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智能合同管理全文(5篇)

智能合同管理

第1篇: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合同管理简单说就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企业实际,对本企业一系列可能产生法律后果的“合同行为”进行审查、控制、监督的过程。合同管理职能就是指企业从事合同管理的机构在合同运行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应发挥的作用。与企业其它管理职能相比,合同管理有自己的特殊性。

1.合同管理主体的特殊性。

合同管理的主体是指企业内部按照职权分工做出合同管理行为的各有关部门。企业其它管理职能的主体通常只是一个部门。而合同管理主体是以合同管理部门为核心构建的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整体,通常不是一个部门。

2.合同管理客体的复杂性。

合同管理的客体,也就是企业合同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即企业的“合同行为”。企业的合同行为是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为了企业的利益,以企业的名义,依照职权实施的与合同关系相关的磋商缔约、实际履行、履行异动(变更、解除、转让等)、维权救济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所有的合同行为都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多个相关岗位、多个时间接点,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过程。企业其它管理职能行为相对简单,涉及到上述情况的行为相对较少。

3.合同管理行为与法律后果的紧密性。

企业合同管理直接作用于合同行为。合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合同行为其实质是民事法律行为,是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不断设立、变更、处分自己民事权益的过程,随时产生法律后果。企业其它管理职能通常只及于企业内部,不对外产生法律后果。

二、合同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根据合同管理的内在逻辑,将合同管理职能进行归纳和划分,有助于合同管理的专业化运作。合同管理职能就是管理主体对合同行为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指导)、控制的过程。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确定的目标对工作进行的规划和安排。合同管理的计划职能主要表现为制定合适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在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时要根据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法律环境和现在所处的合同管理发展阶段,确定企业合同管理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梳理合同管理业务,编制合同管理各个子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相应的组织保障、资源保障,确保合同管理各子项目的顺利实施。合同管理制度要适度超前,体现对合同行为的引导。如果只是拘泥于现状则不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过度超前则会给合同管理带来太大的阻力,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而对各种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合同管理的组织职能主要表现为建立有效的授权管理体系,即给所有的合同行为设计组织结构、分配权力、明确责任、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等。有效的授权管理体系应当同时包括合同签订授权管理体系和合同履行授权管理体系。合同行为是不同合同业务部门发起的跨部门、分阶段实施的行为体系,组织协调难度较大。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只注重合同签订授权体系的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授权体系的管理;要授权给真正负责从事这项业务的相关人员,做到权责明确和权责相适应。企业的各级领导应当通过“合同管理”对合同行为进行指导与审核,少直接参与具体的“合同行为”。

3.领导(指导)职能。

合同管理的领导(指导)职能主要是指对合同管理体系内相关成员的合同相关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使合同管理体系内的相关个体或者群体能够自觉地为实现合同管理相关目标而努力。这个职能通常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纵向的领导职能,主要指合同管理主体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涉及合同事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指挥、激励、考核等管理行为。二是横向的指导职能,主要指合同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员对合同业务部门相关人员从事的合同行为进行的指导,即对合同磋商缔约、实际履行、履行异动(变更、解除、转让等)、维权救济等一系列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指导。

4.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指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使人们的活动或行为与组织的要求或者期望出现偏差,管理者采取纠偏措施,使管理计划能按预定计划进行,或者适当调整管理计划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合同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审查、检查和评价。合同审查主要包括合同的主体审查、合法合规性审查、商业性审查和表述性审查四个方面。主体审查是合同审查的前提。主体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民事主体、合同人、经营资质的符合性、信用审查与履行能力等问题。合法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是合同效力、合同内容、合同订立程序与流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与企业内部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商业性审查主要审查合同中约定的实现双方合同目的的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条款、解决争议的条款等是否清晰、明确、全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权益最大化。表述性审查可能不直接涉及法律问题,但表述不精准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有损企业利益。表述性审查应当做到使合同体例严谨、内容齐备、表达精准、版面美观等。合同管理部门通过对合同行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开展持续性的合同纠偏,促使合同管理水平循序渐近、螺旋式提升。

三、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

企业合同管理职能建设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应当注意以下要点:

1.合同管理要有正确的思维定位。

合同管理的宗旨是为企业实现合同目的。在合同谈判和合同审查中要特别注意自己代表的是一方合同当事人,而不是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必须明白所代表的企业在合同谈判中所要追求的合同目的,在法律障碍与合同目的之间寻找平衡,要促成交易而不能破坏交易。不要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合同条款上的平等,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追求一个效益、效率、权益、风险和企业形象的最佳组合。

2.合同管理部门业务要向纵深发展。

传统的合同管理部门仅仅满足于合法合规性审查、项目谈判和应对必要的诉讼等传统业务,法务人员缺乏对企业管理运营的兴趣,在企业职能部门中常常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我们要突破传统法律思维局限,不只是关注传统法律事务范围内的事情,更多地关注与企业紧密相关的其它边际法律事务。服务要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服务形式要多样化,积极介入制度合法合规性审查、流程设计、合同信息化管控、纪检监察事务法治化运作等新领域,以传统法律事务推动边际法律事务的开展,以边际法律事务带动传统法律事务的深化。

3.正确认识合同管理行为与合同行为的关系。

合同行为主要由合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完成,合同管理部门通常不是合同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合同管理职能的作用就是创造对合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条件。与纪检监察部门的“体外监督”不同的是,合同管理更多地侧重于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即通过审查、盖章等方式对合同行为的运行过程发挥“控制职能”。所以合同管理部门要以“事前防范合同风险,事中控制合同风险”为工作重点,以“事后补救合同风险”为补充,扎实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四、结论

第2篇: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一体化建设;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合同管理信息化既是推动医院管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防范合同风险的重要措施,又是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的落地举措。合同管理是医院经济运营下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合同管理信息化是对合同“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的有力手段。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合同签订前的线上审批流转、合同签订后的跟踪执行与档案文书保管等,也包含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进出库管理的协同衔接等内容。为提高我院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建设医院综合运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模块。

1应用背景

1.1沟通配合机制需求

合同管理是指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2]。不仅需要遵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也需要遵守《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行业法律法规的规定。按业务职责范围可分为药品采购合同、试剂采购合同、医用耗材合同、医疗设备合同、信息化办公用品采购合同、基建工程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物资采购合同、食品采购合同[3]。合同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如购置医疗设备不仅仅涉及采购科室,还有临床需求科室、设备科、财务部、内审科、法务、院办等部门。合同采用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涉及部门之间相对分割,对合同要素的侧重也各不相同,容易造成信息分段、实时性不强,产生部门合作不协同、流程不顺畅、监控不得力、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沟通成本较高,影响工作效率[4]。

1.2信息共享化需求

合同管理各环节信息孤立,难以推动互联互通[5]。各业务系统缺乏信息交互,无法将合同管理便捷植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同签订后,通过人工登记付款节点、人工跟进合同履行情况等合同条款,容易出现遗漏或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合同履行与采购管理脱节。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导致预算下达、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设备采购验收、付款、出纳登账、会计记账等环节需要重复录入合同基础信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3合同进度及关键点控制的需求

医院合同管理涉及范围广,采购金额大,采购项目多,经费来源复杂,难以全面跟踪管控与监督[6],仅靠人工或非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无法达到合同进度控制需求,无法满足管理层及时了解合同全局或执行情况的需求。缺少对合同进度、结算等关键节点依法履约的预警实施,无动态响应机制,导致支出随意,无法掌控现金流。

2合同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

实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主要是将内部控制理念、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管理办法等管理要素,以信息化手段展现,有机融合“互联网+”、OCR识别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管理的完整性、时效性,有效控制各种合同风险,达到业务管理实现平台化、无纸化;内部管理综合化、规范化、共享化;监督处理一体化、自动化;预警机制立体化、多维化;档案信息电子化、集中化、共享化。

2.1合同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流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

系统需实现所有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7]:前期工作的合同立项、招标、文本拟定、审核审批、签署;中期工作的合同履行、补充或变更、解除、结算;后期工作的合同归档、纠纷管理、效益分析。

2.2合同管理系统外部信息流采用共享一体化设计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resourceplan,HRP)是将企业的ERP系统管理模式引入其中,借鉴了企业的成功管理方法,不断整合公立医院现有资源并进行再造,根据公立医院实际情况创建了资源管理平台[8]。合同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包括对合同招投标、拟定、呈报、审批、执行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储存和处理数据[9],连接其他相关业务系统,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促进整体化水平的提高[10]。遵循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数据标准,集成数据管理平台,与医院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物流管理、智能报销、科研管理、会计核算等HRP系统进行全部业务整合(见图1)。对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合同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对有预算但费用是否符合预算控制要求进行把关,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对接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在线交互,完成合同的双方审定,提高沟通效率,对采购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对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由合同自动生成维修保养工作单,对维修保养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固定资产的安装、验收、入库业务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接,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查询到采购资产中标通知书、合同文本条款等相关信息,确保一致性,防止业务发生偏差;对接资金管理、智能报销、会计核算等信息系统,对购入设备维修风险金等到期支付及收付款业务后的延展管理,包括可以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有效控制收付款业务;对接科研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追踪;对接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化分类管理,完善经济合同存档的管理[11]。实现合同档案信息化,将生效的所有合同导入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便于分类管理、永久存查,防止合同丢失。

3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应用

3.1系统的功能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条款预警、查询与报表管理等功能。按合同管理职权赋予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人员权责,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各职能人员的分工合作。3.1.1合同签订。根据业务类别生成合同编码,确保合同号的唯一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效果。针对频繁签订合同的同类业务实施标准化合同模板管理[12],对于少发生合同关系的业务设置合同预审流程,确保合同文本合法、合规和时效性。①标准化合同模板管理。合同模板由归口管理部门、法务、财务、内审科等部门共同拟定,确保合同模板符合法律法规,降低因合同文本的不规范、不严谨产生的风险。系统支持根据合同模板自动生成合同文本,按项目招投标或合同谈判的结果可作增减补充,节约重复起草每一份合同的时间,提高效率。②合同审批:按照医院合同管理规定设置信息系统的审批权限和个性化流程,具有线上提醒、审批、变更、驳回等功能,可保存和追踪所有审批结果与修改记录。将审批约束时间的管理、关键流程控制节点[13]内嵌至合同管理系统,线上会签提高流转效率,设置时间预警,自动生成合同考核报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医院加强监督考核机制[14],配套出台《合同签署效率审计和绩效考核方案》,以保证落实合同审批的时效性。对于非标准化模板合同设定预审流程,经办科室与签约对方洽谈初步达成一致的同时,提请相关部门走预审流程,从部门专业角度对合同文本完善和补充,缩减合同定稿时间,加快项目的落实推进。③合同审批系统内部信息流转时,文本具有留存修改痕迹功能。系统具备自动比对功能,扫描或拍照方式上传盖章版纸质合同影像文档,通过OCR识别与我方合同电子定稿版比对,智能寻找差异,防止合同被篡改,高质高效。3.1.2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信息管理主要通过HRP系统其他系统模242块完成。如设备管理系统记录设备验收、维修保养业务的履行情况;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物流系统记录各资产的入库、出库、保管、处置等业务的履行情况;采购系统记录物资采购业务的履行情况;科研系统记录科研项目的履行情况;智能报销系统记录合同的支付情况。所有相关履行信息均可回写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融合到信息大平台上,信息互联互通。①进度管理:构建合同执行跟踪与反馈机制,系统记录合同实际执行进度,并与合同计划自动比对,提醒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简便了管理部门的追踪工作,实现了对合同业务全过程、实时的监管及考核。②支付管理:可按合同执行情况自动生成支付计划,并可设定触发付款预警功能。如系统设置医疗设备验收后15d付款,在设备管理系统录入验收合格信息后,合同系统自动生成设备货款及维修风险金支付计划、发起审批流程。合同系统与智能报销系统对接,将报销事由、供应商账户、已付款金额、本次付款金额等结构化信息自动带入智能报销系统,完成支付后,将支付的实证资料、会计凭证等信息回写到合同系统,彻底实现了对往来款项事前预算、事中监管、事后跟踪等功能的全智能管理,杜绝重支、错支风险,节省重复录入信息时间。③变更管理:在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中,原合同条款发生变更需重新签订补充合同,难以与主合同建立动态关联,追溯存在困难。为保证主合同与补充合同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将补充合同关联主合同,自动更新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合同得到统一整合,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④结束管理: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中,对合作供应商进行后续服务综合评价费人、费时、费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达到合同结束条件时,可自动触发关联采购业务的供应商评价模块,包括对签约对象的资信、执行效率、服务及管理水平,按既定规则进行自动综合评价,为后续选择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参考。⑤文件管理:系统将所有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通过电子文档方式存档,提高合同借阅、查询、流转效率,规避合同文档损毁、丢失、信息泄露的风险。3.1.3预警管理。通过合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可对合同审批、设备收货验收、支付款项等关键点进行预警。根据合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提醒模式,相关人员可及时收到信息系统窗口弹框提醒,防止出现违约带来的经济风险。并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财务预算规划及准备工作。3.1.4查询与报表管理。可快速查询项目合同的所有信息,包括穿透至预算系统可查询项目的预算下达、执行、调整、考核情况,穿透至设备管理系统可查询设备到货、验收、维修维保、处置情况,穿透至固定资产系统可查询资产入库、出库、单机效能信息,穿透至智能报销系统可查询付款审批进度、支付情况,穿透至会计核算系统可查询会计凭证制单情况。一体化系统做到信息共享,附件共享,无需重复录入、重复上传。可生成多维度的软报表,并以折线图、柱图、饼图等直观方式显示,随时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实时的决策依据,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医院合同的经济事项快速推进及有效控制。

3.2系统的实施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建立在设计有效的管理体系分层分类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展现,需按管理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和流程标准,实现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果。3.2.1统一数据标准。拟达到各信息系统无缝链接,需要解决纵向管理层级的贯通、横向职能部门的协同以及HRP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建立统一、覆盖各系统的数据标准,如标准化的合同编码规则、合同分类、供应商信息库、合同范本库等。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合同业务在系统之间、流程之间统一的沟通语言,为实现相关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提供数据集成接口标准。3.2.2完善管理制度。以业务一体化,合同管理信息化、标准化、闭环化理念完善现行的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执行过程中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责任明确性,加强监督考核机制[15]。制定《经济合同管理权责说明书》,明确权责,岗位分离,职责明确[16]。线上信息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实施,其规范、流程、标准与线下管理不一致,要求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内部控制,梳理合同管控流程,理顺合同分类、分层管理,建立PDCA风险管理和分析模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防风险、强管控、降成本的目的。3.2.3整合管理系统。要达到业务一体化和管理闭环化,整合所有与合同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需立足运营管控全局的规划,利用信息化的协同、共享功能,明确系统的定位、功能、对接标准,沿合同、设备、预算等业务生命周期管理路线理顺各管理环节、管理职能,消除管理盲点,减少人工重复劳动,降低沟通成本。

4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

4.1提高合同流转效率,有效遏制合同倒签现象

将合同审批约束时间管理制度内嵌至合同管理系统,通过线上会签提高流转效率,时间预警控制,自动生成合同考核报表。采用“互联网+”手段,员工申请,各级审核审批,均可随时随地通过上网或掌上APP移动应用实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信息代替人工跑路,节约人工成本。我院2021年第一季度合同线上流转350份,实施合同管理系统后,会签周期由线下7个工作日缩短为4d,最快的一份合同仅耗时7min,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2业务一体化管理,实时动态监管

通过对各项业务的信息系统实施全生命周期跟踪,与其他相关系统无缝对接,畅通信息沟通机制,减少沟通不畅所造成的工作失误。实现对合同审批业务流程的“硬约束”,从而做到对合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动态监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考核评价责任主体提供证据。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集成共享的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对称,激发了员工深入学习相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意识,全员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合同管理更规范。

4.3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医院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保证

防止医院利益受损,确保医院运营健康、持续、有序。合同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流程信息化、信息共享化、共享协同化的跨越发展,将合同流程管理、风险点控制融入至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达到合同管理模式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减少法律纠纷。

5结论

第3篇: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根据部门的不同,对相应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这样既保证了系统中数据的安全,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本系统包括4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角色:管理员、管理科科长、管理科人员、外勤人员。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

通过对合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集报表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流程控制等工作于一体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使用业界流行的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采用智能客户端技术,基于WebServices平台,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2.2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分析

数据库设计:根据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各个业务表。内外网使用:系统能够支持内网和外网(Internet)两种不同网络环境中使用。如果通过外网使用,在数据传输时通过SSL加密传输。系统用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司使用本系统,此时使用内网进行访问,提高速度,增加运行效率。当客户出差时,能够通过外网进行使用。

2.3用例分析

用例是系统反应外部请求的描绘,它是通过用户使用情况获取需求的一种技术。每个用例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场景,用于描述本系统与终端用户或者其他系统的交互情况,从而得到一个明确业务目标。用例图用来表现参与者和用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参与者能看到的系统功能模型图,可对系统或子系统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根据用户的功能性需求和用例分析可以画出此系统的第一层用例图。用例描述,实线框表示系统边界,系统内有4个用例,系统外有4个执行者均为人执行者。“外勤人员”执行者关注“统计查询子系统”用例中的合同台帐的查询浏览“,合同管理子系统”用例中的合同录入。“管理科科长”对“生产过程管理子系统”“、售后服务管理子系统”用例进行审批审核操作。

3小结

第4篇: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全过程;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平台

1概述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涉及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随着各阶段设计深度和要求的逐步明确,依次经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投标价格、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计价环节,工程造价呈现多阶段、多层次的特点。造价管理的不同阶段均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共享、合理运用、有效分析,及时发现造价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甚至避免损失,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快捷、高效,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

2.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定额管理的推广,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始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应用,开启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工程造价软件在国内主要用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成本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主要用于数据输入、量价计算、报告输出,软件的各功能、软件与软件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各阶段数据信息无法集成共享、传输不及时等[1]。目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更广泛。项目信息管理发展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分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新时代,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特定的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定信息需求[2]。

2.2信息技术在我国水电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水电工程按流域整体规划、梯级开发,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协调任务重的特点,面临的技术、经济问题多,难免存在造价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力的情况。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对流域电站进行统一管理,但传统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该需求。近年来,尽管水电行业逐步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但仍停留在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汇总及初步统计分析阶段。受行业特点限制,水电工程造价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未实现造价信息数据共享和集成。部分企业虽建成了企业内部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但用途主要局限于数据输入、报告输出,系统积累的大量造价管理数据未发挥出服务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3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开发

大渡河流域规划有20余座水电站,呈梯级开发,水电建设单位A负责管理该流域的10余座水电站。该单位结合企业管理现状,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角度出发,综合风险管理研究,对全过程模式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中可能影响到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预警,建立了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统一的平台,从而提高全过程模式下影响造价风险管理的水平,实现全过程造价动态管理和风险实时掌控。

3.1平台设计

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业务逻辑、界面集成相互分离,尤其是基础业务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引入操作数据存储机制,在业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基础业务平台采用最新软件开发框架进行设计,并扩展支撑对大数据分析结构的集成展示;大数据分析平台按照面向主题的方式进行存储,可以方便地支持多维分析、查询、计算等功能。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应用异步消息队列架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或操作复杂流程数据时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利用率和检索效率。将负载均衡(LoadBalance)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实现Web环境下Ajax的异步刷新,以及Web中的预加载功能,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页面版式更加丰富、版块化更加明显、结构更加复杂,同时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数据库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在数据库的各种操作中,查询操作所占的比重最大,查询操作中基于SELECT语句在SQL语句中又是代价最大的语句,以此降低查询的时间,但对数据库或者SQL的基本优化可能达不到最终的效果,可以采用读写分离的策略来改变现状。

3.2平台功能

平台开发有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四大业务功能模块,将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日常业务全部通过平台处理,同步建设案例库等专题库、在线问答等功能模块,实现造价数据的集成。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实现造价智能管控。1)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属于平台业务应用,实现造价管理全过程的流程管理、风险管控等。综合计划具备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计划的编制、上报、调整、下达,综合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及执行情况分析功能。采购管理具备招标和非招标项目立项、采购计划及采购文件的审核、采购过程、定标过程管理等功能。合同管理具备合同审批、结算支付、变更索赔、竣工结算全过程管理功能。造价管理实现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合同实施等阶段的造价分析等功能,确保工程造价可控性。根据各环节业务应用产生的数据,由平台完成统计工作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建立案例库、制度库、造价信息库等专题库积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知识,为业务人员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线问答模块利用各专题库格式化数据,快速给出答案,并根据利用情况更新知识库,提高工作效率。2)智能风险管控应用和智能问答应用属于平台全局应用,实现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智能决策支持以及决策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同时,也实现了人机智能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KPI指标,监督造价管理过程,并及时预警纠偏(如变更索赔、结算金额填报后,总金额超合同金额或超概算时,系统则预警)。建立分析模型,应用大数据分析辅助工程造价管理,如建立最高投标限价分析模型(利用历年来投标人报价清单和最高限价清单等数据,借助离散型方差、数学期望、均方差等多种统计与概率学公式,探索建立基于分布函数的最高限价分析模型,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并从多个维度分析最高投标限价设置的合理性)。通过系统设置规范流程,确保业务流程合规完整[3]。3)通过系列对外标准接口,从技术上确保了数据的不断扩展以及该平台与外部系统的智能协同。

4结语

4.1结论

通过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综合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数据集成,覆盖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并形成PDCA循环管控,实现动态管理。相较于现有的造价管理系统及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该平台根据企业内控要求,形成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的内外循环,数据有序自动流转,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智能管控,达到集中管控、风险自动预警、数据决策的管理效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其完整性,增强防范专业风险能力,达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

4.2展望

尽管信息化手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但两者并非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会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会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住建部《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标〔2020〕38号)的,文中策划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逐步停止预算定额,势必对工程造价信息及造价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亟待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推进水电工程造价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造价信息更全面、反馈更迅速,决策及其调整依据更充分,促使管理更及时、精确,使工程进展更好、更快,投资更合理。

参考文献:

[1]路新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建筑,2016,42(2):247-248.

[2]周滢.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17.

第5篇:智能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全过程;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平台

1概述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涉及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随着各阶段设计深度和要求的逐步明确,依次经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投标价格、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计价环节,工程造价呈现多阶段、多层次的特点。造价管理的不同阶段均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共享、合理运用、有效分析,及时发现造价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甚至避免损失,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快捷、高效,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

2.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定额管理的推广,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始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应用,开启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工程造价软件在国内主要用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成本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主要用于数据输入、量价计算、报告输出,软件的各功能、软件与软件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各阶段数据信息无法集成共享、传输不及时等[1]。目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更广泛。项目信息管理发展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分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新时代,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特定的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定信息需求[2]。

2.2信息技术在我国水电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水电工程按流域整体规划、梯级开发,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协调任务重的特点,面临的技术、经济问题多,难免存在造价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力的情况。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对流域电站进行统一管理,但传统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该需求。近年来,尽管水电行业逐步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但仍停留在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汇总及初步统计分析阶段。受行业特点限制,水电工程造价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未实现造价信息数据共享和集成。部分企业虽建成了企业内部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但用途主要局限于数据输入、报告输出,系统积累的大量造价管理数据未发挥出服务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3水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开发

大渡河流域规划有20余座水电站,呈梯级开发,水电建设单位A负责管理该流域的10余座水电站。该单位结合企业管理现状,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角度出发,综合风险管理研究,对全过程模式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中可能影响到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预警,建立了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统一的平台,从而提高全过程模式下影响造价风险管理的水平,实现全过程造价动态管理和风险实时掌控。

3.1平台设计

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业务逻辑、界面集成相互分离,尤其是基础业务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引入操作数据存储机制,在业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基础业务平台采用最新软件开发框架进行设计,并扩展支撑对大数据分析结构的集成展示;大数据分析平台按照面向主题的方式进行存储,可以方便地支持多维分析、查询、计算等功能。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应用异步消息队列架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或操作复杂流程数据时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利用率和检索效率。将负载均衡(LoadBalance)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实现Web环境下Ajax的异步刷新,以及Web中的预加载功能,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页面版式更加丰富、版块化更加明显、结构更加复杂,同时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数据库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在数据库的各种操作中,查询操作所占的比重最大,查询操作中基于SELECT语句在SQL语句中又是代价最大的语句,以此降低查询的时间,但对数据库或者SQL的基本优化可能达不到最终的效果,可以采用读写分离的策略来改变现状。

3.2平台功能

平台开发有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四大业务功能模块,将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日常业务全部通过平台处理,同步建设案例库等专题库、在线问答等功能模块,实现造价数据的集成。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实现造价智能管控。1)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属于平台业务应用,实现造价管理全过程的流程管理、风险管控等。综合计划具备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计划的编制、上报、调整、下达,综合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及执行情况分析功能。采购管理具备招标和非招标项目立项、采购计划及采购文件的审核、采购过程、定标过程管理等功能。合同管理具备合同审批、结算支付、变更索赔、竣工结算全过程管理功能。造价管理实现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合同实施等阶段的造价分析等功能,确保工程造价可控性。根据各环节业务应用产生的数据,由平台完成统计工作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建立案例库、制度库、造价信息库等专题库积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知识,为业务人员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线问答模块利用各专题库格式化数据,快速给出答案,并根据利用情况更新知识库,提高工作效率。2)智能风险管控应用和智能问答应用属于平台全局应用,实现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智能决策支持以及决策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同时,也实现了人机智能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KPI指标,监督造价管理过程,并及时预警纠偏(如变更索赔、结算金额填报后,总金额超合同金额或超概算时,系统则预警)。建立分析模型,应用大数据分析辅助工程造价管理,如建立最高投标限价分析模型(利用历年来投标人报价清单和最高限价清单等数据,借助离散型方差、数学期望、均方差等多种统计与概率学公式,探索建立基于分布函数的最高限价分析模型,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并从多个维度分析最高投标限价设置的合理性)。通过系统设置规范流程,确保业务流程合规完整[3]。3)通过系列对外标准接口,从技术上确保了数据的不断扩展以及该平台与外部系统的智能协同。

4结语

4.1结论

通过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综合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数据集成,覆盖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并形成PDCA循环管控,实现动态管理。相较于现有的造价管理系统及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该平台根据企业内控要求,形成综合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的内外循环,数据有序自动流转,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智能管控,达到集中管控、风险自动预警、数据决策的管理效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其完整性,增强防范专业风险能力,达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

4.2展望

尽管信息化手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但两者并非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会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会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住建部《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标〔2020〕38号)的,文中策划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逐步停止预算定额,势必对工程造价信息及造价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亟待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推进水电工程造价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造价信息更全面、反馈更迅速,决策及其调整依据更充分,促使管理更及时、精确,使工程进展更好、更快,投资更合理。

参考文献:

[1]路新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建筑,2016,42(2):247-248.

[2]周滢.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