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第1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控制图书馆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图书馆人员的合理配置并提高其待遇第一,高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图书馆人员的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必须得到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高校职能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人才,为图书馆注入活力。领导首先应抛弃“不用高素质人才也能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错误观念。其次应避免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而忽略人尽其才的人才管理理念,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引进人才要把好进人关,无论录用高校毕业生,还是从其他单位引进专业人员,都要严格控制学历、专业和实际能力,尤其要控制只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进入。对图书馆建设发展急需的而图书馆自身又很难培养起来的拔尖人才,要不惜重金引进。引进人才要有计划、有目的,根据本校及本馆实情,既要适当引进,又不能完全依赖引进和分配,主要还是依靠现有队伍的培养和改造。通过在职人员培训,大幅度更新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使更多的人员能够具备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应进行一般层次的全员轮训,如计算机操作的全员轮训等,同时要确定高层次的重点培训目标,使人才培训高级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尖端人才队伍。第二,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待遇和收入。高校图书馆应改变观念,在保留传统的运作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需要注入创收经营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图书馆创收,增加馆员收入、改善工作条件是稳定人才队伍的首要条件。一方面,单位领导要放宽政策,对图书馆不要限制过死,应以不影响读者工作为前提,支持图书馆搞创收;另一方面,馆领导要有开拓精神,广开思路,组织精干的创收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大量的馆藏资料变为有用的信息打入经济市场,服务于社会,通过服务获取一定收益,既可增加馆员收入,又能弥补图书馆经费不足。

2.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建设,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第一,提高图书馆员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有人把图书馆和教师队伍、试验设备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或者“三驾马车”,可见,图书馆工作在高校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注重馆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把优良传统教育纳入培训内容。在新馆员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应该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概况及前景介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和相关纪律、法律法规知识等。通过对新进馆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可以激发年轻馆员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所了解,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起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第三,建立读者信息反馈机制,激励馆员实现自身价值。图书馆应建立长效的读者意见反馈制度,畅通读者意见反馈渠道,并由主管领导设计一个针对馆员服务实况的无记名的读者测评表,定期向读者发放,让读者填写。根据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由主管领导进行认真汇总、分析,采用个性化激励方法将结果与每一位馆员沟通,让每一位馆员都能重视读者的意见并从中得到有效的激励,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被读者测评为优秀的馆员,图书馆的主管领导要及时地进行公开表彰,并通过举行一些仪式来达到强化激励的效果,使受表彰的馆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满足感,从而获得成长。同时还可以通过推荐读者心目中的好馆员活动,来发现和树立典型,开展竞争,以此来激励馆员,以服务读者工作为平台,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第2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采访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66-03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传播与知识交流的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访工作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础,其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更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时下正值我国高等院校建设和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适应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新形势,如何使高校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质量,如何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各种需求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摆在高校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1、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特点

1.1 馆藏文献采访的专业性

尽管文献资源载体形式出现了多种形态,但是印刷型文献以其便于携带、阅读方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与其它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长期并存,但它的上述特点是其它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印刷型文献的采购仍将是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要为本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必须大量采购与本院校所设专业相关的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专业性的印刷型文献在采购中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1.2 馆藏文献采访渠道的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特色性等特点,要获得具有较高使用和收藏价值、并满足本院校师生各种需求的印刷型文献,必须通过多种采访渠道来获得,如通过书目选订、现场采购、网上购书等方式。

1.3 采访人员相对有限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其负责采访工作的人员数量相对有限。以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为例,我馆负责采访工作的只有一人,每年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购几万册图书,且还要参与馆内的其它工作。

2、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惑

2.1 高校评估对采访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文件中,对工科类高校图书馆作了如下的规定:生均藏书量80册;生均年进书量3册;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各高校为了迎接评估,达到评估指标中规定的标准,纷纷增加专项购书经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超常规大量采购图书。从而很难保证图书的质量,导致文献资源实用性差,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为采访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购书经费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各高校的办学条件远不能适应扩大规模的需要,图书馆藏书的数量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图书采购经费的投入。但是图书、期刊以及电子资源的价格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文献信息资源价格增涨的速度。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文献采购的数量和质量。

2.3 图书现行的发行体制与多元的图书馆采访渠道之间的矛盾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市场的发行体制发生了变化,图书的供应格局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供应格局巳不复存在,出现了除新华书店外,出版社自办发行、集体、私营书店发行及著者个人发行并存的状态。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图书订货会、图书展览会、书市、书商洽谈会等采访渠道,另外还出现了为图书馆提供全面服务的中间供货商,大大方便了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因此,多渠道地搜集各种文献的出版信息,成为采访人员的重要任务。

2.4 传统的采访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大多数都是通过删选《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全国地方版新书目》等单一的采访方式来采购图书。这种传统的采访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书目报道量大、书目信息权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图书馆均使用了现代化的、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现代技术条件下,图书采访模块的使用给采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网上删选书目、网上下单等简化了采访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图书到馆速度。因此,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新的采访方式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2.5 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改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专业越办越多,重点学科不断增加,读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使文献采购范围越来越广泛,采访工作越来越艰巨。因此对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观念认识等因素的影响,采访人员专业技能、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及其它社交能力都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采访工作的要求。

3、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策略

3.1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采访计划

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的发展规划、教学和科研需求,并结合本馆的馆藏情况、读者使用情况、经费情况等,每年制定不同的、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制订采访计划时,一要依据学院专业设置与课程以及教学计划,确定采购的比例和重点,系统地、完整地采购与之相适应的文献;二要注重调查现有的馆藏结构、文献利用率、师生比、各系各专业的学生构成比、招生计划等情况,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通过分析结果来不断调整采访思路。为做好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提供支撑;三要参考馆藏现状,注重馆藏的特色建设以及馆藏图书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合理利用图书采购经费,真正把好采访质量关,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切实地满足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3.2 采购招标,选择书商

图书馆传统的采购渠道是通过当地的新华书店来进行的,但由于新华书店沿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在优惠额度、配套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满足不了当代图书馆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文化市场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类民营书商应运而生。为竭力争取图书市场,高校图书馆已成为众多书商市场争夺的目标。因此。采用招标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规范高校图书馆供货市场竞争的一种较好方式。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图书馆的采购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供货商的投标行为。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采购也实行了招标的方式。高校图书馆通过招标采购,把免费提供标准的MARc格式编目数据、盖馆藏章、粘贴磁条和条形码等部分工作作为附加条件交给书商承担,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采编部门的工作压力,缩短新书的加工周期,加快新书的上架速度,便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3.3 拓宽采访渠道,合理配置资源

图书馆要摆脱传统采访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并结合当前出版市场繁荣的实际特点。拓宽采访渠道,合理配置资源。首先,加大采访宣传力度,加强读者与采访人员的联系与互动。坚持“采”是“访”的基础,“访”是“采”的必要前提,采访人员要定期深入到读者之中,通过问卷调查、新书荐购、读者座谈会、读者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来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师生的信息需求,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馆藏质量;其次,要优化传统的采访模式,采用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采访人员不但可以按照学校专业设置有重点的删选书目,还可以到图书销售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直接了解图书大概的内容和质量,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缩短了图书到馆周期。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样既避免了采用书目删选的盲目性。又弥补了现场选书的遗漏,从而保证了到货率和到书速度;最后,要适当采用网上采访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书店和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提供了新的方式。作为采访人员,要结合本馆的馆藏特色和读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网上书目和出版发行机构的最新动态信息,做好网上采访工作。

3.4 积极参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量加剧增长。而有些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到规模、经费、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跟上文献增长的步伐,不可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收藏齐全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文献来满足各类型读者多元化、动态化的信息需求。只有各个图书馆间利用网络优势加强馆际协作。通过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机检索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才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走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凡具备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都应加入到国家、地区和高校等不同层次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体系中,依托于合作与资源共享,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馆的全方位信息需求的虚拟馆藏资源。

第3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NextPage]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NextPage]

6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3.陈俊华.I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01(2)

第4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第5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台湾 高校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 捐赠 网页调查

接受捐赠是图书馆开拓经费来源和发展馆藏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帮助图书馆收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拓宽馆藏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更能增加图书馆的资源经费和建设经费,甚至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关系,对于图书馆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教育部在2015年底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四章“经费、馆舍、设备”和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分别提出:“高等学校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积极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和资助”,“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但是目前在内地,除一些爱国华侨和个别香港、澳门的富商之外,为图书馆事业捐赠的善人善举寥若晨星,还存在组织不健全、活动范围不广泛、捐赠行为不规范和社会性不显著等现象。肖乃菲通过梳理30余年来的赠书研究文献发现,内地对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研究成果不够重视,建议内地借鉴其先进经验,弥补当前工作与研究中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网页,分析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网页建设与捐赠工作开展情况,并探讨其对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示。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依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台湾地区4星级之上的大学名单,结合两岸四地大学排名,选出32所台湾的大学(包括23所公立大学、9所私立大学)图书馆进行页面调研。调查方法主要是基于图书馆主页和捐赠网页的调查,以及浏览相关高校的募捐网页中的规则办法、业务统计、表单下载等页面。

2.调查结果

2.1捐赠网页的定位与栏目设置

32所图书馆中,有20所(15所公立、5所私立)设置了捐赠栏目,具体信息见表1。如何设置捐赠栏目名称,可以反映各图书馆对捐赠工作的认知与定位。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栏目名称不尽相同,统称为募捐或赞助的有4所,包括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辅仁大学图书馆;称为图书捐赠或赠书的有4所,例如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将募捐细分为捐书、捐款的有5所,如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置为“捐款捐书企业会员”,中兴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赠书处理和募款成果2个栏目;称之为图书馆之友或荣誉之友的有3所,如阳明大学图书馆突出了图书馆之友类型的捐款形式。此外,东海大学图书馆设为图书馆募款专页,未提及赠书问题,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设为大宗捐赠,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主页设置了“募书久久书香99”栏目,对于赠书进行广泛宣传,高雄师范大学图书馆仅设置了捐赠芳名录,突出了捐赠揭示问题。

在捐赠栏目的位置安排上,有5所图书馆将捐赠栏目展示于图书馆主页,未设置上级栏目,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更是把赞助图书馆与馆藏资源、服务、关于本馆等栏目并列于导航栏,还在最新消息对其书情寄语活动进行宣传,对捐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将捐赠栏目设置在关于本馆或认识图书馆栏目下,与本馆概况、业务统计等栏目并列。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将其设置在各项服务栏目下,主要是对赠书服务进行说明。高雄医学大学图书馆虽将荣誉之友栏目设在读者园地下,但看其并列项目均为常见问题、参考咨询、论文写作等服务项目,可以看出并不是强调捐赠的沟通交流性,还是将其视为一项服务。将栏目名称与上级栏目进行关联对比可以看出,把捐赠栏目设置为图书捐赠的图书馆,一般将其归于读者服务栏目下,将栏目设置为捐募或捐款的图书馆,一般将其归于关于本馆栏目下。

综合各馆捐赠网页的栏目设置,可大致归纳为捐赠说明、相关规章、项目介绍、捐赠揭示、互动交流5类。捐赠说明包括各种募款赠书说明及服务办法,包括适用对象、承办人员、服务办法、收录原则、致谢方式、捐赠方式等内容,是各馆普遍设置的栏目。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捐赠征集处理原则、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奖励办法,由于所调查馆一般都设置了规章制度页面,在捐赠网页里面的制度一般是作为法律依据列出。捐赠项目包括图书馆之友、图书馆基金、校友小额募捐、特藏征集等形式,由于各馆捐赠活动开展的程度不同,项目设置差异较大,相较而言,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置的项目最为全面。捐赠揭示主要采取了芳名录、历年捐赠清单和捐赠数据库形式,其湾大学图书馆对校友小额募捐的揭示比较深入,采取了数据库形式,检索路径也比较全面,包括姓名、期刊、毕业系所、所属学院,并且期刊名称与馆藏目录实现了无缝链接。互动交流主要采取了我要捐赠、常见问题以及相关表单等形式。

2.2捐赠项目及活动方式

台湾高校图书馆设置的捐赠项目较为丰富,活动方式也比较新颖,除了众所周知的赠书征集、教职员著作馆藏征集外,还有书刊认捐、图书馆之友、图书馆基金、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古籍特藏资源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项目,采取了募书节、课本回收活动、二手书交换平台、二手书义卖等形式。

2.2.1书刊认捐

书刊认捐是由图书馆制定书单或者由捐赠者指定图书,δ持质榭进行捐赠的方式。由于有些图书价值不高,这种募捐多是小额募款方式,受众面比较大,比较容易募捐,另外对于价值较高的某类期刊,比如外文期刊,也会采取众筹形式。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书情寄语就是纪念性图书认捐形式,读者通过捐赠500台币、1000台币或者2000台币,可以获取不同捐资标准相对应的专属藏书票,藏书票上可以印上个人感言或祝福,作为生日、毕业、退休、小孩诞生等节日的纪念。藏书票可以一张作为留念,一张贴于读者指定的馆藏上,传递读者的爱书情怀。台湾大学图书馆的校友小额募捐从2006年开始,捐款人可以指定期刊捐款,捐款金额有的小至100台币,但是捐款性质除单笔外,还有长期捐款,在捐赠的持续性上给与了保证。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扩充计划,则是列出了各个学院所适用的期刊以及每年的订购费用,以每年300万台币为目标,开展充实馆藏资源的募捐。

2.2.2图书馆之友

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招募型图书馆之友,即图书馆面向各界社会人士和企业进行招募的图书馆之友;回馈型图书馆之友,即图书馆为回馈关心图书馆、愿意为促进图书馆发展捐赠的个人、团体而设置的图书馆之友。

招募型图书馆之友,只要每年缴纳图书馆规定的年费,就可办理相应级别的借书证,享受使用电子资源、优惠价购买礼品、文献传递优惠等服务,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规定“个人会员须缴纳年费3000台币,团体会员须缴纳年费10万台币,有效期一年”。为了保障高校师生的文献需求,各馆对图书馆之友的借阅权限也会有所限定,如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规定“书籍借期30天,不可续借”,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将借阅时间缩短一半,为14天。

回馈型图书馆之友,可以按照个人或企业捐款捐物的金额差异,享受不同服务权限、期限的借书证。例如,台湾大学图书馆规定,1000万台币以上捐款致赠金钻卡5张,每张可借30件馆藏,享有讨论室借阅、文献传递优惠等服务,终身有效;50万台币以上未满100万台币者,致赠银钻卡1张,可借20件馆藏,终身有效;5万台币以上未满10万台币者致赠白金卡一张,可借馆藏10件,有效期5年。

另外,有些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则是综合了以上两种类型。例如,台湾交通大W图书馆的厂商会员分为浩然之友和尊荣之友两种,实行年费制的浩然之友是招募型,根据需要的借书证张数,可以申请每枚年费3000台币、4000台币、5000台币三种级别的借书证;尊荣之友则是回馈型,只要一次捐款达到30万台币、50万台币或70万台币,就可相应享有25枚、40枚或50枚借书证。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之友的招募对象包括个人会员、团体会员、捐助会员、服务学习会员,也是将2种类型都包含在内了。

2.2.3图书馆基金

图书馆基金又称为图书馆发展基金、图书馆馆务基金,是图书馆为筹措运作及发展所需经费、加强未来发展竞争力而设,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等4所图书馆设置了这一项目。图书馆基金一般纳入学校基金统一管理,管理比较严格规范,由学校开具减税专用捐赠收据,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及编列预算进行列支,费用支出需要向学校图书馆委员会报告。

基金的用途,包括购买图书资料、购置各项设备等资产花费,还有用于馆员和临时馆员的职业发展费用,如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规定“补助本馆馆员至国内外研习图书馆相关课程,支付本馆临时工作人员之津贴或工读费”,再就是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如辅仁大学图书馆规定“举办学术研讨会、演讲等活动之补助,馆际交流联谊活动之补助”,以及捐款人指定的其他用途和图书馆其他业务开支。

2.2.4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计划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要求:结构开放化、功能复合化、布局人性化,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面临的一个迫切需求就是旧馆改造或新馆兴建。但是无论哪种方式,花费巨大,单靠行政拨款往往是等了又等,不能解决燃眉之急。面对这种状况,台湾有些高校图书馆推出了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计划,如东海大学图书馆的铭贤堂整修计划,列出“整修总经费1260万台币,学校配合款400万台币,已募款300万台币,尚须募款金额500万台币”。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新建图书馆募款计划,即是希望募集15亿台币,将图书馆建为“21世纪政大学术之新殿堂、人文与科技融合之新典范、政大校园建筑物之新地标”。

2.2.5古籍特藏资源建设及数字化项目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版本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否拥有足够分量的古籍,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价值与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古籍的稀缺性,往往千金难买,何况图书馆还多是囊中羞涩,所以向私人藏书家等进行捐募征集,成为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台湾一些高校图书馆会面向社会征集各类古籍、特藏、校史及文物资料,根据本校特色,建立独特的古籍特藏征集项目,例如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建立的“罗家伦善本书保存与利用”项目以及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文化荟活动和海外留学生刊物及保钓运动文献计划。

2013年12月,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收到捐赠的罗家伦藏书近13000册,其中的217册善本,更被视为馆藏有史以来的瑰宝,为了保存与利用这些古籍资源,政大图书馆建立了“罗家伦善本书保存与利用”项目,希望募集资金,优化保存环境,整理这些善本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并借此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之学术研究基地与史料共享平台。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钓运动文献征集计划源于叶荣钟先生捐赠资料的数字化工作,通过征集1960-1980年代关于海外留学生学思轨迹及其参与政治社会的珍贵文献,建成这个专题的资料中心与学术窗口。

2.2.6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图书馆除了文献功能以外,还具有培育人才的教育功能。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学习会活动,就是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有效汇集校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分享、合作的学习体验,促进跨领域知识交流,启发新创意,创造新知识,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的目的。学习会包括穿堂小吧、清沙龙、工作坊三个部分,采取系所专题竞赛与展览、创业文化交流、阅读分享会、经典讲座、服务设计与创新工作坊、社会实践工作坊、Startup工作坊等形式,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产学融合,让大学与企业都能从中获益。

2.2.7图书捐赠形式

台湾的高校图书馆在赠书活动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挖掘学生的赠书、求书需求,建立募书箱,成立募书节,建立二手书交换平台,开展课本回收、二手书义卖等活动,不断进行赠书宣传。募书节一般设在毕业季期间,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一起合办,在图书馆、宿舍楼等地设立收书箱,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捐满一定数量书籍就有小礼物相赠。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建立的二手书交换平台,书名、著者、买卖价等各项信息,设置主题分类和学院分类栏目,便于各种图书在读者之间传阅。台湾中央大学图书馆会在每学期末及学期初举办“传承、活化”二手教科书回收交换活动,活动面向全校师生,书籍可以自由捐赠、自由索取。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二手书义卖活动开展了12年之久,也是向全校师生征集图书,再将图书义卖所得捐赠给基金会等福利机构。

2.3与捐赠相关的规则办法

本次调查的32所台湾高校图书馆,共有27家列出与捐赠相关的规则办法。这些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资料的征集及处理规定,比如多媒体试听资料征集准则、图书资料征集作业要点、校史文物征集作业要点、书刊资料交换赠送政策、征集本校出版品及师生著作要点、接收单位转移图书资料作业要点;二是各类捐款的设置及管理办法,比如图书馆募款办法、图书馆发展基金设置与管理办法、图书馆荣誉之友实施说明、图书馆企业会员施行准则;三是对于捐赠者的回馈及奖励办法,比如捐款人士使用图书馆办法、图书捐赠奖励要点、浩然之友策略联盟服务办法、荣誉阅览证发行要点等。由此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图书馆制定的捐赠规则的类型非常全面,例如,对于图书捐赠,不仅有图书资料征集办法,详细解释征集的各类文献,还有赠书处理要点,说明赠书的权益转移和入藏处理等事项,为了鼓励捐赠行为,很多馆还单独设置了赠书奖励要点,规定各种奖励办法。另外,台湾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还对捐赠办法进行了翻译,了捐赠要点的英文版。

各馆在捐赠规则的制定流程上非常严谨,一般先经馆务会或馆藏规划委员会讨论,再由图书馆委员会议或校长审定,也会不断进行修订。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作业要点”自2001年经图书馆委员会议通过后,至2015年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有3次修订,每次均报校长核定。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校史文物征集作业要点”,则由下至上,经过馆务会、学校图书委员会、学校行政主管会三个会议讨论通过。捐赠规则的条款表述也相当具体细致,对于时间、期限等尽可能明确,便于实际操作。比如,各馆对于受赠资料的时效和复本进行了明确规定,台湾科技大学图书馆规定“不接收理工方面之图书十年以前出版者,电脑方面图书五年以前出版者以及十年以上之旅游指南”,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规定“电脑书只收近二年内出版者”,台南艺术大学图书馆“不接收50页之内人文艺术类小册子,出版超过4年之电脑书,以及复本超过3册以上图书”。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还在选书准则里规定了选书深度层次表,分为“充分购置(有出版就采购)、择优选购、精致选购、排除选购”四个级别,为赠书挑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捐赠工作的积极开展离不开各级工作人员的重视与支持。台湾高校图书馆更是意识到这一点,从制度上对捐赠工作安排进行了规定。对于捐赠书刊的接收,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明确规定采编组接受邮寄赠书,现场捐赠由借还书流通柜台受理。受赠书刊如有争议、难以取舍时,长庚大学图书馆及中央大学图书馆规定“需由本馆相关各组会商决定之”,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规定“得由馆长邀集本馆‘馆藏规划小组’会议议决”,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规定“得由馆长召集本馆馆务会会议议决”。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对珍善本资料遴选以及捐赠要点制定程序进行了规定,“对于珍善本书刊资料或珍贵文物资料价值之认定,必要时得由本馆邀集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召开评选会议评定之”,捐赠要点需“由图书馆委员会议通过,校长核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提交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讨论,还是报请校长批准,都会使捐赠制度更加严谨规范,进一步扩大捐赠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2.4捐赠奖励及回馈方式

为了鼓励各界人士进行捐赠,台湾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将近20种奖励及回馈方式。致赠谢函、感谢状、纪念盾以及在图书馆主页、图书馆通讯、学校报纸刊登捐赠芳名录是最为普遍的回馈形式,如长庚大学图书馆在馆讯中设置赠书芳名录栏目,列出近期收到的捐赠情况。对于书刊资料类捐赠,有的图书馆会在纸本书刊内加注捐赠者姓名或单位名称、在馆藏目录系统进行注明、在数据库网页注明以及书籍内页张贴藏书票等形式给予表扬宣传,使这种捐赠精神在不断翻开扉页的读者之间薪火相传,如成功大学医学院分馆规定,“认捐特定期刊者,在期刊内页盖捐者名字,期刊架位标示捐赠者名字及捐赠起止年月,免费列印捐赠期刊当期三篇以内文章”。为了便于捐赠者查询,也有图书馆对捐赠情况进行整理,列示历年捐赠清单,制作虚拟书架,或者建立捐赠揭示系统,如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规定“制作数位化虚拟书架于本馆网站中,供读者浏览”。

对于大额捐赠,台湾高校图书馆会提交馆务会讨论专案办理,采取为捐赠人建立专属网页、报请校长奖励、报请教育部门表扬等方式。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将各类捐赠资料如珍善本图书、手稿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并展示。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捐赠奖励规定“凡私人或团体捐赠价值珍贵或举世罕见之刊本,专案报请教育部表扬”。

台湾高校图书馆还会根据捐赠人不同的身份类型,设置对捐赠方有实际价值的回馈方式。比如,对于学生捐赠,中兴大学图书馆给予“增加借书册数以及报学校记嘉奖”的奖励。对于企业会员,也会提供荣誉借书证,使企业能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优待。高雄医学大学图书馆的荣誉之友,可以根据其捐款金额,在复印优惠、代查代检优惠、到馆免费使用电子资源、免费提供视听影片、免费参加各种利用课程等服务上享受相应的权利。台湾大学图书馆规定捐赠人可享受“讨论室借用服务,期刊文献传递服务(费用比照校内人士),专人咨询服务”。另外有的图书馆还提供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例如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对于校友日当天的捐赠设置了捐款满额赠礼,捐款5000台币以上凭收据可兑换纪念帆布背包,捐款1万台币以上可兑换纪念帽衫。

3.对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示

与台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大陆高校图书馆的捐赠工作相对落后,捐赠工作大多仅限于赠书活动,工作制度和要求也不完善。2013年,崔秀艳对116所211工程大学的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详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书刊捐赠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书刊捐赠宣传意识薄弱,捐赠条例信息不够明确,没有对图书捐赠信息进行及时公示,提供个性化捐赠服务的图书馆比例较少,以及捐赠管理系统建设匮乏等。丁振伟、宫平调查了辽宁地区图书馆的社会捐赠情况,发现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不理想,受赠内容比较单一,认为图书馆缺乏募捐意识,捐赠管理机制缺失。王磊、胡永强在探讨图书馆捐赠缺失成因时也发现,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大陆高校图书馆接受的捐赠略有增加,但是与美国等社会捐助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捐助仍微不足道,社会捐赠总量较少,占高校经费比重较低。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捐赠情况不尽如人意,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各级领导与馆员加以重视,不断推进与深化捐赠工作。通过以上对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台湾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大陆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以推动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积极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3.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捐赠工作

捐赠工作要想实现长效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规范管理,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只有制之有衡,才能行之有度。参照所调查馆的经验,必备的是各种捐赠资料的征集及处理办法,另外可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图书馆基金管理办法、图书馆之友说明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捐赠奖励办法,通过各种有效回馈来招徕更多的捐赠。其次,需要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工作有据有序地开展。以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在接到大宗捐赠后,先进行捐赠访谈,询问捐赠者意愿,对于捐赠资料内容及馆藏的特殊要求,比如是否专列、展览、盖藏章等,再提报馆长或依学校程序,进行捐赠确认并签订备忘录及捐赠协议,确定搬运方式、典藏方式、特殊需求以及财产变更和图书馆处理权益等,再进行搬运作业,完成捐赠。另外,要设计好各种捐赠表格,像捐赠授权书、捐赠登记表、校友借书证申请说明,对于各项募款要编列预算决算,及时进行捐赠登记、揭示,使之公开透明。

3.2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捐赠回馈与奖励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素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传统。提供各种捐赠回馈与奖励,不仅可以表达图书馆的谢意,促进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发展,更可以进一步促进捐赠工作的开展。目前,大陆高校图书馆列出的回馈方式主要是谢函、捐赠证书、网页表彰宣传,没有像台湾高校图书馆提供荣誉借书证、增加借书册数、提供优惠服务等以图书馆服务来回馈的形式。以优惠的信息服务来回馈捐赠,既可以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又可以给捐赠方实际的利益,是图书馆应该探索的回馈方式。另外,也可以赋予捐赠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使其为图书馆发展献言献策,让捐赠者感到成就感与价值感。冠名权也是有力宣传捐赠的一种回馈方式,可以用捐赠者的名字来命名某间阅览室、命名图书馆项目甚至一件设备。中原大学图书馆,就是因纪念其捐赠者张静愚先生,而命名为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

3.3制订信息全面、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专项募捐计划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仪。吸引各种捐赠的首要前提是,图书馆确定了自己的募捐需求,规划制定好了各种募捐计划,这样机会突然来到时就不会白白错失。首先,募捐计划的范围要全面,可以设置各种基金,比如图书馆发展基金、馆员发展基金,也可以对图书馆建筑的兴建改造、图书馆设备的购置进行冠名征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由于赠书最为普遍,可以再另辟蹊径,重点征集期刊、古籍特藏、数据库等。其次,募捐计划的内容要全面,可以包括现状与需求、募款用途、劝募对象、赞助方式、回馈方案、推广方式等。最后,募捐计划最好数据翔实、具有说服力,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既能道出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又能展示图书馆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努力。以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期刊捐赠说明为例,既有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的现有馆藏数据对比,也有每年期刊订购费用的缺口金额。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的募款计划写道“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我们一定会珍惜得来不易的捐款,妥善运用,发挥百十倍的效益”,表明了图书馆的珍惜与感恩之情。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活水计划取自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展示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与美好憧憬。

3.4实施众筹募捐方式,开发潜在捐赠者

实施众筹式募捐,可以聚沙成塔,而且由于低门槛、可参与性强,会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图书馆大力推广。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图南计划一图书馆兴建募款专案”,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使得他们在2016年6月底至8月初不到2月的时间,就筹集到15笔捐赠,金额达510万台币。从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登记表里可以看出,捐赠对象包括校友、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一般社会人士、企业机构、教会团体等。众筹募款可以像辅仁大学图书馆规定的,“劝募对象以开发小额捐款人为主”,主要面向校友、师生,通过提高捐赠意识,营造捐赠氛围,开发潜在捐赠者。台湾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实行校友小额募捐,口号是“每年百元美金,许图书馆无线发展的未来!”,在2015年收到170多笔捐赠,除了单笔捐赠外,还有长期捐赠者,可谓是已见成效。为了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捐款途径可以采取信用卡网上捐赠、微信捐赠等形式,只要捐赠者在网页中按步骤填写完捐赠者姓名、捐赠意愿、捐赠金额等信息,提交之后即可完成捐赠手续。

3.5利用数据库技术,深化捐赠揭示

辅仁大学图书馆的捐募揭示系统里,不仅有图书的封面图片、书名、著者、出版项等信息,还有索书号以及馆藏信息,可借显示“available”,已借出图书显示到期日期,书名也与馆藏目录进行链接,点击即可查看详细的书目信息,对于破损图书的注销、编目中等状态也有显示。但是大陆高校图书馆对于捐赠的揭示,多停留在表面信息,比如捐赠时间、捐赠者、捐赠内容,并没揭示捐赠物品的去向。今后应深入开发捐赠系统,并使之与馆藏目录关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统计每年捐赠书籍的利用情况,设立赠书借阅排行榜,进行赠书的推介与导读,既是对于捐赠的有效宣传,又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目前普遍开展的毕业生赠书活动,也可以参照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建立二手书交流平台,改变由工作人员手工登记的现状,由读者进行赠书信息登记,提高漂流图书的管理效率与利用率。

3.6争取馆内、校内各方力量支持,进行全面推广

捐赠工作能否积极开展,不仅需要图书馆领导重视、馆内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更需要与学校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加强联系。高校校友会、基金会以及募捐网页是学校向校友和社会征集捐赠的窗口,会设置各种募捐项目,图书馆应该积极向学校申请,把图书馆的募捐项目纳入其中,这样会更有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捐赠栏目直接链接到捐赠网站,募捐颇有成效。反之再看阳明大学公示的2014年1月至8月的200多笔捐赠中,指定的用途包括游泳池重建、戏剧社、实验室、医学大楼、排球队等等,但是没有一笔是给图书馆的。如果图书馆建设了自己的捐赠项目,并加强与学校基金会的联系,还会不会出现这种零捐赠的情况?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辅仁大学图书馆把“请院系所协助推广”作为其募款活动的推广方式,规定“将募款活动细节介绍给各学院秘书,请院秘书协助向系所推广介绍募款活动。系所可由各式活动中向师长、校友、家长推广”。陈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一般是毕业离校前后,教工是在退休前后以及家人去世后捐赠。所以,可以与信息中心、人事部门、离退休部门联系,在毕业生离校时、发放退休证时同时发放捐赠宣传册,扩大捐赠活动的宣传。在目前新媒体流行的环境下,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来宣传捐赠义举,因其受众面广,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台湾清华大学设置的回馈条款里,也不乏免费停车、入住校内宾馆、使用体育设施等优惠措施,也是争取到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支持。

3.7积极宣传及细化国家与捐赠相关的政策

公民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与政府的税收减免规定有密切的关联。然而,《2008年中国公众公益捐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很多捐赠者没有申请减免税,因为其中有60%的人不知道凭借捐款发票可以申请减免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捐赠的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各地图书馆的管理办法中也有鼓励社会捐赠的条款。高校也有各自的管理办法,比如台湾清华大学有捐赠收人收支管理要点、建筑命名原则、回馈要点等。如果在图书馆捐赠网站列示国家捐赠政策、高校相关规定,并对捐赠减免税或优惠条款进行重点标示,比如《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既可以方便捐赠人进行相关申报,也可以显示国家对于捐赠的政策支持,有益于促进捐赠工作的开展。

第6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购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1日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因此纸质图书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图书采购是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根据本馆图书馆藏、读者需求,依据书商提供的书目清单或采用现场采购的方式,获取各个学科及不同种类的图书文献资料,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图书馆的采购方式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调整或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要广开思路、开拓创新图书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更科学更合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具有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功能,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同时,高校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的普通读者,其藏书内容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要求高校图书馆藏书内容要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的文献,近几年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多种采集方式,预订和现采是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的最主要的两种方法。采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采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采购速度快捷方便等是目前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图书采购方式

传统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环节较多、运行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以及馆配商由于低价中标难以保证采购质量等问题。因此,一种新的采购方式开始替代传统采购成为目前图书馆采购方式的主要目标方向。图书书目预定和现场采购是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方式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一)目录采购。图书目录预定是由图书馆采购人员根据各种纸质图书目录和电子图书目录进行馆藏、筛选和预定,再将订单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按预定的种类及副本量进行配书。目前,图书馆获取订购图书目录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经销商或出版社直接提供;二是通过订阅各种书目、参加各种订货会进行收集;三是从经销商和出版社网站上下载。目录订购方式的优点是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择各类图书,目录订购能保证图书的品种及复本,对图书馆藏建设的学科方向性建设起到基础建设作用,特别对采集多卷型、丛书型、连续型的图书都是很必要的采购方式。

(二)现场采购。现场采购是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参加各种图书订货会或直接到图书出版商、发行商、经销商的样本库和卖场进行现场选择,经查看实物的内容、价格、质量,同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图书。读者现场采购是图书馆定时定期组织读者到图书仓储或展销地点根据图书实物选购图书的一种馆藏建设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正逐步受到重视,深刻认识读者参与现场采购的重大意义,读者现场采购是对图书馆根据学科方向购书的一个个性化图书需求服务的有效补充。

(三)样书采购。样本采购是现场只提供样本,图书馆通过采集器扫描数据,选择所需复本量,产生订单后,由发货方统一调配送货到馆的采购方式。相对于其他采购方式来说,它显得更加直观准确,采购人员可直接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鉴别而决定取舍,但样书采购所需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成本较高。与其相比,目录采购和数据采购往往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征订目录一般只有一些图书外在形态的描述信息,对其学科的内容介绍较少,毕竟不够直观,有时会产生预订的图书不适合本馆需求的情况;同时,有些预订的图书不能到货,因为预订的图书有些是计划出版的,有时出版商可能会根据预订数量的多少决定某种图书的出版与否,如果预订数量过少,可能会使出版商取消出版计划,从而影响图书馆的图书采集计划和预算,因此图书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最好是多种采购方式的有机组合,以提高图书的采购效率。

(四)补充采购。由于图书文献出版量、类型、品种等急剧增加,广大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在内容方面也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范围越来越广泛,时效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只靠正常的批量采购来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的图书文献需求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通过实施补充采购有利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地了解与掌握出版发行信息和拓宽采购渠道,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高馆藏质量。对没有征订、漏订及需要增加复本的图书可以及时补充。

三、购书经费的使用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经费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图书馆经费不足与读者的需求大、图书出版速度快及图书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图书馆界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费不足或使用不当将导致图书收藏的不足和断层,影响图书馆资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还会削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因此,各类型的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任务读者群的特点、经费状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分为中文文献采购经费和电子资源采购经费,而中文图书的采购经费会高于中文期刊的采购经费。图书采购是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根据本馆图书馆藏、读者需求,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图书馆的采购方式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调整或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优化建议

(一)合理定位,确定藏书结构。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就必须做到透明与公开性、制度化和有序性。其中,根据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加强藏书的特色建设,做到层次合理、结构分明是提升图书馆学科地位及社会知名度的关键,也是有效使用经费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确定藏书结构就是藏书建设的核心工作。一般来说,藏书结构呈多维性,主要由等级、学科、文种、载体和时间五个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融合、立体交叉、优化选择组合的子结构构成。馆藏整体结构应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具针对性、实用性。结构层次一旦确定,日常的图书采购就能形成制度化的标准操作,避免人为干预和不负责任带来的损失。

(二)编制采购计划,建立年度采购评价机制。图书采购计划是图书馆采购工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行动方案。它可以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清晰的目标,有助于保持系统、稳定的采购方向,减少文献选择中的随意性,可以为采购工作的经费分配提供依据。采购人员可以依据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等藏书原则,合理制定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购书计划,合理制定不同类型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比例,以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的科研需要,依据分类法确定各类文献采购数量比例。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要完整地、保质量地采购,要不惜资金;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要作为重点选购;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采购前有计划,采购后也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在年底应该有采购总结,要对年度采购计划实施评价,要统计图书到货情况、图书付款情况等。同时,特别要注意对藏书结构的分析,对图书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和总结。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及时指导在招标中淘汰服务不到位、到书周期长与图书质量差的书商,这种客观评价机制的建立对规范书商的商业行为、对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建设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图书馆科研服务能力。图书馆是把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所购图书应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虽有采访人员经常去各学院了解读者需求,以为图书采购提供依据,但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对科研方面图书采购的帮助力度还是不够。黄河科技学院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读者是图书馆主要读者类型和重点服务对象。笔者认为可以设立学科馆员制度。所谓学科馆员制度,即图书馆选拔一批既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熟悉某学科专业知识、与相关院系的教师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分别承担起专门为某学科读者主动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工作,建立一种对口服务的新制度。由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对口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定题信息服务,跟踪学术动态、代表性论著、学术前沿、热点问题等,采购人员可以随时向学科馆员咨询,为科研方面图书的采购提供方向。

(四)增加采购途径。无论是预订还是现采,采集文献主要局限于中标书商,选定书商数量有限,每家书商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保证馆藏资源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出版社可以提供给图书馆所需图书的最新、最全出版发行动态,保证客户获取图书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图书馆可以向一些专业对口的国家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直接购买所需图书。这种采购的优点是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出版社的出版情况,及时有效采购到所需图书,避免出现漏购,提高购书质量和有效采购率;缺点是需要图书馆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联系、结算、运输、退货等事项的工作量增加。为了更好地追求质量和效率,以最快最全、最经济的方式采集图书,必须多种方式并用,共同发挥作用来保证图书的订购。

(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采购图书入馆后,应及时对所购图书进行验收,以便进一步确保购书质量。这个质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图书本身质量,如是否是正版、有无破损、缺页和装订错误等;二是检查一下是否有塞书情况、每种图书的复本量是否正确等。目前,根据到货单对图书一包一包进行验收,难以发现很多问题,应该先将订单同到货单进行一次对比,看所到图书与我们订单上的图书书名、复本量、价钱等是否一致,没有问题后再根据到货单对图书进行验收。

总之,在信息时代,做好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是一场技术、手段和人员的重大变革,图书采购人员要树立现代的思维方法,充分发动读者参与采购工作,利用各种图书发行渠道优势互补,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采购体系,以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祝朝安,朱自强.读者参与图书馆现场采购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

[2]田秋颐.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参与图书现采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3]谢耀芳.新环境下中文图书采访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

第7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论文2900字(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分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实体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进行旧馆空间再造的必要性、定位和目标。探讨如何通过图书馆空间再造和服务创新,助力职业院校的“双高”建设。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双高”建设;空间再造

1空间再造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总体要求、改革发展任务和组织实施作了部署。这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职业院校的“双高”建设,离不开图书馆为其提供专业化优质的服务来支撑。为适应这一趋势,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结合本校的发展规划情况,在图书馆在现有空间基础上进行空间再造,以满足学校发展和读者对空间服务的需求。图书馆空间再造是指点、线、面、层、体的多维立交,建立在实体与虚拟、环境与资源、技术与服务、学习与交流、休闲与体验基础之上的综合体系和创新过程。

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资源结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图书馆服务发展遇到了瓶颈。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如何通过空间再造和服务创新,使空间功能合理化、馆藏资源配置优化,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为建设高水平院校和专业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对高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必要性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2图书馆再造的必要性

2.1学校发展的需要

“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提出,列入“双高计划”的院校在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水平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手段,而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图书馆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建设符合专业特色发展需求的数据库、主题空间、共享空间等。这促使图书馆在空间服务上转型和升级,而图书馆原有的空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再造也是大势所趋。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今天图书馆空间发展面临着结构化的新态势,空间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之一。空间再造对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优化、馆藏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服务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途径,也改变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方式,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可见,空间再造不但符合学校的“双高”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3高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部分院校已经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空间再造。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再造完成,还有一部分院校的空间再造正在规划中,包括笔者所在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一下简称“番职图书馆”)始建于1995年,2010年图书馆开始扩建,扩建后总面积达到3.09万平方米,楼高6层。其中5个楼层设有6个书库、4个阅览室、一个自修室,一个服务台大厅,在三楼到五楼的大厅和书库里的一些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空间功能不够合理。图书馆空间区域划分如书库、自修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等,虽然方便图书馆管理,但由于空间过大,采光效果不理想,整个空间给人幽深刻板的感觉,缺少人文关怀。同在一层的书库、自修室、阅览室等没有间隔开来,造成工作人员和读者容易互相干扰。二是资源结构不合理。高职图书馆的馆藏相对较少,传统的馆藏资源比较陈旧,文献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为读者提供的便捷数字服务能力低下,网络及相关数据平台的建设达不到发展要求。高职图书馆空间再造升级,不仅是适应学校“双高”建设的发展要求,也是对读者空间服务需求变化的一种积极反应。

4高职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探索

4.1高职图书馆空间再造原则和目标定位

(1)空间再造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理念,遵循科学、共享、互动、舒适、便捷的原则来规划和设计空间结构。充分结合“双高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服务保障,同时也保证空间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空间再造的目标。

建什么样的的空间模式?高职图书馆应该做好空间再造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专业的需要,从理念和制度、实体与虚拟、资源与服务、文化与技术层面,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设计和规划。将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智慧空间的有机结合,能让读者感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全新的体验。

4.2改造设计构想

(1)空间功能划分。一是空间功能细化。如将书库、自修室、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等混合搭配,将图书馆主要分成小组討论区、安静区、无声区、多媒体区、共享空间等区域,把一个库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再把内部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用软隔断,自然过渡不同区域,以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需求。二是动和静分开,如工作人员工作区域和读者阅读区分开,这样方便工作人员整理书籍,避免干扰读者。三是灯光与自然光结合。有些区域采用自然光和灯光结合,既可以节能环保,又可以保持空间通透性。例如番职图书馆,可以在三楼、四楼、五楼的采光井周边的区域,选择其中一层改造成报刊阅读区。第一,该区域属于开放空间,方便读者获取;第二,一般读者阅读报刊的时间不长,走动频繁。第三,采光效果好,布上绿植和沙发,打造“阳光阅读”。

(2)优化资源。

资源是图书馆再造空间的基础。传统的资源类型不多和数量不足,利用率低下。解决这个问题要从资源的结构上调整,不断地丰富资源类型,包括信息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在空间的文献资源配置时既抓文献数量又抓文献质量,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合理化配置馆藏,进行有效的服务供给、精准的服务供给。

(3)加快信息化建设。

空间服务的关键是信息服务。图书馆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空间和环境带来的变革,建设开放共享、科教融合,自主学习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空间,满足各种学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双高计划”提出,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这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加快信息化建设,空间再造后信息空间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模式。

5结束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学校高水平及专业特色发展中不可缺少。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不仅是内饰环境,而且要以图书馆空间、资源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改造成一个以信息、学习、交流、休闲的服务空间。图书馆在空间再造过程中要以实用性、技术性与职业性为导向,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发展中发挥作用。

图书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教学同步的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图书馆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图书馆管理跟不上现代教育教学的步伐,需要制定图书馆管理与教学同步的策略,围绕教育教学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营造浓郁的阅读情景,吸引学生自主阅读;持续不断更新图书,提高优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学同步;路径

0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互联网技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相关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模式也应紧跟时展的潮流。在当前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发展也要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模式将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和相关学生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提升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效率的目的。

1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教学同步的意义

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在现阶段未全部对社会开放,仍然处在相对封闭的模式,其面向人群仍是高校师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图书资源的浪费。并且在众多高校之间,图书馆资料不互通,导致目前高校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快了相关图书资源和信息的流通速度,网上图书馆和资料库成了众高校的必争之处。从经费角度来看,现阶段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料大多以纸质版图书和文献为主,但极易造成损毁和老化。

2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方向

2.1专业化

特色馆藏资源的专业化、针对性,是学科服务的基本要求。高校内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或院系,进行对口的特色馆藏资源的采访、流通以及读者反馈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对口院系的相关知识,甚至针对对口院系不同专业的相关知识,使得特色馆藏资源的采访工作高度专业化、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科或专业的不同需求。

2.2层次化

高校读者这个群体包括各类师生员工,因此,学科服务也需要满足各类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科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学科也包括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等不同种类的读者,甚至同一种类的读者群,因研究方向、需求和个人兴趣的不同,对于特色资源馆藏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3时效性

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应是学科服务始终追随的方向,特色馆藏资源必须实时的跟随学科、专业发展的脚步。因此,特色馆藏资源的采访、流通和反馈也应顺应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随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新书的等等,实时更新特色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学科信息和知识。

3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教学同步的路径

3.1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由于受到原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影响,现阶段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服务水平较低,很難满足高校师生对于图书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首先就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持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切实从师生的需求角度出发,不断转变和创新原有的管理服务理念,形成以高校师生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简化相关借阅和不必要手续的办理过程,切实做到为师生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其次,相关高校图书馆要加速整个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通过实时的信息化数据实现图书动态的实时监控,并将相关图书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师生,方便高校师生对相关资料的查阅。

3.2建设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

校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最基础性的作用,但单一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师生对于专业化资料的需求,而专业化资料的相对缺失和相关服务水平的不足,就直接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因此,要想有效促进高校师生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就要不断强化高校间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致力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整合提升相关专业学科信息,不断更新高校信息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条件下的网络环境,不断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

3.3高校图书馆变更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相关高校图书馆在书籍和资料的整理方面,往往是遵循着相关图书的数目、借阅时间、陈列等程序进行的,而这种传统的发展管理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高校师生的需求。所以要想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不断完备相关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其次,高校图书馆在致力于建立信息化图书馆的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多方面整合高校师生的需求,并根据相关需求确立高校图书馆相关资源的建设方向,保证高校图书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高校师生提供相对完备优质的专业化资源。

第8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规划;特色馆藏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支撑中职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其资源的有效规划和合理配置尤其重要。但是,综观当前中职图书馆的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依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勿谈深入的信息资源规划。本文在分析其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1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罔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都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一个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购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以应付评估为目的,有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学校罔书馆就一次性购买几干上万册图书,无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一年买不了几册图书。这种没有科学合理计划的信息资源建设逐渐造成:购置文献多的当年,文献信息资源较泛滥,数量上较大,但是质量不高,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而购置文献少的当年,新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者说更新慢。这种现象在很多的中职学校图书馆较为普遍,不利于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1.2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我国中职学校起步较晚,规模化发展也较晚,此图书馆建设起步也较晚,发挥学校信息中心的作用也有限;另一方面,藏书体系上不健全,难以役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书籍的质量和更新速度较差。据笔者专研发现,当前大多数中职图书馆馆藏过于陈旧,一些技术性和运用性强的书籍占馆藏比例过低,且年更新牢远远落后于文学类和通俗类读物。

1.3信息资源载体单一化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受限于管理员知识结构、服务意识、馆藏经费和设备投入等素,种类单一,有效获取率较低。据调查,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冈书馆的馆藏中只有印刷型文献,少数图书馆配置了非常有限的数据库资源。少数罔书馆购买的也只是某一数据库镜像站使用权.除此之外,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智能型数据库几乎为零,根本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1.4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目前图书馆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管理、发展规划等,往往取决于中职学校领导层的认可度,大多图书馆南于未受足够重视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机构存存。受此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缺乏明确的配置比例,时多时少,没有一个保障机制.这给资源采访和管理等丁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礼会需求的角度看,职业技能素养成为决定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业、软件专业、电箅化财会专业、电子商务擘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电脑美术孥业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应重点加强这些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参考用书.专业期刊和电子读物,了解学生需求,丰富教学设施,开展多媒体运用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的一技之长,以从事一线工作或运用相关技能完成实践任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训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进行合理规划,既要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书刊,也要有实践性、技术技巧介绍方面的书刊,既要注重日常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维护,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服务、指导功能。如定期收集师生们的意见,为学生开展培训、检索及相关辅导工作。利用导渎、讲座、活动等彤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馆藏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信息资源规划应该相应的考虑学生的冉教育需求,提供更多样化及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另外,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已成为新的办学模式。如:我校就与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因此,图书馆应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在馆藏建设上既要体现中职学生使用的书刊,也要体现适应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书刊。

2.4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首先,学科建设的不断丰富,学科知识的发展变化.需要根据学科的调整和发展方向进行资源的采集、组织、配置、服务;其次,义献情报知识的剧增.专业图书更新加快,同书半衰期缩短,这些都要求罔书馆存馆藏建设时应紧跟时代,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馆藏;最后,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应该兼顾业和社会双重需求。正如雷莉指,中职学校发展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

3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3.1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体系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罔书馆规程》的精神,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本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本学校的信息资源化建设标准政策体系,并研究和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制度,使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有据可依。 转贴于

3.2科学合理地规划信息资源建设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确保每年的购书经费。存经费充足的前提下,网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科学的计划,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每年年初和月初应做好当年和当月的采编计划,在计划内应科学、全面地进行采编。文献信息采访要全面进行,突山重点,即应涉及所有的主题,所有的专业,但要侧重重点专业义献的采访。

3.3加强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建设

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具有的携带方便、阅读条件限制少等优点是电子文献无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献仍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是渎者的主体,南于经济上和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他们吸取知识,主要还是通过印刷型文献,因此,中职学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时,应加大图书、期刊等印刷型义献的采访力度,在经费使州方面向印刷型义献信息资源倾斜。存经费分配上,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购置经费应达到总经费的70%以上;适当增加期刊在印刷型文献中的经费比例,其经费不应少于图书的40%。通过快速发展罔书馆义献信息资源,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比例协调、实用性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3.4合理配置数字资源

迅猛发展的电子出版物和各种大型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涵盖了大部分的最新文献信息,它具有范围广、容量大、高度共享而且价格相比纸质文献低的特点,逐渐受到图书馆和读者的青睐。另外,中职学校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要远比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强,他们在利用计箅机获取知识方面的兴趣也较高,此,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要采购一定比例的数字资源,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新的高质量的数字义献资源;存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要合理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同时要向学校师生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大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3.5建立特色馆藏

面对大量的印刷型义献、电子义献和网络信息,建设特色化馆藏对中职学校图书馆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专业性强.而且每所中职学校都有一两个重点业,如我校网络技术、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此建设重点业的数据库可以为学校打响专业品牌,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和文献资源基础。另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管理平下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教材库、课件库等,为各擘业教师备课、网络课程建设、网上辅导练习提供信息资源。

3.6加强队伍建设

第9篇: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我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1994—2010)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公民阅读权的冲突与协调——以“百度文库”事件为例

国外原版图书编目工作探讨

我国RDA研究述评

区域性特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趋同化问题研究

云南古代旅游文献的现实意义研究

试论湘西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地方文献形成及分布

基于互动问答平台的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研究

图书馆信息咨询平台的构建模式与评价指标

参考馆员:基于知识过程的信息素养能力探究

2005—2010年国内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统计分析研究

基于科研绩效框架(REF)的三种文献计量模式

政府信息需求特征与图书馆服务对策

BALIS馆际互借服务探析

面向地方的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启动2011—2012年“拥抱变革”计划

打造和谐的多元文化服务——金陵图书馆对外交流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马宁同志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国家标准解读

我国信息系统应用运行中的信息服务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论文生产状况实证分析

从图书馆发展史看“知识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程

建立特色化的资源建设方针,实现少儿英文原版文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谈谈体育运动中新项目图书资料的分类

从小世界理论分析网络博客资源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创新意义

共建共享服务大众——黑龙江省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工程探索与实践

数字图书馆协同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

中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个性化服务调查和分析

基于文献定量的查新研究综述

广东“211工程”高校网上科研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运行机制研究

学科馆员与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开放程度的调研报告

传统文献开发与数字技术的完美对接——苏州文化剪报数据库浅析

江苏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研究

比较·启示·思考——2009年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解读

韬略终须建强国奋飞还得读良书——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读者的“阅读情商”和读物的“可读性”问题——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两份“选读书目”为例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举办听书活动初探

读者感知价值调查分析

面向少儿实现图书馆人文关怀

公共图书馆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

图书馆哲学:当前的使命与本土化

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休闲文化功能及其意义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冲击下图书馆编目的思考

墨西哥成为巴黎图书沙龙主宾国

“阅读治疗”——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新领域

1998-2007年国外图像检索研究论文定量分析

论社会转型期图书馆新型信息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

基于无边界校园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将知识共享进行到底——由CreativeCommons到ScienceCommons

图书馆馆史展览的策划与制作

乌克兰拟建电子图书馆传播流失海外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