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

第1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1.净资产收益率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15.23%,排在第九位,净资产收益率越是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越好。理论上说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行,但在实际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有很多缺陷。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是用净资产除以净利润,因为企业的净利并非仅是净资产所产生的,于是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其实并不一致,从逻辑上看不符合要求。因为每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不等于企业的规模,因此不能以回报指数的绝对值来评估的效率和管理水平。考核标准主要是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相对数指标,然而,每股收益主要是考核企业股权资金的使用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虽然考核范围略大,但也只是反映了企业权益性资金的使用情况,显然在考核企业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需要调整和完善。企业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也是不合适的。企业可通过以负债回购股权的方法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净资产收益率是最具有代表且综合极强的财务比率,它是整个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点,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目标,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利益。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5.23%,主要影响因素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率是0.83%受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影响,营业净利率是41.4%,,受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影响,总资产周转率是2.032,取决于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为18.12,权益乘数较高导致净资产收益率较高。

二、会计分析

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是1,000.15亿元,2012年收入为829.52亿元,2013年比2012年增长170.63亿元,它们的增长率为20.57%;2013年实的利润总额是538.49亿。元,2012年的利润总额是447.54亿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90.95亿元,增长率为20.32%;2013年税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22亿元,2012年为34186。2013年比2012年增加67.36亿元,增长19.70%。随着公司盈利的提升,2013年公司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1%,比上年上升了0.0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53%,比上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努力控制各类成本开支,成本收入比率为25.83%,较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公司2013年净利息收入比营业收入为85.16%,2012年为88.44%,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3.28个百分点,公司2013年不良贷款率为0.74%,2012年为0.58%,同比上升了0.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公司2013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21%,2012年为1.18%,同比上升了0.03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耍指标。201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6801.25亿,2012年总资产为31457.07亿,同比增长16.99%,2013年外币贷款余额为17674.94亿元,2012年外币贷款余额为15445.8亿元,同比增长14.43%。

三、前景分析

1.离岸业务浦发银行离岸银行服务是指为公司和客户提供海外银行服务。它可以自由的以兑换货币为交易工具,具有灵活性等特征。它可以为贸易、生产、投资类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浦发银行是银行业中具有离岸银行牌照的四家银行之一,不仅发挥离岸业务的优势而且强调着经营客户、服务在岸的发展理念,还联动着在岸业务发展,提升了离、在岸客户的合作粘性。在长期专业的国际贸易服务中,浦发银行形成了在岸保理业务等联动特色产品。这类业务不但提升了竞争力而且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公司开展衍生金融业务2013年4月16日人民币FFA产品正式推出市场。公司作为上海清算所第一家综合清算会员,客户在上海清算所进行清算。该产品是波罗的海交易和上海清算所研发的远期运价协议产品,帮助境内航运相关企业规避远期运价波动的风险,目前,公司是是唯一一家清算银行也是人民币FFA产品第一家。

第2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摘要 本文认为,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应用到对国有银行的分析中,在比较了不同模式的治理结构之后,提出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基本标准,进而结合国有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低下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探讨了国有银行上市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最后结合国有银行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提高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银行体系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能否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银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一 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界定 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转轨和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包括银行治理结构在内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转轨经济来说,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而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也促使各国从提高的国际企业竞争力出发来研究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及其利弊(其中又被大致划分为英美模式、德日模式两种)。为此,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英国于1992年成立了Cadbury委员会,欧洲在近年成立了"欧洲公司治理联盟"(European Corporate Governance Network),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委员会,这些机构都各自或共同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政策建议。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同时也受到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而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涵与实质的界定也存在许多差异。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位学者:(1)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的柯林·梅耶在他的《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将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quot;(Mayer,1995)。(2)美国斯坦福大学钱颖一在他的《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和融资改革》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层、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a)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b)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层和职工(c)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3)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层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的权利;高级经理层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quot;(吴敬琏,1994) 因此,立足于上述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将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界定为在国有银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前提下,所有者(政府)、董事会和管理人员(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性制度安排。由于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众多,因而其上级分支机构对下级分支机构之间的激励与约束同样成为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包含不同角度的内容:(1)从委托──

第3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财务治理; 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83-03

一、引言

为促进农村信用社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实目标。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在2011年也提出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农村信用社积极通过引进优质投资者建立法人资格治理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成立468家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

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三会一层”的虚设现象、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在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内生制度重构和外部市场博弈中,发展中的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仅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财务与治理问题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合理测度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成为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关键。

二、文献回顾

对于财务治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6年詹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的资本结构契约理论。此后,罗斯(Ross)的债务比例信号传递模型、利兰(Leland)和派尔(Pyle)的经营者持股比例信号传递模型、梅耶斯(Myers)和迈基列夫(Majluf)的投资信号传递模型、格罗斯曼(Grossman)和哈特(Hart)的担保模型、阿洪(Aghion)和博尔顿(Bolton)的控制模型等具有广泛影响的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极大丰富了财务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财务治理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伍中信(2001)初步明确了财务治理的内涵,提出了财务治理体系的架构,是我国财务理论界财务治理研究热潮的开启者。而关于财务治理效率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效率实证研究中,直接以财务治理效率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姚晓民、熊瑞芬、张荣武和衣龙新等。姚晓民等(2003)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熊瑞芬(2004)认为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就必须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控制信息不对称对各方利益的影响,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张荣武(2009)较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是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其基本衡量标准是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对比。衣龙新(2011)构建了“财务治理行为――财务治理效率――经营绩效”三层次体系,提出构建财务治理指数来衡量财务治理效率,并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周晓■(2013)基于SCP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效率驱动力产生的行为、财务治理效率等方面构建了财务治理效率理论分析框架。周虹(2013)认为财务治理问题的实质就是财务治理主体在既定的财务治理环境及变化过程中获取最优化的财务治理效率,最优的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可以表达为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本收益。

在综合考虑前述财务治理效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财务治理效率是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财务治理投入而引起经营绩效变动的体现,它通过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经理层结构的合理配置,进行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机抉择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本文以农村商业银行为决策单元(DMU),将其财务治理行为作为投入变量(Input variable),经营绩效作为产出变量(Output variable),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13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的效率进行测算,从全新的角度对财务治理效率进行测评,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三、模型、变量及数据

(一)数据包络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s等(1978)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根据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指标数据判断决策单元是否为DEA有效,本质上判断决策单元(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目前使用较多的模型主要是CCR和BCC模型。CCR模型对决策单元有效性的判断是以锥性定理为假设的,即被考察的决策单元可以通过投入而等比例地扩大产出,即规模报酬不变假设;BCC模型是不考虑生产可能集满足锥性的DEA模型,即在CCR模型中引入约束条件从而将其转化为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

但无论是CCR或BCC模型,其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值均为1,无法对决策有效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排序。在DEA模型的基础上,Andersen and Peterson(1993)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Super-Efficiency DEA),以区分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需评价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的排序。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均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中xj=(x1j,

x2 j,…,xm j)T>0,yj=(y1j,y2 j,…,ys j)T>0,xij为DMUj对第i种输入的投入量,yrj为DMUj对第r种输出的产出量(j=1,2,…,n;i=1,2,…,m;r=1,2,…,s),x0=xj0,y0=yj0分别为决策单元DMUj0的输入和输出,且1≤j0≤n,因此对于选定的DMUj0,判断其基于输入的CCR模型如模型(1)所示,其中s■■和s■■分别为剩余变量和松弛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取ε=10-6。基于输入的超效率DEA模型如模型(1)所示。

minθ-(ε■s■■+■s■■)

s.t.■λjxij+s■■=θxij0,i=1,2,…,m

■λjyrj-s■■=yrj0,r=1,2,…,s

λj≥0,j=1,2,…,n;s■■≥0,s■■≥0 (1)

(二)变量和样本数据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是其财务治理投入和产出能力的测度,反映了财权配置的有效性。由于受不完全竞争、资金等问题的约束,农村商业银行并不在最优规模上运营,因此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更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本文选择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超效率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人员薪酬作为财务治理投入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作为财务治理产出变量。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原则,本文从468家农村商业银行中选择154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选择2013年的投入产出值进行评价。数据来源于各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站及公开的年报(2013)。

四、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实证结果及分析

基于前述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MaxDEA5.2软件对2013年15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财务治理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超效率DEA值,总体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数据可以计算出15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技术效率均值为0.6940,反映出农村商业银行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财务治理得到一定的改进,有2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超效率值已达到1以上,达到有效率状态。因为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即TE=PTE×SE。从纯技术效率分析,15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862,有57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值在1以上,反映出各农村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利用财务治理投入使产出最大化,各投入要素在使用上达到有效率的状态。从规模效率分析,15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7778,仅有35家农村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值在1以上,反映出各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投入与产出的规模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规模效率需进一步优化。

五、结论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财权在各治理主体间重新配置,本文以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行为作为投入变量,经营绩效作为产出变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15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农村商业银行的总体技术效率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仅15.58%的农村商业银行达到超效率DEA有效。而通过对总体技术效率的分解分析,37%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达到超效率DEA有效,22.73%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达到超效率DEA有效。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内生制度重构和外部市场博弈中,财务治理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财务治理效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但是主要受财务治理规模效率的影响,财务治理技术效率没能达到高效率状态,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处于不经济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层虚设、高管人员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资产规模有待扩大等,这说明农村商业银行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其财务治理结构存在优化演进的必要性,需要构建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财务治理的投入和产出规模,逐步优化规模和纯技术效率以强化适应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不断提高,为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动力。

【参考文献】

[1] 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2001.

[2] 姚晓民,何存花.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J].财贸经济,2003(4):56-58.

[3] 熊瑞芬.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7):60-63.

[4]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4):43-47.

[5] 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基础理论与实证检验[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6] 周晓■.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理论框架的构建――“社会人”视角下基于SCP模型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5):61-64.

[7] 周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J].财会通讯,2013(7):71-72.

[8] Charnes A,Cooper W.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32(2):429-444.

[9] And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93,39(10):1261-1294.

[10] 谢平,徐忠.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第4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财务绩效;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一、引言

财务绩效是当今银行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关注的重点之一。就其含义而言,财务绩效是对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经营增长能力等方面的总称。财务绩效评价就是对上述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量的对比分析和评价。从长远来看,财务绩效的高低不但关系到整个银行业能否能良好运作,而且对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特别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一些国际性的跨国银行和一些著名的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虽然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但是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更多的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基于上述背景,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商业银行2002―2008年财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指标,得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改进业务提供借鉴。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学者就开始关注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了。较早的有Arshadi和Lawrence在1987年对美国438家新成立的银行1980―1987年的银行规模、员工人数以及资产回报率等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存款利率、贷款决策以及运营成本是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较近的有Demirguc-Kunt和Huizinga在1999年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全球80个国家的5 000多家银行198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后发现金融结构、银行规模以及税收与管制等因素对银行财务绩效具有较大影响。Hameeteman在2000年运用Person相关系数法对全球前100家银行1987―199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银行资本、资产以及税前收益等因素与银行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国内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财务指标,很少涉及财务指标的定量研究。最近几年,国内有关学者才开始利用计量分析法对商业银行财务指标进行定性考察,试图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如赵旭和凌亢(2001)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资产质量、产权结构和人力资本是影响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郑录军和曹延求(2005)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是集中型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曹昌军和李宗值(2007)通过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得出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指标分别是盈利能力变量、成本控制变量以及产权结构变量。俄召娣和陈红(2009)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0家上市银行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发现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流动比率等因子得分较高,认为它们对银行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对比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指标的选取缺乏统一尺度造成的,而且,国内许多文献偏重于利用DEA方法来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对相关变量进行检验,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及模型设计

(一)数据来源

基于样本数据的可得性和保证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本文选取我国14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深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样本时间区间为2002―2008年,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2003―2009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代表性不强以及数据的缺失,本文不予考虑。

(二)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来选取变量指标。用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其指标值越高,表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越好。用存贷比、利贷比、资本充足率以及非利息收入比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作为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其中,被解释变量用ROA表示,解释变量分别用LDP、ILP、CAR、NIAP以及GDPG表示,虚拟变量是产权结构指标,用PRS表示。上述变量定义和计算方法见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面板数据模型可以消除普通模型存在的自相关现象;第二,面板数据模型可以降低一般模型带来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第三,它还可以消除那些不随时间变动或者不随截面变动的因素的影响。本文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i和t分别代表银行和时间,i=1,2,…,14;t=2002,2003,…2008;c是截距项,βi是各个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εit是随机扰动项。各变量的含义见表1所示。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单整检验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也就是单整检验。这是因为许多经济变量尤其是面板数据一般是非平稳变量,如果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就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即从表面上看这些变量之间似乎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而事实上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应先对面板数据进行单整检验。本文使用EView5.1软件对相关面板数据分别采用LLC、ADF以及IPS三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给定1%的显著性水平下,三种检验方法均认为NIAP序列平稳。在给定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三种检验方法均认为ROA和ILP序列不平稳。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尽管LLC检验方法认为LDP、CAR和GDPG三个序列平稳,然而ADF和IPS检验方法则认为它们不平稳,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它们不平稳是合理的。因此,还要对ROA、LDP、ILP、CAR以及GDPG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除了ADF检验方法在给定10%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GDPG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以外,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种检验方法均认为其余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可以认为上述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综上所述,NIAP序列零阶单整,ROA、LDP、ILP、CAR以及GDPG序列一阶单整。

(二)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ROA、LDP、ILP、CAR以及GDPG均为一阶差分平稳时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宽限条件,即通过平稳性检验而且单整阶数相同,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采用EView5.1软件中的Johansen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46.65979>28.47525,拒绝原假设,说明各变量间存在协整方程;13.73115

(三)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学上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是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以及混合模型(OLS)。前两种模型也叫变截距模型,可以通过参数检验来确定最终选择哪种模型。选择模型的做法是先通过F检验来确定是建立变截距模型还是混合模型,如果是选择变截距模型,再通过Hausman检验进一步确定是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通过应用EView5.1软件中的Pooled Estimation方法,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三种模型下各解释变量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影响的显著性都不一样,F检验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均是拒绝原假设,因此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在固定效应模型下,衡量资源配置能力的变量LDP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显著,显著性水平为5%,表明银行资产流动性越强,其财务绩效越高。衡量资产质量的变量ILP对财务绩效影响不显著,可以解释为,改进资产质量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这与常理相悖,可能与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不良贷款有一定关系。衡量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CAR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性水平为10%,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避险能力尚可,但还有提高的余地。衡量创新能力的变量NIAP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显著,显著性水平为5%,表明创新能力尤其是金融创新能力在商业银行提高财务绩效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变量GDPG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解释为,宏观经济变量GDPG不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因为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呈一定的正相关,因此,宏观经济变量GDPG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产权结构虚拟变量PRS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表明产权结构多样化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综上所述,变量ILP和GDPG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PRS、LDP、CIAP、CAR以及常量C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显著性程度由强到弱,最终的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表示为:

ROA=-0.00857+0.0899IDP+0.0501CAR+0.00731NIAP+0.0391PRS (2)

t (-1.694) (5.856)(1.944) (2.186) (5.728)

R2=0.7669;DW=1.4408;F=9.3235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权结构指标、资源配置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指标,按其显著程度以及对应的变量划分依次是虚拟变量PRS、存贷比LDP、非利息收入比NIAP以及资本充足率CAR,而资产质量指标ILP和宏观经济变量GDPG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没有影响,但并不能说明两指标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没有任何关系,原因可能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以及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不合适有关,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为了迅速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当前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其资产质量,降低其不良资产率,这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其财务绩效至关重要。第二,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流动性风险,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第三,金融创新是化解风险的最佳途径,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金融产品和开拓中间业务来提高其金融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总之,财务绩效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业银行务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其财务绩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尹希果,刘佳.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0):11-15.

[2] 赵旭,凌亢.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J].决策借鉴,2001(2):24-29.

[3] 郑录军,曹延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91-101.

[4] Arshadi,Nasser and Edward C. Law-

第5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因子分析;财务评价

一、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对经济一直有很强的辅助推动作用。财务状况又直接反映其竞争力,因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其应该注重运用财务绩效的评价的结果来做相关方面的提升,通过量化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立足于此背景,本文以我国境内主要的几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具体数据作为支撑,发掘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反映出的经营管理方面现今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点和发展突破口,为今后的经营和监管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运用财务分析手段对一般企业发展方向指路,但作为特殊企业的商业银行,其对应的财务绩效研究发展时间短、起步晚,但也在商业银行自身发展过程中日趋完善,走向成熟。秦志强、翟守强(2008)运用DEA法对内地商业银行的发现不同银行展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有针对地提供了意见,如建行与工行应通过削减冗员和不必要的机构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孙君阳、徐娜(2011)利用14家上市商业银行运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后提出要构建薪酬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治理管理水平。虞茜(201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在资产安全能力上,提出要较低不良贷款率;基于当前发展机遇,要求加快银行的经营方式转型,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的内在竞争力;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出发,提出了弥补公司治理的欠缺之处、加强内部控制的希冀。从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商业银行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已有的文献中,大部分数据时间较早,已经不能反映当前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在已经进行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创新:

(1)扩充了样本容量。本文选取了12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使得大样本的因子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2)更新了样本期。已有文献大部分的分析是11年之前的数据,不能体现动态的发展和长期综合实力,本文选择了2015年的各商业银行的年报,充分反映了当前商业银行财务状况。

三、研究设计

1.指标与方法的选取

本文综合选取了包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利润和成本收入比在内的10个财务指标。

本文综合选取了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

2.利用主成分因子确定因子载荷矩阵

(1)单变量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

(2)相关系数矩阵及显著性水平检验,如图1所示.

(3)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

由图所示认为适合因子分析。

(4)变量共同度

共同度都比较高且都在0.7以上,信息覆盖较全面,被丢失信息较少,提取公因子的总体结果较为理想。

(5)方差解释表

图3显示:第一个的特征值为5.765,所占方差的比例为57.7%,由于存在过程内定取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所占方差的比重是91.07%,被放弃的其他6个因子解释的方差比例共计不足9%,提取这三个公因子能对问题做出良好的解释,覆盖到原始数据的足够的信息。一个十维的问题也可被降为三维,简化模型。

(6)碎石图

选取前三个公共因子,它们对原变量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自第四个因子往后特征值小于1,说明前三个因子就能反映出大部分信息,佐证提取的前三个因子是科学合理的。

(7)主成分矩

最终的因子载荷矩阵为:

F1=0986X1+0.976X2+0.929X3+0.137X4-0.392X5-0.041X6+0.959X7+0.957X8+0.972X9-0.152X10

F2=-0101X1-0.110X2-0.141X3+0.556X4+0.828X5+0.809X6+0.206X7+0.213X8+0.187X9-0.234X10

F3=-0019X1-0.085X2-0.067X3+0.759X4-0.101X5-0.222X6+0.074X7+0.078X8+0.003X9-0.902X10

3.对初始公共因子进行旋转

由图五,公因子F1、F2、F3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一个公因子能够同冀馐投喔霰淞康男畔,相关性强,不能典型代表原有变量的任何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各公因子的实际含义模糊,不能明确解释其经济含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进行因子旋转,以便能更好地定义。

各公因子的经济含义。如图6:

XI=0.969F1-0.204F2-0.050F3

X2=0.959F1-0.198F2-0.116F3

X3=0.909F1-0.226F2+0.104F3

X4=0.189F1+0.370F2+0.855F3

X5=-0.296F1+0.869F2+0.075F3

X6=0.051F1+0.837F2-0.052F3

X7=0.975F1+0.079F2+0.103F3

X8=0.973F1+0.085F2+0.109F3

X9=0.986Fl+0.074F2+0.030F3

X10=-0.188F1-0.395F2+0.837F3

F1中各系数绝对值大的有:“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利润”;第二个变量反映了“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净资产收益率”;第三个变量反映了“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

4.综合评价

通过运用SPSS Statistics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求得因子得分即各公因子的得分,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本论文提前的公因子有三个,分别为F1、F2和F3,得到了公因子用原始变量表示的线性表达式,以便把原始数据变量的取值代入求得各公因子的得分值,即可求得三个公因子在各商业银行的得分,如图7。

F1=0164X1+0.162X2+0.152X3+0.051X4-0.018X5+0.043X6+0.177X7+0.177X8+0.179X9-0.047X10

F2=-0069X1-0.064X2-0.082X3+0.181X4+0.452X5+0.453X6+0.079X7+0.082X8+0.078X9-0.244X10

F3=-0026X1-0.070X2-0.061X3+0.565X4-0.024X5-0.059X6+0.070X7+0.073X8+0.020X9+0.574X10

观察协方差矩阵,不同因子之间的协方差为0,三个因子不相关的。通过成分得分函数及标准化了后原始变量的计算各因子得分数。本文使用SPSSS tatistics软件进行实证,在初始变量后面出现了3个新的定义为FACT1,FAC2,FAC3的变量即第一、第二、第三公因子的得分,也就是各银行所对应的,经过标准化的F1值、F2值、F3值。通过这三个公因子的值,可以对各个银行的公因子进行排名。由公式“综合得分=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第一公因子的得分+第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第二公因子的得分+第三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第三公因子的得分”算出综合得分。

四、启示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整合商业银行的官方年报数据,建立因子方程。因子分析适合用于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加之因为经营数据的易得性,使得不仅监管部门可以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也能让难以获取商业银行内部资料的社会研究者进行研究。

基于各因子得分,商业银行应优化资产结构,从途径降低不良J款发生的可能性,以防备坏账的发生;同时发展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的质量;最重要是加速转型,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前荣.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J].东南学术,2009,(2).

[2]卢轶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基于年报数据的因子分析法[J].当代财经,2011,(6).

[3]段希文.银行的绩效评价:财务分析还是非财务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67-72.

[4]郭佳佳.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2012,(5).

[5]虞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

第6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资产配置;银行理财;风险管理

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时间到了2016年10月底余额更是发展到10万亿元,短短4年时间增速为50%。在目前整体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银行理财的大类资产配置已成趋势,具体路径包括跨界资产配置、债券主动性投资等,也包括成立大资管合作联盟等形式。优化提高银行的大类资产的配置的管理能力,研究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的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不能取得被投资主体的决策权资产的债权投资类资产。所谓理财产品的本质客户(目标用户)是自身生命周期内这段时期进行资产配置的问题,以退休后的现金流量为核心内容,在自然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投资组合、实行动态优化分析,以达到效用的终生最大化

资产配置:

所谓资产配置,是个人/家庭资金在不同资产间合理配置。本文章所界定的是客户个人资产的理财配置,研究的研究个人资产配置在不同的风险与收益下的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与选择比例的背景下的资产配置。

银行理财的研究文献

西方学者在1980年首先关注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的冲击,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用于分析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Hall-iDan(2004)在其著作中描述民众配置自身家庭资产基于规避利率、汇率、股市等各方面的风险的考虑,而信任银行能够善于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有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和较为合理的投资组合,银行代客理财的金融产品成为民众的首选。殷孟波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分析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的经验证实,个人理财业务是为商业银行提供利润的产品中利润贡献率比较高的产品。在外资银行准入中国金融市场后,个人理财(高端富裕客户群)成为潜在目标群,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张展在其博士论文中以生命周期为理财理论结合消费经济学理论()和传统财务学理论(),选取了不同城市的1025家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着重在于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中产阶层家庭购买理财产品的现状,借鉴国外家庭资产配置策略,分析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对城镇中产阶层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完善与优化我国城镇中产阶层家庭资产配置的对策和建议。陈一洪在发表在西南金融的浅析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一文中分析了理财业务是如何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及收入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柱。面对监管部门的不断强化监管、泛资管时代()其他资管渠道的激烈竞争,文章分析了国内股份制商业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及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选取了从回归本源()、完善架构()、加强创新()、强化风控()这四个视角进行银行业资产管理转型路径的技术分析。

王国刚的博士论文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中提出学术界把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来研究,甚至把它提升到下一次中国金融危机的来源的高度。

理财资产终极目标配置全球化,虽然在初期不可能非常周到的顾全到每个市场的每个产品,也需要与外部机构相互合作而设计相关的指向性明确的产品。

资产配置的实际逻辑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具有一些特有的逻辑关系,资产配置时要注意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通过综合分析风险资产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信息,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来控制风险和提高收益;理论界通过对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的20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除了流动性、资本、风险承担等因素,还与一个国家的相关制度有关。

内外的很多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在资产配置要把择时、择券、则奉献这三个影响投资的风险因素综合考虑。

自2014年以来理财市场进入“熊市”,进行资产配置时不能参考历史业绩进行收益保障参考。对于任何一种理财产品而言过去的业绩绩都并不能作为未来收益水平的背书;另一方面,过去的市场基础利率()、投资环境()、收益中枢()等理财基础也会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了较大变化。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产品的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发展到2016年这种差异表现的日益明显。中资银行的结构性产品普遍表现为收益率较低且波动范围较小,但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而外资银行的产品设计中则大幅提高投向衍生品的比重,因此其产品出现的亏损的可能性更大,但相对的其收益的上限也更高,充分反映了高风险高收益的逻辑。

理财参品的收益现状

由于持续萎靡的中国经济、银行业的盲目和恶性竞争为商业银行产生了诸多新的风险与隐患。根据融360监测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2016年9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较8月下降0.0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十月份受国庆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的影响,10.15-10.21)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小幅上升,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7%,较前一周增加了0.03个百分点。客户基于基于逐利的理念加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低于4‰商业银行在最近两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即使是5%左右也受到大力追捧,这些理财产品都是在国庆等特定日子推出的银行优惠理财产品。资产配置规律

2015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共有近1500款,2016年而今年发行的预期收益率超6%的非结构性产品尚不足30款。持续下滑银行理财收益甚至导致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建议投资者“买国债”或者“做基金定投”而不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国内的实务界基于低利率叠加,投资风险多发的现实情况。保证收益、确保理想的收益率不能钉准单一的投资产品,是资产配置的。在配置渠道上,建议投资者以低风险、稳健型资产为主,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其中,高流动性配置优选货币基金,低流动性部分则可以选择银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国债和1年期以内的万能险产品。

资产配置的现状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顾问马恒建议投资者依然以中长期投资方式优先,不要把资产全部配置在短期的、收益与风险较高的产品。投资者将资产多元化分配合理理财投资,以免因小失大将利润缩水。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政策是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要求,同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借贷差持续缩小。苏宁理财将推出最高收益达12%的理财产品活动。票据理财是指由借款企业以其持有的真实、有效、足额的票据作为质押担保,向借出人(投资人)直接融资的项目,借款企业承诺在借款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给借出人。票据是指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并经银行审查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支票人的票据,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这种活动将企业用户的资产配置由传统的投向银行理财产品配置转向苏宁。苏宁会员可以实现苏宁易购购买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中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也可以通过易付宝中的余额实现增值、升值,增加个人额外收益。

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理财产品市场对投资者逐渐产生排斥力,同时余额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对客户的资产配置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中国银率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偏低的理财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为90%,这种比例导致投资者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偏向于风险未知但一定是低收益的理财产品。

资产配置的原则

资产配置的原则

第7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Abstract: Market segment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marketing for a commercial bank. Effective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correct choice of target market can strengthen commercial bank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paper, we use cluster analysis to analyze personal finance product customers, and classify 540 customers of Yanta, Xi'an into four groups. Each type of customer's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describ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mmercial bank to design personalized financial products and develop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关键词: 聚类分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市场细分

Key words: cluster analysis;commercial bank;personal finance product market;market clas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01-03

0 引言

自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在个人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可以向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以来,我国的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便不断发展、扩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种综合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活动,需要根据客户不同的理财目标、风险偏好及资金状况等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服务。因此市场细分便成为了商业银行成功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合理地进行市场细分,明确各细分市场的特征与差异,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选择目标市场,根据各细分市场的不同特点,有差异地设计产品和营销方案,从而尽量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立足市场。

1 市场细分理论与市场细分技术

1.1 市场细分理论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gtation)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和特征差异,把某类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子市场,使每个子市场的客户具有相似的需求和特征。经过市场细分后,在同类产品市场上同一细分市场的顾客具有较多的共性,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具有较多的差异性。目前,市场细分理论已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其在企业市场定位、客户及竞争对手研究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市场进行细分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可衡量性,即细分后的各个子市场的范围要清晰,各市场购买力大小可以度量;第二,可进入性,即企业的营销辐射能力能够到达,否则这个分类是没有用的;第三,可盈利性,即各子市场的潜在规模要足够大;第四,可区分性,不同的细分市场的特征可以明显分辨。根据这个原则,本文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把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为四个子市场。

市场细分的关键是了解消费者的特点,找出其需求上的差异性,即需求的差异性是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引起需求差异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对不同的商品,其具体的因素又不尽相同。通常来说,在进行市场细分时既可以选取一个因素也可以选取多个因素作为细分标准,选取的标准越多得到的细分后的市场也就越多,而相应地,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容量也就越小。所以选择适当、适量的影响因素是得到合理市场细分结果的前提条件。

1.2 市场细分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市场细分技术主要有三类:数据处理技术、非监督分类技术与监督分类技术。由于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因素众多,每一位客户的信息都可以看做一个样本,所以本文采用非监督分类技术中的聚类分析技术,并通过SPSS软件实现市场细分。

聚类分析概述: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称群分析、点群分析和簇群分析等,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准则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后同一类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类间的对象则有很大的相异性,可以达到减少研究对象数目的目的。聚类分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领域,聚类分析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不同特征的客户群,不同客户群间差异显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各客户群的特征针对性地设计理财产品,以迎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方法、基于网络方法和基于模型方法,本文主要应用的是划分方法下的K-Means聚类法。

K-Means聚类基本原理。K-Means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又称快速聚类法,其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按照一定方法选取K个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聚类中心的距离,并把各对象划入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在完成初始分类后,每个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

2 数据分析处理

2.1 数据来源 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关于客户个人理财需求的相关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收回问卷540份,其中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85.56%,有效率较高。

2.2 数据相关分析与整合 本次调查所发放的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多种角度设问,以求全面反映雁塔区居民的理财需求。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理财经验、理财目标、风险偏好、影响理财方式的因素以及获取相关理财信息的途径等。

根据各项指标对于市场细分的影响大小,并剔除相关性较高的变量,本文最后选取客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理财经验以及风险偏好作为聚类变量。

2.3 个人理财市场细分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初步判断受测群体可大致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 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检验,最终确定K 值确实为4,且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表2 所示。

根据表1和表2,可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客户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潜力型客户。这一类型的客户年龄大多处于21-25岁,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收入较低,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主要通过家庭供给与社会兼职获得收入;大多仅涉及储蓄这一种理财方式,缺乏理财经验。在风险偏好上,这类客户多属于风险回避型投资者,在四组中风险承受能力最弱,更倾向收益固定、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虽然这类客户所处的人生阶段和环境使得他们的理财资金有限,未形成强烈的理财意识,缺乏理财需求,但是由于他们较高的文化层次,以及对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强,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他们的理财意识会逐步提高,并会产生多元而强烈的理财需求,属于典型的潜力型客户。

②关注型客户。这一类型的客户一部分集中于26岁至35岁之间,他们或是单身、或是刚刚组建家庭,或是孩子较为年幼;一部分集中于41~45岁之间,子女还在上学。这组客户月收入多在2000元至6000元之间,受教育程度适中,大多为大专或者本科。这一类型的客户,有的有房贷压力或是子女的教育费用占据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支出,闲余理财资金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因为他们经济已经独立,相对于潜力型客户,理财需求已经产生,理财经验还算丰富,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商业银行值得关注的客户群体。

③战略型客户。这类客户的年龄基本上在36岁至51岁之间均匀分布,收入在这几组当中最高,月平均收入在5000-10000之间,很多为本科学历及以上。相较于关注型客户,这一类型的客户拥有更为充足的理财资金,理财欲望较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财经验,更注重投资的多元化,倾向于选择储蓄、基金、债券等作为投资工具;较易接受门槛较高的理财产品和新型理财工具,在四组中风险承受能力最强。

④稳定型客户。这类客户在4组客户分类中年龄最大,大多在46岁至60岁之间,子女已经济独立,收入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适中,以高中和大专为主。此类客户正处于退休规划阶段,以资产的保值为主要理财目标,闲余资金多投资于国债、保险、储蓄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这类客户的投资理念比较保守,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风险保守型投资者。

3 结论及建议

根据以上四种类型的客户的特征描述和差异比较,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该综合考虑企业资源实力以及产品特性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与其建立不同层次的客户关系。

3.1 为潜力型客户提供小额理财产品和关怀服务 潜力型客户虽然还没有产生强烈的理财需求,但是未来很有可能成长为商业银行的战略型客户,所以银行应该从现在起就关注这类客户的成长和发展,跟踪其理财需求的变化,并为这类客户提供关怀服务。比如,邮寄相关理财资料等。现阶段,介于潜力型客户的闲置资金较少,可以为其提供收益较为固定、风险系数较小的小额理财产品。在为这类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应尤其注重理财理念的宣传,以提高他们对投资理财的重视。

3.2 为关注型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并注重满意度的提升 在四类客户当中,关注型客户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同潜力型客户一样,经过几年的成长,他们很有可能会变为商业银行的战略型客户,所以银行要注重与这类客户关系的维系。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定期地与这类客户进行交流,分享理财经验。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同时,银行要注重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以巩固客户的忠诚度,比如手续费给予适当的优惠。

3.3 为战略型客户提供VIP服务 商业银行应该与战略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主动提供理财信息,并利用跟踪式的理财服务和增值服务来锁定这一目标群体,为其提供VIP服务。商业银行应该注重这类客户的反馈,根据其理财目标和承受能力,提供合理的生活理财计划和高收益的投资计划,为其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并提供一体化的优质服务,以给银行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如设置一对一的专属窗口等。

3.4 为稳定型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收益较为稳定的产品 稳定型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产品收益的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应该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风险系数较小、收益较为稳定的产品组合。另外根据此类客户的特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退休规划理财服务品牌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06,10:008.

[2]乔楠楠,吕德宏.基于聚类分析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以陕西省杨陵区为例[J].海南金融,2010(008):66-68.

[3]张金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3:100-101.

[4]唐晶莹.老年人理财投资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3(2).

第8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

一、前言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报表填报说明》(以下简称《填报说明》),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我国规范化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基本形成。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危机预警机制仍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指标不够完善。目前仅以15个指标来反映金融风险生成因素,并且现有指标也不能详细反映金融风险各方面的形成原因。

(二)指标方面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考核指标均从单个指标出发分析,没有考核指标各方面的相对应的重要程度,更没有把各层次的指标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三)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人给定的,这就使这些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与客观有较大的偏差,从而使风险的测量不精确。

以上问题使得对商业银行危机预警机制的作用越发重要,完善和寻找新的预警机制也显得很有必要。

二、解决措施

(一)风险因素指标化。

将风险因素指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将抽象的潜在风险转化为一套相互联系的财务指标,这种转化的作用主要在于:首先,使抽象的风险变得清晰,迫使银行上下对风险的认识达到一致。其次,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链,将各指标相互连接,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明确其日常工作如何对风险产生影响。这种多重计量方式使得银行能够通过非财务计量指标预测未来财务业绩,能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银行的经营绩效,这点也正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

(二)确定各指标风险预警范围。

财务预警机制建立的第二步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确定各自的风险预警范围,或者将一定时期内的同业平均指标作为自身预警指标的预警范围。因为商业银行的收益和支出既具有一定的构成关系,同时也具有同行业可比性。

(三)确定各指标权重。

在对预警系统内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商业银行应根据其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环境判断各财务指标风险权重。对于那些代表当前发生概率较小的财务指标,应赋予较小的权重,而对于那些体现当前发生概率较大的财务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重。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管理目标和自身经营情况等因素的变化,灵活的规定指标权重,使指标更能有效地起到预警的作用。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定量评价

首先,根据上文的分析,在选取了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后,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个风险要素及其指标的不同风险权重[预警指标具体含义和极值范围的选取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6)《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对于各基本要素指标的确定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承担的课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防范对策研究”,再结合《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改造而成的指标体系]。资产安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和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其风险权重最大;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因此盈利性的风险权重次之。而成本控制性指标,在商业银行以增加值为核心的前提下,具有最小的权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突出重点,将成本部分权重规定为0。

其次,对各指标进行安全系数的评分,得出各种指标的安全系数分值,因为安全系数与风险大小存在反比例关系,所以对安全系数的评分可以直接评估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大小。评分方法说明:首先选择一个评估指标的标准值(如备付金比例为5%)确定为该评估指标的标准值(即该比率所反映的风险水平为正常级),然后确定标准值的安全系数评分值为80分(表示该比率所代表的安全系数为80,而其造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小),其他比率的评分值从100到0不同,根据不同的比率和标准值的差距来确定具体的数值。在计算评分值时采用的是线性递减方法,设计一阶二元方程来实现对取值区间内不同比率评分值的计算。每个指标满分100分,最低0分。

五、结论

在众多的文献中,学者们对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及分析较多,而对财务危机发生后采取何种对策,如何治理整顿极少论及,很有局限性。从国外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到克莱斯勒公司破产等看,财务危机不仅给所涉及的公司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且造成资本市场极大动荡,股东利益受损,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员工失业,影响社会稳定。在这些公司中也有财务防范措施和财务预警机制,如果它们可以很好发挥作用,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事实证明,仅仅立足防范财务危机是不够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通过一组不完备的合约缔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产生了各种委托关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股东相对于经理处于信息劣势,不能完全获得真实信息;而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有隐瞒企业真实情况的动机,用加工的数字预测财务危机,结果多是财务危机真正发生时企业已损失巨大。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财务预警的作用,而是强调在预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危机的治理,降低危机的损害程度,完善整个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重回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第9篇: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互联网通过巨大的粘合作用和信息整合作用,不仅实现了信息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整合,而且实现了对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并正从结构层面推动着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即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拓展渗透范围、增加参与人数、扩大消费增量和盘活消费存量,全面改变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传统运营模式、销售渠道和客户消费模式,因而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多方位的冲击。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1)第三方支付牌照。从2011年央行发放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已有270家企业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3家被注销)。2015年我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263 730亿元,同比增长57.4%,预计2017年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元。(2)网络借贷。不仅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网络借贷也迎来了爆发期。2015年我国网络借贷行业交易规模突破8 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2%,预计至2019年突破3.7万亿元人民币。(3)网络资管。网络理财市场在余额宝之后,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2016年,除了余额宝之外,理财通、平安盈、现金快线、南方现金宝、活期通、百度百赚、添益宝、微财富存钱罐、如意宝登上了十大互联网理财产品排行榜。2015年我国网络资管规模达到17 983亿元,同比增长57.3%,预估2016年将接近2.8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目前主要显现为分流了银行存款和借贷资金以及银行支付、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那么未来商业银行是被互联网金融颠覆还是与之共生?商业银行实施哪些发展策略才能与互联网金融共生共赢?本文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贡献为:(1)区别于长期以来的颠覆还是并存之争,本文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格局具体化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共生共赢”模式。(2)从打造智慧银行、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品牌体系和金融创新实验区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二、 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的最终结果,在国内外存在颠覆论(取代)、并存论以及工具论等不同观点。

1. 国外。国外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体系具有不同程度的冲击作用,但对于最终影响结果则有取代论和并存论之争。(1)取代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传统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金融模式(Manuchehr Shahrokhi,2008),必将取代传统金融中介。(2)并存论。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无法取代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服务(Furst et al.,2002),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是竞争与融合并存关系(De Young,2001)。

2. 国内。国内主要存在颠覆论、并存论与工具?三种观点。(1)颠覆论。谢平等(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吴晓求(2015)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第三种金融业态。(2)并存论。王达(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金融,而是竞争与融合并存。(3)工具论。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渠道创新;王国刚等(2015)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交易实质,没有改变金融系统功能,只是改变了金融功能的实现方式。当然,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评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刘士余,2014)。

分析上述文献,发现国内外理论界虽然持有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并存的观点,但是没有深入分析并存模式下的具体结构与关系。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全面触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但两者既不是有你无我的替代式竞争,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并行式共存,而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种共生状态既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更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

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博迪和莫顿(2013)将金融系统按照现代金融功能理论划分为六项功能,即:资源配置;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提供价格信息;储备资源和所有权分割;提供激励机制。其中,资源配置和支付结算是最基础的两大金融功能,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管理即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最核心的金融功能,与其他三项功能一起分别由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承担。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阿里小贷、众筹融资模式、P2B模式、P2P贷款、余额宝、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网商银行等,基本集中在支付、融资、理财等领域。因此,下面重点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支付、融资和理财领域的影响影响和比较优势,具体分析两者未来的关系模式。

1. 支付领域。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通过转移账户活期存款,为客户提供代办货币结算、收付、兑换等业务的金融服务,以解决人们在清偿债权债务活动中出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匹配。Fama(1980)认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功能。目前商业银行借助支付中介职能,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支付中心。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中心地位的冲击,主要为:(1)第三方支付在收付、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中间业务方面挤压了商业银行市场,分流了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2)第三方支付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主要是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第三方支付已收代付的沉淀资金,分流银行沉淀资金的利差收入;(3)第三方支付带走了商业银行的庞大客户群,并为支付平台奠定了大数据分析基础。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对商业银行形成上述冲击,主要是因为其同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在支付结算方面,具有周期短、操作便捷、支付方式多样、创新能力强、支持多家银行等特点;在小额转账业务方面,操作便捷、到账及时、手续费低;在公共事业费代扣代缴业务方面,几乎支持所有银行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到柜台排队,业务不断丰富,方便客户管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正反馈机制通常发挥主导作用,金融机构一旦形成某种优势或劣势,该优势或劣势就会不断自行强化,进而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在零售客户和小额支付结算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线下存取款、支票或大额支付业务中,为确保资金安全则主要依赖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可以合理预测,双方的上述比较优势,将在未来支付体系中转化为马太效应。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秩序,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不发生颠覆性变化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心地位和比较优势不可能自行消失或被取代。由此分析,在未来支付体系中,商业银行支付功能不会被互联网金融颠覆,也不会与互联网金融独立并存,主导模式将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状态,即第三方支付基于其在零售客户和小额支付结算中的优势地位而专注于此类业务,商业银行则基于其在线下存取款、支票或大额支付业务的优势地位而侧重于这类业务。

2. 融资领域。融资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其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为社会公众提供融资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功能上的优势地位,主要在于能够克服借贷资金在数量和期限上的不协调、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能够分散和转移融资风险等问题。

目前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有阿里小贷、众筹模式、P2B模式、P2P贷款等,这些网络融资模式具有交易成本较低、审批流程简单、贷款速度较快、信息更全面、产品更丰富等优势,更适合小微金融,主要冲击商业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如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等。另外,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高利率吸引了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造成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在金额、期限和审批程序上比商业银行贷款更为灵活,因而对银行融资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网络融资在贷款利率和资金风险上都高于商业银行,因此冲击程度比较有限。利率低、体量大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优势,对于资信较好或有中长期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客户,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具有绝对优势。低风险是商业银行存款的优势,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商业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具有绝对优势。而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更适合资信较低、融资规模小、资金使用期限短以及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按照与上相同的理论分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在未来的关系定位应该也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互补性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即二者各自基于上述比较优势,各自分层次、分对象、分等级地服务于其优势领域的客户。

3. 理财领域。商业银行通常为银行理财产品设定了较高的最低准入门槛,而将小额资金拒之门外,并且规定了较长的存续期,一般不允许中途退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性。

?对这些限制,互联网金融通过创新理财模式开发了若干新型理财产品,使小额资金也能享受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的收益率,并且做到了随时赎回和及时到账,提高了流动性。互联网金融在银行理财模式上的优势主要有:扩大客户群覆盖面;提供功能丰富、低成本、便捷便利的产品营销网络;推动余额资金的财富化等。其结果是互联网金融侵蚀了商业银行主渠道地位,分流了银行手续费收入,吸纳了部分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如“余额宝”,货币基金收益加上随时在线支付、小额转账取现和信用卡还款,打破了商业银行余额资金储蓄化的格律。再如陆金所理财产品,安全性与商业银行理财相当,收益率却高于商业银行理财,其结果必然是抢占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特别是年轻客户、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

目前余额宝、陆金所在理财领域与商业银行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余额宝及陆金所凭借产品收益高、投资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好等优势持续争夺银行存款和理财资金,而商业银行则试图通过提高理财收益、降低投资门槛等手段守护主导地位。未来当存款利率放开后,余额宝及陆金所等收益率优势将被逐步抵消,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中将逐渐由战略防御地位转为战略相持状态。由此分析,未来在理财领域,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也是互补性竞争关系或者竞争性合作关系。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降低代销费率、缩短赎回到账时间、自建综合理财网销平台等措施,同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以扩大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合作,将自有的理财产品投放到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销售。换言之,在未来的理财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也将呈现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共生模式。

综上,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关注大客户、大众市场、主流业务,难以满足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开放、互动的特性,以及数据重构、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提高金融效率,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解决金融需求的“长尾”问题,打破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但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投机风险、信息与安全风险、声誉风险、监管风险和融资成本。因此,基于比较优势和马太效应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未来格局应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共生共赢”模式。

四、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对策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可以基于本身优势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点,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市场竞争力,抵御外部冲击力,以实现共生共赢的均衡状态。本文认为,有效对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智慧银行、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品牌体系和金融创新实验区。

1. 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将感应度量、互联互通、智能洞察能力有机融入银行的业务与技术层面中,为客户提供智慧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建立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既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商业银行抗衡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其解决方案主要为:(1)前端。银行前台需要通过多元智能技术和工具,快捷、方便和全面地获取客户信息,敏锐地洞察客户显现和潜在的金融需求。(2)中后端。银行中间环节和后台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业务决策及其处理与客户需求的无缝对接和客户服务的完美体验。(3)集成式风险管理。在前中后台转型过程中以及未来运营服务中,银行业务线、管理线和监督线进行集成式风险管理,以统一协调并高效灵活地将业务层面风险和银行层面风险控制在风险容忍度和总体风险容量之内。

2. 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了配合智能银行的功能要求,在目前阶段商业银行应该基于新旧金融业务和现行金融模式,全面提升网上银行的基础服务能力,培养业务创新能力,改造业务流程,及时完成金融产品的在线安全迁移和无缝对接,将网上银行打造为准智慧银行,即升级为集成客户体验、标准交易、战略伙伴合作与风险管理功能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的综合在线金融服务平台。

3. 一体化品牌体系。商业银行应以协同服务为出发点,以渠道融合为核心战略,推动银行网络渠道的融合发展,建立由“八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品牌体系。“八统一”,是指统一银行文化、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支持技术、统一客户体验、统一签约渠道,统一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协同定位,统一集成式风险管理体系。

4. 金融创新实验区。创新是银行生命力的源泉。商业银行应该在一体化品牌体系基础上,建立金融创新团队和创新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开辟金融创新实验区,随时关注、跟踪并自行研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新渠道和新技术,例如家居金融服务模式、自营和跨业销售平台、语音或视频银行服务等,积极探索和尝试超前性的研究、开发、实验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