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筝教师范文

古筝教师精选(九篇)

古筝教师

第1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古筝教学;问题对策;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8-01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甘陕一带。在筝字前面加上古字,彰显古筝的历史悠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容易入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除艺术院校的专业授课外,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关于古筝方面的教学与培训。古筝的教学与普及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自身修养,更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筝不断被传扬的同时,但教学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古筝的发展。

一、古筝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修养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上忽视了古筝的文化教育。按照一些教材直接生硬地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在学生接触古筝初期给予音乐熏陶及兴趣引导,致使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古筝的美妙与感染力,更没有感受到古筝的历史文化。音乐本身注重的是自身修为,古筝更是如此,不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不控制好教学进度与传授方法,是目前学生弹奏无美感的主要根源。

(二)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直以来,教育教学创新还是没能摆脱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授课方式。这种没有创新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点;也致使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是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与部分实践。因为缺乏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按部就班,不能掌握古筝真正的文化内涵;也导致了学生之间沟通少,配合少,不能很好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和集体演奏。

二、提高古筝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为

古筝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古筝技能教学的培养外,还要传授古筝的历史背景及古筝音乐的民族差异性。从一些优秀的古筝作品里发掘文化底蕴、故事背景、人文及情感。在教育技能之外,让学生用心体会古筝的历史、文化与意境,把古筝这门具有文化艺术的乐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果不深刻理解古筝的各个风格流派,以及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人文特点的古筝曲风,那么就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在民族乐器上的情感文化储备,就不能开扩自身在古筝音乐上的视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过程中的弹奏手法,弹奏的情感表现,都是对学生的潜意识教学,让每一次教学弹奏都能使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对乐的享受。加强培养学生的在古筝技艺之外的附加文化技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集百家所长,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从而能使学生了解古筝乐器所展现的真正美感。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一的古筝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古筝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除了以往的理论加练习,应加入一些名曲鉴赏与解析、弹奏难点讨论、个人弹奏展示等互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互动性。在授课形式上也应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和查找不足。把课堂氛围由一教一学转变为互动学习,营造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热情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兴趣点出发进入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还应定期让学生提交一些自己对古筝学习的心得,并在难点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还可以分组进行一些课题研究,自选古筝曲风流派。此外,教师要积极举办有激励性的团队比赛,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还应该要修学生在古筝基础技巧和弹奏的表现艺术形式上要多练习多实践,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转变古筝教学模式,建设有利的教学基础条件,如教师自身修为的提高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古筝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古筝教学中教师素养良莠不齐,学生兴趣点薄弱,基本功不扎实,集体协作演奏能力不强,古筝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等问题不容置疑地制约了古筝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但只要古筝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积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完善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能把古筝这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播的更广更远。古筝教学的提高,必将让更多人了解古筝文化及其历史文化,这有助于促进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提升学习者的自身修养,创造和谐音乐氛围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弹拨乐器;情操;教育改革;古筝选修课;传统教学模式

1. 学校古筝选修课的重要性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外型典雅,声音优雅高洁,细致绵长,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弹奏古筝的时候,可以将弹拨者的心性陶冶,培养多元化的个人修养。古人典籍《乐记》篇中就说:“乐者,本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南朝的钟嵘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者舞咏。” 在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依旧是全面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首选的古筝课更是可以让学生培养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谐的个性、人文精神和创造品质等。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将古筝的历史,古筝的演奏技巧、古筝的理论知识以及音乐的基本常识同时结合起来,能加强艺术修养,提高人文素质,拓宽知识层面,甚至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2.高等师范院校古筝选修课的现状

如今古筝选修课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选修课,为的是培养学生清静幽雅的心性,提高美的认知,进而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修养。然而在我所调查的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中古筝选修课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无法提供一个专业的古筝学习场所,也无法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在上课的时候,古筝的数量有限,有时候课堂上几十个人只能围绕几台古筝,然后只能看老师示范,不能亲自去练习,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其次,由于音乐师资的严重缺乏,讲授古筝选修课的教师大多是由讲授古筝主修课的教师担任。很多教师只重视主修课的教学从不探讨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沿用讲授主修课的形式来进行选修课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一些古筝教师的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古筝选修课既不要培养古筝演奏员,也无需将学生都培养成古筝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第三,古筝演奏技巧和古筝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很多学生只知道“勾、托、抹”等技巧,而不知古筝的历史发展,流派,古筝名曲的创作背景等理论知识,成为一个个机械弹琴者。

第四,老师在课本选定中,用的都是古筝专业的教科书,理论知识太强,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

3.分析成因

首先,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学校对于古筝选修课不够重视,认为选修课不是专业课,不能意识到学习古筝与培养学生综合修养与多元化能力相挂钩。学校认为只要将选修课内容让老师讲完就行,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使教学模式落后。

其次,老师无法认识到自身教的课程对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完成教学内容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在课堂中学生艺术修养,道德情操,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培养。加上学校学生两方面的不重视,使老师自身教学兴致也提不起来。

第三,学生主题没有一个端正的心态,认为选修课只要敷衍过去就行,认识不到古筝学习对于自身的修养的重要性。古筝选修课不只是一门乐器的学习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人的气质和文化内涵的过程。

4.对于古筝选修课现状的设想及具体实践

首先我认为学校应该意识到古筝选修课的重要性,面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以后是一个个面对学生的“人师”,作为老师的自己,需要加强个人的综合修养和文化内涵。对于一门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选修课,必然要重视起来。学校应该投入资金去完善硬件设施上的缺陷,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条件去完成这门课程。

其次,音乐老师不应该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古筝专业知识,而是在课堂中融合其他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么样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去端正心态,然后更好的实现教育内容的讲解。

第三,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去掌握古筝,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在上课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古筝,在打节奏视唱、找准音区、双手分解练习以及合理安排指法指序等方面去着重练习,“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去弹拨,而不是凭空的理论讲解。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完善,比如说以集体课为主,辅以小组课、个别公开课,以及观摩会、演奏会等。

第四,老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多播放一些有关于古筝演奏的视频。比如我在课堂中经常播放一些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演奏的视频,《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因为我一个人的水平总是有限的,我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视频辅助我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侧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五,由于琴得弹奏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必须融入感情才能将乐曲的感情内容表现出来,达到“人琴合一”的效果。我在讲解每个乐曲的时候,都会把乐曲的创作背景、风格流派给学生讲解,告诉他们要融入什么样的感情,不能只是单纯的弹奏乐曲,而是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总结

随着筝艺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古筝的人数与日俱增, 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改变传统古筝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全面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塑造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已经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值得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彤 高校古筝选修课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基础知识[J]艺术教育2006,(04)

[2]对高职高专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 时茜 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第28期

第3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

前言:古筝音乐术语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对塑造人的个性,提升人的涵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而古筝表演者的心理境因对优化古筝音乐塑造的氛围,促进表演者和赏析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打造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

一、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境因包括实境和虚境两种,前者主要是通过表演者和欣赏者的表情、肢体动作、延伸、声音等进行情感表现;后者主要通过演奏者和赏析者的心理活动进行情感表现,心理境因虽然表面看其以虚境为主,但实质上其虚实交融,互助互生,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要求将虚境和实境有机结合,高校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此目的,需要使学生对虚境和实境产生全面的认识,而且将基本功掌握、文化培养有机结合,在循序渐进培养[1]。在古筝演奏赏析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实现演奏的心理境因,需要将有形的古筝乐谱转化成无形的内心感受,然后将其再转化成实际的演奏过程,所以其要求演奏者用心对乐谱进行感知,使其与个人的弹奏技巧、心得等有机结合,演奏者要有效的感知乐谱,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古筝乐谱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全面的间接,了解与乐谱所处时代相对应的文化、地域特色等,然后通过乐谱背后的文化感知乐谱的风格,进而通过思考、学习,将乐谱的文化内涵准确的把握[2]。在古筝赏析的过程中,赏析者在接触古筝音乐的过程中,其心理境因将占据主导地位,而要表现出其心理境因,使其与演奏者交流,需要其将掌握的相关知识、技巧等结合对乐谱的感知,继而使其融入个人情感有效的表达,可见古筝演奏和赏析过程中的心理境因都需要知识内化和情感交融实现。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间的集体合作

现代高校古筝教学的模式以“一对一”为主,这虽对实时指导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使教师教学投入的时间、精力增加,而且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被严重的缩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与赏析者的互动,不利于其心理境因的形成,使部分学生虽然演奏技巧纯熟,但在实际演奏中因心理境因缺失,演奏效果不理想[3]。

2.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现阶段高校古筝教学与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学习模仿,学生训练,教师指正辅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古筝知识的学习、技巧的训练等都以教师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盲目的模仿和训练,使学生难以形成对古筝音乐的灵感,必然导致其心理境因难以形成。

3.忽视电子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校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物质的乐器作为学生学习、训练的主要渠道,而忽视新技术对古筝演奏、赏析心理境因形成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在场景模拟训练交流中的优越性,所以高校在认识到物质乐器在管理、培养习惯等方面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将电子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的培养对策

1.将文化教学引入古筝教学课堂

教师应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课前积极的进行授课准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搜集整理相关的音像资料和背景资料等,使学生在走进教学情境的同时感受古筝音乐背后的文化氛围,进而加深对古筝音乐的理解,部分条件优越的高校可组织学生到古筝乐曲所属流派的发源地去感知古筝音乐的浓厚氛围,在切身体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古筝音乐的灵感,为演奏和赏析古筝音乐的心理境因形成奠定基础。

2.提升古筝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心理把握能力对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高校应定期对教师的两方面能力进行测评,使教师提升服务学生的主观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古筝演奏和赏析心理境因培养方面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有意识的挖掘实践的潜在价值,通过举办针对性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全面的认识心理境因水平并针对性的优化。

3.有意识的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学生放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技巧的指导等进行安排,而且将教学中的媒体应用由静态转向动态,将教学过媒体和具有超文本、超媒体、选择模拟等功能的新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互动主体增加,有利于古筝音乐外延和内涵挖掘,所以其对演奏和赏析心理境因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需要结合实际与传统物质乐器结合应用。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代高校古筝教学已经认识到培养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的重要性,并结合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出现的原因,优化古筝教学,但现阶段受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逐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92-93.

第4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古筝 合奏课 现状 重要性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随着我国对民族器乐的宣传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学习古筝当做学习民族器乐的首选,进入高校学习古筝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每年专业学生呈现上升比例。

目前有些高校组建了古筝乐团,开设了古筝合奏课,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将古筝合奏课列为专门基础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的院校却非常之少,在我国几所有名的音乐学院当中,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有正式将古筝合奏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而一般本科院校基本上没有这一课程。随着我国“古筝热”的出现,高校是否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已经引起热议,但目前各大综合性大学以及一般本科院校却迟迟无法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是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

一、影响高校古筝合奏课开设的几点因素

随着“古筝热”的出现,尽管在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是形势所趋,开设起来却困难重重。笔者根据各种资料和多方了解,认为高校古筝合奏课无法开设,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主要原因:

(一)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音乐专业的各大高校学生当中,在未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真正学习古筝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部分学生是因为艺术类招生分数较低,小时候有学习过古筝,在进行高考前经过几个月强化学习和训练而考入高校继续学习,导致演奏技巧和手法都比较低。真正经过多年古筝学习而被录取的学生并不多。其次,还有些古筝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才选的二专业课程,而且一学年就学习期满,所学的古筝弹奏技巧非常有限。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加大老师授课的难度。

(二)缺乏有效的人、财、物的支持

尽管古筝合奏课在个别音乐学院开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编写出适合古筝合奏课教学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要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但要有较强专业能力,还要能根据合奏组的学生的水平进行协调、指挥。古筝合奏课需要一定教学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古筝,它的开设势必需要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为开设的院校较少,没有太多的借鉴经验,导致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单单音乐系部无法真正的将这门课开设起来。

(三)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目前真正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院校并不多,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如何规范与合理,并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而且学校在多年的古筝课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人数也较少,要改变这种现象,马上在学校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在教学中形成更多的弊端,课程的设置无法做到规范与合理。

此外,由于目前高校古筝学习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若进行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演奏较弱的学生也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跟进,使得教师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难以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教授过于简单,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无法进行完整的演奏和及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难以把握好古筝合奏课教学这一尺度的时候,对于古筝合奏课是否开设持保留意见。

二、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有效途径

尽管目前正式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的高校较少,但是一些高校正在进行小范围的教学实践,部分教师总结了其在进行古筝集体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笔者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古筝集体课如何教学的资料,结合自己在高校进行古筝教学的经验,古筝合奏课的开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古筝合奏课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可以按学生专业水平的深浅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来安排不同的学习曲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及综合素质的不同,在排练形式上可分为小合奏、齐奏、重奏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不同曲目之间根据需要进行穿插,同时担任几部作品的排练,当然,根据作品的演奏需要安排相应程度的学生进行演奏是非常重要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作品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在排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课堂互动,有效创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古筝合奏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训练目的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可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谱的曲式结构、声部关系以及情感内涵等进行自主分析,试图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深化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强化课堂学习

注重古筝合奏课中的教学环节,主要抓住回课检查与新技术训练两个重要环节,在进行回课检查的时候,应该由老师确定古筝的演奏速度,让学生齐奏,教师即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好记录,在演奏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就其中出现的问题,亲自演奏,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再次进行弹奏练习,同时可互相点评这次弹奏中的进步与缺陷,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技术训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和示范。讲解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曲谱产生的背景、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等,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曲谱的弹奏能达到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引起情感共鸣的作用。分析演奏的技巧,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做弹奏示范的时候,不但要学生眼到、心到,还要求学生勤动手,做好笔记和相关标识。特别是在古筝合奏课当中,因为人数较多,每周课时较少,学生主动记好笔记,方便以后查阅和练习。

(四)辅的使用个别辅导

尽管是进行古筝合奏课的教学,但是不能把其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及时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了分组,对于水平差的学生,为了能跟上合奏课的进度,当出现水平跟不上集体水平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因此,即使古筝合奏课存在众多的优势,但不能将它当做唯一的教学形式,要结合辅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整个古筝合奏教学小组的成员演奏水平能相差不大,保证合奏、齐奏当中不出现败笔。

三、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重要性

古筝课是音乐专业课程里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古筝合奏课更是古筝课程以及其他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与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体现与实践,对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要素的综合感知能力、培养优秀的演奏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一的古筝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枯燥,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齐奏、合奏等,在提高学生的配合默契等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弹奏进行观摩,培养他们听觉能力、节奏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古筝这门课的乐趣。同时,学生之间进行自主的交流,通过交谈等方式,更加了解其它同学的练习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学生们在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自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扩展知识面。

(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古筝合奏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于古筝的学与教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学习,在集体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教师也能采取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讨论式、观摩式教学,避免学生在一对一当中单纯模仿教师的现象出现,通过这种集体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古筝专业课教学采用“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优势,如因材施教,但却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古筝合奏课中的古筝合奏、齐奏以及互相观摩,正好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而这在“一对一”传统教学形式是无法给予的。

古筝的合奏训练中,在不断的提高个人的技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对一的器乐学习中,很多人都形成了自己个性,由于是二次创作,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在表演中将自己的个性表露出来了。在合奏中,这是大忌,应该尽量的配合团队的演奏,而不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正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提高学生古筝演奏水平

古筝演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离不开教师行之有效的传授方法和学生的勤学苦练。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则能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古筝学习当中来,实现教学相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1.提高学生古筝定弦水平

由于很多古筝专业的学生是通过高考前强化几个月,专攻了一两首曲子考入大学的,更有些省份的音乐专业高考对视唱练耳和乐理没有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如音准等存在很大问题,对古筝的定调也不是很清晰,古筝调弦定音与音准训练成了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任务。

在平常的练习中,学生常常习惯以专用的调音器作为定弦的工具,教师在合奏课当中,应否定学生的这一做法,要求其按五声音阶定弦,应以五度相生律的原理调音。以D 调的调弦为例,给学生一个标准音调好A 弦,再定好下五度的D 弦和上五度的E 弦,再根据五度相生的次序依次定好B 弦与# F弦,依此类推。定弦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四、五度关系,还要注意八度关系,并在不同音区间加以适当调整。这样,不仅能调准一个声部的弦高,各声部间的弦高音准也能得到协调,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合奏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定弦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2.对技术技巧的训练要求进一步更高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技巧的训练贯穿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古筝音乐得以完美呈现的保障。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技巧要求更严格,因为合奏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每一个学生所弹奏的音色、力度、速度等要高度统一,并将技术技巧的训练和美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音乐具有更好的表现力。古筝演奏是以“点”为核心的,把若干“点”结合好了,方可形成更动听的“线”,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如何演奏好“点”,掌握不同形态的“点”是古筝合奏中的基本训练,也是合奏的核心和灵魂。当然,还有更多的技术技巧在古筝合奏课当中也是要求严格训练的,比起每个学生的单独练习,这种集中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3.帮助学生把握好气息和调节气韵

在平常的古筝小课上,经常能感觉到,学生演奏某一首乐曲时,技巧问题解决了,内涵也理解了,但是当曲子弹出来以后,就是缺乏一点灵气,其实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呼吸问题没处理好,甚至根本就没有呼吸。古籍中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古筝演奏要达到像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呼吸在节奏时值上的分配,两者要配合统一,使各声部获得点状发音的高度统一。其二,各声部之间要深入感受彼此的音乐节奏与律动,并训练呼吸的一致性,从而使各声部的连接更紧密。其三,为取得音色音质的高度统一,不仅要训练各声部“气合方能声合”的意识,更要训练气息量的大小与粗细度,使其随旋律的变化渐强或渐弱。这样各声部间的音质才能在音乐气息的统领下奏的更完美与动听。其四,气息的训练应以匀、细、深、长为总体要求,进一步处理好音色与气息的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呼吸的控制,音乐才能富于艺术感染力。假如气息太强,力度过大,音色就会缺乏弹性,没有张力;气息太弱,音色就会虚而飘;气息不通,旋律就不流畅;气息不集中,整个音乐就会听起来散乱无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意引形,形动气,气应声,声合意”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意境。

4.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演奏任何作品,都是一种对感情的抒发,不能很好的把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而光把音符演奏出来的人只能成为弹匠。大部分学生上课的形式都是“一对一”的的古筝独奏训练,已经形成了在演奏中更多的只关注技术这样一种状态。而在古筝合奏训练的过程中,合奏曲目的技术难度相对简单一些,更多的是对表现力和情感、情绪把握的训练。虽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同,以群体演奏的方式表达某种情感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古筝合奏课程的开展,可以教会学生在集体演奏中,如何避免过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异中求同,尽可能的对音乐的释放达到一种平衡与统一,情感的表达与诠释是整个古筝合奏团队演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高校音乐专业古筝合奏课的开设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一课程能弥补“一对一”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目前的现状,的确让这种大势所趋的课程开设困难重重,存在较多的瓶颈。

基金项目:

该论文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RKJGYl215)。

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第5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健词:现代古筝;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结构的组成部分。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在众乐器中,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在演奏时姿态要优雅,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古筝,来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

一、古筝的历史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于“秦”地,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秦筝”之名。有关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个说法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之筝”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里,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外,还有兄弟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么多大同小异的说法让我们觉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它发音的性质而得名的,刘熙在《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

二、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史,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

三、现代古筝教学存在着的问题

1.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2.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五、结论

古筝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我们要结合实际,慢慢地进步,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古筝这朵美丽而又古老的鲜花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谢芳.古筝演奏及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湖南第一师 范学报.2009;3(02):98-101.

[2]刘畅.成人古筝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9;3 (3):142-143.

第6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 古筝教学;有效性;问题;策略

近年来随着民乐艺术的兴起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要想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这期间有许多人已经加入到了对音乐的教授和学习当中。对古筝艺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智力得到开发,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是处在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对枯燥、单调的教学环境,致使学生长期以来在学习上都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在古筝教学中尤其是对一些古筝理论的教学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爱,忽视了倾听学生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也就渐渐失去了对古筝艺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古筝艺术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2、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纵观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工作可以发现,其教学目标太过单一。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弹奏技巧以及古筝知识的训练和讲解,盲目的对弹奏曲目的技巧和难度进行追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舞台实际表演经验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了与古筝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把学习古筝技能和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基础文化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欠缺,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音乐的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3、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古筝艺术文化底蕴的教学

现如今的古筝教学大多都是采取的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种单一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很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古筝的文化底蕴方面的讲授,而只是注重对一些曲目在演奏技巧上的训练和传授。中国的古筝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集文学性、历史性、地域性于一身。但是古筝艺术的这些特性却正在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人们只是片面的把目光集中在对古筝的弹奏技巧上,并一味的追求变化和创新,对古筝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完全视而不见。

二、提高古筝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学习古筝艺术具有持之不懈的动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音乐的审美力、创作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音乐灵感的寻找上,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加聪明的办法来练习古筝,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及时的给与鼓励。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优秀的古筝艺术人才,就要鼓励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书本、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当中,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倾听自然所带给我们的声音,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主,创造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在学习中只是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对古筝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耐心的解答学生的疑惑,并诚恳的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无意识的在师生之间营造起了一种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古筝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规范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筝方法

对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快乐并且枯燥的过程,要想使古筝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要掌握一套正确的学筝方法。首先,学生要对自己学筝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形成对自己的约束。第二,为每次的学习都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就会使学习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学习也更有价值。第三,采用慢和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古筝乐曲的练习,以达到由慢及快、由生及熟的过程。第四,除了练习弹奏技巧外,还要重视对基本功的练习,要知道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弹奏出动听的曲目。第五,要懂得温故而知新,只有对学过的曲目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内涵。第六,重视对心态的调整,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养成激情演奏的习惯,只有使每次的练习都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使之养成习惯才能防止上台演奏时出现紧张、忘曲的尴尬场面,为上台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古筝教学实践初探[J];大舞台;2011年03期

[2]陆媛媛;武林筝曲的演奏特点管窥――以《将军令》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3]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第7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古筝 教师 问题

一代大师梁启超曾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之未来,在我少年,少年之于世界,代表希望,在古筝浪潮席卷中国的今天,少年儿童亦掀起了一阵狂热的习筝波澜。然而,当少儿古筝教学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不少的实际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放大,使许多少年儿童对古筝的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了家长的心血,也使许多教师扼腕叹息。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始于秦汉,盛于隋唐,在我国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其发音浑厚,明亮,音韵优美华丽,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情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我国古筝事业发展迅速,古筝的形制不断改进,筝曲作品的大量涌现,筝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在古筝教学的几年中,涌现出的各种问题中,最令人困惑的便是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说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教师对于家长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有人说,古筝教学重在“教”与“学”,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努力,其他的事情并非难事,可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不以为然,对家长进行敷衍,由于开始没有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并不理解教师的教法,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指导,使教学的进度无法正常进行,引起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另一种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家长一味地迎合。家长对一些事情并不了解,对孩子难免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练习过长时间的基本功,对老师有错误的理解,急切地要求孩子进行考级,这时就需要教师把好关,一味的迎合家长的要求,只能是教学不成熟的体现,我们做为古筝教师就要把握好尺度和进度。在教学开始就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无疑会成为教学进行的一大助力。对于这些经济条件和心理状况无法独立的少年,家长的支持与督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对古筝知识的掌握,还将为其埋下自信的种子,使孩子在学习古筝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儿童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使许多孩子无法忍受吃苦。本身儿童的手部比较敏感,不断地按弦会使手指感觉很痛,有少数孩子往往不能忍受,还有一些孩子不能很长时间的专注于古筝知识的练习,对有关知识掌握得不牢,没有毅力坚持下去,因此即使心里想学也会发生犹豫和挣扎,这时需要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顺利度过困难期。

其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孩子认为自己对古筝没有兴趣,一些家长也就顺应孩子的要求结束学业。可是实际上,儿童的判断有些时候并非理性的。开始的时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会弹古筝,或者听到了很优美的古筝曲子,对古筝产生了兴趣,所以想要学习,但是在现实中,任何优美的曲子都无法一蹴而就的弹成,长时间的基本功和低级曲子的练习,使得此时的枯燥情景与当初学习时想象的潇洒轻松的画面发生了强烈冲击,许多孩子在此时倍感失望,选择了放弃。可是如果能坚持下来就会发现,古筝的学习正如其他的艺术一样,郁久郁见醇厚芳香!入门伊始往往无法理解一些艺术的美感和思想,而此时的消极心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会日趋消失,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也有一些孩子,很勤奋努力,就是没有天赋,其他人用很短时间内可以理解的曲子,他们却要花很长时间,因此便失去了信心,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我想说,这样的心态与中国当代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分不开的,正如有些家长所说,虽然学习古筝重在提高孩子的修养,陶冶情操,实质上学习古筝还是为了考级,为了证书。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古筝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载体,在演奏的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压力,减轻心灵上的疲惫。正如我们唱的歌儿,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成为歌唱家,即使唱得不好,音乐的表达也同样可以令我们很开心,我们是用另一种语言在倾诉,在交流。古筝的学习与演奏也是如此。

三、在少儿古筝的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正规的教育,只是传授技巧和方法,却并不注重乐谱和一些乐理知识的教学,这便限制了学生在深度学习时的脚步,许多孩子在学习较高级曲子时感到力不从心,并非是演奏技法的局限,更多的是对乐曲的节奏理解、乐理知识的欠缺。还有的教师现学现教。这些现象在农村和不发达的城市普遍存在,对古筝教师行业急需整顿,加强管理、统一规划。

面对少年儿童,教师不仅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更应该重视教学方法。如:适当的让孩子们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对古筝兴趣的培养,在互相的交流与学习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意的缺点及别人的长处,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少儿古筝教学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各方努力地去克服。每个人都在失败中成长,在逆境中坚持,任何艺术的学习都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不管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都要坚持下去,如果在中途退场,即使前面的风光无限美好,也永远失去了享受的资格。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扬。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在为其欣慰和骄傲同时,更能透过他们的喜悦的双眸,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与未来!

2012年2月1日

参考文献:

王章义 《少儿古筝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陈善平 《“授鱼”和“授渔”的启示》

李海燕 《儿童古筝教学之我见》

第8篇:古筝教师范文

关键词:古筝教学;创新对策;教学模式

一、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培养专业技能高的人才是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因此,为了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常常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局限在对古筝演奏技巧的训练上,盲目地追求古筝演奏曲目的难度与技巧,却忽略了古筝艺术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艺术鉴赏力的培养这一功能,使学生缺乏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这不仅对其学习古筝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而且限制了其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同时,在这种培养方式下,很多古筝人才往往重视个人单项技能的发挥而轻视团队合作,在合作表演中时常会出现演奏者手忙脚乱的情况,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与他人配合。

2.教学模式和目标有待丰富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古筝教学还是采用以前老旧的教学方法,很多高校都以培养专业的古筝人才作为首要目标,这使得古筝人才的培养过于单调、专业,很难与当前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对高校的古筝教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3.只在乎教,没有对学生本身有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主要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实施教案,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没有为学生设计有效且有序的活动板块,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即使偶尔请某个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也仅仅对课堂教学进行点缀,学生缺乏可以进入的“教学情境”,只能消极地跟随教师“被学习”,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二、高校古筝教学创新办法

1.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既需要演奏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需要其具有娴熟、高超的演奏技巧,二者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走出传统的重视理论学习和演奏技巧掌握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比如丰富多彩的各类演出活动等。在演出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自己具有独立演奏的能力,还需要与其他人配合,这能促使其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平衡。当然,在学生真正参与这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舞台演出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模拟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其不断适应并参与集体演奏,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2.把传统教学向艺术教学转变

在我国经济形势大好的形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古筝教学应当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古筝课程的目标逐渐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多层次等方向转变,在重视学生演奏技巧的学习与掌握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在古筝理论知识与相关音乐知识方面的学习。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也要认识到古筝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其“艺术”性而非“技术”性。因此,教师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美育人,使古筝教学能够更多地在感染、净化、熏陶、顿悟等层面上有所体现,进而实现从技术教学向艺术教学的真正转变。

3.采取先进的古筝教学模式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教授学生,重视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进而致使古筝教学过于单调,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对此,教师应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大胆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古筝课堂教学中。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古筝曲目中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根据曲目的内容与风格来创造并设计新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其中。这种包含视频、图片、音乐、情景等丰富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心的感知,让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富有生机,乃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宇航,王虎宁,李盼盼,等.云南曲靖雅韵名校举办龙凤古筝音乐会在云南曲靖龙凤古筝音乐会上的讲话[J].乐器,2015(9).

[2]沙梅林.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内心听觉培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

[3]张维.谭清宇,胡月鹏,等.从《古琴重奏曲集》看古琴演奏在室内乐作品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4.

[4]吴慧菁.卢冰华,孙志浩,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7.

第9篇:古筝教师范文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音色甜润、优美:高音清脆明亮,中音柔和雅致,低音浑厚深沉,是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随着 古筝艺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学习古筝的热情越来越高,学筝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对促进古筝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众多学筝人数中幼儿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也是最难教的。这是因为幼儿年龄偏小,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一开始,学生由于新奇、有趣,所以个个都很有兴趣,都想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学古筝原来很难,就不想学了,学习积极性也逐渐下降。我该怎么办呢?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会这么短暂?

二、基本设想: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查询资料,我构建了“快乐学筝”教学形式,在学筝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减少幼儿认知负荷、多余刺激,使幼儿把注意力直接集中指向对基本指法与传统乐曲的变化规律的掌握上,以便较快地摆脱学习情境造成的紧张,在轻松、愉快地参与过程中,激起幼儿对具有相对难度的古筝的学习兴趣。

三、基本做法:

第一步——我想学

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往往能够决定着人们今后对它的看法。当幼儿第一次接触到琳琅满目的乐器时,他们对每一件乐器都充满着好奇,都很感兴趣,很想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古筝上来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硬件设施,让孩子从心里喜欢古筝,从心里想学古筝。如:用录音机播放一些较为优美、动听的古筝曲来吸引孩子;用VCD播放儿童表演古筝的节目;用电视播放孩子最喜欢的《还珠格格》中紫薇弹奏古筝时的情节等等。当孩子听到、看到这些时,就对古筝产生了很好的第一印象。特别是看到《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弹琴的这一幕,很是让孩子羡慕、喜欢。这时,幼儿就会产生了自己也要像紫薇一样边弹边唱的想法,古筝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对象。

第二步——快乐学

幼儿对古筝的兴趣往往会随着幼儿对古筝的新鲜度和学筝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教育他们的,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感到学习古筝是快乐的。

1、 形象的语言,让孩子快乐。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的形象记忆要远远胜过于抽象记忆。所以在幼儿古筝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那些枯燥的语言、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孩子喜欢听的、形象的、具体的语言,以此创设愉快、轻松的环境。例如在教弹筝手型的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们的小手像一座弯弯的桥,我们知道桥是很平滑的,而且桥面上不能有漏洞,要不然汽车和行人就要掉下去的。那么在幼儿练习的过程当中,我就可以这样说:小心,汽车要掉下去了,来提醒手指不要张开;哇!这座桥高低不平好难开呀,来提醒手指的关节突出来了,不够圆滑、不够放松等等。这样孩子就不会从老师口中听到:“这样不对,这是错的”等字眼,也会觉得学古筝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2、获得成就,让孩子快乐。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也可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在幼儿早期,成就动机已开始萌芽,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教育孩子。

(1)、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由习得、掌握弹奏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所带来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渐将潜在的动机力量转化为对古筝学习的长期兴趣,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例如:在教学中,老师挑一些幼儿熟悉的、优美的乐曲,学习前说:上次我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会了一首动听的曲子,今天我们还要用那些知识去学另一首更好听的曲子,你想学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在幼儿早期,他们对教师特别崇敬,许多幼儿学筝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有时教师的表扬和物质上的鼓励,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古筝中感到快乐。因此,在幼儿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学筝的幼儿要注意多用表扬或肯定的态度进行教学,同时要减少和尽量避免用训斥或否定的态度来教学,给予幼儿情绪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学生喜欢的小贴饰,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3)、幼儿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在众人眼中成为焦点。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多一些上台表演的机会。当学生在台上表演完时,听到台下观众给予的掌声,会让孩子拥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这时,孩子会感到他是最棒的,会很快乐,在以后的学筝过程中学生也不会觉得很苦。

第三步——共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