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数字化合同管理精选(九篇)

数字化合同管理

第1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数字化技术;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过程复杂,管理难度很大。而我国传统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人工的方式来进行各项工作的上报,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并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采用数字化技术将管理模式数字化,使其成为一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1]。将大大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建筑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本文针对数字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以期降低传统管理方式中的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1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数字化管理是将建筑施工中的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信息。并将这些数字信息进行进行编码、存储和处理。然后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建筑施工项目中去进行管理。其具有实现量化、过程精确、客观科学、效率高、管理预见性强等特点。数字化管理可以加快进度、节约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数字化管理可以概括为[2]:用数字的方式完成施工内容的表示,并对施工中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科学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最终达到项目的预定目标。但数字化管理不同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更侧重对信息进行管理,而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研究。数字化管理要优于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在对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完成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反馈来完成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的控制。更加有效和全面。数字技术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技术。能够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也强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因此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也会在别的管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传统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相互之间沟通不顺畅,并且施工技术落后,施工现场材料浪费严重,劳动强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施工效率低下。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事故率,建设成本大。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从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看,大多数建筑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电话、文件的方式来完成日常工作[3]。这样导致信息更新时间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不能及时获得施工过程中的完整数据,不能系统的完成成本造价的规划管理,造成企业的人力和经济损失。从信息实时性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工程数据来自于一线。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并且是施工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工作进度和资源配置。是今后施工方法改进的重要基础。但目前的大部分原始数据靠现场人员在纸质上记录,存储。这样不仅造成数据记录规模庞大,而且也不利于保存。对后期的查找也会造成困难。

3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数字化管理的平台

为了实现用数字化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首先企业要将施工过程数字化,对其进行数字化表示。而数字化表示的关键就是工程机构分解。分解后要进行模块的管理,并将模块进行编码处理,以便计算机系统处理。最后将所有的模块进行集合以形成项目工程,然后通过数字化的处理。这个项目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对象就是上面的数字集合。这样就建立所需要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3.2工程造价的数字化管理

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工程的造价。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会不断变动。市场上材料的价格、质量以及在施工中人员的操作就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数字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将施工过程中所有有关工程造价的数字进行记录存储,并进行详细认真的核算,仔细核对成本、利润、工期、时间等数据。然后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进行分析。进行工程造价的管控。

3.3加强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在现场的建筑施工中,不时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数字化管理,通过分析现场的数据[4]。并将现场的数据和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比对,利用数字化平台找出差异化的部分。并对该部分进行详细的审核,在不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造价的情况下,保证符合规定的指标。同时也要加强对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重视工程项目期限和施工质量标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3.4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如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趋势越来越明显。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也将是一发展方向。在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采集、传输和处理。数字化管理的正常运行需要企业和施工现场各部门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这种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与此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信息化的关键是数字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4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实施难点

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使企业完成建筑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其具有管理科学性强、管理的反馈度高、管理效率高、管理目的性强等优势。传统的项目管理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理论无法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数字化管理可以将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综合协调起来,利用数字的方法完成标准参数和实测参数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得出更好的管理举措,是企业更好的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样做出的决策针对性更强也更有效、更可靠。并且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标准化和数据化的信息处理使得管理效率更高。

5结语

数字化管理是现在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形势的发展。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关键。而数字化管理正是企业寻找的新模式。它可以使企业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适应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来伟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1,(8):92

[2]王书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1268

[3]王杰.分析数字化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4,(2):124-124

第2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国土资源的利用上,房屋建设和改造问题也在不断的发展,造成国土资源使用数据的不断增加,在复杂的资料收集和管理中,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工作量,在后期的管理和查找中也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概述

当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后,相关管理内容能通过软件进行归类管理,将大量的纸质文件变换成数据和数字形式的计算机管理,不仅有利于文件的长期保存,还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实施。当前国家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土资源档案的调用使用的比较频繁,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能够迅速的查阅了相关的软件,减少了以往纸质文件的调用时间,在档案的更新和归档中也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录入及时的实现,为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的革新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高效利用时间的同时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符合国土资源多样化管理要求。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极多,包括了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以及矿产资源档案,还有国土资源监察档案、测绘管理档案、会计、声像、科研、基建设备、实物和电子档案等等。而且仅就地籍档案来说,又分成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两类。这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特征。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特征来看,可以针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从而将这些资源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利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从国土资源档案多样化特点上来看充分显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高度适用性。

2、数字化管理能够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复杂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其主要是对国土使用历史的记录,长期积累了较多的文件,在长时间的国家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同一地点经历了不同的建设规划,其用房的性质,产权所有人等都发生了变动。因此,在同一地点,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同,其档案也就有多个文件记录,档案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面对我国众多的地区和建设工程,可知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而数字化管理能够通过智能软件对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化记录和保存,当然并不是对内容简化,而是将其管理模式进行简化,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将庞大的档案文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智能的整理,相关人员在录入和查找中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实现档案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3、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4、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含义,即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资料或是相应的录音或视频资料通过数据的转换,使其成为统一整体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并将其依据相应一致的数据格式储存于数据库当中。进而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从而高效的提高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利用及处理能力。

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2、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前期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进,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3、搞好安全性建设

在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隐患问题即为数据的安全性。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对数据的操作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认证、可溯源。

第3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单位提供方便的操作,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加快对数字化的利用,为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本文首先就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内容定义进行阐述,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特征进行说明,其次通过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一些举措,帮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能够更好完成搭建。

一、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内容

(一)什么是数字化不动产管理

不动产是一种具有不能进行移动土地位置固定性,由地理位置使用权利以及使用程度等结合组成的独立性,使用寿命长久性,因土地面积限制的供给有限性几大特性的财产,主要附着于土地,例如房屋建筑物等。

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将国内的不动产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和存储整理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不动产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统一集合管理。通过数字化进行整合管理的这些不动产档案数据,可以直接使用网络进行查找、检索,让不动产档案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完善了国内的不动产数据库信息,让管理人员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不动产档案的数据资料。因此,不动产档案信息结合数字化管理后能够方便操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

(二)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特性

1.利用网络系统高效管理不动产档案信息。信息技术下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已经习以为常,工作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取得很大进展,对于不动产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样,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便捷特性管理不动产档案,与传统的不动产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管理者会更加的轻松,更快速的进行管理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不动产档案的精确度,解决了人工管理易出现遗漏的问题。

2.对不动产档案信息进行多样化储存。传统不动产档案管理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储存,通过数字化不动产储存管理后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储存,或者音频的方式储存,还能直接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储存,多样化数据储存方式。同时也在传统管理储存的工作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储存的效率,让不动产档案信息能够快速地储存到数据库中,更加保证了数字化不动产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性。

3.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调阅。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调阅,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需要去固定地点进行调阅不方便的问题,数字化不动产管理采用数据库能够存储大量的不动产档案信息,也解决了传统不动产档案信息存储空间的局限性。使用计算机可以直接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中搜索你想要查阅的不动产档案信息关键字,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根据这个特性,数字化不动产档案信息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需要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需要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进行调阅。

二、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动产档案管理分布分散,人工管理无法操作

我国的不动产档案信息受国情以及国民数量综合影响,具有分布分散的特性,传统的人工管理的方式对于这样庞大的信息数据群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应用数字化于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它能够高效地帮助企业以及政府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企业以及政府来说需要在工作上进行统一规划,以法律法规为执行的基础,将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以最大的限度进行使用,对各个行业以及单位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来说,加快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是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任务。

(二)各地对不动产数字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动产管理方式方法也在随之不断变革,各个单位企业对不动产档案管理技术应该进行会议讨论,最终决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会议上结合员工的想法和意见,注重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通过数字化的便捷,使用其广泛的特性,不动产档案管理技术的改革需要企业政府的不断改进。但是目前国内各地方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工作不够重视,国内部分地区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建立使用没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没有足够的搭建意识和行动。

(三)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开发还在不断完善中

传统不动产档案管理需要企业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来完成如此巨大的数据系统管理。如果国内各个地区能够将数字化和不动产档案管理相结合使用起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这对于国内信息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更快地搭建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需要企业政府从具体情况全面考虑,需要将杂乱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打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建设的基础,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完善管理制度,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搭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完成做好负责的事情,制定一個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不动产巨大数据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和阻碍,最终完成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快速投入使用。

三、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策略建议

(一)加强不动产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培训加强,不动产档案良好的管理能够让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增强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保持良好的管理意识,能够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提供更多管理建议,进行更好的引导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发展扩大,带动国内对于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建设,在管理的过程中带来更多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创建全面完善的不动产档案信息数据库

在进行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搭建工作中,大量的不动产档案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取出或者录入工作,那么对于不动产档案数据库就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创建,在储存数据信息中,完善数据库的对地域或者不动产类型的划分,让每个数据信息能够明确地存入数据库中,这一举措对于后期使用和调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搭建完成使用过程中能否快速方便地进行查看阅览取决于数据库良好的创建;因此,为了方便让数据信息能够安全快速的存入或取出,需要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数据库进行更加详细和严格的创建。

(三)加强不动产档案的管理力度

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不动产档案的管理方式,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对整个管理过程的工作性质进行了本质上的改革,是完善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必然结果,这种改革方式对于企业和政府单位而言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展工作,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调动,人员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制定出清晰的发展工作目标,对每个人每个部分工作进行更明确地规划;企业在实施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同时,需要跟随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改变运营方式,让企业经济不落后于发展速度,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

(四)对不动产档案管理出台合理的管理法规

搭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于不动产档案的管理,政府应该加以重视,对过去的不动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有效管理;企业方面需要根据政府出台的法律内容,对企业内不动产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结合公司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改进的方法,在对不动产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长远高效的实施,各部门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好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加强各部分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同时在不断实施过程中提出新的创意和管理意见,有计划有安排地实施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改革铺设好道路。

(五)加强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安全性和数据的隐秘性

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利用了数字化方便快速的特点,与此同时也不要忽视数字化网络使用带来的隐患;为了防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的情况,需要提高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的管理保护,防止平台系统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导致数据泄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个问题时在日后使用和管理中是必须重视的大问题,也是整个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存在的一个隐患,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能的防护。

第4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大江南北,智慧城市建设几乎提上了所有城市的议程。然而,智慧城市应该从何做起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近日,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认为有一个应用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它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系统。

整合资源与流程

“虽然智慧城市并不是新的词汇,但是智慧城市相对于原来的电子政务建设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邱鲁闽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原来的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慧城市要打破原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由于条块分割形成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打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链条,让政府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更为顺畅,形成真正面向用户、面向服务的城市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邱鲁闽看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是因为这个系统涵盖了城市运行管理中方方面面的事情,也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比如环保、环卫、工商、社保、税务、交通等。同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最为丰富,有可能会涉及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库”中的各类数据。“其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整合平台,它可以整合电子政务中的各个系统和资源,大幅提升应用效率并节约投资。例如,宁波就将全市6000多个各类监控探头集成到了城市管理平台上,让这些原来只有单一功能的监控探头可以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发挥综合性的作用。”

邱鲁闽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整合各个条块的数据烟囱,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的意义重大,它在整合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和各类资源的过程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覆盖人和物

“如果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机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抓手的话,那么数字化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的整合将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抓手,这是因为二者的整合可以实现城市对人和事的统一管理和服务。”邱鲁闽表示。

邱鲁闽告诉记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物和事”,即对城市中的各类基础设施比如灯杆、井盖进行管控,并对发生的事件比如管道泄漏、渣土倾倒等进行处理。而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人”,即围绕居民的就业、保险、健康等方面以及企业的相应行为和需求提供管理和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社会管理系统的整合,将涵盖城市的主要运行主体,让城市在运行时初显“智慧”。

“数字政通在西宁市城东区的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社会管理系统整合的项目。”邱鲁闽认为,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西宁市城东区全面的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邱鲁闽介绍,社会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集成GPS定位、嵌入式地图引擎、实景影像、虚拟三维、单元网格等多种应用技术和数字城市技术,可以服务于社情民意的高速传达,并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应用体验和业务差异化需求。

“社会管理系统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因为它可以帮助政府掌握社会情况,并解决很多社会问题。”邱鲁闽告诉记者,“由于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现在已经受到各个城市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比如在柳州市,相关领导最常使用的就是社会管理系统,因为通过这个系统,他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所辖区域的各类数据和情况,为其决策和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西宁市城东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城市管理系统也是从起点做起。然而在我国中东部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先从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开始,再逐渐开展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区、湖北省荆门市等地区,都是先行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然后才开始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邱鲁闽说。

服务模式创新

中国的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个城市基础不同、需求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套用一个模式来解决所有城市的问题。以城市管理为例,早在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就提出网格化的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然而直至今天,可能还有很多不发达地区和三、四线城市还没有有效地把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城市管理上。

“各个城市的财力不同,不可能都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样在城市管理信息化中进行大量投入。”邱鲁闽表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数字政通为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数字政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先后为全国200多个城市建设了300多个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可以说,除了等少数地区之外,数字政通的城市和社会管理信息化项目遍布全国各地。”邱鲁闽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数字政通结合各个城市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还有创新的服务模式。

“城市管理其实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员的投入。因为城市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力在特定区域反复巡查,才能确保这一区域不出现问题,或者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置。”邱鲁闽表示,人员和编制限制是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难以进步的原因之一。为此,数字政通创新服务模式成立劳务公司,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把城市管理中的监督、调查、取证等工作交由第三方来进行,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

当然,物联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途径。“比如天津等城市正在利用物联网技术代替人员进行巡查,当然这种应用更适合于距离市区较远、比较空旷的区域,这样可以降低人员巡查的成本。”邱鲁闽表示。

精细度最高

第5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促进城市管理由滞后到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切实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街道、社区之间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协同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对各职能部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统一基础平台、多项系统应用”的体系架构组织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信息共享。

(三)统一标准,全面实施。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建设要预留接口,便于升级换代。(四)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部规定的9个基础子系统之外,结合我市实际,适当拓展其它子系统,确保其先进、可靠。要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完善对各种风险的预防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三、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实现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监督有效、群众满意的“大城管”工作格局。2009年10月份建成覆盖118平方公里建成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运行,2009年底通过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应用系统建设

1.数据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和地理编码数据。(1)单元网格划分。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小责任单元,划分责任网格是实现责任区域管理的前提,由专业测绘部门和市容、民政、公安以及街道办事处共同协作,按照属地管理、负载均衡、相对稳定等原则,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2)城市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事件分类编码。把城市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为类问题作为城市事件进行管理。城市部件由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一个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标识编码,通过分类编码和部件普查,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市国土资源局制作的基础电子地图。

2.运行环境建设。(1)软硬件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相关系统软件和大屏幕建设。(2)网络环境。包括内部数字城管业务的运行网络和办公网络,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各专业部门、区、街道之间的网络,手持移动终端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机房、移动业务网络之间的连通等。(3)无线采集设备(城管通)、安全体系(防火墙等)和呼叫中心的建设。

3.应用平台建设。(1)基础平台子系统建设。按照建设部标准,建设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等9个基础子系统。(2)拓展应用子系统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增加系统使用功能,建设业务短信、领导移动办公、执法和环卫车辆GPS监控、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信息实时、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地下管网信息等子系统。

应用平台建设要抓好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在将城管监督员主动发现问题、市民电话投诉举报等纳入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还要将市民网络举报、领导交办任务、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媒体反映情况、职能部门信息等一并纳入信息采集系统,同时与市政12319热线互联互通。二是抓好资源整合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依托市国土资源局的空间数字地理框架构建地理编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要整合公安部门的治安和交通、市政部门的夜景灯饰、园林部门的公园景点等已有的监控资源,建设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新增城市防洪、森林防火、污水处理等监控点,形成电子监控位置分布图。

4.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包括区域、部门、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区域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市本级直管区域、区管区域、街道、社区(单元网格)的不同层面区域进行评价。部门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各专业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评价。岗位评价按一定周期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监督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要与目标考核、效能考核挂钩,切实兑现奖惩,并向社会公示。

(二)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及数字化城管要设立监督轴、指挥轴的要求,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监督、指挥职能相对分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由市编办按照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的有关要求提出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新城区,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应急指挥中心可就近安排办公场所,以实现软件及硬件设施的共享。

同时,可适时建立相应的“高位”协调机构,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综合评价。实行数字化城管所需监督员可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招聘,既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实施,也可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由现有的城管人员承担。信息受理员可先行面向社会招聘,并派遣至省内已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有关城市进行培训,待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后上岗使用。

各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设立工作协同平台,成立区级监督指挥中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建设信息终端。

(三)工作流程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建设要抓好七个环节:

1.信息收集:城管监督员负责在责任网格内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发送语音或图文信息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同时,市监督指挥中心也可通过便民热线、公众投诉等途径获得信息。2.案卷建立:市监督指挥中心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

3.任务派遣:市监督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4.任务处理:专业部门和区级监督指挥中心按指挥手册规定的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5.处理反馈:专业部门和区级指挥中心处理完毕后,向市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

6.核实结案:市监督指挥中心派城管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取核查结果,至此派遣任务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结束。未办结的案件要继续派遣、处理,直至办结。

7.综合评价:市监督指挥中心对处理结果、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城管监督员核查过的处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数据。

五、建设模式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采用“电信承建、政府回购、部门使用、企业维护”的方式,系统建成后,由市政府按建设投资分5年回购。2009年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18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系统使用期间,电信部门和有关企业继续有偿承担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要严格按照由市政府批准、省建设厅论证通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实施。建设项目由市市容与城管执法局和徐州电信局共同招标,以徐州电信局为主进行操作。监理项目的招标由市市容与城管执法局组织进行。

六、工作要求

第6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摘要:以适应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构建具有综合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应用系统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财务信息管理在数字化校园环境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应用特点和功能扩展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规划设计要素。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基本环节。在校园数字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有关师生员工个人的财务信息,还是有关项目经费管理等对公财务信息,都是数字校园的重要资源。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作用,通过系统设计将其纳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一、校园卡系统的一般功能概述校园数字化通常以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校园卡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基础环境和支撑平台,其构架完全服从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成为数字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卡系统既是数字校园的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也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引擎。在该平台下,各相关应用系统以构件方式存在并运行其上,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数字校园规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在校园网络上满足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需要。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医疗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与校园卡身份信息直接绑定的银行卡,除了具有一般银行卡相同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外,增加了个人银行账户与校园卡“电子钱包”账户之间的自助圈存转账服务功能,满足校园卡持卡人校内消费资金自行划转的需要。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

1.财务管理信息是数字校园目录服务重要的公共数据资源。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处理的自然结果,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和日常运行中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其中包含的对公以及对师生员工个人的校内信息资源都极其丰富,是校园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数据资源;数字校园环境中许多的应用目录服务和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支撑。

2.校园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数据管理手段。校园卡系统具备了校园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的功能,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校内部门关联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卡信息来完善财务管理业务,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优先考虑的因素。

3.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以标准化和关联信息完备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体现在财务信息分级目录服务和构建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些信息服务功能,作为基本信息源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完备性和可关联性便是至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新的管理需求下,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以构建集成应用型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账目管理的科目信息和项目信息,使得每一笔账目记录附带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信息。

4.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是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自成一体的封闭特征不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通过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来实现目录服务,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通过Web服务方式将财务综合管理所需的各方共享数据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需要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反馈给中心数据库,并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

5.集成权限管理与身份认证平台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除了需要基于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以外,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需要强化用户访问的权限管理。能够与校园卡系统平台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双重功能的集成身份认证环境,包括统一权限管理、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密码管理、LDAP外部认证等,应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6.银校紧密合作方能形成与管理信息化服务相适应的现金流动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与个人银行卡的绑定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将师生员工的收人类现金发放自动存人个人银行卡;涉及财务报销的现金支付,可以实现现金的自动人卡。通过校园卡系统的“电子钱包”自助圈存功能,将个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自主“圈人”校园卡,满足持卡人的校内消费需要。对于学生费用的收缴,按照同样的做法,还可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的方式予以实现。在与银行紧密合作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学校财务管理将大幅度减少现金的流动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建立起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金管理模式。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在校园卡系统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学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基于校园卡平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在图2所示的系统构架下,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延大为扩展,形成了融合会计核算管理账务信息和校园卡系统有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来共同支撑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融合和利用来自多方面的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由原来因具体业务而设的单一功能管理程序变成了在统一信息平台上、以功能模块形式构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1.基本账务管理方面。在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科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参照校园数字化标准之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收支账目的项目信息,使得任何一笔账目记录既对应相应的科目,又附带相关的管理信息。智能凭证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其他功能模块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项目关联的桥梁,将报账业务之外的其他账目自动纳入核算管理账务系统。自由报表系统用以灵活定制和输出各种需要的管理报表。

2.发放类财务管理方面。在校园卡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下,财务管理中涉及教师的工资、津贴、酬金发放,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及各种补助发放,学生费用收取等业务,将改变以往依靠手工传递数据信息的落后方式,通过校园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手段把相关数据直接导入管理子系统;通过与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将应发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准确、安全地实现对个人的现金发放业务;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结果导入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准确、快捷的现金发放管理数据链。

3.财务信息方面。将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功能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和集成权限管理的账务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构成财务信息分级平台。通过对校园卡持卡人不同角色访问权限的控制,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与角色相对应的财务管理项目信息,持卡人即可实时、方便地从校园网上查询或统计其所管理项目的账务信息或个人财务信息;通过自由定义统计表报,可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时分析,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面。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跨部门管理的综合性财务业务主要包括联网授权与网络报账、现金报销的自动划转、学生网上自主缴费、校内消费网点结算与分账、专项投资执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等。

第7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同伴互助。学校通过教师数字化工作室,围绕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的“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管理者、指导者”五种角色,可以在数字化工作室中完成各项学校工作,数字化平台可以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教师的各方面资料,自动形成教师的个人发展档案袋。教师在工作时数字化平台利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及时快速地实现了教师所需资源的筛选。例如当教师在数字化工作室中撰写教学设计时,平台通过教师点击的学科课题,自动提供相关资源供教师进行学习和参考。数字化平台还对教学设计进行区分,教师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师浏览教学设计后,可以进行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被评价的教师登录自己的数字化工作室,会看到评价,采纳和接受后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类似的学习和同伴互助,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离不开自我反思。通过数字化平台中“撰写教学反思”、“创建教学课例”两大模块中的功能,教师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查看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建议和评价,深入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从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科教学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科教学,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基于网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了可能。每位教师在数字化工作室中上传基于各课教学环节的学科教学资源,通过资源汇聚和整合自动形成课堂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到任何一个数字化教室,登录平台即可开始进行相关教学。数字化平台形成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不同于以前教师的单兵作战,而是集合整个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完成了相同课题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开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和教学效果,机动选择相应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资源库建设

当前,部分专家认为学校自主建设资源库能力有限,应该在区域范围完成各类资源库的建设。我们通过实践证明,学校借助数字化平台,完全可以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建设非常有校本特色的各类资源库。数字化平台通过归类聚合教师在数字化工作室中积累的资源,生成学校教学设计资源库、课堂教学资源库等,教师对相关资源进行查找、搜索都非常方便、快捷。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生发展

学校数字化平台为每位学生开设了个人的网络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成长记录袋。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收获、每一份喜悦,都可以记录在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作品放在网上,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会在网上与每一位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在课堂上教师可能无法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但在成长记录袋中,教师可以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也在这里得到升华。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的成长记录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学校开设了成长日记、我的作文、英语小练笔、成长相册等公共栏目。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开设个性化的专栏,数字化平台中的成长记录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空间。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校管理

数字化平台的学校管理除了一般的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外,其核心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有效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对教师在数字化工作室中积累的各项内容进行提取,自动生成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档案袋,详实、动态地记录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同时,数字化平台也为学校管理者掌握教师日常工作情况,调整管理策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8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理;数字化;必然性;发展与前景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然性

第一,随着科技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而人们整逐渐地利用手机、电子书等智能产品代替纸张读物,而我国图书馆虽然能够持续发展,但由于社会水平以及人们对多元化阅读模式的喜爱与追求已逐渐代替了在图书馆中阅读的形式,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通过数字化进行提升;第二,由于图书馆中藏书较多,而大部分图书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不断出现断裂、老化等损坏现象,而其中部分珍贵的书籍字迹也因墨迹不断消失而出现缺少的情况,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工修图际醯仁侄卫唇行还原;第三,由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为繁忙,同时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使之无法拥有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的时间,从而对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第四,由于图书馆内图书资料等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且种类繁多,如需要查阅资料时,因其种类过多而难以寻找,消耗的时间较多,导致图书管理效率无法提升,而读者在查阅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节奏,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改进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图书管理数字化有效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关键动力,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群体的重任。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图书馆工作推动着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图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图书管理数字化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共享,读者只需在一定空间依托网络技术,便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分享等操作,且资源内容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占据了先机。图书管理数字化将有效推进国家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增强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

2.图书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纸本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论文、期刊、文献、报纸等这些纸质文本,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无纸化处理后,形成信息的数字化传播,便于收藏管理,提高利用率。进行数字化管理后,复本便有了无限性,不存在图书或资料被一人借阅后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图书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只需通过复制、网络传送等功能,便可以惠及无数受众。

3.图书管理数字化采用智能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都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内容,采用数字图书馆后,以上步骤都只需在网络上操作即可完成。数字化图书馆采用现代化设备,配备智能检索软件,每一项操作都是精心系统设计的成果,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的负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约读者检索、共享时间。数字化还扩展了图书资源的存储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了以往单纯依靠地面空间存放图书的现象,转化为电子存储空间后,图书馆便成了超大容量的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图书管理还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上的漏洞,如传统查询可能存在资源遗漏现象、传统维护还可能滋生管理人员投机取巧的取向,数字化管理将有效改善以上弊端。

三、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与前景

1.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改善硬件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2.加强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方向。要建立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加强针对性。如根据馆藏资源,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做好一对一的服务工作,保证各得其所;通过读者的检索记录,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而为读者提供定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

3.研发特色产品和服务

图书管理数字化不仅是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还应是针对本馆读者和用户需求,将自建文献和商品化、网上文献数据整合,建成特色化检索体系。图书馆要建立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化的数据库,这需要对图书馆的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同时还要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开发潜在的市场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随着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便可快速地搜索、查询、浏览,可研发特色终端软件,方便读者使用浏览和存储使用。

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在聘请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年龄与工作能力,优先选择年龄适宜且具备数字化设备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提高整体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及数字化使用能力;第二,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与相关职能,能够提高对读者的帮助,同时通过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使读者感受到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利,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第三,当图书馆内引进最新管理数字化技术时,应提前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使管理人员成分掌握该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确保图书馆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先进性,保证时刻以高品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5.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

加强日常的维护是保证图书管理数字化运行操作的关键,图书馆需建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管理和读者使用。

四、结束语

综合目前实际情况,图书管理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进步和拓展。但是由于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图书管理数字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数字化模式转变的阶段。但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 张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4(22).

第9篇:数字化合同管理范文

和传统管理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尤其是信息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就数字化档案及存在意义做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信息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以促进我国数字化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 档案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 策略

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各领域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档案管理工作要取得发展也必须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来全面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必须加以重视,并开展有效研究和改善,才能保证我国数字化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化档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可以说现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的帮助,现今人们的工作更加的方便,就管理档案而言,原有的纸质版的档案虽可以完好的保存信息,但是,其存在难以保存,难以查找,占用空间等等问题,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现今的档案管理多向数字化转变。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将原有的纸质版的档案进行保存,不可否认数字化档案是存在一定的优势的,因为现在的数字化档案更加容易保存,更加节省空间,也更加容易保管。数字化档案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它运用诸多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将档案信息进行存档处理与保存。但是数字化档案技术虽然方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尚需改善这些问题。

二、实施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社会科技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档案信息管理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随着社会需求对档案信息管理做出了合理的更新。目前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我国社会上也取得非常广泛的应用,其自身不仅仅能够为档案管理人员带砗艽蟊憷,而且对档案数据准确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信息安全问题,针对于此就需要对整个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对数字化档案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管理手段起到高度重视,还需要对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档案安全管理。在实施管理之前还需要制定合理的保障体系,这样对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信息保障体制实施的时候还需要对各个环节涉及的安全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好的实现信息安全运行。在进行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还需要对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做出合理提升,从而提升技术人员自身工作效率,有效促使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想要解决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构建制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其次,应该对已经保存的数字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将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通过脱机的方式进行保存。这样可以提高数字信息的安全等级,防止数字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再次,应该从系统运行方面入手,对机房的出入人员进行控制,对机房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做好电磁波防护等相应工作;最后,应该设置管理权限、操作权限等相关的权限管理系统,这样只能是由规定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从中查看到进行管理的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数字信息被窃取的危险,另一方面若是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负责人员,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篡改数据信息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

(二)加强数字化档案宏观管理

想要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就应该加强宏观管理。宏观管理是一项对技术以及专业等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开展此工作的过程中,领导的思想应该是统一的,而且还应该针对宏观调控工作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明确的分工来有效开展宏观管理,进而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性。

(三)计算机安全管理

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存在不安全因素和计算机出现故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工作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流程使用,同时还应该对硬件的兼容性进行审核,从而避免数据信息丢失。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地更新软件,保持软件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安全,进而发挥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优势,为相关部门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四)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的执行者,员工的工作水平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管理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促使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应该让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要了解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在工作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这样才能用计算机有效的开展安全管理。员工想要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具有这二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就要将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提升及宏观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管理等措施实施,来促进我国档案数字化安全性的提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