进行调查,然后回到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了解讨论,从而引出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因霸权主义本性挑起战争祸国殃民的事实,以及我国当时在穷苦的国情背景下通过自主奋斗图强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专题讨论教学方法中穿插启发法和小组汇报展示,起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针对文章中提到的选择就读哪所大学的相关因素考虑排名进行了全班讨论,如就业前景因素、课程质量因素、父母医院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等,从而教导学生大学乃国之重器,就业前景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课程质量,并且要有自主独立的意识,要在大学里努力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心怀为国家做贡献,为推动社会前进做贡献的爱国敬业的崇高思想。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创设情境法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选修课《医学人文影视赏析》“IamSam”这一章节中,先通过挑选两段电影中的对话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为更好地把握语音语调和情感语气,肯定已经把自己融入剧情角色里了,配音完成后教师会针对影片中涉及的主题进行提问思考:“假如你是影片中的智障父亲,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假如你是影片中的女儿,你会放弃自己的智障父亲投身到条件更好的寄养家庭中去吗?”为更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还会反向提问:“假如把情况反转,正常父母生下智障宝宝,你会怎样抉择呢?”在创设情境法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通过情境感染或触动学生,引发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意识或观念。

4总结

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番讲话对于高校英语教师尤为重要,广大英语教师是做好英语课程价值引导工作的策略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是发挥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题和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思政教育英语教学,用具体行动学习和贯彻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华,闫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2-9.

[2]冀淑辛.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2(11):20.

[3]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

[4]唐黎卿.基于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进课堂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7(27):198.

第2篇: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就业角度;高校生;思政教育

在当前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满足社会新的就业形势。基于就业视角下,强化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念,提升高校生就业率,以下本篇就对此做具体分析。

1、基于就业角度分析高校生思政教育教学现状

1.1就业中思想认知方面的偏差

对于当前在高校生的教育中,由于其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缺失,面临就业视角之时,很多的高校生,就会在就业时出现对工作思想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其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一些高校生,在其就业过程中,会过分的看重工作稳定性,过分看重专业对口,多是因为家庭以及社会方面的压力,导致很多的高校生在毕业时,就会把一定要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来作为其毕业择业的主要目标,导致学生不想、也不敢去从事风险较高的职业,择业不仅使高校生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也阻碍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其次,就是高校生过分看重工作在物质上的富足,特别时一些高校生,在其就业过程之中,过分的看重工资方面待遇,把自身对物质追求看的太重、太高,渐渐的就忽视自身精神方面的追求,导致大学生在忙碌中,根本没有停下脚步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是完全忽视,忘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忘记身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在工作中承担的社会方面责任。并且,对于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在其就业过程中,不肯放低身价,不能“拉下面子,放下架子”,完全没有摆正高校生在工作中的位置。

1.2高校生就业难

当前我国社会竞争的激烈,市场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高,在高校生中,决大多数高校生,会由于其没有就业观念,以及对其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不仅偏科择业,也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导致高校生在就业率难,无法使高校生找到相应的就业工作。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其教育过程中多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薄弱,易冲动走极端。再者,就是高校生崇尚自由个性,不墨守成规,极具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但是高校生的集体观念淡漠,抗挫折抗压能力不足,在其就业过程中,不仅职业规划意识淡漠,同时择业功利性较强,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不利于发挥高校生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2、基于就业角度的高校生思政教育改善意义

2.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工作的思想认知

针对高校生教育中,优化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高的原因,可以针对学生实体,提升其对就业工作的思想认知,使高校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提升其工作中的竞争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观念,对工作中的责任分布有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高校生就业素质。针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去消除高校生自身的性格弱点,消除其工作中的心浮气躁与自由散漫,提升其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改善高校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沟通交流,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2.2提高高校生就业能力

对于高校生,在就业视角下,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高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入职匹配,使高校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更好的抗压力、忍耐力、坚持力度;同时,也可以使高校生规避就业误区发挥其自身个性特色,并不能从高校生自身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给高校生灌输求职工作技巧,避免高校生求职面临窘境,避免就业中的陷阱,找到好工作。对于高校生,基于就业视角下,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提高高校生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使高校生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指导水平,提高高校生就业素质。

3、基于就业角度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善策略

3.1优化培养高校生的择业观

随着当前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生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且就业压力也相应加大,为确保新时代大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应该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调整高校生在就业中的心态,发挥积极影响。在当前就业视角下,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的培养高校生的择业观,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向高校生传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高校生可以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方面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认知就业中事业、金钱、工作奉献与报偿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去衡量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参照自己的未来志趣与自身特长,有效选择能充分地发挥自己能力的职业,以便确保大学生可以为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就业视角下,培养高校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就业,也可以使其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3.2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

对于我国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就业视角,做好对高校生的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生的就业能力,也可以提升高校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就业视角下,在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各级工作人员,形成一致的教育意见,强化完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加大对大学生教学力度;同时,在当前就业视角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对高校生进行全程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生保持良好就业观念,树立正确职业工作目标,加强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帮助高校生快速就业。就业视角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部分职业技能较差毕业生,多提供就业机会,给予一体化支持,为用人单位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联合办学的服务,能够采取创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对高校生开展创先的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对就业竞争的认知,更好的学习思政教育知识。

3.3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工作毅力

在就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锻炼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业执行能力,使其可以戒掉自身的不良思想品性,遇事学会多忍耐,在工作中可以不骄不躁,以有效提高高校生的工作耐力,提高高校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当前就业视角下,给高校生上职业指导课,使其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应聘工作。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每个高校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优化其工作技能。对于当前就业视角下,提高高校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让高校生在校期间就多走进社会,不要一味的灌输纯理论知识,职业指导中要学会培养高校生的综合实践工作能力,可以使高校生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从而确保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可以有更好的抗压力、忍耐力以及坚持力度,能够更加长久的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提高高校生的就业持久力。

3.4强化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高校高校生,在其就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可以深化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为高校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思想政治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同时,可以对大学生开展以思想政治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深化统一高校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增强高校生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高校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当前就业视角下,重视高校生需要,能够尊重、关心高校生、理解高校生,将高校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学生个人价值,重视高校生个体需要,尊重高校生人格,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认可和信任学生,提升高校生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运用公平、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效满足当前大学生对就业中工作情感的需要,促进高校生就业。在就业视角下,扩散高校生的思维,使成人可以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并且在高校生学习中,将成人作为高校生教育的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强化其工作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基于就业视角进行教育,认识到改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设相关教育引导条件,不仅能够使艺术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也可以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提升其择业观与就业观,促成高校生顺利就业,发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夏立芬.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浅析[J].出国与就业,2010,(10):77-78.

[2]郎丽红.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4):153-154,161.

[3]杨曼萍.无痕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4-15.

第3篇: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思政教育美术史历时性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时性,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具有差异性。课程改革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在于其教育观念的更新。美术史教学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必须始终明确这个“新”字,教学要体现时代特色。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贴合时代特色,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针对90后、00后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这要求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水平必须提高。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需要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第二,转变教育态度。教育态度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走向,应改变教师至上的传统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促使其主动学习。改变空洞苍白的说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立足美术史内容本身,融会贯通

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如何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笔者认为,这是进行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组成,而人类对精神生活和美的追求,哪怕环境再恶劣也没有放弃,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所在。美术作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带给人们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美术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其与美术史内容之间的契合度。第一,从学习美术史意义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厘清从远古到当代的美术发展脉络,明确“源”和“流”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观看(视觉)的历史,进而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特质,真正体现党的报告中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美术史不过就是学习图像风格演变的发展史。在这个读图时代,网上图片应有尽有,还浪费时间上什么课呢?这也是长久以来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课程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上课伊始,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美术史绝不是一门图片欣赏课程,它是一门开启心智的课程。艺术从根本上说与科学一样,是一种方法,但是艺术与科学又有区别,它是一种人类用来体验世界和人生的手段,有自身理性发展的脉络和逻辑。美术史指导人们通过不同的文化角度品评艺术作品,用图像诉说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哲学系统对美的理解与看待艺术的方式。美术史其实就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想法、做法和生活方式在图像中的流露。它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图像形式美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史。中国美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特质,它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哲学思考方式,注重感悟与经验,表现出来的理论研究也相对随意、零散,诸如画论、园记等,类似散文、随笔一样娓娓道来。美术史教学中应体现这种特质,多一些诗情画意,多一些切身体验,使学生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从中西方美术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着手。造成两种不同美术样式的根本原因,除了材料上的差异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差异。课程中向学生传达一种新的美术观,即世界美术的发展是多元的,无所谓先进美术与落后美术之说。如画家潘天寿所说,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是两座并立的高山,同样令人高山仰止。同时,向学生说明何为“撰写美术史的话语权”,学习与研究美术史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美术观。第三,从中国美术史内容着手。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卓越的成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在美术领域发挥了聪明才智、诞生了众多优秀美术工作者、创作了难以数计的优秀美术作品,这些艺术精品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产。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足以使我们引以为傲。因此,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第四,从外国美术史内容着手。西方美术史研究注重逻辑,因此它便于学习和传播。课程中抓住这一特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西方美术史不仅是了解美术史论知识,更是对外国美术不同阶段的历史、艺术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的综合掌握,培养学生广博的美术素养,拓宽美术史学习的国际视野。了解诸多伟大的美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其更好地践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光荣使命。

三、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今大学课堂面临多方面挑战,“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学生不爱听、教师讲得累,对理论课的刻板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脱离早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走向多元化,是美术史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第一,走出课堂,进入画家画室,体验中外美术不同的作画工具、独特的创作手法等;分析各个国家、地域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民俗等因素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探索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学生明确任何艺术形式都与本民族所孕育的历史文化之间有着继承与批判的关系。第二,请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从创作风格到创作流派,讨论中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不同面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美术史研究的多元化特色、美术批评标准从单一到多元的变迁;明确无论哪个国家、民族,在其美术史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美术样式,这种变化源自于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大众对美术社会功能、审美功能认识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语境下的美术史研究、美术史写作、美术史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第三,多学科联合,邀请其他专业教师走进课堂,多角度探索美术史教学改革。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可邀请文学史、音乐史等学科的教师参与教学,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美术史的独特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史课程要实现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必须立足于时代特色,与社会发展相接轨,从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思考,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代思想的发展脉搏,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妍.浅析比较教学方法在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6(32).

[2]杨修红.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3]胡泊,刘伟冬,刘悦笛,等.多维视角下的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J].美术观察,2012(7).

[4]李惠子.由西向东——近年来西方研究中国美术史方法述评[J].美术研究,2017(3).

[5]邵亮.史实确立与当代表述——浅析《百年中国美术史》的阅读价值及学术启示[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1).

第4篇: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体系中的有效融入,又被称为是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还是拓展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正是由于英语专业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强化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

一、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构建概述

1.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的正式提出源自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之后相关学者不断强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各个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本课题研究中,将课程思政概念界定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活动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教育形式为支撑,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推行,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

2.课程思政融入的意义

在新时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媒体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使学生接触外部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致使学生的思想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会对其以后的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情形下,部分学生会崇洋媚外,具有极端思想和个人主义行为,甚至会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从这方面而言,必须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以语言交流为载体,为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3.课程思政融入原则

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思政的高效渗透,必须要坚持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思政教育内容的组织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在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社会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的融合,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坚持将教育教学和“以人为本”有机衔接在一起,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三是要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构建覆盖专业课教师、团委组织、辅导员等在内的综合教育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将思政教育的效果落实到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中。

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面临的问题

1.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足

大学英语作为诸多专业教学的必选课程,是确保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但是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多以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为主,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的纪律要求,以及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但是对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主体认识不清,对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整体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主,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法满足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的要求。

2.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不够完善

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地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位,必须要从内容革新层面入手,强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但有的英语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特征等了解不足,在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时,无法将思政教学内容与英语教学体系有机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仅会导致思政教育的整体内容较为空洞,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吸收不足,甚至还会对英语专业原有教学内容组织造成影响,失去了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3.思政教育融入方式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自身特殊的理论体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以更加优化的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方面还较为滞后,对思政元素融入的研究更为欠缺。在部分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能够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各个环节的组织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依然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使得学生在思维层面无法适应转换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已经从学习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倘若教学方式应用不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难以体现出来。

4.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不足

在多数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也能够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组织体系而言,英语专业教学活动本身还比较固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较为欠缺。教师仅能够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政教育,使得学生接触思政教育的渠道较为有限,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行为实践有机衔接在一起。在部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也无法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不会利用新型教育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渗透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建立对应的评价指导体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式予以解决,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体系中,由于英语专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得思政教育的评价难以有效体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会产生明显影响,还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在主观层面接受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效果不理想。

三、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路径及要点

1.强化对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要真正地将课程思政建设放在教学改革的重要地位,教师必须从如下方面自我革新: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在日常学习和备课过程中,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借助学校所提供的各种讲座、培训等,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衔接在一起。第二,要从思想层面明晰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组织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尽量将思政教育的实效体现出来。第三,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思政教育对自身内在素质提升及综合素养培养的影响,引导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

2.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已经较为坚实,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理解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必须要重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深度挖掘出来,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SportinancientGreeceandChina》一课的内容中,展现了希腊和中国的体育运动在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用这些基本知识点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形式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词汇、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情境,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完善融入方式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相应地改革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情境教学法、翻转式课堂、项目教学法及慕课教学等,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内容方面的准备,将思政教育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避免刻板的思政内容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场景随时转换思政教育的渗透方式,如利用一些简短的故事、语言、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构建新的渗透路径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处于逐渐成熟的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渗透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校园活动、课外实践等各个层面。尤其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脉络。教师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予以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在构建新思政教育渗透路径上不断探索,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目前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应当从学生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管理学习平台,构建完善的思政考核体系,利用曲线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四、结语

要想将思政教育真正渗透至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转变至引导地位,以学生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强化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的深度变革,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杨.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20(22):158-159.

[2]王海娟.从课程维度探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J].科技视界,2020(32):35-36.

[3]丁燕.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以人文素养课程“英美文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20):8-9.

[4]吕丽红.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境、原则与策略[J].海外英语,2020(17):40-41.

第5篇: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钢琴课;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高校需要借助办学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工作,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成为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创新模式。在高校钢琴课教学中,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钢琴课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掌握钢琴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最终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水平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钢琴专业教师分析当前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例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刻围绕思政内容,让学生能够对钢琴曲作品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感触。

一、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且深入发掘课程内容是当下钢琴课程教学的方向,同时也是课程发展的趋势,因此极其关键和重要。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教学途径,同时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课程思政需要基于课程内容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思想,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要能够体现出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协作发展的特点。钢琴课程是高等院校比较普遍见到的专业课程,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政策号召,并且符合思政课程教学要求,将思政元素深入发掘,以此作为钢琴教学的重点,提高钢琴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其次,需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课程教学需要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对象,钢琴课程要体现出自身的地位以及影响价值。由于钢琴课程属于艺术范畴,所以需要以审美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模式,深入分析并体现艺术的美和价值。因此需要确保思政教育与钢琴教学目标统一,达成一致。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推进钢琴课程与思政教学共同进行,并且发挥钢琴课程思政教育作用和优势,培养并且体现出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从而增强思政教育作用和效果。

二、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全面

高校钢琴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钢琴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实现高校育人价值。然而,目前一些高校钢琴课思政教育质量并不高,由于教师对思政融入教材的理解太过狭隘,并不能做到有效融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钢琴课程与思政教育是独立的,在某种程度而言,钢琴教师转变成了思政教师,但又欠缺思政教师的专业性,这种情况对钢琴课程思政教学造成了影响。

2.钢琴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思想的创新,这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时注意深入研究教材。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只采用讲述的方式,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加之讲述的思政教育与钢琴课程并无较大的联系,最终造成钢琴思政教学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1]。

三、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1.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此作为前提条件

钢琴课程和思政教育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而在钢琴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建立以思政为主题的钢琴教材曲库,构建以思政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程序,增强思政教育既有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层面,以此作为课程钢琴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及必要基础,需要发挥钢琴教学的职能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敢于突破精神、追求高效高质的专业素养和匠人精神,这样学生在以后成长中形成立足艺术、心系社会、敢于担当、敢于承担的艺术素养。此外,要将艺术价值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清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基础上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爱国爱民族情怀,并且还可以将乡土情结融汇到课程教学内容中,辅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理解作品的背景意义,并且让学生体会和感受钢琴艺术的美感和艺术感以及自身的价值[2]。

2.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钢琴课程和思政教育在积极融合以后不但可以为钢琴课程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能够为钢琴课程教学指明教学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针对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知个别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欠缺良好的思政认识,所掌握的思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也不理想,难以真正承担思政教学重任。因此需要强化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坚持文化和传统自信,提升教书育人认识,本着立德树人教学宗旨,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楷模典范,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观念认识,提高教学能力水平,通过价值引导以及思想传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而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水平才能够有所提高,才能够满足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

3.改变教学模式

(1)传统的钢琴教学往往是通过学习西方钢琴作品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且辅助学生掌握钢琴专业技能。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需要带领学生在爱国爱民族情怀意识下更好地成长、学习以及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家国情怀观念,将爱家、爱国、爱民族、爱社会等与自身的爱国情怀意志密切结合,并且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共发展共进步,需要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未来报效国家社会,努力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进而为建设国家建设民族发挥自身的作用作出重要的贡献[3]。课程思政和钢琴专业教学的积极融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局限,因此在教育中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以钢琴专业教学作为基本工作内容,搜索我国钢琴作品,通过深入发掘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要以挖掘思政元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深入地分析和讨论。教师需要设计教学主题,在主题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丰富钢琴教学思政教育内容。传统的钢琴专业课教学采取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专业知识学习的认识,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钢琴研究方法和技巧上以及情感表达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4]。但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通过集体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在集体教学授课中,讲述、讨论、沟通钢琴作品创作背景、钢琴作品所有表达的精神导向以及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在集体课教学中,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教学作为教学模式,在教学以前,学生通过学习软件和教学视频等进行充分的预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沟通交流和分析讨论专业知识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学习方式和技巧,课下进行归纳总结并评价学习情况,以此可以明确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并且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作用,相互辅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2)完善课程评估体系。这是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有助于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对于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督导评课的方式评价在钢琴课程教育中思政元素渗透所产生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的积极融合。而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但表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方面,而且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提高以及是自我认识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在新渗透思政元素以后,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注重学生思政方面的实际表现,钢琴专业教学属于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以钢琴演奏作为主要方式,在教师向学生讲述、引导、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以后,学生可以通过作品的演奏、表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学习自信心,从而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会上升到更高水平[6]。(3)举行实践音乐会。钢琴实践演出是教学成果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通过接触钢琴知识,逐渐掌握钢琴演奏方法和技巧再到上台演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地练习才能够成功完美地展现。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努力坚持,精益求精,不抛弃,不放弃,敢于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挫折。在实际表演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艺术气质,并且积极地参与音乐会实践表演,在音乐的氛围中体会钢琴艺术的美和魅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体会课程思政教育重要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学生钢琴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德育环境,提升了思政教育质量[7]。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