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临床护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研究

第1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一、口腔护理的一般方法

(一)口腔护理溶液护理法

1、含漱法

含漱法属于常用的口腔护理方法之一。含漱法适用于无意识障碍的病人。频繁漱口能够使口腔湿润,清除大块残渣和分泌物,防止黏膜干燥和促进口腔自洁。一般2小时含漱1次,药液保留在口腔内3-5分钟,尤其在晨起、饭后半小时和睡前含漱更为重要。能够有效减少牙菌斑,最大限度的改善口腔的酸性环境。

2、冲洗法

口腔冲洗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其效果较好。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口内有病变、有伤口或钢丝、夹板等固定物,或其他原因致张口受限,口腔失去自洁机能,导致口臭甚至并发感染的情况。物理性冲洗可替代唾液起到物理冲刷作用。一般采用注射式负压吸引法,左手用注射器缓慢注射漱口液,同时右手持负压吸引管进行抽吸,一边注射一边抽吸,直至口腔全部冲洗干净。冲洗法口腔清洁效果好,特别适用于口腔损伤严重的患者。

(二)接触式摩擦法

1、刷牙法

新的口腔护理观认为口腔护理应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因此,使用牙刷刷牙被认为是清洁口腔的最佳方式。临床上电动牙刷长期使用可较传统手动牙刷更为有效地提供可靠的口腔清洁效果。对施行经口气管插管的外伤而意识清楚的患者采用可视电动牙刷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异味和抑制牙菌斑的形成,有效预防口腔感染。

2、擦洗法

单纯的含漱只能暂时减少口腔内游离状态的细菌数量,对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无效。机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口腔擦拭法适用于有出血倾向、无牙、开口困难、不能含漱、有意识障碍的病人。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主要以棉球擦洗为主。用浸有含漱水的棉棒或把纱布直接缠在手指上,从牙的外侧前牙开始向内一颗颗擦拭,同时对牙床进行按摩,牙的咬合面,内侧也同样,牙和牙颈结合处容易有小残渣,用小棉棒反复擦拭。上腭、两颊内侧、舌下黏膜都要擦拭。还可以使用海绵牙刷擦拭颊和牙颈间,唇和牙颈间以及牙的内侧等,同时进行按摩。用浸有含漱水的棉棒充分湿润后从舌内向舌前擦拭,重复2次,不要过度用力。对于义齿的处理通常采用饭后在流水中用普通的牙刷刷洗,而义齿表面要轻轻刷洗,然后在水中浸泡。

3、咀嚼法

临床上,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用咀嚼口香糖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一定的疗效。患者湿润口唇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早、中、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口干烦躁时加嚼1次。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安全,患者乐于接受。咀嚼口香糖还可以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口腔护理效果较好。

二、特殊病种的口腔护理

(一)口内手术病人口腔护理

口内手术会造成病人口腔部分黏膜损伤,出现血浆外渗和新陈代谢功能改变等问题,导致口腔内部水份不充足、营养不良,从而影响病人的抵抗力。另外,手术会给病人口腔带来刺痛感,口腔不能进行正常运动,致使其自我清洁作用降低,无法抑制口腔微生物的繁殖。颌间结扎的病人必须特殊对待,多进行科学冲洗,可以选择改装的注射器进行冲洗,将注射器换成钝针头,并适当弯曲避免刺伤口腔。

(二)放化疗病人口腔护理

病人在接受化疗时,一般会产生口腔炎,对病人口腔造成疼痛,影响正常的饮食活动,不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从而影响病人与疾病的抗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坚持刷牙,用具有杀菌效果的漱口水进行漱口。头颈部肿瘤在放疗初期效果较好,然而口腔黏膜放射反应是病人和医生的最大苦恼,它使病人异常痛苦,疗程被迫延长。临床观察发现十六角蒙脱石在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放射性反应时效果明显。

(三)颌面部外伤病人口腔护理

当颌面部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时,可因局部疼痛反应、固定器的刺激、张口受限等因素限制咀嚼运动,从而失去了口腔自洁作用,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故应加强颌面部损伤病人的口腔护理。轻者用漱口液漱口,对张口受限或有颌间栓丝的病人采用口腔冲洗,对不能合作的病人给予口腔清洗护理。

(四)艾滋病病人口腔护理

对怀疑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实验室检查证实艾滋病的病人,在临床上应常规先进行口腔护理。口腔为念珠菌感染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局部涂制霉菌素制剂;伴有牙周炎时可用过氧化氢行牙周冲洗;表现为口腔溃疡或疱疹时可用氯己定或碘伏漱口。

第2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

导致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细菌与病毒的存在,从而在患儿的身体内进行发展繁殖,引起小儿发生肺炎的疾病。支气管肺炎在小儿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在治疗时护理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选取40例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40例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0.8岁~9岁之间。测量40例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在37.6℃~40.0℃。

1.2方法

随机将4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临床护理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案,对患儿的饮食、治疗患者以及临床表现制定适合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另一组设置为研究组,临床给予循证护理方案,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运用与实践中,根据小儿的情况给予护理方面的干预,同时对患儿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两组患儿经过不同的临床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以及患儿的家长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

1.3评价标准

患儿经过治疗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经过仪器辅助检查后血常规表示正常则被视为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经过仪器辅助检查后血常规有所改善则被视为治疗有效;生命体征未恢复正常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经过仪器辅助检查后血常规没有变化则被视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组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并且临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发病过程中多数表现为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情较轻的患儿出现低热轻咳的表现,严重后出现高温、可都加剧、烦躁的现象,会对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导致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细菌与病毒的存在,从而在患儿的身体内进行发展繁殖,引起小儿发生肺炎的疾病。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以及体质方面的因素,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尤为注意,本文主要对小儿肺炎临床给予循证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运用与实践中,根据小儿的情况给予护理方面的干预,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儿的总治愈率,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通过对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也有很高的评价。

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临床中不必要的繁琐步骤,将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结合与小儿肺炎患者的实验中来,根据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措施,最高程度的发挥护理效果,制定出慎重准确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以及对家长满意度得调查中都具有很高的肯定,所以由此可见,循证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Claude L,Peml D,Ginestet C,et a1.A prospective study on radiation pneu―monitis following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in non―-small―-cell lungcancer.clinical and dosimetrie factors analysis .Radio山er 0ncol,2008,71(2):175―181.

[2]徐玲,李志山,桂玉平,等.肺清口服液治疗zbJL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症临床研究叨.山东中医药杂志,2008,27(10):660―662.

第3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功能制护理;优质护理

脑出血为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严重的脑出血患者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医生需要对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临床效果,再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对此,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这60明患者分明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60名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平均病程在6~12月。以上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功能制护理措施,护理项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是责任包干的整体护理,就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负责,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人需求,制定系统完整的整体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认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实质,营造温馨护理文化内涵,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加大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加强护士查房力度,查房期间观察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理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班班交接,准确记录。(3)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化需求,为患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依照计划内容认真落实,及时评估。(4)注重健康宣教,及时和医生沟通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护理工作。(5)饮食护理。针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患者饮食上的喜好,制定一套个性化饮食方案,力求营养丰富、梯样多元化,满足患者身体营养的需求[1]。

2结果

以上两组在我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下,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为(15±3.2)天,对照组为(19±3.5)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费用上,实验组为(12063.2±610.7)元,对照组为(16087.4±710.8)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6.5%,对照组为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参照: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加剧,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发现,脑出血与患者生活压力、工作强度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脑出血对人们的危害性极大,如不能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将会对患者留下严重残疾,甚至死亡[2]。为此,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广泛关注,同时应采取有效护理方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在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之后,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这说明优质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殷冬娇,金贻悦.急性脑出血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护理[C],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353-354.

第4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其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对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8.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8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大范围的活动,可以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较为简单的体育活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给予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改善脑水肿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主要是将作业和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护理方法[2]。①运动疗法[2]:主要是包括患者在床上肢体的摆放,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被动的活动(肩胛骨的活动),诱导患者的随意运动(采用Rood技术叩击、拍打等促进活动的方法),对患者的床头进行抬高训练,对患者进行床边坐位的平衡训练及坐位到站位的平衡训练等。②作业疗法[2]:只要是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梳洗,饮食,穿衣等)和手工操作方面的训练等。③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有抑郁、心烦气躁等,应该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向着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显效有11例,有效15例,没有变化有9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3例,其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显效有6例,有效13例,没有变化有8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11例患者,其有效率为71.1%,对两组间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主要发生于50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因为脑中血流梗阻,常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3]。患者主要的病理表现有脑缺血、缺氧、水肿及坏死等,临床上,患者主要头晕、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其发病较急,病情严重[3],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训练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进行合适的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的运动能力,其主要的机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塑能力,而其功能重塑主要是通过休眠突出重新活化和侧枝的发芽而产生的,神经系统受损后能够恢复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以进行功能重塑,而提高患者功能恢复是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之一[3]。

本次研究主要对于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结果表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可以认为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

第5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记忆力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第6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字:临床护理;实践;职业素养;带教管理;法律知识

0引言 护理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关知识和方法,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专业护理理论基本技能的学科,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应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技术能力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核心技术人员是该科目的重点。本院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顺应要求、遵循原则的情况下,变革求新,建立更加规范、系统、科学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临床护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体系,细化到各岗位,包括:护理部主管教学领导、组长、与教学老师。明确总带教人员,由其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方针,征求集体意见及建议,并处理带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教学领导小组由教师组成,由护士长带领,确保工作能顺利实施开展。通过体系的建立,职能的明确使工作中处处有人管,层层有规划。

2改进临床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本院医学护理教育在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医学护理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规律与解决办法。结合人才培养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观念及新方法,建立了培训体制,培养了大批人才。采用资格认证与聘用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分为入学提高与岗位模拟等方法进行就业培训。培训分为岗前与岗位培训,分别包括:讲座班,讲座科室小课堂、教学查房、课件设计与操作、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技能、课件设计制作、语言规范、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带教老师会定期接受理论与技能的考核,督促和指导带教老师牢固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思考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构建能力为宗旨综合素质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存的的教学医院临床护理系统为目标,使得护理教学任务更加新颖及高标准的完成。

3 加强学生岗前的管理

学生进院实习时都要有为期一周的岗前实践培训,了解医院整体概况、工作管理制度,熟悉工作环境、学习医护常规、职业礼仪、交流沟通技巧,对如何处理医疗纠纷与防止护理工作差错,护理操作技术能有一个全方面的掌握。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明确实习目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考核要求。以主人翁的心态全面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树立起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专业知识意识、优化服务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于医学实践中,争取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进入临床实习工作中。

4 带教过程中的管理

4.1 专题讲座

由护士长、临床护理专家等担任授课教师,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并根据实习计划及时调整。从护理职业素质与修养、安全防范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程序及应用、法律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及护理行业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作为重点,并采取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护理思想、了解护理行业的发展动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技巧等各方面水平。

4.2科室小课堂

与专题讲座同样,定期举行一次科室小讲课,但周期较短。一般由护士长制定授课计划,基本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如何将护理应用与专科中、仪器的适用、常见多发病因的研究,健康基本教育等内容,目的使学生能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把控所学知识,将其运用与临床护理中,成为综合性临床护理人才。

4.3护理专家检查教学

由院内安排护理部护理专家,每月两至三次对相应科室进行教学检查,对如何进行教学查房进行检查与指导。通过对其方式方法、知识掌握、流程技巧的检查,发现问题,做出指导与示范。必要时可进行一对一的点评与指导,提高教员教学能力。

4.4注重法律知识教育

按照法律的规定,护士在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水平时,是不能独自进行工作的,必须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并且是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来为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被法律认为是侵犯了患者被正常护理的权力。因此,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相关法律以及规则制度的条件下来进行护理工作。

4.5 生动有趣的多样型教学方法

在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授课老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寻找多样性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力。如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教学片可以演示人体组织的结构图,通过动态生动的诠释检查方法及操作步骤。内科老师也可将心脏的整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幻灯片演示心脏、心房跳动的频率等,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具体形象的认知。授课教师也可通过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获取临床护理新的知识以及工作中的技巧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

4.6对教学过程、效果进行总结

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对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足并改进。接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评价,采纳意见及建议,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整体学习情况。在实习期即将结束前,由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及建议反馈表,对整体的临床实践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发现不足并改进,最后评选出优秀带教教师。同时带教教师也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对整体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学习经验,发现漏洞并共同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不仅双方都能完善自我在临床中的角色作用也调动了师生在整体临床实践教育中的积极性,为后期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5结束语:

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规范,健全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及制度,临床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样,调动了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拓宽了业务知识水平及提高了教学能力、素质。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带教老师应保持好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临床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使临床护理的学生收货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小磊.护理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客观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3.04

[2]于丽霞,刘建新,李姿.案例讨论在护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09

第7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第8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起病急、病程发展迅速的特点,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往往导致有智力或肢体障碍等不良预后的出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而该病患者常伴随其他内科基础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部分患者与医护人员互动能力及依从能力较低,护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1]。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以作参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86±9.34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均未超过72h、出血量未超过50ml;排除已形成脑疝或意识障碍患者,既往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患者,主要器官及系统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并发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或病情未能有效控制患者,造血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2]。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护理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医护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1.2.1分组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64±9.17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03±9.1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按照医嘱进行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饮食调整及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具体内容如下:

组间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主管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所有成员通过讨论的形式,将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汇总、评估,并借鉴脑出血国内外临床护理标准及优秀方案,制定与患者相适宜的整体治疗、护理方案。并由护士长根据方案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从各自角度对该表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具体操作条件。

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以下各方面:患者入院须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制度,对患者及其家属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并进行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等,每日检查患者病情、施治后病情变化及治疗药物、常备药物情况,完成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并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创造患者康复氛围,加强对患者的每日基础护理,促进并帮助其恢复自理能力,出院日指导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如对药物不良反应应对措施、饮食指导等。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具体严格按要求执行,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标记、签名,并对患者接受护理措施后的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护士长负责监督各项内容的落实情况,并进行巡视,对发现的弊端、不足之处再参考患者与责任护士的反馈情况,经分析后对临床路径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更为符合临床要求及患者需求。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率、ADL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3]。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率、ADL评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理念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性操作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形成一体化的整体护理方案,并通过科学的调整、规范,不断加强护理方案的合理性,以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该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在为患者节约费用的同时,也为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率、ADL评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3-14.

第9篇:临床护理研究范文

妇产科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既有妇科手术患者,又有孕产妇和新生儿,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现将我院妇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5月起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前一年(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24例为A组,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4.21±5.53)岁;体重46~78kg,平均体重(60.54±4.32)kg;其中妇科手术患者53例,孕产妇7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2例、大专38例、高中40例、初中15例、小学9例。

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一年(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30例为B组,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4.54±5.32)岁;体重45~77kg,平均体重(60.35±4.61)kg;其中妇科手术患者55例、孕产妇7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4例、大专40例、高中41例、初中14例、小学11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住院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研究对象剔除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未成年人等患者。

1.2护理方法

我院自2012年5月起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前一年收治的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一年收治的B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首先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将住院病房粉刷成粉红色或粉蓝色,减少了白色病房环境冰冷的感觉,营造一个有家庭氛围的住院环境,有助于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病区走廊墙壁安放妇科疾病和母婴保健等相关知识宣传栏,既美化了住院环境,也使患者得到健康教育,增加相关知识[2]。

妇科手术前或分娩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管床医生、责任护士信息;介绍手术室和产房环境,围手术期或围产期的必要准备、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使患者对手术或分娩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减少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情绪激动的患者做好安抚工作,不可与患者发生争吵,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沟通、解释,以解除误会。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出过硬的业务水平、温和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3]。

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楼梯、卫生间等易滑倒区域设置警示语,指导患者安全用水、用电,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细节,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积极主动地提供护理服务。进行术前灌肠、插导尿管、冲洗外阴等护理操作前预先告知,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对患者进行安慰,保证操作过程舒适、安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既要保证术后或产后恢复的营养需求,又不可太过滋腻,以免影响胃肠道功能、乳汁分泌等。指导患者术后或产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为肠道功能恢复,防止肠梗阻、肠粘连、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

妇科疾病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细致的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营养、休养环境等。产妇出院时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护理要点等,并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工作[5]。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患满意率比较

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和身心舒适,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能仅局限于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而应当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