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第2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弹拨乐器,有秦筝之说,因形态古朴,音色明亮悦耳,表现力强,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上的需要之后,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丰富。在社会有关人士推动下,古筝的传播与创新也步入了快速的阶段。不仅在乐器本身的制作、音色、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新作品也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

如今,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古筝培训机构,学习古筝的人数在逐年增长。对儿童来说,学习古筝可以开发智力、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丰富孩子的兴趣培养;对成年人来说,学习古筝可以充实闲暇生活、丰富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因此,在古筝教学中会遇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分析在古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少儿古筝和成人古筝的教学区别。

在古筝教学中,无论对象是少儿还是成人,大都存在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点原因:

1.古筝教学的教案过于古老,一本教案有的甚至运用了几十年之久。传统曲目没有创新,内容没有新意,很难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时间一长,大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兴趣。

2.教学手段太单一。在古筝教学中,家长都认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好的。其实不然,学生在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所沟通的对象只有老师,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久而久之学生就照着老师的风格来演奏,完全不能体现自己的演奏风格。渐渐地学生就会对上课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古筝的学习主动性,也无法发挥自己对古筝的演奏灵感。

3.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手段,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少儿古筝教学和成人古筝教学就应采取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必须从学生自身的特点上来实施相应的教学。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的发展空间变得狭隘。

我们如何来改善现在这种状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因材施教,首先要搞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对于儿童来说,有的学生学习古筝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则是为了一纸证书;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基本都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艺术的感悟能力。不管学习的初衷是什么,帮助学习者培养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各类古筝教材其实有很多,乐曲、练习曲、传统曲目、现代筝曲、流行乐改编的筝曲、独奏曲、合奏曲,等等,没有必要一味地学习考级曲目。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古筝学习人群,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来相应教学。在少儿古筝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考级机构的要求来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和曲目,着重基础的打造,以提高弹奏的技巧和技术为主,曲目以乐曲、传统曲、练习曲、现代曲为主。而在成人的教学上,除了基础的稳固以外,教材的选择可不必偏难,侧重选择名曲荟萃的教材、耳熟能详的传统曲目和现代流行乐改编的曲目。总的来说,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来教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分析。

二是采用小组课与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少儿古筝教学来说,小组课是非常好的选择,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对稳定,年龄段也相对接近。传统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对错,学生只能相应的地模仿老师讲解、示范。这样大大地抹杀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动性和演奏中情感的感悟能力。而在2―3人的小组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非常好的交流,并且会有表现欲的产生,相互之间有了对比,从而产生进步。在授课上,可让学生分别进行弹奏,然后由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领悟见解的成就感。最后再由老师指明错误及不足,诱导学生谈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达到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是主体。而在成人古筝教学中,由于成人年龄跨度大,作息时间不稳定,并且时间也并不如少儿充裕,因此成人教学可为两周上一次课,也建议采用一对一的模式。

第3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 古筝 教学 研究

由于近些年来古筝文化在国内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国内很多高校已经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古筝课程和古筝选修课,如此一来,深入探索古筝教学的理念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怎样使得古筝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古筝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艺术的传播和继承离不开人这个重要载体,为能够让艺术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交流,古筝教学当中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从而实现学生和古筝艺术都能够实现良性发展。事实上,古筝本身就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筝曲目当中也蕴含着很多重要的艺术元素,使其能够在历史长河当中实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相比于其他乐器,古筝更容易学习,并且音色柔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古筝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做示范,告诉学生弹奏技巧是什么,一边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中得以熏陶,如此一来,学生的文化修养就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各方面艺术能力也会相继提高。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只有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才能强化他们对于古筝弹奏技术和乐理知识的深入研究,最终使得古筝学习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使得这门艺术能够不断创新。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古典乐器的一种,它的完善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因素,并且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授学生弹奏古筝的时候,不仅要强调技巧性,还要带领学生融入到我国特色民族文化当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古筝的弹奏,主要讲究音乐的表现力,如果学生只能按照曲谱有技巧地弹奏古筝,而不能够表现出其中的情致,也称不上是极佳的表演。由此看来,古筝教学所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弹奏能力,更是包括弹奏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古筝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在我国高校当中,教师普遍把教学重点放在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两方面,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学生大都认为只有选择有难度的曲目才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事实上,古筝演奏更要追求一种综合素质的展现,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重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甚至会给其音乐审美能力带来阻碍作用。

(二)教学内容单一

和其他学科一样,古筝教学也讲究一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要平等,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目的。而现阶段的古筝教学当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学习方面也变得被动起来,往往是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很大程度上缺乏主动性。并且教师教学的课程内容也并无新意可言,而是极大地继承原有的内容,不愿意做深层次地发展和创新。

三、高校古筝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拥有学习古筝的兴趣之下才能够努力探索其中的技巧,并且自身的审美情趣也能够的都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对于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对于古筝教师来说,要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去寻找音乐中的灵感,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还要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然后把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事物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二)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当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宗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种前提之下,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团队凝聚力也会因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这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音乐学习都是有益的。从观念上来看,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个平稳的情绪来演奏古筝。

(三)理解作品的内容

古筝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一种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主要来源于扎实的基本功,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将情感投入其中,并且只有这两方面的良好结合才能够感染观众。而情感的投入又要来源于演奏者对于作品本质的理解,一个演奏者如果对曲子的内涵一窍不通,那么必然无法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情感,从心灵上获取艺术最本真的灵感。当然,灵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教师自身要对作品有一个细致地了解,分析出作品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再强化学生的练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

(四)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能力

古筝的曲目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要深入音乐当中和音乐的灵魂交流,而并不是简单的了解和感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体验所渗透的是乐曲的内涵和演奏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脱离了对于生活的体验,那么演奏者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是空洞的,是无法从深层次上打动人的,因此教师要把古筝教育看作是一个展现情感和生活意义的教育。

四、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古筝具备特殊的演奏技巧和灵活的音乐风格,再加上广大爱好者的强烈追捧,使得古筝能够在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起古筝教学的质量,努力探索古筝艺术风格的表现规律,为古筝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2]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第4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所谓的审美教育,即以美作为对象,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审美教育目标,有效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1]。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主要是基于审美这一视觉,根据古筝教学的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一、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由于古筝采用五声音阶定弦,旋律优美动听,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美,使其在鉴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深刻地领略到古筝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能够体会到古筝发出的优美旋律,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

(二)帮助学生鉴赏美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美,掌握古筝弹奏技术,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美。所以,在古筝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开展,要合理地加入鉴赏美的课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提升其鉴赏美的能力,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启发学生创造美

古筝的演奏者主要是借助于情感共鸣创造出优美的乐曲,塑造良好的音乐形象,进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达出个人的情感。这样不但能够带给人们视觉及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古筝乐曲的欣赏、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可以有效地美化人们的心灵,更好地培养人们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对美的追求,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2]。

二、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古筝音乐,准确地把握古筝音乐的内涵,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的技艺,而且还要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例如,音乐作品是何时何地产生的、具有怎样的时代特色、音乐创造者的个人简历如何等。这是由于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而言,其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假如没有充分地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那么演奏者只是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却是无法充分、准确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古筝音乐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了解到作者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情感,有效地提升演奏的表现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寒鸦戏水》这一古筝作品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其介绍潮州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大概了解此古筝作品的表现风格,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个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二)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当前,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对审美教育的渗透,这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能够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音乐是无法得以形象具体的参观以及模仿的。所以,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演奏示范,要能够恰当地展示出节奏的力度以及音色等[3]。如此一来,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演奏技巧,例如滑、按、颤、勾等。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的技巧,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在古筝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其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在多次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演奏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不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通常,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所设置的与审美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及技术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合理设置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审美的要点,培养其对古筝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情感的丰富与表达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面地提升审美教育。如此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筝弹奏的技术,使其充分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好,而且学生也能够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些古筝曲目,根据个人的思想情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由于在古筝曲目中会塑造出许多不同的自然景色以及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是一种意象,是一种情境。古筝艺术是抽象的,然而在每部古筝作品当中都会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思想情感,因此在开展古筝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音乐语言,要将一些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要借助一些具有特性的音调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所存在的意境[4]。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古曲《渔舟唱晚》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乐曲的意境,即:夕阳西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民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荡浆归舟,这样就能够刻画出一幅渔舟唱晚的情境。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演奏的技巧处理方式:在最初时,要以较慢的速度即“慢板”,从而以一种抒情的方式,合理地使用左手的颤以及滑音,进而能够发出优美愉悦的情调;在进入“快板”后,表达的情绪要欢快,旋律要活泼,具有层次感;尾声部分要能够充满着向往以及回忆,要带有一种含蓄深远的情绪。通过如此的指导,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乐曲的内涵,可以在实际弹奏中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色彩与旋律,准确掌握演奏力度以及节拍等,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之美,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五)帮助学生感受意境美与仪态美

对于每一首古筝曲目而言,其都具有良好的意境。这不仅能够充分地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考方面,而且也会表现在艺术创造方面。所以,许多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一种“意象”的过程,我国哲人们都会将其思想体系认定为“境界”。在古筝曲目的演奏中充分地重视“境界”以及“意象”,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的表现水平。所以,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古筝乐曲《渔舟唱晚》中,其表现出的是一种恬美,即“落霞与孤鹜齐飞,七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美景是恬静的安逸;而在《战台风》当中所体现出来“风狂雨暴,波浪滔天”是一种壮美。两首曲目都是描写水面的美,但是其意境却是不同的。所以,在具体的演奏中,也要根据曲目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意境感受其中所存在的美,进而能够抓住曲目的内涵,表现出曲目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想要真正地感动他人,那么演奏者必须要首先感动自己,这样就必须要用“心”地去感受与表达在乐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演奏者要真情流露。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要点头晃脑或是身体僵硬,而是要在真正地掌握乐曲的意境之后,在实际演奏中做到心随情变,能够动作自然,体现出良好的仪态美。例如,在演奏《战台风》这一古筝乐曲时,为了表现出其中的气势磅礴,那么演奏者的身体动作幅度也要自然而然地加大,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演奏仪态的自然美,更好地表现出曲目的内涵。

(六)实现古筝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古筝教学的水平,那么教师就要将审美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各种事物的美,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培养其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其更好地了解人际关系的美好,了解劳动的美好,有效拓展其审美视野,提升其创作欲望,进而帮助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作品,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妙[5]。而且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实现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演奏古筝音乐作品,充分展示其弹奏技能,如此一来就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其音乐修养,帮助其感受美、创造美,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古筝演奏有着优美的意境以及旋律,其不仅能够有效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而且对人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培养价值。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审美价值,就要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以此来有效地发挥古筝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王敏 单位: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06):141.

[2]谢可可.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05):117.

[3]王妮娜.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北方音乐,2015,(13):118.

第5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融合

0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演奏古筝,古筝的音色较软、清脆,不仅适合独唱,也适合同其他乐器合奏。在实践的过程中,练习古筝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仅要着眼于古筝本身的技巧,也应该讲究古筝音乐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古筝实践水平。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筝,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加强古筝教学,就应重视音乐和技术的融合。

1 古筝教学中现状分析

现有古筝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把技术和音乐相融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假如技术是我们的身体,艺术是我们的心脏,技术通过某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一段音乐的表达展现艺术,就是整首乐曲的灵魂,反映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但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文化内涵的培养,导致在演奏一段乐曲的时候就只是机械性地演奏,但演奏不出任何情感色彩,这是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的。

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现代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学习古典类型的乐器只是为了陶冶艺术情操,对古典乐器的真正含义没有理解。想纠正这个情况并不立即生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所以想要成功演奏一段乐曲,不仅体现在技术熟练的演奏水平,也要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灵魂所在,以促进技术、艺术之间的融合,做到技艺组合。

2 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重要性

从目前古筝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远程教学和面对面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同时,再加上社会举行的关于古筝文化交流的活动比较少,而古筝竞赛和古筝考级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况下,导致古筝的教学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东西。

然而,将古筝教学中的“技术”与“音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帮助他们了解音乐背后的含义,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林冲奔夜》《春江花月》作品中,将学生的音乐情感结合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而且还能提高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音乐之中。

3 古筝教学要素

3.1 活跃课堂氛围

当前中国古筝课堂中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采用的讲课方法是亘古不变的,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把握课堂的精髓。另外,教师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学生为了测试最高级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参加竞赛,以此来获取名次。因此,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事实上,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喜欢这个乐器古筝,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来认识古筝。总之,只有音乐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性能水平有新的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加深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是一个国际性的“语言”,不管你来自世界各地的哪个地方,音乐将会给你心灵以不同的感觉。因此,可以证明学习古筝只需要加强技术的改进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是学习对音乐的情感如何表达,把音乐带到人们心目中,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 如何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4.1 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是一首音乐作品达到优秀标准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古筝教学中,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手段,将演奏技术、音乐韵味传授给学生。而在现代古筝教学中,讲求的耐力、速度、技巧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对新作品进行大力的挖掘。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对古筝创作音乐的不断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演奏技术,导致传统的技术训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古筝学习的要求。于是,专项训练与节选片断的技术训练便成为了各个古筝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该教学手段能够针对古事作品中的重难点,要系统地训练学习者,从而提高其演奏性能。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技术仅仅是一个古筝演奏的手段,如果缺少音乐内容,那么对于技术培训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4.2 多听多练,提高音乐领悟力

古筝练习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多听、多练。经常引导学生多听多练经典古筝作品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理解。在练习古筝过程中,应积极加强对所有类型音乐的聆听和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对古筝练习的能力。你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题材的古筝作品工作,并加强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仅仅是对其简单听,更应从学习的实践中加入更多的古筝处理技巧。在练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听一些经典曲目,以及多种类型的组合练习,以此提高古筝演奏的整体水平。

4.3 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演奏技巧

听老师师范演奏和录音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认识水平,一般挑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通过一些经典作品为主,让学生在自己心中的音乐产生一些图像和想象,甚至产生共鸣,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此外,听他们的音乐,通过“听”,逐步加强和改善听他们的演奏内在感觉。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应学会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只有充分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古筝音乐,把握音乐的精华,把音乐和技术两者完美融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在扎实的基础上理解和演绎音乐,并从传统的音乐中吸收营养,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演奏技巧,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而,学习传统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4.4 加强肢体语言的教学

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肢体语言是古筝的重要组成部分。肢体语言的表达足够灵活,能够对古筝水平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很多人在演出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肢体语言的协调,或者是肢体语言的运用看上去比较刻意,身体看起来非常僵硬,完全听不出来古筝和柔软的感觉。肢体语言是一种音乐表现,而且它也属于技术性的语言。当演奏的时候的如何协调肢体语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演奏的时候,使手指可以是柔性地变动古筝琴弦,促进音乐和技术的相互融合,古筝弹奏起来会更加自然。

5 结语

根据目前古筝教学现状以及在古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技术”和“音乐”全面实施融合,促进音乐和技术的统一,这是古筝教学改进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此同时,演奏者必须加强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古筝音乐的认识,然后才能够把自身的感情融入演奏中去,以情动人。

参考文献:

[1] 王淑玲.关于建立科学规范社会古筝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8).

[2] 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第6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韩庭贵老师归纳并总结了较为科学和严谨的“四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技法与讲解曲意相结合。在古筝的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看上去演奏技巧很简单的筝曲,恰恰是风格、音韵十分丰富的曲且。对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韩庭贵有着他独特的见解。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法上的问题。由于这些曲子节奏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仅要把握好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及强弱的控制。其次要深入了解一下乐曲的内容及意境。传统筝曲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叙事和抒情两种。叙事性的传统筝曲,常常在筝曲标题上就有所体现,如《隐公自叹》、《文姬归汉》、《红娘巧辩》,等等。由于目前学习古筝的主流人员仍是小孩子,因此在讲解此类乐曲的内容与意境时,就不得不涉猎到许多传统的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使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解抒情性的传统筝曲时,不仅要通过讲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联想。而且还要针对有些学生年龄小、无法理解某些感情因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移情”教学。所谓“移情”,就是把一种感情用另一种相类似的感情所替代。在筝曲技法与表现内容都解决之后,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了。有了对筝曲内容的理解。技法会发挥得更加恰当,筝曲的表现就更加到位。

二、练习曲与基础训练相结合。在古筝学习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学习曲目,而忽视了对练习曲的训练。韩庭贵认为学筝主要在于基础训练。在他多年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注重基本指法的练习,注重传统曲目的声韵互补。他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筝演奏家的必要条件是具备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每一种指法训练、每一首练习曲都要达到具体的技术要求。因此,韩庭贵在教学别注重练习曲的训练。他认为练习曲是巩固基本指法、提高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通过反复的、专门的某种单项练习,可以达到掌握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的目的,同时练习曲训练时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力方面的负担,就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触弦角度和对音色与力度的控制等技术上,从而使技术训练取得较高的成效。所以只有通过长期专门的基础技巧训练,才能有效地克服高难度技巧技术负担。

三、学习技巧和学习乐理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韩庭贵常常会有意地提及“板”、“眼”、“字”等中国传统音乐名词。他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对现今流行的乐理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这些名词。起初韩庭贵并不讲解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而是把原有乐理中相同含义的名词进行替代,如:把“音”替代成“字”,有些“拍”替代成“板”或“眼”,等等;到学生逐渐在学习中自己理解到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时,他才会给出这些名词的定义,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传统音乐术语的理解与领悟。

韩庭贵不仅培养学生们的简朴的视唱能力。还会在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唱一些简单的工尺谱。在教授传统曲目时,他总会先哼上一段山东筝的花字工尺谱,目的不在于炫耀,而在于让学生了解工尺谱。特别是在目前会唱、会看这种花字工尺谱的人越来越少,出于对山东筝的热爱。他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会唱花字工尺谱,使山东筝派艺术后继有人。在乐句和段落的划分上,他不像其他人一样。把乐句和段落在教授一首乐曲前就给学生划分好,韩庭贵要求学生一遍遍地唱谱,根据自己的呼吸和对乐曲的理解,由学生自己来划分段落。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段落与乐旬的划分铭记在心,而且使学生在演奏筝曲时,能够自然地断句。

第7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古筝;演奏;快速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29-01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演奏技巧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是用右手弹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在“雁柱”左侧,用按、滑、揉、吟来控制弦音变化,以美化音色,装饰旋律,表现风格。从1960到1965年期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采用左右手和弦弹奏技术方法,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到了六七十年代,王昌元老师创作了《战台风》,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战台风》的出现,将古筝演奏技术革新重新点燃。乐曲中的快四点、扫摇、扣摇、在柱码左侧的刮奏,使筝乐的演奏技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使古筝这古老的乐器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近些年来,在筝曲的创作中,快速技巧又成为一个突破重点,各大音乐学院在快速指法的训练当中,都有极大的发展。其中,赵曼琴老师总结了传统技法的原理,并把它系统化、规范化,形成独特的快速指序训练方法,从而解决了古筝旋律进行当中快速技巧的演奏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扎实地掌握这些技巧,是摆在我们古筝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些训练快速技巧的方法。

二、快速技巧训练方法

(一)基本功练习。在掌握快速技巧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在基本功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先把速度放慢,把力度加大。跟着节拍器先从80然后一点点增加速度,等到手指肌肉逐渐适应了这一节奏再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密度。为了丰富基本功的练习,可以把我们单一的节奏如前八后十六变为前十六后八,把两个八分音符变为附点八分音符等。改变原有的节奏,在此推荐赵曼琴( 快速指序 )这本书上指法,它能调动我们手指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让我们能更加适应各种复杂的节奏和频繁的变化。以下三种练习方法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快四点练习。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练习。虽然我们从开始学习古筝就练习快四点,但是不能间断对快四点的练习。因为从简单到复杂,它能固定每个手指的位置,增强手指的灵活性。

贴弦练习。先把手指放在琴弦上,而不是扎桩。在练习中,手指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为以后手指的直接触弦(也就是提弹)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强调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同时,手指动作要小,注意放松。

快速指序的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不能达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二)选择正确的练习姿态。在练习中间段落复调快速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掌握一个要领――左右手都要放松。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肉,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上去。就好象一股清泉从肩膀流入指尖,这样指尖的力度也会增强,旋律也会流畅。如果在演奏当中大臂或小臂或手掌任何一个部位紧张的话,那力度在送往指尖的过程中,就会减弱,同时影响了手指的灵活性。因此,在我们练习过程中,应不断提醒自己放松,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因此,不管是在练习或演奏中,都应把自己调整到放松的状态,把力度运用到指尖,这样乐曲才能弹奏的更加清晰,力度和速度才会增强。

(三)练习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有些学生,手指肌能较差,应通过对四个指头的开发,运用对称原理,使各弹奏手指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摆脱腕的制约。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

三、总结

以上是我多年专业教学当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只要我们认真探求,总结经验教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一定能练好快速技巧,使古筝学习者能够更科学、更快速的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

参考文献

[1] 邱大成.筝艺指南[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0

第8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古筝;教学;形象思维;精神素质

前言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士子的必备技能,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雅兴所在。四者之中以“琴”为先,颇耐人寻味。究其根本,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身心的工具,在它身上承载着发于古老的“乐教”精神!体现出中国文人审美的人生意味!体现出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认识和生存策略。

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易入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1]!少儿学筝,不仅仅是掌握有关古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形成良好的节奏感、音准概念以及读谱习惯,而且通过手指技能的开发来强化脑部的发育并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提高记忆力,模仿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由于少儿爱玩好动的天性,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除了极个别的孩子能坚持学习外,大多半途而废。怎样让孩子既感兴趣又能快速地掌握古筝演奏技法,笔者有几点认识以供读者切磋。

一、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教学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路上探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总会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少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低下,骨骼发育不很完善,在手软而且指关节弹性弱等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戴假指甲练琴,时间长了,很多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意志不够坚定。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来进行古筝教学活动。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师生关系转变成朋友关系。在课中教师应多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在孩子开心的时候与他分享;伤心的时候尽量和他沟通,帮他排忧解难[3]。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上课之余,多和学生谈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勇敢的向你提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共学互进的效果。

实践证明,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接受这一乐器。通过实施这一套“快乐学习”的方案,学生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古筝,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循序渐进,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1.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5-10岁的孩子虽然手指具有弹性,但发育仍处于初级阶段,掌心开度不够,所以在最初的练习阶段应采取离弦的小关节弹奏方法。

练琴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强调手指关节的爆发力和力度。强调初学者以自然的力度、合理放松的状态去触弦,只有演奏姿势正确、身体部位协调、控制能力合理,才能得到共振合理、明亮纯净、自然的音色。

2.在教会少儿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的演奏手法后,应着重于运力的感受和练习。让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力量在身体各部位的均衡分布和综合运用,把容易只集中在指尖的注意力合理分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身体的整体协调运动动态,并从中逐渐体会人与琴的亲和状态。

3.左手弹奏技巧的开发和训练最好与右手的演奏技巧练习同步进行。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

4.尽量多选择一些节奏轻快、富有童趣、通俗易懂的民间音乐,增强孩子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音乐文化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利用孩子熟悉的歌曲所表达的节拍,运用他们的肢体来感受时值的长短,那么孩子就会很快记住音符唱几拍,并把节奏正确地表现出来。老师可以不断的变化提问,这样既可以引导儿童的节奏学习,也会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音乐学习。

5.推荐相关古诗词,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学艺首要学做人!作为“人”是与道德品质是分不开的。诗词歌赋与民族器乐有着深厚的关系,因此,让学生了解古诗是极有必要的!只有了解诗句,深刻体悟诗中的含义,琴才会奏出其韵味。

三、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

学生在学古筝的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将他们由对古筝感到新鲜、好奇的外在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内在兴趣。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的形象记忆要远远胜过于抽象记忆。所以在幼儿古筝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那些枯燥的语言、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形象的、具体的语言,以此创设愉快、轻松的环境。例如在教弹筝手型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小手像一座弯弯的桥,桥面要平滑不能有漏洞,要不然汽车和行人就要掉下去的。那么在幼儿练习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说:小心,汽车要掉下去了--来提醒手指不要张开,哇!这座桥高低不平好难开呀――来提醒手指的关节突出来了,不够圆滑、不够放松等等。这样孩子会觉得学古筝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在教认音时可将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混淆,因此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节奏歌谣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4]。例如:“二八”节奏像钟摆:“滴答滴答”;“四个十六”节奏像打机枪:“哒哒哒哒”;“后附点”节奏像喇叭响“笛笛”;“八十六”节奏像敲鼓“咚哒哒”;“十六八”节奏像母鸡叫“咯咯嗒”……这样利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上课也显得生动有趣,而且对今后的听音记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演出及比赛。

比赛是鼓励孩子们的演奏,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的一种手段,这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在比赛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自豪感及表演的欲望,也会给表现不佳的孩子一种鼓舞和激励。所以,多为孩子提供演出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有利于孩子演奏水平的提高。

结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5]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古筝演奏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能力,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笔者认为,古筝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古筝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也是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倦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金白颖.儿童初期古筝教学探讨.美学时代,2003,7,39

[2] 段学军.在儿童器乐学习中我们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音乐教育,2004,8,27

[3] 涂永梅. “教手”与“教心”―试论古筝教学中的一个辩证课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7,4,35

[4] 郭雪君.青少年学古筝.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9(2)

[5] 毛丽华.巧学古筝.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第9篇:古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古筝艺术 西化发展 创作 研究

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古筝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秦国起至今,古筝艺术日渐普及,为了弘扬筝乐艺术,社会各界人士均对其展开了研究,但受全球化与多元化音乐的影响,古筝艺术在创作、演奏及表演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明显的西化特点,在此背景下,为了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深入探讨了古筝的西化表现及发展对策。

一、古筝的概况

自秦汉起,古筝开始流传,在不同地区,它与当地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流派,以地域为依据,可以分为为浙江、河南、山东、陕西及福建等筝乐流派,各流派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如:清雅、刚健、轻盈等。

传统筝乐传播以口传心授与乐谱两种方式为主,前者是指通过口耳,传播其演奏形式,并由演奏者自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其作为最早传播形式,未借助任何媒介,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直接与便利;待文字出现后,记谱法随之出现,但谱面难以呈现实际演奏效果,其作为补充传播方法,与前者结合后,促进了筝乐的传承。

由于传播方式过于简单与传统,导致筝乐发展困难重重,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人们积极创新音乐记录方式,如:手势谱、结构谱、点子谱等。在我国,传统的音乐谱式众多,常见的有文字谱、俗子谱、减字谱等,其与音乐形式紧密联系,体现了音乐特点及规律。对于筝乐而言,在其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谱式,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大板花字工尺谱与二四谱。

随着传统筝乐的发展,古筝乐器日渐完善,由五弦逐渐发展至九弦、十二弦及十三弦等,在盛唐时期,筝乐快速发展,此时雅乐用十二弦演奏、而俗乐用十三弦演奏,同时文人墨客为其填词作赋;在宋代,古筝作为民间音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营造了哀愁的氛围;待至元明时期,古筝进一步发展,十四弦与十五弦成为了主流形式,在表演方面,最为流行的便是独奏与筝歌;在清末,古筝发展为十六弦,同时丝质弦逐渐被钢丝弦取代,此时古筝的音色更为明亮、触弦更为灵敏;自新中国成立后,古筝发展逐渐步入繁荣时期,通过相关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古筝发展趋势专业化、系统化与规范化。

二、古筝西化发展的表现

1.乐曲创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理念、作品形式、创作风格等均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新理念、形式与风格支持下,古筝作品创作的多样性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其题材方面,如:民族风俗类作品《黔中赋》、《幻想曲》等,民族精神类作品《楚魂》、《箜篌引》等。同时,古筝独奏曲《帆》通过对钢琴曲元素的融合,使其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定弦方式及个性化的音乐语言。随着古筝协奏曲形式的出现,相关作品在结构、深度及内涵等方面均进一步提升,创作者凭借多样的创作题材,推动了筝乐艺术的发展。

在创作方面,古筝西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命名形式,传统古筝音乐作品的标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标名,另一类为标意,前者与作品内容无直接联系,如《三六》、《六板》等,后者与作品内容紧密联系,并蕴含一定的意境,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但时至今日,古筝作品命名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离骚》、《抒情幻想曲》等。二是,曲式结构,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环境下,各国、各民间间相互交融,在音乐艺术方面,相关作曲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民族音乐,还吸收了国外的作曲技法,在此基础上,古筝作品具有了现代特色,从而促进了其进一步推广。当前,古筝作品具有多元性的风格,此特点的成因为,它有机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手法,如《林泉》,其采用西方曲式结构与自由创作手法,保证了主题的统一性、内容的生动性,此作品突出了筝乐的民族特点,呈现出了开放、宽大的乐曲风格。三是,乐器,传统古筝作品创作受五声音阶定弦的影响,制约了筝乐艺术的发展,为减少其影响,作曲家在创作时,通过创新,提出了全新的定弦方法,如:五声音阶双调循环、模式化音组定弦等,从而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

2.演奏技法

在古筝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士对其研究日渐深入,在演奏技法方面由单手弹奏、逐渐发展为双手弹奏,同时受国际文化的影响,通过与西方音乐演奏技法的模拟和改进,使筝乐的时代特色愈加明显。

左手演奏法主要分为左手吟按指法与左手拨弹指法,前者具有典型性,借此技法,凸显了筝曲的委婉与细腻,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左手技法包括吟、揉、滑及颤等,虽然其增强了古筝乐器的艺术魅力,但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相关学者通过对西洋乐器的研究与探索,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左右手均要接受同样难度的技法练习。随着演奏技法的快速发展,左手弹奏的作品随之出现,如:《庆丰年》、《黔中赋》、《打虎上山》等表演形式,特别是左手摇指代表作《溟山》,在此技法基础上,古筝演奏形式愈加多样,常见的有长摇、多指摇及双手摇等。

右手弹奏法主要包括双手弹奏、快速指序、多指摇等。当前,古筝作曲新派系,通过对其演奏技巧的创新,不仅增加了演奏难度,也促进了技法完善。如:快速指序技术,在弹奏时,遵循运动规律,并注重左手弹按技术的发展,以此保证了弹奏速度,此技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广泛性,代表作品为《黔中赋》。同时,古筝艺术家利用弹轮技法、走位三指摇等,增强了作品的色彩性。

3.表演形式

一方面,演奏形式,常见的演奏形式为独奏、重奏及合奏,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古筝与西方乐器及乐队逐渐融合,通过创新,随之出现了协奏,如《西楚霸王》、《梁祝》、《暗香》等,其与钢琴、大提琴等结合,丰富了演奏形式与演奏风格。同时,在音色方面,演奏者借助新音乐组合节奏,增强了听觉新鲜度,突出了音响个性化,但是为了保证演奏效果,对演奏者有较高的要求,其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反应能力、拍击能力及表现能力等。

另一方面,表演动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筝音乐的审美追求愈加全面,在观赏时,要求演奏者应呈现了听觉美与视觉美。在此情况下,如果古筝演奏仍坚持单一的、固定的演奏姿势,则难以适应新时期观众的审美要求。为了迎合观众及市场需求,古筝演奏者在表演形体上积极创新,如:女子十二乐坊,此组合的成员均来自于著名艺术院校,均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演奏者将古典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此传承了民族音乐、体现了时代风格,在此基础上,其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演奏时,借助了先进技术手段,如光、声、舞、美等,为观众打造了视觉与听觉盛宴。

三、古筝艺术发展的对策

1.注重古筝创作

21世纪,筝乐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准确控制西化尺度。对于筝乐艺术而言,其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多元的风格,但在民族融合、时代进步背景下,筝乐创作、演奏的多样性日渐明显。在地域方面,我国筝乐流派以地区命名,如浙江、河南、山东等流派,各流派受当地风俗、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均拥有特殊的风格,而差异化的发展,增强了筝乐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时代方面,不同时期筝乐的内涵、理论及技法等各异,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不同创作者其生存状态、艺术情趣等各异。

对于筝乐艺术而言,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创新是必要的,通过相关学者的不断努力,其创作将更加专业、规范与系统,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创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其一,结合继承与创新,虽然二者具有矛盾性,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在筝乐发展过程中,此矛盾始终存在,如果缺少其一,均会制约古筝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古筝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实践检验,新创作作品取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新的古筝曲体现了传统筝乐精髓,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艺术特色,如《戏韵》,借助民族素材与戏曲唱腔以及现代创作技法,凸显了时代性与创新性。在筝乐发展过程中,要把握西化的度,如果过于强调技巧或韵味,均会影响筝乐发展,因此,实际创作时,应加强其民族性与普及性,通过对其它艺术成果的借鉴及对大众审美需求的结合,以此促进筝乐发展。其二,协调时代性与民族性,通过创作,促进了筝乐技术革新,保证了筝乐人才培养,为了满足观众需求,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筝乐创作应具备多样性与多元性,但实际创作时,不仅要让题材与风格等拥有时代特色,还要凸显民族特点,在此基础上,筝乐多元化创作发展才能够更加繁荣。

2.加强古筝研究

随着古筝热的出现,各高校音乐专业均增设了古筝选修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如:古筝教学具有明显的功利化与西化现象。为了促进筝乐艺术的发展,相关学者应对古筝给予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应完善古筝理论研究,为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保障,同时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特别是要开展美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声音美、韵律美、节奏美及姿势美等。

总结:综上所述,在古筝艺术发展过程中西化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传播民族文化,推动筝乐发展,本文介绍了古筝的传播与发展,分析了古筝西化发展的表现及对策,相信,日后古筝发展将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汪海燕.古筝曲《彝族舞曲》两种版本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陈韵宇.王中山筝曲艺术特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3]陈窈.浅论当代古筝演奏的审美趋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04):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