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临床医疗技术全文(5篇)

临床医疗技术

第1篇: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

1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应用价值

1.1提高诊治效率和质量

国际医学界研究结论显示,优化临床医疗诊治技术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服务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如果诊治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例如出现延迟应用、错误应用、过度应用等问题,便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到医疗系统的运行应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诊治工作的进行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医务人员专业程度医疗机构的环境条件等,这些均可能会造成医疗质量上的差异,甚至还会造成医疗服务应用不公平问题。而对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优化和应用,能够在解决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的同时,提高诊治效率和质量。

1.2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程度

目前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应用不单需要考虑到医学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因素,为此,想要提高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程度、改善医疗机构的医疗环境、规范患者医疗需求等[]。同时,需要考虑到在经济因素对临床医疗诊治影响力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对临床诊治工作的认知和对医疗机构的认知,会对临床诊治工作的进行及规范临床诊治技术的应用造成关键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提高优化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方式来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程度。

2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优化方式

2.1完善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在逐渐完善是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优化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原因,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应用的支付方式依然是以服务项目为依据,这种支付方式容易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出现过度医疗的现象。为此,部分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在探索新型的支付方式,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单病种支付方式,由此可见,完善补偿机制能够激励医疗机构管理者优化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进而提高诊治质量和效率。同时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和诊治精确程度,为此,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医务人员激励制度来激励医务人员积极进行临床医疗诊治工作,激励可以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专业认可等多种类型。

2.2应用全封闭式管理方式

医疗机构需要尽量应用全封闭式管理方式,尽量减少特殊科室、特殊病种、特殊专业的存在数量,尽量强调规范和指南等指导性工具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以此来强调标准化和强制性标准,强调临床路径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2]。如果想要实现临床路径在面向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的应用,需要注重医疗机构内各个科室的协调合作,如果不能做到全封闭式管理,可能便会出现管理缺口和被忽视的管理环节,这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会影响到整个医疗线路的运行。

2.3结合农村医疗机构实际情况

在制定优化方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农村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和农村基层医学临床医疗诊治技术应用实际情况,如就诊患者的就诊习惯、医务人员的规则制度,以此来在增强规则意识的同时逐渐提高临床路径的应用标准。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医疗行业的行业需求,考虑到医疗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路径是一个医疗机构的具体版本,而不是全国执行的统一版本,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人文因素,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诊治治疗工作。总之,临床路径属于标准化方式,但是考虑到疾病和疾病之间的不同、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不同,不能因为标准化将所有的决策简单化,还是要结合具体的疾病和具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诊治方案,以此来提高临床路径的灵活程度。

2.4完善临床医疗诊治技术

第一,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通过提高管理能力和建设能力,来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组织科室人员来学习新型的管理理念,通过新培训的方式来不断地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了解程度。第二,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治、治疗、护理专业水平,以此来改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第三,需要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医疗机构诊治工作中,以此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开展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对医疗诊治工作进行监督。信息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适应临床路径的应用,以此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决策。此外,通过医疗系统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了解医疗部门的运行情况,医疗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医疗服务信息和医疗服务情况,让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管理监督职责和义务。过度医疗和医疗不足均是现阶段农村医疗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药物滥用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对农村医疗的发展造成影响,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基于农村基层医学,逐渐完善临床医疗诊治技术,以此来提高农村医疗诊治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赵琨,张振忠,于德志,等.农村医疗机构诊治技术优化和补偿机制改革试点研究的理论与设计[J].中国卫生经济,207,30(7):5-8.

第2篇: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急性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是一种肛肠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膀胱尿道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膀胱功能受损。通常情况下,针对尿潴留多采用留置导尿,可将尿液排出体外,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接留置导管极易导致感染,并导致患者对导尿管产生依赖性。近几年来,在中医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医治疗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1]。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从本院选取80例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0.71±9.5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4.21±12.07)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具体包括使用温毛巾热敷患者腹部膀胱位,30min/次;指导患者以屏气方式增加腹内压,提升膀胱内压力,提升膀胱颈开放速度;此外,积极指导患者下床排尿,同时通过听流水声或蹲位诱导排尿。观察组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针灸治疗。取穴:分别选天枢、大巨、阴陵泉、气海、三阴交以及中级穴,刺入1寸,留针20min,1次/d,6次/周,在对下腹部穴位进行针刺时,时刻注意膀胱充度,避免损伤膀胱。②艾灸治疗。选择平卧位,对下腹部予以充分暴露,采用清艾条灸中极、气海以及关元,15min/次,局部出现潮红为最佳,防止皮肤被烫伤,术后1次/d,共计30d。③汤剂疗法。药物组方包括白术10g、桑白皮10g、黄芪20g、桂枝10g、泽泻15g、升麻10g、车前子10g、金钱草10g、茯苓15g、淡竹叶10g、甘草10g,用1000ml清水煎煮,1次/d,分2次服用[2]。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相关指标。治疗效果评价等级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治疗后能够自行排尿,同时排尿通畅,排尿过程不存在不适感;有效:经治疗后能够自行排尿,但排尿不顺畅,且存在轻微不适感;无效:经治疗后仍然难以自行排尿,排尿过程不畅且存在不适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每次排尿量、24h排尿次数、首次排尿时间以及肛门疼痛评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24h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肛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排尿不畅是尿潴留的主要临床表现,导致尿潴留的原因可分为多种,如麻醉、术中损伤以及精神紧张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膀胱功能产生影响。在以往尿潴留的治疗中,多应用导尿管展开辅助排尿,虽然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导致发生感染。因此,积极探寻其他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24h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肛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中医综合疗法中包含了针灸治疗、艾灸治疗以及汤剂治疗,其中针灸治疗对内脏神经机能、大脑皮层可起到刺激调节作用,增强了膀胱肌的收缩,缓解了尿道外和膀胱中括约肌痉挛问题。具体而言,对阴陵泉穴实施针刺,可发挥祛湿清利的作用;对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实施针刺,可发挥温补下元和补益脾肾的作用[5]。中药汤剂中,甘草具备调和诸药、缓解疼痛的作用;茯苓具备利水养血的作用,同时具有利尿保肝、镇静以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黄芪具备益气补气、利尿托毒的作用;金钱草具备降气宣肺、铜淋消肿的作用;车前子具备清热利尿、肾湿通淋的作用;泽泻具备利水益气的作用。联合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则可发挥养血利水、利湿益气的作用[6]。综上所述,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缩短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了24h排尿次数,增加了每次排尿量,减轻了肛门疼痛评分,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河涛.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中医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20,36(5):108-109.

[2]袁佳.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中医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分析.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166-167.

[3]吴敏燕.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139-140.

[4]张婷.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改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8,10(8):119-121.

[5]冯月宁,冯大勇,王春晖,等.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205-207.

第3篇: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1临床医学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方法

在医疗救援中的主体是医务人员,但是医学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疗救援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做好医疗救援是对临床医学的强力支撑。

1.1临床医学学科的特点

临床医学是生物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院中并列存在的四大支柱是医院、医疗、护理及药房,对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临床医学可严重分为医学装备的管理及临床管理两个方面,要使工程技术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结合是临床医学最主要的特色,在临床中最需要的就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科研工作,医学装备管理包含了物流供应方面的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及维修保障等工作,在临床中科研方面包括了医学装备部分、物理作用及医学装备三个方面。

1.2临床医学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救援过程中,医疗人员资源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救援资源,有效的提升医疗救援效果和医疗救援质量是应急医疗救援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进行思考的。医疗救援的主要手段就是将临床医学技术转为医务人员最为信赖的助手。应急医疗救援做到成功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组织能力要强,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并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救援实施方案;

(2)医疗救援的基础和软件正是医疗救援技术进行正确的实施。

(3)医疗救援的硬件条件就是具有适合齐备的装备药品器材。

(4)自身保障设备设施和条件。医疗救援保障和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看出,在使用医学技术在医疗救援中,主要从救援装备管理及科研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看来,临床医学主要标线在医疗设施应急响应等方面。

2国外医疗救援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高效的医疗物资调配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保障,在临床医学中的主要研究话题。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加以改造,不仅是对救援现场来说是一种支持,还可以有效的将没有的物品变为急救所用的法宝。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器材,急救器材的体系和理念:重视现场的急救和早期的救治工作,采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对伤员进行治疗,重视急救的器材和装备的标准化。所使用的急救器材和装备的特点都是小型的比较容易携带的;具有高效快速的止血作用,国外研究的积极器材趋向于监护、诊断、治疗及远程一体化发展。

3临床医学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践

我院组建有部级医疗救援队和应急医疗分队两级医疗救援队,在野战外科研究所和临床医学科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研究。外研所包含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通医学全军重点实验室。由于两个部门所具有优势不同,所以在实践的医疗救援中要将有效的方法进行应用,外研所主要方向在多发伤救治技术、交通事故生物效应的研究和急救装备器材的研制上,医学工程主要偏向于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工作。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得出以下结果。

3.1合理管理专用和通用急救设备,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

国家医疗救援队的专门急救设备会闲置在仓库中,但是医护人员会对定期的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使急救设备一直处于待用状态。在医院中部分的急救设备属于医疗救援的后续装备,日常的生活中很少使用急救设备,但医护人员也会定期的进行维护和保养,使设备可以随之加入救援一线。医院不断的进行建设,医学技术也随之改进,信息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对急救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随时都监控。

3.2医疗救援装备的研发

不同地区出现灾害所使用的救援装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同地区出现的灾害现场的不同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说在陆地上所使用的装备放在船只上就不一定可以承受住震动,平原上使用的装备在高原上就不能正常的使用,这就要医学工程人员按照不同灾害救援现场重新作出适合该环境的救援装备,使应急医疗救援在临床医学中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领域。我院外研对急救器材研制的系列化、成套化相当的重视,按照不同的使用对象,还发明了四种不同的急救包,如卫生员包、卫生员背囊、军医背囊、综合急救箱。通过对不同创伤进行研究,医疗救援队还研制了从包扎、止血、通气等一系列装备,有效的保障了应急医疗救援的水平,并提高了医疗救援的效率。

4结束语

第4篇: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一)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临床路径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该模式将列出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的进度表。

(二)推行临床路径可准确地界定标准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支付医疗费用;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费用。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方案的治疗护理照顾;培养护士的自律性,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通过变异分析,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保险机构的支持,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临床路径的管理

医院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第一级管理,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医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审核临床路径和临床路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第二级管理,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职责是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第三级管理,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科室主任、医疗和护理技术骨干对临床路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和整理,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实施小组内设立一个个案管理员。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情况,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三、临床路径的选择

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专业特点,结合专业范围内的疾病发生情况,可以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范围内确定本专业能够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以现代医疗技术能够达到诊断明确、疗效确切、极少发生并发症(病)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到护理技术水平,如整体护理的开展情况;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的情况;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能力以及对预防结果的理解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选择付费者的承受能力可及的、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易于与患者沟通协调的病种。

四、临床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1.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内地医疗机构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自2009年以来,我医院相继开展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医疗质量方面的竞争。实施临床路径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及评估标准。

第5篇:临床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针灸;医疗服务模式;针灸特色技术;人才培养

1制约现代针灸临床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因素

1.1针灸服务模式单一

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以治疗为目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的特定合作关系。现代针灸服务模式,除了涵盖医疗服务模式的一般特点,更要突出针灸治疗手段的应用特色。在如今针灸服务潜能未能很好激发的情况下,如何改革与创新针灸服务模式是现代针灸发展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医院基本均以“内、外、妇、儿、骨伤、耳鼻喉、眼、皮肤、肛肠”科等来进行临床疾病分科。这种学科分科形式决定了中医院是以“疾病”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患者到医院就诊首先去寻找或分配到相关疾病科室。而“针灸科”是以“治疗方法”分科的科室。如今以“疾病”为核心的单一服务模式,大大缩小了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许多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病症被筛选到其他科室,阻碍了针灸作用的发挥。此外,临床科室多首选药物治疗,这不仅加大药源性损害的风险,长此以往也不符合“控制药品比”的新医改政策[2]。

1.2患者对针灸认知有限

近年来,多项群众针灸认知现状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对针灸的认知途径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其次就是从课本或者其他书籍知晓[3]。即便群众对针灸知晓率在逐步提高,大多数群众仍然拒绝针灸治疗。其原因主要有:(1)群众对针灸适宜病症认知不足,普通人群对针灸认知多限于痛症、中风康复、面瘫等,对于针灸能够治疗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精神科等各科疾病缺乏普遍认识;(2)有怕痛、感觉不安全、担心感染、疗效质疑、环境差等心理顾虑[4-6]。

1.3多种疗法配合应用优势淡化

多种针灸特色疗法配合可提高临床疗效。特别对于部分疑难病症,综合应用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可有效解决多因素、复杂性疾病的长期持续治疗,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节约医疗资源等目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因针灸医师工作强度大,治疗患者多,人手不足,部分疗法耗时长,诊疗环境限制如艾灸排烟设备不足,小针刀、长圆针等疗法的无菌操作设施缺乏,刺络放血专用工具较少等原因,导致很多针灸特色疗法临床应用较少,针刺手法受到轻视。而单一针刺治疗制约针灸适应症的扩大和疗效的提高[7]。

1.4针灸装备设施相对落后

中医针灸在全球广泛传播和应用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产品开发等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中医针灸在国际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如韩国、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都已加入了中医针灸的竞争行列,特别在针灸设备研发上,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走在前面。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针灸装备设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针灸床、针灸椅的原始简陋无法满足临床各种针刺体位需求;艾灸烟雾、刺络放血的污血等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艾灸温度无法把控、温针灸艾柱跌落导致皮肤烫伤,以及针具重复使用导致感染等风险;电针仪电流输出不稳定、针灸夹子易脱落等导致患者电针体验不佳,等等。诸如此类的针灸装备设施相对落后问题不仅影响针灸功能实现及疗效提高,还影响针灸服务质量的提升。

1.5高质量针灸临床研究证据、指南及标准的缺乏

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缺乏研究数据”是传统医学管理的首要问题[8],导致其可信度的缺乏。近年来,国内外对评价针灸疗效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因其设计欠规范、小样本重复、研究结果不可靠等缺陷,导致真正能指导临床,并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的临床研究尚属凤毛麟角,这也是制约针灸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9]。

2现代针灸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考

针灸医疗服务模式应打破“针灸科”为基本单位的单一服务模式的格局,逐步走向“针灸全科化,治疗多元化”的特色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针灸“简、便、易”的优势,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改变服务范围局限、疗法单一、装备设施落后等不足,通过优势病种与特色疗法的拓展、医院多学科协作、针灸技术普及社区、针灸分级人才联动、临床科研能力提升、针灸科普、针灸装备设施的优化与研发等多方面提升针灸临床服务能力,创新与优化针灸特色服务模式。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2.1扩大针灸服务范围,走出针灸科

改革以“针灸科”为单位的医疗服务模式,走出针灸科,要针药结合、针灸结合、多种特色疗法结合,采用“针灸全科化”的服务模式,打破针灸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在治疗上各自为战的格局,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范围广、治疗方法多、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努力打造“多学科协同发展,针灸特色技术水平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拓展中医针灸服务范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占比和医疗费用,使更多适合针灸的患者能够早期、有效地得到针灸治疗,使“一针二灸三吃药”的服务理念在解决医改难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1针灸优势病种的拓展

根据针灸科专科收治患者特点、技术优势、科研方向等,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抓好针灸治疗病种的筛查和梳理,在确定针灸治疗适宜病种和优势病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针灸治疗病种范围。以科研带动临床,以临床促进科研,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体系,采用切合临床实际的临床科研方法对优势病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提升针灸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及服务质量。

2.1.2针灸特色技术的凝练与应用

针灸的疗法包罗万象,每种疗法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围,然而目前针灸临床实践中常以“针”为主,其他疗法应用较少,针灸疗法的综合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临床验证有效的民间疗法,因缺乏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撑而使该类疗法一直处于学科边缘。通过吸纳和引进民间及国内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丰富经验、针灸特色技术等,对针灸特色疗法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索与验证交替的临床评价模式,建立针对临床行之有效的针灸特色疗法的疗效评价方法和医师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的评估方法,制定适合病症及操作手法的规范及标准等,以提高疗效,扩大针灸特色疗法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2.1.3与临床科室建立业务协作关系

选派针灸科业务骨干至各临床科室,通过查房、操作指导、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各科医师的针灸临床技术,促进针灸操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组织各临床科室的专家对针灸科医师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针灸科医师的中西医诊疗能力。

2.1.4促进针灸特色适宜技术下沉基层

下沉优质针灸医疗资源,带动继承针灸特色技术发展,提升基层针灸整体服务水平。开展双向转诊制度、针灸专家下社区、人才进修培养、培训指导、针灸适宜技术普及推广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通过“针联体”建设,推动优质针灸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实现针灸医疗资源、大数据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等的资源共享。

2.2加强针灸的科普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的实际需求,针对企事业单位、团体客户、社区、学校等不同受众群体,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基层等多种途径,采用义诊、科普讲座、印制科普光碟、科普读物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针灸的认知力。在科普内容上,注重学术性与科普性、趣味性与专业性的结合[10]。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采用简单易懂且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弥补文字过于专业、艰涩难懂的缺陷;注重挖掘民众喜闻乐见的针灸科普内容,如针灸可以治疗什么病、针灸的效果如何、针灸为什么起效、针灸在治未病及健康保健方面的贡献、针灸的起源与发展等,提高民众对针灸的认知力及接受程度。

2.3针灸装备设施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中医针灸装备设施有品种较多、种类繁杂和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等特点,但同时该类产品也面临着整体应用科技含量较低和升级换代慢等问题。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加强针灸装备设施的创新及研发是针灸学科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11]。现代针灸装备设施的研发与创新必须根据现代针灸临床服务的现状,立足于临床需求,将现有的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渗入到针灸领域,通过开发能将中医学术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紧密结合的针灸装备设施,制定针灸治疗仪器的技术标准、临床操作技术规范、装备设施的检测指标等[12],引领针灸行业从传统手工操作向针灸用具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系列化的转变,改变传统针灸模式,提升针灸医疗服务品质,改善患者针灸治疗的体验,促进针灸传播与推广。

2.4提高针灸科研能力

在针灸科研方面,近年来国内针灸科研学者利用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开展了针灸治疗难治性便秘、压力性尿失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试验,在全国有30多支中医针灸的临床骨干队伍参加,完成4000多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研究结果,其中《电针治疗难治性功能性便秘和随机对照研究》及《电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分别刊登在国际内科第一刊《美国内科年鉴》及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标志着我国针灸临床研究呈现出崭新的局面[13-14]。今后应在完成国际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搭建及针灸临床研究在国际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管理中心,实施针灸有效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在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理念指导下,组织开展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研究等,从而提高针灸的临床研究质量及学术影响力。通过高质量临床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进一步提升针灸的临床服务能力。

2.5针灸人才培养

针灸人才队伍面临断层之忧。目前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针灸医师不仅面临日常临床诊疗工作,还要负责针灸临床实际操作,故针灸医师工作强度较大。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导致人才流失、针灸服务质量欠佳等现象。目前国内多侧重于针灸医师的培养,而不重视针灸技师的培养。针对现有的针灸服务现状,应组建针灸专科医师—针灸医师—针灸技师的多层次针灸专业队伍,注重西医师、中医师、中医全科医师的针灸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大针灸专科医师、针灸技师的培养,制定针灸人才准入制度、考核制度、资质认证制度等,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政府各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文件的陆续出台,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而现有的针灸临床服务模式无法满足针灸的发展需求。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针灸医疗服务模式,针灸临床、科研及其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针灸的科学价值和继承发展的现实意义,认清针灸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易于普及的优势,积极推动中医针灸先行,更好地光大和弘扬中医药。

参考文献:

[1]刘保延.改变服务模式,走出针灸科,让针灸发挥更大的作用[J].中国针灸,2015,35(1):1.

[2]陈怡然,马铁明.现代针灸服务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9):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