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临床免疫学综述精选(九篇)

临床免疫学综述

第1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20

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s syndrome), 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是急性软瘫的常见原因之一[1]。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急性GBS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基层医院广泛应用[2],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GBS的临床效果, 现收集在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 诊疗的104例急性GBS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其诊疗经过, 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GBS患者的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均满足第6版《内科学》中规定的急性GBS的诊断标准[3]。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相关药物过敏者;入选患者入院前均未行免疫球蛋白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1例, 年龄12~64岁, 平均年龄(35.9±17.3)岁, 病程4~48 h, 平均病程(11.5±0.9)h;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2例, 年龄14~80岁, 平均年龄(35.1±22.0)岁, 病程6~48 h, 平均病程 (11.6±1.1)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且调查过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备案。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免疫球蛋白常规治疗, 人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国药准字 S10970081) 0.4 g/(kg・d)[4], 静脉输注, 连续用药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 免疫球蛋白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 甲泼尼龙[Pfizer Italia s.r.l.(意大利), 注册证号H20110064]500 mg/(kg・d)肌内注射, 连用7 d后, 改为口服制剂, 剂量为3 mg/(kg・d), 连用3 d后停药。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及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规定, 显效:治疗后肌无力、说话声小、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活动自如, 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仍存在, 但显著缓解;无效:经积极治疗, 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恶化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 观察组显效19例, 有效2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显效14例, 有效25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GBS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炎性脱髓鞘为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临床上以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及主观感觉障碍为其主要表现[6]。

急性GBS发病前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前驱症状。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首先应以维护生命体征为主, 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调整电解质紊乱等。现阶段, 临床上对急性GBS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球蛋白疗法、激素疗法、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疗法等, 其中免疫球蛋白疗法与激素疗法应用最为广泛。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输注, 不但能提供特异性抗体还能中和致病性的自身抗体, 调节抗原识别因子, 抑制补体结合, 足量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防止膜溶解性攻击性复合体形成, 有效遏制自身性的免疫反应。激素应用能减轻机体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抑制局部的炎症因子释放, 减轻急性脱髓鞘病变的组织炎症和水肿。二者联合能有效降低脱髓鞘程度, 促进髓鞘修复, 有效逆转神经传导阻滞。从本次统计的结果分析, 采用联合用药方案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4%, 显著优于单用免疫球蛋白的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 在免疫球蛋白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GBS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艳.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 2013(22):448.

[2] 陈长江, 章平富, 魏国兰,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2(3):202.

[3] 杨享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可行性以及疗效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3(20):56.

[4] 曾庆银.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的临床疗效观察.医药与保健, 2015(2):84.

[5] 王坤亮, 朱家攀.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4):139.

第2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摘要] 目的 结偏远地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就诊情况,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0月住院的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血清生化学、自身抗体、病理学、影像学及就诊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6.96±15.6)岁,男:女为1:5.6。AILD临床症状不典型,ALT、AST、ALP、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以ALT、AST升高为主,PBC以ALP、GGT升高为主,AMA、AMA-M2为PBC特异性抗体,AMA阳性率为93.33%,AMA-M2阳性率为90.00%。ANA无特异性,确诊AIH需肝脏病理学。偏远地区因经济文化落后、医务人员对AILD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发病6个月内确诊率达33.96%(18/53)。 结论 偏远地区AILD以围绝经期女性多见,早期症状不典型,生化、免疫学、自身抗体、肝脏穿刺病理学等检查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率低。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就诊情况;偏远地区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029-04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Visit of 53 Case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in Remote Area

TAI Jing-ping, HUANG Rui-jin, ZHANG Wen-juan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Quj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situation of 53 case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in remote area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general conditions, clinical features, serum biochemistry, autoantibody, pathobiology, imaging and diagnosis of 53 cases of in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onset age of children was (56.96±15.6)years old, 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1:5.6,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ILD was atypical,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LT,AST,ALP,GG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

[Key words]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 Visit; Remote area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功能过度激活而导致的肝胆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以肝脏病理损害及肝功能异常为重要表现,早期起病隐匿,不规范治疗大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进展为肝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及上述3种疾病任意两者的重叠综合征 (overlap syndromes,OS),临床上OS以AIH重叠PBC多见。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3例AILD患者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及就诊情况,以提高偏远地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规范化诊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院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确诊的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初诊患者33例,复诊患者20例。男8例(15.09%),女45例(84.90%),男:女=1:5.6。其中PBC 30例,AIH 14例,PBC重叠AIH(OS)8例,PSC 1例(男性)。30例PBC患者中男5例,女25例,男:女=1:5,年g32~80岁;14例AIH中男2例,女12例,男:女=1:6,年龄38~66岁;OS中均为女性,年龄54~77岁,PBC及AIH性别构成比相当。AIH诊断参考2008年国际自身免疫肝炎小组(IAIHG)提出的AIH简化积分系统及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更新的有关AIH的诊断及治疗指南[1-2],并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性肝病。PBC的诊断主要参照2009 年欧洲肝病学会制定的指南进行:①有提示胆汁淤积的证据,即碱性磷酸酶(ALP)>2倍正常值上限或 γ-谷氨酰转移酶(GGT)>5倍正常值上限;②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 阳性;③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征性胆管损害。以上3项中符合2项者可确诊[3]。PSC依据 2015 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 PSC实践指南[4], PSC 患者可有以下表现:①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生化学异常。②胆道造影检查肝内外胆管的多灶性狭窄。③肝脏病理检查见特征性“洋葱皮样”纤维化。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清生化学、自身抗体、影像学特点、肝穿刺病理学特点、病程长短及就诊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状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组间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3例AILD患者中,PBC30例、AIH14例、AIH-PBC重叠8例、PSC 1例,男(8):女(45)=1:5.6,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6.96±15.6)岁。工人28例,农民25例。合并干燥综合征2例,溃疡性结肠炎一例,膜型肾病1例,皮肌炎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无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肺动脉高压1例,糖尿病4例,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

2.2 临床表现

53例AILD患者中表现为纳差、乏力7例,尿黄、肤黄19例,呕血、黑便8例,腹痛、腹胀8例,瘙痒3例,肝功能异常且无症状者6例。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有15例,占患病人数的28.30%,其中以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就诊8例,腹水5例,两者均出现者有2例。

2.3 血清生化学特点

PBC组胆管酶明显高于AI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自身抗体检测

53例AILD患者免疫学特点PBC以AMA(或)AMA- M2阳性为主,ANA阳性在AIH中比例明显增高,1例PSC患者为复诊患者,故未行免疫学检查详见表2。

2.5 影像学特点

53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和(或)腹部CT检查,黄疸患者行MRI排除胆道系统疾病,其中脾脏肿大13例,腹水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例。

2.6 肝穿刺病理学

53例患者有15例行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占28.30%。其中G1-2S0-1有3例,G2-3S1-2有8例,G3-4S2-3有4例。PBC重要病理特点是肝内小胆管进行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症半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可见胆栓形成。AIH的重要病理特征是界面性肝炎、淋巴-浆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呈“玫瑰花样”改变。OS患者组织学上兼PBC和AIH的双重特点。

2.7 就诊情况

53例AILD患者市级医院确诊33例,占62.26%,病程大于1年的占79.25(42/53),辗转3家及以上医院的占81.13%(43/53),确诊时间大于6个月的占66.04%(33/53)。详见表3。

3 讨论

该文以该院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就诊经过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到达早诊断、及时规范治疗,避免患者发展成终末期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中年女性多见,该研究中女性患者占84.90%,平均年龄(56.96±15.6)岁,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数据相一致[5-6]。该类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AIH常伴发其他肝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 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乳糜泻等[7]。PBC可以合并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关节炎、硬皮病等[8]。该组资料中AIH合并干燥综合征2例(14.28%)、皮肌炎1例(7.14%)、肺动脉高压1例(7.14%)、2型糖尿病2例(14.28%)、甲状腺功能异常l例(7.14%)。PBC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6.67%)、2型糖尿病2例(6.67%)、溃疡性结肠炎1例(3.33%)、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6.67%);OS合并膜型肾病1例(12.5%)。可见自身免疫性肝病容易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故反复肝功能异常且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需拓展思路,问诊时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关节疼痛、皮疹、眼干、口干、大便异常等症状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病史。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不典型,早期起病隐匿,是导致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AIH起病多缓慢,可表现为乏力、纳差、小关节疼痛,体检可见肝脾肿大。一部分患者以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就诊,常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可明显好转,但反复升高,多以ALT、AST异常为主。约1/3患者诊断时已存在肝硬化表现,少数患者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的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9-10]。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炎,并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11-12]。随着AIH中肝细胞炎症控制,IgG水平可随之下降,但因该文AIH病例数太少,还有待更多临床治疗的分析及总结。PBC多以乏力、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不适。该研究中部分患者因辗转多家医院,致使确诊时间延迟,28.30%(15/53)的患者就诊时即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故以黄疸、腹水、呕血、黑便就诊者多见。PBC早期以ALP、GGT升高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TBIL、DBIL升高,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明显,AST、AST正常或轻度升高。OS组各项指标介于PBC及AIH之间。ALT、AST、ALP、GGT是基层医院能够开展的常规检查项目,该文从上述常规检查项目着手研究,有助于偏远地区基层医院医生提高警惕,识别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生化学异常,能及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或及时转诊,以免延误AILD的诊治。AMA、AMA-M2是PBC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很高,是PBC明确诊断的一个参考依据。该组资料中30例PBC患者AMA及AMA- M2阳性率分别为93.33%、90.00%,与参考文献[7、13]报道相一致。抗核膜抗体 gp210在PBC及PBC-AIH重叠中阳性率较AIH明显增高,分别为30.00%、37.50%,而抗核点抗体 Sp100阳性检出率较gp210低。有文献报道[14] 抗gp210抗体对 PBC 患者诊断虽然其敏感性不高,只有41.50%,但特异性则高达 97.20%,尤其是抗线粒抗体阴性的PBC 患者中有非常强的诊断价值。故对于自身抗体阴性,有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需重视抗gp210的结果并积极行肝脏病理学检查。ANA、ASMA、抗LKM-1、抗 LC-1 抗和抗 SLA抗体在AIH中有不同程度阳性,以ANA阳性率高,但 AN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呈现阳性,故无特异性。据报道 AIH 的特异性抗体为抗 LKM-1 抗体、抗 LC-1 抗体和抗 SLA 抗体[15]。该研究中上述抗体阳性检出率偏低,是否跟样本量过少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及治疗共识(2015)报道[10],临床上70%~80%的AIH患者ANA呈阳性, 20%~30%呈ASMA阳性,和(或)ASMA阳性者可达80%~90%。ANA和ASMA为非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在高滴度阳性时支持AIH诊断,低滴度阳性可见于各种肝病甚至正常人。为此,AIH诊断为排他性诊断,结合AIH简化评分标准,确诊需借助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病由于自身抗体存在交叉、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增加诊断的难度。从表3可以看出该院住院的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早期诊断率低,发病6个月内确诊率达33.96%,多数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反复住院治疗,错过关键治疗时机,等确诊时部分患者已经发展成肝硬化失代偿期,甚至肝衰竭。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该院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水平低下,文化知识相对落后;②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缺乏;③医务工作者及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不到位。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病症状多样,起病缓慢,大多数患者早期以肝功能异常就诊,故在常规保肝治疗前需查找肝损伤原因,尤其是中年女性患者需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而抗体阴性的患者需积极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力求到达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该病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Manns MP,Czaja AJ,Gorharm J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10,51(6):2193-2213.

[2] Qiu D,Wang Q,Wang H.Validation of the simplifie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nese patients[J]. Hepatology, 2011,54(2):340-347.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 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J Hepatol,2009,51(2):237-267.

[4] Lindor KD,Kowdley KV,Harrison ME,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J].Am J Gastroen terol, 2015,110(5):646-659.

[5] 高敏照,刘玉兰.18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066-1068.

[6] 程智玲,南重汉,何登明等.西南地区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肝脏,2014,19(11):832-835.

[7] 马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2) :104-107.

[8] 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2):99-101.

[9] 韩丽利,彭海风,吴军,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5):169-170.

[1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W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9-22.

[11] Krawitt EL. Autoimmune hepatitis[J].N Engl J Med, 2006, 354(1):54-66.

[12] 高玲.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61-162.

[13] 李, 李永哲.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研究新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 2011, 15(5): 945-948.

[14] 詹克勤,彭卫华,陈建华,等.抗 gp210 及 sp100 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 31(5) :416 -418.

第3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血清;细胞因子;红细胞免疫指标;淋病

【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cytokines, erythrocyte immune indexes and gonorrhoea.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gonorrhoe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64 healthy persons at the same period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rum cytokines and erythrocyte immune 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degree were compared with non-complications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ose indexes and gonorrhoea were analyzed by the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The serum cytokin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erythrocyte immune index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wors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observation group on more serious diseas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ll worse than those of other patients, all P

【Key words】Serum; Cytokines; Erythrocyte immune indexes; Gonorrhoea

【中图分类号】R759.2【文献标志码】A

淋病为临床并不少见的一类性传播疾病,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极高,对其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免疫状态的研究并不少见,可有效反映患者发病过程中的机体免疫状态,另外细胞因子也是有效反映机体多方面反应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其在淋病患者中的变化研究也极为必要,同时分析淋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1,2],以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本文中我们就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淋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到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淋病患者入选标准:20岁及以上;对研究积极配合;无其他基础疾病;一周内未用任何药物。排除标准:60岁以上及20岁以下者;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对照组的64名健康人员中,男性40名,女性24名;年龄22~50岁,平均 年龄(323±70)岁。观察组的64例淋病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25±69)岁;病程04~65个月,平均病程(18±04)个月;其中轻度20例,中度27例,重度17例;有并发症者30例,无并发症者34例。两组的性别比例与平均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因此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将部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检测指标为TNF-α、IL-2、IL-10及hs-CRP,然后采用其他血液标本进行红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检测方面包括FEER、FEIR、CIC及DTER,上述红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为常规的郭氏法。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淋病的关系。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处理软件包选用SPSS140,其中的男女比例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处理,平均年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且P

2结果

21两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10及hs-CRP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2低于对照组,另外有并发症及较为严重患者的血清TNF-α、IL-10及hs-CRP均高于无并发症及较轻的患者,而血清IL-2低于无并发症及较轻的患者,P均

3讨论

淋病是高居性传播疾病发生率第二位的疾病,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重视程度较高[3],对于本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尤其多,众多研究性指标中,血液指标是研究较多的方面。细胞因子是有效反应机体多方面应激的重要指标,在多种疾病及创伤中均有较高的检测价值[4,5],在淋病中的研究临床却较为少见,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此方面的变化研究较为必要。另外,TNF-α、IL-10及hs-CRP作为其中检测开展率较高的检测项目,因此对在淋病患者中的检测研究空间较大[6,7]。再者,红细胞免疫也是近年来在多项疾病及机体其他应激中变化较大的指标,淋病患者的免疫研究临床虽不少见,但是对于红细胞免疫的变化研究却十分少见,而随着红细胞在临床中的研究率不断升高及临床检测价值受肯定程度的不断升高[8-11],对于其在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也不断提升。

本文中我们就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淋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中TNF-α、IL-10及hs-CRP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而血清IL-2则明显低于健康人员,说明患者的炎性应激状态呈现异常的状态,需对此类患者进行此方面的干预。同时淋病患者的FEIR及CIC均高于健康人群,而FEER及DTER则低于健康人群,说明此类患者红细胞免疫受损的情况也较为突出。另外淋病患者中有并发症者的上述指标异常程度明显更大,且受疾病严重程度也影响较大,越为严重的患者其异常程度越为突出。以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认为其在淋病患者中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监测及研究价值[12-1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淋病患者呈现明显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异常,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章鹏飞,季必华.性传播疾病与Thl7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40(3):180-183.

[2]周仲,徐美琴.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SA检测的临床意义.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6):606-607.

[3]郑锦华.淋病患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的分析. 中国性科学,2013,22(9):38-40.

[4]Liu Y,Russell MW. Divers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Neisseria gonorrhoeae from Th17 to Th1/Th2 by treatment with ant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antibody generates immunological memory and protective immunity.MBio,2011,2(3):95-111.

[5]Phillips R.Infection: targeted IL-12 reset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gonorrhoea. Nat Rev Urol,2013,10(11):620.

[6]余辉,俞丽琴,罗武.淋病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2):153.

[7]黄洪光,赵秀昌.2004~2011年崇左市淋病、梅毒、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2013,19(3):237-239.

[8]Liu Y,Islam EA,Jarvis GA,et al.Neisseria gonorrhoeae selectively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1 and Th2 cells, and enhances Th17 cell responses, through TGF-β-dependent mechanisms. Mucosal Immunol,2012,5(3):320-331.

[9]郑,钟娜,王芳乾,等.2005―2009年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梅毒、淋病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2):960-961,978.

[10]陈桂清.头孢噻肟联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治疗女性淋病疗效观察. 北方药学, 2011,8(7):33.

[11]钟承武.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和SA检测的临床意义.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1):36-37.

[12]陆原,廉翠红.淋球菌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5):328-331.

[13]齐越,张雷.淋病奈瑟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13,19(1):13-15.

[14]韩芸.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病临床观察. 皮肤病与性病,2014,36(4):233.

第4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该共选择3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 结果 该组选取病例行8~12周治疗后,14例显效,占46.7%;11有效,占36.7%;5例无效,占16.7%。 结论 针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特征,采用针对性方案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

关键词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05-02

[作者简介] 梅国斌(1973.10-),男,土家族,湖南怀化人,学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肾内科腹膜透析工作。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包括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和Graves病,当有蛋白尿伴发时,临床定义为AITD相关肾病。以膜性肾病病理类型多见,可能为甲状腺微粒体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外诱发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机制在部分病例中也有所参与,使肾小球受损,进而形成蛋白尿[1]。AITD相关肾病病理其它类型还包括新月体肾炎、系膜增殖性肾炎等,但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该病多数患者仅以轻度蛋白尿为临床表现,极少可有肾病综合征,多数无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该研究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相关病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研究对象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8~57岁,平均(39.2±2.3)岁,其中乔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5例,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9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蛋白尿,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为0.16~5.30 g/d,其中呈肾病综合征表现10例,白蛋白12.3~28.4 g/L,24 h尿蛋白定量3.6~7.9 g;轻至中度血压增高9例;镜下程度不等血尿15例。患者均自愿签署该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 方法

应用他巴唑(产品批号:961001)或丙基硫氧嘧啶(生产批号:100803-201002)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取甲状腺片(批号850726)替代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甲减。在针对AITD治疗的基础上,取糖皮质激素(生产批号:930907)治疗22例,其中呈肾炎表现者13例采用泼尼松(生产批号:0204020)5 mg·kg-1·d-1,并取双嘧达莫(生产批号:20031002)等药物辅助治疗,并依据患者机体情况行对症支持;呈肾病综合征表现9例采用泼尼松1 mg/(kg·d)治疗。另8例因AITD症状不重,蛋白尿较轻,仅对症支持治疗。

1.3 效果评定

显效:经药物治疗,血肌酐(SCr)异常者SCr水平降至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阴性或定量减少>50%;有效:SCr异常者SCr水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与疗前比较,尿蛋白阴性或定量减少25%以上;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2 结果

该组选取病例行8~12周治疗后,14例显效,占46.7%;11有效,占36.7%;5例无效,占16.7%。

3 讨论

研究显示,临床上AIRD相关肾病多有甲状腺疾病前驱病史,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等,病理上呈膜性肾病改变[2]。甲状腺疾病与蛋白尿属一种或两种疾病类型,具有深入研究价值。国外报道显示,患者病发甲状腺疾病后,有轻度蛋白尿伴发,可能为早期肾脏疾病表现。故甲状腺疾病有蛋白尿且全身浮肿者,需对蛋白尿的变化动态观察,及早做肾脏免疫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3]。临床在针对甲状腺疾病单纯治疗时,尿蛋白数并未减少,还需取免疫抑制剂应用,才可发挥效果。AITD诱发的肾脏损害多表现为蛋白尿,但程度不一,部分可为肾病综合征,部分仅为轻微蛋白尿[4]。有镜下血尿伴发,较少见肉眼血尿,患者中多数无肾功能及高血压损害,损害小管间质的程度较轻。有肾小球病变伴发的AITD,多见膜性肾病,也有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病变等。

临床目前在甲状腺疾病与肾病综合征相互独立或互为因果的研究中尚存有争论。国外研究[5]观点为病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肾脏可能发生损害,因免疫复合物(由甲状腺抗原介导)可沉积在肾脏,引发肾脏损伤。体内还有多种抗甲状腺成分的抗体存在,如MCA、TGA,血清中可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和抗原。AITD相关肾病膜性肾病发生机制与肾小球基底膜外由甲状腺微粒体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沉积,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相关,患者中部分循环免疫复合物机制可能参与其中。表明异常的甲状腺疾病免疫功能,为诱导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因素。有文献指出,针对Graves病患者,PTU可诱导P-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有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民P-AN-CA阳性的肾脏病相关,甲状腺功能相对紊乱,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相关性肾病P-ANCA阳性患者中多见。故需对抗甲状腺药物诱发的相关必肾病加以关注。且严重肾病综合征血清T3和T4可能降低,为自尿中丢失大量蛋白相关,需与原发性甲减症鉴别。需注意一般肾病综合征FT4略偏高或正常,血TSH和FT3正常。而原发性甲减症,FT3和FT4呈减少表现,血TSH升高。该研究甲减者均与原发性甲减症符合,可将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排除。

目前尚缺乏对AITD相关肾病的统一认识,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均可能发挥治疗作用[6]。当AITD有蛋白尿伴发时取状腺素单纯替代治疗可能发挥效果,一旦有肾病综合征出现,其临床效果即下降,单纯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也不能减少蛋白尿。故治疗此病时,需在对AITD积极治疗的同时,取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加用,以改善预后。有学者对比单行AITD治疗的患者,取免疫抑制剂或糖皮激素加用,效果较为显著[7]。该研究中,首先充分治疗AITD,并针对肾炎综合征患者加半量泼尼松,肾病综合征患者加足量泼尼松应用,并取百令胶囊、雷公藤干多甙等药物联用,以对免疫功能起到抑制和调节的效果,肾脏病变得到尽快控制。采用泼尼松效果不理想者,可取CTX免疫抑制剂应用,以改善预后。该研究结果显示,该组选取病例行8~12周治疗后,14例显效,占46.7%;11有效,占36.7%;5例无效,占16.7%。

综上,针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特征,采用针对性方案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

参考文献]

[1] 姜玲,胡玲,黄慧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7-8.

[2] 肖复茜.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17(11):1555-1557.

[3] Ozbek MN,Uslu AB,Onenli-Mungan N,et al.Thyroidperoxidase gene mutations causing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in three Turkish farnilies[J].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9,22(11):1033-1039.

[4] 张海涛,张文富,张晓轩.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方法改良及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1.18(6):78.

[5] 王慧,李广宙,李洪忠,等.313例甲状腺关病核素显像的回顾性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8(28):15-16.

[6] 黄建萍,张敬京,宗媛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伴肾小球肾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5):305-308.

[7] 周秀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3.

第5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以下4种表现互为因果,其中①②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①大量蛋白尿:患儿的尿蛋白定性检测等于或超过(+++),尿蛋白定量检测每日>50 mg/kg,持续2周以上。②低蛋白血症:患儿的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患儿的血胆固醇>5.7 mmol/L。④明显水肿: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肾炎性肾病综合征具备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并有下述表现之一,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①血尿。患儿2周内3次离心尿检查,红细胞>10个/HP。②高血压。学龄儿童的血压≥130/90mmHg,学龄前儿童的血压≥120/80mmHg。③氮质血症。患儿的血尿素氮>10.7 mmol/L。④低补体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及C3持续下降。

按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分型

①激素敏感型:予泼尼松足量正规治疗8周时,尿蛋白转阴者为激素敏感型。②激素耐药型:予泼尼松足量正规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为激素耐药型。③激素依赖型: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激素减量或停药1个月内病情复发,此种现象重复发生2次以上者为激素依赖型。

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及类型: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肾小球呈极轻微的改变,免疫荧光下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下肾小球呈现弥漫性足突融合现象为其特征性改变。临床表现特点:大量蛋白尿,临床分型为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且治疗反应分型多数为激素敏感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检查及类型:光镜下系膜细胞增多和系膜基质增宽,系膜增生严重时可见毛细血管腔受挤压变窄,基底膜正常。免疫荧光下可见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以系膜区IgA或IgM沉积为特征的被分别称之为IgA肾病和IgM肾病。电镜下主要系膜区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为血尿伴程度不等的蛋白尿。

膜增生性肾炎 根据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的不同又可分为3型:I型,免疫复合物型;II型,致密物沉积病;Ⅲ型,膜增生性肾炎与膜性肾病的混合型。此3型共同的病理特点是均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临床上以I型最多见。临床表现特点:以肾炎伴低补体血症为特点。常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后转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常有肾功能受损且呈慢性进展过程。

膜性肾病病理检查及类型:以基底膜的弥漫性增厚、钉突形为特点。在疾病的初期,电镜下示颗粒状上皮下有沉积物,依病情发展过程分5期改变:I期,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II期,除上述沉积外,基底膜有钉突状改变;Ⅲ期,基底膜环状增厚;Ⅳ期,基底膜内的沉积物溶解、吸收;V期,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免疫荧光检测则以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沉积为主,伴少量IgA、IgM、C3沉积。临床表现特点:以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小儿膜性肾病原发者少,多为继发性(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和HBV相关性肾炎)。

第6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 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妊娠结局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99

Research of significance and inspection finding by antepartum immune test item TANG Xiao-qing. Chongqing City Nan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00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spection finding by antepartum immune test item, and to analyze its test significance. Methods A total of 600 pregnant women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est measu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ntepartum immune test item to tes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high risk pregnancy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high risk pregnancy detection rate (12.0%) of viral hepatitis A, chronic hepatitis B, syphili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and Down's syndro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67%),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Antepartum immune test item; Inspection finding; Pregnancy outcome

a前检查主要是指在孕产妇妊娠期间, 采取必要检查手段对其妊娠情况进行观察, 从而明确妊娠风险, 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防止出现病情迁延情况, 为孕产妇安全分娩提供良好保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 产前检查受到临床医学领域及孕产妇本人的重视。但是, 很多基层医院仅开展常规产前检查, 在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上仍存在较大局限性。本研究选取600例孕产妇, 对其产前检查情况作出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600例孕产妇作为主要观察对象, 孕产妇均满足产前检验相关操作标准[1]。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0例。观察组孕产妇年龄24~37岁, 平均年龄(32.24±3.87)岁;

其中, 初产妇234例, 经产妇66例, 孕周17~40周, 平均孕周(28.52±3.82)周。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32.14± 3.89)岁;其中, 初产妇235例, 经产妇65例, 孕周17~42周, 平均孕周(29.07±4.31)周。所选孕产妇本人或家属对诊疗情况知情同意。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 本研究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及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及其全身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及具有明显诊疗风险者;③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者;④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⑤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产前检查, 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染色体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同时对孕产妇羊水细胞进行检查, 测定血液甲胎蛋白等;了解孕产妇病史、生活习惯、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史、配偶身体状况等情况。

1. 3. 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上述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 对孕产妇执行产前免疫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肝炎病毒、梅毒、HIV感染、唐氏综合征, 检验主要操作情况如下:要求受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开展相关检查项目, 采集静脉血液标本, 保证及时送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 对血清标本进行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等项目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执行, 保证检验工作质量。

1. 4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比较, 主要包括甲肝、乙肝、梅毒、HIV感染及唐氏综合征等方面高危妊娠检出情况, 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甲肝检出9例, 乙肝检出15例, 梅毒检出3例, HIV感染检出4例, 唐氏综合征检出5例, 高危妊娠检出率为12.0%。对照组甲肝检出2例, 乙肝检出3例, 梅毒检出0例, HIV感染检出1例, 唐氏综合征检出2例, 高危妊娠检出率为2.67%。观察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8, P

3 讨论

3. 1 产前免疫检验结果分析 产前检查能够及时掌握孕产妇身体状况, 明确分娩风险, 从而制定完善可行的应对措施, 提高围生期安全分娩系数[2]。产前免疫检验可明确孕产妇是否合并传染性疾病,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产前免疫检验, 对照组执行产前常规检验, 结果显示:观察组甲肝、乙肝、梅毒、HIV感染及唐氏综合征等方面高危妊娠检出率(12.0%)高于对照组(2.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2 产前免疫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免疫检验, 明确相关检验项目检出情况, 对孕产妇意义重大。在开展临床实践工作过程中发现, 很多孕产妇对常规产前检验比较了解, 但是对免疫检验及其主要检验项目认知程度^低, 因此常常忽视相关检查。免疫检查能够了解孕产妇是否合并严重传染病, 从而通过科学的医学方式, 及时有效解除患者危险, 很大程度上提高孕产妇围生安全性与可靠性[6]。与此同时, 通过免疫检查后可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不仅能够保证孕产妇分娩安全。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传染性疾病对胎儿的伤害程度。例如, 通过唐筛化验孕妇血液, 对胎儿唐氏征发生情况进行判断。若存在较高危险性, 则进行进一步确诊检查, 如绒毛检查、羊膜穿刺检查等。权威文献报道认为, 通过产前免疫检验, 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妊娠情况, 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孕产妇围生期管理质量及分娩效率均明显提高。本研究虽然未对两组分娩情况进行分析, 但是所得结果可证实开展产前免疫检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妊娠期传染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隐匿性, 常规产前检查方法不易发现, 可导致病情迁延, 对分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免疫检验, 可尽早发现高危妊娠风险因素, 从而根据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提高围生质量。在实践工作中, 要做好产前检查宣导工作, 积极推动产前免疫检验的实施, 为孕产妇安全分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贺映富. 评价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 2015(33):179-180.

[2] 骆时木, 黄清流. 对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实施免疫检验的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4):64.

[3] 王建红.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1):114-115.

[4] 陈会敏.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6):1082-1083.

[5] 尹敬娥.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6):140.

[6] 贺靓. 基于产前诊断构建的免疫检验项目意义探索. 现代临床医学, 2015(1):40.

[7] 王博, 马P.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33-34.

[8] 毛大平.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今日健康, 2015(4):331.

[9] 季忠庶.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应用意义研究及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8):214-215.

[10] 何林科. 浅谈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9):162-163.

[11] 钱俊.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中国医刊, 2011, 46(11):8-11.

[12] 商树坤.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养生b, 2016(8):36.

[13] 胡华丽. 评价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52-53.

[14] 吴淑华. 免疫检验项目在产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医学信息, 2015, 28(16):218.

[15] 孙院红, 罗冲, 青小鹤.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4):4985.

[16] 陆居文, 徐艳红, 欧阳辉妹, 等.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5):197-198.

[17] 宋桂兰. 试论产前检查免疫检验的临床意义. 医药前沿, 2015(25):375.

[18] 赵健宇.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 2014, 27(27):97-98.

[19] 彭靖. 谈产前检查免疫检验的临床意义. 今日健康, 2014(2): 232.

第7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4-02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免疫紊乱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当机体通过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触等各种途径接受某种过敏原(或变应原)刺激后,出现在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今世界范围内过敏性疾病呈增高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美国变态反应学会报道该病发病率为20%~40%,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陈育智等[1]报道我国有30%~40%的人都曾患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哮喘患者均始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故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已将抗感染、对症以及免疫治疗作为防治哮喘最基本的方法[2]。为此,本文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作如下综述:

1 特异性免疫治疗

1.1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指由低剂量注射变应原开始、逐次递增变应原注射剂量、最终使机体渐渐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从而达到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以及控制或减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目前除药物治疗以外的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虽然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对SIT的治疗机制有了新的认识[3]。目前认为,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下述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一是改变T细胞初次免疫应答方向,使之发生“递呈偏离”;高浓度大剂量缓慢持续释放的变应原,可能刺激抗原递呈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或IL-10,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二是高浓度大剂量缓慢持续释放的变应原诱导生成更多调节性T细胞或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能力,发挥“封闭抗体”效应,抑制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颗粒、释放组胺、激肽等炎性介质,从而减轻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三是抑制再次免疫应答,诱导变应原特异性Tm细胞凋亡,形成变应原特异性外周耐受;四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对炎症细胞的黏附和趋化浸润来抑制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变应性炎症;五是改变上皮细胞生物活性,降低气道高反应性[4]。

1.2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防治方法。在无法避免过敏原或药物无效时,可以考虑针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5]。自1911年由Noon和Freeman引入治疗枯草热和过敏性鼻炎获得成功后,该法作为一种减敏疗法被应用于临床。哮喘SIT的研究现多集中于吸入性变应原[6],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尘埃等,故认为仅对上述变应原触发的IgE介导的哮喘有效,且年龄与SIT呈负相关,但5岁以下小儿因全身反应发生率高,故应慎用。新的研究[7]表明,免疫治疗可通过改变T淋巴细胞中Th1及Th2细胞的比值,降低炎症细胞的产生及其活性和炎性介质的分泌,以发动机体的免疫反应,但脱敏疗法不能使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消失,也不能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大多数学者[8]认为本法不能作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疗法。英国对应用脱敏疗法有严格的限制,北欧及澳大利亚也受其影响,但南欧及美国仍然盛行。目前WHO推荐口服、舌下及鼻内SIT,这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尤其适用于小儿。1999年我国赵京等[9]报道口服免疫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认为可作为吸入疗法的辅助疗法。SIT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慎重选择适合SIT的患儿,可根据家庭史、婴儿食物过敏史及可能的基因筛查来决定,治疗期间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实施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逐渐有计划地增加剂量,变应原活跃季节期不增加剂量,哮喘发作期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不宜行SIT。

1.3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评价

SIT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目的,一是通过长期治疗提高哮喘患者的机体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哮喘的慢性症状;二是延长哮喘的缓解期,减少哮喘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三是降低气道对变应原的高反应性和高敏感性,改善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对于SIT疗效仍有争议,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10]。近年欧洲变态反应学和临床免疫学学会也对SIT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中的治疗和预防双重疗效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是针对过敏性疾病对因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经验显示,哮喘患者接受1~2年或更长时间的SIT后往往可以终生受益。

2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2.1 重组人单克隆抗IgE抗体E25治疗

重组人单克隆抗IgE抗体E25(rhuMAb-E25)是以人的IgE免疫小鼠后产生,它能识别且阻断细胞膜上的IgE受体,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也可减少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阻断速发性及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Milgrom等将317例过敏性重症哮喘随机分为3组,年龄11~50岁。大剂量组的106例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用药后1 h即可见IgE迅速下降且维持至20周。用药1周后,49%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12周时50%以上患者症状减轻,在20周用药期间症状有明显减轻,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未发现抗rhuMAb-E25产生。rhuMAb-E25的临床应用为重症哮喘者带来了福音。

2.2 抗IL-5单克隆抗体(McAb)治疗[11]

IL-5对嗜酸粒细胞(EOS)分化、成熟活化和募集至气道以及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IgE、IgA)等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调整IL-5在外周血和局部组织中的水平能预防哮喘的发作。McAb能抑制EOS在肺内的浸润,为哮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3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

IVIG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调整NC细胞的活性,封闭Fc或下调其表达,以及抗基因型的相互作用,刺激产生CD8,改变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活化。1991年,Mazer和Celfand曾报道8例激素依赖性重症哮喘患儿应用IVIG治疗6个月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激素用量减少了3倍,临床症状减轻,肺功能较前改善,住院及抢救较前减少。而Kishiyama对40例重症激素依赖性患者应用IVIG进行治疗,除激素剂量与对照组同样可以减少外,肺功能及住院抢救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3例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其病原学尚不清楚。当每月剂量达2 g/kg时可出现背痛、寒战、头痛、发热、呼吸困难、高血压等不良反应。IVIG治疗哮喘的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2.4 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的治疗

IL-4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人体内IL-4可由多种细胞如CD4+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激活后表达和释放[12]。在哮喘炎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释放IL-4促使Th0向Th2细胞分化,并通过Th2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IL-4、IL-5、IL-9或 IL-13,增强B淋巴细胞合成IgE而引起支气管哮喘。而可溶性IL-4R具有结合IL-4的生物活。Larry采用双盲安慰剂组对照,对2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在停止吸入激素后,一次性吸入IL-4R 1 500 μg、IL-4R 500 μg及安慰剂组对照,结果显示,1 500 μg组效果最佳。用药后4 d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在骤停激素后患者病情平稳,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也明显减少,其抗感染作用通过测定其呼出的氮氧化物进一步证明炎症明显减轻且未见不良反应。该疗法安全可行,对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哮喘均有效,但儿童剂量尚需进一步确定。

2.5 免疫调节剂

哮喘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趋化功能)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13]。免疫调节剂可促使哮喘患儿改善甚至恢复其失衡的免疫功能,并可减少呼吸道感染,降低气道的反应性,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常用的有转移因子、胸腺肽、左旋咪唑、哮喘疫苗、免疫核糖核酸、黄芪、六味地黄丸等,尤其是左旋咪唑涂布剂辅助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左旋咪唑涂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它以透过皮肤吸收为特点,减少了口服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还能调节IgE的浓度,又可阻止支气管β-受体功能的降低,使支气管的兴奋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故有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的作用,用药后患儿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其免疫指标及肺功能均较前改善。实践证明,左旋咪唑涂布剂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哮喘辅助治疗药物[14]。

2.6 分枝多肽杆菌(MPS)治疗

MPS是一个很强的Th1型细胞诱导剂,注射1~2次后即可使小鼠血液产生IgE受抑制,变应原诱导的IL-5产生明显减少,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因此,这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激素是治本的关键,对症及免疫治疗是必备的基础治疗。在众多免疫冶疗中,SIT及免疫调节剂安全有效,在防治小儿哮喘中尤为重要。抗IgE治疗,抗IL-4、抗IL-5制剂,MPS制剂虽作用于哮喘发作的起始阶段,但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更有效的手段。而IVIG的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育智,陈再历,马熠,等.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

[2]Marone G. Asthma: recent advances[J].Immunology Today,1998,19(1):5-9.

[3]殷凯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几个新概念和新方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46-748.

[4]李国平.支气管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与变应原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1(6):37-40.

[5]陈育智,俞善昌,董宗祈,等.哮喘常用药物及治疗简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8):507.

[6]甘明,李卓雅,王玲,等.尘螨性变态反应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6(9):29-32.

[7]黄艳,修清玉,陈吉泉.Th1/Th2免疫平衡调节与哮喘的防治[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z1):11-15.

[8]温延恒,蔡映云,陈秀娟,等.尘螨变位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与鼻炎安全性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杂志,1999.17(5):275.

[9]赵京,陈育智,丁燕,等.口服螨免疫疗法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1):661.

[10]张威,刘光辉.哮喘的免疫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4,12(6):66.

[11]李佩韶.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的近况[J].医学综述,1999,5(7):333.

[12]王茂,许以平,朱丽君,等.IL-4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杂志,2000,20(2):116.

[13]曹景芳,毛海英,金燕梁,等.肺炎和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趋化值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1):20.

第8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国产香菇多糖;胃癌;红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25-02

国产香菇多糖是一种抗肿瘤多糖,从香菇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出,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香菇多糖可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免疫活性细胞数量,还能增加杀伤大颗粒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绝对数和比率,但香菇多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如何,临床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将观察国产香菇多糖对胃癌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国产香菇多糖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2年07月~2014年0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8例,入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组织学检查确诊。将48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2:12,年龄34~66岁不等,平均(44.2±2.5)岁病理分期:II期3例,III期11例,IV期1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1:13,年龄34~67岁不等,平均(44.3±2.6)岁,病理分期:II期4例,III期11例,IV期9例,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比较两组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化疗方案,FMA 方案:ADM 30mg??d-1,MMC7mg?m-2?d-1 iv.d1,5-FU500mg??d-1 iv.d1-5,ELF方案:CF20mg?m-2?d-1 iv.d1-5,,5-FU500mg??d-1 iv.d1-5,Vp16 0.07mg??d-1iv.d1-5。以上方案每3~4周重复,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实验组 在化疗的同时应用国产香菇多糖治疗,化疗前3d,给予本组病例香菇多糖,1MG iv,2次/周,连用6~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

1.3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入选病例红细胞免疫功能,记录两组RBC-ICR、RBC-C3bRR水平。

1.4数据处理 应用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待处理资料均为计量数据,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 X±s)表示;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治疗前,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RBC-ICR为(8.65±2.63),RBC-C3bRR为(10.62±5.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多数化疗药物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何减轻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与身体健康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较低,大量资料显示[1][2],国产香菇多糖可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RBC-ICR为(8.65±2.63),RBC-C3bRR为(10.62±5.04),均优于对照组(P

红细胞上有多种物质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红细胞免疫是以红细胞表面补体I型受体为基础实现的,可将免疫复合物带到吞噬系统并清除,化疗药物可分泌AFP、CEA等抗原物质,抗原物质进入血液,可增高免疫复合物,c3b受体被消耗或被CIC覆盖,使c3b空位减少,进而出现RBC-ICR升高、RBC-C3bRR下降现象,降低患者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属于生物反应调节剂,它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多糖受体结合,使膜上的CRI充分表达,最终帮助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总之,香菇多糖不但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还能提高患者多种免疫细胞功能[5]。

综上所述,香菇多糖可提高并巩固化疗效果,从整体上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香菇多糖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鹏飞. 香菇多糖对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8(27):11-11.

[2]曹锦峰,许阳贤. 香菇多糖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08(05):416-417.

[3]王海燕,郑盛杰. 香菇多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4(01):40-41.

第9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药;西药;临床疗效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与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于传统中医学的胁痛、黄疸、肝瘟等证治范畴 [1]。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西药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我院使用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将临床治疗过程及相关数据汇总成文,给临床应用及先关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1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34.6岁;患者经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特异性检查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6>0.05不具有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1.21西药治疗:临床西药治疗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①给予患者阿拓莫兰1.8加入到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给药,1次/d;②给予患者30ml的甘利欣注射液加入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给药,1次/d。③给予患者肌苷、维生素C 和西利宾胺等药物,口服给药,进行支持治疗。连续用药10-14天为一疗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疗程数[2]。

1.22观察组治疗观察组根据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治疗分为分型治疗、调节免疫力、抗病毒治疗三个环节:(1)分型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①肝郁脾虚型: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茯苓10g、白术12g、当归12g、柴胡12g、郁金9g、蚤休10g、白芍10g、焦三仙各10g、茵陈18g;②肝肾阴虚型:使用方药:茯苓10g、麦冬10g、沙参15g、女贞子12g、枸杞子10g、旱莲草9g、生地9g、当归10g、山药12g、白芍10g、甘草6g;③淤血阻络型:使用方药:丹参15g、党参15g、柴胡12g、鳖甲10g、丹皮12g、生地9g、归尾10g、赤芍10g、茵陈12g、茜草9g、白茅根18g、甘草6g;④脾肾阳虚型:使用方药:党参12g、制附片6g、、山药10g、茯苓9g、炒白术9g、生苡仁10g、干姜6g。上述方药均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用15日为一个疗程。(2)调节免疫:调节患者免疫力对控制疾病发展、加速治疗、预防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临床常使用得药物有免疫增强型药物和免疫抑制型药物,如:黄芪、鸡血藤、苦参、黄精、香菇等属于免疫增强型药物;鱼腥草、牛膝、银花、灵芝、五加皮、地肤子等属于免疫抑制型药物。将上述药物合理的加入方剂中,起到调节患者免疫力的作用。(3)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临床常使用苦参碱进行抗病毒治疗[3]。

1.3数据分析方法: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并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l3.1和 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按上述方法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有效率高达89.3%,较对照组78.6%有明显优势,在副作用、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平均P值为0.034<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3讨论

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分为分型治疗、调节免疫力、抗病毒治疗三个环节。既及时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又从根本上针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患者免疫力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复发。相对于西药治疗根据针对性,更全面。因此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较低,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根据国内外先关研究及我院研究数据,证实中医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较西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及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且临床操作简单,降低了治疗费用,适于推广使用,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方石.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的评述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472-475.

[2]龙欢.清热祛湿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3):32-33.

[3] 王军喜,顾本宇,刘瑞霞. 软肝胶囊研制及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