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精选(九篇)

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

第1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2014 年10 月26 日第五届中国兽医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大会评选出了2014 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兽医,中国兽医协会自2012 年起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树立行业形象楷模,加强模范效应,宣传中国杰出兽医的先进事迹,为兽医行业的积极、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大而可靠的前进方向、发展蓝图与精神支持。今年的评选,特别关注基层兽医工作,经过各地推荐、评选委会员筛选、候选人公示与网络投票、协会常务理事审定后,公布了最终的评选结果。

陈 武,博士研究生、教授,工作于北京农学院,从事兽医行业30 年,倡导和实践中国特色中西结合诊疗,创建中西结合专家诊室和中西结合国际动物诊疗中心,通过中西结合诊治宠物疑难杂病上万例,效果显著,获社会和国内外同行高度好评,获北京市小动物诊疗行业突出贡献奖。创建“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培训国内外兽医师,推广中兽医技术3000 余人次,为中兽医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颇多。邀请国外专家举办诊疗新技术培训30 余次,培养青年兽医师2000 余人;连续多年派遣临床兽医研究生和青年兽医师50 余人赴日本进修学习,为提高兽医诊疗水平不遗余力。获科技发明专利3 项,为新型抗炎和促生长的绿色中兽药研究开展了有益的尝试,相关中药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指导国内兽药企业成功研发宠物皮肤病和耳病专用新兽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企业重获生机。在教学方面主要负责《中兽医学》、《中西结合兽医临床技术》、《中兽医针灸及方剂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及“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留学进修人员的《小动物临床针灸和中药学》。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在中药抗炎和针灸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具领先水平。

潘庆山,高级兽医师,工作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从事兽医行业34 年,1980 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主要从事动物临床诊疗、兽医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讲授本科生犬猫疾病学、研究生的临床病例分析、高级外科手术学及兽医临床进展的部分教学课程,在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较高而全面的技术。特别是在外科疾病和外科手术方面是目前全国公认领头人物之一,在脊柱神经外科、各种骨科疾病手术、骨科整形手术、胸外科、腹腔外科、泌尿外科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自2003 年起受聘为北京市兽医总站宠物执业医师主考官,先后培训、考核15 期,628 人取得北京市执业医师资格;初级宠物执业医师培训、考核5 期,201 人取得初级执业医师资格。每年多次为全国同行业协会讲授课程传授技术,提高兽医的技术,缩小差距,并多次到全国小动物医院演示手术进行手把手的传授,让他们真正学到了正规的操作技术。1997 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 年获华中地区科学推广二等奖,2006年、2007 年获北京市兽医总站、北京宠物诊疗行业协会突出贡献奖,2010 年获台湾信元制药临床兽医园丁奖,2011 获东西部兽医师大会中国小动物临床医学杰出贡献奖。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85 篇,出版著作19 本。

叶得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工作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从事兽医行业25 年,从1984 年毕业后,一直在动物医院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1984-1996 年期间主要从事大动物疾病诊疗,每年接诊临床病例2000 例以上;1997 年开始从事小动物疾病诊疗工作,得到了动物主人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在甘肃省边远高寒阴湿地区八县十七乡科级扶贫工作期间,主要承担兽医技术推广和应用,为农牧民传授牛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治的实用技术,举办培训讲座,使农牧民认识到畜禽疫病防治的重要性。2010-2011 年,对兰州市宠物猫、流浪猫、宠物狗、流浪狗的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兰州市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发表了2 篇sci 论文。先后赴西藏、昆明等地进行乡村兽医、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等相关兽医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多次赴奶牛场、猪场、羊场、鸡场等养殖场参与和指导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举办兽医技术讲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参加兰州市动物园野生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洪 猛,高级兽医师,工作于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27 年,1988 年7 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牧医系兽医专业,现任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战役中,与同志们一道日夜奋战,成功阻击了家禽H7N9 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疫情,全市多年来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并主持实施了《规模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铜仁地区动物疫病普查》等项目,先后获得“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项、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二项、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担任《地区治·畜牧志》的副主编,负责动物疫病方面的编写工作,10 余篇。参加工作20 多年来一直战斗在动物疫控战线,跑遍全市10 个县区、169 个乡镇,总结上一年的防疫工作经验教训,组织实施并在集中防疫过程中带领有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多方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担任铜仁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以来,通过打造防疫、检测、应急三大体系,构建了有效的动物防疫屏障。

李德印,副教授,工作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康旭宠物医院,从事兽医行业25 年,自1985 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及兽医临床工作,不间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从事过牛羊病、猪禽病、马属动物疾病及宠物疾病的诊疗,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培养了临床教研室多个专业教师的临床技能,在河南省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知识系统、临床技能过硬的小动物临床医生,多年来组织了多次小动物临床医生专业培训班,为河南省的宠物诊疗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办康旭宠物医院三家,目前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宠物医院之一。先后在CN 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六部,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现正在主持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人畜共患病- 宠物弓形虫病诊疗方法的应用性研究”。

史会敏,研究员、高级兽医师,工作于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29 年,2003 年独自组建的大庆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后改名为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曾多次接待国内外同行参观学习,在实验室建设及业务方面是黑龙江省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在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和实验室管理检测等方面也是大庆市政府认可的专家。2004 年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兽医专家参加农业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评审工作,并录入农业部专家库。2007 年带领职工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黑龙江省资质认定全部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省资质认定。2010 年中心实验室在黑龙江省地级市第一个通过了全国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同年又顺利通过了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三年复审。主持编写了《大庆地区化验员使用手册》,每年对大庆市所辖县区兽医实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队伍。带领大庆市动物疫控中心与八一农大、东北农大、哈兽研、兰州兽研建立了协作关系,成为东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2004-2006 年,组织研制了大庆地区小鹅瘟卵黄抗体制备,连续三年生产的小鹅瘟副粘病毒卵黄抗体,使全市小鹅成活率在90%以上,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认可,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预防了小鹅瘟疫病发生,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丰收。

李永刚,高级兽医师,工作于隆德县动物疾控中心,从事兽医行业33 年,在几十年的基层工作中,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先后开展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监测、诊断,牛O 型、亚洲I 型及A 型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疫病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止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24 年来,共免疫接种牛口蹄疫28 万头次,猪口蹄疫35 万头次,鸡禽流感70 万只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检疫工作累计牲畜120 多万只次,同时,还充分利用下乡搞服务的时机进项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志一起器材制定了《隆德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隆德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和方案》、《隆德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十四乡制度》、《隆德县规模养殖场消毒技术规程》、《隆德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方案》、为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陈世堂,高级兽医师,工作于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兽医行业34 年,1981 年毕业于青海涅源畜牧兽医学校,现为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家畜病院专业技术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长年坚守在基层畜牧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服务“三农”,为青海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平均每年免费举办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几十次,年培训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 000 人次累计培训2 万余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力地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作为农牧服务热线(12316)的省级专家,经常通过热线电话或亲自上门认真解答和处理农牧民群众在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方面的有关技术难题,年接听咨询电话1 000 余次,上门解决技术难题几十余次,收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长年深入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的规模养殖场和农牧民家中开展上门服务,对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疾病诊疗等进行技术指导,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养殖企业和农牧民群众在畜禽养殖、动物疫病诊疗防治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对重点场、户联点上门服务,有力促进了先进适用防疫技术的应用,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对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受到了基层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第2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用药素养兽药在畜牧兽医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保障动物的健康与生长。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个别养殖户及兽医从业人员滥用、误用兽药的现象,使一部分动物产品的药残超标,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学用药素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兽医临床用药现状

兽药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的物质,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不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动物健康,延误治疗时机等不良后果,甚至引起药物中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层兽医临床用药常见的用药误区有以下几种:

1.见病抗菌。在基层兽医临床常常在病因不明,没有对动物疾病确诊的情况下,凭所谓的养殖经验或治疗经验,或仅仅凭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想当然”的选用抗菌药,不仅不能起到疗效,也会增加用药成本,诱发耐药性。

2.见好就收。疗程是针对病情经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然后再决定新的治疗方案。如未把握疗程,症状刚刚好转就停止用药,疾病会在短暂好转后复发。

3.见泻就止。腹泻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腹泻能排除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减轻病菌及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害。治疗腹泻时,应先查明腹泻的原因,然后根据需要,适时选用止泻药,如果多量毒物引起的腹泻,则不应急于应用止泻药,而应先用盐类泻药以促进毒物排出,待大部分毒物从消化道排出后,方可对症使用止泻药。

4.见咳就止。咳嗽是对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感染时,咳嗽是排出呼吸道病原体的方法之一。如果见咳就止,会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滞留于呼吸道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加重感染。因此在未明确咳嗽病因及呼吸道内有痰液时,不要轻易镇咳。

二、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学用药素养的有效途径

1.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治疗是对诊断正确与否的验证。所以,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疾病诊断技术,准确诊断,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药。

2.制订科学的给药方案

(1)准确的给药剂量。兽医临床多半是按千克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的。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按照患病动物的体重准确严格药物的剂量。

(2)合适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根据药物剂型和吸收程度等确定的。如链霉素治疗仔猪腹泻时不宜注射而应采用口服用药,是因为链霉素注射后可很快被吸收循环到全身,口服后不易吸收,可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对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规范的给药次数和疗程。为了使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地发挥作用,需要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因此,在连续用药时,通常每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应严格按照药物的半衰期执行,并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有所调整。

(4)必要时的联合用药。为了提高抗菌效果,增强对重症感染或耐药性致病菌的疗效,扩大抗菌谱,使严重的混合感染获得及早有效的控制,降低毒性反应及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常常采用联合用药。

三、结语

由于行业、岗位的不同,各种类型的职业人需要具备职业素养也有差别。作为基层兽医从业人员重要职业之一――用药素养,是体现兽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然而,面对基层兽医临床用药现状,提升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用药素养仍然任重道远。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可分为专业从业人员和非专业从业人员两大类。作为专业的基层兽医从业人员,提升用药素养应从学校教育抓起,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经济有效的途径,各学科授课教师应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共同抓起。而对于非专业从业人员,除了专业人员的传承示范作用,更应对他们加强滥用药物危害的宣传,加大对滥用药物监管,使科学用药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观念上转变的结果,才能从行动上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李科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下(149):170-172.

第3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诊疗技术是灵魂选用教材较关键

学习中兽医的目的就是为了诊疗动物疾病,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动物病证治疗是中兽医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和中兽医各门学科的归结点,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浩瀚而宝贵的资料。在目前已经问世的高职高专教材均对病证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目的还是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应用,更好地理解中兽医学。

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兽医学,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应该按照传统分科模式教学较妥,我主编的《中兽医诊疗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三版)就是在继承于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已故教授)主编的《中兽医学》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87年5月第二版、1979年7月第一版)内科、外科、胎产(产科)、幼畜四科基础上增加温病、虫证两科(合并胎产、幼畜两科)并侧重犬猫病证,由于中兽医内科是中兽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还按照犬猫、猪禽、马牛顺序进行病证介绍,同时简略介绍了各分科发展历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兽医学,提高大家对中兽医学习的兴趣。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各种层次《中兽医学》教材中均有内容,如高职高专教材《中兽医学》(“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月、2006年8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三版)、《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4月)、《新编中兽医学》(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精品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中兽医防治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012年2月第二版)、《中兽医应用技术(中兽医学)》(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2010年11月第二版)、《中兽医》(高职高专“十一五”系列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中兽医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月、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宠物中医诊疗》(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本科教材《中兽医学(精简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1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三版、2011年6月第四版)、中职中专教材《中兽医学(中兽医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2月、2009年4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中兽医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8月、1995年10月第二版;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涉及病证的教材只有内科、外科两种三本,即中兽医专业教材《中兽医内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8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6月、1998年5月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中兽医外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9月)、《中兽医外科及伤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此外,科研院校编印的病证中兽医防治专著也值得参阅,个别虽然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但中兽医特点相对较强,如:《中兽医诊疗技术》(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技术员培训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7月)、《中兽医诊疗手册》(金盾出版社2006年3月)、《中兽医治疗学》(农业出版社1963年1月、第二版1972年7月)、《新编中兽医治疗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兽医临证备要》(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中兽医临证要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实用中兽医诊疗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6月)、《家畜常见病中兽医诊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9月)、《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

初学者,建议首选中职教材(浅显易懂),有一定基础后才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侧重操作技能),如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可购买本科教材(理论较强)参考。执业兽医资格应试者,首选中国兽医协会当年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四五月公开发行,一般分上下两册),因每年需按照新的要求(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兽药使用的变化、考题的侧重变化等)进行适当修订,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均出自该书。笔者浏览了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历年印发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学部分相对稳定:2014年版与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相比,内容完全一样,考试均涉及中药151种、方剂54个、常见病证10个,与2009年版相比,针灸方面虽然少了猪的常用穴位及常见病针灸处方,但方药方面已全部覆盖。纵览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书籍来看,中国兽医协会依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兽医全科类)》被确定为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唯一指定用书,部分出版社联合有关院校兽医专家根据此书衍生了许多辅导用书,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用书总计10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分上、下两册),并且针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按照系统复习、强化弱科、考前冲刺、考前模拟四个阶段进行分类,紧扣新考纲的变化,每本用书均有防伪标识;其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临床兽医、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均随书赠送考前冲刺模拟题和培训视频。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必备丛书共计5册,其中《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三册(临床兽医学部分、基础兽医学部分、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部分)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在已出的辅导用书中,题解类占了很大部分,其中以陈明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本为主,2014年就有5种:《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前自测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真模拟标准试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7天考点速记本》(中国农业出版社)。此外,还有孙卫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化学工业出版社)、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娟、黄庆洲(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主编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解析及考前冲刺练习题》(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几种。

第4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 兽医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5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68-01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把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然后作用于抗原体,使其与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结合,然后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来达到检测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相对成熟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在弱碱的环境下胶体金是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反应,比如胶体金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与其相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所表现的免疫性和生物学特性作用,使得胶体金在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被大规模应用[1]。

1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胶体金颗粒制备方法

胶体金标记,实际上就是胶体金将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原理是由于胶体金颗粒表面是呈负电荷,而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呈正电荷,两种电荷基团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而牢固结合。而胶体金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其制备可以利用抗坏血酸还原法和柠檬酸还原法等方法从氯金酸中快速提取。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洗干净,要使用优质的氯金酸,否则会影响到胶体金颗粒的稳定性。胶体金颗粒能够强力吸附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与免疫球蛋白、毒素、抗生素等各种非共价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在临床试验及各种医学研究中成为实用的器材,被广泛应用[2]。

而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各种物理特性,及其与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结合能够改变颜色,在显微镜下容易进行观察研究的特点而研发的。胶体金颗粒在与蛋白质结合时在显微镜下会呈黑褐色;当这些标记物大量聚集时,在肉眼下会呈红色等,因而适用于定性或者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法,而且标价后的大分子物质活性不会发生改变 [3]。

2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优点

2.1 使用方便快速,便于基层使用和现场使用,免疫胶体金的所有反应能在十五分钟内结束;

2.2 免疫胶体金技术使用的成本低,不需要购进特殊的仪器设备;

2.3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的检测条件;

2.4 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进行多项检测,增加样品的使用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解决了一些样品难以取得的困难;

2.5 胶体金技术中的标记物性质稳定,标记样品的保存时间较长,保存条件要求较低,并且没有信号衰减现象;

2.6 胶体金本身呈红色,易于研究,减少了酶标需要加入发色试剂等致癌性底物,降低了危害。

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当前,我国畜牧正处于逐渐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目前多数地区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兽医疫病区,关于防疫工作的教育宣传相对不足,导致大部分散养殖的农户缺乏动物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没能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其次,目前我国动物疫情的防疫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使得防疫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再次,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动物的防疫工作不像人类的防疫工作一样受各个单位重视。在动物实施防疫工作中,常常出现一针多畜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消毒工作。另外,由于国家在动物防疫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热情等。可见,我国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存在极大的问题,应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善这种局面。

而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标记物稳定性强、健康无害等优点,适合在兽医临床中大力推广。在兽医临床上,可以利用胶体金技术制备的试纸对畜禽病毒类疾病进行诊断,有利于对畜禽类疾病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预防。例如,王长美等用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情况、免疫胶体金试验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快速诊断证实鹅群患禽I型副粘病毒病。王爱华等兽医学研究人员采用15nm的胶体金颗粒作为实验的标记物,制备出用于检验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胶体金试纸条。这种胶体金试条纸可以检验出浓度约为1.35“g/mE的纯化EDSV。同时程安春等利用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检测提纯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1 1719斗g/mL,用这种检测方法检测了人工感染的50只鸡采集的样本,对卵巢、输卵管峡部、咽喉部、软壳蛋的阳性率均为100%,粪便阳性率为92%。王泽霖等采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羊抗鼠IgG,建立了一种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检测的银加强金标免疫技(Sliver-enhanced colloidal gold assay,SECGA),SECGA检测抗原可用IBV早期检测,具有群特异性,快速,敏感,简便,结果易判定。

4 结语

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标记物稳定性强、健康无害等优点,在兽医临床疾病诊断和检验检疫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尤其是在基层、农村等实验设施较差的地区更应得到普及。随着免疫胶体金新的标记物和制备方法的发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蔺俐仲,徐春志,靳朝.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02:106-109.

第5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关键词】中兽医药学;西兽医药学;合理用药;畜禽疾病;群体辨证防治;复杂性科学

随着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以及特种养殖的不断发展,畜禽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中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畜禽疾病越来越复杂且难以防治,使以往卓有成效的西兽医药学免疫接种与抗病原体等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其二,由于畜禽疾病防治效果不甚理想,药物滥用与乱用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其三,中兽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效果却不稳定或者无效。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其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中西兽医药学特点的重视不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药物滥用与乱用。笔者在此仅就中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科学合理用药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

1 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简单来说,西兽医药学的特点就是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不论是疫苗接种预防还是抗病原体与代谢病等,其都是针对某一种病因进行的防治;西兽医处方也有多种药物或疫苗等的应用,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行其是,不像中药处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理论将其组成一个整体来使用,其优势是分工明确、针对性强,在防治简单性的单一病因疾病,尤其是在急性病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疾病(如混合感染、病原体变异、复杂性成因与慢性病症等),其有效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其一,猪瘟疫苗正常使用对猪瘟有很不错的预防效果,而如果与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者是饲喂霉变饲料、猪慢性中毒等引起猪免疫力降低或免疫抑制,即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牛疱疹病毒4(BoHV-4)可能既不直接引起炎,在炎发生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但当已经发生细菌感染,其在免疫细胞和(或)乳导管上皮细胞中复制,则可能造成更严重、时间更长的炎[1]。奶牛群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其饲料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的含量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以增强机体对炎的抵抗力[2]。

其二,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与抗生素后白细胞增效作用(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ffect,PALE)不仅与抗菌药物的种类、浓度、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与药物的接触时间等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机体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抗生素的作用无论多么强大,最后杀灭和彻底清除微生物还有赖于机体健全的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良好、抗生素选择适当,则可迅速、彻底地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反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无论如何有用,也难以彻底杀灭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此外,脓肿形成、抑制抗生素的物质产生,或者在实验室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动物活体中产生的毒素等等,使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常常不一致。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都是一味地强调抗菌抗病毒感染,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与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特点,使其认识与处理在不同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使临床疗效时好时坏,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加大药物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导致增加药物的临床毒副反应与残留,却并不能改善与提高其临床疗效[3]。这也许就是西兽医药在急性病症及其初期的防治中多能屡建奇功,而疾病一旦转为慢性或者是病程拖延较久的慢性病和现代疑难杂症,其防治效果就不甚理想且临床毒副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原因。

其三,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谱广,可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可在人和动物间相互传播,其病原不仅有可能来自于家畜与家禽,还有可能来自于野生禽鸟或野生动物如獾属动物(badgers)等,使其以消除病原为主要手段的净化措施不仅代价昂贵,而且难度也非常大。欧美等大多数国家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没有实现完全净化的目标。欧美国家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已有40余年,欧洲多个国家(如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虽已声明消灭了牛结核,英国、法国、美国等宣称已控制牛结核,但至今尚无任何国家获得OIE“无结核”认可[4]。

其四,不仅临床医学是这样,而且基础医药学乃至整个生物学都同样面临着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如Science在2011年9月与10月分别发表社论指出[5,6]: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1万个不同蛋白质编码,而现在,这些基因产品近一半的功能只能靠猜测来获得,即使我们知道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准确功能与结构,把其导入常常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细胞后,就像药物治疗一样,其结果也很难预料。今天,基因组技术可以对人体基因组进行常规的扫描,以探讨任何紊乱的遗传改变,有2000种以上的单基因疾病已经用这种方法得到阐明。然而,尽管发现引起剩余2000种孟德尔疾病的遗传学改变在可及的范围内似乎唾手可得,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普通病、慢性病与复杂性疾病中要获得类似的理解是令人失望的。再如,由于生物体外试验与其要模拟的体内试验系统缺乏一致性,现代药物研究中的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组学(proteomics)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新产品,基因疗法(gene therapy)、干细胞研究(stem-cell research)、DNA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与癌症疫苗等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采用一种病毒蛋白的肽片段开发疫苗的简单化方法也只取得了很少的成功等等[7]。

2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兽医药学特点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是鉴于经典科学每每在近乎于圆满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出错,从而在对其认识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科学(经典科学)虽然也强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但由于其多习惯于“单因素线性分析”的认识方法,使其更擅长于对“单一因素作用”的线性认识与把握,而对复杂系统中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则认识不足,从而使其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把握与处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鉴于此,复杂性科学更加关注复杂系统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线性”与“物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是由其所处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等不同于传统科学的认识,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21st Century)与“一次世界观的转变”(A Worldview Shift)[8]。复杂性科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认识与处理动物疾病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还要重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的“初始条件”。例如,根据现代科学认识,感冒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却和气候变化与机体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气候变化与个体常常会有不同发生与转归或继发感染;奶牛炎在不同牛场不仅病原体谱系不一样,而且其群体发病率与发病程度也会因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实际中的许多动物感染性疾病有时很难治愈,而在实验室中要人工感染发病却也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要用无特定病原的敏感动物,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使动物处于应激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才能发病;实验室人工发病大多是急性典型发作,而临床病例发病却常常是多种多样,有时常见慢性非典型发作,防治起来的效果也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中兽医药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而中兽医药学不仅在整体观念中强调动物机体各部分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更是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保证了其整体观念认识的落实。中兽医药学的“证候”是动物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与某一种因素或组织器官相联系,往往被认为不科学,但根据复杂性科学来讲,其作为各种因素或物质进一步作用的“初始条件”,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由多因素共同决定。这一方面导致了疾病发生、发展与表现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却又使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有可能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即决定疾病的各种因素组合也许是变化不定的,但其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病理状态或证候,反复出现却也是可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状态或证候的出现规律进行认识与把握,从而达到认识与把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综合规律的目标[9]。其二,由于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是针对病理状态(证候)这一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认识、把握与处理的,使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复杂性科学的认识特点,不仅其药味要随证而变化与加减,而且每一种药物的用量在不同处方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与西医学“致病因素与药物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认识有很大不同。例如,一般0.2mg乌头碱就可引起人中毒、2~6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中医在临床上对心衰进行辨证施治,在不同的证候状态下和处方配伍中,附子用量从0.3g到600g,其间相差2000倍,却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而无毒副反应[10]。其三,中药的复方配伍与炮制等也对中药的疗效与毒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使其“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不同于西药的各自为战或两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有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与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均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P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对具体致病因素及其组织结构认识的不足。正因为这样,使得中兽医药学千百年来也没有筛选与开发出像现代抗菌与抗寄生虫药物等以及针对具体致病因素的特异性高、作用强的防治药物与方法。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再如,虽然种痘术首先发明于中国,它可以说是免疫学的先驱,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彻底改观,却是在西方的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理论建立与发展起来之后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或否定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认识的优势与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与西兽医药学的辨病防治有所不同,而且更是对后者具有重要的补缺作用。

3 转变科学观念,科学合理使用中西药物

中西兽医结合的几十年实践证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中兽医无证可辨与西兽医无病可识之不足,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和改善中西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在初期可以说是尽显优势;然而,由于“病”、“证”两张皮,尤其是在经典科学理念的主导下,中西兽医药学悬殊对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的概念不断被强化,而证的理念则愈来愈被弱化,前者是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后者则是逐渐枯竭乃至消亡,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了见什么病用什么药的“对号入座”,结果,中兽药研究、开发与使用中的“重药轻医”或“废医存药”思想日益盛行,不仅影响了中兽药的临床疗效,使其走向了反面,而且也严重地干扰与影响了中西兽医药学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畜禽疾病愈来愈复杂且难以防治,西兽医药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中兽医药学在临床上日渐衰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等国外中兽医药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治疗动物疑难病症方面屡有报道。如澳大利亚Ferguson博士2008年报道,一例患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哈巴狗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兽医院经过2个月的西药治疗后,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无力、精神忧郁嗜睡、腹部肿大坚硬、几乎不能行走等现象,主管兽医师认为,该狗对药物反应迟钝,预后不良――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失控,怀疑可能有顽固性疾病或其他潜在性肿瘤疾病,而转诊后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其耳鼻冰凉、口舌苍白稍有湿润、脉沉迟、腹部肿胀、大便稀、昏睡、肌萎缩等,被诊为中焦虚寒(脾气脾阳两虚),治疗采用理中丸配合针刺百会、足三里、阴陵泉、胃俞穴等,同时停用甲硝唑与硫唑嘌呤,减半并逐渐停用泼尼松与螺内酯,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哈巴狗逐渐恢复了健康[14]。因此,要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科学一统天下的片面做法,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这也许才是中西药物科学合理使用的首要前提。

3.1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重视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

由于临床实际中的各种条件不像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严格的人为控制,使得临床实际中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要远比实验室人工发病复杂得多,尤其是慢性病症与疾病的后期,没有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突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性比较大,其作用结果有时比各种因素本身显得还要重要,这使得我们在畜禽疾病防治中不仅要重视对主要因素的认识与处理,也要关注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变化。如仔猪水肿病的防治,除疫苗与抗病原体药物应用外,其关键还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断奶不要太突然,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营养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等。奶牛炎的防治既要考虑病原感染因素,也要重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季节气候变化以及不同牛场对病原体谱系与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综合防治。疫苗与抗生素应用,既要考虑病原的针对性与敏感性,也要重视机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保障准确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穴位注射或与针灸与中药等配伍使用,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3.2 重视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认识方法上也对西兽医药学具有很大的补充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说,与西兽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相比较,其“多因素整体综合分析”属于更高级的认识[15],这也就是为什么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经验与知识的总结方式,而且从今天的认识来说也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该重视对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以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研究发现,虚证患者普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而很多种补益药,无论健脾、补肾、滋阴、壮阳,只要用药对证(指补虚药针对虚证状态),都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这几乎已成为补虚药的共性;而殊不知,清热解毒药也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当然不是针对虚证状态而言的。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来说,通过不同途径或环节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或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达200余种,其中既有多种补益类药物,也包括多种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等类的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这些药物[3]。

3.3 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学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

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虽然属于更高级的认识,但其也需要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不断提高与改善其状态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与水平,而其也正是在不断地吸收与借鉴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15]。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以解决当前畜禽疾病难以防治的难题。如冯子清在西药驱虫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较圆满地解决了单纯采用西药驱虫后出现的病畜死亡、病情加剧、康复缓慢等问题[16]。

3.4 加强群体辨证施治研究与应用,满足集约化与规模化畜牧业生产的畜禽疾病防治需要

辨证施治以往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体化治疗,然而,由于现代畜牧业集约化与规模化养殖的畜禽个体与饲养条件等的高度一致性,不仅使其疾病发生与临床特征趋于一致,而且也使临床辨证施治在畜禽群体上共同进行成为可能,故“群体辨证施治”理论就应运而生,开展中兽医学群体辨证施治研究已成为当前发展中兽医学的重要课题。如当前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新中兽药开发,大都是在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根据所针对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点等对中兽医经典名方或临床经验方进行精制等来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兽药的辨证施治特点与优势,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中兽药难于进行群防群治的问题,这为开展中兽药群体辨证施治或群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防治畜禽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Kalman D, Janosi S, Egyed L. Role of bovine herpesvirus 4 in bacterial bovine mastitis[J].Microb Pathog. 2004 Sep; 37(3):125-9.

[2]史清河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炎的防御[J].中国奶牛,2000,(6):37-38.

[3]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中医药抗感染研究的困惑与复杂性科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27(5):1227-1229.

[4]郭爱珍,陈焕春.牛结核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奶牛,2010,(11):38-45.

[5]Alberts, B.EDITORIAL: A Grand Challenge in Biology [J].Science, 2011,333 (6047):1200.

[6]Chakravarti, A. EDITORIAL: Genomics Is Not Enough [J].Science, 2011,334 (6052):15.

[7]Marc H. V. Van Regenmortel. Reductionism and complexity in molecular biology. EMBO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Rep. 2004 November; 5(11):1016-1020.

[8]罗超应,郑继方,谢家声等.以复杂性科学观念指导奶牛疾病防治与中西兽医药学结合[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4):53-56.

[9]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取象比类”认识本质的复杂科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6):62-65.

[10]邢斌主编.危症难病依附子――现代名医运用附子经验荟萃[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2:1-44.

[11]全世建,丁 洁,王红丹.不同中药配伍对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6):502-505.

[12]丁英钧,王彦田,李春香等.关木通与其复方肾毒性比较及相关毒性成分测定[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4):117-120.

[13]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3):672-673.

[14]Ferguson, B. The importance of Bian Zheng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in TCVM [J].AJTCVM, 2008, 3(1):67-69.

[15]罗超应,罗磐真,胡振英.病证比较及其认识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8):10-13.

[16]冯子清.水牛伊氏锥虫病的卫气营血辨证[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7(3):37-29.

第6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一)目的

为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能分工,做好甲型H1N1流感感染猪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控制和扑灭等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编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出现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和对该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二、应急监测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农业部指定科研单位和实验室参与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负责病毒分离鉴定。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

三、预警

(一)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根据疫情监测和排查情况,提出形势分析和评估报告,预测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和发展态势,拟定相应对策。

(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向社会生猪甲型H1N1流感监测情况。

四、疫情报告和确认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5℃至41.5℃或以上,出现发热、咳嗽、流浆液样鼻液,以及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的临床特征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临床核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在2小时内报至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在2小时内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采集临床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结果,确认生猪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对外。

五、应急处置

检测发现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立即按照《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启动重大(II级)应急响应机制,必要时启动特别重大(I级)应急响应机制,按规定开展处置工作。

(一)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1.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猪、猪产品、饲料、垫料、污水等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2.疫情溯源。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猪、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分析疫情来源。必要时,对原产地猪或接触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3.疫情跟踪。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输出的猪、相关产品、运输工具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必要时,对风险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二)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生猪所在的猪场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2.封锁

由疫情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任务。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封锁令,对疫区进行封锁。

3.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的生猪,销毁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

(2)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进行消毒。

(5)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4.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必要时,经专家评估,可扑杀疫区内所有生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销毁相应的生猪产品。

(2)禁止生猪进出疫区及生猪产品运出疫区。

(3)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所有与生猪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5)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6)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5.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生猪开展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2)关闭疫点及周边13公里区域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

(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7天内售出的所有生猪及其产品。

(4)防止无关人员与生猪近距离接触。

(5)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6.解除封锁

(1)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生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相关场所和物品终末消毒。

(2)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上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令,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

(3)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翔实的记录,并归档。

7.人员防护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必要时服用抗流感药物。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做好诊断试剂、消毒用品、封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储备。

(二)资金保障

对应急处置所需隔离、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等防控经费予以充分保障。

(三)技术保障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协同有关科研单位做好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对各地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国家有关专业实验室和地方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逐步提高诊断监测技术能力。

(四)人员保障

各地应组建应急预备队,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

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机构应协调各成员单位依照本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七、附则

(一)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实施方案。

第7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一、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的启动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启动本应急预案。

(一)辖区内1个镇或街道办事处出现连片疫点;

(二)辖区内3个以上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同时出现疫情;

(三)相距我区50公里内的相邻地区发生重大疫情。

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

(一)指挥系统。

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指挥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牧局。主要职责是按照指挥部的决策,负责统一指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工作;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并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本预案的建议;联络、协调有关部门、驻区单位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镇及各街道办事处要设立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办公室,在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域内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普查和报告,并配合兽医部门做好疫情扑灭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农牧兽医部门的职责。

(1)调集动物防疫监督及有关人员开展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

(2)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预报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发生风险,预测疫情流行态势,及时预警信息;

(3)配合上级专家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4)参与、组织对疫区内染疫动物及受感染动物的扑杀及无害化销毁处理工作;

(5)组织开展疫区、受威胁区内动物免疫接种工作;

(6)监督、组织和实施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7)对受威胁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8)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9)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10)培训防疫人员并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11)组织开展对疫点、疫区及人民群众的预防灭病宣传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2.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防疫物资储备库、化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安排。

3.区财政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财政预算安排及时到位防疫所需经费。

4.区民政局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区经济商务局配合支持畜牧兽医部门做好防疫监督检查和疫区封锁工作。同时,做好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检查工作。

6.公安分局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发病动物及感染动物的扑杀、无害化销毁工作,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开展强制免疫、扑杀和无害化销毁工作。

7.工商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加强市场动物及其产品经营活动的监管,严格检查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和检验标识;防止未经检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根据疫情情况,关闭疫区、受威胁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严禁市场现宰现售活禽活动。

8.区卫生系统负责疫区及受威胁区内人群的疫情检测、预防和做好发病人群的隔离、治疗工作。

9.区监察局协助做好防疫监督检查及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检查工作。

10.各部门要加强动物屠宰管理。坚决取缔市场现场屠宰活禽活动。根据疫情情况可建议政府实施禽类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具体组织实施定点屠宰工作。

三、疫情的监测、确认与报告

发现动物有异常死亡情况,各级防疫员应立即向区兽医站报告,接到报告后,区兽医部门要立即将情况上报区农牧局、卫生局和市兽医工作站。同时,区兽医站要立即派技术人员赴现场检查,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理学和临床等症状,初步判定是否为重大动物疫情。对暂时无法判定的疑似情况要请市兽医部门帮助确诊。初步判定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将情况报区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兽医门诊、镇、街道办事处均为疫情监测报告单位,负责接受群众疫情报告并及时上报兽医和卫生部门。疫情的调查、判定和信息实行“一条线”制度,由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负责。其它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确认。

1.区兽医工作站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立即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临床症状明显的可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2.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及时将病料送市兽医工作站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

3.对疑似病例必须专人将病料送市兽医站实验室进行鉴定。

4.初步确认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区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办公室要立即将疫情准确上报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

(二)动物口蹄疫病的确认。

1.依据下列内容,由区级兽医工作站初步确认,由市兽医工作站技术人员诊断确认。

(1)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典型临床症状;

(3)动物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传播迅速。

2.初步怀疑的同时采集病料派专人送市兽医工作站实验室进行鉴定和化验。

(三)动物炭疽病的确认。

1.依据下列内容,由区兽医工作站确认,必要时由市兽医工作站派人到现场诊断,给予确认。

(1)典型的临床症状;

(2)各种动物发病急、死亡快;

(3)典型的病理变化;

(4)血液涂片,镜检及血清学炭沉试验证实为炭杆菌感染。

2.必要时,由市兽医工作站,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病菌,进行进一步鉴定炭杆菌。

(四)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确认

其它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参照以上疫病确认办法进行。

四、疫情应急反应

发生本预案第一条所规定的三款情形之一的,必须启动全区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

镇和各街道办事处动物防疫员必须加强对辖区内从事动物养殖、经营及动物产品加工、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发现或接到可疑动物疫情报告时,区兽医站要立即派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将情况上报市动物防疫部门,对发病动物及感染动物实行临时隔离、控制措施,限制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并监督消毒措施的实施。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人员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调查处理,同时采样检验,提出处理方案。疫区所属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立即调动疫情处理预备队,迅速采取疫情控制措施,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对人的感染。同时向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将疫情迅速向市紧急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在疫区立即召开会议,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分别做出封锁、扑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关决策,区人民政府要封锁令,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及开展紧急免疫等应急处理措施,免疫密度和免疫率达100%,迅速扑杀疫情。

五、保障系统

(一)物资保障。

建立区重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库应包括疫苗库、药品库、器械库等。储备库由区兽医工作站负责管理。储备物资及具体管理办法见(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及管理办法)。

(二)资金保障。

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根据动物疫病防治情况,每年在预算中安排防疫经费,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及疫苗补助。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向区财政局提交储备计划,并负责储备库的建立和物资储备。区财政局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防疫物资购置和疫情处理、监控等。

(三)技术保障。

区兽医工作站负责疫情的普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疑似病畜禽的控制、隔离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区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专家组,为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控制和扑杀疫情的现场诊断技术和决策建议。

2.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建、培训扑杀重大动物疫情预备队。同时,积极调动公安、武警和基干民兵,协助控制、扑杀疫情的工作。

六、责任追究

镇、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责任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对防控工作不力,,渎职不作为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自治区畜产品安全责任制》追究责任。

七、其它事项

第8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规模猪场猪瘟流行新特点李卫东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李连任

蛋鸡场新城疫免疫的探讨何茹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庄金秋,林初文,谢印乾

奶牛蹄病研究热点李增强,齐长明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与防治张华

奶牛疾病防治专题讲座(二十)血乳肖定汉

奶牛疾病防治专题讲座(二十一)酒精阳性乳肖定汉

脂质体肺部给药在治疗畜禽呼吸道疾病上的应用兽医导刊 张魁华,方柄虎,张小云

中药消炎软膏治疗奶牛乳腺炎王会珍

兽药剂型的发展趋势司红彬,孙忠玉

使用禽用疫苗存在的误区王燕,张凤茹,秦闻迪,李洪伟,孙立国

动物生殖激素的应用苏红辽,牛连信

蒙脱石对细菌吸附作用韩秀山,吕大丰,黄周可,许家亮,陈大水,叶志惠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的肉鸡检测项目万宇平

禽病防治疑难问答徐京生

猪圆环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孙凌志,陈庆勋,张秋菊

牛、羊胆胀病的防治体会卢文

一起猪肺疫的诊断报告李玉英,谭忠田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邢兰君

佩带耳标感染破伤风的治疗王鸿运,云利军

仔猪球虫病的治疗郑小平,刘继明,杜志明

犬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曹宗喜,邢会杰,佘利旋,陈朝喜

宠物骨折诊治的探讨王佳妮,毛军福,高进东,邹杰,宋军,冯敬业

宠物犬哮喘中毒病例的氧疗法钟喜贵,钟光胜,王守山

幼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谨慎强慧勤,庞晓宇,杨维维,贾亚普

犬流产的诊治与预防吴衍

日本是怎样依法养犬的?亦戈

我国稳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高集云

海南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谢有志,周秋平

北京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改革的思路王慧强,祝俊杰,薛水玲

一起非法屠宰犊牛加工血清案的查处与思考王海峰,郭浩,白永丽,郭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与公共卫生意义(下)汪明

我国的旋毛虫病及中欧合作研究进展刘明远

农业部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整治工作

家兔球虫病的防治杨成科

水禽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杨西福

波尔山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张蕾

我国禽流感疫苗实现产业化

炎肖定汉

兽用中药安全性评价(二)——兽用中药毒性来源及分析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赵四喜

中西药配伍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下)张魁华,方炳虎,陈瑞爱,张小云

奶牛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别与药敏试验兽医导刊 王耕,王振刚,杨广林

兽医临床用药误识及纠正张家峥,牛林山,王强,葛会杰

确定动物停药期应考虑的因素刘丽

抗菌肽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吕永智,邓华学,张传师,皱仕成,赵婵娟

氯霉素残留状况及检测方法陈鹏,罗晓琴

专家门诊之——禽病防治疑难问诊徐京生

奶牛产后瘫的区别诊断及防治冀贞阳

一例绵羊肠套叠的诊治赵新宁,王庆泽

奶牛真胃移位并发幽门积食病例手术李万盛

牛疫苗反应的抢救措施王鸿运

鸡球虫病的诊治李君喜

犬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师志海,马明仑,李守军

犬盐酸左旋咪唑、硫双二氯酚中毒病例郑耀珍,刘志,刘萍

微量元素锌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钟艳玲,王振来,郑宝莲,王凤霞

奶牛分娩护理的二要二不要原则李国江,王宝国,胡亚贤

巧用饲料添加剂预防奶牛热应激阿尔孜古丽,张晓霞

兽医临床用药的配伍禁忌(下)张家峥,郭玉周,程根生,韩会丽

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临床应用史书军,杜健

家禽养殖中的预防性用药

科学使用毛皮动物疫苗史宝昌,谭英

"日本肯定列表"对我国水产出口的影响董琳琳

专家门诊之——禽病防治疑难问答徐京生

专家门诊之——兔病防治疑难问答姜允奎

低日龄网上平养肉鸡为何也发球虫病李玉锋,李卫东,于怀敬,刘伟东

应用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鸡法氏囊刘颖

牛球虫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张会子,张建宁

巧治奶牛水肿翟广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徐新曙,顾繁荣,李传新,田芳江

猪急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郑耀珍,张兆俊,刘萍,申雪钊,江月兰,李健辉,温振标

兽医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高集云

心血管造影技术在小动物临床上的应用兽医导刊 王飞,李妮,熊惠军

犬猫牙周疾病小常识高进东,邹杰,宋军,王佳妮,冯敬业HtTp://

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型抗生素安伯·易万斯,亦戈

老病新谈共患狂犬病唐婕,金亮,李六金

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监测刘有昌,金萍,康立平,王传彬,杨欣艳,王莉

奶牛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十)瘤胃臌气肖定汉

人猪共患病的防制陈自锋

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叶慧萍

生态饲料的配制和使用巩福忠,赵振冰,阿尔孜古丽

新型饲料添加剂双乙酸钠李晓双

消毒防腐药物的临床应用杜志明

畜禽中毒的综合疗法王道坤

无公害化养殖中的药物应用易淑琴

敌百虫驱虫要注意周忠于

乳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检测董琳琳

禽病防治疑难问答徐京生

牛瘤胃洗涤疗法路银锁

温和型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张成虎

黄牛难产继发子宫破裂的治疗杨玉凤,李小玲,刘剑霞,胡枭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马发顺,宋玉伟

幼畜食毛症防治二法于千桂

鹅的微量元素失衡症张居作,熊辉,向导

小尾寒羊传染性口膜炎的诊治韩薇,刘国庆,王暖强,田丽华,张立波

猪食过期饲料中毒的诊治兽医导刊 黄建余

鹅呋喃丹中毒的诊治邢兰君

如何防治犊牛腹泻张会子

传染性绵羊痘的诊疗贾瑞波,吴元恒,徐文艳,刘中县

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的探索刘天增

大剂量糖皮激素引发犬坏死性肠炎病例倪少江

犬猫骨折的救治与整复刘国信

宠物寒冷季节常见病的防治董月钺,王昕,李兆旭

功能性纤维——发展中的科学尼克博士,亦戈

秋季畜禽驱虫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曹同德

药物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新进展(上)刘祥国,于洪意,李旭宁

畜禽产地检疫的难点与对策朱侠,张洪让

禽病防治疑难问答徐京生

蛋雏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例邢兰君

非典型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毛战胜

猪弓形虫病继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兽医导刊 孙凌志,陈庆勋,臧金刚,胡岗

猪食盐中毒不能用盐类泻剂或输盐水翟广华

猪产后败血症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孙汉昌,韩开顺,陈洪飞,段春华,李安勇

一起猪瘟并发圆环病毒病病例汪勇,赖正清,曾长贵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张会子,姚宏弟,袁存才

杜泊羔羊肠毒血症的诊治刘海防,吕品,吴利峰

大肠道异物诊治体会邹杰,高进东,毛军福,冯敬业,王佳妮,宋军

第9篇: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区别范文

关键词: 兽医工作 创新 思路

2011年初,广州动物园将兽医院、动物管理科、科技科合并成立动物管理中心,兽医院的工作模式和职责定位发生了变化。兽医人员全面参与动物保护、医疗、展示等工作,关注动物基本需求,提高动物福利,已摆在兽医工作的日事议程。

随着人们对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兽医在动物园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兽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展出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兽医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加上医疗设备有限,兽医工作至今仍未摆脱传统落后的诊疗方式,缺乏科技含量。如何将现有的医疗设备、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创新性开展动物防病治病工作是兽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创新诊疗手段

1.1保定、麻醉 在动物诊治、运输和防疫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应激。建立完善的保定措施和熟练使用化学保定技术以减少对动物的应激,改善动物福利。

1.1.1设计制造大熊猫、长颈鹿等大型珍稀动物的训练治疗笼,训练动物在非麻醉状态下能进行采血、输液等治疗操作。

1.1.2完善各种动物的化学保定技术。初步完善大型草食动物、大型猫科动物、灵长类动物、中小型动物、啮齿类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和禽类的化学保定技术,探索出各种动物最佳的化学保定药物及安全有效的使用剂量,在有效的基础麻醉下开展吸入麻醉。

1.1.3完善各种动物的吸入麻醉技术。气体吸入麻醉具有安全高效、麻醉深度可控、苏醒迅速等优点,在国内外兽医临床中早已广为使用,在国内野生动物诊疗过程中也开始逐步推广。受动物体型差异大、动物种类繁多、吸入麻醉剂及吸入麻醉机配件、技术水平及资金等影响,吸入麻醉技术在国内动物园推广速度较慢,特别是在禽类、两栖爬行类和草食等动物的使用仍未熟练掌握。我园较早开展吸入麻醉的使用研究,曾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合作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吸入麻醉的药效学研究”,对部分动物在基础麻醉之后转为吸入麻醉进行检查、治疗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广泛推广使用。另外,国内动物园在两栖爬行类和禽类的吸入麻醉遇到较多难题,特别是禽类吸入麻醉的安全性较差,如果能通过立项解决此问题,则能大大提高诊疗水平和动物福利。

1.2影像学 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为X线检查和超声诊断。去年,广州动物园兽医院购置了较为先进的X光机和数码影像系统,并对美洲虎气道咬伤、丹顶鹤骨折、猕猴腰椎错位、白狮肋骨骨折等疾病进行了多次诊断,在确定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之后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超声诊断是常用、实用的诊疗手段,对实质性器官、腔管器官的形态、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和确诊作用。因此,购置设备应用到日常的诊疗中,必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诊疗水平和动物福利。

1.3血清学与免疫学 血清学与免疫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病原微生物诊断的重要手段。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来源广,其病原也具有多样性。从野外捕捉或从国外引进的动物,很可能携带某些病原体,只有通过血清学、免疫学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确认病原体,但是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一整套的设备和技术人才,建议采用出资购买试剂然后委托大学检测的合作方式。

1.4中兽医 中国传统兽医讲究综合调理,针灸、经络气脉,观念虽未被科学验证,但是中兽医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从我国出版的世界第一本兽医专注《元亨疗马集》开始,千百年来,其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特别对一些西兽医临床上放弃治疗的重大疾病,如肿瘤等有着显著优势,中兽医在国外兽医届也大放光彩。因此,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优势,摸索中兽医诊治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动物园内老龄动物的代谢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1.5病理学 作为黄金诊断,病理学、病理组织学的诊断具有不可争议的权威性与重要性,特别是器质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由于动物园珍稀动物品种和数量多、病例资料珍贵,较容易得到突破性、创新性结果。因此,全面开展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总结圈养野生动物的科学饲养、发病规律及调整饲养方案和治疗方案,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诊疗手段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也可作为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可向其他小动物园、保护区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参与野生动物野外保护考察等活动。

2 创新工作思路

2.1建立科学的诊疗程序

禽类、草食动物、大型猫科、中小型动物、两栖爬行类、灵长类、水生动物和昆虫等动物体形、习性、对应激的敏感度及保定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兽医的诊疗程序。通过实践,摸索出对各种动物检查诊断的标准程序,使程序、数据及结果有统一的标准,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如猫科动物的疾病诊断可以开展复方氯胺酮麻醉、检查电子芯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B超)、某些特定检查、监护、治疗或手术、苏醒、护理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建立标准的诊疗程序,也是积累基础数据最科学的途径。

2.2完善疾病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库,对所发生的疾病,按流行病学、传染病、寄生虫、内科、外科、肿瘤、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动物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疾病、主要发病时间等规律性的东西,使兽医能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变被动医疗为主动防疫。

3 创新管理模式

3.1兽医人员管理

随着兽医工作的范围与工作量的增加,人员紧缺问题凸现。除了补充能干的新员工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实习饲养员,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治疗时能作为兽医的助手,为手术、治疗后的动物提供更细致更专业的护理。另外,社会上很多执业兽医和兽医学院的大学生、研究生,对动物园的兽医工作非常感兴趣,也很热衷参与其中。如果能将他们作为兽医志愿者,以他们娴熟的临床技能,在一些重大疾病、手术时,必然能给予非常有效的帮助。

3.2医疗仪器管理

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提高野生动物的诊治率,但必须做好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的医疗设备,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满足野生动物危病、急病、新病、重大疫病的诊疗与防控等方面的需求。使传统的诊断手段向现代诊断技术转变,创新性开展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治和日常的健康检查。

3.3关注动物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动物发病和死亡原因的分析,全面关注影响动物健康的各种因素,从源头上减少动物的发病和死亡。除做好免疫接种、驱虫、消毒等常规防疫工作,还在对动物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分析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并指导动物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全面参与动物的种群建设规划、笼舍设计与改造、营养标准的制定、饲料及饲养场地的调整等等。从笼舍的合理性、营养、管理、应激因素等工作做起,力求减少动物的发病诱因,全面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使兽医工作从被动治疗变为积极治疗和主动防疫。

3.4、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