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临床护理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临床护理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临床护理知识

第1篇: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医药学院10级护理本科班458名护生,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该校护理教师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均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1.2方法。

2014年6月采用Khosravan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者在理论教学和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问题上,在理论和临床领域方面进行评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领域有22个问题,去评估护理的理论和临床教学问题,23个问题从参与者的观点,去评估护士和护理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问题。每个问题回答的选择有4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回答倾向于两组,同意与不同意。此项研究在交付问卷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对所有参与者解释说,获得的数据将保密并且提出来的是总体结果。在分析数据时我们使用了SPSS17.0。用卡方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8.18+7.32岁,从20到51岁。平均数量的护理毕业生和雇佣员工是8.27+6.53年,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经SPSS17.0统计学分析,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和临床护理领域的脱轨问题及问题间重要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对脱轨现象的观点

2.2.1根据,三组参与者认为,护生没有把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应用于临床(91.4%),并且在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92.5%),护理理论内容是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p=0.509)。但护生表示,临床实践中没有正确实施护理程序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理论对她们来看,学术性太强而利用价值很小。同时,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大多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92.4%),教育者在临床实践中沿袭传统的日常定向方式的护理照顾(75.6%)。

2.2.2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观点见表2。根据这个表,目前培养优秀胜任力的护士过分强调护理理论,没有与临床紧密结合(74.3%),参与者表示,学习护理理论而毕业后没有整合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临床护士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护士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趋于老化,护士和护生在临床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教与学。

3护理对策

3.1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

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应该加大,实习的形式也应从最后一年实习8个月扩展到课间见习,医院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层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护生从“课堂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充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体。实习时的导师应实行“二对一”,护生刚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聘请专业技能较强且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进行临床带教;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全程导师”,全程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知识渊博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专业护理教师担任,研究表明,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全程导师则更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全程的见习感受、人际沟通或护患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3.2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

护理理论教学要向医院临床教学提供护生的教学计划,同时医院护士不能经验教学,要将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融入临床护理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在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加强学校和临床之间的联系。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上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护生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优点。努力减少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护士的能力。

3.3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

第2篇: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科临床实习;护理教学;实习护生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护生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是实习护生毕业后适应将来临床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实习生由学生转变到一名合格、高素质的护士,理论知识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临床带教则是指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带教已成为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塑造学生专业态度和专业意识的最佳方式[1]。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质量。由于实习护理生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别,对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如何达到实习目的及要求,是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课题[2]。我科使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辅助带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至9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生在年龄、学校、学制及在校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监督护生顺利完成工作。实习生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实习内容均由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2.2观察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总带教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带教老师按照《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要求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并向实习生发放《儿科临床实习手册》。实习生通过带教老师及《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指导对患者进行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3效果评价

1.3.1出科考核成绩

实习生出科前参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等综合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5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随机抽选科室常见操作1项,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沟通技能测评采用现场提问形式,虚拟临床工作情景,测评护生的沟通技巧及应急应变能力,满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

1.3.2满意度调查

实习结束后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和带教老师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80分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沟通技巧成绩

观察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住院患者及带教老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满意度

比较观察组带教老师满意度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3.1有助于护生掌握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根据护生儿科实纲要求制定,内容包括儿科护生实习计划、工作职责、实习要求、应知应会、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常用药物知识、护理常用操作规范等。《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以文字与图解相结合,能够成为护生课后的教案,特别是入科介绍方面可避免介绍时间过长或护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讲过问题重复出现的尴尬局面。《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使护生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护生在实习中无论遇到的是患者的问题、还是老师的提问都能从容应对,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2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护生在明确儿科工作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提供的多种教学教案进行学习,并与老师及时沟通,进行总结,使知识更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一般常见护理工作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于较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能独立完成。

3.3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由于刚接触临床,第一次面对患儿,其临床思维显得盲目混乱,对工作程序感到杂乱无章,她们习惯于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摄取知识的精神兴趣,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的实习计划一目了然,它将教学目标细化,将总目标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护生预先知道了当前实习任务和阶段的实习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做好预复习功课,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摄取和探求知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带来的不足。

3.4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

由于带教老师在忙于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临床带教,怕护生出差错,故让护生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在工作中,实习护生大多做些换液体、测体温、血压等简单的护理工作,使其认为自己未被重视,工作难度小,含金量低。传统的带教模式下,护生学的东西很零散、片面,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从而引起护生不满情绪。《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明确了师生教与学的要求,这就促使老师会经常主动关心、询问所带护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在这个互动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满足了护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3.5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使护生求知欲增强,从而促使带教老师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带教行为,进而提高其教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求严格,从而使儿科每一位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较高评价。护理专业的临床毕业实习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3],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规范了临床实践中的护理行为,有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帮助护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儿科工作的整体流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护生与带教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减轻了护生的紧张情绪,增加带教老师的成就感,有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靳静.两种不同带教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28):200-201.

[2]余芳,闫冰.护理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20-221.

第3篇: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食管癌;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满意度

食管癌是临床高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发食管癌患者约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50%[1]。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主要采取手术疗法,通过切除病变食管、建立消化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较大,且营养不良会导致食管癌患者免疫紊乱等不利影响[2]。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发展思路的转变和更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是医院获得长足发展、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3]。临床护理路径是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特定疾病建立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力求给予患者科学、高效且低耗的医护服务,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常见病中[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在规范医护行为、节省医疗资源及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对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80例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9~75(56.3±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27例、小学或文盲3例;食管癌病变部位:上段1例,中段13例,中下段7例,下段19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0~74(56.7±5.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25例,小学或文盲5例;病变部位:上段1例,中段13例,中下段6例,下段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食管吞稀钡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前后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消瘦无力,自理能力丧失;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存在严重精神认知障碍。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带领患者进入病房,并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采取面对面宣教,叮嘱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药物、器械、病例资料记录等),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更换敷料;疏导患者心理问题,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应的术后护理知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建立护理小组:相关科室人员组成专门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包含1名主治医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干预师,另外3名专科护士。所有小组成员均参与培训,统一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相关概念并掌握记录表相关内容,集中评估护理程序,全面论证患者临床资料,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共情意识,为后续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②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个性特点、自身条件等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以时间为横轴,入院宣教、诊断评估、用药情况及病情监测、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心理及饮食护理、康复计划、出院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日程计划表,经过小组医护人员反复检查、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适合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临床路径表格及记录单,为后续相关事项做好准备。同时将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每日确定执行表中的诊疗护理活动。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将临床护理路径发放给患者及家属,使其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及时提出疑虑及相关护理目标。入院时,以健康宣教为主,缓解患者内心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确保患者病情状态恢复稳定的情况下,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于实际护理过程中向患者不断灌输术后护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强化护理宣教重难点,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执行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适当修改记录内容并注明修改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或补救措施,了解和掌握患者需求,保证护理干预到位且有效,使患者感到舒适与安心,从而消除内心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理解并积极配合后续护理与治疗工作。另外,在患者术后积极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定期消毒抗炎以防创口感染,定期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在为患者处理创口的同时,让患者及家属一同学习观看,并告知对应的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分辨机体变化情况,从而做出正确判断,以消除内心不安焦虑情绪,积极配合自身康复治疗。④评估讨论:定期召开组内会议,汇报前期护理干预情况,整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评估及讨论,并依据自身工作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做到针对性解决。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②遵医行为[6]:针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遵循医嘱;部分依从:患者偶尔不遵循医嘱;未依从:患者完全不遵循医嘱,记录两组患者行为依从情况。遵医行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③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结束后,采用患者围术期注意事项掌握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回收率100%,从围术期护理、饮食、药物、活动、康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掌握:≥90分,部分掌握:60~89分,未掌握:<60分,掌握度=掌握+部分掌握。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肺炎、感染等。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内容合理情况、注意事项提醒告知情况、术后指标检查等。量表回收率100%,量表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大多食管癌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术中手术创伤会一定程度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影响预后[8]。传统护理模式流程单一,较为程序化与机械化,且护理内容缺乏个性化,甚至医患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易引发医患纠纷[9]。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革与优化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包含患者入院至出院的综合性整体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制定科学高效的护理程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胸外科食管癌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通过主动交流和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充分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促使患者建立信心,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术后康复训练中,而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疾病知识,满足患者对疾病的疑问及需求,指导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及自护行为[11-12]。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专业协作模式,充分发挥医疗护理的优势互补作用,并向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克服部分高龄患者认知能力低、心理素质差等问题,从而有效保障整体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健康教育并非流于形式,而是从患者实际情况与需求出发,旨在让患者理解并参与自身康复治疗,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路径中患者及时掌握患者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升其治疗积极性[13]。临床护理路径还明确规定了护理实施项目,护理可以随时自检,尤其适用于低年资护理人员,避免护理项目的遗漏,使护理活动程序化、标准化,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使护理操作具有导向性,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的全面性与科学性[1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升食管癌术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就医氛围,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此外,临床护理路径中全方位的系统护理也为患者满意度提升提供了保障[1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胸外科食管癌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倪文婕,肖泽芬.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6(12):945-948.

[2]曾诗颖,朱渊,钱瑾瑜,等.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营养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0,34(18):3204-3209.

[3]贾媛,赵慧敏,杨思源,等.“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J].护理学报,2020,27(1):1-4.

[4]鲁铭.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痛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21,34(4):138-142.

第4篇: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育;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思维能力

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需要护士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及精湛的操作技术,以及较强的临床思维、急救思维能力[1-2],因此,除了要给护士传输急救护理知识及技巧外,还需重点培养其临床思维与急救思维能力[3]。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多以传统的单一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忽视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培训质量,加之单一的专科诊疗方案已无法满足急诊外科患者需求,因此需进一步改进护理教学培训工作[4]。此次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教学培训的72名护士为对象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5.61±3.78)岁;工作年限2~22年,平均(9.85±1.37)年;学历水平:24例本科及以上,12例专科。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5.70±3.82)岁;工作年限2~23年,平均(9.91±1.35)年;学历水平:25例本科及以上,11例专科。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急诊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予以传统护理教学:根据教学大纲与内容要求,由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整理教学内容,选择科室内病例展开教学,并予以讲授及示教,内容包括急诊外科病症的护理知识与实操技能,每周1次。试验组护士予以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教学,病例选择与对照组相同,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带教教师授课前5d,告知护士通过网络、书刊及文献等渠道充分收集疾病资料,并且准备发言的提纲,再于组内进行讨论。第二步,分组提问。根据病例涉及学科对护士进行分组,各学科分别设计4~5个问题,例如,在对脑血管意外类疾病护理知识与方法进行教学时,将护士分作5组:神经科组、营养科组、院感控制专科组、影像科组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组,于课中进行轮换,并提出问题:脑血管意外常见疾病类型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体格检查内容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什么?脑血管意外的症状与哪些疾病相同?如何对脑血管意外进行鉴别?第三步,全员讨论。组织所有护士展开讨论,鼓励其积极发言,并且阐述各小组观点,全员讨论1次/周。第四步,进行归纳总结。当护士完成讨论后,带教教师详细总结此次教学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分析病例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争议点与共性难题,再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点评护士发言情况,明确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对于正确护理措施予以肯定。归纳总结工作频率为每2周展开1次。

1.3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教学培训结束后,分别组织两组急诊外科护士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其中,理论知识考核总分是100分,考核内容包括急危重症应急处理措施、护理常规以及注意事项。技能水平考核总分是100分,考核内容包括中心静脉置管、除颤术、心肺复苏、洗胃等。(2)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培训结束后,分别以《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表》[5]对两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循证思维(40分)、批判性思维(40分)及系统思维(40分)3个维度,共有24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量表总分12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临床思维能力越高。将其转换为百分制模式,临床思维能力十分好:81~100分;偏好:60~80分;尚可:41~59分;偏差:20~40分;较差:0~19分。(3)急救思维能力。设计急救思维能力调查表[6],分别对两组急诊外科护士的急救思维能力进行评定。该调查表包括重症监护思维(20分)、院前急救思维(25分)及急诊科救护思维(30分)3个维度,共有15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量表总分7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急救思维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思维能力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88.03±11.83)分,比对照组的(73.97±11.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急救思维能力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急救思维能力评分为(67.48±6.96)分,比对照组的(58.40±8.1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临床护理知识范文

自2009年7月—2018年12月共有46名新入职护士完成规范化培训。46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50±2.04)岁。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2.17%),本科25名(54.35%),专科20名(43.48%)。平均轮转时间(34.39±3.38)个月。

2方法

2.1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快胜任口腔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医生、服务患者。

2.2培训模式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按照“理论与操作并重、培训与考核并重、组织与监督并重”模式开展:采取理论学习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学习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3年内完成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个口腔专业的临床实践,顺利通过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2.3培训方案

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及专业培训两个阶段。2.3.1基础培训。护理部组织为期2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护士素质、沟通技巧等,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2.3.2专业培训。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学习突出专科特点,强调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护理专业理论的培养,采取统一组织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护士须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临床实践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制定并下发培训实施方案及手册,使科室及规培人员明确培训及考核要求。科室严格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做好带教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达到护士的素质要求,掌握口腔接诊流程和常见治疗项目的护理工作常规及配合流程,口腔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口腔设备的维护方法及口腔器械处理方法等。

2.4培训管理

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机制,带教工作由护理部统一部署,选派科内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工作。组织全体带教共同编写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规范要求。科室根据大纲制定带教计划,按照带教演示-临床实践练习-严格考核的模式,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把控操作规范。护理部及科室分别组建规范化培训考核组,按要求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

2.5效果评价方法

2.5.1培训过程考核。规培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完成相应的科室培训,出科前接受综合测评及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结合培训人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及评分表,由考核组进行考核。2.5.2培训结业考核。对规培人员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方面考核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专题报告或案例汇报的形式考核规培人员将所学应用于临床的成果,并由考核组评分。

3结果

已有46名护士完成培训,出科考核综合测评平均成绩(95.69±4.11)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94.58±3.63)分。结业考核理论平均成绩(93.32±3.38)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平均成绩(93.72±0.93)分。

4讨论

4.1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了临床护理管理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思路是营造一个适合护理人才良性成长的有利环境[8]。通过建立规范的口腔新入职护士轮转培养模式和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教学意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人才。规范了临床理论知识框架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带动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口腔护理规范操作,加强医护配合,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也得到提高。

4.2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扩充了护理人力调配力量

规范化培训不仅能保证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持续发展,医院也能从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整体设计方案的实施中受益[8]。参加规范化培训使一批年轻护士得到成长,壮大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实护理人才梯队,作为业务骨干在临床科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规范化培训证书的护士对口腔护理工作掌握更加全面,可以作为医院整体人力调配资源,满足科室之间临时调配的需要,缓解了不同科室间人力需求的差异,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

4.3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培养了护理教学队伍

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规培人员的学习,应该选拔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9]。我院借助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组织的“口腔专业护士”学习平台,自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家《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规范的基地管理办法,选派骨干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根据不同护理专业分组,通过模拟课堂听课、观摩操作演示录像、讨论、答疑、自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的骨干护士,有效承担起规培带教的任务。

4.4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丰富了护士职业生涯

参加规范化培训夯实了新入职护士的口腔专科理论知识,强化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医护配合能力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全面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培训可以激发护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大大提高新护士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10]。举办规培人员的专题报告会可以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业深入学习,收集与专业有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强化理论知识[9]。通过对临床护理经验的思考总结,对患者安全、心理和护理服务细节的关注及护理新理念、新技术的介绍推广,锻炼了规培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规培人员的综合素养。汇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明确今后学习研究的方向。这些都为年轻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口腔新护士护士规范化培训持续改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相互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科室及规培人员座谈会,总结带教经验,收集科室及规培人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促进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逐步提高。

4.6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