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7:00:43
第1篇:临床医学护理范文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目前,对医学护理工作的研究还局限在国内,而国内学者也大多着重于表面分析之上,同时受到我国文化背景的制约,医学护理也还停留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医学护理很难在国内临床当中发挥很大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探讨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关注临床治疗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
1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1.1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人体康健主要依靠“三分治,七分养”,明示了护理在恢复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医学护理并不是盲目地,要确保科学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当然,治疗和护理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只有将科学的护理模式渗透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提高治疗的质量,此外医护人员温和的态度以及宽慰的言语还可以照顾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科学的医学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在紧急关头可以和医生一起进行治疗工作,一直保持理性思维。而在患者的恢复阶段,医学护理则占据主导地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因素选取最恰当的护理方法,为病患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由此可见,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健康的根本保证,可以让临床治疗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1.2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事实上,医学护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护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传统的简单临床干预已经不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医学护理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项信息资源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更多保健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疾病诊断能力,这样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从容应对,有效辅助医生治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着最新医疗成果的敏锐触角,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1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各项具体的治疗措施。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他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就更加关注,医学治疗效果的提升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记录,便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情况,为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紧急情况护理人员也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先做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风险。现如今,医学护理直接影响医学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2医学护理与临床治疗
临床治疗的难度系数较大,仅仅依靠医生来完成治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护理人员的协助,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于完成治疗的整理和准备工作,保证治疗场所的干净整洁,为医务人员传递医用工具,确保整个治疗过程能够顺利开展。对于优秀的护理工作而言,他们会时刻将临床治疗中涉及到的必需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放置,便于医务人员查找,也可以大大降低药物等拿错的风险,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守医院的制度,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能,明白自身应该对谁负责、应该负责谁的工作等等,这也可以使临床治疗的工作管理更加条理清晰。护理人员也可以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对整个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特别是在风险管理上要积极主动,风险应对更要因时而异,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工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治疗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学的护理工作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于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医学素质,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危险意识,加强企业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多提供一些参与医学研讨和实践培训的机会,建立一套健全的培训机制,促进医学护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福临,陈秀凤,钱志刚.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08):1284-1286.
[2]罗云婷,文谦,王芳,潘慧,李宁.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态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4):298-302.
第2篇:临床医学护理范文
一、对象
于2004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和临床医学系2001~2004级女生各300名,最终各确定有效被试272名和290名。年龄19~22岁,平均(20.7±1.4)岁。
二、方法
⒈工具:采用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华东师范大学1989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被试进行人格测量。
⒉实施:测量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主持,按系别、班级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各量表的测量一次性完成。
⒊数据处理: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收集数据进行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一、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理系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呈显著性。临床医学系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症状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护理系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3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有显著性。
二、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护理系女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独立性人格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著性差异。护理系女生在忧虑性人格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有显著性。在其他人格因子上,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差异无显著性。从次元人格因素看,护理系女生在怯懦与果断型(X4)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著性差异。在其他次元人格因素上,两组女生无显著性差异。从应用性人格因素看,护理系女生在心理健康因素(Y1)和创造能力因素(Y3)的得分低于临床医学系女生,并呈显著性差异。
三、影响护理系女生与临床医学系女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比较
分别以两组被试在SCL-90上的总均分为因变量(总均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以人格的16个特质因子为自变量,在α=0.05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情绪的高紧张性、低稳定性、高忧虑性、低聪慧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是0.217、-0.216、0.216、-0.112);降低临床医学系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是高紧张性、高忧虑性、高怀疑性、低幻想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是0.259、0.244、0.165、-0.152)。
讨论
第3篇:临床医学护理范文
胃肠外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认识胃肠手术的部位,合理的完善中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这样的患者一般在手术后需要进行插管,通过对胃管相关的胃肠控制管理,逐步完善胃部减压过程控制,改善患者胃管的引流情况,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引流,实现合理的病情形状控制管理,同时加强临床性护理观察,及时进行引流管的位置调整过程控制。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胃管护理操控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胃管护理操作认识的心理状态,对插胃管会造成的疼痛有一个心理准备,并注意观察患者,防止其私自拔管。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提前检查围观是否出现破损或漏气问题,对胃管进行合理的润滑准备控制。在插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控制患者保持一定的姿势,让患者做吞咽的动作,逐步完成插管的整体过程控制。如果患者对于咽喉的刺激问题较为敏感就比较容易出现呕吐现象,需要停止插管,静止一段时间后,按照之前的操作步骤,重新进行系统化的操作过程控制,保证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插管控制过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的患者根据其身高比例大小,需要进行不同长短的胃管进行插管,插管完毕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固定,防止因患者的误动造成胃管滑落的相关问题。完成胃管的操作后,需要对胃管的一端和另一端进行合理的引流器连接,保证合理的操作过程控制,实现完整化的、合理化的连接,防止出现漏气或邪气的问题。连接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胃管的注意问题嘱托,对患者插管后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防止出现相关的问题,一旦出现需要及时研究并调整,防止出现错误操作,影响外科护理过程效果。
二、临床医学上血管外科的护理过程控制
血管外科的整体护理工作在实际的外科手术中分类较多,其中包括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疼痛护理过程、康复护理过程以及专项外科护理过程控制。通过对血管外科手术中的相关技术进行合理的过程控制,实现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的血液治疗过程控制,激光手术治疗、血管微创手术治疗以及ACT的仪器手术的数量使用等等。通过对相关的治疗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认识到相关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各个环节,对血管中的相关护理过程进行合理的研究,加深综合性的护理人员的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改善临床医学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医疗护理设备,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步骤的明确管理,改善患者对于外科手术及术后的相关情绪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管理。四、清洁灌肠的外科护理技术控制清洁灌肠是对人体从肛门到直肠和结肠部位的清理,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加强患者肠道的清洁效果,实现有效化的排便和通气过曾控制,新的官场技术采用的外科护理工具有硅胶肛管、双腔球囊导尿管、防止漏气的灌肠器、电子灌肠仪以及小儿灌肠器等等。不同的方法进行灌肠是对于不同患者的外科病患情况和患者的要求来确定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采用头低臀高的角度或侧卧的方式,静待插管插进患者的结肠后,进行灌肠液导入工作,从而加强灌肠液的整体效果。当灌肠液进入患者体内后,将管抽出,方便患者排便。灌肠液由于具有刺激肠壁的功能,会促使患者很容易的进行排便。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灌肠管的插入位置和长度,对灌肠液的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保证患者可以收到较少的伤害。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特殊患者,无法自行完成排便控制。在灌肠过程中需要降低灌肠的压力,采用缓慢的少量操作,实现合理的逐步灌肠,逐步排便的过程,防止造成结肠宿便无法排除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缓慢过程控制,不要过度的频繁操作,逐步灌肠液的体温和灌肠液的速度。灌肠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观察患者的整体生理状况,进行合理的临床过程护理认识,防止患者在身心上受到强烈的影响,实现外科护理的心理关怀。
三、结语
第4篇:临床医学护理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就业意向;差异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关注、医疗服务要求逐渐增高,但国内广大基层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1]。2011年,卫生部下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医疗卫生人才需求较大,大学毕业生是否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大学生对社会认知及人生态度受到直接影响,同时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认同程度也受到一定影响[3-4]。因此,本研究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22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回归性分析,旨在探讨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及差异分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提供科学合理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220名本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受试者均为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2)受试者均为在校大学生;3)受试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受试者患有非恶性肿瘤;2)受试者患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3)受试者患有严重认知障碍;4)受试者依从性较差。220名本科大学生,根据专业不同分为临床医学专业组129例,护理专业组91例;临床医学专业组,男70例,女59例,平均年龄(24.78±2.43)岁;护理专业组,男30例,女61例,平均年龄(23.56±2.38)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1.2方法与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学生发放220份调查问卷,回收220份,回收率100.00%,删除不符合问卷0份,剩余有效问卷220份。根据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实际情况,在课余时间由专业心理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体调查,调查之前心理指导老师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自愿认真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性别、家庭基本情况、首选毕业去向、成功求职最关键因素、就业地域选择。以上问题均为单项选择封闭式问题,以不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数据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珔x±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殊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结果
2.1两组学生首选毕业去向比较
临床医学组学生毕业后首选求职比例明显低于护理专业组,但选择考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护理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学生对就业地域的看法比较
临床医学组与护理专业组就业地域选择东、中部城市较多,而选择西部城市和基层、家乡所在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学生对成功求职关键因素看法比较
临床医学组学生成功求职关键因素中对知识储备认可程度高于护理专业组,但对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认可程度低于护理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3.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对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本研究结果表示,临床医学组学生毕业后首选求职比例明显低于护理专业组,但选择考研比例明显高于护理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现象与目前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密不可分。由于医学专业的专业性、特殊性,导致医学生就业面窄,就业压力增加。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招聘医生时均要求持有规培证或拥有硕士学历,导致大量医学本科生放弃就业,转而考研。而学生在准备考研期间也忽略了专业技能学习,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号召学生走入基层,惠及更广大民众。同时,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要注重分析就业形势,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在考研与就业关系中,结合学生自身综合因素进行正确评估选择,引导部分学生先就业再考研。学生应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2-3]。
3.2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吸引医学本科生就业
因为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医疗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想前往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而大中城市的医疗人才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培养,情况得到改善,人数基本达到饱和,甚至有超编现象[4]。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医疗环境下,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始终处于缺乏状态,特别是全科医生的缺口较大[5],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缺医少药的生存窘境。2011年,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6]。而陈希娟等[7]经过调查发现,工资福利待遇低、经济水平落后、继续教育机会少、工作环境差等原因,是阻碍医学生去基层医院就业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组与护理专业组就业地域选择东、中部城市较多,而选择西部城市和基层、家乡所在地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从加大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院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等方面入手,创造良好就业条件,吸引医学本科生就业。
3.3针对当前医学本科生就业形势,采取适合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研究显示,临床医学组学生成功求职关键因素中,对知识储备的认可程度高于护理专业组,但对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认可程度低于护理专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现象与社会对临床医学与护理人才需求侧重点的差异相关。临床医生需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8]。而护理专业注重实际应用,护理人才属应用型人才,除人文素养外,更多的是强调操作技能。基于此,应综合考虑加强临床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重视临床实习过程,同时在住院规培期间加强实践锻炼和经验的积累,提高就业竞争力。建议从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机制、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解决医学本科生的就业难题。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强对医学本科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同时根据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楼洋.医学本科生就业价值观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51):243-244.
[2]李伟明,袁丹,姜焰凌,等.云南省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从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1):22-27
[4]张丹丹,刘欢,张铭,等.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26):14-16.
[5]王飒.全科医学教育对某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调查[J].中国校医,2020,34(1):16-17,23.
[6]张风云,张小龙,吴柯叶,等.医学院校夜大学教学工作现状之专业差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7):719-724.
[7]陈希娟,乔梁,李梦凡,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的SWOT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4):261-264.
第5篇:临床医学护理范文
医学检验的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收集标本、运送标本等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1],检验科由于分析前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导致不合规的情况占到70%左右,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处理操作失误造成的比重占到60%左右。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医学检验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本文针对以往医学检验中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临床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前,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因为检验项目不同的话,对于患者的状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应该仔细核对、检查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清单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以及送检标本等。其次,采集标本之前,应该指导并且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做一些宣传性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标本采集工作。
1.2采集标本。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检验项目,提前准备好需要的一些器材,确定合适的采集剂量,并且将条形码贴在容器上。为了防止由于采血顺序错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顺序,整个正确的采血流程步骤应该是血培养瓶,然后是绿、蓝、黑、紫、红头管,然后再是其他,如果采血对象是婴幼儿,应该选择颈静脉或者股静脉。如果是成人,应该选择静脉。
1.3收集标本。
采集完血液后,应该及时贴好条形码,并且进行分类存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送检,最好是尽快检测,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而且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应该特别留意一些具有特定的检测要求的标本,比如有的标本对于时间会有固定的要求,这就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送往检验。
1.4运送样本。
在样本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每一种类型样本对于避湿、避光等自然条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确保能够安全、顺利运送样本。而且应该明确标本对于水分的蒸发或者环境污染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如果运送距离比较长的话,在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冷藏准备,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应该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认真、仔细核对样本。
1.5妥善处理危机情况。
实验室接收标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标本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话,首先一定要和临床护士联系,临床护士也会积极配合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意见,如果是关于检验方面的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和实验室积极、主动沟通,并且一起探讨。
2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的能力。
应该定期组织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医学检验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并且制定一个关于检验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手册,具体包括采集标本的流程、采集方法、采集前准备等,不同的采集标本方法对于标本收集、样本量、标本运送、送检时间、保存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检验结果的主要意义。这样的话便于临床护士随时随地阅读,多学习、积累医学检验方面的知识。
2.2加强各科室沟通交流。
各科室之间应该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加强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护士的沟通和交流,每一个科室人员也可以讲解自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等。检验科人员也应该和临床护士经常交流收集样本以及样本送检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安排检验科人员进行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而且应该严格监控检验质量,使医学检验工作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医师以及临床护士也应该了解一些高难度的专业检验技术,并且能够跟上检验科技术的快速发展。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